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668B - 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路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668B
CN113726668B CN202010450780.5A CN202010450780A CN113726668B CN 113726668 B CN113726668 B CN 113726668B CN 202010450780 A CN202010450780 A CN 202010450780A CN 113726668 B CN113726668 B CN 113726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otating shaft
groove
shaft seat
r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07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6668A (zh
Inventor
李侑璋
夏阳洋
王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07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68B/zh
Priority to US17/914,92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64069A1/en
Priority to EP21812675.3A priority patent/EP4109832B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2123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6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6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25Cabin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0Router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1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1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
    • H04Q1/116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 lightning or EMI protection, e.g. shielding or grou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路由器,通过在机壳设有转轴座的一端往外延伸形成遮挡部,并将转轴座设置在遮挡部朝向机壳背面的一侧,且遮挡部远离机壳的一端至少延伸至转轴座远离所述机壳的一侧,从而对转轴座的正面进行遮挡,这样,在常规视角下即从路由器的正面较难看到转轴座。

Description

路由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由器。
背景技术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
传统技术中,路由器包括机壳和连接在机壳一端的天线,在机壳的一端设置有转轴座,转轴座上插设有轴销,天线的一端通过套设在该轴销上,实现与机壳之间的铰接。其中,机壳内与电路板连接的线缆穿过转轴座上的穿线孔与天线内部电连接,实现电路板与天线之间的电信号的正常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由器,能够从路由器的正面隐藏转轴座。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路由器,包括机壳、至少一个转轴座以及至少一个天线,其中,转轴座设置在机壳的一端,转轴座上插设有轴销,天线的一端活动套设在轴销上,天线的另一端位于机壳正面的一侧,机壳设有转轴座的一端延伸有遮挡部,遮挡部与机壳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转轴座朝向机壳背面的一侧,且遮挡部远离机壳的一端至少延伸至转轴座远离机壳的一侧。
本申请通过在机壳设有转轴座的一端往外延伸遮挡部,并将转轴座设置在遮挡部朝向机壳背面的一侧,且遮挡部远离机壳的一端至少延伸至转轴座远离机壳的一侧,从而通过该遮挡部对转轴座的正面进行遮挡。另外,通过将转轴座设置在遮挡部的内侧,也防止了外部的灰尘等杂物从路由器的正面进入转轴座上的穿线孔内,从而避免对转轴座内的线缆造成污染或者损坏。
可选地,路由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边,两个挡边分别从遮挡部的两端往设有转轴座的一侧延伸,该挡边至少遮挡转轴座两侧的轴销。
本申请通过在遮挡部的两端设置挡边,并且将该挡边至少遮挡机壳两侧的轴销,这样,用户从路由器的侧面便较难看到轴销,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路由器的外观美感。
可选地,天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天线沿机壳的第一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天线均通过对应的转轴座与机壳连接,这样可保证每个天线均能够绕着转轴座稳定转动,使得每个天线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稳定切换。
可选地,天线包括天线主体和从天线主体的一端往转轴座的方向弯折的两个挂耳,两个挂耳分别套设在转轴座两端的轴销上,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形成有避让口,避让口用于在天线主体往靠近机壳的表面转动时避让遮挡部,使得天线在绕着转轴座转动时不会受到遮挡部的影响,这样便可保证该天线的天线主体能够稳定地转动至机壳的外表面上,实现天线的有效收纳。
可选地,天线还包括连接在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的过渡部,挂耳与天线主体位于过渡部的同侧,挂耳、过渡部及天线主体的内壁共同围合成避让口,并且该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遮挡部的厚度。
本申请通过在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设置过渡部,并将该挂耳与天线主体设置在过渡部的同侧,也即是说,该挂耳设置在天线的回勾端,这样,天线远离转轴座的一端在往靠近机壳的方向转动过程中,遮挡部会逐渐伸入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的避让口,直至天线的天线主体转动至机壳的上表面。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天线在整个收纳过程不会受到遮挡部的影响,而且挂耳在天线的转动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套设在转轴座两端的轴销上,确保天线与机壳的稳定连接。另外,通过将该挂耳与天线主体设置在过渡部的同侧,也进一步缩小了天线的连接端在宽度方向上的占用尺寸,从而缩小路由器的尺寸。同时,当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的间隙等于遮挡部的厚度时,在保证挂耳与天线主体之间的避让口对遮挡部进行有效避让的同时,缩小了该天线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缩小了路由器在使用状态时的宽度,同时避免了天线收纳至机壳的上方时,该天线与机壳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导致路由器的高度过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路由器的收纳效果。
可选地,天线还包括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挂耳的内表面上,转轴座上形成有第一穿线孔,第一加强件上形成有第二穿线孔,第二穿线孔分别与第一穿线孔和天线主体的天线内腔连通,天线还包括第二加强件,第二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挂耳靠近天线主体的侧边,且第一加强件靠近天线主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加强件上。
本申请通过在两个挂耳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以增强两个挂耳的结构强度,例如,当该挂耳设置在天线的回勾端时,因两个挂耳相互独立,则第一加强件的设置,提高了两个挂耳的机械结构的稳固性,确保两个挂耳能够稳定地套设在转轴座两侧的轴销上,从而实现天线与轴销的稳定连接。另外,通过在第一加强件上设置第二穿线孔,使得从转轴座上的第一穿线孔穿出的线缆能够通过该第二穿线孔进入天线主体的天线内腔中,实现对天线主体的有效馈电。另外,将第一加强件靠近天线主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加强件上,增强了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两侧的挂耳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路由器还包括天线底盖,两个挂耳的底部往远离挂耳的方向均延伸有连接壁,天线主体背离挂耳的侧壁往下延伸有挡壁,两个连接壁、第一加强件及挡壁围合成过线槽,第二穿线孔通过过线槽与天线主体的天线内腔连通,天线底盖设置在过线槽的开口处。
本申请通过在天线底部的过线槽上盖设天线底盖,以对过线槽的底部开口进行封闭,这样,不仅对过线槽内的线缆进行遮挡,提高路由器的外观美感,而且也防止了灰尘或者桌面的上的油污等进入过线槽内,对线缆造成污染甚至损坏。
可选地,两个连接壁的内壁上均形成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从连接壁远离挡壁的一端往靠近挡壁的方向延伸,天线底盖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收纳在第一滑槽内,这样,不仅便于天线底盖插入两个连接壁之间,提高该天线底盖的装配效率,而且第一滑轨卡设在第一滑槽内,限制了天线底盖在与第一滑轨呈一定夹角的延伸方向上的活动,提高了该天线底盖在过线槽内的装配稳固性。
可选地,每个连接壁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卡槽,天线底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扣,卡扣卡设在卡槽内,其中,第一滑槽靠近挡壁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卡槽为凸起与挡壁之间形成的凹陷位,卡扣设置在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上,且卡扣与第一滑轨之间形成用于卡设凸起的间隙,该间隙沿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的宽度等于凸起的宽度。
本申请通过将卡扣设置在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上,并将卡槽设置在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上,这样,当该卡扣卡入凸起与挡壁之间的凹陷位时,便限制了天线底盖在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上的活动。另外,通过将间隙沿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的宽度等于凸起的宽度,以进一步保证天线底盖不会在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上活动。
可选地,卡扣远离第一滑轨的一端的至少部分表面被配置成斜面,斜面朝向远离第一滑轨的一端,以便于卡扣越过第一滑槽一端的凸起卡入该凸起与挡壁之间的凹陷位内,提高了天线底盖与天线之间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两个连接壁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从连接壁远离挡壁的一端延伸至挡壁,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间隔设置,天线底盖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嵌设在第二滑槽内,第二滑轨被配置成天线底盖的底部往外延伸的外缘部。
本申请通过在天线底盖的侧壁与连接壁的内壁上分别设置第二滑轨和第二滑槽,以进一步提高该天线底盖与天线之间的装配效率,同时保证该天线底盖在垂直于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上的稳固性。另外,通过将第二滑轨作为天线底盖的外缘部,使得第二滑槽靠近连接壁底端的槽壁对外缘部进行有效抵挡,起到对该外缘部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转轴座朝向挂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处于使用位置的天线绕轴销活动,使得天线在使用状态下不会发生晃动,从而确保该天线发出的信号更加稳定,同时,该第一限位部的设置也对天线的转动过程起到定位作用,即只要将天线的挂耳转动至第一限位部处,便可确保该天线处于使用位置;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处于收纳位置的天线绕轴销活动,使得天线能够稳定收纳在机壳的上表面而不会发生晃动。其中,第一限位部包括形成在转轴座上的第一凹槽,第二限位部包括形成在转轴座上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沿转轴座的径向延伸,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两个挂耳朝向转轴座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在天线处于使用位置时伸入至第一凹槽内,凸出部在天线处于收纳位置时伸入至第二凹槽内。上述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设置为凹槽结构,并在挂耳的内壁上设置与该凹槽相匹配的凸出部,不仅对使用状态或者收纳状态的天线起到稳固作用,而且简化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结构,提高了本申请的路由器的制作及装配效率。另外,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转轴座的外缘,凸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挂耳的外缘,这样,提高了挂耳的凸出部与转轴座上的凹槽的接触面积,使得挂耳在整个径向上均得以稳固,从而提高了天线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
可选地,机壳包括下盖和设置在下盖上的上盖;上盖与下盖共同围合成机壳的容置腔,遮挡部设置在上盖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处于工作状态的侧部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转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转轴座与天线的装配图;
图7是图6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10中天线与天线底盖的装配图;
图14是图13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中天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天线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3的旋转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路由器;
10-机壳;20-天线;30-转轴座;40-轴销;50-遮挡部;60-挡边;70-天线底盖;
11-上盖;12-下盖;21-天线主体;22-挂耳;23-过渡部;24-避让口;25-第一加强件;26-第二加强件;27-连接壁;28-挡壁;29-过线槽;31-第一穿线孔;32-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71-第一滑轨;72-卡扣;73-第二滑轨;
111-延伸板;211-天线内腔;221-安装孔;222-凸出部;251-第二穿线孔;271-第一滑槽;272-凸起;273-第二滑槽;274-凸条;27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通常,路由器包括机壳和连接在机壳一端的天线。为了实现天线的收纳,该天线铰接在机壳的一端。具体地,在机壳的一端固定有转轴座,在转轴座上设置有轴销,天线的一端活动套设在该转轴座上,这样,该天线便可绕着轴销转动。当路由器工作时,可将天线远离轴销的一端转动至远离机壳,例如,将该天线转动至与机壳的上表面之间呈直角的位置。当路由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将天线远离轴销的一端转动至机壳上,实现对天线的收纳。
传统的路由器在设计时,转轴座暴露在机壳与天线的外部,用户在常规视角(路由器的正面)能够看到转轴座,这样对整个路由器的外观美感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机壳设有转轴座的一端往外延伸遮挡部,将转轴座设置在遮挡部的内侧,从而通过该遮挡部对转轴座的正面进行遮挡,这样,在常规视角下即从路由器的正面较难看到转轴座,从而提高了整个路由器的外观美感。
以下具体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处于工作状态的侧部示意图,图3是图2的爆炸图,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器100,可以包括机壳10、至少一个转轴座30(参见图3所示)以及至少一个天线20。
其中,参照图1所示,路由器100的正面具体是指在g方向的视角下看到的路由器100的表面,换句话说,该路由器100的正面是指该路由器100在使用状态下放置在桌面等平台上时,该路由器100背离平台的一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具体是以该机壳10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机壳10的长度方向可参照图1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机壳10的宽度方向可参照图1中箭头y所指的方向。
参照图3所示,该机壳10可以包括下盖12和设置在下盖12上的上盖11,下盖12和上盖11共同围成机壳10的容置腔,路由器100的电路板等电子元件均设置在该容置腔内。
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座30设置在机壳10的一端,例如,该转轴座30连接在机壳10的长边上。
其中,转轴座30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机壳10上,例如,可以在机壳10的上盖11的一端往下盖12的方向设置有延伸板111,该转轴座30通过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该延伸板111上,以方便该转轴座30的单独更换。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该转轴座30还可以一体成形在机壳10的一端,以简化路由器100的装配工序。
图5是图2中转轴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转轴座与天线的装配图。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座30内可以插设一根轴销40,且该轴销40的两端均穿出转轴座30的两端,如图6所示,天线20的一端活动套设在轴销40上,天线20的另一端位于机壳10正面的一侧,从而使得该天线20能够绕着轴销4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该轴销40与转轴座30是固定不动的,例如,该轴销40不会在转轴座30内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例如,该轴销40可通过键槽固定在转轴座30内。
其中,该天线20的另一端是指该天线20远离转轴座30的一端。
图7是图6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20可以包括天线主体21以及从天线主体21的一端朝向转轴座30的方向弯折的两个挂耳22,两个挂耳22相对设置,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两个挂耳22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221,位于转轴座30两侧的轴销40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孔221内,使得两个挂耳22分别穿设在轴销40上。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所示,当需要收纳天线20时,将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转动,使该天线主体21远离挂耳22的一端往靠近机壳10的方向转动,直至该天线主体21收纳至靠近机壳10的上表面a(参见图1所示)。其中,该天线20处于收纳状态时,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可以与机壳10的上表面a接触(如图9所示),也可以与机壳10的上表面a具有一定间距。
当需要使用天线20时,可将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往远离机壳10的方向转动(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天线20与机壳10的上表面a之间可以具有一定夹角。其中,该夹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20在转动过程中,天线20的挂耳22绕着轴销40稳定转动,从而实现天线20的稳定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机壳10的上表面a具体是指路由器100放置在桌面等平台上时,该机壳10背离平台的一面。机壳10的正面为机壳10的上表面a,即从图1中g方向的视角下看到的机壳10的表面,机壳10背离上表面a的一侧为机壳100的背面。
本申请实施例,轴销40的数量为一根,在一些其他示例中,轴销40还可以为两根,两根轴销40分别插设在转轴座30的两端,天线20的两个挂耳22分别套设在转轴座30两侧的轴销40上。
为了防止挂耳22从轴销40的活动端(远离转轴座30的一端)脱出,可以在轴销40的外端设置止挡部(未示出),该止挡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挂耳22上的安装孔221的径向尺寸,从而将挂耳22限制在止挡部与转轴座30的一端之间。
参照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壳10设有转轴座30的一端(参见图3和图4)延伸有遮挡部50,其中,该遮挡部50与机壳1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例如,在机壳10的长边上往靠近天线20的方向设置遮挡部50,转轴座30位于遮挡部50朝向机壳10背面的一侧(参见图4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机壳10设有转轴座30的一端往外延伸遮挡部50,并将转轴座30设置在遮挡部50朝向机壳10背面的一侧,从而通过该遮挡部50对转轴座30的正面进行遮挡,这样,在常规视角下(图1中g方向的视角下)较难看到转轴座30,从而提高了整个路由器100的外观美感。
其中,该遮挡部50还可以与机壳10的上盖1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这样,不仅增强了遮挡部50与机壳10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提高了路由器100的装配效率。另外,一体成型的遮挡部50与机壳10也使得路由器100的正面更加平滑美观。
参照图12所示,实际应用中,转轴座30上还开设有第一穿线孔31,从机壳10内部的电路板上引出的线缆(图中未示出)可通过该第一穿线孔31进入天线20的天线内腔211中。例如,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为中空结构,线缆可从第一穿线孔31引出,并进入天线主体21的天线内腔211中,对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进行馈电,从而将路由器100内的信号以电磁波的方式通过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发射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转轴座30设置在遮挡部50的内侧,也防止了外部的灰尘等杂物从路由器100的正面进入转轴座30上的第一穿线孔31内,从而避免对转轴座30内的线缆造成污染或者损坏,同时也避免灰尘等堵塞第一穿线孔31。
具体设置时,本申请实施例的遮挡部50往靠近天线20的方向延伸的宽度可以为6mm~15mm。其中,该遮挡部50的宽度是指该遮挡部50靠近机壳10的一端与靠近天线2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在一些示例中,该遮挡部50的宽度可以设置为6mm、8mm、10mm或12mm等合适的数值。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遮挡部50远离机壳10的一端与天线20之间具有间隙。例如,该遮挡部50远离机壳10的一端与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间隔设置,以为天线20的转动预留活动空间,使得该天线20在往机壳10的上表面a转动时,不会对遮挡部50造成磕碰或者挤压,保证遮挡部5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该路由器100的使用寿命,确保遮挡部50对转轴座30的稳定遮挡。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遮挡部50的厚度可以是1.5mm~3mm。例如,该遮挡部5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5mm、2mm、2.5mm或者3mm等合适的数值。其中,该遮挡部50的厚度是指该遮挡部50位于机壳10的上表面a的一侧与遮挡部50背离机壳10上表面a的一侧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例如,在机壳10的长边上设置一个天线20。其中,为实现对该天线20与机壳10之间的转轴座30的遮挡,可以在机壳10靠近转轴座30的位置上延伸一遮挡部50,且该遮挡盖设在转轴座30的上方。其中,该转轴座30的上方具体是指该转轴座30朝向路由器100正面的一侧。在其他示例中,该遮挡部50的两端还可以分别延伸至机壳10沿第一延伸方向设置的两端,以保证对转轴座30正面的有效遮挡。
其中,第一延伸方向具体是指机壳10设有遮挡部50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例如,当该遮挡部50设置在机壳10的长边上,该第一延伸方向为机壳10的长度方向(图1中x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天线20也可以设置多个(参见图10所示),多个天线20沿机壳10的第一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在机壳10的长边上沿x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天线20,每个天线20均通过对应的转轴座30与机壳10连接,这样可保证每个天线20均能够绕着转轴座30稳定转动,使得每个天线20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稳定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的遮挡部5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机壳10沿第一延伸方向设置的两端,例如,在机壳10的长边上设置一个遮挡部50,该遮挡部50的两端延伸至机壳1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这样,不仅保证所有的转轴座30均能够得到遮挡部50的遮挡,而且简化了遮挡部50在机壳10上的制作工序,提高整个路由器100的制作效率。例如,只需在机壳10的一端一次性装配一个遮挡部50,便可完成对多个转轴座30的遮挡。
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1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边60(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两个挡边60分别从遮挡部50的两端往设有转轴座30的一侧延伸。该挡边60至少遮挡在机壳10两侧的轴销40的一侧。
具体而言,位于机壳10一端的最外侧的转轴座30上均设有轴销40,本申请实施例的挡边60可以分别遮挡在最外侧的轴销40的一侧,以从路由器100的侧面隐藏该轴销40,这样,用户在路由器100的侧面即从机壳10的短边观察路由器100时,便较难看到机壳10两端的轴销40,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路由器100的外观美感。
在一些示例中,该挡边60还可以延伸至与转轴座30的底部齐平,或者该挡边60延伸至低于转轴座30的底部,使得位于机壳10最外端的两个转轴座30遮挡在挡边60的内侧,这样,所有的转轴座30均位于两个挡边60之间,用户在路由器100的侧面便较难观察到所有转轴座30。
遮挡部50和挡边60的同时设置,实现了对转轴座30的正面和侧面的遮挡,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对所有的转轴座30也起到保护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20的活动端即远离转轴座30的一端往靠近机壳10的方向转动时,极易受到遮挡部50的干涉,例如,该遮挡部50会对天线20的转动起到阻碍作用。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天线20的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可以形成有避让口24(参照图8所示),避让口24用于在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往靠近机壳10的表面转动时避让遮挡部50。
例如,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在往机壳10的上表面a转动时,遮挡部50可以往该避让口24的内部活动,直至该天线主体21达到收纳位置(如图9所示),这样,天线20在绕着转轴座30转动时不会受到遮挡部50的影响,这样便可保证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能够稳定地转动至机壳10的外表面上,实现天线20的有效收纳。
其中,该避让口24具体为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夹持的空间。具体设置时,可以将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图中未示出),并增大该挂耳22的延伸方向,以保证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在往收纳位置转动时,遮挡部50能够完全进入该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的空间内,同时确保挂耳22与轴销40的稳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还可以设置过渡部23(参照图8和图9所示),例如,该过渡部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天线主体21与挂耳22上。其中,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位于过渡部23的同侧,挂耳22、过渡部23及天线主体21的内壁共同围合成避让口24。
过渡部23的设置使得天线20靠近转轴座30的一端形成回勾端,即该天线20的一端往天线20远离转轴座30的一端回勾,挂耳22位于该回勾端上,这样,天线20远离转轴座30的一端在往靠近机壳10的方向转动过程中,遮挡部50会逐渐伸入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的避让口24,直至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转动至机壳10的上表面a。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天线20在整个收纳过程不会受到遮挡部50的影响,而且挂耳22在天线20的转动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套设在转轴座30两端的轴销40上,确保天线20与机壳10的稳定连接。
另外,通过将该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设置在过渡部23的同侧,也进一步缩小了天线20的连接端在宽度方向上的占用尺寸,从而缩小路由器100的尺寸。
具体设置时,天线主体21和挂耳22可以分别与过渡部23垂直,也即是说,该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相互平行,以进一步确保天线20在转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避让开遮挡部50,而且能够保证挂耳22在转轴座30一侧的稳定性。
其中,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的间距可以等于遮挡部50的厚度,例如,当该遮挡部50的厚度为3mm时,该挂耳22与天线2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3mm、4mm或者5mm等合适的数值,这样,不仅保证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的避让口24对遮挡部50进行有效避让的同时。当该该挂耳22与天线21之间的间距等于遮挡部50的厚度时,缩小了该天线2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缩小了路由器100在使用状态时的宽度(图1中路由器沿y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同时避免了天线20收纳至机壳10的上方时,该天线20与机壳10的上表面a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导致路由器100的高度过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路由器100的收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挂耳22与天线主体21之间的间距是指该挂耳22朝向天线主体21的一侧表面与天线主体21朝向挂耳22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另外,天线20的宽度c(参照图9所示)是指该天线20朝向机壳10的一侧与远离机壳10的一侧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挂耳2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位于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外缘面d(参照图8所示)。其中,挂耳22的内表面是指两个挂耳22彼此相对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挂耳22的外缘面d朝向天线20的活动端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弧形面。
该天线20的活动端在往靠近或者远离机壳10的方向转动时,该挂耳22会在遮挡部50的下方转动,通过挂耳22的外缘面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弧形面,能够保证该挂耳2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顺利的从遮挡部50的底面划过,而不会对遮挡部50的底面造成损坏。
为了增强两个挂耳22的结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20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强件25(参照图8所示);第一加强件2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挂耳22的内表面上,换句话说,两个挂耳2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件25进行连接,以增强两个挂耳22的结构强度。
例如,当该挂耳22设置在天线20的回勾端时,因两个挂耳22相互独立,则第一加强件25的设置,提高了两个挂耳22的机械结构的稳固性,确保两个挂耳22能够稳定地套设在转轴座30两侧的轴销40上,从而实现天线20与轴销40的稳定连接。
图10是图1的后视图,图11是图10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2所示,其中,第一加强件25上形成有第二穿线孔251,第二穿线孔251分别与第一穿线孔31和天线主体21的天线内腔211连通,使得从转轴座30上的第一穿线孔31穿出的线缆能够通过该第二穿线孔251进入天线主体21的天线内腔211中,实现对天线主体21的有效馈电。
其中,第一加强件25的两端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两个挂耳22的内板面上,以便于该第一加强件25的拆卸。当然,该第一加强件25还可以与两个挂耳22一体成型,不仅增强挂耳22与第一加强件25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减少了天线20的零部件,提高了天线20的装配效率。
第二穿线孔251在具体设置时,其孔壁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参照图8所示),使得该第二穿线孔251的孔壁与线缆的外表面更加吻合,从而避免第二穿线孔251的孔壁长期与线缆接触时对线缆造成磨损。另外,该第二穿线孔251的径向尺寸可以等于线缆的径向尺寸,以保证该线缆不会在第二穿线孔251内晃动,提高线缆的走线路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两个挂耳22的结构稳固性,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20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强件26(参照图8所示),第二加强件2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挂耳22靠近天线主体21的侧边。
具体设置时,该第一加强件25和第二加强件26可以是连接在两个挂耳22之间的加强板。
其中,第一加强件25靠近天线主体2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加强件26上,增强了第一加强件25与第二加强件26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加强件25和第二加强件26两侧的挂耳22的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从转轴座30上引出的线缆会从第一加强件25的第二穿线孔251穿入第一加强件25底部,继而从第一加强件25的底部进入天线20的天线主体21的天线内腔211中。
图13是10中天线与天线底盖的装配图,图14是图13的爆炸图,图15是图14中天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5所示,为了对第一加强件25底部的线缆进行收纳限位,可在两个挂耳22的底部往远离挂耳22的方向均延伸有连接壁27,同时在天线主体21背离挂耳22的侧壁往下延伸有挡壁28,两个连接壁27、第一加强件25及挡壁28围合成过线槽29,第二穿线孔251通过该过线槽29与天线主体21的天线内腔211连通,这样,从第二穿线孔251引出的线缆会稳定收纳在过线槽29内,同时,该过线槽29的槽壁也对线缆起到遮挡作用,使得用户在路由器100的侧部较难观察到位于第一加强件25底部的线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过线槽29的槽口处盖设一天线底盖70(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以对过线槽29的底部开口进行封闭,这样,不仅对过线槽29内的线缆进行遮挡,提高路由器100的外观美感,而且也防止了灰尘或者桌面的上的油污等进入过线槽29内,对线缆造成污染甚至损坏。另外,天线底盖70的设置也防止了位于天线内腔211内的柔性电路板从过线槽29中掉落。
其中,将天线底盖70的外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壁27、第一加强件25及挡壁28上,使得天线底盖70在天线20的底部的装配更加稳固。
图16是图14中天线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5所示,天线底盖70与连接壁27的内表面具体装配时,可以在两个连接壁27的内壁上均形成有第一滑槽271,且第一滑槽271从连接壁27远离挡壁28的一端往靠近挡壁28的方向延伸,相应地,如图16所示,在天线底盖70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滑槽271相匹配的第一滑轨71,第一滑轨71收纳在第一滑槽271内。装配时,通过将天线底盖70的第一滑轨71从第一滑槽271的一端滑入至第一滑槽271的内部,便可完成天线底盖70的装配。
其中,第一滑轨71和第一滑槽271的设置不仅便于天线底盖70插入两个连接壁27之间,提高该天线底盖70的装配效率,而且,第一滑轨71卡设在第一滑槽271内,限制了天线底盖70在与第一滑轨71呈一定夹角的延伸方向上的活动,提高了该天线底盖70在过线槽29内的装配稳固性。例如,通过将第一滑轨71卡设在第一滑槽271内,可以限制天线底盖70在垂直于第一滑轨71的方向上活动,避免天线底盖70从过线槽29的底部开口脱出。
为了增强天线底盖70的装配稳固性,可以将第一滑轨71的宽度设置为等于第一滑槽271的宽度,这样,使得第一滑轨71的侧壁与第一滑槽271的槽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第一滑轨71在第一滑槽271内更加稳固。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滑槽271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在连接壁27的内表面凹陷形成的凹陷位,也可以先从连接壁27的内表面往过线槽29的内部延伸出的凸条274,将该凸条274与连接壁27之间形成的凹陷位作为第一滑槽271,本申请实施例具体不对第一滑槽271的设置方式进行限制。
图17是图13的旋转剖视图。参照图17所示,每个连接壁27的内壁上还可以形成有卡槽275,天线底盖7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275相匹配的卡扣72,卡扣72卡设在卡槽275内,如此设置,不仅提高了天线底盖70在两个连接壁27之间的稳固性,而且简化了天线底盖70与连接壁27之间的连接结构,提高了天线底盖70与天线20底部的装配效率。
其中,第一滑槽271靠近挡壁28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72,连接壁27上的卡槽275可以为凸起272与挡壁28之间形成的凹陷位。卡扣72可以设置在第一滑轨71的延伸方向上,且卡扣72与第一滑轨71之间形成用于卡设凸起272的间隙e(如图16所示)。如此设置,使得天线底盖70在往过线槽29的内部滑动时,位于第一滑轨71的延伸方向上的卡扣72便会越过凸起272,并卡入至凸起272与挡壁28之间的凹陷位,从而便限制了天线底盖70在第一滑轨71的延伸方向上的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卡扣72卡入凸起272与挡壁28之间的凹陷位内时,位于连接壁27内的凸起272便卡入至卡扣72与第一滑轨71之间的间隙e内。其中,该间隙e沿第一滑轨71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可以等于凸起272的宽度,以进一步保证天线底盖70不会在第一滑槽271的延伸方向上活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卡扣72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从天线底盖70的侧壁往外延伸的凸块,该凸块可以与天线底盖70一体成型。
另外,该卡扣72远离第一滑轨71的一端的至少部分表面可以被配置成斜面n(参照图16所示),斜面n朝向远离第一滑轨71的一端。例如,设置在天线底盖70上的凸块远离第一滑轨71的一侧形成斜面n,该斜面n的低端远离第一滑轨71,该斜面n的高端靠近第一滑轨71,便于该凸块越过第一滑槽271一端的凸起272卡入该凸起272与挡壁28之间的凹陷位内,从而提高了天线底盖70与天线20之间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斜面n低端的顶面与天线底盖50的侧表面之间距离小于斜面n高端的顶面与天线底盖50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两个连接壁27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滑槽273(参照图15),且第二滑槽273从连接壁27远离挡壁28的一端延伸至挡壁28。
第二滑槽273与第一滑槽271间隔设置,例如,第一滑槽271靠近第一加强件25设置,第二滑槽273远离第一加强件25设置,天线底盖70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二滑槽273相匹配的第二滑轨73,第二滑轨73嵌设在第二滑槽273内,以进一步提高该天线底盖70与天线20之间的装配效率,同时保证该天线底盖70在垂直于第二滑轨73的延伸方向上的稳固性。
其中,第二滑轨73被配置成天线底盖70的底部往外延伸的外缘部,使得第二滑槽273靠近连接壁底端的槽壁对外缘部进行有效抵挡,起到对该外缘部的保护作用,有效的防止了外部物体与天线底盖70的外缘部发生磕碰等情况。
除上述连接方式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底盖70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过线槽29内,本申请实施例具体不对天线底盖70分别与连接壁27和挡壁28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座30朝向挂耳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参见图5所示),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在转轴座30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
其中,第一限位部32用于限制处于使用位置的天线20绕轴销40活动,使得天线20在使用状态下不会发生晃动,从而确保该天线20发出的信号更加稳定。同时,该第一限位部32的设置也对天线20的转动过程起到定位作用,即只要将天线20的挂耳22转动至第一限位部32处,便可确保该天线20处于使用位置,使得该天线20在使用位置处的定位更加快速准确。
第二限位部33用于限制处于收纳位置的天线20绕轴销40活动,使得天线20能够稳定收纳在机壳10的上表面a而不会发生晃动。另外,该第二限位部33的设置也对天线20的收纳起到定位作用,即只要将该天线20的挂耳22转动至第二限位部33处,便可完成天线20的收纳,实现了天线20在收纳位置的定位准确性和高效性。
具体实现时,该第一限位部32可以包括形成在转轴座30上的第一凹槽,第二限位部33包括形成在转轴座30上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沿转轴座30的径向延伸,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两个挂耳22朝向转轴座30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凸出部222,该凸出部222在天线20处于使用位置时伸入至第一凹槽内,凸出部222在天线20处于收纳位置时伸入至第二凹槽内。
例如,在需要收纳天线20时,开始转动天线20,挂耳22内表面的凸出部222会先从第一凹槽内脱出,继而不断将该天线20的活动端往靠近机壳10的上表面a转动,直至天线20发生顿感,即凸出部222卡设至转轴座30上的第二凹槽内,完成该天线20的收纳。当需要使用天线20时,开始将天线20的活动端往远离机壳10的方向转动,挂耳22上的凸出部222先从第二凹槽内脱出,随后继续转动天线20,直至该天线20发生顿感,即凸出部222卡入第一凹槽内,停止天线20的转动,此时,该天线20便处于使用位置。
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预设夹角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天线20的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的要求进行调整。例如,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为直角,这样,天线20从收纳位置转动90°便可到达使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设置为凹槽结构,并在挂耳22的内壁上设置与该凹槽相匹配的凸出部222(参见图8所示),不仅对使用状态或者收纳状态的天线20起到稳固作用,而且简化了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的结构,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路由器100的制作及装配效率。
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转轴座30的外缘;
凸出部2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挂耳22的外缘,这样,提高了挂耳22的凸出部222与转轴座30上的凹槽的接触面积,使得挂耳22在整个径向上均得以稳固,从而提高了天线20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2)

1.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至少一个转轴座以及至少一个天线;
所述转轴座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端,所述转轴座上插设有轴销,所述天线的一端活动套设在所述轴销上,所述天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机壳正面的一侧;
所述机壳设有所述转轴座的一端延伸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机壳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所述转轴座位于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机壳背面的一侧,且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机壳的一端至少延伸至所述转轴座远离所述机壳的一侧;
所述路由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边,两个所述挡边分别从所述遮挡部的两端往设有所述转轴座的一侧延伸;
所述挡边至少遮挡所述转轴座两侧的轴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天线沿所述机壳的第一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天线均通过对应的所述转轴座与所述机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天线主体和从所述天线主体的一端往所述转轴座的方向弯折的两个挂耳,两个所述挂耳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座两端的轴销上;
所述挂耳与所述天线主体之间形成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在所述天线主体往靠近所述机壳的表面转动时避让所述遮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挂耳与所述天线主体之间的过渡部;
所述挂耳与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过渡部的同侧,所述挂耳、所述过渡部及所述天线主体的内壁共同围合成所述避让口,所述挂耳与所述天线主体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遮挡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一加强件;
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挂耳的内表面上;
所述转轴座上形成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形成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天线主体的天线内腔连通;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二加强件;
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挂耳靠近所述天线主体的侧边,且所述第一加强件靠近所述天线主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加强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还包括天线底盖;
两个所述挂耳的底部往远离所述挂耳的方向均延伸有连接壁,所述天线主体背离所述挂耳的侧壁往下延伸有挡壁;
两个所述连接壁、所述第一加强件及所述挡壁围合成过线槽,所述第二穿线孔通过所述过线槽与所述天线主体的天线内腔连通,所述天线底盖设置在所述过线槽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壁的内壁上均形成有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从所述连接壁远离所述挡壁的一端往靠近所述挡壁的方向延伸;
所述天线底盖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收纳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壁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卡槽,所述天线底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扣,所述卡扣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所述挡壁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卡槽为所述凸起与所述挡壁之间形成的凹陷位;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上,且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滑轨之间形成用于卡设所述凸起的间隙;
所述间隙沿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凸起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远离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的至少部分表面被配置成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壁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二滑槽从所述连接壁远离所述挡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挡壁;
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间隔设置,所述天线底盖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嵌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所述第二滑轨被配置成所述天线底盖的底部往外延伸的外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座朝向所述挂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处于使用位置的所述天线绕所述轴销活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处于收纳位置的所述天线绕所述轴销活动;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转轴座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转轴座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均沿所述转轴座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两个所述挂耳朝向所述转轴座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天线处于使用位置时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天线处于收纳位置时伸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转轴座的外缘;
所述凸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挂耳的外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下盖和设置在下盖上的上盖;
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共同围合成所述机壳的容置腔,所述遮挡部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CN202010450780.5A 2020-05-25 2020-05-25 路由器 Active CN113726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0780.5A CN113726668B (zh) 2020-05-25 2020-05-25 路由器
US17/914,921 US20230164069A1 (en) 2020-05-25 2021-05-07 Router
EP21812675.3A EP4109832B1 (en) 2020-05-25 2021-05-07 Router
PCT/CN2021/092123 WO2021238607A1 (zh) 2020-05-25 2021-05-07 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0780.5A CN113726668B (zh) 2020-05-25 2020-05-25 路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668A CN113726668A (zh) 2021-11-30
CN113726668B true CN113726668B (zh) 2022-06-14

Family

ID=78671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0780.5A Active CN113726668B (zh) 2020-05-25 2020-05-25 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4069A1 (zh)
EP (1) EP4109832B1 (zh)
CN (1) CN113726668B (zh)
WO (1) WO2021238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0460A (zh) * 2022-03-18 2022-06-21 深圳市世纪乾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率的5g路由器
CN116684445B (zh) * 2023-05-23 2024-10-01 安徽文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设备
CN116600214B (zh) * 2023-07-18 2023-09-19 合肥岭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散热网关
CN116781612B (zh) * 2023-08-23 2023-10-31 合肥岭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路由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6214B1 (ko) * 2014-02-10 2014-10-02 주식회사 기흥에프에이 가변식 석션부재를 갖는 라우터
CN204316525U (zh) * 2014-12-24 2015-05-06 天津市永汇仁恒科技有限公司 指示灯可遮挡式无线路由器
CN205646096U (zh) * 2016-04-14 2016-10-12 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天线收纳结构
CN109039926A (zh) * 2018-10-18 2018-12-18 合肥吴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家居用路由器
CN111163020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黄石禾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遮挡功能的交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9079B1 (en) * 2015-05-05 2023-10-11 Apple Inc.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WO2017006501A1 (ja) * 2015-07-07 2017-01-12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205488478U (zh) * 2016-01-21 2016-08-17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天线及无线路由器
CN210112038U (zh) * 2019-05-30 2020-02-21 张旭 一种高防护性5g路由器
CN210297747U (zh) * 2019-10-28 2020-04-10 英格尔自动化(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终端装置
CN110830379A (zh) * 2019-12-06 2020-02-21 徐州红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功能无线路由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6214B1 (ko) * 2014-02-10 2014-10-02 주식회사 기흥에프에이 가변식 석션부재를 갖는 라우터
CN204316525U (zh) * 2014-12-24 2015-05-06 天津市永汇仁恒科技有限公司 指示灯可遮挡式无线路由器
CN205646096U (zh) * 2016-04-14 2016-10-12 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天线收纳结构
CN109039926A (zh) * 2018-10-18 2018-12-18 合肥吴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家居用路由器
CN111163020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黄石禾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遮挡功能的交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8607A1 (zh) 2021-12-02
EP4109832A4 (en) 2023-08-16
EP4109832B1 (en) 2024-09-18
EP4109832A1 (en) 2022-12-28
US20230164069A1 (en) 2023-05-25
CN113726668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6668B (zh) 路由器
JP4091918B2 (ja) モジュラー式コネクタ取り付け受容器
US6133531A (en) Weatherproof outlet cover
US6261109B1 (en) Fastener for all-purpose power supply sockets
DE102008052866B4 (de) Elektrische Anschlussdose mit einem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 und elektrische Verbindungseinheit, die eine derartige elektrische Anschlussdose enthält
US79509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etachable cover
JP2017229128A (ja) 電気接続箱
EP2109352B1 (en) Shield case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5917530B (zh) 具有电力盒和信号盒的插头组件
JP5910942B2 (ja) 端子保護カバー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US9917395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RU2562958C2 (ru) Передняя панель для розетки
JP36072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109968A (en) Compound type connector
US5271739A (en) System for attaching wire shield to plug
US6299480B1 (en) Shielded modular connector
US12051872B2 (en) Shuttered keystone jack assembly
JP2007087800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KR0129620Y1 (ko) 냉장고도어 힌지장치
CN219089153U (zh) 翻盖组件、基站及扫地机器人
JP2019180230A (ja) 電気接続箱
JP3721809B2 (ja) 扉付きコンセント
US6464518B1 (en) Socket with a cover member
CN220255954U (zh) 刷头收纳盒
JP4110983B2 (ja) ボックス間の配線保護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