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5937A -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5937A
CN113725937A CN202110408822.3A CN202110408822A CN113725937A CN 113725937 A CN113725937 A CN 113725937A CN 202110408822 A CN202110408822 A CN 202110408822A CN 113725937 A CN113725937 A CN 113725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hreshold
charging
recharging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88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5937B (zh
Inventor
徐小华
周海滨
李鹏
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88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5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937A/zh
Priority to EP22787276.9A priority patent/EP4191823A1/en
Priority to US18/044,176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425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511 priority patent/WO202221804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可以动态智能调节两个充电门限,避免电池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电子设备可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复充次数,和/或获取复充中电池的温度。然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复充次数和/或温度,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并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控制复充。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如锂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器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如手机、电脑)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与此同时,电池寿命主要受所处电量状态(或电压状态)和温度的影响。例如,电池长时间处于高电量状态或高温状态,易加速电池老化失效,造成电池膨胀等安全隐患。
在实际中的一些场景下,可能存在电子设备长时间充电的情况。一种情况,为了在高功耗场景下保证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可能会将电子设备长时间插电。例如,边使用手机玩游戏边给手机充电。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减少充电插拔操作带来的不便。例如,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枪长时间插入充电桩,下次使用汽车时才拔下充电枪。
当前通用的电源管理技术中,每当电池充电至固定的满充截止电量(或者满充截止电压)时则停止充电,以及每当电池电量下降到复充电量(或者电池电压下降到复充电压)时则继续充电。其中,复充电压通常为低于额定满充电压100mV的固定电压值,复充电量通常为接近完全充电容量(full charge capacity,FCC,单位为mAh)的固定电量值。
在电子设备长时间充电的场景中,尤其是电子设备运行时功耗较大,以致需要频繁从电池取电场景中,如果复充电压接近于额定满充电压或者复充电量接近于完全充电容量,那么采用当前通用的电源管理技术,会导致电池电压或电量快速到达复充门限并频繁复充,造成电池依然长时间处于高电量或者高电压的状态。同时,由于复充中的充电转化效率会产生发热,进而会造成电池的温度上升,加速电池老化失效,出现膨胀等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可以动态智能调低两个充电门限,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复充次数为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在电池的前n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n≥2,n为整数,第一满充门限高于第一复充门限。在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中取值,i为整数,第二满充门限高于第二复充门限。第二满充门限小于第一满充门限,第二复充门限小于第一复充门限。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手机在前n次复充,和第n+i次复充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满充截止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使得复充采用的两个门限与复充次数相匹配,进而与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综合影响相匹配,可以提高复充控制的合理性。以及,单次充电过程中仅采用不同的两组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实现了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控制电池的复充,可以简化复充控制的控制过程。并且,在第n+i次复充时的第二满充门限和第二复充门限,分别小于前n次复充时的第一满充截止门限和第一复充门限,即在复充次数达到n次后,调低了复充的两个门限,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让电池处于相对更低的电量或电压状态,同时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第二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当第二复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的掉电原因。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在适当的时机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提示用户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从而在实现智能充电保护,延长电池寿命的同时,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在所述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第一充电模式。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依据用户对第二提示信息的操作,来准确确定用户的需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满充门限等于预设满充门限,预设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85%与电子设备的完全充电容量FCC的乘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预设满充门限为80%与电子设备的完全充电容量FCC的乘积。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使第二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85%FCC,可以避免在复充次数较多时在高电量状态下充电。从而可以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复充次数为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在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正整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初始的复充门限。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m为周期长度,m≥1,i依次在{1,2……m}中取值,j为周期数,j依次在{1,2……}中取值,m、i和j都是整数;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满充门限j-1高于满充门限j,复充门限j-1高于复充门限j;满充门限j-1和复充门限j-1分别为第j-1个周期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复充次数每增加n次,则切换一组减小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周期性的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可以在单次充电过程中,使用多组不同的门限来控制复充,提高复充控制的灵活性。同时,复充采用的两个门限与复充次数相匹配,进而与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综合影响相匹配,可以提高复充控制的合理性。并且,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呈周期性减小,则可在复充次数越多时,在更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实现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让电池处于相对更低的电量或电压状态,同时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和/或,在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达到复充次数阈值M后,则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或者,可在满充门限降低至第一预设满充门限及以下时,和/或复充门限降低至第一预设复充门限及以下时,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可以避免因满充门限和/或复充门限过低导致的电池的续航时间严重缩水的问题。从而可以最终将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满充门限和/或复充门限过低。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单次充电过程中,m按照预设规律变化。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多个不同周期的组合,可以得到在任意复充次数切换更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单次充电过程,进而进一步提高复充控制的灵活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当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在适当的时机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提示用户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从而在实现智能充电保护,延长电池寿命的同时,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所述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第一充电模式。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依据用户对第二提示信息的操作,来准确确定用户的需求。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预设AI模型,第一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电池的复充次数确定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其中,电子设备将复充次数s+(j-1)*m+i作为输入,运行第一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通过预设AI模型来预测得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如此,则可以提高得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智能化程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复充次数为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在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整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初始的复充门限。电子设备获取电池在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其中,j为周期数,j依次在{1,2……}中取值,m为周期长度,m≥1,j和m均为整数。电子设备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满充门限j-1高于满充门限j,复充门限j-1高于复充门限j;满充门限j-1和复充门限j-1分别为第j-1个周期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在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结合复充次数s+(j-1)*m,和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来获取控制第j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使得各个周期内采用的两个门限与复充次数和温度相匹配,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充控制的合理性。以及,周期性的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可以在单次充电过程中,使用多组不同的门限来控制复充,提高复充控制的灵活性。并且,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呈周期性减小,则可在复充次数越多时,在更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实现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和/或,在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单次充电过程中,m按照预设规律变化。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当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所述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第一充电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预设AI模型,第二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电池的复充次数和温度确定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电子设备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包括:电子设备将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以及复充次数s+(j-1)*m作为输入,运行第二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
上述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方式的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对应的设计方式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包括有电池、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复充次数为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在电池的前n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n≥2,n为整数,第一满充门限高于第一复充门限。在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中取值,i为整数,第二满充门限高于第二复充门限。第二满充门限小于第一满充门限,第二复充门限小于第一复充门限。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第二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当第二复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的掉电原因。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上述在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操作,在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满充门限等于预设满充门限,预设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85%与电子设备的完全充电容量FCC的乘积。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预设满充门限为80%与电子设备的完全充电容量FCC的乘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包括有电池、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复充次数为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在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正整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初始的复充门限。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m为周期长度,m≥1,i依次在{1,2……m}中取值,j为周期数,j依次在{1,2……}中取值,m、i和j都是整数;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满充门限j-1高于满充门限j,复充门限j-1高于复充门限j;满充门限j-1和复充门限j-1分别为第j-1个周期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和/或,在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单次充电过程中,m按照预设规律变化。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当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提示信息的第一操作,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预设AI模型,第一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电池的复充次数确定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其中,电子设备将复充次数s+(j-1)*m+i作为输入,运行第一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包括有电池、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复充次数为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在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整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初始的复充门限。电子设备获取电池在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其中,j为周期数,j依次在{1,2……}中取值,m为周期长度,m≥1,j和m均为整数。电子设备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满充门限j-1高于满充门限j,复充门限j-1高于复充门限j;满充门限j-1和复充门限j-1分别为第j-1个周期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在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和/或,在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单次充电过程中,m按照预设规律变化。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当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提示信息的第一操作,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预设AI模型,第二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电池的复充次数和温度确定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电子设备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包括:电子设备将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以及复充次数s+(j-1)*m作为输入,运行第二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显示屏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第七方面所述的芯片系统,第八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九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两组充电门限控制电池复充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固定周期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固定周期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复充次数和温度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变化周期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变化周期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变化周期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低两个充电门限的过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充电保护的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界面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先详细说明常规的电池充电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常规的电池充电过程中,当电池电压掉到复充电压(如低于额定满充电压50~100mV)时,则可以再次进入充电阶段。或者,当电池电量掉到复充电量(如95%FCC)时,则再次进入充电阶段。
例如,以电池电压作为电池复充的判断依据为例,说明常规的电池充电过程。假设电池的额定满充电压为4.4V,满充截止电压为4.4V,复充电压为4.3V。如图1所示,在插电后首次充至额定满充电压4.4V后则停止充电,以后每当电池电压从满充截止电压4.4V掉到固定的复充电压4.3V后,则再次进入充电阶段,使电池电压恢复到满充截止电压4.4V。这种充电方式可以避免电池一直处于满电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延长电池寿命。
但是,由于4.4V和4.3V相差较小,当电子设备的运行功耗较大,需要频繁从电池取电时,电池电压会快速从满充截止电压4.4V掉到复充电压4.3V,进而造成频繁复充。并且,由于4.4V和4.3V相差较小,在频繁复充中,电池虽然未一直处于满电状态,但依然一直处于高电压状态。而高电压状态下电池的充电方式通常为恒压充电,恒压充电时的充电转换效率低,产热大,造成电池的温度上升较快,加速电池老化失效,出现膨胀等安全风险。
同样的,以满充截止电量和复充电量来作为充电阶段的结束点和起始点,与上述图1所示的电压方式来完成电池充电的原理相同,也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此处不再重复分析。
需要在此解释的是,通常情况下,电池电量高于85%FCC时,则认为电池处于高电量状态。和/或,电池电压高于85%FCC对应的电压时,则认为电池处于高电压状态。其中,电池电压和电池电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额定满充电压为4.4V,则4.4V对应100%FCC,4.35V对应95%FCC。
在此,为了避免造成歧义,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若干概念说明如下:
(1)单次充电:从电子设备与充电电源接通,至电子设备和充电电源断开的过程,称为一次充电。
例如,如图2所示,在18:00手机与电源接通,直至22:00手机与电源断开。相应的,单次充电是指18:00-22:00之间手机和电源接通的过程。
应该理解的是,手机与电源接通可以是通过有线方式接通。例如,通过电源适配器和数据线接通。或者,也可以是通过无线方式接通。例如,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与电源接通。
(2)复充,又称恢复充电:复充是指电池的电压由满充截止电压降低至复充电压,再由复充电压增大到满充截止电压的一个周期;或者,电池的电量由满充截止电量降低至复充电量,再由复充电量增大到满充截止电量的一个周期。应注意,单次充电过程可以包括一次或多次复充。
例如,假设用户边玩手机边充电。如图2所示,在18:00手机接通电源,并充电至V11后停止充电。用户在玩手机的过程中,会产生耗能,电池电压从V11逐渐降低至V12。在电池电压降低至V12后,继续充电,当再次充至V11时则停止充电。也就是说,上述电池电压从V11降低至V12,而后从V12增加至V11的过程即为一次复充(如图2中的第1次复充)。
其中,一次复充可以包括两个阶段:掉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如图1标出的掉电阶段和充电阶段)。以电压为例,掉电阶段是电池的电压由满充截止电压降低至复充电压的阶段,充电阶段是电池的电压由复充电压增大到满充截止电压的阶段。
例如,如图2所示,单次充电过程包括N次复充,分别为第1次复充、第2次复充、第3次复充……第N次复充。其中,第1次复充包括图2所示的掉电阶段1和充电阶段1。掉电阶段1是指电池第一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的阶段。充电阶段1是指电池第一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后,再由复充电压V12增大至满充截止电压V11的阶段。
如图2所示,第2次复充包括掉电阶段2和充电阶段2。掉电阶段2是指电池第二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的阶段。充电阶段2是指电池第二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后,再由复充电压V12增大至满充截止电压V11的阶段。
如图2所示,第3次复充包括掉电阶段3和充电阶段3。掉电阶段3是指电池第三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的阶段。充电阶段3是指电池第三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后,再由复充电压V12增大至满充截止电压V11的阶段。
如图2所示,第N次复充包括掉电阶段N和充电阶段N。掉电阶段N是指电池第N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的阶段。充电阶段N是指电池第N次从满充截止电压V11降低至复充电压V12后,再由复充电压V12增大至满充截止电压V11的阶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包含电池(如锂电池)的电子设备,该电池为电子设备的运转提供电能。电子设备可采集单次充电过程中,截止当前时刻电池的复充次数。然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复充次数,调低两个充电门限(如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然后采用调低的两个充电门限控制复充。该满充门限可以是满充截止电压,复充门限可以是复充电压。或者,该满充门限可以是满充截止电量,复充门限可以是复充电量。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电子设备在单次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复充次数对电池的累积影响,根据复充次数调低上述两个充电门限。如此,相较于常规技术中固定的复充门限,本申请实施例则可以动态智能调节两个充电门限,避免电池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
应理解,采用调低的两个充电门限来控制复充后,则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汽车、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介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电源管理模块341,电池3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传感器模块380,按键390,马达391,指示器392,摄像头393,显示屏3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3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3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USB接口3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3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340为电池3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3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341用于连接电池342,充电管理模块340与处理器310。电源管理模块341接收电池3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340的输入,为处理器310,内部存储器3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394,摄像头393,和无线通信模块3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3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41和充电管理模块3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41可以监控电池342在单次充电过程中的复充次数,电池342的温度,电池342的电压或电量等参数。电源管理模块341还可以向处理器310上报监控到的上述参数,由处理器310调节电池342的两个充电门限,并控制充电管理模块340按照调节后的门限为电池342充电。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3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3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3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3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20与处理器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处理器3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中的指令,响应于用户展开显示屏394的操作,在显示屏384显示不同的内容。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按键3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3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3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3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3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3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395,或从SIM卡接口3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300中实现,下面将以上述电子设备300是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手机可以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并在后续复充中,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控制复充。如此,相较于常规技术中固定的复充门限,本申请实施例则可以动态智能调节两个充电门限,避免电池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
在第一种场景中,单次充电过程中仅采用不同的两组充电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单次充电过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仅被调低一次。具体的,当复充次数等于n时,上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以被调低一次。在后续复充中,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会再被调低。
在第二种场景中,单次充电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至少三组充电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单次充电过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以被调低多次。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上述两个充电门限(如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具体的,复充次数每增大m,上述两个充电门限则被调低一次。也就是说,以周期长度为m,来周期性调低两个充电门限。例如,m≥1,m是正整数。需要注意的是,在单次复充过程中,m可以固定不变,也可以不断变化,在第二种场景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包括电池的手机,该电池可以为手机的各个器件提供电能。手机连接电源,该电源用于为手机的电池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在单次充电过程中仅采用不同的两组充电门限来控制复充(即第一种场景)。具体的,仅在第n次复充后调低一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更详细的,如图4所示,该电池充电方法包括S401-S403:
S401、手机统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该复充次数为电池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
应理解,手机与电源接通,则单次充电开始。手机与电源断开,则单次充电结束。
其中,复充次数是指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截止当前时刻、已完成的复充的次数。例如,截止当前时刻,第3次复充已经结束,则复充次数为3次。
或者,复充次数也可以是多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截止当前时刻、累计完成的复充次数。其中,该多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时序上相邻的任意两次单次充电过程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长。
例如,在18:00手机与电源接通,用户边玩手机边充电。在19:00手机接到来电,用户断开手机与电源的连接并开始接听电话。而后,在19:08通话结束,用户再次将手机与电源接通,并继续边玩手机边充电,直至20:00用户再次断开手机与电源的连接,并结束玩手机。假设预设时长为10分钟,18:00至19:00的单次充电过程记为第1次单次充电过程,19:08至20:00的单次充电过程记为第2次单次充电过程,则第1次单次充电过程和第2次单次充电过程之间的时间间隔为8分钟(即19:00至19:08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时长10分钟。若在第2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统计复充次数,则复充次数为第1次单次充电过程中的复充次数,与第2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截止该任意时刻、已完成的复充次数的累计值,即第1次充电过程和第2次充电过程中,截止当前时刻、累计完成的复充次数。
在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池电压或电池电量会随充电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并且,随着电池电量或电池电压的降低,会触发复充的充电阶段的开始(也是掉电阶段的结束);随着电池电量或电池电压的增大,会触发复充的充电阶段的结束(也是下一次复充的掉电阶段的开始)。
基于此,手机可以采集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池电量或电池电压。而后,手机可以根据该电池电量或者电池电压的变化可统计得到复充次数。具体的,每当电池的池电量或电池电压从一个满充门限开始,依次经过掉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并再次达到另一个满充门限时,则复充次数加一。其中,该一个满充门限和另一个满充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调低了满充门限后,则会出现该一个满充门限和另一个满充门限不同的情况。
其中,手机的电池需要为手机中的各个器件供电。手机运行过程中,上述各个器件工作都会消耗电池的电量。消耗电池的电量越快,表明手机的功耗越高,电池掉电也越快,则复充次数越多。以及,通常手机的充电时间越长,复充次数也越多。由此可见,手机统计到的复充次数可综合反映出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而不仅是充电时长或功耗对电池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单次充电过程(如单次充电过程a)中,手机充电h1小时,并且手机的功耗为q1。在另一次单次充电过程(如单次充电过程b)中,手机充电h2小时,并且手机的功耗为q2。若统计得到的单次充电过程a的复充次数,高于单次充电过程b的复充次数,则可以反映出单次充电过程a中的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大于单次充电过程b中的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或者,若统计得到的单次充电过程a的复充次数,低于单次充电过程b的复充次数,则可以反映出单次充电过程a中的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小于单次充电过程b的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或者,若统计得到的单次充电过程a的复充次数,等于单次充电过程b的复充次数,则可以反映出单次充电过程a中的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等于单次充电过程b中的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运行会产生功耗,进而会消耗电池的电量。随着单次充电的进行,则会不断复充,即复充次数会发生变化,则需持续执行该S401来统计得到更新的复充次数。因此,该S401与S402和S403并不存在绝对的先后时序,实际中,也可能在执行S402和S403的过程中,或者在执行S402和S403之后,执行S401而统计得到新的复充次数。
S402、在电池的前n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满充门限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复充门限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n≥2,n为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n是界定电池的复充次数多与少的次数阈值,又称预设复充次数。当复充次数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复充次数时,则认为复充次数少,此时采用第一组充电门限来控制复充,该第一组充电门限包括第一满充门限和第一复充门限;反之,当复充次数大于预设复充次数时,则认为复充次数多,此时采用第二组充电门限来控制复充,该第二组充电门限包括第二满充门限和第二复充门限。其中,n可以预设配置在手机中。
实施时,n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设定,或者,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而得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复充次数通常大于3次的电池,其寿命普遍低于,复充次数通常小于或等于3次的电池。对应该结果,则设置n为3。通常情况下,仅复充1次或2次,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较小。例如,仅复充1次,表明电池并未频繁复充,则因充电转换效率而导致的产热也不会很大,进而不会造成电池的温度严重上升,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也较小。基于此,n从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范围内取值。
在每次复充中,在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达到复充门限时,则进入复充的充电阶段,此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在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达到满充门限时,则结束复充的充电阶段,此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1次至第n次复充中,均采用第一满充门限来控制电池停止充电,以及均采用第一复充门限来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第一满充门限高于第一复充门限。需要说明的是,第1次复充由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而由于前n次复充中均采用相同的第一满充门限和相同的第一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则第一满充门限可以理解为初始的满充门限,以及第一复充门限可以理解为初始的复充门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满充门限为第一满充截止电量,第一复充门限为第一复充电量,第一满充截止电量高于第一复充电量。并且,第一满充截止电量可以是100%FCC,或者大致接近且小于100%FCC。例如,第一满充截止电量为98%FCC。如此,可在复充次数较少时,复充到接近满电量的状态,保证手机的续航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复充次数较少时,复充到接近满电量的状态,不会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大的损害。从而可以在不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大的损害的同时,保证手机的续航时间。
例如,假设n为3,FCC为4000mAh,则第一满充截止电量可以是4000mAh(即100%FCC),第一复充电量可以是3600mAh(即小于第一满充截止电量4000mAh)。如图5所示,在单次充电过程中第一次充至4000mAh后停止充电,此时进入第1次复充。
在第1次复充中,电池的电池电量开始会逐渐减小;当电池电量减小至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时,则继续为该电池充电。而后,电池电量从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逐渐增加,直至增加至第一满充截止电量4000mAh时,则停止为该电池充电。至此,第1次复充完成,进入第2次复充。
在第2次复充中,电池的电池电量开始会逐渐减小;当电池电量减小至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时,则继续为该电池充电。而后,电池电量会从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逐渐增加,直至增加至第一满充截止电量4000mAh时,则停止为该电池充电。至此,第2次复充完成,进入第3次复充。
在第3次复充中,电池的电池电量开始会逐渐减小;当电池电量减小至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时,则继续为该电池充电。而后,电池电量会从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逐渐增加,直至增加至第一满充截止电量4000mAh时,则停止为该电池充电。至此,第3次复充完成,进入第4次复充。
在上述图5的示例中,第1次至第3次复充中,采用的满充截止门限都是第一满充截止电量4000mAh,以及采用的复充门限都是第一复充电量3600mAh。如此,则可以在前3次复充中,都将电池电量充满至100%FCC,进而在不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大的损害的同时,保证手机的续航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满充门限为第一满充截止电压,第一复充门限为第一复充电压,第一满充截止电压可以是额定满充电压,或者大致接近且小于额定满充电压。例如,第一满充截止电压为98%额定满充电压。如此,可在复充次数较少时,复充到接近满电压的状态,保证手机的续航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复充次数较少时,复充到接近满电压的状态,不会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大的损害。从而可以在不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大的损害的同时,保证手机的续航时间。
S403、在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i为整数。并且,第二满充门限小于第一满充门限,第二复充门限小于第一复充门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n次复充完成后的后续复充中,即第n+i次复充中,均采用第二满充门限来控制电池停止充电,以及均采用第二复充门限来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第二满充门限高于第二复充门限。并且,第二满充门限小于第一满充门限,第二复充门限小于第一复充门限。也就是说,在第n次复充前后,不仅采用了不同的满充门限,以及采用了不同的复充门限。而且,相较于前n次复充,第n+i次复充采用的满充门限调低了,以及第n+i次复充采用的复充门限也调低了。如此,相较于前n次复充,该第n+i次复充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满充门限是第二满充截止电量,第二复充门限是第二复充电量,第二满充截止电量高于第二复充电量。并且,第二满充截止电量等于预设电量,或者大致接近且小于预设电量。具体的,大致接近且小于预设电量,包括:预设电量与第二满充截止电量的差值在预设最大差值范围(例如10%FCC)以内。其中,预设电量为达到高电量状态的最低电量。换言之,电池电量高于或等于该预设电量时,则电池达到高电量状态。电池电量低于该预设电量时,则电池未达到高电量状态。
例如,电池电量高于或等于85%FCC时,认为电池处于高电量状态,则预设电量为85%。相应的,第二满充截止电量可以为75%FCC至85%FCC中的任意值。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满充截止电量为80%FCC。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n+i次复充中,采用的第二满充截止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电量,预设电量为满足高电量条件的最低电量,即第二满充截止电量最高不会超过该预设电量,则可以避免在复充次数较多时在高电量状态下充电。从而可以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同时,第二满充截止电量大致接近预设电量,则可以保证复充结束时的电池电量不会过低,避免严重缩短电池的续航时间。
例如,假设n=3,电池电量高于或等于85%FCC时,认为电池电量满足高电量条件,FCC为4000mAh,则预设电量为3400mAh(85%FCC),第二满充截止电量可以是3000mAh(85%FCC-10%FCC)至3400mAh(85%FCC)中的任意值。进一步假设第二满充截止电量为3400mAh(85%FCC),第二复充电量为3000mAh(小于第二满充截止电量3400mAh)。如图5所示,在第3次复充完成后,进入第4次复充:
在第4次(即i=1时)复充中,随着手机的各个器件对电池的电量的消耗,电池的电池电量逐渐减小;当电池电量减小至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时,则继续为该电池充电。而后,电池电量会从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增大至第二满充截止电量3400mAh。至此,第4次复充完成,进入第5次复充。
在第5次(即i=2时)复充中,随着手机的各个器件对电池的电量的消耗,电池的电池电量逐渐减小;当电池电量减小至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时,则继续为该电池充电。而后,电池电量会从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增大至第二满充截止电量3400mAh。至此,第5次复充完成,进入第6次复充……如此重复,进入第N次复充。
在第N次(即i=N-3时)复充过程中,随着手机的各个器件对电池的电量的消耗,电池的电池电量逐渐减小;当电池电量减小至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时,则继续为该电池充电。而后,电池电量会从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增大至第二满充截止电量3400mAh。至此,第N次复充完成,进入第N+1次复充。
在上述图5的示例中,随着单次充电的进行,手机的各个器件在不断消耗电池的电量,导致会不断进入复充,即i的取值会逐渐增大。并且,在超过3次之后的复充中,采用的满充截止门限都是第二满充截止电量3400mAh,以及采用的复充门限都是第二复充电量3000mAh。如此,则可以在第3次复充之后,每次都仅将电池电量充至3400mAh(即85%FCC),这样可以避免在复充次数较多时,在高电量的状态下充电;同时可以保证复充结束时的电池电量不会过低,避免严重缩短电池的续航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满充门限是第二满充截止电压,第二复充门限是第二复充电压,第二满充截止电压等于预设电压,或者大致接近且小于预设电压。预设电压为达到高电压状态的最低电压。并且,第二复充电压小于第二满充截止电压。如此,则第二满充截止电压最高不会超过该预设电压,可以避免在复充次数较多时在高电压的状态下充电,进而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同时,第二满充截止电压大致接近预设电压,则可以保证复充结束时的电池电压不会过低,进而避免严重缩短电池的续航时间。
至此,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而言,手机中的电源管理模块(如图3中的电源管理模块340)可以采集到电池的电池电量或者电池电压。但是,电源管理模块的硬件构成不同,会导致其采集电池电压和电池电量的精度有所不同。基于此,在实际实施时,可以根据电源管理模块的硬件构成来选择是以电池电压作为充电门限,还是以电池电量作为充电门限。下文实施例中将主要以电池电量作为门限来举例说明,即以满充门限为满充截止电量,复充门限为复充电量来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满充门限高于复充门限。并且,在多次复充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差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满充门限高于第一复充门限,并且第一满充门限和第二复充门限的差值为第一差值。第二满充门限高于第二复充门限,并且第二满充门限和第二复充门限的差值为第二差值。上述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差值始终相同,即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差值固定不变。如此,可以简化确定复充门限以及满充门限的计算。例如,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差值固定为100mV,则针对单次充电过程中的任一次复充,均可在满充截止电压的基础上减去100mV,得到复充电压。或者,也可在复充电压的基础上加上100mV得到满充截止电压。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充电方法,手机在前n次复充,和第n+i次复充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满充截止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使得复充采用的两个门限与复充次数相匹配,进而与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综合影响相匹配,可以提高复充控制的合理性。
以及,单次充电过程中仅采用不同的两组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实现了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控制电池的复充,可以简化复充控制的控制过程。
并且,在第n+i次复充时的第二满充门限和第二复充门限,分别小于前n次复充时的第一满充截止门限和第一复充门限,即在复充次数达到n次后,调低了复充的两个门限,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让电池处于相对更低的电量或电压状态,同时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在第二种场景中,单次充电过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以被调低多次。具体的,复充次数每增大m,上述两个充电门限则被调低一次。例如,m≥1,m是正整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m可以为固定不变的周期值。也就是说,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以固定周期被调低。例如,复充次数每增加2次,则调低一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m可以不断变化。也就是说,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以不定周期被调低。例如,依次以周期1,2,3……来调低。
下面将分别针对上述两种实现方式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
在第二种场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包括电池的手机,该电池可以为手机的各个器件提供电能。手机连接电源,该电源用于为手机的电池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以固定周期被调低。具体的,如图6所示,该电池充电方法包括S601至S603:
S601、手机统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该复充次数为电池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暂停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
该S601的实施原理与过程,与S401的实施原理与过程相同,具体可参见S401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602、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在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采用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初始的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s≥1,s为整数。
在电池的单次充电过程中,第1次复充通常采用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初始的复充门限来控制。与此同时,复充次数较少时,对电池的损害程度较小,此时并不存在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需求。而且,通常可以同样采用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初始的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单次充电过程中的前s次复充中,均采用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初始的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
例如,假设s=3。初始的满充门限等于图7所示的Q11,初始的复充门限等于图7所示的Q12。如图7所示,在手机与电源接通后,电池电量首次充至Q11则停止充电,并依次进入第1次复充、第2次复充和第3次复充。如图7所示,在第1次至第3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12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当电池的电池电量增加至Q11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
S603、复充次数每增加m次,则采用一组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其中,m≥1,m为整数。
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进入第1个周期,即进入电池的第s+i次复充。在电池的第s+i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量等于满充门限1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1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m}中取值。满充门限1高于复充门限1,并且初始的高于满充门限1,初始的复充门限高于复充门限1。也就是说,在第1个周期内,相较于初始的满充门限,采用了更低的满充门限1控制复充的充电阶段的结束。在第1个周期内,相较于初始的复充门限,采用了更低的复充门限1控制复充的充电阶段的开始。从而相较于前s次复充,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完成该第1个周期内的复充。
例如,假设m=2。满充门限1等于图7所示的Q21,复充门限1等于图7所示的Q22。并且,由于m=2,则i只能依次取值为1和2。如图7所示,在第1个周期内,即在第4次(即i=1)复充和第5次(即i=2)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22时,手机控制继续为电池充电。而后,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21时,手机控制停止为电池充电。
在第1个周期内的复充完成后,进入第2个周期,即进入电池的第s+m+i次复充。在电池的第s+m+i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2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2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m}中取值。满充门限2高于复充门限2,并且满充门限1高于满充门限2,复充门限1高于复充门限2。也就是说,在第2个周期内,相较于满充门限1,采用了更低的满充门限2控制复充的充电阶段的结束。在第2个周期内,相较于复充门限1,采用了更低的复充门限2控制复充的充电阶段的开始。从而相较于第1个周期内的复充,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完成该第2个周期内的复充。
例如,假设m=2。满充门限2等于图7所示的Q31,复充门限2等于图7所示的Q32。并且,由于m=2,则i只能依次取值为1和2。如图7所示,在第2个周期内,即在第6次(即i=1)复充和第7次(即i=2)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32时,继续为电池充电。而后,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31时,停止为电池充电。
在第2个周期内的复充完成后,进入第3个周期,即进入电池的第s+2m+i次复充。在电池的第s+2m+i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3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3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m}中取值。满充门限3高于复充门限3,并且满充门限2高于满充门限3,复充门限2高于复充门限3。也就是说,在第3个周期内,相较于满充门限2,采用了更低的满充门限3控制复充的充电阶段的结束。在第3个周期内,相较于复充门限2,采用了更低的复充门限3控制复充的充电阶段的开始。从而相较于第2个周期内的复充,可以在较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完成该第3个周期内的复充。
例如,假设m=2。满充门限2等于图7所示的Q41,复充门限2等于图7所示的Q42。并且,由于m=2,则i只能依次取值为1和2。如图7所示,在第3个周期内,即在第8次(即i=1)复充和第9次(即i=2)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42时,继续为电池充电。而后,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41时,停止为电池充电。
如此循环往复,进入第j个周期,即进入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其中,j依次在{1,2……}中取值,j为整数。因此,如图8所示,S603可具体为S801:
S801、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m}中取值,j为周期数,j依次在{1,2……}中取值。i和j都是整数。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控制第j-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高于满充门限j,控制第j-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复充门限高于复充门限j。
也就是说,在第j个周期内,采用了更低的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来控制复充。从而相较于第j-1个周期,可以在更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完成该第j个周期内的复充。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复充次数每增加m,切换一组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应注意,当s等于m时,则相当于整个单次复充过程中,均是复充次数每增加m,切换一组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来控制复充。
实际中,以固定周期m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一种典型情况是m=1。也就是说,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复充次数每增加1,都切换一组更低的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来控制复充。
下面将针对m=1的情况来举例说明电池充电的过程。m=1时,则i只能取值为1。
假设s=2,初始的满充门限等于图9所示的Q11,复充门限等于图9所示的Q12,满充门限1等于图9所示的Q21,复充门限1等于图9所示的Q22,满充门限2等于图9所示的Q31,复充门限2等于图9所示的Q32,满充门限3等于图9所示的Q41,复充门限3等于图9所示的Q42。由于m=1时,则i只能取值为1。
如图9所示,在电池电量首次充至Q11后,停止充电,并进入第1次复充。
在电池的前2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12时,则继续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11时,则停止为电池充电。
在电池的前2次复充完成后,复充次数每增加1,则切换一组更低的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来控制复充:
当j=1,i=1时,即进入第3次(即2+0*1+1)复充。在电池的第3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22时,则继续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21时,则停止为电池充电。其中,Q11>Q21,Q12>Q22。
当j=2,i=1时,即进入第4次(即2+1*1+1)复充。在电池的第4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32时,则继续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31时,则停止为电池充电。其中,Q21>Q31,Q22>Q32。
当j=3,i=1时,即进入第5次(即2+2*1+1)复充。在电池的第5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降低至Q42时,则继续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电量增加至Q41时,则停止为电池充电。其中,Q31>Q41,Q32>Q42。
由此可见,在m=1的情况下,当前s次复充完成后,可以随着复充次数的每次增加,而逐渐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实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平稳调低,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可以避免电池在高电量下频繁复充,提高充电转换效率,进而减少电池发热。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复充次数每增加n次,则切换一组减小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周期性的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可以在单次充电过程中,使用多组不同的门限来控制复充,提高复充控制的灵活性。
同时,复充采用的两个门限与复充次数相匹配,进而与充电时长和功耗对电池的综合影响相匹配,可以提高复充控制的合理性。
并且,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呈周期性减小,则可在复充次数越多时,在更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实现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让电池处于相对更低的电量或电压状态,同时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上述对第二种场景的说明中,仅依据复充次数来周期性的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每一次复充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设置的合理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同样的,该方法可用于包括电池的手机,该电池可以为手机的各个器件提供电能。手机连接电源,该电源用于为手机的电池充电。并且,该方法也是以固定周期m来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复充次数和复充中电池的温度来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而不仅依据复充次数来周期性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其中,温度的高低与单次充电过程对电池的损害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温度越高,表明单次充电过程对电池的损害程度越大,对电池的寿命影响越大;反之,温度越低,表明此次充电过程对电池的损害程度越小,对电池的寿命影响越小。相应的,随着温度由低至高变化,则需采用逐渐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进而可在温度升高时在更低的电量状态或者更低的电压状态完成复充,减少由于充电转换效率导致的发热。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仅会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而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或者会随着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的升高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下面将结合表1来举例说明温度对充电门限中的满充门限的影响。在表1中,满充门限为满充截止电量。
例如,如下表1所示的多个满充截止电量与温度区间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3023088930000201
其中,SOC0为初始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小于或等于FCC。
在上表1中,随着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的升高,满充截止电量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例如,在复充次数为2次时,若检测到的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为大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35度,则满充截止电量依然与初始的满充截止电量相同,为SOC0。若检测到的温度为所属的温度区间为大于35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则满充截止电量调低为SOC0*95%。若检测到的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为大于40度,则满充截止电量调低为SOC0*90%。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则结合复充次数和温度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使得获取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均随着复充次数和温度的增加而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具体的,结合第s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来获取控制第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从第2个周期开始,则是结合第j-1个周期结束时的复充次数,以及第j-1个周期内最后一次复充中的温度来获取控制第j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其中,j从{2,3,……}中依次取值,j为整数。
例如,假设m=2。并且,假设s=0(实际中s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不会为0),以方便查找规律。如下表2所示的周期与复充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2
Figure BDA0003023088930000211
对应上表2,则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包括:
结合复充次数2以及第2次复充中的温度,获取控制第3次和第4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结合复充次数4以及第4次复充中的温度,获取控制第5次复充和第6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以此类推,结合复充次数2(j-1)以及第2(j-1)次复充中的温度,获取控制第2(j-1)+1次复充和第2(j-1)+2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又如,假设m=3。并且,同样假设s=0。如下表3所示周期与复充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3
Figure BDA0003023088930000212
对应上表3,则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包括:
结合复充次数3以及第3次复充中的温度,获取控制第4次、第5次和第6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结合复充次数6以及第6次复充中的温度,获取控制第7次、第8次和第9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以此类推,结合复充次数3(j-1)以及第3(j-1)次复充中的温度,获取控制第3(j-1)+1次、第3(j-1)+2次和第3(j-1)+3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如此,对于包括前s次复充,且周期为m的情况,可以得到如下表4所述的周期与复充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4
Figure BDA0003023088930000221
对应上表4,可以明确,从第2个(即j=2)周期开始,则是结合第j-1个周期结束时的复充次数,以及第j-1个周期内最后一次复充中的温度来获取控制第j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具体为:结合复充次数s+(j-1)*m,以及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来获取控制第j个周期内包含的复充(即第s+(j-1)*m+i次复充)的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其中,i依次在1至m中取值。
下面将结合获取温度的过程,来完整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的具体过程:
在前s次复充过程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正整数;所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所述初始的复充门限。
手机获取电池在第s次复充中的温度。
手机根据电池在第s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获取电池在s+1(i=1)至s+m(i=m)次复充中的满充门限1和复充门限1。满充门限1大于初始的满充门限,复充门限1大于初始的复充门限。也就是说,获取到了比第s次复充中更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第s+1至s+m次复充中,即第1个(此时j=1)周期内包含的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1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1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
手机获取电池在第s+m次复充中的温度。
手机根据电池在第s+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m,获取电池在s+m+1(i=1)至s+2m(即s+m+m,i=m)次复充中的满充门限2和复充门限2。满充门限1>满充门限2,复充门限1>复充门限2。也就是说,获取到了比第1周期内更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第m+1至2m次复充中,即第2个(此时j=2)周期内包含的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2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2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
手机获取电池在第s+2m次复充中的温度值。
手机根据电池在第s+2m次复充中的温度值和复充次数s+2m,获取电池在s+2m+1(i=1)至s+3m(即s+2m+m,i=m)次复充中的满充门限3和复充门限3。满充门限2>满充门限3,复充门限2>复充门限3。也就是说,获取到了比第2周期内更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第2m+1至3m次复充中,即第3个(此时j=3)周期内包含的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3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3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
手机获取电池在第s+3m次复充中的温度值。
手机根据电池在第s+3m次复充中的温度值和复充次数s+3m,获取电池在s+3m+1(i=1)至s+4m(即s+3m+m,i=m)次复充中的满充门限4和复充门限4。满充门限3>满充门限4,复充门限3>复充门限4。也就是说,获取到了比第3周期内更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第s+3m+1至s+4m次复充中,即第4个(此时j=4)周期内包含的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4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4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
以此类推,则可得到图10所示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电池充电方法包括S1001-S1004:
S1001、手机统计单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复充次数,该复充次数为电池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暂停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
该S1001的实施原理与过程,与S401的实施原理与过程相同,具体可参见S401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1002、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在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整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初始的复充门限。
S1003、手机获取电池在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其中,j依次在{1,2……}中取值,m≥1,j和m均为整数。手机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控制第j-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j-1高于或等于满充门限j,控制第j-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复充门限j-1高于或等于复充门限j。
其中,j表示周期数。当j=1时,第s+(j-1)*m次复充是第s次复充,当j≥2时,第s+(j-1)*m次复充是第j-1个周期内的最后一次复充。
应注意,控制第j-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j-1可能等于满充门限j,控制第j-1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j-1可能等于复充门限j。也就是说,前后两个周期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能相同。应注意,虽然前后两个周期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能相同,但是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和/或温度的升高,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都是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的,例如,复充次数每增加m,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调低一次。和/或,温度每增加q度,或者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每上升1个区间,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被调低一次。
S1004、在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需要在此说明的是,随着单次充电过程的进行,i的取值会不断增大,当i取值为m时,s+(j-1)*m+i=s+j*m,此时相当于j=j+1。也就是说,复充次数每增加m次,j的取值会加一。每当j的取值变化时,则重复执行S1003-S1005,获取下一个周期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并完成下一个周期的复充。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s=m=1并结合表1来说明上述S1001至S1005的过程。当m=1时,i只能取值为1。
假设满充门限为满充截止电量,复充门限为复充电量,满充截止电量和复充电量的差值固定为5%SOC0。
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在电池的第1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等于初始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电量等于初始的复充电量95%SOC0(即SOC0-5%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1次复充完成后,进入第1个周期,此时j=1,手机获取电池在第1+(1-1)*1次(即第1次)复充中的温度c1=25度。手机从表1中查找到与第1次复充中的温度c1所属的温度区间(c1小于或等于30度)和复充次数1对应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并且,手机将满充截止电量SOC0减去5%SOC0得到复充电量为95%SOC0。也就是说,手机获取到电池在第1+(1-1)*1+i次(即第1+i次)复充中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和复充电量95%SOC0。
当j=1,i=1时,即在第2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等于满充截止电量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电量等于复充电量95%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2次复充完成后,进入第2个周期,此时j=2,手机获取电池在第1+(2-1)*1次(即第2次)复充中的温度c2=32度。手机从表1中查找到与第2次复充中的温度c2所属的温度区间(c2大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35度)和复充次数2对应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并且,手机将满充截止电量SOC0减去5%SOC0得到复充电量为95%SOC0。也就是说,手机获取到电池在第1+(2-1)*1+i次(即第2+i次)复充中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和复充电量95%SOC0。
当j=2,i=1时,即在第3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等于满充截止电量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电量等于复充电量95%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3次复充完成后,进入第3个周期,此时j=3,手机获取电池在第1+(3-1)*1次(即第3次)复充中的温度c3=38度。手机从表1中查找到与第3次复充中的温度c3所属的温度区间(c3大于35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和复充次数3对应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90%。并且,手机将满充截止电量SOC0*90%减去5%SOC0得到复充电量为85%SOC0。也就是说,手机获取到电池在第1+(3-1)*1+i次(即第3+i次)复充中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90%和复充电量85%SOC0。
当j=3,i=1时,即在第4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等于满充截止电量SOC0*90%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电量等于复充电量85%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第4次复充完成后,进入第4个周期,此时j=4,手机获取电池在第1+(4-1)*1次(即第4次)复充中的温度c4=39度。手机从表1中查找到与第4次复充中的温度c4所属的温度区间(c4大于35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和复充次数4对应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85%。并且,手机将满充截止电量SOC0*85%减去5%SOC0得到复充电量为80%SOC0。也就是说,手机获取到电池在第1+(4-1)*1+i次(即第4+i次)复充中的满充截止电量SOC0*85%和复充电量80%SOC0。
当j=4,i=1时,即在第5次复充中,当电池电量等于满充截止电量SOC0*85%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电量等于复充电量80%SOC0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该s=m=1的举例中,可得到如图11所示的充电过程示意图。
上述举例也可以印证,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复充次数每增加m次,则结合温度和复充次数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施例中,并不是每次获取都能得到降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而只需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随复充次数的增加和/或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即可。例如,对应图10,结合复充次数和温度,获取的第1个周期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第2个周期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均与第1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相同。而在第2个周期结束后,依次获取的第3个周期的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第4个周期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都在逐渐降低。从而也符合整体上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的规律。
另外,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可以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或者中位温度等温度统计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温度是平均温度。手机将在第s+(j-1)*m次复充中采集到的对应多个采样时刻的电池温度,求取平均值,则可得到平均温度。其中采样频率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采样频率为1次/秒、2次/秒等。
以下表5为例,表5示出了第s+(j-1)*m次复充中各个采样时刻和电池温度的对应关系。
表5
采样时刻 电池温度
t1 T1
t2 T2
t3 T3
tp Tp
可计算得到平均温度T=(T1+T2+T3+…+Tp)/p。
在该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平均温度作为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则获取的温度可以反映第s+(j-1)*m次复充中温度的平均值,使得获取的温度更具有代表性,避免偶然误差。而后,基于该平均温度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则可以提高获取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结合复充次数s+(j-1)*m,和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来获取控制第j个周期内的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使得各个周期内采用的两个门限与复充次数和温度相匹配,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充控制的合理性。
以及,周期性的采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即可以在单次充电过程中,使用多组不同的门限来控制复充,提高复充控制的灵活性。
并且,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呈周期性减小,则可在复充次数越多时,在更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实现复充。相比于在高电压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复充,在较低的电压或电量的状态下实现电池的复充,可以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在第二种场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包括电池的手机,该电池可以为手机的各个器件提供电能。手机连接电源,该电源用于为手机的电池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以不定周期被调低。也就是说,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不定周期的切换一组减小的复充门限和满充门限来控制复充。换言之,周期m是变化的。如此,则可以实现在任意复充次数时灵活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其中,m可以按照预设规律变化。该预设规律可以是m从初始的周期r1开始,逐渐增加。例如,以预设步长h1依次增加。也就是说,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以依次间隔r1,r1+h1,r1+2h1……的规律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其中,r1≥1,h1≥1,r1和h1均为整数。
或者,预设规律也可以是从初始的周期r2开始,逐渐减小。例如,以预设步长h2依次减小。也就是说,在前s次复充完成后,以依次间隔r2,r2-h2,r2-2h2……的规律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其中,r2≥1,h2≥1,r2和h2均为整数。r2-e*h2≥1,e≥1,e为整数。
或者,预设规律也可以是在正整数值中随机取值。例如,m依次为1,2,2,4,3,3,1。
在实际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m的变化规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对该第二种场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以及效果的理解,下面列举多个示例来说明。应注意,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将s作为初始的周期长度,而不再需要划分前s次复充,以及后续周期性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复充,下述示例一和实例二将以这种方式来说明。
示例一,如图12所示,在第1次复充完成后,满充门限由初始的Q11调低为Q12,复充门限由初始的Q21调低为Q22;在第2次复充完成后,满充门限由Q21调低为Q31,复充门限由Q22调低为Q32。也就是说,该阶段中,复充次数每增加1次,则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1。
从第3次复充开始,在第3次复充和第4次复充依次完成后,满充门限才由Q31调低为Q41,复充门限才由Q32调低为Q42。也就是说,该阶段中,复充次数每增加2次,才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2。
示例二,如图13所示,在第1次复充完成后,满充门限由初始的Q11调低为Q12,复充门限由初始的Q21调低为Q22。也就是说,该阶段中,复充次数增加1次,则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1。
从第2次复充开始,在第2次复充和第3次复充依次完成后,满充门限才由Q21调低为Q31,复充门限才由Q22调低为Q32。也就是说,该阶段中,复充次数增加2次,才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2。
从第4次复充开始,在第4次至6次复充依次完成后,满充门限才由Q31调低为Q41,复充门限才由Q32调低为Q42。也就是说,该阶段中,复充次数增加3次,才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3。
示例三,如图14所示,在第1次至第3次复充完成后,满充门限由初始的Q11调低为Q12,复充门限由初始的Q21调低为Q22。也就是说,在该阶段中,复充次数增加3次,才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3。
在第4次复充完成后,满充门限由Q21调低为Q31,复充门限由Q22调低为Q32;在5次复充完成后,满充门限由Q31调低为Q41,复充门限由Q32调低为Q42。也就是说,在该阶段中,复充次数每增加1次,就调低1次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周期m=1。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多个不同周期的组合,可以得到在任意复充次数切换更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单次充电过程,进而进一步提高复充控制的灵活性。
在利用上述第二种场景中的两种方式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并利用调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控制复充的过程中,若调低后的满充门限和/或复充门限过低,将导致手机的续航时间严重缩水,影响用户使用。例如,满充截止电量降低到50%FCC,此时即使充电至该满充截止电量,电池的续航时间大约也只有充到100%FCC时的一半,严重缩短了续航时间。
进一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上述因满充门限和/或复充门限过低导致的电池的续航时间严重缩水的问题,在多次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之后,则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其中,可在达到复充次数阈值M后,则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或者,可在满充门限降低至第一预设满充门限及以下时,和/或复充门限降低至第一预设复充门限及以下时,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从而可以最终将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满充门限和/或复充门限过低。
其中,复充次数阈值、第一预设满充门限和/或第一预设复充门限可以预置在手机中。
第一预设满充门限和/或第一预设复充门限可以根据电池的续航条件来设置。具体地,第一预设满充门限为满足续航条件的最低电池电量或者最低电池电压。和/或,第一预设复充门限为满充续航条件的最低电池电量或者最低电池电压。例如,续航条件为长于或等于y小时,则第一满充门限可以为续航10小时所需的最低电池电量。并且,该最低电池电量或者最低电池电压可以为固定设置的常量,或者是基于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的功耗而设置的变量。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达到复充次数阈值M后,则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具体的,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以图14举例来说,假设M=6,则在第7次(k=1)、第8次(k=2)、第9次(k=3)……复充中,满充门限保持为第6次复充中的满充门限Q41不变,复充门限保持为第6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Q42不变。也就是说,在第7次及以后的复充中,当电池的电池电量等于Q41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电池电量等于Q42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满充门限降低至第一预设满充门限及以下时,和/或复充门限降低至第一预设复充门限及以下时,保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具体的,在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和/或,在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
仍以图14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预设满充门限为满充截止电量Q41。显然,第6次复充的满充门限为满充截止电量Q41,即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则在第7次(k=1)、第8次(k=2)、第9次(k=3)……复充中,满充门限保持为第6次复充中的满充截止电量Q41不变,复充门限保持为第5次复充中的复充电量Q42不变。也就是说,在第7次及以后的复充中,当电池的电池电量等于Q41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电池电量等于Q42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
本实施例的一种典型实现为:在以周期m=1的间隔逐渐降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后,若复充次数达到复充次数阈值,则停止以周期m=1的间隔继续降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而是保持该复充次数阈值对应的复充中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不变。
例如,假设复充次数阈值为4。如图15所示,在第1次至第4次复充中,满充门限从初始的Q11依次降低为Q21、Q31以及Q41,复充门限从初始的Q12依次降低为Q22、Q32以及Q42。当统计到复充次数为4时,则不再继续降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而将满充门限保持为Q41不变,将复充门限保持为Q42不变。也就是说,第4次至第N次复充中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分别保持为Q41和Q42。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周期性减小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基础上,避免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过低,进而可保证电池的续航时间。
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每次复充中采用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都可以通过查表、实时计算或者预设AI模型预测的方式来得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查表的方式直接获得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如此,可以减少控制复充中的数据运算量。
在仅依据复充次数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手机中保存有多组门限,以及该多组门限对应的复充次数。其中,每组门限中包括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相应的,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在统计得到复充次数后,从多组门限中查找与该复充次数对应的第一组门限。而后,采用该第一组门限中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后续复充。
例如,手机中保存有如下表6所示的多组门限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6
复充次数 满充门限(mAh) 复充门限(mAh)
1 4000 3600
2 4000 3600
3 3400 3000
…… …… ……
N-1 3400 3000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第1次复充中,通常是利用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该初始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是门限参数的初始值,在进入第1次复充后,可直接使用,而无需实时获取。因而,在多组门限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表中,通常不存在复充次数为0次时所对应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即不存在控制第1次复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下文中也相同。假设初始的满充门限为4000mAh,初始的复充门限为3600mAh,则基于该初始门限和上表6来控制复充,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单次充电过程。
在结合复充次数和温度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手机中保存有多组门限,以及该多组门限对应的温度区间和复充次数。其中,每组门限中包括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相应的,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在统计得到复充次数后,从多组门限中查找与该次复充中的温度值和复充次数对应的第二组门限。而后,采用该第二组门限中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后续复充。例如,在手机在统计得到复充次数s+(j-1)*m后,从多组门限中查找与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值和复充次数s+(j-1)*m对应的第二组门限。而后,采用该第二组门限中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第j个周期中的复充,即控制第s+(j-1)*m+i次复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实时计算的方式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如此,则可以提高得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灵活性。
在仅依据复充次数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手机中保存有多组门限调整值,以及每组门限调整值对应的复充次数。其中,每组门限调整值中包括满充门限调整值和复充门限调整值,满充门限调整值用于调整电池的满充门限,复充门限调整值用于调整电池的复充门限。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在统计得到复充次数后,从多组门限调整值中查找与该复充次数对应的第一组门限调整值,其中,第一组门限调整值中包括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和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其中,该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为前后两次复充的满充门限的差值,该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为前后两次复充的复充门限的差值。或者,该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为前后两个周期的满充门限的差值,该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为前后两个周期的复充门限的差值。相应的,将前一次复充或者前一个周期中的满充门限减去该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得到用于控制后续复充的满充门限,将前一次复充或者前一个周期中的复充门限减去该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得到用于控制后续复充的复充门限。
或者,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为待获取的满充门限与初始的满充门限的差值,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为待获取的复充门限与初始的复充门限的差值。相应的,则将初始的满充门限减去该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得到用于控制后续复充的满充门限;以及,将初始的复充门限减去该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得到用于控制后续复充的复充门限。下面将针对这种情况来举例说明。
例如,手机中保存有如下表7所示的多组门限调整值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7
复充次数 满充门限调整值(mAh) 复充门限调整值(mAh)
1 0 0
2 300 300
3 600 600
…… …… ……
N-1 (N-2)*300 (N-2)*300
假设初始的满充门限为4000mAh,初始的复充门限为3600mAh。当统计到的复充次数为3时,则可查寻到第一满充门限调整值600mAh,第一复充门限调整值600mAh。将初始的满充门限4000mAh减去第一满充门限调整600mAh,得到用于控制第4次复充的满充门限3400mAh,以及将初始的复充门限3600mAh减去第一复充门限调整600mAh,得到用于控制第4次复充的复充门限3000mAh。
在结合复充次数和温度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手机中保存有多组门限调整值,以及每组门限调整值对应的温度区间和复充次数;同样的,每组门限调整值中包括满充门限调整值和复充门限调整值。其中,关于满充门限调整值和复充门限调整值的定义以及在最终计算得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中的使用,可参见前文中关于“仅依据复充次数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的说明,仅需将其中的第一改为第二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唯一不同的是,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在统计得到复充次数和获取到温度后,从多组门限调整值中查找与该复充次数和温度对应的第二组门限调整值。例如,手机从多组门限调整值中查找与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值和复充次数s+(j-1)*m对应的第二组调整值。
需要在此说明的是,在前述查表或者实时计算的方式中,表中的门限或者门限调整值都是以组为单位保存的,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表中保存多个满充门限或者多个复充门限。也可以仅在表中保存多个满充门限调整值或者多个复充门限调整值。
例如,参见前文中的表1。表1中仅保存有满充门限,在查询得到满充门限后,进一步将满充门限减去预设差值,得到复充门限。反之,针对仅保存有复充门限的情况,在查询得到复充门限后,进一步将复充门限加上预设差值,得到满充门限。
又如,手机中保存有如下表8所示的多个满充门限调整值与温度区间和复充次数的对应关系。
表8
Figure BDA0003023088930000291
Figure BDA0003023088930000301
针对表8这种仅保存有满充门限调整值的情况,在查询得到满充门限调整值后,首先计算得到满充门限,而后将满充门限减去预设差值,得到复充门限。反之,针对仅保存有复充门限调整值的情况,在查询得到复充门限调整值后,首先计算得到复充门限,而后将复充门限加上预设差值,得到满充门限。
在本实施例中,仅在表中保存多个满充门限或者多个复充,或者仅在表中保存多个满充门限调整值或者多个复充门限调整值,可以在不增加大的运算量的同时,减少数据存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预设AI模型来预测得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如此,则可以提高得到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智能化程度。
在仅依据复充次数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手机中包括第一预设AI模型,该第一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电池的复充次数确定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该第一预设AI模型是采用多组训练样本训练得到的。每组训练样本可以包括输入样本和对应的输出样本。输入样本是复充次数,对应的输出样本是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上述多组训练样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分析对应型号的手机充电过程中,复充次数对电池的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而确定。例如,分析复充次数的增加对电池的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大小对电池的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其中,电池的性能参数包括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的温度情况和/或电池的安全性能等。
而后,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统计得到复充次数后,将复充次数作为该第一预设AI模型的输入,运行该第一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最后,手机采用该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
例如,手机将复充次数s+(j-1)*m+i作为输入,运行该第一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又如,手机将复充次数s+(j-1)*m作为输入,运行该第一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在结合复充次数和温度来获取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实现方式中,手机中包括第二预设AI模型,该第二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电池的复充次数和温度确定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该第二预设AI模型是采用多组训练样本训练得到的。每组训练样本可以包括输入样本和对应的输出样本。输入样本是复充次数和温度,对应的输出样本是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上述多组训练样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具体的,分析对应型号的手机充电过程中,复充次数和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而确定。例如,分析复充次数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对电池的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大小对电池的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其中,电池的性能参数包括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或电池的安全性能等。
而后,在单次充电过程中,手机统计得到复充次数以及获取到温度后,将复充次数和温度作为该第二预设AI模型的输入,运行该第二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最后,手机采用该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来控制复充。
例如,手机将复充次数s+(j-1)*m和第s+(j-1)*m次复充中的平均温度作为输入,运行该第二预设AI模型,以输出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在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查表、实时计算还是利用预设AI模型预测的方式,都要保证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随着复充次数的增加和/或温度的增加,而整体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如此,在复充次数较多时,或者充电温度较高时,才能实现在较低的电压或者电量状态下复充,可以提高复充中的充电转换效率,减少电池发热。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避免电池鼓包等安全风险。
进一步的,在不断调低满充门限后,会出现无法将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例如,如图5所示,第4次及以后复充时,满充截止电量均为3400mAh,仅为85%FCC。进而,用户从手机中显示的电量,或者从断开充电后手机的续航时间,可明显感知电池无法充到满电。
以及,在不断调低复充门限后,会在插电过程中出现,电池电量不仅不上升,反而严重下降的情况。例如,如图5所示,在第4次复充中,电池电量要从4000mAh掉电到3000mAh,即掉电25%FCC。进而,用户可以明显感知电池电量不仅不上升,反而严重下降。
通常情况下,当用户明显感知电池无法充到满电,和/或明显感知到在插电过程中,电池电量不仅不升,反而严重下降时,会存在疑惑,或者对电池的性能产生怀疑。基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采用的满充门限和/或复充门限低于一定程度后,会给予用户提示,以供用户明确无法充到满电,或者电池电量不升反降的原因。具体地,如图16所示,在每次调低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后,还包括S1601,并且,采用调低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控制复充进一步包括S1602。
S1601、当切换后的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和/或切换后的复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手机显示提示界面,该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其中,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和/或第二预设复充门限用于触发给用户显示智能充电保护的提示信息。通常情况下,第一预设满充门限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第一预设复充门限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
例如,在S403之前,若第二满充门限低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即表明以该第二满充门限控制电池结束充电,会使用户发现电池无法充满电,则触发给用户显示智能充电保护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若第二满充门限高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即表明以该第二满充门限控制电池结束充电,会将电池充至接近额定满充电压的电压值或者充至接近完全充电容量的电量值,用户难以发现电池无法充满电,则无需触发给用户显示智能充电保护的提示信息,而直接使用该第二满充门限控制复充即可,即执行S403。另外,第二复充门限也同理,而只需将该示例中的满充门限替换为复充门限即可。
又如,在S801(或者S1004)之前,若满充门限j低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同样会触发给用户显示智能充电保护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若满充门限j高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则无需触发给用户显示智能充电保护的提示信息,而直接使用该第二满充门限控制复充即可,即执行S801(或者S1004)。另外,复充门限j也同理,而只需将该示例中的满充门限替换为复充门限即可。
其中,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如下:采用了智能调节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充电方式(简称为智能充电模式),使得电池充电达到满充截止电压(如85%FCC)或者满充截止电量时则停止充电。
其中,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如下:采用了智能充电模式,使得调节前的满充门限和调节后的复充门限的差值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手机自身显示该提示界面以及第一提示信息。该提示界面可以为手机使用过程中会用到的任意界面,包括但不限于:主界面、锁屏界面、应用界面、设置界面或者通知消息界面。在本文中,将主要以显示在主界面上来示意,实际实施时,并不以此为限。
例如,图17中的(a)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1701上包括提示信息窗口1702,该提示信息窗口1702中显示有第一提示信息“智能充电保护中,为延长电池寿命,已暂停充电”。如此,则可以告知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由与手机关联的设备来显示该提示界面以及第一提示信息。通常而言,可以在与手机关联的手表、手环和/或平板上显示该提示界面以及第一提示信息。
例如,图17中的(b)示出的手表上显示有提示信息窗口1703。又如,图17中的(c)示出的手环上显示有提示信息窗口1704。
另外,为了不影响充电,当切换后的满充门限低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和/或切换后的复充门限低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检测到手机屏幕处于黑屏状态,则等待手机亮屏后,显示提示界面以及第一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在单次充电过程中,S1701仅执行一次,避免多次提示而对用户造成干扰。具体的,在显示完一次第一提示信息后,则不再执行S1701及其后续步骤。
S1602、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手机根据切换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对电池复充。其中,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智能充电模式。
其中,第一操作可以为对提示界面中除第一提示信息之外的区域的点击操作、在提示界面执行的返回操作、关闭第一提示信息的操作或者点击第一提示信息的操作等。
例如,S403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在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手机控制该电池停止充电,当该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手机控制该电池继续充电。并且,第二满充门限小于第一满充门限,第二复充门限小于第一复充门限。
又如,S801或者S1004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在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手机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在适当的时机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提示用户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并基于用户的第一操作来继续使用智能充电模式。从而在实现智能充电保护,延长电池寿命的同时,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
进一步的,手机可响应于用户对该充电保护模式的开启或关闭操作,来开启或者关闭该充电保护模式。通常情况下,手机在“设置”应用中提供有该充电保护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入口。例如,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图18中的(a)示出的“设置”应用的应用界面1801中电池选项1802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该电池选项1802的点击操作,可最终显示图18中的(b)所示的“更多电池设置”界面1803,该“更多电池设置”界面1803中包括智能充电模式的开启与关闭入口1804。改智能充电模式的开启与关闭入口1804处显示有“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系统会根据您的充电习惯,智能调节充电策略”的提示信息,以使用户明确该智能充电模式的功能与作用。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该充电保护功能默认是开启的。如此,则可以无需用户操作,而实现智能充电保护。例如,图18中的(b)示出的充电保护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入口1804即为默认是开启的方式。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该充电保护功能默认是关闭的,手机需响应用户对该充电保护功能的开启操作,才能开启该充电保护功能。如此,则可以准确贴合用户对该充电保护功能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示界面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其中,充电模式包括智能充电模式和正常充电模式。该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其中,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用于触发选择智能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用于触发选择正常充电模式。相应的,S1602包括: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手机根据切换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对电池复充。例如,该切换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以分别是第二满充门限和第二复充门限。又如,该切换后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可以分别是满充门限j和复充门限j。如此,则可以依据用户对充电模式的选择,来准确确定用户的需求。
例如,如图19中的(a)所示,手机的主界面1901中包括提示信息窗口1902。该提示信息窗口1902中显示有第一提示信息“智能充电保护中,为延长电池寿命,已暂停充电”,同时还显示有第二提示信息“恢复正常充电”按钮和“自定义(1小时后恢复正常充电)”按钮。该“自定义(1小时后恢复正常充电)”按钮即为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该“恢复正常充电”按钮即为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图19中的(a)所示的“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则退出智能充电模式。或者,手机也可接收用户对图19中的(a)所示的“自定义(1小时后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自定义(1小时后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显示自定义时长设置界面,供用户自定义恢复正常充电的时间。在该时间到达之前,认为用户允许继续使用智能充电模式,此时执行S1602。也就是说,在该举例中,第一操作为对“自定义(1小时后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而在该时间到达时,则退出智能充电模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手机显示第三提示信息,该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已退出智能充电模式,进而明确指示手机对第二操作的响应结果。
例如,手机接收用户对图19中的(a)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1901中提示信息窗口1902中“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恢复正常充电”按钮的点击操作,显示图19中的(b)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1903,该主界面1903中显示有第三提示信息1904“已退出智能充电保护,恢复正常充电”。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显示屏(如触摸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显示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电子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20所示,该芯片系统2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2002。处理器2001和接口电路20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20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20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20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20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20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20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复充次数,所述复充次数为所述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
在所述电池的前n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一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n≥2,n为整数,所述第一满充门限高于所述第一复充门限;
在所述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i依次在{1,2……}中取值,i为整数,所述第二满充门限高于所述第二复充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满充门限小于所述第一满充门限,所述第二复充门限小于所述第一复充门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
当所述第二复充门限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的掉电原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
所述在所述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电池的第n+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第二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第一充电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满充门限等于预设满充门限,所述预设满充门限小于或等于85%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完全充电容量FCC的乘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满充门限为8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完全充电容量FCC的乘积。
6.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复充次数,所述复充次数为所述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
在所述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正整数;所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所述初始的复充门限;
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m≥1,i依次在{1,2……m}中取值,j依次在{1,2……}中取值,m、i和j都是整数;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满充门限j-1高于满充门限j,复充门限j-1高于复充门限j;满充门限j-1和复充门限j-1分别为第j-1个周期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和/或,
在所述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次充电过程中,m按照预设规律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
当所述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
所述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第一充电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预设AI模型,所述第一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所述电池的复充次数确定所述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复充次数s+(j-1)*m+i作为输入,运行所述第一预设AI模型,以输出所述满充门限j和所述复充门限j。
13.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复充次数,所述复充次数为所述电池在至少一次单次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后继续充电并再次停止充电的次数;
在单次充电过程中,在所述电池的前s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满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初始的复充门限时,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其中,s≥1,s为整数,初始的满充门限高于初始的复充门限;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池在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其中,j为周期数,j依次在{1,2……}中取值,m≥1,j和m均为整数;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满充门限j高于复充门限j,并且满充门限j-1高于满充门限j,复充门限j-1高于复充门限j;满充门限j-1和复充门限j-1分别为第j-1个周期内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
在第s+(j-1)*m+i次复充中,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电池停止充电,当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电池继续充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j-1)*m+i等于复充次数阈值M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的第M+k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M>s,k和M均为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满充门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k为整数;和/或,
在所述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复充门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k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其中,k依次在{1,2……}中取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次充电过程中,m按照预设规律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满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满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无法充满电的原因;和/或,
当所述复充门限j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复充门限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中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单次充电过程中掉电的原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界面中还包括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和第二充电模式选择控件;
所述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充电模式选择控件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电池的第s+(j-1)*m+i次复充中,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满充门限j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充电,当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或者当前电压等于复充门限j时,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池继续充电;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允许继续使用第一充电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预设AI模型,所述第二预设AI模型具备根据所述电池的复充次数和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的满充门限和复充门限的功能;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和复充次数s+(j-1)*m,获取电池在第s+(j-1)*m+i次复充中的复充门限j和满充门限j,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s+(j-1)*m次复充中的温度,以及所述复充次数s+(j-1)*m作为输入,运行所述第二预设AI模型,以输出所述满充门限j和所述复充门限j。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有电池、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08822.3A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25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8822.3A CN113725937B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2787276.9A EP4191823A1 (en) 2021-04-15 2022-02-28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044,176 US20230344259A1 (en) 2021-04-15 2022-02-28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2/078511 WO2022218046A1 (zh) 2021-04-15 2022-02-28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8822.3A CN113725937B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5937A true CN113725937A (zh) 2021-11-30
CN113725937B CN113725937B (zh) 2022-07-22

Family

ID=7867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8822.3A Active CN113725937B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4259A1 (zh)
EP (1) EP4191823A1 (zh)
CN (1) CN113725937B (zh)
WO (1) WO202221804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8046A1 (zh) * 2021-04-15 2022-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856664A (zh) * 2023-02-09 2023-03-28 合肥力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动力电池复充的方法
CN116094082A (zh) * 2022-06-21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096993A (zh) * 2023-10-13 2023-1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1640A (zh) * 2016-10-31 2017-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31226A (zh) * 2020-03-25 2020-07-17 深圳市百富智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保护方法、充电保护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121812B (zh) * 2016-12-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电池充电的方法、充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0392A1 (en) * 2012-06-28 2014-01-01 BlackBerry Limited Maximized battery capacity charge based on pulse charging
CN113725937B (zh) * 2021-04-15 2022-07-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1640A (zh) * 2016-10-31 2017-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21812B (zh) * 2016-12-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电池充电的方法、充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431226A (zh) * 2020-03-25 2020-07-17 深圳市百富智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保护方法、充电保护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8046A1 (zh) * 2021-04-15 2022-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94082A (zh) * 2022-06-21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856664A (zh) * 2023-02-09 2023-03-28 合肥力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动力电池复充的方法
CN115856664B (zh) * 2023-02-09 2023-05-12 合肥力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动力电池复充的方法
CN117096993A (zh) * 2023-10-13 2023-1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96993B (zh) * 2023-10-13 2024-04-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44259A1 (en) 2023-10-26
WO2022218046A1 (zh) 2022-10-20
CN113725937B (zh) 2022-07-22
EP4191823A1 (en)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5937B (zh)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42863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48050B (zh)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装置
CN114859258B (zh) 应用于多电池的电量计和电子设备
CN114977343A (zh)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11595B (zh) 充电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73049A (zh) 供电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33999A (zh) 包括电池的电子装置及控制其充电的方法
CN114865755B (zh) 多电池电源及充放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44182B (zh) 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98786A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39438B (zh) 一种电池复充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16526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harg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20130193906A1 (en) Terminals, terminal systems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methods thereof
CN112152271A (zh) 快速充电方法、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和充电系统
KR20170022778A (ko) 배터리의 충전 방법 및 이에 따른 배터리 팩
EP3813222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451669A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85499A (zh) 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351386B (zh) 一种电量值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81185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5902A (zh) 电池充电方法、电池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448429A (zh) 一种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64857B (zh) 电池充电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509789A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