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7007B -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7007B
CN113727007B CN202111056032.XA CN202111056032A CN113727007B CN 113727007 B CN113727007 B CN 113727007B CN 202111056032 A CN202111056032 A CN 202111056032A CN 113727007 B CN113727007 B CN 113727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ixed
moving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60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7007A (zh
Inventor
李巍
雷明
马忠科
陈小凤
张升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60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7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7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7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7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7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防抖组件包括:固定组件、移动组件、驱动组件和缓冲件,其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电路板,固定电路板具有容置腔;移动组件包括移动电路板和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上的图像传感器,移动电路板位于容置腔内且与固定电路板电连接,移动电路板的边缘与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的板面方向移动;缓冲件设置于固定组件和移动组件之间,缓冲件能够弹性形变,以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撞击。本申请提供的防抖组件能保证图像传感器移动的平稳性,使得入射光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上,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拍照性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现有的电子设备在拍照时,除了可以自动对焦,还可以自动防抖。
目前,电子设备在拍照时,自动对焦和自动防抖均是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驱动装置来实现的。具体来说,驱动装置包括对焦驱动马达和防抖驱动装置,通过对焦驱动马达驱动镜头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通过防抖驱动装置驱动图像传感器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内移动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但是,防抖驱动装置在驱动图像传感器移动的过程中极容易与摄像模组中的其他组件发生撞击,产生的撞击力会引起图像传感器振动,严重影响图像传感器对光线的接收,使得摄像模组成像模糊,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撞击力引起图像传感器振动而使摄像模组成像模糊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抖组件,包括:
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电路板,固定电路板具有容置腔;
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移动电路板和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上的图像传感器,移动电路板位于容置腔内且与固定电路板电连接,移动电路板的边缘与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的板面方向移动;
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固定组件和移动组件之间,缓冲件能够弹性形变,以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撞击。
由于移动电路板设置于固定电路板的容置腔内,移动电路板的边缘与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因此,在驱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的板面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电路板可在容置腔内移动。又由于在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并且缓冲件能够弹性形变,因此,在移动组件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缓冲件的弹性形变能够减缓移动组件的移动速度,也即是减缓了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防止了移动电路板与容纳腔的内侧壁之间的撞击,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保证了移动电路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平稳性。此外,由于图像传感器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上,因此,通过保证移动电路板的移动平稳性,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的移动平稳性,从而避免了因移动电路板对固定电路板撞击而使入射光不能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上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
如此,通过缓冲件的受力变形吸能以减缓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的一端与移动电路板固定连接,缓冲件的另一端与固定电路板固定连接。
由于缓冲件受力能弹性变形,因此,通过缓冲件的弹性变形能够减缓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移动电路压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以及连接于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的连接筋,第一支脚固定于移动电路板的上表面,第二支脚固定于固定电路板的上表面;
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以及连接筋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或,
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由刚性材料制成,连接筋由弹性材料制成。
由此,实现了缓冲件一端与移动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电路板连接的连接方式,通过连接筋的受力变形吸能,减缓了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发生撞击。另外,连接筋的形变量小于移动间隙的宽度,如此,使得移动电路板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始终存在间隙,进一步确保了移动电路板在容置腔内移动的平稳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筋呈圆弧状。
当圆弧状连接筋受力时,连接筋可沿圆弧的凸出方向弯曲变形,即就是说,通过将连接筋设置成圆弧状,使得连接筋在受力时能沿特定的方向弯曲变形,提高了空间利用的效果。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均为杆状结构,且均与移动电路板的上表面垂直,第一支脚远离移动电路板的一端和第二支脚远离固定电路板的一端通过连接筋连接。
由于第一支脚远离移动电路板的一端和第二支脚远离固定电路板的一端通过连接筋连接,因此,连接筋与移动电路板上表面和/或固定电路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大,防止了连接筋与移动电路板和/或固定电路板之间摩擦干涉,有效的确保了防抖组件的防抖性能。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为弹性连接筋,弹性连接筋设置于移动间隙内,且弹性连接筋的一端与移动电路板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容置腔的内侧壁连接。
通过将缓冲件设置成弹性连接筋且位于移动间隙内,既能减少缓冲件占用移动电路板上表面和/或固定电路板上表面的空间,又能实现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间隙包括对称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两侧的第一移动间隙和第二移动间隙,缓冲件为多个,多个缓冲件对称设置于第一移动间隙处和第二移动间隙处,提高了缓冲件对移动电路板的缓冲效果。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位于移动间隙内,且缓冲件固设于容置腔的内侧壁上或移动电路板的外侧壁上。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缓冲件发生形变以减缓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从而约束移动电路板的移动,进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包括:
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缓冲件;
缓冲部,缓冲部与固定部相对设置,且缓冲部与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当挤压缓冲部时,缓冲部能够向形变间隙内形变。
由此,当移动电路板的外侧壁或容置腔的内侧壁与缓冲部抵接并继续移动时,缓冲部会向形变间隙内形变,以将移动电路板的动能缓冲吸收,通俗地讲,通过缓冲部形变以减缓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从而阻止了移动电路板的继续移动,进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发生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和缓冲部一体成型。
通过固定部和缓冲部的一体成型,减少了固定部和缓冲部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固定部与缓冲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为金属材质,缓冲部为弹性材质。
通过将缓冲部设置成弹性材质,能够提高缓冲部对移动电路板的缓冲效果。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组件还包括补强板,补强板固设于图像传感器和移动电路板之间,缓冲件设于补强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
通过缓冲件的受力变形减缓了补强板的移动速度,由于补强板与移动电路压板固定连接,因此,在补强板的移动速度被减缓之后,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也被减缓,从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缓冲件的一端与补强板固定连接,缓冲件的另一端伸入第一限位槽内。
如此,在补强板的移动过程中,通过缓冲件的弹性形变能够减缓补强板的移动速度,由于补强板与移动电路板固定连接,因此,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也被减缓,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
在缓冲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后,随着补强板的继续移动,缓冲件将受力形变以减缓补强板的移动速度,从而阻止了补强板的继续移动,由于补强板与移动电路板固定连接,因此,在补强板的移动速度被减缓后,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也被减缓,从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为弹性弯折板,弹性弯折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与补强板的边缘固定连接,竖直部伸入第一限位槽内。
当缓冲件为弹性弯折板时,在竖直部的外壁与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抵接后,随着补强板的继续移动,弹性弯折板的水平部和竖直部的连接处将受力弯曲变形,以吸收补强板的动能,从而使补强板停止移动,进而使移动电路板停止移动,如此,通过水平部和竖直部的连接处受力弯曲变形,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槽的内壁和/或竖直部的外壁设有弹性材料层,以防止竖直部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壁之间发生刚性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竖直部的底面设有弹性材料层,以缓冲竖直部与第一限位槽底部之间的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的一端与补强板固定连接,缓冲件的另一端与固定电路板固定连接。
由此,补强板和固定电路板通过缓冲件连接,并且,在外力作用于缓冲件时,缓冲件通过弯曲变形以将外力吸收。具体地,当移动电路板移动超过预设范围时,缓冲件将受力弯曲变形,通过缓冲件的弯曲变形将补强板的动能吸收,从而阻止了补强板的移动,由于补强板和移动电路板固定连接,因此也阻止了移动电路板的移动,如此,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为弹性弯折板,弹性弯折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与补强板的边缘固定连接,竖直部的上端与水平部连接,竖直部的下端与固定电路板固定连接,如此,避免对固定电路板进行加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的边缘处设有卡爪,固定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卡爪位置对应,且限位凸起朝向卡爪的一侧形成第二限位槽,卡爪与第二限位槽弹性卡接。
由于卡爪与第二限位槽弹性卡接,补强板与移动电路板固定连接,因此,当移动电路板移动至预设范围后继续移动时,卡爪与第二限位槽之间发生弹性变形,以吸收补强板的动能,从而防止补强板继续移动,也即是让移动电路板停止移动,如此,以实现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撞击的目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爪和/或限位凸起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卡爪与第二限位槽之间弹性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爪的外壁和/或第二限位槽的内壁设有弹性材料层以使卡爪与第二限位槽之间弹性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限位槽的开口朝向卡爪,且第二限位槽包括与卡爪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以及设置于第一槽壁相邻两侧的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均与固定电路板的上表面垂直。
由此,通过上述的第二限位槽限定了卡爪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范围。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爪为多个,多个卡爪环绕且间隔设置在补强板的外周侧边缘处,限位凸起为多个,多个限位凸起与多个连接部一一对应。
通过在补强板的外周侧边缘环绕且间隔设置多个卡爪,以及对应在固定电路板上设置多个限位凸起,一方面提高了补强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弹性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在补强板上设置多个卡爪,提高了补强板受力的均匀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组件还包括底板,固定电路板固设于底板上,缓冲件设于底板与移动电路板之间。
由此,通过缓冲件受力变形吸能以减缓移动电路压板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板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缓冲件为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下表面的弹性凸起,弹性凸起的下端伸入第三限位槽内,通过第三限位槽以限定弹性凸起的移动范围。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凸起的外表面和/或第三限位槽的内壁设有弹性材料层,以防止弹性凸起的下端与第三限位槽的内壁之间发生刚性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限位槽包括多个,多个第三限位槽环绕且间隔设置在底板的四周边缘,弹性凸起包括多个,多个弹性凸起与多个第三限位槽一一对应。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为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与移动电路板朝向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通过在底板和移动电路板之间设置多个弹性凸起,以及在底板上设置多个第三限位槽,一方面提高了移动电路板与底板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对移动电路板的缓冲效果。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移动电路板的底面边缘处,且弹簧的侧壁伸出移动电路板的底面边缘。
在移动电路板带动弹簧移动的过程中,当弹簧的侧壁与容置腔的内壁抵接之后,弹簧将发生弹性形变以减缓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由于弹簧的侧壁伸出移动电路板的底面边缘,如此,当弹簧的侧壁与容置腔的内壁抵接时,移动电路板的外壁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因此,不会发生撞击,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间隙的宽度为S,0.2mm≤S≤0.4mm。
由此,既能确保防抖组件的防抖效果,还能使摄像模组结构紧凑。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底座以及设置于镜头底座上的对焦组件,镜头底座远离对焦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
上述任一项第一方面中的防抖组件,防抖组件中的驱动组件和移动组件容置于容纳腔内,容纳腔远离对焦组件的一侧面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由于采用了第一方面的防抖组件,避免了因移动电路板对固定电路板撞击而使入射光不能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上而引起摄像模组成像模糊,有效的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摄像质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的摄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采用了第二方面的摄像模组,因此,在摄像模组实现防抖的过程中,图像传感器不会发生振动,使得入射光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上,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摄像质量,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电路板设置于固定电路板的容置腔内,移动电路板的边缘与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因此,在驱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的板面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电路板可在容置腔内移动。又由于在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并且缓冲件能够弹性形变,因此,在移动组件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缓冲件弹性形变能够减缓移动组件的移动速度,也即是减缓了移动电路板的移动速度,防止了移动电路板与容纳腔的内侧壁之间的撞击,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与固定电路板之间的撞击,保证了移动电路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平稳性。此外,由于图像传感器设置于移动电路板上,因此,通过保证移动电路板的移动平稳性,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的移动平稳性,从而避免了因移动电路板对固定电路板撞击而使入射光不能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上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固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移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固定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移动电路板和固定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局部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平面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平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缓冲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缓冲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缓冲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缓冲件的第二种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缓冲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缓冲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缓冲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是图20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缓冲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缓冲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截面图;
图25是图24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缓冲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
10-摄像模组;
100-防抖组件;
110-驱动组件;
120-移动组件;121-载体支架;122-滤光片;123-图像传感器;124-补强板;125-移动电路板;1251第一移动电路板;1252-第二移动电路板;126-移动间隙;1261-第一移动间隙;1262-第二移动间隙;
130-固定组件;130a-容置腔;130a1-第一容置腔;130a2-第二容置腔;131-固定电路板;1311-硬质电路板;1311a-第一限位槽;1312-柔性电路板;1312a-第一侧边;1312b-第二侧边;132-底板;132a-第三限位槽;
143-矩形通孔;1431-第一内侧壁;1432-第二内侧壁;
150-缓冲件;1511-第一支脚;1512-连接筋;1513-第二支脚;1521-固定部;1522-缓冲部;1523-形变间隙;1531-竖直部;1532-水平部;1541-限位凸起;1542-第二限位槽;1542a-第一槽壁;1542b-第二槽壁;1542c-第三槽壁;1543-卡爪;1544-弹簧;155-弹性凸起;
200-镜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拍照性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例如,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拍照效果,使电子设备既能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又能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电子设备在拍照时,自动对焦功能和自动防抖功能均是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驱动装置来实现的。具体来说,驱动装置包括对焦驱动马达和防抖驱动装置,对焦驱动马达用于带动镜头沿平行于镜头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将入射光调整至图像传感器上,防抖驱动装置用于在镜头发生抖动时驱动图像传感器沿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内移动,以补偿镜头的抖动位移量,从而确保进入镜头的入射光能够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上,进而有效的克服了因电子设备振动而导致摄像模组成像模糊的问题。
但是,防抖驱动装置在驱动图像传感器移动的过程中极容易与摄像模组中的其他组件发生撞击,产生的撞击力引起图像传感器振动,使得入射光偏离对焦位置,从而使摄像模组的成像模糊,进而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性能。
鉴于此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缓冲件,能够减缓移动组件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了图像传感器的振动,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抖组件100,参照图1,该防抖组件100包括:固定组件130、移动组件120、驱动组件110和缓冲件150。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5,其中,固定组件130包括固定电路板131,固定电路板131具有容置腔130a;移动组件120包括移动电路板125和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上的图像传感器123,移动电路板125位于容置腔130a内且与固定电路板131电连接,移动电路板125的边缘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126;驱动组件110用于驱动移动组件120相对于固定组件130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移动;缓冲件150设置于固定组件130和移动组件120之间,缓冲件150能够弹性形变,以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组件130是指在防抖补偿运动中保持不动的部件,而移动组件120是指在防抖补偿运动中相对于固定组件130运动的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组件110用于驱动移动组件120相对于固定组件130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移动,且移动组件120包括移动电路板125和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上的图像传感器123。因此,可通过图像传感器123的移动来补偿镜头的抖动位移量,从而实现了入射光能够准确汇聚于图像传感器123上的目的,以此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成像质量。
另外,由于在固定电路板131上设置有容置腔130a,移动电路板125位于容置腔130a内,且移动电路板125的边缘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126,因此,当驱动组件110驱动移动组件120移动时,移动电路板125可在容置腔130a内移动,且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范围即为上述移动间隙126的宽度。但是,移动电路板125在移动的过程中,极容易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发生撞击,为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发生撞击,在移动组件120和固定组件130之间设置了缓冲件150,由于缓冲件150能够弹性形变,因此,缓冲件150能够减缓移动组件120的移动速度,从而缓冲了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进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之间的撞击。即就是说,通过在移动组件120和固定组件130之间设置缓冲件150,能够避免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发生撞击,同时也能避免移动电路板125在移动过程中因发生撞击而产生振动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了移动电路板125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平稳性,也即是确保了图像传感器123移动的平稳性,从而确保了入射光对焦于图像传感器123上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组件130还包括底板132,固定电路板131设置于底板132上,底板132用于承载固定电路板131以及移动组件120,同时保护固定电路板131与移动电路板125以防磨损。
如图3所示,移动组件120还包括载体支架121、补强板124和滤光片122,其中,载体支架121的上表面与驱动组件110固定连接,载体支架121的下表面与补强板124固定连接,补强板124的下表面与移动电路板125连接。在载体支架121上表面上开设有连接通孔,在连接通孔内依次设置滤光片122和图像传感器123,且图像传感器123的下表面与补强板124固定连接,滤光片122用于对入射光进行滤光,从而使图像传感器123仅接收所需要的光线,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成像质量。另外,滤光片122和图像传感器123设置在连接通孔内,一方面可减少防抖组件100高度方向的尺寸,使得摄像模组10的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可对滤光片122和图像传感器123进行保护,同时避免灰尘掉落在图像传感器123上,进一步保证了摄像模组10的成像质量。
为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缓冲件150具有多种可实现的方式,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缓冲件150可设置在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且对应移动间隙126设置。在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150的一端与移动电路板125固定连接,缓冲件150的另一端与固定电路板131固定连接。由于缓冲件150能够弹性形变,因此,当移动电路板125在容置腔130a内移动时,缓冲件150能够弹性形变以减缓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缓冲件150包括第一支脚1511、第二支脚1513以及连接于第一支脚1511和第二支脚1513之间的连接筋1512,第一支脚1511固定于移动电路板125的上表面,第二支脚1513固定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由此,实现了缓冲件150一端与移动电路板125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电路板131连接的连接方式,通过连接筋1512的受力变形吸能,减缓了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另外,还可将连接筋1512的形变量设置为小于移动间隙126的宽度,如此,使得移动电路板125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之间始终存在间隙,进一步确保了移动电路板125在容置腔130a内移动的平稳性。
其中,第一支脚1511、第二支脚1513以及连接筋1512可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另外,还可以将第一支脚1511和第二支脚1513由刚性材料制成,仅将连接筋1512由弹性材料制成。上述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弹性金属材质等。
应理解,上述只是举例说明制成第一支脚1511、第二支脚1513以及连接筋1512的材质,不能理解成是对第一支脚1511、第二支脚1513以及连接筋1512材质的具体限定。
可选的,当第一支脚1511、第二支脚1513以及连接筋1512为同一种材质时,可将第一支脚1511、第二支脚1513以及连接筋1512一体成型。如此,能够减少第一支脚1511与连接筋1512连接处以及第二支脚1513与连接筋151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了第一支脚1511和第二支脚1513分别与连接筋1512之间连接的强度。
另外,第一支脚1511与移动电路板125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支脚1513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之间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脚1511通过阻尼胶粘接于移动电路板125的上表面,第二支脚1513通过阻尼胶粘接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脚1511通过焊接固定于移动电路板125的上表面,第二支脚1513通过焊接固定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
为了提高连接筋1512的缓冲的效果,如图7所示,还可将连接筋1512设置呈圆弧状,当圆弧状连接筋1512受力时,连接筋1512可沿圆弧的凸出方向弯曲变形,即就是说,通过将连接筋1512设置成圆弧状,使得连接筋1512在受力时能沿圆弧状的弯曲方向弯曲变形,圆弧状的连接筋更易于发生形变且使用寿命更长。
需要说明的是,圆弧状连接筋可以为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结构,也可以为向下凹陷的圆弧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连接筋1512的安装空间具体设置圆弧状连接筋的圆弧朝向。另外,对圆弧状连接筋的曲率半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连接筋1512的材质、缓冲件150的安装空间以及移动间隙126的大小等因素具体确定。
进一步地,第一支脚1511和第二支脚1513均为杆状结构,且均与移动电路板125的上表面垂直,第一支脚1511远离移动电路板125的一端和第二支脚1513远离固定电路板131的一端通过连接筋1512连接。由此,增加了连接筋1512与移动电路板125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连接筋1512与固定电路板13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防止了连接筋1512在形变时与移动电路板125或固定电路板131之间发生碰撞或摩擦干涉,有效的确保了防抖组件100的防抖性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缓冲件150的第一种连接方式中,缓冲件15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由第一支脚1511、连接筋1512和第二支脚1513连接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150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圆弧状的钢丝。
在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弹性连接筋1512的一端与移动电路板125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连接。通过将缓冲件150设置成弹性连接筋1512且位于移动间隙126内,既能减少缓冲件150的占用空间,又能实现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缓冲效果,缓冲件150包括多个,多个缓冲件150对称设置。具体地,如图6所示,移动间隙126包括对称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两侧的第一移动间隙1261和第二移动间隙1262,多个缓冲件150对称设置于第一移动间隙1261处和第二移动间隙1262处。通过设置多个缓冲件150,能够在多个方位对移动电路板125进行缓冲,且由于缓冲件150对称设置,可使移动电路板125受到的各方向的缓冲力均匀,防止移动电路板125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移动间隙126包括第一移动间隙1261和第二移动间隙1262,且第一移动间隙1261和第二移动间隙1262关于矩形通孔143的中线对称。具体地,若是第一移动间隙1261和第二移动间隙1262沿矩形通孔143的宽度方向延伸,那么,第一中线为图9中的X线,若是第一移动间隙1261和第二移动间隙1262沿矩形通孔143的长度方向延伸,那么,第一中线为图10中的Y线。
当然,多个缓冲件150既可以均匀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的周边,还可以非均匀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的周边,例如,如图10所示,三个缓冲件150组成一组缓冲件150,两组缓冲件150分别对称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相对的两侧边,由此,加强了缓冲件150的缓冲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1、图13所示,缓冲件150位于移动间隙126内,且缓冲件150固设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上或移动电路板125的外侧壁上,通过缓冲件150的弹性形变能够减缓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从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
为了提高缓冲件150的缓冲效果,缓冲件150包括多个,多个缓冲件150间隔且固定设置在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上或移动电路板125的外侧壁上。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缓冲件150,能够在多个方位对移动电路板125进行缓冲。
将缓冲件150固定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如图12、图14所示,缓冲件150可通过粘接固定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上或移动电路板125的外侧壁上,又例如,缓冲件150可通过焊接固定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上或移动电路板125的外侧壁上。上述只是举例说明缓冲件150固定设置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上或移动电路板125的外侧壁上的方式,不能理解成是对缓冲件150固定设置方式的限定。
具体地,缓冲件150可以是泡棉或压缩弹簧等,还可以为图12所示的结构,即缓冲件150包括固定部1521和缓冲部1522。其中,固定部1521用于固定缓冲件150,缓冲部1522与固定部1521相对设置,且缓冲部1522与固定部1521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1523,当挤压缓冲部1522时,缓冲部1522能够向形变间隙1523内形变。
由此,当移动电路板125与缓冲部1522抵接并继续移动时,通过缓冲部1522向形变间隙1523内形变能够减缓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从而阻止了移动电路板125的继续移动,进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其中,固定部1521和缓冲部15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制作后固定连接。当固定部1521和缓冲部1522一体成型时,减少了固定部1521和缓冲部152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固定部1521与缓冲部15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可选的,固定部1521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加强缓冲件150的连接稳定性。缓冲部1522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由此提高了缓冲部1522对移动电路板125的缓冲效果。
实施例三
缓冲件150还可设置于补强板124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通过缓冲件150的弹性变形能够减缓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由于补强板124与移动电路压板固定连接,因此,在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被减缓之后,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也被减缓,从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
在实施例三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5所示,可在固定电路板131上开设第一限位槽1311a,将缓冲件150的第一端与补强板124固定连接,将缓冲件150的第二端伸入第一限位槽1311a内设置。
在缓冲件150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槽1311a的槽壁抵接后,随着补强板124的继续移动,缓冲件150将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以减缓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从而阻止了补强板124的继续移动,由于补强板124与移动电路板125固定连接,因此,在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被减缓后,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也被减缓,从而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16所示,缓冲件150可以为弹性弯折板,弹性弯折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1532和竖直部1531,水平部1532与补强板124的边缘固定连接,竖直部1531伸入第一限位槽1311a内。
在上述情况下,当竖直部1531的外壁与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侧壁抵接后,弹性弯折板的水平部1532和竖直部1531的连接处将受力发生弹性变形,以减缓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从而使补强板124停止移动,由于补强板124与移动电路板125固定连接,因此移动电路板125也即停止了移动,如此一来,通过水平部1532和竖直部1531的连接处的弹性变形,能够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部1532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竖直部1531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
另外,如图16所示,水平部1532横跨于移动间隙126之上,为了进一步确保缓冲件150的缓冲效果,使得水平部1532与竖直部1531连接处的弹性变形量和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与竖直部153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1之和小于移动间隙126的宽度为S。
示例地,移动间隙126的宽度为S,且S可以为0.4mm,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与竖直部153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1为0.2mm,即就是说,竖直部1531在第一限位槽1311a内的移动范围是0~0.2mm,当竖直部1531的移动范围大于0.2mm时,竖直部1531的外壁与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抵接,水平部1532与竖直部1531连接处将受力发生弹性变形。由于水平部1532与竖直部1531连接处的弹性变形量和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与竖直部153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1之和小于移动间隙126的宽度S,因此,水平部1532与竖直部1531连接处的弹性变形量小于0.2mm,如此,始终都会使得移动电路板125与容置腔130a的内侧壁之间存有间隙,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撞击的目的。
为了防止竖直部1531与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之间发生刚性撞击,可在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与竖直部1531的外壁之间设有弹性材料层,如此,当竖直部1531与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接触时,由于有弹性材料层的缓冲,能够避免竖直部1531与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之间发生刚性撞击,又由于弹性材料层的缓冲作用,使得竖直部1531在与弹性材料层抵接后缓慢停止下来,因此,进一步确保了移动电路板125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地,弹性材料层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在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设置弹性材料层,或者在竖直部1531的外壁设置弹性材料层。另外,还可以在竖直部1531的外壁和第一限位槽1311a的内壁上均设置弹性材料层。
第一限位槽1311a可以为贯通设置在固定电路板131上的通孔,还可以是开设在固定电路板131上的盲孔。当第一限位槽1311a为贯通设置在固定电路板131上的通孔时,竖直部1531的底面容易与底板132在垂直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上发生刚性碰撞,因此,为了缓冲竖直部1531与底板132在垂直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上的刚性碰撞,可在竖直部1531的底面设置弹性材料层,如此,由于弹性材料层的缓冲作用,能够避免竖直部1531的底面与底板132之间的刚性碰撞,从而减小了图像传感器123在垂直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上的振动,保证了摄像模组1的成像质量。
可选的,在水平部1532和竖直部1531之间的连接位置上形成圆弧部,通过圆弧部过渡竖直部1531和水平部1532的连接,分散了二者连接位置上的应力,避免了水平部1532与竖直部1531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了缓冲件150的耐疲劳性。
另外,在此对圆弧部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对应设计,只要能够分散水平部1532与竖直部1531的连接位置处的应力即可。
在实施例三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7所示,缓冲件150的一端与补强板124固定连接,缓冲件150的另一端与固定电路板131固定连接。
由此,当移动电路板125移动超过预设范围时,缓冲件150将受力发生弹性变形,通过缓冲件150的弹性变形能够减缓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并使其停止移动,由于补强板124和移动电路板125固定连接,因此,移动电路板125也被缓冲,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在缓冲件150的该种连接方式中,当缓冲件150为包括水平部1532和竖直部1531的弹性弯折板时,水平部1532与补强板124的边缘固定连接,竖直部1531的上端与水平部1532连接,竖直部1531的下端与固定电路板131固定连接。
可选的,水平部1532固设于补强板124上,例如,水平部1532与补强板12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竖直部1531的下端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柔性连接,例如,竖直部1531的下端通过阻尼胶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连接,通过阻尼胶将竖直部1531粘接于固定电路板131上,使得竖直部1531与固定电路板131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柔性,进一步提高了缓冲件150的缓冲效果。
在实施例三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8所示,补强板124的边缘处设有卡爪1543,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凸起1541,限位凸起1541与卡爪1543位置对应,且限位凸起1541朝向卡爪1543的一侧形成第二限位槽1542,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弹性卡接。
由于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弹性卡接,补强板124与移动电路板125固定连接,因此,当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超出预设范围后,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之间发生弹性变形,以减缓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从而使补强板124缓慢停止移动,也即是让移动电路板125缓慢停止移动。由此,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
其中,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实现弹性卡接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卡爪1543和限位凸起1541均由刚性材质制成,此时可在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上或者卡爪1543的外壁上设置弹性材料层。当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抵接后继续移动时,弹性材料层将受力发生弹性变形以对补强板124进行缓冲,从而阻止补强板124继续移动。又如,卡爪1543由刚性材质制成且限位凸起1541由弹性材料制成,那么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也即由弹性材料形成,如此,无需向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增设弹性材料层,既提高了限位凸起1541的缓冲效果,又简化了缓冲件150的设置工艺步骤。或者,卡爪1543为弹性材料制成且限位凸起1541由刚性材料制成,由于卡爪1543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在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上可设置弹性材料层,也可以不设置,只要能实现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弹性卡接即可,当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抵接后继续移动时,卡爪1543将受力发生弹性变形以对补强板124进行缓冲,从而阻止了补强板124的继续移动。又或者,卡爪1543和限位凸起1541均为弹性材质制成,那么,当卡爪1543与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抵接后继续移动时,卡爪1543会受力弹性变形,同时第二限位槽1542的内壁也会受力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卡爪1543和第二限位槽1542内壁的弹性变形能够减缓补强板124的移动速度,从而减缓了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进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其中,第二限位槽1542的具体结构如图21所示,第二限位槽1542的开口朝向卡爪1543,且第二限位槽1542包括与卡爪1543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542a,以及设置于第一槽壁1542a相邻两侧的第二槽壁1542b和第三槽壁1542c,结合参照图20和图21所示,第一槽壁1542a、第二槽壁1542b和第三槽壁1542c均与固定电路板131的上表面垂直。
如此,通过第一槽壁1542a、第二槽壁1542b和第三槽壁1542c围合形成了与卡爪1543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542。另外,由于第一槽壁1542a与卡爪1543相对,故第一槽壁1542a用于限定卡爪1543沿第一方向A的移动范围。第二槽壁1542b和第三槽壁1542c相对设置且与第一槽壁1542a相邻,因此,第二槽壁1542b用于限定卡爪1543沿第二方向B1的移动范围,第三槽壁1542c用于限定卡爪1543沿第三方向B2的移动范围。由此,通过一个限位凸起1541即可限定移动电路板125在三个方向上的移动范围,从而节省了零部件。
如图19所示,卡爪1543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卡爪1543环绕且间隔设置于补强板124的外周侧边缘处。相应的,在固定电路板13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1541,多个卡爪1543与多个限位凸起1541一一对应。
通过在补强板124的外周侧边缘环绕且间隔设置多个卡爪1543,以及对应在固定电路板131上设置多个限位凸起1541,一方面提高了补强板124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弹性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补强板124受力的均匀性。
实施例四
如图22所示,缓冲件150还可以设置于底板132与移动电路板125之间,通过缓冲件150受力变形吸能以减缓移动电路压板的移动速度,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在实施例四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3所示,缓冲件150为设置于移动电路板125下表面的弹性凸起155。对应的,参照图22-图25,底板132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32a。如图25所示,弹性凸起155的下端伸入第三限位槽132a内。由此,当弹性凸起155的下端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抵接时,弹性凸起155会弹性形变以减缓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得移动电路板125缓慢的停止下来,实现了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
为了防止弹性凸起155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之间发生刚性撞击,可在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与弹性凸起155之间设有弹性材料层,如此,当弹性凸起155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抵接时,由于弹性材料层的缓冲,能够避免弹性凸起155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之间发生刚性撞击,还能使得弹性凸起155在与弹性材料层抵接后缓慢停止下来,因此,进一步确保了移动电路板125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地,弹性材料层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在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上设置弹性材料层,或者,可在弹性凸起155的外表面上设置弹性材料层,另外,还可以在第三限位槽132a的内壁和弹性凸起155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弹性材料层。
为了缓冲弹性凸起155的端部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底部之间的刚性撞击,可在弹性凸起155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底部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如此,由于弹性材料层的缓冲作用,能够避免弹性凸起155的端部与第三限位槽132a的底部之间的刚性碰撞。
另外,第三限位槽132a包括多个,多个第三限位槽132a环绕且间隔设置在底板132的四周,对应的,弹性凸起155也包括多个,多个弹性凸起155的设置位置与多个第三限位槽132a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
由此,通过在底板132和移动电路板125之间设置多个弹性凸起155,以及在底板132上设置多个第三限位槽132a,一方面提高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底板132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对移动电路板125的缓冲效果。
在实施例四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150还可以是柔性连接件,具体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与移动电路板125的底部固定连接,柔性电路板1312的另一端与底板132固定连接。
由于底板132在防抖补偿过程中是固定的,移动电路板125在防抖补偿过程中是移动的,因此,在移动电路板125移动过程中,柔性连接件将会被拉伸,并沿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方向倾斜,在柔性连接件被拉伸的过程中,柔性连接件弹性变形以吸收移动电路板125的动能,从而阻止了移动电路板125的继续移动,进而达到防止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撞击的目的。此外,对柔性连接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柔性连接件为伸缩弹簧、橡皮筋等。
在实施例四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6、图27所示,缓冲件150可为弹簧1544,弹簧1544的一端固定于移动电路板125的底面边缘处,且弹簧1544的侧壁伸出移动电路板125的底面边缘。
在移动电路板125带动弹簧1544移动的过程中,当弹簧1544的侧壁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抵接之后,弹簧1544将发生弹性形变以减缓移动电路板125的移动速度。由于弹簧1544的侧壁伸出移动电路板125的底面边缘,如此,当弹簧1544的侧壁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抵接时,移动电路板125的外壁与容置腔130a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因此,不会发生撞击,从而防止了移动电路板125与固定电路板131之间的撞击。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电路板131包括硬质电路板1311和柔性电路板1312。其中,硬质电路板1311上开设有矩形通孔143,柔性电路板1312位于矩形通孔143内且与硬质电路板131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312还与移动电路板125电连接。其中,矩形通孔143具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1431和第二内侧壁1432,柔性电路板13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312a和第二侧边1312b,第一内侧壁1431与第一侧边1312a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130a1,第二内侧壁1432与第二侧边1312b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130a2。如图5所示,移动电路板125中的第一移动电路板1251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30a1内,移动电路板125中的第二移动电路板1252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30a2内。
基于上述结构,可以得到第一内侧壁1431与第一侧边1312a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置腔130a1以及第二内侧壁1432与第二侧边1312b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置腔130a2相对设置在固定电路板131上,使得第一移动电路板1251和第二移动电路板1252相对设置。另外,由于补强板124的制作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或铝箔,而不锈钢材质或铝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又由于补强板124的下表面与移动电路板125固定连接,因此,补强板124能够提高第一移动电路板1251和第二移动电路板1252的散热效果,从而确保了第一移动电路板1251和第二移动电路板1252的运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间隙126的大小取决于防抖范围的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防抖组件100的防抖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的,柔性电路板1312呈螺旋状,通过将柔性电路板1312设置成螺旋状,使得补强板124以及设置于补强板124上的图像传感器123处于悬置状态,从而提高了图像传感器123的冷却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间隙126的宽度为S,0.2mm≤S≤0.4mm,也即是说,防抖组件100的防抖范围在0.2mm~0.4mm之间。若是移动间隙126的宽度S小于0.2mm,防抖组件100的防抖范围将太小,影响防抖组件100的防抖效果,进而影响摄像模组10的成像质量。若是移动间隙126的宽度S大于0.4mm,防抖组件100的防抖范围虽然变大了,但是,一方面由于摄像模组10拍摄时,镜头抖动的范围一般不会大于0.4mm,也即是说,镜头抖动范围大于0.4mm的抖动情况不多见,另一方面,若设置移动间隙126大于0.4mm,会整体增大摄像模组10的体积,导致摄像模组10笨重而不符合摄像模组10小巧、结构紧凑的设计理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10。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10,参照图28,摄像模组10包括镜头组件200和第一方面的防抖组件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10由于采用了第一方面的防抖组件100,避免了因移动电路板125对固定电路板131撞击而使入射光不能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123上的情况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摄像质量。
具体地,镜头组件200包括镜头底座以及设置于镜头底座上的对焦组件,镜头底座远离对焦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防抖组件100中的驱动组件110和移动组件120容置于容纳腔内,容纳腔远离对焦组件的一侧面与固定组件130固定连接。
其中,防抖组件100的结构与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防抖组件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拍照时,入射光沿着与镜头组件200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进入到该摄像模组10中,在入射光进入到摄像模组10中之后,若因镜头组件中的镜头抖动而使入射光未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123上时,防抖组件100中的驱动组件110将驱动移动组件120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图像传感器123也沿平行于固定电路板131的板面方向移动,直至入射光对焦于图像传感器123上,如此,通过防抖组件100的防抖功能使摄像模组10拍摄到清晰的图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9,电子设备1包括第二方面的摄像模组10。
其中,摄像模组10的结构与第二方面提供的摄像模组1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由于采用了第二方面的摄像模组10,因此,在摄像模组10实现防抖的过程中,图像传感器123不会发生振动,使得入射光准确对焦于图像传感器123上,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摄像质量,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的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抖组件100、摄像模组10及电子设备1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防抖组件100、摄像模组10及电子设备1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6)

1.一种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电路板,所述固定电路板具有容置腔;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移动电路板上的图像传感器,所述移动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固定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移动电路板的边缘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移动间隙;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组件沿平行于所述固定电路板的板面方向移动;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之间,所述缓冲件能够弹性形变,以防止所述移动电路板与所述固定电路板之间撞击;
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的连接筋,所述第一支脚固定于所述移动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脚固定于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以及所述连接筋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或,
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筋由弹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移动电路板与所述固定电路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电路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杆状结构,且均与所述移动电路板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第一支脚远离所述移动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脚远离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间隙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动电路板两侧的第一移动间隙和第二移动间隙,所述缓冲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间隙处和所述第二移动间隙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固设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移动电路板之间,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补强板与所述固定电路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性弯折板,所述弹性弯折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补强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部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和/或所述竖直部的外壁设有弹性材料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的底面设有弹性材料层。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电路板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性弯折板,所述弹性弯折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补强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部连接,所述竖直部的下端与所述固定电路板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边缘处设有卡爪,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卡爪位置对应,且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卡爪的一侧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弹性卡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和/或所述限位凸起由弹性材料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外壁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设有弹性材料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卡爪,且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与所述卡爪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壁相邻两侧的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均与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上表面垂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爪环绕且间隔设置在所述补强板的外周侧边缘处,所述限位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与多个所述卡爪一一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固定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移动电路板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缓冲件为设置于所述移动电路板下表面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内壁设有弹性材料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环绕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周边缘,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凸起与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一一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电路板的底面边缘处,且所述弹簧的侧壁伸出所述移动电路板的底面边缘。
2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间隙的宽度为S,0.2mm≤S≤0.4mm。
25.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底座上的对焦组件,所述镜头底座远离所述对焦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
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中的驱动组件和移动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对焦组件的一侧面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111056032.XA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27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6032.XA CN113727007B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6032.XA CN113727007B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7007A CN113727007A (zh) 2021-11-30
CN113727007B true CN113727007B (zh) 2023-09-08

Family

ID=7868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6032.XA Active CN113727007B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70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2700B (zh) * 2022-01-25 2024-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79532B (zh) * 2022-05-27 2022-08-02 苏州次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带减震系统的运动图像传感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3264A (zh) * 2016-11-04 2017-01-04 东莞佩斯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镜头倾斜可控马达和快速对焦传感器的摄像模组及控制方法
WO2017148069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8766372U (zh) * 2018-09-13 2019-04-19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CN110784650A (zh) * 2019-11-12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355872A (zh) * 2018-12-24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防抖组件及终端
CN111474805A (zh) * 2020-05-26 2020-07-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mems镜头驱动器
CN111698352A (zh) * 2019-03-14 2020-09-2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39176A (zh) * 2021-01-18 2021-05-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防抖装置、芯片、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20A (zh) * 2019-11-30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29537A (zh) * 2021-01-26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防抖补偿控制方法
WO2021108972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65318A (zh) * 2021-03-02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防抖模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8069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6303264A (zh) * 2016-11-04 2017-01-04 东莞佩斯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镜头倾斜可控马达和快速对焦传感器的摄像模组及控制方法
CN208766372U (zh) * 2018-09-13 2019-04-19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CN111355872A (zh) * 2018-12-24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防抖组件及终端
CN111698352A (zh) * 2019-03-14 2020-09-2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784650A (zh) * 2019-11-12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20A (zh) * 2019-11-30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08972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74805A (zh) * 2020-05-26 2020-07-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mems镜头驱动器
CN112839176A (zh) * 2021-01-18 2021-05-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防抖装置、芯片、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29537A (zh) * 2021-01-26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防抖补偿控制方法
CN112965318A (zh) * 2021-03-02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防抖模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7007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7007B (zh) 一种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1184812B1 (ko) 손떨림 보정용 서스펜션 와이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 촬상 장치
CN112954167B (zh) 照相机模块
KR101224790B1 (ko) 영상 촬상 장치
JP670327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7111098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711109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KR102533437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TW201907194A (zh) 鏡頭驅動裝置、照相機模組以及具照相機的攜帶式終端
JP2022503311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KR101996932B1 (ko)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JP387395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CN115052093A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1907816A (zh) 数码相机
CN113189736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7579918A (zh) 摄像模组和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智能终端
CN101441391B (zh) 数码相机
CN213028219U (zh) 摄像头模块
CN21906585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0199387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9181614U (zh) 摄像头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8350662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5340499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20650966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21354413U (zh) Ois组件、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