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8704A - 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8704A
CN113748704A CN201980095507.0A CN201980095507A CN113748704A CN 113748704 A CN113748704 A CN 113748704A CN 201980095507 A CN201980095507 A CN 201980095507A CN 113748704 A CN113748704 A CN 113748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link
parameters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ssage
network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55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8704B (zh
Inventor
柴塔尼亚·图木拉
拉马·库马尔·莫匹代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48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8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8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8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链路监测以及何时更改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终端设备(100)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和第一参数集来对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300)的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终端设备(100)还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进行比较,并向网络接入节点(300)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基于该指示,网络接入节点(300)可确定无线链路是否可以支持与第二参数集相关联的第二服务,并在无线链路可支持第二服务的情况下将第一重配置指令发送给终端设备(100)。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终端设备(100)从第一参数集更改为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由此,网络接入节点(300)可通过无线链路将与第二服务相关联的数据传递至终端设备(100)。此外,本申请还涉及对应的方法和一种计算机程序。

Description

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链路监测(RLM)是用于监测网络接入节点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的过程。通常,网络接入节点配置两个阈值用以使用预定义的参考信号来监测无线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这两个阈值是第一阈值Qout和第二阈值Qin,在第一阈值下,终端设备将进入失步(OOS),在第二阈值下,终端设备将返回同步(IS)。可根据假设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块错误率(BLER)来指定Qout和Qin阈值。例如,Qout可以是大于X%的在PDCCH上的接收收到的BLER。当未接收到PDCCH时,这也是有效的。在该情况下,必须利用BLER与信噪比(SNR)之间的映射或信号质量的某一其他度量来设置阈值。对于给定有效载荷大小和分配大小(编码率),只要PDCCH的估计性能小于X%,就认为无线链路可用于数据传输。当估计的BLER高于X%时,将声明OOS,并且终端设备将停止传输。具体地,当终端设备无法在参数N310中指定的多个预定义时间间隔内以X%BLER成功解码PDCCH时,终端设备的物理层会向更高的层指示OOS并终止传输。这将启动计时器T310(以秒为单位)。在终端设备在计时器T310期满之前未重新获得IS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接入层(AS)安全性已被激活,则终端设备将报告无线链路故障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请求。如果AS安全性尚未激活,则终端设备会在无线链路发生故障时进入空闲模式(例如,RRC_IDLE)。
为了使终端设备返回IS,需要更高的接收质量。具体地,在已声明OOS之后,需要PDCCH上估计BLER为Y%或更小(Qin),其中,Y<X。在参数N311中指定的多个预定义时间间隔内,终端设备必须在此级别成功解码PDCCH。
如果接收信号质量始终太差而无法进行可靠的通信,则优选地将终端设备“切换”到提供更好信号质量的其他网络接入节点。如果无法移交终端设备,并且接收信号质量继续降低,则终端设备进入OOS,网络终止向终端设备的服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常规解决方法的缺点和处理常规解决方法的问题的技术方案。
上述和其他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可找到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来实现的,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并进一步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以及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来对所述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将无线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测得质量进行比较;
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第一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这在本文中可以是指:例如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可通过两个无线链路连接到两个网络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中指示的所述比较可以是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同步阈值的比较或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失步阈值的比较。
所述测得质量可以是例如与所述无线链路相关联的预定义参考信号的测量信噪比(SNR)。所述阈值可以是例如根据诸如大于X%的在PDCCH上的测得或预测的BLER等假设的PDCCH BLER来指定的。然而,所述测得质量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适的质量度量。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所述测得无线质量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同步阈值和所述第二失步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终端设备可获得是否可以支持与所述第二参数集相关联的第二服务的信息,并通过第一控制消息中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接入节点,以帮助所述网络接入节点更好地决定维护所述第一无线链路。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在与所述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计时器启动时,将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比较。
与所述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所述计时器可以是在确定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下降到低于所述第一失步阈值时启动的计时器。因此,所述计时器可以是在常规无线链路监测中使用的计时器T310。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只有在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低于所述第一参数集中的所述阈值参数之后才可执行所述测得无线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参数的比较,并由此节省了计算资源。
在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在与所述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所述计时器期满时,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消息。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如果在与所述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所述计时器运行时恢复无线链路质量,则所述终端设备无需将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中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接入节点。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消息。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如果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延迟关键应用,则所述终端设备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作为RRC信令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延迟关键应用,则可使用PUCCH消息来传输所述第一控制消息。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接入节点的第二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用于从所述第一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二参数集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根据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基于无线所述测得质量和所述第二参数集来对所述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在由所述网络接入节点重配置无线链路监测参数之后,所述终端设备仍可维持与所述网络接入节点的所述无线链路连接。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第三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无线所述测得质量高于第一同步阈值的指示。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正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参数集执行无线链路监测时,它还可将所述测得无线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一参数集进行比较,并通知所述网络接入节点是否已改善所述无线链路质量,并可支持首次服务。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第四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控制消息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用于从所述第二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一参数集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根据所述第二重配置指令,基于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和所述第一参数集来对所述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二重配置指令的第四控制消息之后,可使用所述第一参数集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监测。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参数集为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默认无线链路参数的默认集合。
所述第二参数集是默认无线链路参数集,可理解为是指:第二参数集对于网络接入节点和终端设备是已知的,使得在与网络接入节点建立连接之后,如果终端设备未接收到任何用于无线链路监测的参数集,则终端设备可将第二参数集用于无线链路监测。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与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服务相关联,而第二参数集与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相关联。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描述的过程可应用于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与特定数据服务的预定义映射。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是通过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入节点来实现的,所述网络接入节点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终端设备,并且使用第一参数集来配置所述终端设备以对所述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所述网络接入节点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第二参数集对于终端设备可以是已知的,例如,由于第二参数集是终端设备的默认参数。建立无线链路后,默认的无线链路参数对于网络接入节点和终端设备是已知的。如果终端设备未接收到任何用于无线链路监测的参数集,则终端设备将使用默认的无线链路参数进行无线链路监测。
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优点在于,在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消息之后,网络接入节点可基于第一控制消息来确定无线链路是否可支持第二服务。如果无线链路可支持第二服务,则网络接入节点可重配置无线链路监测参数,以便网络接入节点仍可传递与第二服务相关联的数据。从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包括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并且第二参数集包括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定义两个参数集,可将两个参数集映射到不同的服务。从而,可高效地监测无线链路质量,并且网络接入节点可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测得质量高于所述第一同步阈值的指示;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控制消息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二重配置指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一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网络接入节点可将无线链路监测参数重配置为第一参数集,并且支持第一数据服务。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消息是RRC消息或PUCCH消息。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与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服务相关联,而第二参数集与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相关联。
此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描述的过程可应用于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与特定数据服务的预定义映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是通过一种使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以及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中的来对所述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将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与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中的进行比较;
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第一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可扩展为与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相对应的实现方式。因此,所述方法的实现方式包括终端设备的对应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的优点与根据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对应实现方式的优点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是通过一种将网络接入节点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终端设备并使用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监测的第一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方法被配置为: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可将根据第四方面的方法扩展为与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实现方式相对应的实现方式。因此,所述方法的实现方式包括网络接入节点的对应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第四方面的方法的优点与根据第二方面的网络接入节点的对应实现方式的优点相同。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以程序代码为特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任何方法。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且包括以下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存、电子EPROM(EEPROM)和硬盘驱动器。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进一步的应用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旨在阐明和解释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的方法。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接入节点。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网络接入节点的方法。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的阈值。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传信。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的无线链路监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重配置之后的无线链路监测。
具体实施方式
在3GPP NR中,已经允许对无线链路监测支持多于一个阈值参数Qout和Qin集。以下是来自3GPP TS 38.133v15.2.0的相关内容。
失步块错误率(BLERout)和同步块错误率(BLERin)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的网络配置参数RLM-IS-OOS-thresholdConfig(或根据38.331的rlmInSyncOutOfSyncThreshold)确定。网络可配置表8.1.1-1中所示的两对失步和同步块错误率中的一个。如果未从网络为UE配置RLM-IS-OOS-thresholdConfig,则默认情况下,UE从表8.1.1-1中的配置0确定失步和同步块错误率。
表8.1.1-1:失步和同步块错误率
配置 BLERout BLERin
0 10% 2%
1 待定 待定
为了支持具有不同QoS要求的不同服务,需要支持两个不同的RLM参数集。
现有技术中,没有确定网络接入节点何时可将用于终端设备的RLM阈值从第一RLM参数集更改为第二RLM参数集的解决方案,例如,从默认设置更改为新设置,反之亦然。隐式方法可以是一种使用来自终端设备的重复RRC连接重建消息触发从第一RLM阈值集到第二RLM阈值集的更改的方法。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在这种方法中,网络接入节点不知道无线链路是否具有足够的质量来满足第二RLM阈值集的要求。网络接入节点在更改RLM阈值之后并且在查看了是否对新的阈值集声明了RLF之后,才能得知。为了克服传统解决方案的识别出的缺点,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法中,网络接入节点可基于终端设备用信号通知的指示来将终端设备的RLM阈值从第一RLM参数集更改为第二RLM参数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2、收发器104和存储器106。处理器102通过本领域已知的通信装置108耦合到收发器104和存储器106。终端设备100还包括耦合到收发器104的天线或天线阵列110,这意味着终端设备100被配置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100被配置为执行某些动作,可理解为是指:终端设备100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动作的合适装置,例如处理器102和收发器104。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终端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300,并且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以及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终端设备100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较,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发送第一控制消息510。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
图2示出了可在诸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中执行的对应方法200的流程图。终端设备10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300,并且方法200包括: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以及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来对无线链路执行202无线链路监测。方法200还包括: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进行比较204,并将第一控制消息510传输206至网络接入节点300。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无线链路602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接入节点30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接入节点300包括处理器302、收发器304和存储器306。处理器302通过本领域已知的通信装置308耦合到收发器304和存储器306。网络接入节点300可被配置用于分别在无线通信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对于无线通信能力,具有耦合到收发器304的天线或天线阵列310,而对于有线通信能力,具有耦合到收发器304的有线通信接口312。
网络接入节点300被配置为执行某些动作,可理解为是指:网络接入节点300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动作的合适装置,例如处理器302和收发器304。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网络接入节点30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终端设备100,并且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100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网络接入节点300进一步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100接收第一控制消息510。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无线链路602的测得质量与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此外,网络接入节点300被配置为向终端设备100传输第二控制消息512。第二控制消息512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该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终端设备100从第一参数集更改为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图4示出可在诸如图3所示的网络接入节点300中执行的对应方法400的流程图。网络接入节点30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连接到终端设备100,并且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100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方法400包括从终端设备100接收402第一控制消息510。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方法400还包括向终端设备100传输404第二控制消息512。第二控制消息512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该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终端设备100从第一参数集更改为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500。无线通信系统500包括终端设备100和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500中操作的网络接入节点300。为了简单起见,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500仅包括一个终端设备100和一个网络接入节点300。然而,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500可包括任意数量的终端设备100和任意数量的网络接入节点300。
在无线通信系统500中,终端设备100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602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300。在图5中示出一个无线链路602,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终端设备100可通过多个无线链路连接到多于一个网络接入节点300,其中一个无线链路对应于终端设备100与一个网络接入节点300之间的连接。
为了确定无线链路602的质量是否适合于数据传输,终端设备100对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可基于第一参数集或第二参数集,即通过将无线链路602的测得质量与第一参数集或第二参数集进行比较,来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第一参数集和/或第二参数集可在终端设备100中预定义,例如在诸如由3GPP指定的标准中预定义。可使用第一参数集和/或第二参数集例如通过网络接入节点300进一步配置终端设备100。网络接入节点300可为终端设备100配置终端设备100当前应该用于无线链路监测的两个参数集中的一个参数集。
在实施例中,第二参数集可以是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默认无线链路参数集。第二参数集可例如是在诸如3GPP的标准中预定义的默认无线链路参数的默认集合。在这种实施例中,尽管终端设备100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参数集执行无线链路监测,但第二参数集对于终端设备100是已知的并且可被终端设备100使用。此外,在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可与不同的服务相关联。例如,第一参数集可与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服务相关联,而第二参数集可与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相关联。因此,当终端设备100同时支持URLLC和eMBB服务时,网络接入节点300可基于终端设备支持URLLC服务的能力来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100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如果终端设备100不能支持URLLC服务,则网络接入节点300可不配置任何参数进行无线链路监测。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应使用默认参数集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可选地,如果终端设备100不能支持URLLC服务,则网络接入节点300可使用第二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100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
在图5中,终端设备100被配置为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和第一参数集来对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可以常规方式来测量无线链路的质量,并且测得质量可例如是与无线链路602相关联的预定义参考信号的测得SNR,其中,预定义参考信号的测得SNR可被映射到相关联的控制信道的假设的PDCCH BLER。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终端设备100还比较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即与当前未被配置用于无线链路监测的参数集。终端设备100可向网络接入节点300指示无线链路602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该指示可包括在第一控制消息510中,如将在下面参考图7进一步描述。基于从终端设备100接收到的指示,网络接入节点300可确定重配置终端设备100以使用第二参数集来对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网络接入节点300可通过向终端设备100传输第一重配置指令来重配置终端设备100。第一重配置指令可包括在第二控制消息512中,如将在下面参考图7进一步描述。
在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包括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并且第二参数集包括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的阈值的实例图示以及针对PDCCH的聚合等级四AL 4和聚合等级八AL 8的实例BLER曲线。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包括第一同步阈值T1in和第一失步阈值T1out,并且与URLLC服务相关联。第二参数集包括第二同步阈值T2in和第二失步阈值T2out,并且与eMBB服务相关联。此外,第二参数集是默认参数集,即,第二同步阈值T2in和第二失步阈值T2out是默认阈值。如图6所示,关于错误率,第一同步阈值T1in和第一失步阈值T1out比第二同步阈值T2in和第二失步阈值T2out更严格。例如,如果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高于第一失步阈值Th1out,则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也高于第二失步阈值Th2out。
当终端设备100支持URLLC服务以及eMBB服务时,网络接入节点300可例如在建立连接期间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100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第一参数集的选择可例如是基于终端设备100支持URLLC服务的能力。当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终端设备100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时,终端设备100使用第一同步阈值T1in和第一失步阈值T1out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这确保了无线链路质量同时适用于URLLC和eMBB服务,因为第一参数集比第二参数集更严格。因此,网络接入节点300可通过无线链路向终端设备100传输与两个服务相关联的数据。然而,如果无线链路的质量下降,则该质量可能不再适用于URLLC服务,但对于eMBB服务可能仍然足够好。在这种场景中,可能有利的是,重配置终端设备100以使用第二参数集而不是第一参数集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来自终端设备100的指示重配置用于无线链路监测的参数集的方式,如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100与网络接入节点300之间传信,用于重配置用于无线链路监测的参数集。在步骤I中,终端设备100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以及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终端设备100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比较,以确定终端设备100是同步的还是失步的。如前所述,终端设备100可被配置为例如通过网络接入节点300使用第一参数集进行无线链路监测。无线链路监测以常规方式执行。因此,如果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下降到低于第一失步阈值,则终端设备100中的物理层向更高层发送失步指示。在预定义的连续数量的失步指示之后,在终端设备中启动计时器。在计时器启动之后,终端设备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一同步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在计时器运行时终端设备100没有重新获得同步,则终端设备100在计时器期满时声明无线链路失败。如果接入层安全性是有效的,则终端设备100还会触发RRC连接重建。
在步骤II中,终端设备100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进行比较。可确定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是高于还是低于第二同步阈值和/或第二失步阈值。例如,如果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高于第二同步阈值或第二失步阈值,则第一控制消息510可指示“真”,否则指示“假”。步骤II可与步骤I并行执行,或由步骤I中检测到的事件(诸如上述计时器的开始)触发。因此,在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在与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计时器启动时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比较。
此外,如步骤III所示,终端设备100向网络接入节点300传输第一控制消息510。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在步骤II中执行的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在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消息510可以是RRC消息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消息。在无线链路质量与第二参数集的比较期间,终端设备100可在任何时间向网络接入节点300传输第一控制消息510。在实施例中,当在比较期间例如检测到事件,例如测得质量高于第二同步阈值和/或第二失步阈值时,可触发第一控制消息510的传输。在实施例中,在步骤II中的比较在与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计时器开始时开始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可以在与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计时器期满时向网络接入节点300传输第一控制消息510。例如,将第一控制消息510包括在由计时器期满触发的RRC重建消息中。
网络接入节点300从终端设备100接收第一控制消息510。在由于与第一参数集相关联的无线链路故障检测而接收到第一控制消息510以及RRC重建消息的情况下,网络接入节点300可确定无线链路是否可基于第一控制消息510中的指示支持第二服务(eMBB)。在无线链路可支持第二服务的情况下,网络接入节点300可确定第二参数集应当用于无线链路监测。如果网络接入节点300确定重配置参数集以用于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链路监测,则网络接入节点300向终端设备100传输第二控制消息512,如步骤IV所示。第二控制消息512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该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终端设备100从第一参数集更改为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终端设备100从网络接入节点300接收第二控制消息512,并因此接收第一重配置指令,以从第一参数集更改为第二参数集,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在步骤V中,终端设备100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和根据第一重配置指令的第二参数集来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在基于第二参数集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同时,终端设备100可在步骤VI中另外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比较。基于与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终端设备100可向网络接入节点300传输第三控制消息514,如步骤VII所示。第三控制消息514可包括以下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高于第一同步阈值,即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再次适合于与第一参数集相关联的服务(首次服务)。
网络接入节点300从终端设备100接收第三控制消息514,其中,第三控制消息514包括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高于第一同步阈值的指示。基于第三控制消息514中的指示,网络接入节点300在步骤VIII中向终端设备100传输第四控制消息516。第四控制消息516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该第二重配置指令指示终端设备100从第二参数集更改为第一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终端设备100从网络接入节点300接收第四控制消息516,其中,第四控制消息516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以从第二参数集更改为第一参数集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在步骤IX中,终端设备100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和根据第二重配置指令的第一参数集来对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步骤IX可对应于步骤I,并且因此,基于第一参数集重配置回到无线链路监测可对应于重新开始图7中描述的过程。
现在将参考图8和图9描述与本申请有关的更多细节。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的无线链路监测,而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重配置之后的无线链路监测。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与URLLC服务相关联,而第二参数集与eMBB服务相关联。此外,第二参数集是默认参数集。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100在时刻t1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参数集,即基于第一同步阈值T1in和第一失步阈值T1out,来执行无线链路监测。针对与网络接入节点300的无线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监测,并且可从网络接入节点300接收无线链路监测配置。如果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下降到低于第一失步阈值T1out,则终端设备100向更高层发送失步OOS指示。在发送了连续失步的OOS指示的多个预定义时间间隔N310之后,启动计时器T310。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预定义时间间隔N310的数量等于四,因此,当在时刻t2已经发送了四个连续失步OOS指示时,启动计时器T310。
当计时器T310正在运行时,终端设备100继续基于第一参数集来执行无线链路监测以确定同步状态,并且开始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进行比较。如前所述,终端设备100可在第一控制消息510中向网络接入节点300指示与第二参数集的比较。比较的指示可例如是“真”或“假”指示。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消息510可例如在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好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情况下指示“真”,而在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差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情况下指示“假”。以与常规无线链路监测类似的方式,第一控制消息510中的指示可基于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好于或差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连续指示的预配置数量。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在时刻t3处在计时器T310期满时向网络接入节点300传输第一控制消息510。然而,可在任何时间传输第一控制消息510。在实施例中,当通过与第二参数集比较已经检测到预配置数量的连续指示时,可以例如触发第一控制消息510的传输。
在计时器T310期满时,如果接入层安全性是有效的,则终端设备100还声明无线链路故障并触发RRC连接重建。由此,向网络接入节点300通知:无线链路的质量比第一失步阈值T1out差,并且因此无线链路不再适合于URLLC服务。如果第一控制消息510中的指示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比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差,则网络接入节点100可发起切换过程和/或停止针对终端设备100的URLLC和eMBB服务。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控制消息510中的指示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比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好,则网络接入节点300可将终端设备100重配置为使用第二参数集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网络接入节点300可进一步停止传输与URLLC服务相关联的数据,但继续传输与eMBB服务相关联的数据。图8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其中,网络接入节点300确定重配置用于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链路监测,并因此在时刻t4将第二控制消息512传输到终端设备100。第二控制消息512指示应该将第二参数集用于无线链路监测。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在重配置之后的无线链路监测。在时刻t4通过接收第二控制消息512来进行重配置之后,终端设备100基于第二参数集来执行无线链路监测,即,测量无线链路的质量并将其与第二同步阈值T2in和/或第二失步阈值T2out进行比较。如果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下降到低于第二失步阈值T2out,则终端设备100向更高层发送失步指示。如果测得无线链路质量好于第二同步阈值T2in,则终端设备100将同步中指示发送到更高层。此外,终端设备100将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与第一同步阈值T1in进行比较。如果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高于第一同步阈值T1in,则在多个预定义的时间间隔N311内,终端设备100将第三控制消息514传输到网络接入节点300,如图6所示。第三控制消息514包括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高于第一同步阈值的指示。因此,第三控制消息514向网络接入节点300指示无线链路的质量已经返回到适合于URLLC服务的水平。在接收到第三控制消息514时,网络接入节点100可确定重配置终端设备100以使用第一参数集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图9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其中,网络接入节点300通过在时刻t7将先前描述的第四控制消息516传输到终端设备100来重配置用于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链路监测。第四控制消息516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该第二重配置指令从第二参数集更改为第一参数集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网络接入节点300进一步恢复针对终端设备100的URLLC服务。
本文中的终端设备100可被表示为用户器件、用户设备(UE)、移动台、物联网(IoT)器件、传感器器件、无线终端和/或移动终端,被启用以在无线通信系统(有时也称为蜂窝无线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UE还可被称为具有无线能力的移动电话、蜂窝电话、平板电脑或膝上型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是例如便携式、袖珍存储、手持式、计算机组成或车载移动器件,这些器件能够经由无线接入网络与诸如其他接收器或服务器等另一实体传达语音和/或数据。UE可以是站(STA),它是包含符合IEEE 802.11的对无线介质(WM)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接口的任何器件。UE还可被配置用于在3GPP相关的LTE和LTE-高级、WiMAX及其演进以及第五代无线技术(诸如新无线)中的通信。
本文中的网络接入节点300还可表示为无线网络接入节点、接入网络接入节点、接入点或基站(例如基站)无线基站(RBS),取决于使用的技术和术语,它们在一些网络中可被称为传输器、“gNB”、“gNodeB”、“eNB”、“eNodeB”、“NodeB”或“B节点”。基于传输功率并因此还基于小区大小,无线网络接入节点可以是不同的类别的,例如宏eNodeB、家庭eNodeB或微微基站。无线网络接入节点可以是站(STA),它是包含符合IEEE 802.11的对无线介质(WM)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接口的任何器件。无线网络接入节点还可以是对应于第五代(5G)无线系统的基站。
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方法可在具有代码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中实现,该代码装置在由处理装置运行时使处理装置执行该方法的步骤。计算机程序被包括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基本包括任何存储器,诸如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PROM)、闪存、EEPROM(电可擦除PROM)或硬盘驱动器。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终端设备100和网络接入节点300的实施例包括用于执行解决方案的形式为例如功能、装置、单元、元件等的必要通信能力。其他此类装置、单元、元件和功能的实例是:处理器、存储器、缓冲器、控制逻辑、编码器、解码器、速率匹配器、降速率匹配器、映射单元、乘法器、决策单元、选择单元、开关、交织器、解交错器、调制器、解调器、输入、输出、天线、放大器、接收器单元、传输器单元、DSP、MSD、TCM编码器、TCM解码器、电源单元、供电器、通信接口、通信协议等,它们适合被布置用于一起执行解决方案。
特别地,终端设备100和网络接入节点300的处理器可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单元、处理电路、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处理器或可解释并执行指令的其他处理逻辑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因此,表达“处理器”可表示包括多个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例如,上面提到的任何一个、一些或全部。处理电路可进一步执行用于输入、输出和处理数据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缓冲和器件控制功能,诸如呼叫处理控制、用户接口控制等。
最后,应当理解,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还涉及并且并入有所附独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500)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100)被配置为:
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602)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300);
基于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中来对所述无线链路(602)以及所述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将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与所述测得质量进行比较;
至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发送第一控制消息(510),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计时器启动时,将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比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无线链路监测相关联的所述计时器期满时,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的第二控制消息(512),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消息(512)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用于从所述第一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二参数集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根据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基于所述测得质量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对所述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发送第三控制消息(514),其中,所述第三控制消息(514)包括所述测得质量高于所述第一同步阈值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接收第四控制消息(516),其中,所述第四控制消息(516)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用于从所述第二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一参数集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根据所述第二重配置指令,基于所述测得质量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对所述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集为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无线链路参数的默认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服务相关联,所述第二参数集与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相关联。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500)的网络接入节点(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602)连接到终端设备(100),并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所述终端设备(100)以对所述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终端设备(100)接收第一控制消息(510),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所述无线链路(602)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向所述终端设备(100)发送第二控制消息(512),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消息(512)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100)从所述第一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接入节点(30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包括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包括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接入节点(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100)接收第三控制消息(514),其中,所述第三控制消息(514)包括无线所述测得质量高于所述第一同步阈值的指示;
向所述终端设备(100)发送第四控制消息(516),其中,所述第四控制消息(516)包括第二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二重配置指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100)从所述第二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一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节点(30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是RRC消息或PUCCH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节点(30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服务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与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相关联。
15.一种用于使终端设备(100)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602)连接到网络接入节点(300)的方法(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200)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链路的测得质量以及包括在第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同步阈值和第一失步阈值来对所述无线链路(602)执行(202)无线链路监测;
将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测得质量与包括在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同步阈值和第二失步阈值进行比较(204);
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300)发送第一控制消息(510),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所述测得质量与所述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206)。
16.一种用于使网络接入节点(30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无线链路(602)连接到终端设备(100),并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所述终端设备(100)以对所述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的方法(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400)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100)接收(402)第一控制消息(510),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消息(510)指示所述无线链路(602)的测得质量与第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比较信息以用于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将第二控制消息(512)传输(404)至所述终端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消息(512)包括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100)从所述第一参数集更改为所述第二参数集以用于对无线链路(602)执行无线链路监测。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95507.0A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3748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9/060170 WO2020211952A1 (en) 2019-04-18 2019-04-18 Client device, network access node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radio link monitoring configu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8704A true CN113748704A (zh) 2021-12-03
CN113748704B CN113748704B (zh) 2024-04-09

Family

ID=6629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5507.0A Active CN113748704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8704B (zh)
WO (1) WO202021195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973A (zh) * 2014-01-27 2016-09-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自适应无线电链路监控的方法、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8059516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检测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43875A1 (en) * 2017-02-03 2018-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based radio link quality monitoring in nr
CN108848523A (zh) * 2017-06-16 2018-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WO2018213166A1 (en) * 2017-05-15 2018-11-22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mtc with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9391968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2413B1 (ko) * 2011-07-25 2015-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링크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US10952273B2 (en) * 2017-08-10 2021-03-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radio link failures based on different usage scenarios
CN116782286A (zh) * 2017-09-11 2023-09-1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中的无线电链路监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682561A2 (en) * 2017-09-11 2020-07-2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evic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973A (zh) * 2014-01-27 2016-09-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自适应无线电链路监控的方法、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8059516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检测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8913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检测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43875A1 (en) * 2017-02-03 2018-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based radio link quality monitoring in nr
WO2018213166A1 (en) * 2017-05-15 2018-11-22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mtc with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8848523A (zh) * 2017-06-16 2018-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9391968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R4-1800631 \"Further discussion on RLM requirements for NR\"", no. 4 *
INTERDIGITAL INC.: "RLM/RLF for NR", 3GPP TSG-RAN WG2 AD HOC R2-1706691, 16 June 2017 (2017-06-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8704B (zh) 2024-04-09
WO2020211952A1 (en)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4106B (zh)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RU266750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отказа лин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WO2018090910A1 (zh) 下行无线链路失败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US20210160947A1 (en) Link failure recovery in c-drx mode
US1130408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10167203B (zh) 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US11463213B2 (en) Processing device for beam monitoring on serving downlink beam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3841438A (zh) 用于指示QoS要求不满足的客户端设备
CN112715053A (zh) 用于处理无线中继网络中的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无线电链路故障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11052814B (zh) 客户端设备、网络接入节点及其方法
US11528624B2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11357210B (zh) 一种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11133707B (zh) 客户端设备及其方法
CN113748704B (zh) 一种更改无线链路监测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0731107B (zh) 无线链路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616870B (zh) 非连续接收周期期间的唤醒信令
CN112236954B (zh) 用于高效链路重配置的客户端设备、网络接入节点和方法
CN115362649B (zh) SCell休眠可靠性改进
WO2023282352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282304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282303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2023005677A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23005673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