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9032A -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9032A
CN113709032A CN202110978024.4A CN202110978024A CN113709032A CN 113709032 A CN113709032 A CN 113709032A CN 202110978024 A CN202110978024 A CN 202110978024A CN 113709032 A CN113709032 A CN 113709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ervice
server
index
si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80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9032B (zh
Inventor
韩云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80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9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9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9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4Routing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由业务侧服务器执行,该方法包括:从业务侧终端接收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第一网络由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根据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将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业务侧终端,以便业务侧终端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降低网络切换的响应时间,并提高网络切换决策的准确率,以降低网络卡顿发生率。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的业务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采集网络信息,比如速率(码率)、时延、丢包率等,对业务所处的网络状态进行直观评估,当业务发现所处网络状态即将发生变化时(如网络由强网转为弱网,缓冲区马上消耗殆尽等),会自动或建议用户将网络1切换至网络2,以减少因网络波动导致的用户体验变差。
网络切换技术通常为硬切换技术,即在发生卡顿时自动切换或提示建议切换的信息。另一种网络切换技术依赖于业务应用层的网络信息,即根据网络信息进行简单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网络,相应的策略比如剩余缓冲小于剩余缓存门限值,平均下载速率小于下载速率门限值。
然而,上述方案普遍较为简单,切换时已经出现了卡顿,其响应时间较晚。同时根据业务应用层感知的网络信息其数据类型有限,导致切换的判断结果无法精确反应用户实际所处网络环境导致切换后体验依然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切换的响应时间,并提高网络切换决策的准确率,以降低网络卡顿发生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由业务侧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从业务侧终端接收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是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所述业务侧终端还支持接入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从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以便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由业务侧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业务侧终端还支持接入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一业务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便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业务侧终端,支持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业务侧终端用于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便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业务侧服务器,用于从业务侧终端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服务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二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以便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和所述第二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时,所述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小区频段带宽和/或小区剩余系统容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所述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调制和编码策略、信干噪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在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时,包括:第一请求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所述业务侧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网络时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便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确定第一业务服务器;第一地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地址;当前业务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并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地址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获得当前业务服务;第一网络指标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时,包括:下一业务获得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第二网络指标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网络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网络决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时,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网络决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时,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第二预测指标,所述第二预测指标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其中,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包括: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则判断所述第二预测指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若所述第二预测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所述下一业务服务。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还用于若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小于消耗网络指标,则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其中,所述消耗网络指标是获得所述当前业务服务需消耗的网络指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对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进行缓冲,并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的已缓冲数据量;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指定时长内所述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的预测缓冲数据量;根据所述预测缓冲数据量和所述已缓冲数据量确定总缓冲数据量;根据所述总缓冲数据量和单位时长消耗数据量确定所述指定时长内的缓冲数据时长;若所述缓冲数据时长小于所述指定时长,则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指标获得模块包括:第二请求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业务侧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网络时的第二网络地址,以便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确定第二业务服务器;第二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返回的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地址;下一业务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并根据所述第二服务器地址从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获得所述下一业务服务;第二网络指标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获得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业务侧终端接入第一网络时,由业务侧服务器接收业务侧终端发送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并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能够在考虑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而根据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准确实时掌握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反应。同时,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与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综合考虑,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反映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化趋势的第一预测指标,有助于业务侧终端在网络发生卡顿前便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以提前根据精准的网络切换决策及时地进行网络切换,降低网络切换决策的响应时间并降低网络卡顿发生率,提高业务侧终端的网络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系统、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至少一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中的一种或多种,网络104和业务侧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业务侧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网络为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其中一种。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业务侧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业务侧服务器。比如业务侧服务器105可以是多个业务侧服务器组成的业务侧服务器集群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业务侧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家居等等。
业务侧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终端设备103(也可以是终端设备101或102)向业务侧服务器105上传业务使用申请。业务侧服务器105可以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所述第一网络由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从而根据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和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实现对网络状态的精确预测与准确切换。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处理,例如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业务侧服务器105。业务侧服务器可用于为用户(例如业务侧终端)提供具体的业务服务。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10中,从业务侧终端接收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是业务侧终端根据第一网络为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业务侧终端还支持接入第二网络,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
本公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可为业务侧终端在第一网络向业务侧终端提供当前业务服务时获得。码率表示下载速度,也称为贷款,其单位为Mbps/Kbps/Gbps等。当前业务服务是指在当前时刻业务侧服务端提供的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的数据或算例。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的类型可例如为视频点播业务、云游戏业务、直播业务、车路协同业务等,但本公开对业务服务的具体类型并不作特殊限定。业务侧终端可支持双网(即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或多网(例如第三网络)接入。其中,每个网络可由不同的网络运营商提供。例如第一网络的第一运营商和第二网络的第二运营商。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运营商可例如为联通运营商,第二运营商可例如为移动运营商。第三网络的第三运营商可例如为电信运营商。业务侧终端可为终端设备,也可为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客户端。
在步骤S220中,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第一网络由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可包括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以小区为单位对象的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以用户终端为单位对象的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当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时,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可包括小区频段带宽和/或小区剩余系统容量。小区频段带宽的单位为兆赫兹,例如20MHZ、100MHZ等。小区剩余系统容量可为剩余资源与总资源的百分比确定,例如70%资源已被使用,则小区剩余系统容量为30%。
当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调制和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信干噪比(Signal and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在步骤S230中,根据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预测算法模型对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还可根据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行第一预测指标的计算,获得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
在步骤S240中,将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业务侧终端,以便业务侧终端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预测指标时,可根据该第一预测指标确定第一网络所处的网络状态,并在第一网络网络状态变更为指定的网络状态(例如后续所指第二状态)时,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否则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第二网络为业务侧终端可接入的与第一网络不同的另一网络。例如,业务侧终端可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切换。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在业务侧终端接入第一网络时,接收业务侧终端发送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并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能够在考虑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而根据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准确实时掌握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反应。同时,根据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与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综合考虑,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反映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化趋势的第一预测指标,有助于业务侧终端在网络发生卡顿前便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以提前根据精准的网络切换决策及时地进行网络切换,降低网络切换决策的响应时间并降低网络卡顿发生率,提高业务侧终端的网络质量。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10中,从业务侧终端接收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
在步骤S220中,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第一网络由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
在步骤S230中,根据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
在步骤S240中,将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业务侧终端。
在步骤S310中,从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为与第一运营商不同的另一运营商(第二运营商)提供的网络。例如,业务侧终端可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切换。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可例如包括可包括第二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在步骤S320中,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预测算法模型对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还可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行第二预测指标的计算,获得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
在步骤S330中,将第二预测指标返回至业务侧终端,以便业务侧终端根据第一预测指标和第二预测指标确定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你在接收到第一预测指标和第二预测指标后,可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第一网络所处的网络状态,并根据第二预测指标确定第二网络所处的网络状态。在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更为指定的网络状态(例如第二状态)且第二预测指标大于第一预测指标时,则可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否则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
在该实施例中,相较于图2实施例,除向业务侧终端返回根据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确定的用于反映第一网络网络状态的第一预测指标外,还向业务侧终端返回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确定的用于反映第二网络网络状态的第二预测指标。能够使得业务侧终端不仅能够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化,还能在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发生卡顿时,结合第二预测指标对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进行评估,避免网络切换后网络状态仍然没有好转导致的网络卡顿发生。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处理,例如业务侧终端。业务侧终端可例如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01、102或103或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客户端。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10中,确定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业务侧终端还支持接入第二网络,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
在步骤S420中,获得第一网络为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第一业务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
本公开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可在第一网络为其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过程中,对网络指标进行记录,获得第一业务网络指标。
在步骤S430中,通过第一网络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便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业务侧服务器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
在步骤S440中,接收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第一预测指标。
在步骤S450中,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并在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更为指定的网络状态(例如第二状态)时,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否则持续维持为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在业务侧终端接入第一网络时,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同时第一网络侧服务器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能够使得业务侧服务器在考虑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而根据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准确实时掌握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反应。业务侧服务器能够根据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与第一业务网络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向业务侧终端返回的更为精确的反映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化趋势的第一预测指标,有助于业务侧终端在网络发生卡顿前便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以提前根据精准的网络切换决策及时地进行网络切换,降低网络切换决策的响应时间并降低网络卡顿发生率,提高业务侧终端的网络质量。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上述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S420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510中,通过第一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Global Server LoadBalancer,GSLB)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携带业务侧终端使用第一网络时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便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第一网络地址确定第一业务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地址可例如为业务侧终端使用第一网络时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第一业务服务器可例如为业务侧的、用于通过第一网络向业务侧终端提供业务侧服务器的当前业务服务的下载服务器。该第一业务服务器可持续为业务侧终端提供当前业务服务。
在步骤S520中,接收负载均衡服务器响应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业务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地址。
在步骤S530中,通过第一网络、并根据第一服务器地址从第一业务服务器获得当前业务服务。
在步骤S540中,通过第一业务服务器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第一业务网络指标。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上述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S450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610中,若根据第一预测指标预测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预测指标小于消耗网络指标,则确定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其中,消耗网络指标是获得当前业务服务需消耗的网络指标。第一状态可为出现卡顿状态的网络状态,第二状态可为出现卡顿状态的网络状态。下一业务服务是指在下一时刻业务侧服务端提供的业务服务的数据或算例。
又例如,在业务侧终端存在缓冲区时,还可根据业务侧终端的缓冲数据量确定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具体可参考图7实施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可接收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第二预测指标,第二预测指标是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业务侧数据从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
并在根据第一预测指标预测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判断第二预测指标是否大于第一预测指标;若第二预测指标大于第一预测指标,则从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在该实施例中,在判断是否从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时,还判断第二预测指标是否大于第一预测指标,能够在第二预测指标大于第一预测指标时,初步确认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相较于第一网络发生卡顿的可能性更小,进而避免网络切换后导致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较差仍会发生卡顿的现象发生。
在步骤S620中,获得第二网络提供的下一业务服务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可为业务侧终端在第二网络向业务侧终端提供下一业务服务时获得。
在步骤S630中,在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大于第一预测指标时,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并在获得下一业务服务过程获得真实反映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能够在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大于第一预测指标时,进一步确认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较好,进而指导业务侧终端将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实现有效的网络切换。
在步骤S640中,在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测指标时,将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并在获得下一业务服务过程获得真实反映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能够在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测指标时,确认第二网络的网络状态差于第一网络,第一网络进行切换至第二网络是不必要的,进而指导业务侧终端将当前接入的网络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避免无效的网络切换。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图6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710中,根据第一网络为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对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进行缓冲,并确定业务侧终端的已缓冲数据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根据当前业务服务获得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并对其进行缓冲,通过读取缓冲区在当前时刻的数据量获得已缓冲数据量。
在步骤S720中,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指定时长内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的预测缓冲数据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可存在缓冲区。例如视频点播业务中,缓冲区用于对后续播放视频内容进行缓冲(buffer),例如提前下载后续视频片段,直至缓冲区填满(如60秒,约6至7个视频片段)。预测缓冲数据量是指在当前时刻之后的指定时长内可下载的预测缓冲数据量。可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单位时长下载数据量,并根据单位时长下载数据量和预测缓冲数据量的乘积确定预测缓冲数据量。
在步骤S730中,根据预测缓冲数据量和已缓冲数据量确定总缓冲数据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根据预测缓冲数据量和已缓冲数据量的和值确定总缓冲数据量。
在步骤S740中,根据总缓冲数据量和单位时长消耗数据量确定指定时长内的缓冲数据时长。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根据总缓冲数据量和单位时长消耗数据量的商值确定指定时长内的缓冲数据时长。
在步骤S750中,若缓冲数据时长小于指定时长,则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缓冲数据时长小于指定时长,说明按照第一预测指标的下载速度下载的预测缓冲数据量无法支撑至指定时长的播放需求,因此将发生卡顿现象,因此网络状态将会变差,即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将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基于上述图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810中,通过第二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携带业务侧终端使用第二网络时的第二网络地址,以便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第二网络地址确定第二业务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业务服务器可例如为用于通过第二网络向业务侧终端提供业务侧服务器的下一业务服务的下载服务器。
在步骤S820中,接收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第二请求返回的第二业务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地址。
在步骤S830中,通过第二网络、并根据第二服务器地址从第二业务服务器获得下一业务服务。
在步骤S840中,通过第二业务服务器提供的下一业务服务,获得第二业务网络指标。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可为业务侧终端在第二网络向业务侧终端提供下一业务服务时获得。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可例如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多个。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的信息处理框架中可包括业务侧终端951、负载均衡服务器952、第一业务服务器953、第二业务服务器954、业务侧服务器955、第一网络侧服务器956、第二网络侧服务器957。其中,业务侧终端可接入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958和第二网络959。其中,第一网络958由第一网络侧服务器956提供,第二网络959由第二网络侧服务器957提供。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900中,业务侧终端951通过第一网络908获得当前业务服务(如视频点播、直播、云游戏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901(例如客户端或终端,终端例如为手机)正在使用(接入)的网络为移动网络,未使用的网络为联通网络,则业务侧终端901确定移动网络为第一网络958,联通网络为第二网络959。
在步骤900之后执行步骤901,业务侧终端951通过第一网络958向负载均衡服务器952请求获得后续业务服务的下载服务器地址。以视频点播业务为例,负载均衡服务器952根据业务侧终端951使用第一网络958时的IP地址等信息确认业务侧终端951大致所处地理位置(如广东省,或广东省深圳市),结合相应区域附近下载服务器集群的负载情况分配第一业务服务器953后续可为业务侧终端951提供当前业务服务。同时,负载均衡服务器952会将第一业务服务器953的第一服务器地址(IP地址)反馈给业务侧终端951。
在步骤900之后执行步骤902,业务侧终端951通过第二网络959向负载均衡服务器952请求获得下一业务服务的第二业务服务器954的第二服务器地址。由于第二网络959的路由情况、第二业务服务器等情况与第一网络958的不尽相同,负载均衡服务器952会将第二业务服务器954的第一服务器地址反馈给业务侧终端951以备后续获得业务服务(例如下一业务服务)使用。这里步骤901和步骤902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优先地,优先执行步骤901,以便业务侧终端951尽快接收到第一业务服务器953的第一服务器地址,进而获得当前业务服务。
在步骤901之后执行步骤910,业务侧终端951通过第一网络958从第一业务服务器953获得当前业务服务。以视频点播为例,业务侧终端951将用户计划播放的视频片段(chunk)的请求信息发送给第一业务服务器953以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953返回的视频片段,每个视频片段长度约为10s(该值可以设定,不做限定);业务侧终端951可对后续播放内容进行缓冲(buffer),比如在网络条件具备时提前下载后续视频片段,直至缓冲区填满(如60s,约6~7个视频片段),以使用户获得好的体验。步骤910为持续执行的步骤,即持续下载视频片段。
步骤920具体分解为步骤921和步骤922,可参见图10所示。
步骤921,业务侧终端951通过第一网络958上报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为采用第一网络958时的业务网络指标,可以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等。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可根据下载视频片段统计得来,所以此时无法获得第二网络959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还需说明的是,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的接收方可以为业务侧服务器955,也可以为其他的业务后台服务器(再将业务网络指标转发至网络信息开放服务器),其他的业务后台服务器例如负载均衡服务器952、第一业务服务器953、第二业务服务器954等。
步骤922,业务侧服务器955通过第一网络958向业务侧终端951反馈第一网络958的第一预测指标和第二网络959的第二预测指标。第一预测指标为业务侧服务器955根据第一网络958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及第一网络侧服务器956提供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综合预测获得。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可以包括MCS、SINR、RSRP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用户使用第一网络958的信道质量的参数。第一网络958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由第一网络侧服务器956处获得(即步骤991)。
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由业务侧服务器955根据第二网络侧服务器957提供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综合预测获得。所涉及的参数或数据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956提供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网络959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由第二网络侧服务器957处获得(即步骤992)。
步骤930,业务侧终端951根据接受到的第一网络958的第一预测指标,以及缓冲区中的剩余缓冲等信息确定后续是否会发生卡顿(即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比如,缓冲区剩余10s数据量的缓冲,第一网络958的第一预测结果为之后20s网络码率为1Mbps,单个视频片段平均每秒消耗2Mbps的码率,则约20s后缓冲区将清空,发生卡顿。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是否会发生卡顿的准则为第一网络958第一预测指标大于或等于消耗网络指标(当第一预测指标为码率时,消耗网络指标即播放消耗的码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是否会发生卡顿的准则可以为未来N秒内不会方法卡顿(N大于零;且小于缓冲区最大值,如30s)。需要说的是,业务侧终端951进行卡顿判断可以基于周期性的判断,如每隔10s,也可以基于事件触发,触发事件如播放或下载完成一个视频片段,本公开对此并不作特殊限定。
当业务侧终端951确认或预测后续将发生卡顿时,执行步骤931,计划通过第二网络959从第二业务服务器954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具体的,业务侧终端951通过第二网络959,将当前需要下载的视频片段(缓冲区内已缓存的视频片段的下一段)的下载服务器地址指向第二业务服务器954,当前需要下载的视频片段即下一业务服务。该步骤931主要目的用于对第二网络959测速(获得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及确保第二业务服务器954与业务侧终端951的联通性。测速的原因为第二网络959的预测结果为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的预测结果,而当前第二业务服务器954通常位于公网上,与无线移动网络之间的固网传输未考虑进来,因此预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或者预测算法本身也存在一定误差,因此需要测速。
步骤940,业务侧终端951根据步骤931的结果(即第二业务网络指标)确定继续选择第一网络958提供业务服务,还是采用第二网络959提供业务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步骤931采用第二网络959下载视频片段所获得的第二业务指标(例如为平均网络码率)大于第一网络958的第一预测指标的平均速率,则执行步骤941,业务侧终端951后续采用第二网络959并从第二业务服务器954获得业务服务。此时认为第二网络959的网络质量优于第一网络95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步骤931采用第二网络959下载视频片段所获得的平均网络码率不高于第一网络958的第二预测指标的平均速率,则执行步骤942,业务侧终端951继续采用第一网络958并从第一业务服务器953获得业务服务。
以下介绍本公开的系统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对于本公开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施例。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参照图1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100,可以包括:业务侧终端1110和业务侧服务器1120。
业务侧终端1110支持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业务侧终端用于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便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业务侧服务器1120用于从业务侧终端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业务侧终端接入第一网络时,由业务侧服务器接收业务侧终端发送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并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能够在考虑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进而根据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准确实时掌握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反应。同时,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与第一业务网络指标综合考虑,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反映第一网络的网络状态变化趋势的第一预测指标,有助于业务侧终端在网络发生卡顿前便根据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当前接入的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第一网络,以提前根据精准的网络切换决策及时地进行网络切换,降低网络切换决策的响应时间并降低网络卡顿发生率,提高业务侧终端的网络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服务器1120还用于从所述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二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以便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和所述第二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时,所述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小区频段带宽和/或小区剩余系统容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所述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调制和编码策略、信干噪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1110在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时,可包括:第一请求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所述业务侧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网络时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便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确定第一业务服务器;第一地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地址;当前业务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并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地址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获得当前业务服务;第一网络指标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1110在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时,可包括:下一业务获得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第二网络指标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网络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网络决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时,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网络决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时,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1110还用于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第二预测指标,所述第二预测指标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其中,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包括: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则判断所述第二预测指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若所述第二预测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所述下一业务服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1110还用于若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小于消耗网络指标,则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其中,所述消耗网络指标是获得所述当前业务服务需消耗的网络指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侧终端11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对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进行缓冲,并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的已缓冲数据量;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指定时长内所述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的预测缓冲数据量;根据所述预测缓冲数据量和所述已缓冲数据量确定总缓冲数据量;根据所述总缓冲数据量和单位时长消耗数据量确定所述指定时长内的缓冲数据时长;若所述缓冲数据时长小于所述指定时长,则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指标获得模块可包括:第二请求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业务侧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网络时的第二网络地址,以便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确定第二业务服务器;第二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返回的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地址;下一业务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并根据所述第二服务器地址从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获得所述下一业务服务;第二网络指标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获得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示出的电子设备12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1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2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201、ROM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12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下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至少一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和/或单元和/或子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和/或单元和/或子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模块和/或单元和/或子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和/或单元和/或子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例如,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如图2或图3或图4或图5或图6或图7或图8或图9或图10所示的各个步骤。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或者子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或者子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或者子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或者子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业务侧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从业务侧终端接收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是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所述业务侧终端还支持接入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
从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
将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以便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预测指标;
将所述第二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以便所述业务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和所述第二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和/或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时,所述移动网络侧小区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小区频段带宽和/或小区剩余系统容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的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所述移动网络侧用户级网络信息开放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调制和编码策略、信干噪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业务侧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业务侧终端还支持接入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
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一业务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
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便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
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预测指标;
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所述业务侧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网络时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便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确定第一业务服务器;
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地址;
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并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地址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获得当前业务服务;
通过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获得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
获得所述第二网络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时,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
在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时,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第二预测指标,所述第二预测指标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侧服务器获取;
其中,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下一业务服务,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预测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则判断所述第二预测指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
若所述第二预测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获得所述下一业务服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测指标小于消耗网络指标,则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其中,所述消耗网络指标是获得所述当前业务服务需消耗的网络指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对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进行缓冲,并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的已缓冲数据量;
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指定时长内所述当前业务服务视频片段的预测缓冲数据量;
根据所述预测缓冲数据量和所述已缓冲数据量确定总缓冲数据量;
根据所述总缓冲数据量和单位时长消耗数据量确定所述指定时长内的缓冲数据时长;
若所述缓冲数据时长小于所述指定时长,则所述第一网络所处网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第二网络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的第二业务网络指标,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业务侧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网络时的第二网络地址,以便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确定第二业务服务器;
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返回的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地址;
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并根据所述第二服务器地址从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获得所述下一业务服务;
通过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提供的所述下一业务服务,获得所述第二业务网络指标。
13.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侧终端,支持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由第一运营商的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由第二运营商的第二网络侧服务器提供,所述业务侧终端用于确定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为第一网络;获得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业务侧终端提供的当前业务服务的第一业务网络指标,所述当前业务服务包括视频流媒体业务服务,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包括码率、丢包率、时延、卡顿率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向业务侧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以便所述业务侧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是所述业务侧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接收所述业务侧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预测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预测指标确定将所述业务侧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为所述第二网络或者继续维持为所述第一网络;
业务侧服务器,用于从业务侧终端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从第一网络侧服务器获取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网络指标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开放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预测指标;将所述第一预测指标返回至所述业务侧终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78024.4A 2021-08-23 2021-08-23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3709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8024.4A CN113709032B (zh) 2021-08-23 2021-08-23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8024.4A CN113709032B (zh) 2021-08-23 2021-08-23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032A true CN113709032A (zh) 2021-11-26
CN113709032B CN113709032B (zh) 2023-05-26

Family

ID=7865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8024.4A Active CN113709032B (zh) 2021-08-23 2021-08-23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90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9522A (zh) * 2022-10-18 2022-11-22 中亿(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运营商网络自动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3011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03A (zh) * 2018-02-02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21047A (zh) * 2019-11-06 2019-12-2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9616A (zh) * 2019-11-04 2020-01-2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243280A (zh) * 2020-10-20 2021-01-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发起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04718A (zh) * 2019-11-13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055963A (zh) * 2021-03-30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3011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03A (zh) * 2018-02-02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19616A (zh) * 2019-11-04 2020-01-2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621047A (zh) * 2019-11-06 2019-12-2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04718A (zh) * 2019-11-13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43280A (zh) * 2020-10-20 2021-01-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发起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055963A (zh) * 2021-03-30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9522A (zh) * 2022-10-18 2022-11-22 中亿(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运营商网络自动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032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ng et al. A real-time adaptive algorithm for video streaming over multiple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US11924650B2 (en) System, method and service product for content delivery
US10924577B2 (en) Fractional pre-delivery of content to user devices for uninterrupted playback
Han et al. AMVS-NDN: Adaptive mobile video streaming and sharing in wireless named data networking
CN108668146B (zh) 一种调整流媒体码率的方法及设备
US1152726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streaming of multimedia content
US9521178B1 (en) Dynamic bandwidth thresholds
CN110268694A (zh) 在自适应位速率流传输期间在多个内容递送网络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US9819715B2 (en) Client side control of adaptive streaming
CN110636339A (zh) 基于码率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83536B (zh) 调节视频码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8594A (zh) 用于自适应流播放器的高速缓存控制
Chang et al. Edge-assisted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with deep learning in mobile edge networks
CN11331626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20059425A (ko) 비디오 스트리밍을 위한 세션 기반 적응적 재생 프로파일 판정
CN113709032B (zh)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40137585A1 (en) Multiple protocol prediction and in-session adaptation in video streaming
Siris et al. Exploiting mobility prediction for mobility & popularity caching and DASH adaptation
Kim et al. Multipath-based HTTP adaptive streaming scheme for the 5G network
US20150103754A1 (en) Base station conditions resource adaptation
JP6276206B2 (ja) 帯域割り当て制御装置及び帯域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CN1117413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trangeli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dash-compliant second screen video player for live events in mobile scenarios
Bouzia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experience (QoE) of data services on the mobile network. Application to video streaming
KR101429891B1 (ko) 컨텐트 데이터에 대한 수신을 그 수신상태에 따라 적응시키는 방법과 그 방법을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