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0004B -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0004B
CN113700004B CN202111061257.4A CN202111061257A CN113700004B CN 113700004 B CN113700004 B CN 113700004B CN 202111061257 A CN202111061257 A CN 202111061257A CN 113700004 B CN113700004 B CN 113700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upporting
foundation pit
pit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12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0004A (zh
Inventor
吴胜光
黄刚毅
刘应武
汪庆中
秦培然
陈微
潘永策
王纯
叶靖
居灿兵
金金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u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u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12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0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0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0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0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2D5/765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remov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勘测确定基坑围护桩的平面位置,并预制内撑横梁和围护围梁以及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基坑围护桩施工;布设内撑横梁;防流沙支护施工;坑底灌注桩施工;在所述桩顶承台面向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一侧面上设置环向设置的劲性撑板,在所述劲性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补强支撑体;拆除内撑横梁完成施工,本申请具有能够显著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常需在地基土体内设置深基坑。在深基处施工时,常需解决基坑稳定性提升、内支撑转换、渗透破坏防控等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深基坑内支撑板式快速换撑的施工方法及结构,在地下室外墙与竖向围护结构型钢支护桩之间增设换撑砼板的施工方法,由换撑砼板替代内支撑防止深基坑出现塌陷,换撑结构比内支撑低一层,可完成内支撑拆除以后再进行上部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该技术通过调整换撑施工工序,可满足换撑稳定性控制的要求,但该技术难以同步满足基坑围护结构受力性能改善、现场施工效率提升、防渗透破坏等问题。
鉴于此,为提升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减小换撑施工难度,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可以提升基坑内支撑效率、改善换撑体系受力、减小外侧土压力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0、勘测确定基坑围护桩的平面位置,并预制内撑横梁和围护围梁以及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S010、打设所述基坑围护桩并对所述基坑围护桩围成的地基土体进行开挖,在所述基坑围护桩内侧设置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圈梁定位框;
S020、在所述圈梁定位框内固定一围护圈梁,在所述围护圈梁上连接内撑横梁,并通过横梁连接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撑横梁;
S030、在所述基坑围护桩外部的坑外土体内引孔插设多个降压排水管,并在每个所述降压排水管内部的底部位置填充反滤填充体,在该反滤填充体上方填充封闭黏土体,插设抽水管,使得所述抽水管的底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反滤填充体;
S040、在所述基坑围护桩与所述降压排水管之间填充轻质填充体,其中所述轻质填充体位于所述坑外土体的上方;
S050、在所述地基土体内插设反压撑板,并在所述反压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坑底硬化体和反压囊袋,通过囊袋压浆管对该反压囊袋内压浆形成反压注浆体;
S060、在灌注桩钢筋笼与所述地基土体的软土层标高对应区域的外侧焊接多个筒筋定位板,并在所述筒筋定位板外侧壁上设置沉放辅助管,其中该沉放辅助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沉放喷水孔;
S070、在对称的两个筒筋定位板之间沉放所述灌注桩钢筋笼,并通过所述沉放辅助管向所述地基土体喷浆;
S080、当所述灌注桩钢筋笼沉放至设定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与所述灌注桩钢筋笼形成坑底灌注桩,并在该坑底灌注桩顶部设置桩顶承台;
S090、在所述桩顶承台面向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一侧面上设置环向设置的劲性撑板,在所述劲性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补强支撑体;
S100、拆除所述圈梁定位框和所述内撑横梁。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采用预制的内撑横梁和围护圈梁组合形成基坑内支撑,并分别通过横梁连接体对内撑横梁进行支撑,通过圈梁定位框限定围护圈梁的位置,降低了基坑内支撑施工的难度;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桩顶承台面向基坑围护桩侧设置劲性撑板和补强支撑体,可对基坑围护桩实现良好的支撑,降低了基坑围护桩换撑施工的难度;
3、在基坑围护桩的外部引孔插设降压排水管,并在降压排水管的下部填充反滤填充体、上部填充封闭黏土体、内部插设内置抽水管,通过抽水管可以快速进行抽水,而且不会堵塞,可快速降低基坑外部的水压力;同时,本发明在基坑围护桩与降压排水管之间设置轻质填充体,在基坑围护桩的坑底部位设置坑底硬化体和反压注浆体,可起到角部压重和减小土压力的作用;
4、综合上述几点,本申请能够显著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并缩短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圈梁定位框通过紧固锚栓固定所述围护圈梁的位置。
此设置,通过调节紧固锚栓的松紧程度,可以非常方便地调节围护圈梁并固定围护圈梁。
进一步地,所述圈梁定位框下方设有补强撑板,该补强撑板设于所述基坑围护桩侧壁上,且所述补强撑板与所述圈梁定位框底部之间连接有圈梁撑筋。
此设置,通过圈梁撑筋对圈梁定位框进行强度加强,起到支撑作用,可显著提高内撑横梁的固定强度,使其不会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连接体包括对压模板、设于所述对压模板内的对压螺栓和密实填充体,通过所述对压螺栓对相对设置的两个内撑横梁施加顶压力,通过所述密实填充体固定所述对压螺栓和所述内撑横梁,且所述对压模板通过模板紧固栓连接闭合。
此设置,先通过对压螺栓连接两个内撑横梁使其被拉直,然后套上对压模板再填充密实填充体,使得两个内撑横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后续拆卸难度也不高。
进一步地,所述内撑横梁与所述围护圈梁之间通过撑梁连接隼连接。
此设置,通过撑梁连接隼可以非常方便地定位内撑横梁和围护圈梁,方便内撑横梁与围护圈梁的连接,当对压螺栓对两个内撑横梁施加压力的时候,内撑横梁与围护圈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后续接触对压螺栓的压力即可方便地将内撑横梁从围护圈梁上拆下。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支撑体与所述劲性撑板之间设有横断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坑底撑墩,所述基坑围护桩面向所述坑底撑墩的位置设有桩侧撑墩,在所述桩侧撑墩与所述坑底撑墩之间设有换撑补强体。
进一步地,所述换撑补强体靠近所述坑底撑墩的一端设有支撑端板,该支撑端板与所述坑底撑墩之间设有斜向撑杆和固定囊袋,通过预压螺栓对所述支撑端板和所述斜向撑杆施加顶压力,再向所述固定囊袋内压浆形成稳固撑墩。
此设置,在基坑围护桩上设置桩侧撑墩,并可通过预压螺栓对支撑端板及斜向撑杆施加顶压力,可对基坑围护桩起到极好的支撑作用,降低了基坑围护桩换撑施工的难度。
进一步地,步骤S100的具体步骤包括:
S101、解除所述对压模板与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连接;
S102、在两个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下方安装拆梁吊槽;
S103、通过至少两个吊槽拉索将所述拆梁吊槽与两个所述内撑横梁固定;
S104、凿除所述密实填充体,借助所述拆梁吊槽回收废料;
S105、解除两个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对压螺栓;
S106、将内撑横梁吊除。
上述步骤,进一步公开了拆除内撑横梁的步骤,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方便地拆除内撑横梁,并对密实填充体的废料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对压螺栓包括螺栓和螺杆,该螺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撑横梁内。
此设置,通过螺栓可以方便地调节对内撑横梁的压力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筒筋定位板外壁上设有柔性筒筋,该柔性筒筋位于所述筒筋定位板和所述沉放辅助管之间。
此设置,在灌注桩钢筋笼的外侧设置了柔性筒筋,并可借助沉放辅助管降低灌注桩钢筋笼沉放的难度,降低了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控制的难度。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包括基坑围护桩和改基坑围护桩围成的地基土体;
所述基坑围护桩内侧设有圈梁定位框,所述圈梁定位框内固定有一围护圈梁,所述围护圈梁上连接有内撑横梁,通过横梁连接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撑横梁;
所述基坑围护桩外部的坑外土体内插设有多个降压排水管,且每个所述降压排水管内设有位于底部的反滤填充体和位于所述反滤填充体上方的封闭黏土体,以及底端插入所述反滤填充体且顶端伸出所述封闭黏土体外的抽水管;
所述基坑围护桩与所述降压排水管之间填充有轻质填充体,所述轻质填充体位于所述坑外土体的上方;
所述地基土体上设有反压撑板,所述反压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坑底硬化体和反压囊袋,通过囊袋压浆管对该反压囊袋内压浆形成反压注浆体;
灌注桩钢筋笼与所述地基土体的软土层标高对应区域的外侧焊接有多个筒筋定位板,所述筒筋定位板外侧壁上设有沉放辅助管,该沉放辅助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沉放喷水孔;
当所述灌注桩钢筋笼沉放至设定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与所述灌注桩钢筋笼形成坑底灌注桩,并在该坑底灌注桩顶部设置桩顶承台;
所述桩顶承台面向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一侧面上设有环向设置的劲性撑板,所述劲性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补强支撑体。
本申请的装置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流程图;
图2是图1的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对压模板布设结构横断面图;
图4是图1的横梁连接体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柔性筒筋布设结构纵断面图;
图6是图5的灌注桩钢筋笼横断面示意图;
图7是图1的防流砂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拆梁吊槽布设结构纵断面图;
图9是图8的拆梁吊槽横断面图。
图中,1、基坑围护桩;2、内撑横梁;3、围护圈梁;4、圈梁定位框;5、紧固锚栓;7、补强撑板;8、圈梁撑筋;9、横梁连接体;10、撑梁连接隼;11、对压螺栓;12、对压模板;13、密实填充体;14、降压排水管;15、反滤填充体;16、封闭黏土体;17、抽水管;18、轻质填充体;19、坑外土体;20、反压撑板;21、坑底硬化体;22、反压囊袋;23、囊袋压浆管;24、反压注浆体;25、筒筋定位板;26、柔性筒筋;27、沉放辅助管;28、沉放喷水孔;29、灌注桩钢筋笼;30、地基土体;31、坑底灌注桩;32、桩顶承台;33、劲性撑板;34、补强支撑体;35、坑底撑墩;36、桩侧撑墩;37、换撑补强体;38、预压螺栓;39、支撑端板;40、斜向撑杆;41、固定囊袋;42、稳固撑墩;43、拆梁吊槽;44、吊槽拉索;45、模板紧固栓;46、密闭隼筋;47、管道滤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披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9所示,本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0、勘测确定基坑围护桩1的平面位置,并预制内撑横梁2和围护围梁以及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图2中展示了部分施工结构,未展示的部分与图1中的结构一致。
此步骤中,实际上是前期的施工准备过程,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等为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常见的物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S010、打设基坑围护桩1并对基坑围护桩1围成的地基土体30进行开挖,在基坑围护桩1内侧设置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圈梁定位框4,圈梁定位框4下方设有补强撑板7,该补强撑板7设于基坑围护桩1侧壁上,且补强撑板7与圈梁定位框4底部之间连接有圈梁撑筋8;
此步骤实际上是对基坑围护桩1进行施工,通过打设水泥搅拌桩或地下连续墙的方式形成基坑围护桩1,这里的圈梁定位框4可以是在基坑围护桩1内壁一圈,或者是两两相对的一对,或多对,通过圈梁撑筋8对圈梁定位框4进行强度加强,起到支撑作用,可显著提高内撑横梁2的固定强度,使其不会掉落。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基坑围护桩1采用直径为800mm的水泥搅拌桩,圈梁定位框4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U”形,高度为50cm,与基坑围护桩1通过栓钉连接。
S020、在圈梁定位框内固定一围护圈梁3,在围护圈梁3上连接内撑横梁2,并通过横梁连接体9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内撑横梁2;
此步骤中,圈梁定位框4通过紧固锚栓5固定围护圈梁3的位置,通过调节紧固锚栓5的松紧程度,可以非常方便地调节围护圈梁3并固定围护圈梁3,再通过围护圈梁3来连接内撑横梁2。其中,内撑横梁2和围护圈梁3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制备,横断面呈矩形,宽度为30cm、高度为50cm,紧固锚栓5采用直径30mm的螺杆轧制而成,与圈梁定位框4通过螺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连接体9包括对压模板12、设于对压模板12内的对压螺栓11和密实填充体13,通过对压螺栓11对相对设置的两个内撑横梁2施加顶压力,通过密实填充体13固定对压螺栓11和内撑横梁2,且对压模板12通过模板紧固栓45连接闭合。先通过对压螺栓11连接两个内撑横梁2使其被拉直,然后套上对压模板12再填充密实填充体13,使得两个内撑横梁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后续拆卸难度也不高。
优选地,内撑横梁2与围护圈梁3之间通过撑梁连接隼10连接,通过撑梁连接隼10可以非常方便地定位内撑横梁2和围护圈梁3,方便内撑横梁2与围护圈梁3的连接,当对压螺栓11对两个内撑横梁2施加压力的时候,内撑横梁2与围护圈梁3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后续接触对压螺栓11的压力即可方便地将内撑横梁2从围护圈梁3上拆下。
S030、在基坑围护桩1外部的坑外土体19内引孔插设多个降压排水管14,并在每个降压排水管14内部的底部位置填充反滤填充体15,在该反滤填充体15上方填充封闭黏土体16,插设抽水管17,使得抽水管17的底部至少部分插入反滤填充体15;
此步骤中,降压排水管14采用直径100mm的钢管,在降压排水管14的管壁上设置管道滤水孔47,管道滤水孔47的孔径为50mm,反滤填充体15采用粒径均匀的砂砾石,封闭黏土体16采用高液限黏土,抽水管17采用直径为30mm的钢管。
S040、在基坑围护桩1与降压排水管14之间填充轻质填充体18,其中轻质填充体18位于坑外土体19的上方;
此步骤中,轻质填充体18采用重度为轻质泡沫混凝土,坑外土体19和地基土体30均为软塑状态的淤泥质土。
S050、在地基土体30内插设反压撑板20,并在反压撑板20与基坑围护桩1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坑底硬化体21和反压囊袋22,通过囊袋压浆管23对该反压囊袋22内压浆形成反压注浆体24;
此步骤中,坑底硬化体21采用水泥土,厚度为50cm,反压囊袋22采用厚度为2mm的土工膜缝合而成,横断面呈矩形,高度为0.8m。
S060、在灌注桩钢筋笼29与地基土体30的软土层标高对应区域的外侧焊接多个筒筋定位板25,并在筒筋定位板25外侧壁上设置沉放辅助管27,其中该沉放辅助管27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沉放喷水孔28,筒筋定位板25外壁上设有柔性筒筋26,该柔性筒筋26位于筒筋定位板25和沉放辅助管27之间;
在灌注桩钢筋笼29的外侧设置了柔性筒筋26,并可借助沉放辅助管27降低灌注桩钢筋笼29沉放的难度,降低了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控制的难度。其中,柔性筒筋26采用密目网格栅,与沉放辅助管27焊接连接;沉放辅助管27采用直径60mm的钢管,与外部供水管连通;筒筋定位板25采用厚度10mm的钢板轧制成圆弧形,与灌注桩钢筋笼29焊接连接。沉放喷水孔28的孔径为30mm。灌注桩钢筋笼29采用直径8mm的箍筋和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绑扎而成。
S070、在对称的两个筒筋定位板25之间沉放灌注桩钢筋笼29,并通过沉放辅助管27向地基土体30喷浆;
S080、当灌注桩钢筋笼29沉放至设定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与灌注桩钢筋笼29形成坑底灌注桩31,并在该坑底灌注桩31顶部设置桩顶承台32;
其中,坑底灌注桩31直径为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顶承台32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高度为50cm,长度为1.5m、宽度为1.5m。
S090、在桩顶承台32面向基坑围护桩1的一侧面上设置环向设置的劲性撑板33,在劲性撑板33与基坑围护桩1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补强支撑体34;
在本实施例中,补强支撑体34与劲性撑板33之间设有横断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坑底撑墩35,基坑围护桩1面向坑底撑墩35的位置设有桩侧撑墩36,在桩侧撑墩36与坑底撑墩35之间设有换撑补强体37,换撑补强体37靠近坑底撑墩35的一端设有支撑端板39,该支撑端板39与坑底撑墩35之间设有斜向撑杆40和固定囊袋41,通过预压螺栓38对支撑端板39和斜向撑杆40施加顶压力,再向固定囊袋41内压浆形成稳固撑墩42,在基坑围护桩1上设置桩侧撑墩36,并可通过预压螺栓38对支撑端板39及斜向撑杆40施加顶压力,可对基坑围护桩1起到极好的支撑作用,降低了基坑围护桩1换撑施工的难度。
其中,劲性撑板33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补强支撑体34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坑底撑墩35和桩侧撑墩36均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三角形,并使桩侧撑墩36与基坑围护桩1通过栓钉连接,固定囊袋41采用厚度1mm的橡胶片缝合而成,与外部压浆设备连通;稳固撑墩42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灌浆料;预压螺栓38包括螺栓和螺杆,并使螺栓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螺栓两侧的螺杆一端与坑底撑墩35连接牢固,另一端与支撑端板39垂直焊接连接,螺杆直径为30mm。支撑端板39采用强度为Q235的钢板切割而成,厚度为10mm。斜向撑杆40采用规格为400×400×13×21的H型钢。
S100、拆除圈梁定位框和内撑横梁2。
具体步骤为:
S101、解除对压模板12与内撑横梁2之间的连接;
S102、在两个内撑横梁2之间的下方安装拆梁吊槽43;
S103、通过至少两个吊槽拉索44将拆梁吊槽43与两个内撑横梁2固定;
S104、凿除密实填充体13,借助拆梁吊槽43回收废料;
S105、解除两个内撑横梁2之间的对压螺栓11;
S106、将内撑横梁2吊除。
其中,拆梁吊槽43采用厚度2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U”形,两端与吊槽拉索44连接牢固。吊槽拉索44采用直径20mm的钢丝绳。模板紧固栓45采用直径20mm的螺栓和螺杆组合而成。密闭隼筋46采用2mm的钢板轧制而成,嵌设于内撑横梁2和围护圈梁3侧壁预留的槽孔内。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发明未对其进行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基坑围护桩1、内撑横梁2、围护圈梁3、圈梁定位框4、紧固锚栓5、补强撑板7、圈梁撑筋8、横梁连接体9、撑梁连接隼10、对压螺栓11、对压模板12、密实填充体13、降压排水管14、反滤填充体15、封闭黏土体16、抽水管17、轻质填充体18、坑外土体19、反压撑板20、坑底硬化体21、反压囊袋22、囊袋压浆管23、反压注浆体24、筒筋定位板25、柔性筒筋26、沉放辅助管27、沉放喷水孔28、灌注桩钢筋笼29、地基土体30、坑底灌注桩31、桩顶承台32、劲性撑板33、补强支撑体34、坑底撑墩35、桩侧撑墩36、换撑补强体37、预压螺栓38、支撑端板39、斜向撑杆40、固定囊袋41、稳固撑墩42、拆梁吊槽43、吊槽拉索44、模板紧固栓45、密闭隼筋46、管道滤水孔4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00、勘测确定基坑围护桩的平面位置,并预制内撑横梁和围护围梁以及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S010、打设所述基坑围护桩并对所述基坑围护桩围成的地基土体进行开挖,在所述基坑围护桩内侧设置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圈梁定位框;
S020、在所述圈梁定位框内固定一围护圈梁,在所述围护圈梁上连接内撑横梁,并通过横梁连接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撑横梁;
S030、在所述基坑围护桩外部的坑外土体内引孔插设多个降压排水管,并在每个所述降压排水管内部的底部位置填充反滤填充体,在该反滤填充体上方填充封闭黏土体,插设抽水管,使得所述抽水管的底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反滤填充体;
S040、在所述基坑围护桩与所述降压排水管之间填充轻质填充体,其中所述轻质填充体位于所述坑外土体的上方;
S050、在所述地基土体内插设反压撑板,并在所述反压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坑底硬化体和反压囊袋,通过囊袋压浆管对该反压囊袋内压浆形成反压注浆体;
S060、在灌注桩钢筋笼与所述地基土体的软土层标高对应区域的外侧焊接多个筒筋定位板,并在所述筒筋定位板外侧壁上设置沉放辅助管,其中该沉放辅助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沉放喷水孔;
S070、在对称的两个筒筋定位板之间沉放所述灌注桩钢筋笼,并通过所述沉放辅助管向所述地基土体喷浆;
S080、当所述灌注桩钢筋笼沉放至设定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与所述灌注桩钢筋笼形成坑底灌注桩,并在该坑底灌注桩顶部设置桩顶承台;
S090、在所述桩顶承台面向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一侧面上设置环向设置的劲性撑板,在所述劲性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补强支撑体;
S100、拆除所述圈梁定位框和所述内撑横梁;
其中,所述圈梁定位框通过紧固锚栓固定所述围护圈梁的位置;
其中,所述圈梁定位框下方设有补强撑板,该补强撑板设于所述基坑围护桩侧壁上,且所述补强撑板与所述圈梁定位框底部之间连接有圈梁撑筋;
所述横梁连接体包括对压模板、设于所述对压模板内的对压螺栓和密实填充体,通过所述对压螺栓对相对设置的两个内撑横梁施加顶压力,通过所述密实填充体固定所述对压螺栓和所述内撑横梁,且所述对压模板通过模板紧固栓连接闭合;
所述内撑横梁与所述围护圈梁之间通过撑梁连接隼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支撑体与所述劲性撑板之间设有横断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坑底撑墩,所述基坑围护桩面向所述坑底撑墩的位置设有桩侧撑墩,在所述桩侧撑墩与所述坑底撑墩之间设有换撑补强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补强体靠近所述坑底撑墩的一端设有支撑端板,该支撑端板与所述坑底撑墩之间设有斜向撑杆和固定囊袋,通过预压螺栓对所述支撑端板和所述斜向撑杆施加顶压力,再向所述固定囊袋内压浆形成稳固撑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的具体步骤包括:
解除所述对压模板与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连接;
在两个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下方安装拆梁吊槽;
通过至少两个吊槽拉索将所述拆梁吊槽与两个所述内撑横梁固定;
凿除所述密实填充体,借助所述拆梁吊槽回收废料;
解除两个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对压螺栓;
将内撑横梁吊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压螺栓包括螺栓和螺杆,该螺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撑横梁内;所述筒筋定位板外壁上设有柔性筒筋,该柔性筒筋位于所述筒筋定位板和所述沉放辅助管之间。
6.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包括基坑围护桩和改基坑围护桩围成的地基土体;
所述基坑围护桩内侧设有圈梁定位框,所述圈梁定位框内固定有一围护圈梁,所述围护圈梁上连接有内撑横梁,通过横梁连接体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撑横梁;
所述基坑围护桩外部的坑外土体内插设有多个降压排水管,且每个所述降压排水管内设有位于底部的反滤填充体和位于所述反滤填充体上方的封闭黏土体,以及底端插入所述反滤填充体且顶端伸出所述封闭黏土体外的抽水管;
所述基坑围护桩与所述降压排水管之间填充有轻质填充体,所述轻质填充体位于所述坑外土体的上方;
所述地基土体上设有反压撑板,所述反压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坑底硬化体和反压囊袋,通过囊袋压浆管对该反压囊袋内压浆形成反压注浆体;
灌注桩钢筋笼与所述地基土体的软土层标高对应区域的外侧焊接有多个筒筋定位板,所述筒筋定位板外侧壁上设有沉放辅助管,该沉放辅助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沉放喷水孔;
当所述灌注桩钢筋笼沉放至设定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与所述灌注桩钢筋笼形成坑底灌注桩,并在该坑底灌注桩顶部设置桩顶承台;
所述桩顶承台面向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一侧面上设有环向设置的劲性撑板,所述劲性撑板与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补强支撑体。
CN202111061257.4A 2021-09-10 2021-09-10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13700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1257.4A CN113700004B (zh) 2021-09-10 2021-09-10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1257.4A CN113700004B (zh) 2021-09-10 2021-09-10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0004A CN113700004A (zh) 2021-11-26
CN113700004B true CN113700004B (zh) 2022-07-29

Family

ID=7865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1257.4A Active CN113700004B (zh) 2021-09-10 2021-09-10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00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S096002A0 (en) * 2002-03-07 2002-03-28 Blazevic, Paul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N103114595A (zh) * 2013-01-06 2013-05-22 厦门源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桩预留核心土双支墩斜内撑基坑支护方法及装置
CN203403422U (zh) * 2013-06-06 2014-01-22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
CN107246015A (zh) * 2017-07-20 2017-10-13 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深基坑分区开挖后加内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741877U (zh) * 2019-02-20 2019-12-06 中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桩根部增设砼圈梁止水的围堰结构
CN111139849B (zh) * 2020-01-03 2021-04-20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深埋水下承台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0004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551B (zh) 一种压力补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742213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112982181B (zh) 一种上承式钢箱连续拱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CN106320377A (zh) 一种富水软土地区深基坑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CN108193608A (zh) 移动式模架现浇道路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CN108612110A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CN111441343A (zh) 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
CN108589769B (zh) 一种超长嵌岩t形组合式柱板高挡墙施工方法
CN112227391B (zh) 生态钢板桩筑岛围堰及施工方法
CN117166510A (zh) 一种深大直径沉井施工方法
CN113700004B (zh) 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CN110952563A (zh) 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临时抗浮结构
CN216339582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组合斜向支撑
CN111305182A (zh) 一种软弱地基加固施工方法
CN113585336B (zh) 软弱地基环境中下沉式混凝土拌合站的快速施工方法
CN216129955U (zh) 一种上承式钢箱连续拱桥钢混结合段结构
CN114293564A (zh) 一种建筑工程基坑边坡桩基现场施工方法
CN210887256U (zh) 挡水围堰平直组合板桩地连墙式框架
CN214301821U (zh) 高桩承台浇筑结构
CN212896374U (zh) 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
CN219527660U (zh) 全装配式大跨度钢结构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0507457U (zh) 装配式预应力临时封盖
CN211447882U (zh) 一种带底板预制钢筋笼的电梯井道
CN112814010B (zh) 陡峭地形高桩承台的施工方法
CN115354739B (zh) 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