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860A - 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5860A CN113745860A CN202010474419.6A CN202010474419A CN113745860A CN 113745860 A CN113745860 A CN 113745860A CN 202010474419 A CN202010474419 A CN 202010474419A CN 113745860 A CN113745860 A CN 1137458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plate
- rod
- arc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包括,试验线本体,包括绝缘套、设置在绝缘套内的芯杆以及连接在芯杆后端的铜线,所述铜线与芯杆后端之间设有转动件;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芯杆前端的插槽、可拆卸连接在插槽内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插槽前端的弧形凹口;以及,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插槽与连接杆之间,在当试验线前端的连接杆发生损坏或折断时,操作者将锁定组件解锁,然后手动拔出连接杆,替换新的连接杆,然后操作者将连接杆插入到插槽内,完成更换,同时在使用时,利用转动件还可以调整芯杆与铜线之间的角度,进而能改变整个试验线接头的长度和体积,方便插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电站二次检修工作中,试验时需要使用试验线将电气量或开关量输送到保护装置,目前试验线的灯笼接头与铜线均采用一体化设计,接头采用硬质绝缘材料包裹接头,因为整体接头需要考虑铜线与接头的接触可靠以及尾部转接的长度,接头整体不可调整的非柔性材料部分较长,而继电保护屏柜的工作现场常遇到一些不便于试验线直插的电流电压端子排,常见于保护打印机部位。
在目前保存试验线时,试验线一般都是收束成组进行摆放,但是试验线的接头在日常的维护或使用中,会发生折断或损坏,此时操作者需要将试验线的接头进行更换,但是由于试验线接头自身与铜线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接头难以更换,进而需要丢弃整条试验线,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存在的难以对试验线接头进行更换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包括,试验线本体,包括绝缘套、设置在绝缘套内的芯杆以及连接在芯杆后端的铜线,所述铜线与芯杆后端之间设有转动件;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芯杆前端的插槽、可拆卸连接在插槽内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插槽前端的弧形凹口;以及,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插槽与连接杆之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底面上的驱动板、若干个转动连接在插槽侧壁上的卡杆以及设置在卡杆远离驱动板一端的夹板,其中,所述驱动板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插槽底面,所述卡杆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插槽的底面,所述驱动板与卡杆之间设有驱动卡杆转动的驱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驱动板外周壁上的第一凸块,所述卡杆下端设有与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二凸块,所述驱动板转动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抵接,所述卡杆与插槽侧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连接杆与驱动板之间设有驱动驱动板旋转的旋转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板的转轴上设有扭簧。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部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下端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下端面设有弧形斜面,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与弧形板配合的弧形滑槽,其中,所述弧形板以及弧形滑槽均设置为两个。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驱动板一端设有抵接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板上设有勾板,所述勾板向下伸出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周壁上设有与勾板配合的环边。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环上开设有与勾板厚度配合的解锁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槽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驱动板下表面相连,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底面上的圆板以及固定在圆板与驱动板之间的支撑杆。
作为本发明所述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在芯杆后端的旋槽、设置在铜线前端与旋槽配合的旋杆以及开设在旋槽侧壁上的插孔,所述绝缘套后端开设有开口,其中,所述开口连通芯杆后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当试验线前端的连接杆发生损坏或折断时,操作者将锁定组件解锁,然后手动拔出连接杆,替换新的连接杆,然后操作者将连接杆插入到插槽内,完成更换,同时在使用时,利用转动件还可以调整芯杆与铜线之间的角度,进而能改变整个试验线接头的长度和体积,方便插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所述的旋转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所述的芯杆与连接杆之间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所述的图3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所述的驱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所述的弧形滑槽结构剖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包括,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设置在绝缘套101内的芯杆102以及连接在芯杆102后端的铜线103,铜线103与芯杆102后端之间设有转动件104;连接组件200,包括开设在芯杆102前端的插槽201、可拆卸连接在插槽201内的连接杆202以及设置在插槽201前端的弧形凹口203;以及,锁定组件300,锁定组件300设置在插槽201与连接杆202之间。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试验线本体100,在本实施例中,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绝缘套101形状为圆柱状,内部中空,长度在30mm-35mm之间,作为整个试验线本体100接头的主体结构,并且材料采用复合绝缘材料,主要是为了保护操作者,防止操作者在插接接头的时候发生触电事故。
进一步的,试验线本体100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套101内部的芯杆102,芯杆102插接在绝缘套101内,在芯杆102的后端还连接有铜线103,铜线103是组成整个试验线的主体,用于数据的传输作用,同时在芯杆102与铜线103连接处还设置有转动件104,因为转动件104的设置使得铜线103与芯杆102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进而使得整个试验线本体100的长度变短,解决了工作现场一些不便于常规试验线直插的应用环境隐患问题,保证二次措施安全可靠、接线牢固。
进一步的,同时本发明主体结构还包括连接组件20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0包括开设在芯杆102前端的插槽201,插槽201沿芯杆102的长度方向开设,并且向外连通绝缘套101和芯杆102的前端,在插槽201内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202,连接杆202的材质和芯杆102一致,并且在插入到插槽201后向外伸出绝缘套101,在整个转接头进行使用时,是将连接杆202插入到待连接的孔内,然后在插槽201的前端还设置有弧形凹口203,弧形凹口203环形倾斜朝向插槽201方向,并且自身具有一定弹性,进而在连接杆202插入到插槽201内时,会在弧形凹口203的弹力收紧作用下向插槽201内移动,设置连接组件200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试验线的接头在日常的使用或维护中发生折断或损坏的情况时,无法进行更换,从而导致大量试验线的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芯杆102和连接杆202之间还设有锁定组件300,锁定组件300主要是将连接杆202与芯杆102之间进行连接锁定,进而能保持连接杆202在芯杆102内的连接状态。
操作过程:在当试验线前端的连接杆202发生损坏或折断时,操作者将锁定组件300解锁,然后手动拔出连接杆202,替换新的连接杆202,然后操作者将连接杆202插入到插槽201内,完成更换,同时在使用时,利用转动件104还可以调整芯杆102与铜线103之间的角度,进而能改变整个试验线接头的长度和体积,方便插接。
实施例2
参照图3-图6,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锁定组件300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201底面上的驱动板301、若干个转动连接在插槽201侧壁上的卡杆302以及设置在卡杆302远离驱动板301一端的夹板303,其中,驱动板301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插槽201底面,卡杆302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插槽201的底面,驱动板301与卡杆302之间设有驱动卡杆302转动的驱动件304,驱动件304包括设置在驱动板301外周壁上的第一凸块304a,卡杆302下端设有与第一凸块304a配合的第二凸块304b,驱动板301转动后第一凸块304a与第二凸块304b抵接,卡杆302与插槽201侧壁之间设有弹性件304c,连接杆202与驱动板301之间设有驱动驱动板301旋转的旋转部件400,驱动板301的转轴上设有扭簧305,旋转部件400包括设置在连接杆202下端的弧形板401,弧形板401下端面设有弧形斜面402,驱动板301上开设有与弧形板401配合的弧形滑槽403,其中,弧形板401以及弧形滑槽403均设置为两个,驱动板301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404,弹簧404远离驱动板301一端设有抵接板405。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00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201底面上的驱动板301,驱动板301形状为偏平圆柱状,同时驱动板301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插槽201的内底面,同时在插槽201的侧壁上还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卡杆302,在本实施例中,卡杆302的数量为三个,并且均转动平面垂直于插槽201的内底面,三个卡杆302沿插槽201的底面圆形方向均匀设置,并且在卡杆302的下端位置是靠近驱动板301处,然后在卡杆302的远离驱动板301一端还设置有夹板303,夹板303向插槽201的中部伸出,然后在驱动板301和卡杆302之间还设有卡杆302转动的驱动件304,在驱动板301转动时,会利用驱动件304,使得卡杆302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摆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04包括设置在驱动板301外周壁上的若干个第一凸块30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304a数量为三个,对应卡杆302的数量设置,然后在卡杆302的下端还设有与第一凸块304a对应的第二凸块304b,第二凸块304b与第一凸块304a的形状均为半圆球状,并且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凸块304a位于第二凸块304b的一侧,然后随着驱动板301的转动,使得第一凸块304a会向外挤压推出第二凸块304b,进而带动卡杆302下端向靠近插槽201的槽壁方向摆动,进而使得卡杆302上端向相互靠拢方向摆动。
进一步的,在卡杆302的下端与插槽20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304c,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4c是推出弹簧,卡杆302在位于初始状态时,弹性件304c将驱动卡杆302下端向靠近驱动板301方向摆动,进而使卡杆302能够自动复位,同时在驱动板301的转轴上还设置有扭簧305,扭簧305能始终驱动驱动板301向不与第二凸块304b抵接的方向转动,进而扭簧305与弹性件304c的配合能使卡杆302实现复位,完成解锁操作。
进一步的,然后在连接杆202与驱动板301之间还设置有旋转部件400,旋转部件400能使连接杆202的插接操作转换成带动驱动板301的转动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件400包括设置在连接杆202的下端的弧形板401,弧形板401设置有两个,相互镜像设置,然后在弧形板401的下端沿上还开设有弧形斜面402,然后在驱动板301的上表面上还开设有弧形滑槽403,弧形滑槽403的形状与弧形板401一致,长度长于弧形板401,然后在弧形滑槽403内同样开设成弧形的斜面状,并且数量同样为两个且相互镜像设置,并且两个斜面的朝向相互相反,同样弧形斜面402的斜面会与弧形滑槽403内的斜面对应,进而在连接杆202向内移动时,弧形斜面402与弧形滑槽403的内部斜面相配合,连接杆202只做直线方向上的移动,然后会在斜面与斜面的作用下,使驱动板301发生转动。
进一步的,在驱动板30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弹簧404,弹簧404为推出弹簧404,进而在连接杆202移动到与驱动板301连接时,会挤压弹簧404,进而使得连接杆202具有向外弹出的趋势,进而方便后续的拔出操作。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操作过程:操作者在使用时,将连接杆202向插槽201内插入,然后弧形斜面402插入到弧形滑槽403内,此时操作者只将连接杆202进行直线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带动驱动板301的旋转,驱动板301旋转后,会使第一凸块304a与第二凸块304b抵接,抵接后会向外推动卡杆302的下端,然后卡杆302上端向弧形靠拢的方向摆动,进而夹紧连接杆202,同时此三个卡杆302的设置使得整个转接头具有了能适配安装不同直径大小的连接杆202的效果,并且具有非常稳定的夹紧效果。
实施例3
参照图3和图4,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夹板303上设有勾板500,勾板500向下伸出设置,连接杆20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环501,卡环501周壁上设有与勾板500配合的环边502,卡环501上开设有与勾板500厚度配合的解锁槽503,插槽201内设有支撑件504,支撑件504与驱动板301下表面相连,其中,支撑件504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201底面上的圆板506以及固定在圆板506与驱动板301之间的支撑杆505。
具体的,在夹板303的上端还固定有勾板500,勾板500形状为L形,并且向下弯折伸出,弯折形成勾状,同时在连接杆20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卡环501,卡环501与连接杆202一体设置,卡环501形状为扁平的圆环状,然后在卡环501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环边502,环边502为薄壁圆形环绕状的环筒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环边502的厚度与勾板500向下弯折部分与夹板303之间形成的距离相适配,在当连接杆202向下移动启动驱动板301时,环边502与勾板500相配合,进而勾板500卡住环边502,又在上述的弹簧404作用下,会使环边502与勾板500始终保持锁定状态,此时即实现了连接杆202的锁定。
进一步的,为了能使连接杆202能拔出,在卡环501上还开设有解锁槽503,解锁槽503的数量与勾板500的数量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在当操作者将弧形板401对准弧形滑槽403进行插入时,解锁槽503与卡杆302的位置正好错开,解锁槽503相对与卡杆302的位置在每个卡杆302的右侧位,进而在连接杆202需要解锁拔出时,先反向旋拧,此时连接杆202在弧形斜面402与弧形滑槽403之间的配合下,实现旋转和向上的运动,然后当旋转到合适位置后,解锁槽503正好对应勾板500的位置,此时弧形斜面402也与弧形滑槽403脱离配合,此时即可将连接杆202向外拔出。
进一步的,为了对驱动板301进行支撑,防止因为弹簧404和连接杆202之间的作用力,导致驱动板301发生侧翻现象,在驱动板301与插槽201之间还固定有支撑件504,支撑件504形状为转动连接在插槽201底面上的圆板506,圆板506与插槽201的底面抵接,圆板506的转动平面与插槽201的底面平行,在圆板506与驱动板301之间还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杆50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05数量为3个,进而驱动板301在转动时,圆板506和支撑杆505同样发生转动,同时也保证了对驱动板301的支撑。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操作过程:在操作者安装连接杆202时,操作者将连接杆202向下插入,插入时解锁槽503与勾板500位置错开,在插入之后,环边502与勾板500相配合,并且在连接杆202下端的弹簧404作用下,环边502与勾板500的配合更加紧密,在后续拔出操作时,操作者反向旋拧连接杆202,连接杆202在弧形斜面402与弧形滑槽403之间的作用下,旋转向上,旋转到解锁槽503正好对应勾板500的位置,此时弧形斜面402也与弧形滑槽403脱离配合,此时即可将连接杆202向外拔出,此设置结构简单,且利用了斜面之间的作用效果,实现了拔出和连接更加方便稳定的效果。
实施例4
参照图2,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转动件104包括设置在芯杆102后端的旋槽600、设置在铜线103前端与旋槽600配合的旋杆601以及开设在旋槽600侧壁上的插孔602,所述绝缘套101后端开设有开口603,其中,开口603连通旋槽60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04包括设置在芯杆102后端的旋槽600,旋槽600将向外连通到绝缘套101外,然后在铜线103的前端还固定有旋杆601,铜线103缠绕后焊接到旋杆601上,同时在旋槽600的两个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旋杆601两端配合的插孔602,插孔602与旋杆601两端配合连接,进而铜线103能进行旋转,同时在绝缘套101的后端开设有开口603,开口603将旋槽600连通,并且向外连通到绝缘套101外,进而不会阻碍铜线103的旋转。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操作过程:操作者在制作转接头时,操作者将铜线103缠绕设置到旋杆601上,然后进行焊接固定,之后操作者将旋杆601插入到插孔602内,此时铜线103与芯杆102组装完成,铜线103与芯杆102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的转动,进而实现角度的可调节。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设置在绝缘套(101)内的芯杆(102)以及连接在芯杆(102)后端的铜线(103),所述铜线(103)与芯杆(102)后端之间设有转动件(104);
连接组件(200),包括开设在芯杆(102)前端的插槽(201)、可拆卸连接在插槽(201)内的连接杆(202)以及设置在插槽(201)前端的弧形凹口(203);以及,
锁定组件(300),所述锁定组件(300)设置在插槽(201)与连接杆(20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300)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201)底面上的驱动板(301)、若干个转动连接在插槽(201)侧壁上的卡杆(302)以及设置在卡杆(302)远离驱动板(301)一端的夹板(303),
其中,所述驱动板(301)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插槽(201)底面,所述卡杆(302)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插槽(201)的底面,所述驱动板(301)与卡杆(302)之间设有驱动卡杆(302)转动的驱动件(3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04)包括设置在驱动板(301)外周壁上的第一凸块(304a),所述卡杆(302)下端设有与第一凸块(304a)配合的第二凸块(304b),所述驱动板(301)转动后第一凸块(304a)与第二凸块(304b)抵接,所述卡杆(302)与插槽(201)侧壁之间设有弹性件(304c),所述连接杆(202)与驱动板(301)之间设有驱动驱动板(301)旋转的旋转部件(4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301)的转轴上设有扭簧(30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400)包括设置在连接杆(202)下端的弧形板(401),所述弧形板(401)下端面设有弧形斜面(402),所述驱动板(301)上开设有与弧形板(401)配合的弧形滑槽(403),
其中,所述弧形板(401)以及弧形滑槽(403)均设置为两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301)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404),所述弹簧(404)远离驱动板(301)一端设有抵接板(4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03)上设有勾板(500),所述勾板(500)向下伸出设置,所述连接杆(20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环(501),所述卡环(501)周壁上设有与勾板(500)配合的环边(50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501)上开设有与勾板(500)厚度配合的解锁槽(503)。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01)内设有支撑件(504),所述支撑件(504)与驱动板(301)下表面相连,
其中,所述支撑件(504)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槽(201)底面上的圆板(506)以及固定在圆板(506)与驱动板(301)之间的支撑杆(50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104)包括设置在芯杆(102)后端的旋槽(600)、设置在铜线(103)前端与旋槽(600)配合的旋杆(601)以及开设在旋槽(600)侧壁上的插孔(602),所述绝缘套(101)后端开设有开口(603),
其中,所述开口(603)连通芯杆(102)后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4419.6A CN113745860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4419.6A CN113745860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860A true CN113745860A (zh) | 2021-12-03 |
CN113745860B CN113745860B (zh) | 2024-07-12 |
Family
ID=7872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74419.6A Active CN113745860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586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85747A2 (de) * | 2012-06-13 | 2013-12-19 | Schletter Gmbh | Halter für eine profilschiene |
CN103616535A (zh) * | 2013-11-28 | 2014-03-0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试验线 |
US9362672B1 (en) * | 2015-01-08 | 2016-06-07 | Shenzhen Wistek Energy Co., Ltd. | Lockable socket |
CN205562616U (zh) * | 2016-04-15 | 2016-09-07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 一种后插式电气试验线 |
WO2018033045A1 (zh) * | 2016-08-18 | 2018-02-22 | 杨健勃 | 一种卡扣及弹簧针保护方法 |
EP3569107A1 (de) * | 2018-05-14 | 2019-11-20 | Ferdinand Lusch Gmbh & Co. Kg. | Schwenkgelenk mit definiertem druckpunkt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10474419.6A patent/CN1137458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85747A2 (de) * | 2012-06-13 | 2013-12-19 | Schletter Gmbh | Halter für eine profilschiene |
CN103616535A (zh) * | 2013-11-28 | 2014-03-0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试验线 |
US9362672B1 (en) * | 2015-01-08 | 2016-06-07 | Shenzhen Wistek Energy Co., Ltd. | Lockable socket |
CN205562616U (zh) * | 2016-04-15 | 2016-09-07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 一种后插式电气试验线 |
WO2018033045A1 (zh) * | 2016-08-18 | 2018-02-22 | 杨健勃 | 一种卡扣及弹簧针保护方法 |
EP3569107A1 (de) * | 2018-05-14 | 2019-11-20 | Ferdinand Lusch Gmbh & Co. Kg. | Schwenkgelenk mit definiertem druckpunk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860B (zh) | 2024-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25668B (zh) | 一种配电终端防止误接接头装置 | |
CN113325206B (zh) | 一种便携式新型绝缘伸缩杆 | |
CN113745860A (zh) | 一种二次试验线可变角度转接头 | |
DE102009016875B3 (de) | Mehrpoliges Stecksyste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
CN210954445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力通信设备的光纤整理器 | |
CN116722380B (zh) | 一种水电厂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 | |
CN211296011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的缆线固定装置 | |
CN209487859U (zh) | 一种快速插拔多芯连接器 | |
CN111541094B (zh) | 一种带可变角度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 |
CN115566571A (zh) | 一种多功能绝缘杆 | |
DE102016013325A1 (de) | Komfort-Stecker als Adapter | |
CN114039252A (zh) | 一种组合式检修电源接线适配装置 | |
CN112421268B (zh) | 一种电缆中间对接箱接地装置 | |
CN115065015A (zh) | 一种应用于狭小空间的转接装置 | |
CN111725669B (zh) | 一种三相表计接线防误接头 | |
CN115149326A (zh) | 一种应用于光伏变电站逆变器的航空插头 | |
CN111883951B (zh) | 一种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 | |
CN114400822A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接线盒的接线装置 | |
CN219874079U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14649711B (zh) |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 |
CN215600576U (zh) | 一种防误闭锁接地端延长线装置 | |
CN112421269B (zh) | 一种合相式接地线杆 | |
CN220711021U (zh) | 一种排线式电子连接线 | |
CN212935017U (zh) | 基于旋转功能的活动式快速接头 | |
CN217741154U (zh) | 一种防止打结扭曲的风电通讯用电缆固定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