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宇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装配式住宅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吊装而成,预制构件的本体安全达标是住宅的安全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法对预制构件进行相应的抗震检测,使其在破坏性地震中不损坏、不倒塌,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通过早检测、早排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是住房安全的重要保障。
综上,亟需研发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预制装配式住宅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吊装而成,预制构件的本体安全达标是住宅的安全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法对预制构件进行相应的抗震检测,使其在破坏性地震中不损坏、不倒塌,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通过早检测、早排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是住房安全的重要保障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
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包括有底板组件、弹簧杆、支撑板、护栏、支撑架、气缸、第一限位板、电机、横波检测单元和纵波检测单元;底板组件与四组弹簧杆进行固接;四组弹簧杆均与支撑板进行固接;支撑板与护栏进行固接;支撑架与四组气缸进行固接;四组气缸均与第一限位板进行固接;底板组件与电机进行固接;电机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底板组件连接有横波检测单元;底板组件设置有纵波检测单元;横波检测单元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支撑板与横波检测单元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板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转动连接;横波检测单元传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以及左右横向移动,且控制了移动的幅度,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纵波检测单元带动横波检测单元检测后的楼板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横波检测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伸缩杆、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一固定架、第一连轴、第一滑块、第二固定架、第一滑套、伸缩球头杆、固定盘、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传动轴、第二伸缩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二连杆、第三固定架、第二连轴、第二滑块和第二滑套;第一传动轮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的侧部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一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一连轴进行固接;第一连轴与两组第一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一滑块均与第二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轴与第一滑套进行固接;第一滑套与伸缩球头杆进行滑动连接;伸缩球头杆与固定盘进行转动连接;固定盘与限位单元进行固接;伸缩球头杆与第二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的侧部设置有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的侧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二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三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第二连轴进行固接;第二连轴与两组第二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二滑块均与第二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轴与第二滑套进行固接;第二滑套与伸缩球头杆进行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有第二限位板、第三滑块、第一滑轨、第四滑块、第二滑轨、第五滑块、第三滑轨、第六滑块和第四滑轨;第二限位板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与固定盘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与两组第三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三滑块与均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与一组第五滑块和第六滑块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与两组第四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四滑块均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相应的一组第五滑块和第六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五滑块与第三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与支撑板进行固接;两组第六滑块与第四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与支撑板进行固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纵波检测单元包括有第三传动轴、齿盘、锥齿轮、花键套、花键轴、第一滑板、第三电动推杆、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四传动轴、第二滑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传动轴、凸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升降杆、第三伸缩杆、第三连杆、第三连轴和第六传动轴;电机与第三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与齿盘进行固接;齿盘与锥齿轮相啮合;锥齿轮与花键套进行固接;花键套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花键套与花键轴进行传动连接;花键轴与第一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板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滑板通过转轴与第一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第二直齿轮与第四传动轴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花键轴与第二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板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二滑板通过转轴与第三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直齿轮与第四直齿轮相啮合;第四直齿轮与第五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凸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的侧部设置有第六传动轴;第六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轴与相应的凸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轴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凸轮与升降杆进行传动连接;升降杆与底板组件进行滑动连接;升降杆与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杆与两组第三连杆进行传动连接;两组第三连杆均与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杆与第三连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杆、第三连杆和第三连轴以升降杆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升降杆中设置有与两组凸轮相匹配的转轴,且两组凸轮中均设置有相应的滑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滑板与花键轴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滑板与花键轴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设置有与装配式楼板相匹配的开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组第三伸缩杆的两端均可以进行伸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目前,预制装配式住宅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吊装而成,预制构件的本体安全达标是住宅的安全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法对预制构件进行相应的抗震检测,使其在破坏性地震中不损坏、不倒塌,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通过早检测、早排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是住房安全的重要保障的问题。
2、通过设置了横波检测单元,限位单元和纵波检测单元,使用时先将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与底板组件连接的所有部件以及四组弹簧杆和支撑板放入预先设定好的地底下,使得护栏和与支撑架连接的所有部件位于地表上,然后外接电源,通过外接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带有螺栓的装配式楼板放置在限位单元上同时,再由四组气缸启动带动第一限位板移动对楼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通过第一限位板和限位单元对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再利用横波检测单元运作传动限位单元使楼板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然后,再通过电机启动运作带动纵波检测单元运作,进而带动楼板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将装配式楼板取出。
3、本发明实现了对预制装配式中所用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再传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以及左右横向移动,且控制了楼板前后横向以及左右横向移动的幅度,进而依法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然后,再传动楼板进行纵向往复移动,进而依法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通过检测及时排查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保障住房安全的同时避免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在地震中出现损坏、倒塌,从而保障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第三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展现的为本发明的横波检测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5展现的为本发明的横波检测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展现的为本发明的横波检测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7展现的为本发明的限位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展现的为本发明的限位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9展现的为本发明的限位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纵波检测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纵波检测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纵波检测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纵波检测单元第三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组件,2、弹簧杆,3、支撑板,4、护栏,5、支撑架,6、气缸,7、第一限位板,8、电机,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第一传动轴,204、第一伸缩杆,205、第一电动推杆,206、第一连杆,207、第一固定架,208、第一连轴,209、第一滑块,210、第二固定架,211、第一滑套,212、伸缩球头杆,213、固定盘,214、第三传动轮,215、第四传动轮,216、第二传动轴,217、第二伸缩杆,218、第二电动推杆,219、第二连杆,220、第三固定架,221、第二连轴,222、第二滑块,223、第二滑套,301、第二限位板,302、第三滑块,303、第一滑轨,304、第四滑块,305、第二滑轨,306、第五滑块,307、第三滑轨,308、第六滑块,309、第四滑轨,401、第三传动轴,402、齿盘,403、锥齿轮,404、花键套,405、花键轴,406、第一滑板,407、第三电动推杆,408、第一直齿轮,409、第二直齿轮,410、第四传动轴,411、第二滑板,412、第四电动推杆,413、第三直齿轮,414、第四直齿轮,415、第五传动轴,416、凸轮,417、第五传动轮,418、第六传动轮,419、升降杆,420、第三伸缩杆,421、第三连杆,422、第三连轴,423、第六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根据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组件1、弹簧杆2、支撑板3、护栏4、支撑架5、气缸6、第一限位板7、电机8、横波检测单元和纵波检测单元;底板组件1与四组弹簧杆2进行固接;四组弹簧杆2均与支撑板3进行固接;支撑板3与护栏4进行固接;支撑架5与四组气缸6进行固接;四组气缸6均与第一限位板7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与电机8进行固接;电机8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连接有横波检测单元;底板组件1设置有纵波检测单元;横波检测单元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支撑板3与横波检测单元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板3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转动连接;横波检测单元传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以及左右横向移动,且控制了移动的幅度,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纵波检测单元带动横波检测单元检测后的楼板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抗震检测设备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与底板组件1连接的所有部件以及四组弹簧杆2和支撑板3放入预先设定好的地底下,使得护栏4和与支撑架5连接的所有部件位于地表上,然后外接电源,通过外接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带有螺栓的装配式楼板放置在限位单元上同时,再由四组气缸6启动带动第一限位板7移动对楼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通过第一限位板7和限位单元对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再利用横波检测单元运作传动限位单元使楼板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然后,再通过电机8启动运作带动纵波检测单元运作,进而带动楼板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将装配式楼板取出,本发明实现了对预制装配式中所用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再传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以及左右横向移动,且控制了楼板前后横向以及左右横向移动的幅度,进而依法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然后,再传动楼板进行纵向往复移动,进而依法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通过检测及时排查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保障住房安全的同时避免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在地震中出现损坏、倒塌,从而保障人身安全。
其中,根据图4-6所示,横波检测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201、第二传动轮202、第一传动轴203、第一伸缩杆204、第一电动推杆205、第一连杆206、第一固定架207、第一连轴208、第一滑块209、第二固定架210、第一滑套211、伸缩球头杆212、固定盘213、第三传动轮214、第四传动轮215、第二传动轴216、第二伸缩杆217、第二电动推杆218、第二连杆219、第三固定架220、第二连轴221、第二滑块222和第二滑套223;第一传动轮201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201的侧部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03;第一传动轴203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03与第二传动轮2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202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20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03与第一伸缩杆204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204与第一电动推杆205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204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2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06与第一固定架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07与第一连轴208进行固接;第一连轴208与两组第一滑块209进行固接;两组第一滑块209均与第二固定架2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0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连轴208与第一滑套211进行固接;第一滑套211与伸缩球头杆212进行滑动连接;伸缩球头杆212与固定盘213进行转动连接;固定盘213与限位单元进行固接;伸缩球头杆212与第二固定架2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0的侧部设置有第三传动轮214;第三传动轮214与纵波检测单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214的侧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16;第二传动轴216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216与第四传动轮21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215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2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216与第二伸缩杆217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217与第二电动推杆218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217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2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19与第三固定架2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0与第二连轴221进行固接;第二连轴221与两组第二滑块222进行固接;两组第二滑块222均与第二固定架2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轴221与第二滑套223进行固接;第二滑套223与伸缩球头杆212进行滑动连接。
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带有螺栓的装配式楼板放置在限位单元上,同时,再由四组气缸6启动带动第一限位板7移动对楼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通过第一限位板7和限位单元对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再传动限位单元进行移动,进而传动楼板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纵波检测单元运作带动第一传动轮20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轮202传动第一传动轴2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伸缩杆204转动,第一伸缩杆204转动通过转轴带动第一连杆20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架207传动第一连轴208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两组第一滑块209在第二固定架210上进行移动,此时,第一连轴208移动通过第一滑套211带动伸缩球头杆212进行移动,进而使得伸缩球头杆212移动带动固定盘213传动限位单元进行移动,进而传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同时,第一电动推杆205启动带动第一伸缩杆204进行伸缩,进而控制了第一伸缩杆204转动的幅度,进而控制了楼板前后横向移动的幅度,接着,再传动楼板进行左右横向移动,纵波检测单元运作带动第三传动轮214转动,进而带动第四传动轮215传动第二传动轴21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伸缩杆217转动,第二伸缩杆217转动通过转轴带动第二连杆219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固定架220传动第二连轴221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两组第二滑块222在第二固定架210上进行移动,此时,第二连轴221移动通过第二滑套223带动伸缩球头杆212进行移动,进而使得伸缩球头杆212移动带动固定盘213传动限位单元进行移动,进而传动楼板进行左右横向移动,同时,第二电动推杆218启动带动第二伸缩杆217进行伸缩,进而控制了第二伸缩杆217转动的幅度,进而控制了楼板左右横向移动的幅度,从而使得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以及左右横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横波检测单元实现了传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以及左右横向移动,且控制了楼板前后横向移动以及左右横向移动的幅度,进而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
其中,根据图7-9所示,还包括有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有第二限位板301、第三滑块302、第一滑轨303、第四滑块304、第二滑轨305、第五滑块306、第三滑轨307、第六滑块308和第四滑轨309;第二限位板301与支撑架5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301与固定盘213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301与两组第三滑块302进行固接;两组第三滑块302与均第一滑轨3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303与一组第五滑块306和第六滑块308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301与两组第四滑块304进行固接;两组第四滑块304均与第二滑轨3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305与相应的一组第五滑块306和第六滑块308进行固接;两组第五滑块306与第三滑轨3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307与支撑板3进行固接;两组第六滑块308与第四滑轨309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309与支撑板3进行固接。
接着,由横波检测单元对楼板进行横波检测时,通过传动第二限位板301,进而带动楼板进行移动,此时,由工作人员将带有螺栓的装配式楼板放置在第二限位板301上,同时通过支撑架5上的四组气缸6启动带动第一限位板7往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301对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当对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时,固定盘213移动带动第二限位板301移动,进而带动与支撑架5连接的所有部件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四组气缸6启动传动第一限位板7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限位板301移动带动两组第三滑块302沿着第一滑轨303进行移动,同时带动两组第四滑块304沿着第二滑轨305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接着,当对楼板进行左右横向移动时,使得第二限位板301移动带动两组第五滑块306沿着第三滑轨307进行移动,同时带动两组第六滑块308沿着第四滑轨309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楼板进行左右横向移动,限位单元实现了对装配式楼板进行限位,接着,再配合横波检测单元运作使得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以及左右横向移动。
其中,根据图10-13所示,纵波检测单元包括有第三传动轴401、齿盘402、锥齿轮403、花键套404、花键轴405、第一滑板406、第三电动推杆407、第一直齿轮408、第二直齿轮409、第四传动轴410、第二滑板411、第四电动推杆412、第三直齿轮413、第四直齿轮414、第五传动轴415、凸轮416、第五传动轮417、第六传动轮418、升降杆419、第三伸缩杆420、第三连杆421、第三连轴422和第六传动轴423;电机8与第三传动轴40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1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401与齿盘402进行固接;齿盘402与锥齿轮403相啮合;锥齿轮403与花键套404进行固接;花键套404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花键套404与花键轴405进行传动连接;花键轴405与第一滑板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板406与第三电动推杆407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40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滑板406通过转轴与第一直齿轮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408与第二直齿轮409相啮合;第二直齿轮409与第四传动轴410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410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410与第三传动轮214进行固接;花键轴405与第二滑板4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板411与第四电动推杆412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412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二滑板411通过转轴与第三直齿轮4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直齿轮413与第四直齿轮414相啮合;第四直齿轮414与第五传动轴415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轴415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轴415与第一传动轮20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1与凸轮416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1与第五传动轮417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1的侧部设置有第六传动轴423;第六传动轴423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轴423与相应的凸轮416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轴423与第六传动轮418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418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17进行传动连接;凸轮416与升降杆419进行传动连接;升降杆419与底板组件1进行滑动连接;升降杆419与第三伸缩杆4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杆420与两组第三连杆421进行传动连接;两组第三连杆421均与支撑板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杆420与第三连轴4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轴42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杆420、第三连杆421和第三连轴422以升降杆419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接着,由横波检测单元运作对楼板进行前后横向移动以及左右横向移动,然后,再传动楼板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电机8启动运作带动第三传动轴401转动,第三传动轴401转动带动齿盘402传动锥齿轮403转动,进而带动花键套404传动花键轴405转动,接着,依次传动横波检测单元进行运作,花键轴405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408转动,接着,第三电动推杆407启动通过第一滑板406控制第一直齿轮408在花键轴405上进行滑动,进而控制了第一直齿轮408与第二直齿轮409的啮合,当第一直齿轮408与第二直齿轮409啮合时,第一直齿轮408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409传动第四传动轴410转动,进而使得第四传动轴410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轮214转动,接着,再传动横波检测单元进行运作,花键轴405转动带动第三直齿轮413转动,接着,第四电动推杆412启动通过第二滑板411控制第三直齿轮413在花键轴405上进行滑动,进而控制了第三直齿轮413与第四直齿轮414的啮合,当第三直齿轮413与第四直齿轮414啮合时,第三直齿轮413转动带动第四直齿轮414传动第五传动轴415转动,进而使得第五传动轴415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201转动,进而传动横波检测单元运作,接着,再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第三传动轴401转动带动凸轮416转动,同时,第三传动轴401转动带动第五传动轮417传动第六传动轮418转动,进而带动第六传动轴423转动,进而传动相应的凸轮416转动,此时,两组凸轮416转动带动升降杆419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伸缩杆420以第三连轴422为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组第三连杆421移动,与此同时,相应的两组第三连杆421以相同的工作原理进行移动,进而传动支撑板3进行往复移动,同时带动四组弹簧杆2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带动与支撑板3连接的所有部件移动,进而带动楼板进行纵向往复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纵波检测单元实现了传动楼板进行纵向往复移动,进而对楼板进行纵波检测,以及传动横波检测单元进行运作。
其中,升降杆419中设置有与两组凸轮416相匹配的转轴,且两组凸轮416中均设置有相应的滑槽。
可以使得两组凸轮416同时转动带动升降杆419进行上下往复移动。
其中,第一滑板406与花键轴405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可以使得第三电动推杆407启动带动第一滑板406移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直齿轮408移动,进而控制了第一直齿轮408与第二直齿轮409的啮合。
其中,第二滑板411与花键轴405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可以使得第四电动推杆412启动带动第二滑板411移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直齿轮413移动,进而控制了第三直齿轮413与第四直齿轮414的啮合。
其中,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301均设置有与装配式楼板相匹配的开口。
可以使得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301对装配式楼板进行限位。
其中,两组第三伸缩杆420的两端均可以进行伸缩。
可以使得升降杆419移动带动两组第三伸缩杆420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第三伸缩杆420以第三连轴422为轴进行摆动,进而带动两组第三连杆421进行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