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0892A -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0892A
CN113750892A CN202111091696.XA CN202111091696A CN113750892A CN 113750892 A CN113750892 A CN 113750892A CN 202111091696 A CN202111091696 A CN 202111091696A CN 113750892 A CN113750892 A CN 113750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channel
section
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16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李中杨
詹兴
周凤凤
廖斌
刘高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16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0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0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0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包括:气液混合器,包括进气道、进液道和混合道,进液道与供液管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截流阀;小通量增压泵,与第一气液出口相连接;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射流件和起泡器;射流件设有气液接入通道、射流通道和扩散室,气液接入通道设有与小通量增压泵连接的第一气液入口;起泡器包括至少一条起泡通道,起泡通道与扩散室连通;以及分流管,一端与供液管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截流阀的前方,另一端与第一气液入口连接;分流管的流量大于小通量增压泵的流量。本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经过多次气液混合,能够产生含有大量微纳米气泡的水,气泡浓度高,通量大且成本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直径在数百纳米到十微米左右的气泡,这种气泡,具有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其比表面积大、上升速度慢、自身增压溶解、表面带电、能够产生大量自由基、气体溶解率高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水产养殖、无土栽培、果蔬清洗、美容护肤、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领域。
现有的气泡发生系统通常只进过一次气液混合,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数量较少,气泡浓度较低,并且产生的带微纳米气泡的水的通量较小,难以满足用水需求。若为了增大通量,则通常需要使用大通量的增压泵,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液混合次数少、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数量少、气泡浓度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经过多次气液混合,能够产生含有大量微纳米气泡的水,气泡浓度高,通量大且成本相对较低。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包括:
气液混合器,包括进气道、进液道和混合道,所述混合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进液道,另一端为第一气液出口;所述进液道与供液管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截流阀;
小通量增压泵,所述小通量增压泵与所述第一气液出口相连接;
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射流件和起泡器;所述射流件设有依次连接的气液接入通道、射流通道和扩散室,所述气液接入通道设有与所述小通量增压泵连接的第一气液入口;所述射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液接入通道、所述扩散室的截面面积;所述起泡器包括至少一条起泡通道,所述起泡通道的一端为第二气液入口,另一端为第二气液出口,所述第二气液入口与所述扩散室连通,所述起泡通道的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二气液入口到所述第二气液出口逐渐增大;以及
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截流阀的前方,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入口连接;
其中,所述分流管的流量大于所述小通量增压泵的流量。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管的流量大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的总流量的80%。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道包括进液段和与进液段连接的第一射流段,所述进液段等截面设置且一端为进液口,所述第一射流段等截面设置且一端为与所述混合道连接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面积。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道包括混合段和第二射流段,所述混合段与所述进气道、进液道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出口设于所述第二射流段;所述混合段、所述第二射流段均等截面设置且所述混合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面积,且所述第一气液出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液口的截面面积。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进液道连接的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所述供液管和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管通断的第一控制阀。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供气管和用于控制所述供气管通断的第二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的止逆阀。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起泡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液入口连接的第一扩容槽,所述第一扩容槽与所述第二气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扩容槽远离所述第二气液入口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扩容槽的槽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扩容槽连通的第二扩容槽。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扩容槽的槽壁设朝向所述开口凸起的凸起结构。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液混合器为文丘里射流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起泡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起泡件,每一所述起泡件均设有所述起泡通道;位于其中一端的所述起泡件与所述射流件的所述扩散室连接;相邻两个起泡件中,靠近所述射流件的起泡件的气液出口与远离所述射流件的起泡件的第二气液入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还包括气液出接头,设有气液汇集腔和用于与出水终端连接的终端连接部,所述气液汇集腔与所述第二气液出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中设置了气液混合器和气泡发生装置,气体和液体分别从气液混合器的进气道、进液道进入混合道,在气液混合器中进行第一次气液混合,再从混合道输入到小通量增压泵,小通量增压泵加快气液混合器中气液混合流体的排出速度,使气液混合器增大吸气量,并且气液混合流体在小通量增压泵内经过小通量增压泵的加速泵送,进行了第二次气液混合;然后再输入到气泡发生装置中,由气液接入通道接入气液混合流体,经过射流件的射流通道再进入起泡器的起泡通道,进行第三次气液混合。本发明通过多次气液混合,从而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数量更多,大大提升气泡浓度,微纳米气泡产生的效率更高。
2、在气泡发生装置中,由于射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气液接入通道、扩散室的截面面积,气液混合流体进入射流通道后压力增大从而流速加快,到达扩散室后压力突然减小,形成负压使得水和气进一步混合在一起;在进入起泡通道后,由于起泡通道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扩大水气混合容积,因为气体轻向上升,水流向下冲击,高速流水冲击气体,瞬间形成大量气泡。本发明先通过加快流速使水气会剧烈混匀,再通过扩大水气混合容积使高速流水冲击气体产生气泡,从而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数量更多,效率更高;
3、本发明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中还设置了分流管和截流阀,二者配合,截流阀可使进入进液口的水流量减小到一定程度(其余的水从分流管输送到气泡发生器),保证截流阀后面的管道不会全部充满水,有利于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气液混合器,形成气液混合流体,提升第一次气液混合的效率;小通量增压泵产生的小流量的气液混合流体再配合从分流管流出的非气泡水,保证了气泡水的大流量,并最终在气泡发生器形成大流量的、气泡浓度高的微纳米气泡水。采用的是小通量增压泵,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气液混合器的立体图;
图3是气液混合器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射流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末端起泡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末端起泡件的剖视图;
图9是末端起泡件的仰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连接起泡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气液混合器;11-进气道;12-进液道;121-进液段;1211-进液口;122-第一射流段;1222-出液口;13-混合道;131-第一气液出口;132-混合段;133-第二射流段;
2-小通量增压泵;3-气泡发生装置;
31-射流件;311-气液接入通道;3111-第一气液入口;312-射流通道;313-扩散室;314-第一螺纹段;
32-起泡器;321-起泡件;3211-起泡通道;32111-第二气液入口;32112-第二气液出口;3212-第一扩容槽;3213-凸起结构;3214-第二扩容槽;3215-第一内螺纹;3216-第二螺纹段;3201-连接起泡件;3202-末端起泡件;
33-气液出接头;331-气液汇集腔;332-终端连接部;333-第二内螺纹段。
4-供液装置;41-供液管;42-第一控制阀;43-截流阀;5-供气装置;51-供气管;52-第二控制阀;53-止逆阀;
5-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参照图1至图15,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包括气液混合器1、小通量增压泵2、气泡发生装置3和分流管5。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气液混合器1包括进气道11、进液道12和混合道13,所述混合道13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进液道12,另一端为第一气液出口131,所述进液道12与供液管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截流阀43。所述小通量增压泵2与所述第一气液出口131相连接。进气道11用于输入气体(例如空气),进液道12用于输入液体(例如水),混合道13用于将输入的气体和液体混合,这是第一次混合,混合后的气液混合流体则从第一气液出口131排出到小通量增压泵2,由小通量增压泵2进行抽取和泵送到起泡发生装置,气体和液体被抽入泵中并可从泵中排出,经历了第二次气液混合。其中,小通量增压泵2可以是增压泵。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液混合器1为文丘里射流器,通过文丘里射流器完成气液的初步混合。当然本发明还公开了气液混合器1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会详细说明。
其中,如图4至图15所示,气泡发生装置3包括射流件31和起泡器32。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射流件31设有依次连接的气液接入通道311、射流通道312和扩散室313,所述气液接入通道311设有与所述小通量增压泵2连接的第一气液入口3111;所述射流通道312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液接入通道311、所述扩散室313的截面面积。气液混合流体由小通量增压泵2中出来输入到第一气液入口3111,依次经过气液接入通道311、射流通道312和扩散室313,由于射流通道312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液接入通道311的截面面积,因此,进入射流通道312后,压力会突然增大,从而会加快在射流通道312流动时的速度,提高水流冲击力,有利于后面起泡的产生。从射流通道312进入扩散室313后,快速地喷出,由于射流通道312的截面面积小于扩散室313的截面面积,压力突然减小,从而在射流通道312的出口形成负压,使气体进一步溶于水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扩散室313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气液接入通道311的截面面积,进增大压力的差值,提升气泡在水中的溶解量。
其中,所述分流管5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41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截流阀43的前方,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入口3111连接;其中,所述分流管5的流量大于所述小通量增压泵2的流量,一方面使用小通量增压泵2提高小流量的气液混合流体,另一方面采用分流管5接入更多的流量,从而使得最终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水的流量足够大且微纳米气泡浓度高。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通过多次气液混合,从而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数量更多,大大提升气泡浓度,微纳米气泡产生的效率更高,并且采用的是小通量增压泵2产生的小流量的气液混合流体再配合从分流管5流出的非气泡水,保证了气泡水的大流量,并最终在气泡发生器形成大流量的、气泡浓度高的微纳米气泡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管5的流量大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3的总流量的80%,由于小通量增压泵23的通量较小,因此分流管5需要较大的流量才能满足使用量的需求,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调整后,确认在所述分流管5的流量占比大于所述进液管的总流量的80%时能够有较好的效果,既能保证微纳米气泡水流量大,又能保证气泡水的气泡浓度较大。
如图5至图11所示,所述起泡器32包括至少一条起泡通道3211,所述起泡通道3211的一端为第二气液入口32111,另一端为第二气液出口32112,所述第二气液入口32111与所述扩散室313连通,所述起泡通道3211的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二气液入口32111到所述第二气液出口32112逐渐增大。扩散室313出来的气液混合流体从第二气液入口32111进入起泡通道3211,由于起泡通道3211的截面面积由第二气液入口32111到第二气液出口32112逐渐增大,扩大气水混合容积,压力逐渐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变成气泡,配合水流的高速冲击气体,瞬间形成大量微纳米气泡,从第二气液出口32112排出,这是气液的第三次混合。
此外,一般情况下,在使用时,气泡发生装置3是竖直的,射流件31在上方,起泡器32在下方,因为气体轻向上升,水流向下冲击,高速流水冲击气体,二者剧烈混合,从而瞬间形成大量微纳米气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泡通道3211呈锥状。起泡通道3211可以只有一条,也可以有多条并都与扩散室313连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进液道12包括进液段121和与进液段121连接的第一射流段122,所述进液段121等截面设置且一端为进液口1211,所述第一射流段122等截面设置且一端为与所述混合道13连接的出液口1222,所述进液口1211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1222的截面面积。进液口1211输入液体,从出液口1222排到混合道13,由于进液段121的截面面积大于出液口1222的截面面积,在经过射流段时液体的流速加快,从而液体能够快速地冲入到混合道13内,与混合道13内的气体剧烈混合、溶解,有利于产生微纳米气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段121和所述射流段的连接处呈锥形过渡设置。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混合道13包括混合段132和第二射流段133。所述混合段132与所述进气道11、进液道12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出口131设于所述第二射流段133,输入进来的气体和液体在混合段132这里进行第一次混合,混合后则进入第二射流段133,经过第二射流段133后从第一气液出口131排出到小通量增压泵2。其中,所述混合段132、所述第二射流段133均等截面设置,即二者可以为管段,且所述混合段132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1222的截面面积,液体进入混合段132后,由于空间突然增大,从而产生吸力,将进气道11、进液道12内的气体、液体加快吸入,进一步加剧气液的混合。所述第一气液出口131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液口1211的截面面积,即出口流量大于进口的流量,自然会从进气道11吸入气体。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进液道12连接的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包括供液管41和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管41通断的第一控制阀42,供液管41可连接水龙头或其它水源,第一控制阀42可以是电磁阀,可采用控制器自动控制通道。更优选地,供液管41上还设有稳压阀。
同样地,如图1所示,本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还还包括与所述进气道11连接的供气装置5,所述供气装置5包括供气管51和用于控制所述供气管51通断的第二控制阀52和设置在所述供气管51上的止逆阀53。第二控制阀52可以是电磁阀,可采用控制器自动控制通道。更优选地,供气管51上还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和/或流量调节阀。空气过滤装置可以对进入气液混合器1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细菌。逆止阀可以防止气液混合器1内压力过大而导致气液混合器1内的液体从供气管51溢出。流量调节阀可以控制供气管51进入的气体的流量大小,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选择不同的流量大小。
具体地,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起泡器3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液入口32111连接的第一扩容槽3212,所述第一扩容槽3212与所述第二气液入口32111连通,所述第一扩容槽3212远离所述第二气液入口32111的一端设有开口。第一扩容槽3212的设置,可以增加水气混合容积,还能储存部分未溶于水中的气体,使腔体中容纳更多的气体,便于产生更多的气泡。气液混合流体从扩散室313进入第一扩容槽3212,冲击在第一扩容槽3212的槽壁上,使气液更加剧烈的混合在一起,从而增加纳米微气泡的数量。
优选地,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扩容槽3212的槽壁设朝向所述开口凸起的凸起结构3213,气泡在进入第一扩容槽3212后,冲击凸起结构3213,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气液和水进一步的混合,产生更多的气泡。具体地,所述凸起结构3213呈片状和/或环状,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结构3213有环状和片状的,环状的凸起结构3213位于中间,若干个片状的凸起结构3213位于环状的凸起结构3213的外侧并呈辐射状,将第一扩容槽3212分隔为若干个区块,每个区块内都设置有起泡通道3211。
进一步地,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扩容槽3212的槽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扩容槽3212连通的第二扩容槽3214,第二扩容槽3214进一步增加了气液混合容积,其可以增加水气混合容积,还能储存部分未溶于水中的气体,使腔体中容纳更多的气体,便于产生更多的气泡。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射流件31与所述起泡器32螺纹连接,具体地,射流件31设有第一螺纹段314,第一螺纹段314上设置外螺纹,起泡器32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可与第一螺纹段31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射流件31与所述起泡器32的连接。此外,射流件31与起泡器32之间还设有密封圈,以确保二者的连接处不会发生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起泡器32仅有一个起泡件321。
此外,起泡器32还有其它的设置形式,如图10至图15所示,起泡器32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起泡件321,每一所述起泡件321均设有所述起泡通道3211;位于其中一端的所述起泡件321的第二气液入口32111与所述射流件31的所述扩散室313连接;相邻两个起泡件321中,靠近所述射流件31的起泡件321的第二气液出口32112与远离所述射流件31的起泡件321的第二气液入口32111连接。通过增加起泡件321的数量,可以提升最后排出其气液混合流体中微纳米气泡的含量和效率。相应地,每一个起泡件321上都设置了第一扩容槽3212、第二扩容槽3214、凸起结构3213。
如图10所示,相邻两个所述起泡件321螺纹连接。
如图7至图11所示,起泡件321可根据其具体的位置分为类,分别为连接起泡件3201和末端起泡件3202,连接起泡件320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一端设置第二螺纹段3216,第二螺纹段3216上为外螺纹,内螺纹可以与射流件31的第一螺纹段314连接,也可以与另一个起泡件321的第二螺纹段3216连接。末端起泡件3202只设有内螺纹,而没有外螺纹段,其通过内螺纹与前一个起泡件321的第二螺纹段3216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起泡器32包括两个起泡件321,则气泡发生装置3的结构依次为射流件31、连接起泡件3201和末端起泡件320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起泡器32包括三个起泡件321,则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3的结构依次为射流件31、连接起泡件3201、连接起泡件3201和末端起泡件3202。同理,起泡器32中起泡件321的数量可以更多,除了一个末端起泡件3202外,其余的都为连接起泡件3201。
在具体的实施中,可能需要将制备的富含微纳米气泡的水输入到清洗设备,因此,需要为了方便将气泡发生装置3与清洗设备连接,如图12至图15所示,所述气泡发生装置3还包括气液出接头33,设有气液汇集腔331和用于与出水终端连接的终端连接部332,所述气液汇集腔331与所述第二气液出口32112连通。其中,出水终端可以是清洗设备的出水龙头或出水管,因此,终端连接部332可设置为中空的管状,与气液汇集腔331连通,可以插入到清洗设备的出水管中,实现连接。气液汇集腔331与所述第二气液出口32112连通,可以将起泡器32产生的含有大量微纳米气泡的液体(例如气泡水)接收,并从终端连接部332输入到清洗设备的出水终端。此外,起泡器32上的起泡通道3211有多条,可以是2-20条,例如5条,在一个实施例中,起泡通道3211有10条,这条起泡通道3211都与气液汇集腔331连通,用一个气液汇集腔331收集各起泡通道3211产生的含有大量微纳米气泡的液体,并一起输入到出水终端。
其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气液出接头33与起泡器32螺纹连接,起泡器32上设有第二螺纹段3216,气液出接头33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段3216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起泡器32包括两个起泡件321,则气泡发生装置3的结构依次为射流件31、起泡件321、起泡件321和气液出接头3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起泡器32包括三个起泡件321,则气泡发生装置3的结构依次为射流件31、起泡件321、起泡件321、起泡件321和气液出接头33。
同理,气泡发生装置3中,起泡器32中起泡件321的数量可以更多,首尾两端分别为射流件31和气液出接头33,中间则为依次连接的起泡件321。
本发明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液混合器,包括进气道、进液道和混合道,所述混合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进液道,另一端为第一气液出口;所述进液道与供液管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截流阀;
小通量增压泵,所述小通量增压泵与所述第一气液出口相连接;
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射流件和起泡器;所述射流件设有依次连接的气液接入通道、射流通道和扩散室,所述气液接入通道设有与所述小通量增压泵连接的第一气液入口;所述射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液接入通道、所述扩散室的截面面积;所述起泡器包括至少一条起泡通道,所述起泡通道的一端为第二气液入口,另一端为第二气液出口,所述第二气液入口与所述扩散室连通,所述起泡通道的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二气液入口到所述第二气液出口逐渐增大;以及
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截流阀的前方,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入口连接;
其中,所述分流管的流量大于所述小通量增压泵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流量大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的总流量的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道包括进液段和与进液段连接的第一射流段,所述进液段等截面设置且一端为进液口,所述第一射流段等截面设置且一端为与所述混合道连接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道包括混合段和第二射流段,所述混合段与所述进气道、进液道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出口设于所述第二射流段;所述混合段、所述第二射流段均等截面设置且所述混合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面积,且所述第一气液出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液口的截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进液道连接的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所述供液管和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管通断的第一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供气管和用于控制所述供气管通断的第二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的止逆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液入口连接的第一扩容槽,所述第一扩容槽与所述第二气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扩容槽远离所述第二气液入口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扩容槽的槽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扩容槽连通的第二扩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为文丘里射流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起泡件,每一所述起泡件均设有所述起泡通道;位于其中一端的所述起泡件与所述射流件的所述扩散室连接;相邻两个起泡件中,靠近所述射流件的起泡件的第二气液出口与远离所述射流件的起泡件的第二气液入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还包括气液出接头,设有气液汇集腔和用于与出水终端连接的终端连接部,所述气液汇集腔与所述第二气液出口连通。
CN202111091696.XA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Pending CN113750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696.XA CN113750892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696.XA CN113750892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0892A true CN113750892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1696.XA Pending CN113750892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089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2283A (zh) * 2022-04-24 2022-11-2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具有微气泡功能的水处理设备
WO2023040755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6059859A (zh) * 2022-11-20 2023-05-05 上海捷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755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5382283A (zh) * 2022-04-24 2022-11-2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具有微气泡功能的水处理设备
CN115382283B (zh) * 2022-04-24 2024-03-29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具有微气泡功能的水处理设备
CN116059859A (zh) * 2022-11-20 2023-05-05 上海捷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0892A (zh)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WO2023040755A1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TW201912591A (zh) 微氣泡產生器
JP2008086868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CN205224186U (zh) 一种泡沫淋浴器
CN109731490A (zh) 一种二次加压多级破碎的纳米气泡发生方法及装置
CN104525012A (zh) 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2633375A (zh) 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及方法
JPH1094722A (ja) 微細泡沫供給装置
CN110891674A (zh) 微气泡产生设备和微气泡产生方法,以及具有该微气泡产生设备的淋浴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
CN107029572A (zh) 一种纳米级流体混合器及纳米级流体混合装置
CN216149618U (zh) 一种大通量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21543986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6149617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KR20210081666A (ko) 코일형 노즐을 구비하는 초미세기포 발생시스템
CN113648914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3694751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连接器
CN107551838A (zh) 一种浴缸的微气泡发生系统
CN209237735U (zh) 一种二次加压多级破碎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16149616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3634144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17000074A (zh) 一种微纳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免清洁液的清洁装置
CN113648915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3926330B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215917014U (zh) 一种微细气泡水生成器及洗衣机软管、淋浴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