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2218A -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2218A
CN113742218A CN202110898929.0A CN202110898929A CN113742218A CN 113742218 A CN113742218 A CN 113742218A CN 202110898929 A CN202110898929 A CN 202110898929A CN 113742218 A CN113742218 A CN 113742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stion
question list
node
list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89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澄
席望
林佳
刘伟
廖可清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8989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22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2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2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5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06F16/355Class or cluster creation or mod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G06F40/186Templ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问题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所述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所述上一节点为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初始问题单。采用本方法能够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问题单的起草和答复,提高了问题单的填写质量。

Description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软件验证与确认(V&V)是软件测试技术中的一种,是暴露软件缺陷、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问题单是软件验证与确认工作的重要输出文件。
现有技术中,在软件V&V项目中,根据V&V项目的规模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问题单。相关人员在发现软件问题时起草问题单并将问题单纸质文件发送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填写该问题单纸质文件并签字提交至审核人员,并在审核人员完成审核签字后,设计人员扫描问题单纸质文件并提交问题单扫描件提交至项目负责人处以供项目负责人进行信息汇总。
由于在整个软件V&V项目会产生多份问题单,各设计人员对问题单填写规定执行程度不同,因此,会存在问题单填写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问题单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问题单处理系统中,问题单处理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方法包括:
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问题单答复节点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待答复问题单为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上一节点为问题单起草节点时,待答复问题单为初始问题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包括:
根据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页面,和/或,生成第一文档;
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包括:
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页面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文档,包括:
获取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一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问题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一位置,并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二位置;
将问题单信息写入至第一位置并将第一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二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一文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包括:
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页面,和/或,生成第二文档;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文档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页面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文档,包括:
获取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二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答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三位置,并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四位置;
将答复信息写入第三位置,并将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四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二文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回归节点,该问题单处理方法还包括:
问题单答复节点在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中间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
问题单回归节点获取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其中,回归测试信息包括是否通过回归测试;
问题单回归节点在回归测试信息包括不通过回归测试时将问题回归单页面提供给问题单起草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包括:
获取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三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回归测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五位置,并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六位置;
将回归测试信息写入第五位置,并将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六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三文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保存节点,该问题单处理方法还包括:
问题单保存节点获取第四文档并以树结构的形式保存第四文档,第四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统计节点,该问题单处理方法还包括:
问题单统计节点获取第五文档,对第五文档进行分类,并生成统计结果,其中,第五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问题单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问题单起草节点,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问题单答复节点,用于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待答复问题单为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上一节点为问题单起草节点时,待答复问题单为初始问题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起草节点还用于:
根据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页面,和/或,生成第一文档;
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起草节点还具体用于:
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页面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起草节点还用于:
获取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一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问题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一位置,并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二位置;
将问题单信息写入至第一位置并将第一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二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一文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答复节点还用于:
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页面,和/或,生成第二文档;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文档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页面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答复节点还用于:
获取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二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答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三位置,并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四位置;
将答复信息写入第三位置,并将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四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二文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回归节点;
该问题单答复节点还用于在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中间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
该问题单回归节点用于获取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其中,回归测试信息包括是否通过回归测试,在回归测试信息包括不通过回归测试时,则将问题回归单页面提供给问题单起草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回归节点还用于:
获取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三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回归测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五位置,并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六位置;
将回归测试信息写入第五位置,并将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六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三文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
问题单保存节点,用于获取第四文档并以树结构的形式保存第四文档,第四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
问题单统计节点,用于获取第五文档,对第五文档进行分类,并生成统计结果,其中,第五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问题单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问题单处理方法。
上述问题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问题单答复节点节点接收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并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上述过程实现了问题单处理流程的电子化,通过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实现问题单处理流程的自动流转,提高了问题单的处理效率;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问题单的起草和答复,提高了问题单的填写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初始问题单界面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文档模板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外部单位人员维护信息界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结构树页面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统计界面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流程信息界面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页面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方法的总体方案;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文档导出界面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问题单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问题单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该问题单处理方法应用于问题单处理系统中,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图1仅示出问题单答复节点为3个的情况。计算机设备101为问题单起草节点,计算机设备102、计算机设备103和计算机设备104为问题单答复节点,计算机设备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可选的,在节点信息流转时,问题单答复节点可以作为问题单起草节点使用,问题单起草节点也可作为问题单答复使用。各计算机设备为终端时,该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各计算机设备为服务器时,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问题单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问题单处理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该问题单处理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软件V&V项目中,参与人员包括V&V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其中V&V人员进行V&V活动,发现软件问题并起草、审核确认和回归问题单;设计人员是指被V&V人员的编制的人员,一般为受测软件的设计或者研发人员,主要负责问题单的答复工作。V&V人员发现软件问题后,在问题单起草节点通过计算机设备输入相关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如图3所示,该问题单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阶段、项目轮次、项目分级、项目类型、V&V基准文件、V&V对象文件、问题描述以及是否有附件等。可选的,V&V人员可以在WEB页面上直接输入该问题单信息以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答复节点,以供下一节点相关人员执行下一步问题单处理工作。
步骤102,问题单答复节点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所述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所述上一节点为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初始问题单。
在该过程中,问题单答复节点负责问题单的答复以及审核工作。其中,负责问题单答复工作的用户为软件设计人员,负责问题单审核工作的用户为软件设计人员或者V&V人员。软件设计人员收到待答复问题单,针对待答复单通过计算机设备输入答复信息,相关人员针对答复信息进行审核,该相关人员可以是同一个软件设计人员,也可以是其他设计人员,或者V&V人员。在对该待答复单进行答复过程中,可能会在一个或多个设计人员之前传输以实现待答复问题单的答复。例如,当需要其他设计人员针对某设计人员的答复信息进行审核或者补充时,或者当将待答复问题单传输至某设计人员,该设计人员长时间不处理时,问题处理系统可以将该待答复问题单分配给其他设计人员。问题答复节点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用户在该答复问题单上输入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页,并传输给下一节点,直至传输至最后一个答复节点,最后一个答复节点的对应用户为V&V人员,最后一个答复节点根据V&V人员输入的审核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页,问题单答复工作完成。
上述问题单处理方法中,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问题单答复节点节点接收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并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该方法实现了电子化问题单处理流程的目的,通过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实现问题单处理流程的自动流转,提高了问题单的处理效率;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问题单的起草和答复,提高了问题单的填写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101中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包括:
步骤201,根据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页面,和/或,生成第一文档。
V&V人员在起草问题单时,可以在web页面上输入问题单信息。问题单信息输入完成后,问题单起草节点会自动生成web页面以及一个文档,该文档的格式包括word以及PDF,即通过自动生成文档,实现了问题单信息的存档。
步骤202,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同,可能为内网用户人员,也可能是外部单位人员。问题单处理系统可以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匹配以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人员。问题单起草节点在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待答复节点时,需要考虑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以将初始问题单的信息提供给第一个问题答复节点。
可选的,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页面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可选的,由于网络安全限制,本单位工作人员可以登录公司内网,本单位工作人员之间可以通过公司内网进行信息传输,但外部单位人员,例如本单位的合作单位等,无法登录公司内网进入web页面,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将初始问题单以文档的形式发送至外部单位人员,以进行下一阶段问题单的答复工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将问题单提供给外部单位人员或者本单位工作人员,问题单处理系统在进行相关人员的分配时可以不局限于本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问题单的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201中根据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文档,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一用户签名信息。
在软件V&V项目,需要签署多份问题单文档。在该问题单处理系统中,会在数据库中存储用户签名图片以及多种问题单文档模板。在需要生成文档时,问题单处理系统调用相应的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用户签名图片。
步骤302,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问题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一位置,并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二位置。
步骤303,将问题单信息写入至第一位置并将第一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二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一文档。
可选的,问题单文档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定义模板时,可以在表格固定单元格处添加命名的书签,如图6所示,在创建问题时,可以将用户输入的特定信息,如项目名称、阶段、单号、分级、类型、基准文件、对象文件、问题描述、是否有附件以及签名图片等会自动写入相应的书签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一用户签名信息,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问题单信息区域以及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将问题单信息以及签名信息写入至对应位置处,生成第一文档,能够实现问题单文档自动生成以及用户签名信息的自动插入,避免用户在手动填写时出错以及填写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实现了文档编写内容的有效管控,提高了问题单的质量;而且由于自动插入用户签名信息,解决了在问题起草过程中由于多次修改而导致的重新签名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102中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包括:
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页面,和/或,生成第二文档;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文档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页面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可选的,在进行问题单答复过程中,可以选择本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外部工作单位人员进行问题单的填写。当用户为外网用户时,由于该用户无法登录公司内网,可以通过外部网络以邮件的形式将中间问题单以文档的形式发送给该用户,例如,可以在邮件中以附件的形式将该文档发送给该用户,或者将该文档链接发送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链接下载文档并填写。用户填写完文档后,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邮件的方式将答复信息告知V&V人员,V&V获取该答复信息并在web端填入该答复信息并继续进行下一步审核工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二页面或者第二文档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将问题单提供给外部单位人员或者本单位工作人员,实现了外部单位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作人员答复信息的导入,保证了问题单处理的电子化流程的顺利流转,提高了问题单的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文档,包括:
获取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答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三位置,并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四位置;将答复信息写入第三位置,并将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四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二文档。
可选的,针对每个问题答复节点,会对应生成相应的文档以进行存档,在文档中会存入对应处理人员的签名图片,可借助标签定位的方式实现答复信息以及签名图片的自动写入。
如果由外部单位参与问题答复,则由平台处理人选择外部单位选项,后台通过录入的方式将外部信息人员信息和签名图片保存至数据库,图7示出了外部单位人员信息的维护界面的一个示例。在需要生成问题单文档时,该问题单处理系统会自动调用用户签名图片自动完成签名,保证了电子问题单的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答复信息区域以及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将答复信息以及签名信息写入至对应位置处,生成第二文档,能够实现问题单文档自动生成以及用户签名信息的自动插入,避免用户在手动填写时出错以及填写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实现了文档编写内容的有效管控,提高了问题单的质量;而且由于自动插入用户签名信息,解决了设计人员需要线下联系其他人进行签名耗费时间较长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回归节点,则如图8所示,该问题单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问题单答复节点在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中间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
在软件V&V项目中,在问题单答复工作完成后,会基于该问题单答复信息进行回归测试,用于判断是否会引入新的错误或者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在该问题处理系统中,最后一个问题点答复节点会将问题中间页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以记录相应的回归测试信息。
步骤402,问题单回归节点获取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其中,回归测试信息包括是否通过回归测试;所述问题单回归节点在回归测试信息包括不通过回归测试时,则将问题回归单页面提供给问题单起草节点。
可选的,用户在web页面上填写相应的回归测试结果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文档以进行存档。在回归测试结果为不通过时,会将新的问题发送给问题起草节点,问题起草节点会基于新的问题起草新的初始问题单;当回归测试结果为通过时,则该问题单处理流程结束。
可选的,上述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的方法,包括:获取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回归测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五位置,并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六位置;将回归测试信息写入第五位置,并将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六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三文档。
本实施例中,问题单答复节点在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中间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问题单回归节点获取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该过程实现了问题回归结果的记录以及存档,保证了问题单处理的电子化流程的顺利流转,提高了问题单的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保存节点,则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四文档并以树结构的形式保存第四文档,第四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可选的,如图9所示,在进行各问题单的保存时,以树结构的形式将各文档保存至对应位置处。一般对于不同的软件V&V项目,会概念、需求、设计、实现以及测试5个阶段,不同阶段会包括不同数量的轮次,基于项目、阶段以及轮次信息,将问题单文档保存在相应的位置处。用户在创建问题单时也可更直观的选择指定项目、指定阶段下的指定轮次进行编辑。问题单处理系统可以按照项目层级、阶段阶段以及轮次层级信息维护以及呈现问题单信息。
可选的,该问题单处理系统会对问题单进行编号,该编号包括项目编码、阶段编码、轮次编码以及流程号,其中,流水号由系统按照编号的递增的顺序自动生成,避免了人工手动编码的误操作。
本实施例中,获取第四文档并以树结构的形式保存第四文档,实现了将问题单文档的维护与保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统计节点,则该方法还包括:问题单统计节点获取第五文档,对第五文档进行分类,并生成统计结果,其中,第五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可选的,用户可以对选定项目/阶段/轮次的问题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项目问题统计分析包括:选中某项目,可以得出项目各阶段按问题分级或问题类型的统计结果。阶段问题统计分析包括选中某项目某阶段,可以得出该阶段各轮次按问题分级或问题类型的统计结果。轮次问题统计分析包括选中某项目某阶段某轮次,可以得出该轮次按问题分级或问题类型的统计结果。图10示例性展示出了“防城港”项目按照问题分级以及问题类型的统计结果。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五文档对第五文档进行分类,生成统计结果,实现了问题单的统计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可以指定人员执行相应的问题单处理过程,在处理过程中,该问题处理系统中各节点可以随时撤回、作废流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跳过流程。当某节点对应人员请假时,也可进行任务转移,将任务转至其他节点以继续任务处理。图11示例性展出了流程信息界面,在该界面中用户可以直观的了解不同节点反馈的问题原因以及审批情况。用户可以输入项目信息,查询项目进度,也可对对预警项目进行邮件提醒。
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问题单的查询功能以及进度监控功能,提供了用户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处理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问题单处理节点以及问题单回归节点,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步骤502,问题单答复节点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
步骤503,问题单答复节点在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中间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
步骤504,问题单回归节点获取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
步骤505,问题单回归节点在回归测试信息包括不通过回归测试时,则将问题回归单页面提供给问题单起草节点。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问题单起草节点、问题单处理节点以及问题单回归节点分别执行相应的问题单处理流程,提高了问题单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问题单处理中,会进行编校审核,如图13所示,该问题单处理方法中问题单编校审批流程页面。具体的,包括:
问题单起草:在该过程中,用户起草问题单,并进行问题审核,进入“问题审核”节点,审核通过后,用户点击确认,进入“问题签发”节点,若审核不通过或者“问题签发”节点出现问题,则退回至“问题起草”节点;若“问题签发”完成,则进入问题单答复过程。
问题单答复:完成问题单起草后,会将相关问题单信息发送“答复起草”节点,然后根据节点类型的不同选择进入“答复审核”节点或者“处理起草”节点,其中内部用户会依次“答复审核”、“答复签发”后,进入“处理起草”节点将答复信息发送给V&V人员进行审核,进入“处理审核”以及“处理签发”节点;而外部单位人员则直接进入“处理起草”节点将答复信息发送给V&V人员进行审核,进入“处理审核”以及“处理签发”节点;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审核流程,当审核通过后,则进行签名,否则返回修改直至修改通过。
问题单回归:当问题完成处理签发过程后,则进入回归起草阶段,完成回归结果输入后进入“回归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回归签发”,否则进入“回归审核退回”,导入回归签名信息,结束问题处理流程。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审核通过后,如图14所示,会调用各阶段word文档模板,自动将相应的问题单信息写入word文档模板,其中,该word文档模板中包括有样式、域以及书签信息;在签发节点时,会自动将签名图片插入word文档模板中。在生成相应word文档后,可以自动将word文档转换为PDF文件。
可选的,在问题单处理节点的流转过程中,可进行某节点流程的撤回、作废以及退回。
可选的,如图14所示,该问题单处理系统可以实现问题单的统计、导出、编校审批、邮件催办、查询、新建、修改以及删除功能。
上述申请实施例,实现了问题单处理过程中,各环节完成后的自动流转,保障了问题单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了问题单的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可以一键导出某项目所有的问题word文件以及PDF文件,也可以查询项目问题单相关信息。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4-5、图8以及图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4-5、图8以及图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问题单处理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图16中仅实例性展出具有两个问题答复节点的情况,其中:
问题单起草节点,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初始问题单提供给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问题单答复节点,用于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待答复问题单为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上一节点为问题单起草节点时,待答复问题单为初始问题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起草节点还用于:
根据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页面,和/或,生成第一文档;
根据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第一页面或者第一文档作为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起草节点还用于:
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一页面作为初始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起草节点还用于:
获取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一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问题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一位置,并对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二位置;
将问题单信息写入至第一位置并将第一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二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一文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答复节点还用于:
根据用户基于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页面,和/或,生成第二文档;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文档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第二页面作为中间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答复节点还用于:
获取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二用户签名信息;
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答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三位置,并对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四位置;
将答复信息写入第三位置,并将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四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二文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回归节点,其中:
问题单答复节点还用于在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中间问题单提供给问题单回归节点;
问题单回归节点用于获取最后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其中,回归测试信息包括是否通过回归测试,在回归测试信息包括不通过回归测试时,则将问题回归单页面提供给问题单起草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回归节点还用于:
获取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回归测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五位置,并对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六位置;将回归测试信息写入第五位置,并将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第六位置,以得到并导出第三文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保存节点,用于获取第四文档并以树结构的形式保存第四文档,第四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统计节点,用于获取第五文档,对第五文档进行分类,并生成统计结果,其中,第五文档至少包括第一文档、第二文档以及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问题单处理系统包括:管理员端以及用户端。在管理员端用于进行用户管理以及权限授权、项目建立/选择、各种问题单查询与统计分析等工作。用户端在项目界面中在项目中相应阶段相应轮次中进行问题单处理流程,其中问题单处理流程包括:问题单发起、问题单答复、问题单处理以及问题单回归流程。图17中问题单发起流程由问题单起草节点执行,而问题单答复以及问题单处理流程由问题单答复节点执行,而问题单回归流程由问题单回归节点执行。
关于问题单处理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问题单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问题单处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问题单处理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问题单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问题单处理方法应用于问题单处理系统中,所述问题单处理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所述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所述上一节点为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初始问题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页面,和/或,生成第一文档;
根据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所述第一页面或者所述第一文档作为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至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将所述第一页面或者所述第一文档作为初始问题单提供至所述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包括:
若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所述第一文档作为所述初始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所述第一页面作为所述初始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第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问题单信息,生成第一文档,包括:
获取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一用户签名信息;
对所述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问题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一位置,并对所述第一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二位置;
将所述问题单信息写入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得到并导出所述第一文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包括:
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页面,和/或,生成第二文档;
若下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所述第二文档作为所述中间问题单通过外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若下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的节点类型不为外网用户类型,则将所述第二页面作为所述中间问题单通过内部网络发送至下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第二文档,包括:
获取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二用户签名信息;
对所述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答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三位置,并对所述第二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四位置;
将所述答复信息写入所述第三位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所述第四位置,以得到并导出所述第二文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回归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在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为最后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时将所述中间问题单提供给所述问题单回归节点;
所述问题单回归节点获取最后一个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提供的所述中间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所述中间问题单输入的回归测试信息生成问题回归单页面,并基于所述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其中,所述回归测试信息包括是否通过回归测试;
所述问题单回归节点在所述回归测试信息包括不通过回归测试时将所述问题回归单页面提供给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问题回归单页面导出第三文档,包括:
获取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以及第三用户签名信息;
对所述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回归测试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五位置,并对所述第三问题单文档模板中签名信息区域进行定位,得到第六位置;
将所述回归测试信息写入所述第五位置,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签名信息写入至所述第六位置,以得到并导出所述第三文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保存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问题单保存节点获取第四文档并以树结构的形式保存所述第四文档,所述第四文档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文档、所述第二文档以及所述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问题单处理系统还包括问题单统计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问题单统计节点获取第五文档,对所述第五文档进行分类,并生成统计结果,其中,所述第五文档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文档、所述第二文档以及所述第三文档中的一种。
11.一种问题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问题单起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单信息生成初始问题单,并将所述初始问题单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问题单答复节点;
所述问题单答复节点,用于获取上一节点提供的待答复问题单,根据用户基于所述待答复问题单输入的答复信息生成中间问题单,其中,在所述上一节点为问题单答复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上一节点生成的中间问题单,在所述上一节点为所述问题单起草节点时,所述待答复问题单为所述初始问题单。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98929.0A 2021-08-04 2021-08-04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422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8929.0A CN113742218A (zh) 2021-08-04 2021-08-04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8929.0A CN113742218A (zh) 2021-08-04 2021-08-04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2218A true CN113742218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3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8929.0A Pending CN113742218A (zh) 2021-08-04 2021-08-04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2218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8960A (zh) * 2017-07-06 2017-11-21 跨海侠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衔接多业务子系统与操作人的工单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8960A (zh) * 2017-07-06 2017-11-21 跨海侠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衔接多业务子系统与操作人的工单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佚名: "问题单流转流程和规范", pages 1,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blog.csdn.net/ewq159/article/details/79500581> *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缺陷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pages 1 - 3,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blog.csdn.net/devcloud/article/details/10406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2616B2 (en) Templates for configuring digital sending devices to achieve an automated business process
US20070094594A1 (en) Redac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500106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ally managing composite documents
US6269457B1 (en) Technology regression and verification acceptance method
CN101211361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0309099A (zh) 接口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08258A (zh) 测试数据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66539A (zh) 文件流程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42227A (zh) 一种软件测试过程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582831B (zh) 政务信箱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080033995A1 (en) Identifying events that correspond to a modified version of a process
CN113742218A (zh) 问题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36628A (zh) 数据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492358A (zh) 基于rpa和ai的庭前通知文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18954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JP6626946B1 (ja) テスト支援システム、テスト支援方法及びテス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12597749A (zh) 目标模板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53137A (zh) 流程预测方法、电子设备和服务器集群
KR101709952B1 (ko) 개인정보 점검 관리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개인정보 점검 관리 방법
CN116485336B (zh) 一种一页展示工作全流程的管理方法、管理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330472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51429B (zh) 一种大数据调度参数管理方法、装置及分布式平台
CN117408636A (zh) 企业决策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Baseer et al. Quantifying Poka-Yoke in HQLS: A New Approach for High Quality in Large 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
CN116797189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