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194B -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194B
CN113746194B CN202110994837.2A CN202110994837A CN113746194B CN 113746194 B CN113746194 B CN 113746194B CN 202110994837 A CN202110994837 A CN 202110994837A CN 113746194 B CN113746194 B CN 113746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witch
outgoing line
flexible
s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48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6194A (zh
Inventor
魏志文
郭约法
黄匀飞
罗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48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6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6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6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该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第二交流母线、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第二出线单元和控制器,第一出线单元和第二出线单元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包括在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发生故障时,控制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或在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发生故障时,控制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出线单元发生故障时,仍能实现对交流系统提供功率,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在双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当交流侧系统出现线路故障后,柔性直流输出系统无法再对交流侧系统提供功率支撑,只能进行停电检修,大大降低了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以在出线线路出现故障时,仍能够实现柔直系统的紧急供电,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所述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第二交流母线、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第二出线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出线单元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所述第一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和第二出线单元连接;
所述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或者,在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采用3/2接线方式进行连接。
可选地,3/2接线结构包括第一串开关、第二串开关和第三串开关,每一串开关均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出线单元包括第一出线线路和第二出线线路,所述第二出线单元包括第三出线线路和第四出线线路;
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线线路连接,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线线路连接;
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出线线路连接;
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出线线路连接,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包括:
在所述第二出线线路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二出线线路无法对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充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一柔直单元与所述第一出线线路出串运行。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出线线路恢复正常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一出线线路和所述第二出线线路电气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包括:
在所述第三出线线路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三出线线路无法对所述第二交流母线充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柔直单元与所述第四出线线路出串运行。
可选地,在所述第三出线线路恢复正常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三出线线路和所述第四出线线路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第二交流母线、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第二出线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出线单元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
所述第一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和第二出线单元电气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或者,在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包括第一整流子单元和与所述第一整流子单元电连接的第一逆变子单元,所述第一整流子单元和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之间的功率双向流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包括第二整流子单元和与所述第二整流子单元电连接的第二逆变子单元,所述第二整流子单元和所述第二逆变子单元之间的功率双向流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柔直单元和第二柔直单元分送的模式,为交流系统提供功率,并避免两侧交流系统合环造成的交流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在交流系统侧,当一出线单元的一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器控制该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出线线路与对应的柔直单元出串运行,使得柔直单元直接与出线线路连接(避免了与交流母线连接),为交流系统提供功率支撑,防止交流系统停电检修,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流侧主接线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交流侧主接线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交流侧主接线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为了解决大电网负荷中心交流短路电流超标问题,通常采用在大电网中心建设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将大电网分成两个小电网,进而降低大电网的交流短路电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柔直指的是柔性直流。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M1、第二交流母线M2、第一柔直单元110、第二柔直单元210、第一出线单元120、第二出线单元220和控制器30;第一出线单元120和第二出线单元220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第一柔直单元110通过第一交流母线M1与第一出线单元120电连接,第二柔直单元210通过第二交流母线M2与第二出线单元220电连接。控制器30分别与第一柔直单元110、第二柔直单元210、第一出线单元120和第二出线单元220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包括:
S110、确定第一柔直单元和第二柔直单元处于分送模式。
S120、在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S130、在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具体地,在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模式下,第一柔直单元110通过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一出线单元120为对应的交流系统供电,第二柔直单元210通过第二交流母线M2和第二出线单元220为对应的交流系统供电。在两个交流系统运行过程中,若第一柔直单元110对应的交流系统和第二柔直单元210对应的交流系统的线路出线合环,则会导致交流系统局部的短路电流超标。为了避免两个交流系统的线路合环,采用双柔直分送模式分别为各自对应的交流系统提供功率支撑。其中,大电网分别通过变压器T1和T3与第一柔直单元110和第二柔直单元210连接,将大电网分为两个子电网,第一柔直单元110再通过变压器T2为第一交流母线M1提供电压,第二柔直单元210通过变压器T4为第二交流母线M2提供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T1和T3可以为降压变压器,变压器T2和T4可以为升压变压器。
当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如,N-1故障),控制器30控制该出线单元中另一未发生故障的出线线路与对应的柔直单元出串运行,以为对应的交流系统提供紧急供电。示例性地,在整个系统启动过程中,需要对交流母线进行充电,当第一出线单元120中的一条线路出现故障,导致第一交流母线M1无法充电而使得第一柔直单元110无法对相应的交流系统供电时,控制器30控制未发生故障的线路直接与第一柔直单元110连接(也即不通过第一交流母线M1连接),形成第一柔直单元110与未发生故障的出线线路出串运行,为后端交流系统紧急供电。
当然,当第一出线单元120中的一条线路出现故障,而不影响第一交流母线M1充电时,仍可以控制未发生故障的线路直接与第一柔直单元110连接(防止交流母线出线故障),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其中,第二出线单元210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与第一出线单元210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类似,具体可参照上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通过采用第一柔直单元和第二柔直单元分送的模式,为交流系统提供功率,并避免两侧交流系统合环造成的交流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在交流系统侧,当一出线单元的一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器控制该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出线线路与对应的柔直单元出串运行,使得柔直单元直接与出线线路连接(避免了与交流母线连接),为交流系统提供功率支撑,防止交流系统停电检修,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可选地,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流侧主接线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之间采用3/2接线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地,以第一交流母线M1连接两条线路,第一出线线路(A侧线路甲)和第二出线线路(A侧线路乙),第二交流母线M2连接两条线路,第三出线线路(B侧线路甲)和第四出线线路(B侧线路乙)为例。A侧线路甲和A侧线路乙用于形成第一柔直单元110的两条出线线路,B侧线路甲和B侧线路乙用于形成第二柔直单元210的两条出线线路。
其中,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采用3/2接线方式进行连接,也即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之间依次串联三个开关,中间的开关为共用开关。如图3所示,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之间分别连接了三个串开关,每个串开关中均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其中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第二开关Q12和第三开关Q13依次串联连接于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之间,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与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12连接的一端与A侧线路乙连接,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13与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12连接的一端与B侧线路甲连接;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第二开关Q22和第三开关Q23依次串联连接于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之间,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与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连接的一端与第一柔直单元110连接,第二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23与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连接的一端与A侧线路甲连接;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31、第二开关Q32和第三开关Q32依次串联连接于第一交流母线M1和第二交流母线M2之间,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31与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连接的一端与B侧线路乙连接,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33与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柔直单元210连接。
具体地,第一柔直单元110和第二柔直单元210为双向变换单元,能够将大电网中的功率传递至交流系统中,也可以将交流系统中的功率存储在大电网中。第一出线线路L1为A侧线路甲,第二出线线路L2为A侧线路乙,二者共同为第一交流母线M1提供充电通路。第三出线线路L3为B侧线路甲,第四出线线路L4为B侧线路乙,二者共同为第二交流母线M2提供充电通路。其中,A侧线路乙通过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向第一交流母线M1充电,A侧线路甲通过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和第一开关Q21向第一交流母线M1充电,第一柔直单元110通过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向第一交流母线M1提供功率。第二柔直单元210通过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33向第二交流母线M2提供功率,B侧线路甲通过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13向第二交流母线M2充电,B侧线路乙通过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和第三开关Q33向第二交流母线M2充电。由于输电系统为分送模式,因此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12、第二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23和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3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和第三开关Q13、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和第二开关Q22、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和第三开关Q33均处于闭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各串开关中的开关均为断路器,黑色开关代表闭合状态,白色开关代表断开状态。
在现有技术中,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先控制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闭合,通过A侧线路乙为第一交流母线M1充电,第一交流母线M1带电后,控制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闭合,选择第一柔直单元110与第一交流母线M1连接,为第一柔直单元110充电。之后控制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闭合,将A侧线路甲接入第一柔直单元110,从而形成第一柔直单元110带A侧线路甲和A侧线路乙运行的电气连接关系,第一柔直单元110解锁运行,通过A侧线路甲和A侧线路乙向后端对应的交流系统(A侧交流系统)提供功率支撑。但是,当A侧线路乙发生故障,或者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发生故障时,A侧线路乙无法向第一交流母线M1充电,从而第一交流母线M2无法带电,进而第一柔直单元110也就无法选择第一交流母线M1进行充电,使得第一柔直单元110无法对A侧交流系统提供功率支撑。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交流侧主接线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5,在第二出线线路L2(A侧线路乙)发生故障,且第二出线线路L2无法对第一交流母线M1充电时,该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包括:
控制器30控制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断开,并控制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导通,以使得第一柔直单元110与第一出线线路L1(A侧线路甲)出串运行。
具体地,当第一出线线路L1发生故障时,也即A侧线路乙发生故障时,控制器30控制A侧线路甲的对侧开关(图中未示出)导通,完成A侧线路甲的充电。第一柔直单元110选择与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连接,A侧线路甲通过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为第一柔直单元110充电,从而实现了第一柔直单元110仅通过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进行充电,未与第一交流母线M1连接。第一柔直单元110与A侧线路甲解锁出串运行,从而实现在A侧线路乙故障时,仍能够为A侧交流系统供电。
当然,在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和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故障时(控制器30不再对其进行控制),同样能够实现第一柔直单元110与A侧线路甲解锁出串运行,以为A侧交流系统供电,避免了停电检修。
进一步地,当A侧线路乙或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恢复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闭合实现第一交流母线M1的充电,然后闭合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实现A侧线路乙的接入。
同样地,在第三出线线路L3(B侧线路甲)发生故障,且第三出线线路L3无法对第二交流母线M2充电时时,控制器30控制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33断开,并控制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导通,以使得第二柔直单元210与第四出线线路L4(B侧线路乙)出串运行。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交流侧主接线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6,具体地,当B侧线路甲发生故障时,控制器30控制B侧线路乙的对侧开关(图中未示出)导通,完成B侧线路乙的充电。第二柔直单元210选择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连接,B侧线路乙通过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为第二柔直单元210充电,从而实现了第二柔直单元210仅通过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32进行充电,未与第二交流母线M2连接。第二柔直单元210与B侧线路乙解锁出串运行,从而实现在B侧线路甲故障时,仍能够为B侧交流系统供电。
当然,在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13和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33发生故障时,同样能够实现第二柔直单元210与B侧线路乙解锁出串运行,以为B侧交流系统供电。
进一步地,在第三出线线路L3恢复正常运行时,控制器30还用于控制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33和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Q13导通,以使得第二柔直单元210同时与第三出线线路L3和第四出线线路L4电连接。
示例性地,参考图3和图5,以第一出线线路L1发生故障为例具体说明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的实施步骤:
步骤1、控制A侧线路甲的对侧开关(图中未示出)导通,完成A侧线路甲的充电。
步骤2、第一柔直单元110选择与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连接,A侧线路甲通过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为第一柔直单元110充电,从而实现了第一柔直单元110仅通过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Q22进行充电。
步骤3、第一柔直单元110与A侧线路甲解锁出串运行,未与第一交流母线M1连接。
步骤4、当A侧线路乙恢复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21闭合实现第一交流母线M1的充电,然后闭合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Q11实现A侧线路乙的接入。
可选地,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本发明提供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M1、第二交流母线M2、第一柔直单元110、第二柔直单元210、第一出线单元120、第二出线单元220和控制器30;第一出线单元120和第二出线单元220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第一柔直单元110通过第一交流母线M1与第一出线单元120电连接,第二柔直单元210通过第二交流母线M2与第二出线单元220电连接。控制器30分别与第一柔直单元110、第二柔直单元210、第一出线单元120和第二出线单元220连接,用于在第一出线单元120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第一出线单元120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第一交流母线M1断开电气连接,并与第一柔直单元110出串运行;或者,在第二出线单元220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第二出线单元220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第二交流母线M2断开电气连接,并与第二柔直单元210出串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柔直单元110包括第一整流子单元101和与第一整流子单元101电连接的第一逆变子单元102,第一整流子单元101和第一逆变子单元102之间的功率双向流动。第二柔直单元210包括第二整流子单元201和与第二整流子单元201电连接的第二逆变子单元202,第二整流子单元201和第二逆变子单元202之间的功率双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能够控制柔直单元中的电子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整流子单元用于将大电网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逆变子单元再将整流子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输出至后端的交流系统,其中整流子单元和逆变子单元共同形成双向直流变换器,以实现大电网和交流系统之间功率的双向流动。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第二交流母线、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第二出线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出线单元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
所述第一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和第二出线单元连接;
所述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或者,在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采用3/2接线方式进行连接;
3/2接线结构包括第一串开关、第二串开关和第三串开关,每一串开关均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出线单元包括第一出线线路和第二出线线路,所述第二出线单元包括第三出线线路和第四出线线路;
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线线路连接,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线线路连接;
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出线线路连接;
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和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出线线路连接,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包括:
在所述第二出线线路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二出线线路无法对所述第一交流母线充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二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一柔直单元与所述第一出线线路出串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出线线路恢复正常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串开关的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一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一出线线路和所述第二出线线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包括:
在所述第三出线线路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三出线线路无法对所述第二交流母线充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二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柔直单元与所述第四出线线路出串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出线线路恢复正常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串开关的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一串开关的第三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三出线线路和所述第四出线线路电连接。
6.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法连接,所述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交流母线、第二交流母线、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第二出线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出线单元分别包括两条出线线路;
所述第一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柔直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第二柔直单元、第一出线单元和第二出线单元电气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第一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一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出串运行;或者,在所述第二出线单元的一条出线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第二出线单元中未发生故障的另一条出线线路与所述第二交流母线断开电气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出串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直单元包括第一整流子单元和与所述第一整流子单元电连接的第一逆变子单元,所述第一整流子单元和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之间的功率双向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直单元包括第二整流子单元和与所述第二整流子单元电连接的第二逆变子单元,所述第二整流子单元和所述第二逆变子单元之间的功率双向流动。
CN202110994837.2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Active CN113746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4837.2A CN113746194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4837.2A CN113746194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194A CN113746194A (zh) 2021-12-03
CN113746194B true CN113746194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73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4837.2A Active CN113746194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619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599A (zh) * 2014-01-25 2014-04-30 孙崇山 基于交流调压电子开关的瞬变阻抗变压器
CN105243248A (zh) * 2015-11-17 2016-01-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用于psd-bpa仿真的厂站主接线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WO2016040849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Taco, Inc. Mechanically operated hot water bypass valve operated without electricity
CN109347136A (zh) * 2018-11-23 2019-02-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CN211958778U (zh) * 2020-04-24 2020-11-17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599A (zh) * 2014-01-25 2014-04-30 孙崇山 基于交流调压电子开关的瞬变阻抗变压器
WO2016040849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Taco, Inc. Mechanically operated hot water bypass valve operated without electricity
CN105243248A (zh) * 2015-11-17 2016-01-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用于psd-bpa仿真的厂站主接线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9347136A (zh) * 2018-11-23 2019-02-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CN211958778U (zh) * 2020-04-24 2020-11-17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194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9051B2 (en) Electric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899867B2 (en) DC power server for a DC microgrid
KR101931138B1 (ko) 선박 상에서의 전력 분배
US7129599B2 (en) Dual feed power supply systems with enhanced power quality
US20050105229A1 (en) Two-level protection fo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CN105745808B (zh) 用于多层建筑物的混合交流/直流配电系统及方法
CN104272573A (zh) 模块化的三相在线ups
US20130002027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JP2009112080A (ja) 電源切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源システム
US11955836B2 (en) Power device terminal backup switch unit
JP2002517975A (ja) 電圧切換え装置
JP2013013174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1062067A (ja)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CN113746194B (zh) 一种双柔直单元分送输电系统及其电气连接方法
JP2010154650A (ja) 交流電動機駆動装置
JP2001047894A (ja) 交流き電装置及び交流き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80099279A (ko) 에너지 저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JPH11103540A (ja) 無停電電源システム
CN105529746B (zh) 一种柔性配电系统
CN111106667B (zh) 一种供电装置和供电系统
CN115280630A (zh) 用于向负载供电的转换装置、改装套件和方法
CN113746195B (zh) 一种双柔直单元输电系统及其输电模式切换方法
US11632032B2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output misconnection determiner
JPH04299025A (ja) 直流電源装置
CN218449594U (zh) 应急供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