CN113759603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603A
CN113759603A CN202111050707.XA CN202111050707A CN113759603A CN 113759603 A CN113759603 A CN 113759603A CN 202111050707 A CN202111050707 A CN 202111050707A CN 113759603 A CN113759603 A CN 113759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otrusion
groov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0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9603B (zh
Inventor
舒宗英
夏航
任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07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9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侧边的胶框以及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和光源,胶框包括沿光源排列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侧胶框和第二侧胶框,第一侧胶框包括第一表面,第二侧胶框包括第二表面,导光板包括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二面;通过在第一表面和第一面的任一者上设置凸起,和/或在第二表面和第二面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可以使得背光模组跌落时,导光板或者胶框上的凸起作为主要受力点,减小导光板产生的位移行程,避免导光板对光源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死灯或爆灯等显示异常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功耗较低、画面柔和等优点,其应用广泛。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对液晶显示屏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同时为液晶显示屏提供背光。
现有的背光模组中通常包括导光板和光源,当背光模组发生跌落或者受到冲击时,导光板容易与光源产生碰撞,从而造成光源损坏,导致显示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在跌落后容易发生显示异常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胶框,位于所述背板的周边,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胶框包括开口;
导光板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开口一侧,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光源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胶框包括沿光源排列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侧胶框和第二侧胶框,所述第一侧胶框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侧胶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导光板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面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面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
可选的,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
可选的,当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存在间隙,所述凸起的顶部和所述凹槽的底部存在间隙。
可选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均为梯形,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凸起顶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凹槽底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凸起对应梯形的短边长度大于所述凹槽对应梯形的短边长度。
可选的,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凹槽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凹槽底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凸起对应矩形的边长大于所述凹槽对应梯形的短边长度;或者,
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凹槽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界面为矩形,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凸起顶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凸起对应梯形的长边长度大于所述凹槽对应矩形的边长。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0.1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24mm。
可选的,所述凸起横截面的短边长度大于或者等于0.24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6mm。
可选的,当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时,所述凸起的表面和对应所述凸起的凹槽的表面具有多个夹角,所述多个夹角中至少一个夹角大于或者等于30°且小于或者等于60°。
可选的,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和/或,
所述凹槽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
可选的,所述凸起沿所述光源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光源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凹槽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所述第一面上凸起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凹槽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所述第二面上凸起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
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凸设在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至少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胶框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侧板连接;
在所述开口处,所述侧板沿所述光源至所述导光板方向伸出有支撑部。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侧边的胶框以及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和光源,胶框包括沿光源排列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侧胶框和第二侧胶框,第一侧胶框包括第一表面,第二侧胶框包括第二表面,导光板包括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二面;通过在第一表面和第一面的任一者上设置凸起,和/或在第二表面和第二面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可以使得背光模组跌落时,导光板或者胶框上的凸起作为主要受力点,减小导光板产生的位移行程,避免导光板对光源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死灯或爆灯等显示异常问题。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1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区域A2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C截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D截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区域B处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导光板和胶框未接触);
图7为图2中区域B处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导光板和胶框接触);
图8为图2中区域B处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导光板和胶框接触);
图9为图2中区域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导光板和胶框接触);
图10为再一种实施例中凸起和凹槽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背光模组;10-背板;11-胶框;100-开口;12-光源;13-导光板;
131-入光面;132-出光面;133-底面;
101-底板;102-侧板;1021-支撑部;111-第一侧胶框;112-第二侧胶框;1100-凸台;
1110-第一表面;1120-第二表面;131-第一面;132-第二面;
20-凹槽;21-凸起;
31-电路板;30-双面胶;32-胶材;33-扩散片;34-棱镜片;35-反射片;36-基材;
长度L1;长度L2;高度H;深度D;
表面S1;表面S2;表面S3;表面S11;表面S22;表面S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和电路板等部件之间通常通过胶体进行粘接,而胶体本身的蠕动性较大,受力时容易产生位移。虽然胶框上设计有与导光板的搭接处,以对导光板进行限位,但是导光板与胶框之间的实际间隙会因为生产和装配工艺等原因大于原本的设计间隙,因此会降低胶框对于导光板的限位效果。当背光模组定向跌落或者受到定向冲击时,导光板会发生较大的位移,对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光源造成冲击,造成光源发生损坏,影响了显示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结合图1至图5,该背光模组1包括:
背板10;
胶框11,位于背板10的侧边缘处,胶框11与背板10连接,胶框包括位于背板10周边的开口100;
导光板13和光源12,设置在背板10上,光源12设置在开口100的一侧,导光板13位于光源12远离开口100的一侧;
其中,胶框11包括沿光源12排列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侧胶框111和第二侧胶框112,第一侧胶框111包括第一表面1110,第二侧胶框112包括第二表面1120,导光板13包括与第一表面1110相对的第一面131,以及与第二表面1120相对的第二面132,第一表面1110和第一面131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21;和/或,第二表面1120和第二面132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21。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背板10包括底板101和侧板102,侧板102由底板101表面凸设形成,侧板102和胶框11环绕在底板101的四周。胶框11与底板101以及侧板102连接,胶框11上在底板101的一侧设有开口100,侧板102至少位于胶框11的开口100处。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和图2,侧板102除了部分位于开口100所在的一侧外,还可以有部分位于第一侧胶框111和第二侧胶框112处。背板10和胶框11对导光板13、光源12以及其他的部件和膜材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背板10可以采用质量较轻、刚度较大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或者高强铝。胶框11和背板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即先冲压成型背板10,然后再在背板10上浇注胶框11。背板10和胶框11的材料以及制作方式可以根据时情况进行确定,此处不做限定。
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开口100处,侧板102上沿光源至导光板方向伸出有支撑部1021,支撑部1021与底板101以及侧板102形成一个U型结构,以使导光板13和光源12放置在U型结构之中。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1021的长度以及支撑部1021与导光板13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当支撑部1021靠近导光板13一侧的表面与光源12以及导光板13贴合时,支撑部1021与底板101以及侧板102所形成的U型结构能够对光源12以及导光板13进行卡合,以增加对光源12以及导光板13的限位能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光源12和导光板13设置在底板101上,并依次分布在侧板102的一侧。其中,导光板13包括入光面131以及与入光面131相邻的出光面132和底面133,导光板13的底面133朝向底板101的表面,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与底面133相对设置,光源12位于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一侧。光源12的底部连接有电路板31,电路板31与底板101之间通过胶材32固定连接,电路板31和导光板13之间通过双面胶30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双面胶30可以包括基材36和胶材32。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一侧设有扩散片33和棱镜片34等光学膜材,导光板13的底面133远离出光面132一侧设有反射片35,光源12发出的光通过入光面131入射到导光板13内,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后由出光面132射出,以给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提供背光,使液晶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光源12包括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如图1所示,光源12沿底板101的侧边排列,其排列方向平行于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图1中第一方向),胶框11包括沿光源12的排列方向(图1中第一方向)分布在底板10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胶框111和第二侧胶框112。第一侧胶框111和第二侧胶框112上设有朝向导光板13的凸台1100,胶框11通过凸台1100与导光板13实现搭接。结合图1和图2,在第一侧胶框111处,凸台1100朝向导光板13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110,导光板13上与第一表面1110位置对应并朝向凸台1100的表面为第一面131。结合图1和图3,在第二侧胶框112处,凸台1100朝向导光板13的表面为第二表面1120,导光板13上与第二表面1120位置对应并朝向凸台1100的表面为第二面132。当导光板13靠近并接触胶框11时,第一表面1110与第一面131互相抵接,第二表面1120与第二面132互相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6和图7,第一面131上设有凸起21。因此,可以使第一表面1110和第一面13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存在间隙,通过控制凸起21的尺寸,可以使得背光模组1跌落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作为主要受力点,减小导光板13产生的位移行程,因此当导光板13受力发生靠近光源12的位移时,胶框11能够通过第一表面1110抵接导光板13,防止导光板13冲击光源12造成光源12损坏,避免了第一表面1110和第一面131均为平面时,导光板13和胶框11之间的间隙难以控制(因为实际生产和装配等原因实际间隙大于设计间隙)导致胶框11无法对导光板13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13与光源12之间的间隙为零时,在导光板13受力后胶框11也能抵接导光板13,避免导光板13冲击和碰撞光源12。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表面1110上设置凸起21,也可以在第一面131上设置凸起21,即凸起21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3或者胶框11其中一者上;第一表面1110和第一面131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凸起21,只要能使导光板13和胶框1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作为主要受力点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凸起21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胶框111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胶框112处,即在第二表面1120和第二面132的任一者上设置凸起21结构。为了提高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限位效果,优选地,结合图1、图2、图3和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胶框111处和第二侧胶框112处均设有凸起21结构。因此胶框11在左右两侧都可以对导光板13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进一步地降低了导光板13冲击光源12造成光源12发生损坏的风险。凸起21结构的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如果导光板13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较大,胶框11上与导光板13的抵接处会承受较大的力,胶框11上第一表面1110和第二表面1120上所设置的凸起21机构有发生变形的风险,由此会导致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抵接失效。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131上设置有凸起21,第一表面1110上设置有与凸起21对应的凹槽20;和/或,第二面132上设置有凸起21,第二表面1120上设置有与凸起21对应的凹槽20。
结合图2、图6和图7,导光板13的第一面131上设置有凸起21,胶框11的第一表面1110上设置有凹槽20,即凸起21是由第一面131向外凸设形成,凹槽20是由第一表面1110向内凹陷形成。凸起21和凹槽20的位置相对应,即凸起21在第一表面1110上的正投影与凹槽20在第一表面1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结合图6和图7,当导光板13发生位移时,导光板13沿第二方向靠近胶框11,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与胶框11上的凹槽20发生接触,凹槽20可以将部分沿第二方向的力分解为一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力,以减少导光板13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使导光板13产生第一方向的位移,该方向上的位移不会对光源12造成冲击)。因此,可以实现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作用,减小导光板13对光源12的冲击。
凸起21和凹槽20的位置可以是完全对应,也可以是部分对应,即凸起21在第一表面1110上的正投影与凹槽20在第一表面1110上的正投影可以部分重叠(即凸起21和凹槽20部分错开),也可以完全重叠。为提高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能力,优选的,如图6和图7所示,凹槽20在第一表面1110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凸起21在第一表面1110上的正投影内。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在导光板13上设置凸起21,在胶框11上设置凹槽20,即第一面131上设置凸起21,第一表面1110上设置凹槽20;也可以是在胶框11上设置凸起21,在导光板13上设置凹槽20,即在第一面131上设置有凹槽20,第一表面1110上设置与凹槽20对应的凸起21。第一侧胶框111和第二侧胶框112的任一处都可以设置凸起21和凹槽20结构,为了提高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缓冲和限位能力,可以在第一侧胶框111处和第二侧胶框112处均设置凸起21和凹槽20结构,即第二面132上设置有凸起21,第二表面1120上设置有与凸起21对应的凹槽20,或者第二面132上设置有凹槽20,第二表面1120上设置与凹槽20对应的凸起21。凸起21和凹槽20的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结合图6和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背光模组1未受到冲击或者跌落时,凸起21与凹槽20之间不接触,当背光模组1发生定向跌落或者受到冲击时,凸起21与凹槽20发生接触。当凸起21与凹槽20接触时,第一表面1110和第一面131存在间隙,第二表面1120和第二面132存在间隙,凸起21的顶部和凹槽20的底部存在间隙,以使得背光模组1跌落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作为主要受力点,减小导光板13产生的位移行程,避免导光板13对光源12造成冲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凸起21和凹槽20的形状包括矩形、梯形、圆弧形等。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凹槽20和凸起21在沿光源12排列方向(即沿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均为梯形,在截面上凸起21顶部为梯形短边,凹槽20底部为梯形短边,凹槽20对应梯形短边的长度小于凸起21对应梯形短边的长度,凹槽20对应梯形长边的长度大于凸起21对应梯形长边的长度。通过将凸起21和凹槽20设置为梯形,在加工时较为容易。凹槽20短边的长度小于凸起21短边的长度,凹槽20长边的长度大于凸起21长边的长度,可以确保导光板13与胶框11接触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与胶框11上凹槽20的两侧边接触,以使胶框11上的凹槽20能够将部分第二方向的力分解为第一方向的力,保证了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缓冲效果。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凹槽20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在截面上,凹槽20底部为梯形短边,凸起21对应矩形的边长大于凹槽20对应梯形的的短边长度,以使导光板13与胶框11接触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与胶框11上凹槽20的两侧边接触,因此胶框11上的凹槽20能够将部分第二方向的力分解为第一方向的力,保证了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缓冲效果。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凹槽20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在截面上,凸起21顶部为梯形短边,凸起21对应梯形的长边长度大于凹槽20对应矩形的边长,以使导光板13与胶框11接触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与胶框11上凹槽20的两侧边接触,保证了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缓冲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避免凹槽20深度过大时,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限位效果降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即沿垂直于光源排列方向),凸起21的高度大于凹槽20的深度,由此能确保导光板13产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后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和胶框11上的凹槽20接触并抵接时,导光板13未对光源12造成冲击,保证了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导光板13对光源12的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21和凹槽20的数量影响着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限位和缓冲效果,以及产品的加工难易程度。凸起21和凹槽20的数量越多,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限位和缓冲效果就越好,但是相应地会增加加工难度。综合考虑可加工性和限位缓冲效果,第一表面1110上凹槽20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第一面131上凸起21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和/或,第二表面1120上凹槽20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第二面132上凸起21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即在第一侧胶框111处和第二侧胶框112处中的任一处,凹槽20的数量在3个以上,与凹槽20所对应的凸起21的数量也在3个以上。结合图2、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侧胶框111处凸起21和凹槽20和数量均为4个。凸起21和凹槽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当胶框11的第一表面1110和第二表面1120,以及导光板13的第一面131和第二面132的尺寸确定后,凸起21和凹槽20的尺寸影响着其数量,凸起21和凹槽20的尺寸越大,数量越少,凸起21和凹槽20的尺寸越小,数量越多。综合考虑可加工性和限位缓冲效果,凸起2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0.1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24mm。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的高度为0.2mm。凸起21横截面的短边长度大于或者等于0.24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6mm,即横截面梯形中短边的长度在0.24mm至0.36mm之间。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横截面的短边长度为0.3mm。由此可以使凸起21和凹槽20和数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保证了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限位和缓冲作用的同时,又不会造成加工过于困难。
请参阅图6和图7,当凸起21和凹槽20接触时,凸起21表面和凹槽20表面具有夹角(包括图中的a、b、c和d),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当凸起21和凹槽20接触时,如果凸起21表面和凹槽20表面的夹角过大,即凸起21表面过于尖锐,会导致凹槽20表面所受压强较大,造成胶框11表面发生损坏;如果凸起21表面和凹槽20表面的夹角过小,即凸起21表面过于平缓,则会减弱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作用。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凸起21和凹槽20接触时,凸起21的表面和对应凸起21的凹槽20的表面具有多个夹角,多个夹角中至少一个夹角大于或者等于30°且小于或者等于60°。结合图6和图7,凸起21的表面包括表面S1、表面S2和表面S3,凹槽20的表面包括表面S11、表面S22和表面S33。表面S2和表面S22形成夹角a,表面S3和表面S22形成夹角b,表面S1和表面S11形成夹角c,表面S3和表面S11形成夹角d,其中,夹角a、夹角b、夹角c和夹角d中至少一个夹角大于或者等于30°且小于或者等于60°。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21表面和凹槽20表面的夹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凸起21和凹槽20横截面长短边的尺寸、凸起21的高度和凹槽20的深度、以及凸起21和凹槽20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在制造加工胶框11和导光板13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胶框11的表面发生损坏,以及保证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效果,夹角a、夹角b、夹角c和夹角d中可以是多个夹角满足大小在30°和60°之间。例如,夹角a、夹角b、夹角c和夹角d都满足大小在30°和60°之间。
可选的,凸起21所对应的梯形在短边和侧边处可以做圆角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作用,避免胶框11的表面发生损坏。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当凸起21和凹槽20的横截面为梯形时,凸起21和凹槽20之间在接触时是点和面的接触,胶框11和导光板13表面会有发生磕伤的风险。为了进一步地使胶框11和导光板13之间的受力平缓,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即图中第一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和/或凹槽20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由此可以使凸起21和凹槽20在接触时是面与面的接触,增大了凸起21和凹槽20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导光板13和胶框11表面发生损坏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21和凹槽20的截面形状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凸起21的截面为圆弧形,凹槽20的截面为梯形或者矩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为了进一步地增大凸起21和凹槽2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导光板13和胶框11的受力更加平缓,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20和凸起21在平行于导光板13出光面132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弧形。需要说明的是,凸起21和凹槽20可以是其中任一者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也可以均设置为圆弧形。凸起21和凹槽20所对应的圆弧形的形状相同,以方便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当凸起21和凹槽2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时,其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为了提高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限位和缓冲能力,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凸起21沿光源12排列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凹槽20沿光源12排列方向上的长度L2,因此当导光板13和胶框11发生接触时,凹槽20能限制凸起21继续沿第二方向运动,避免导光板13对光源12造成冲击。优选的,凸起21的高度可以大于凹槽20的深度,以进一步地提高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限位能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1以及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在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一侧,以使背光模组1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由于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1,因此该显示装置具有与背光模组1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背光模组1中胶框11或者导光板13在两者的搭接处表面(胶框11上第一表面1110和导光板13上第一面131中的任一者,和/或胶框11上第二表面1120和导光板13上第二面132中的任一者)上设置有凸起21,可以使背光模组1跌落时,导光板13或者胶框11上的凸起21作为主要受力点,减小导光板13产生的位移行程。当导光板13受力发生靠近光源12的位移时,胶框11能够作为第一受力点抵接导光板13,防止导光板13冲击光源12造成光源12损坏,避免了胶框11与导光板13的搭接面为平面时,导光板13和胶框11之间的间隙难以控制(因为实际生产和装配等原因实际间隙大于设计间隙)导致胶框11无法对导光板13进行限位,减小了导光板13对光源12冲击造成光源12损坏的风险。
2、胶框11和导光板13在两者的搭接处设置相对应的凸起21和凹槽20结构,当导光板13发生位移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与胶框11上的凹槽20发生接触,凹槽20可以将部分沿导光板13至光源12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该方向的力,以减少导光板13在该方向上的位移,实现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作用,减小导光板13对光源12的冲击。
3、凸起21和凹槽20沿光源12排列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梯形时,加工时较为容易。通过使凹槽20短边的长度小于凸起21短边的长度,凹槽20长边的长度大于凸起21长边的长度,可以确保导光板13与胶框11接触时,导光板13上的凸起21与胶框11上凹槽20的两侧边接触,以使胶框11上的凹槽20能够将部分沿导光板13至光源12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该方向的力,保证了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缓冲效果。
4、将凸起21和凹槽20接触时,凸起21表面和凹槽20表面的夹角控制在30°和60°之间,避免了凸起21表面过于尖锐时造成导光板13和胶框11表面发生损坏,同时也避免凸起21表面过于平缓造成胶框11对导光板13的缓冲效果较差。
5、第一侧胶框111处和/或第二侧胶框112处凸起21和凹槽20的数量在三个以上,保证了胶框11对于导光板13的限位和缓冲效果。
6、将凸起21在沿光源12排列方向上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可以使凸起21和凹槽20在接触时是面与面的接触,增大了凸起21和凹槽20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导光板13和胶框11表面因为碰撞发生损坏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胶框,位于所述背板的周边,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胶框包括开口;
导光板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开口一侧,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光源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胶框包括沿光源排列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侧胶框和第二侧胶框,所述第一侧胶框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侧胶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导光板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面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面的任一者上设有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存在间隙,所述凸起的顶部和所述凹槽的底部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均为梯形,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凸起顶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凹槽底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凸起对应梯形的短边长度大于所述凹槽对应梯形的短边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凹槽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凹槽底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凸起对应矩形的边长大于所述凹槽对应梯形的短边长度;或者,
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凹槽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界面为矩形,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凸起顶部为梯形短边,所述凸起对应梯形的长边长度大于所述凹槽对应矩形的边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0.1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24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横截面的短边长度大于或者等于0.24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6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时,所述凸起的表面和对应所述凸起的凹槽的表面具有多个夹角,所述多个夹角中至少一个夹角大于或者等于30°且小于或者等于60°。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和/或,
所述凹槽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沿所述光源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光源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凹槽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所述第一面上凸起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凹槽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所述第二面上凸起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3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凸设在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至少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胶框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侧板连接;
在所述开口处,所述侧板沿所述光源至所述导光板方向伸出有支撑部。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111050707.XA 2021-09-08 2021-09-0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59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0707.XA CN113759603B (zh) 2021-09-08 2021-09-0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0707.XA CN113759603B (zh) 2021-09-08 2021-09-0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603A true CN113759603A (zh) 2021-12-07
CN113759603B CN113759603B (zh) 2023-05-12

Family

ID=7879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0707.XA Active CN113759603B (zh) 2021-09-08 2021-09-0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6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9606A (zh) * 2022-07-05 2022-08-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178833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47153B2 (en) 2022-03-25 2024-04-02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64761A (ko) * 2005-12-19 2007-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수납 용기,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장치
TW200819845A (en) * 2006-10-16 2008-05-0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598869A (zh) * 2008-06-06 2009-12-0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TW201120533A (en) * 2009-12-15 2011-06-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798040A (zh) * 2012-07-24 2012-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78484A (zh) * 2012-09-04 2013-01-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2852594U (zh) * 2012-09-05 2013-04-03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3115716U (zh) * 2013-03-05 2013-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4089254A (zh) * 2014-06-17 2014-10-08 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298000A (zh) * 2014-10-10 2015-01-2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5015591U (zh) * 2015-10-14 2016-02-03 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490898A (zh) * 2017-08-14 2017-12-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7424289U (zh) * 2017-09-20 2018-05-29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076752U (zh) * 2018-04-20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581746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95906A (zh) * 2019-05-31 2019-08-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61753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55841A (zh) * 2020-11-05 2021-01-22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64761A (ko) * 2005-12-19 2007-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수납 용기,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장치
TW200819845A (en) * 2006-10-16 2008-05-0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598869A (zh) * 2008-06-06 2009-12-0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TW201120533A (en) * 2009-12-15 2011-06-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798040A (zh) * 2012-07-24 2012-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78484A (zh) * 2012-09-04 2013-01-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2852594U (zh) * 2012-09-05 2013-04-03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3115716U (zh) * 2013-03-05 2013-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4089254A (zh) * 2014-06-17 2014-10-08 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298000A (zh) * 2014-10-10 2015-01-2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5015591U (zh) * 2015-10-14 2016-02-03 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490898A (zh) * 2017-08-14 2017-12-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7424289U (zh) * 2017-09-20 2018-05-29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076752U (zh) * 2018-04-20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581746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95906A (zh) * 2019-05-31 2019-08-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61753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55841A (zh) * 2020-11-05 2021-01-22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8833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47153B2 (en) 2022-03-25 2024-04-02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59606A (zh) * 2022-07-05 2022-08-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603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960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55068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US6609808B2 (en) Frame for fix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of
US7626654B2 (en) Display device
US7894012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674029B2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ing the same
US10317605B2 (en) Plana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8698974B2 (en) Receiving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same
CN101358713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与应用此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EP2075602A1 (en) Prismatic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plate
JP510477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7192176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for a hand-hel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3287159A (zh) 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US9658390B2 (en)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groov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cover
CN102789091B (zh) 显示设备
US9612393B2 (en)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5285535A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479230B (zh) 背光模組之膠框結構及其背光模組
US9810835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955759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8228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US9093002B2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7864265B2 (en) Lamp holder, and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uch lamp holder
US20140328051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40226363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