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9773A -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9773A
CN113699773A CN202110974048.2A CN202110974048A CN113699773A CN 113699773 A CN113699773 A CN 113699773A CN 202110974048 A CN202110974048 A CN 202110974048A CN 113699773 A CN113699773 A CN 113699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s
layer
layers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40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惠
胡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40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97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9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9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HMARKING, INSPECTING, SEAMING OR SEVERING TEXTILE MATERIALS
    • D06H3/00Inspecting textil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在该判断方法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分层时在沿筒纱由内到外或者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然后采用各层纱线和间隔纱线进行拼接织造,得到织物。其中,拼接织造上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的颜色与筒纱的颜色为对比色。拼接织造之后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根据色差分析结果判断筒纱的色差情况,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辨别出筒纱的色差情况,判断筒纱内外是否存在色差。

Description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过程中,通常是先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然后再对纱线进行染色处理。染色时,一般是染液从筒管的内侧向外侧渗透,然而由于卷绕的纱线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密度,因此可能会出现存在内外色差的问题。当采用这些染色不均的纱线进行织造时,会造成坯布或者成衣的颜色不合格,此时再进行返工会存在较高的成本。然而在传统的纺织过程中,难以有效辨别出纱线的这种内外色差的问题,导致坯布或成衣的制造成本加大,甚至出现批量报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判断出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在沿所述筒纱由内到外的方向上依次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或者在沿所述筒纱由外到内的方向上依次得到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内层纱线;
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内层纱线、最外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外层纱线以及最外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或者,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外层纱线、最内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内层纱线以及最内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其中,所述间隔纱线的颜色与所述筒纱的颜色为对比色;
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根据所述色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筒纱的色差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当色差分析结果中存在色差时,判断所述筒纱存在内外色差,当色差分析结果中不存在色差时,判断所述筒纱不存在内外色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控制所述最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和/或,
控制所述次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和/或,
控制所述最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和/或,
控制所述次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时,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10cm~30cm;和/或,
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mm;和/或,
控制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1mm~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4层~10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预设指标确定分层处理的层数,所述预设指标为纱线颜色、纱线类型、织造花型以及花型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线颜色为色纱或白纱,所述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或回修纱,所述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或条格花型,所述花型大小为大花型、中花型或小花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且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大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中花型时,将筒纱分为6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小花型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色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10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8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筒纱分为10层时,次内层为5层,次外层为2层;将筒纱分为8层时,次内层为4层,次外层为1层;将筒纱分为6层时,次内层为2层,次外层为1层;将筒纱分为4层时,次内层为1层,次外层为0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花型为头份比例大于30%且小于50%、且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小于或等于50根的花型,小花型为头份比例小于或等于30%、且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小于或等于30根的花型,所述大花型为非中花型且非小花型的花型;其中头份比例为某一颜色经纱全幅根数与总经纱全幅根数的比值,或者某一颜色纬纱全幅根数与总纬纱全幅根数的比值。
上述判断方法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分层时在沿筒纱由内到外或者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然后采用各层纱线和间隔纱线进行拼接织造,得到织物。其中,拼接织造上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的颜色与筒纱的颜色为对比色。拼接织造之后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根据色差分析结果判断筒纱的色差情况,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辨别出筒纱的色差情况,判断筒纱内外是否存在色差。进一步地,采用该方法对筒纱的色差进行判断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筒纱存在色差的具体位置,针对性地对存在色差的筒纱进行处理,而不存在色差的筒纱进行正常使用。这样可以在有效辨别筒纱色差情况的前提下,对存在色差的筒纱进行针对性处理,降低筒纱的回修成本和报废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筒纱分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纱分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筒纱分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筒纱分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筒纱分层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00、筒纱;200、筒管;300、测量尺;400、断纱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筒纱色差的判断方法。该筒纱色差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在沿筒纱由内到外的方向上依次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或者在沿筒纱由外到内的方向上依次得到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内层纱线。
S102: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内层纱线、最外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外层纱线以及最外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或者,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外层纱线、最内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内层纱线以及最内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其中,间隔纱线的颜色与筒纱的颜色为对比色。
S103: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根据色差分析结果判断筒纱的色差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判断方法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分层时在沿筒纱由内到外或者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然后采用各层纱线和间隔纱线进行拼接织造,得到织物。其中,拼接织造上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的颜色与筒纱的颜色为对比色。拼接织造之后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根据色差分析结果判断筒纱的色差情况,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辨别出筒纱的色差情况,判断筒纱内外是否存在色差。进一步地,采用该方法对筒纱的色差进行判断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筒纱存在色差的具体位置,针对性地对存在色差的筒纱进行处理,而不存在色差的筒纱进行正常使用。这样可以在有效辨别筒纱色差情况的前提下,对存在色差的筒纱进行针对性处理,降低筒纱的回修成本和报废成本。比如,对存在色差的纱线层进行剥离,如果可以回修则回修回用,这样当筒纱存在内外色差时,可以针对性的处理,不需要将筒纱整体报废,有利于降低报废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筒纱的染色过程中,通常是染色从筒管的内侧向外侧渗透,此时当筒纱出现色差问题时,通常是表现为筒纱的内外存在一定的色差。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判断方法能够高效地判断出筒纱内外是否存在色差,找出存在色差纱线的分界线,对存在色差的纱线和不存在色差的纱线进行分别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S101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可以在沿筒纱由内到外的方向上进行分层,或者可以在沿筒纱由外到内的方向上进行分层。通过分层之后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其中内层纱线指的是比外层纱线更加靠近筒管的纱线层,中间层纱线是内层纱线和外层纱线之间形成的纱线层。
还可以理解的是,内层纱线可以包括最内层纱线和次内层纱线,次内层纱线的可以是0层、1层或者多层。外层纱线可以包括最外层纱线和次外层纱线,次外层纱线可以是0层、1层或者多层。当内层纱线包括次内层纱线,外层纱线包括次外层纱线时,距离最小的次内层纱线和次外层纱线之间形成中间层纱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S102中,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表明在织造成的织物中,织物分为多个部分,各部分采用相应的纱线进行织造。可选地,在拼接织造时,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成布,便于织造和色差分析。进一步地,采用织袜机进行袜样拼接织造,可以进一步提高织造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S102中,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内层纱线、最外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外层纱线以及最外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此时当需要将其中某一层纱线与最外层纱线进一步进行色差分析时,可以将该层纱线在最外层纱线之后进行拼接织造。当然,在该层纱线与最外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
或者,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外层纱线、最内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内层纱线以及最内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此时当需要将其中某一层纱线与最内层纱线进一步进行色差分析时,可以将该层纱线在最内层纱线之后进行拼接织造。当然,在该层纱线与最内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
进一步地,在S102中,对比色指24色相环上相距120°~180°之间的两种颜色。对比色是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颜色,能够提高对比试样与第二染色物之间的色光值的检测精度。
请参阅图1,图1中展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筒纱分层示意图。在对筒纱100进行分层处理时,调节断纱钩400在测量尺300上的位置,即调节断纱钩与筒管200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断纱钩400将纱线勾断,这样可以将筒纱100按要求分为内层纱线、中间纱线以及外层纱线等纱线层。另外,通过断纱钩400在测量尺300上的位置调节,可以对各纱线层的厚度进行准确控制。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当色差分析结果中存在色差时,判断筒纱存在内外色差,当色差分析结果中不存在色差时,判断筒纱不存在内外色差。
具体地,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评级,当色差评级中存在色差时,判断筒纱存在内外色差,当色差评级中不存在色差时,判断筒纱不存在内外色差。作为色差评级的一种方式,色差评级为灰卡评级。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间隔纱线的颜色与筒纱的颜色为互补色。其中,互补色指24色相环上相对的两种颜色,属于更易区分的颜色。能够进一步提高间隔纱线与筒纱之间的色差的检测精度。
可选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控制最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比如,控制最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1.5mm、2mm、2.5mm或3mm。在对最内层纱线的层厚进行控制时,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调节断纱钩在测量尺上的位置,使断纱之后的最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
可选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控制次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比如,控制次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1.5mm、2mm、2.5mm或3mm。在对次内层纱线的层厚进行控制时,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调节断纱钩在测量尺上的位置,使断纱之后的次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
可选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控制最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比如,控制最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1.5mm、2mm、2.5mm或3mm。在对最外层纱线的层厚进行控制时,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调节断纱钩在测量尺上的位置,使断纱之后的最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
可选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控制次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比如,控制次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1.5mm、2mm、2.5mm或3mm。在对次外层纱线的层厚进行控制时,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调节断纱钩在测量尺上的位置,使断纱之后的次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时,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10cm~30cm。比如,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大于为10cm、12cm、15cm、18cm、20cm、22cm、25cm、28cm、30cm等等。
进一步地,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时,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mm。可选地,在拼接织造时,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mm、小于或等于2.5mm、小于或等于2mm、小于或等于1.5mm、小于或等于1mm、小于或等于0.5mm等。
更进一步地,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时,控制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1mm~10mm。可选地,控制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优选为1mm~5mm,进一步地,控制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1mm~3m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4层~10层。对于不同的筒纱,采用不同层数的分层方法,有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可选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将筒纱分为4层、6层、8层或10层等。
进一步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预设指标确定分层处理的层数,预设指标为纱线颜色、纱线类型、织造花型以及花型大小中的至少一种。在判断过程中,可以根据交付要求的指标对筒纱进行分层,确定层数,然后再进行色差值判断。这样可以有效地对筒纱的颜色是否满足交付要求进行快速判断,提高筒纱颜色的判断效率。
更进一步地,纱线颜色为色纱或白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或回修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或条格花型,花型大小为大花型、中花型或小花型。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纱表现为按正常工序生产的纱线,回修纱表现为经过返工回修的纱线。比如,正常工序需要一次染色时,正常纱为一次染色之后的纱线;回修纱表现为经过多次染色之后的纱线,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多次染色表示2次染色或2次以上的染色。
具体地,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且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大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中花型时,将筒纱分为6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小花型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色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10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8层。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筒纱在出货前,可能会进行多次色差判断。比如,当色差判断为存在色差时,可能需要通过回修等方式来使纱线进行满足交付要求,而回修次数也不能重复太多次。在经过最后一次回修之后,对筒纱进行色差判断时,可以对筒纱的分层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色差判断的准确性。比如,在经过最后一次回修之后,筒纱的分层层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确定: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且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时,将筒纱分为10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大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中花型时,将筒纱分为6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小花型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色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10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时,将筒纱分为6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8层。
进一步地,将筒纱分为10层时,次内层为5层,次外层为2层;将筒纱分为8层时,次内层为4层,次外层为1层;将筒纱分为6层时,次内层为2层,次外层为1层;将筒纱分为4层时,次内层为1层,次外层为0层。
作为花型的大小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中花型为头份比例大于30%且小于50%、且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小于或等于50根的花型,小花型为头份比例小于或等于30%、且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小于或等于30根的花型,大花型为非中花型且非小花型的花型;其中头份比例为某一颜色经纱全幅根数与总经纱全幅根数的比值,或者某一颜色纬纱全幅根数与总纬纱全幅根数的比值。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时,单花根数出现头尾相连时,将两个加起来。即,花型起、始颜色为相同颜色时,需要把起始的颜色根数加在一起进行计算。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之后、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层纱线分别卷绕成独立的筒纱。此时更加便于拼接织造。具体地,可以采用松纱机的配合,将各层纱线分别卷绕在筒管上形成独立的筒纱,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拼接织造。
进一步地,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在沿筒纱由内到外的方向上或者在沿筒纱由外到内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多个断纱点进行断纱,以得到各层纱线。比如,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通过断纱钩和测量尺的配合,设置多个断纱点进行断纱。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判断方法时,可以对单个筒纱的色差情况进行判断,也可以对批量生产的筒纱进行判断。当对批量生产的筒纱进行判断时,可以在批量的筒纱中选取出相应数量的筒纱作为试验对象来判断批量筒纱的色差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进行色差分析时,测量光源选用国际标准常用测量光源D65。控制待测织物形成的测试区的透光率为0。色差分析时,把待测织物垂直于对色者平行放置,对色时样板与目视方向呈45°角。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层数为10层。具体地采用图1对应的方式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10层,其中最内层(1层)、次内层5层、中间层(1层)、次外层2层以及最外层(1层)。10层分层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将10层纱线由外到内依次编号为1、2、3、4、5、6、7、8、9、10。各层的层厚如表1所示,其中,中间层的厚度为距离最小的次内层纱线和次外层纱线之间的层厚。进一步地,对筒纱进行分层时,内层纱线以由内到外进行分层,外层纱线以由外到没进行分层。
采用织袜机进行拼接织造,织造顺序为10-1-9-8-7-6-5-1-4-3-2-1。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30cm。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为3mm。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3mm。
表1
层编号 层厚
1 1mm
2 2mm
3 3mm
4 中间层厚度
5 3mm
6 3mm
7 3mm
8 3mm
9 2mm
10 1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层数为8层。具体地采用图1对应的方式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8层,其中最内层(1层)、次内层4层、中间层(1层)、次外层1层以及最外层(1层)。8层分层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将8层纱线由外到内依次编号为1、2、3、4、5、6、7、8。各层的层厚如表2所示,其中,中间层的厚度为距离最小的次内层纱线和次外层纱线之间的层厚。进一步地,对筒纱进行分层时,内层纱线以由内到外进行分层,外层纱线以由外到没进行分层。
采用织袜机进行拼接织造,织造顺序为8-1-7-6-5-4-1-3-2-1-6。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30cm。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为3mm。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3mm。
表2
层编号 层厚
1 1mm
2 2mm
3 中间层厚度
4 3mm
5 3mm
6 3mm
7 2mm
8 1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层数为6层。具体地采用图1对应的方式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6层,其中最内层(1层)、次内层2层、中间层(1层)、次外层1层以及最外层(1层)。6层分层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将6层纱线由外到内依次编号为1、2、3、4、5、6。各层的层厚如表3所示,其中,中间层的厚度为距离最小的次内层纱线和次外层纱线之间的层厚。进一步地,对筒纱进行分层时,内层纱线以由内到外进行分层,外层纱线以由外到没进行分层。
采用织袜机进行拼接织造,织造顺序为6-1-5-4-1-3-2-1。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30cm。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为3mm。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3mm。
表3
层编号 层厚
1 1mm
2 2mm
3 中间层厚度
4 3mm
5 2mm
6 1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层数为4层。具体地采用图1对应的方式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4层,其中最内层(1层)、次内层0层、中间层(1层)、次外层1层以及最外层(1层)。4层分层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将4层纱线由外到内依次编号为1、2、3、4。各层的层厚如表4所示,其中,中间层的厚度为距离最小的次内层纱线和次外层纱线之间的层厚。进一步地,对筒纱进行分层时,内层纱线以由内到外进行分层,外层纱线以由外到没进行分层。
采用织袜机进行拼接织造,织造顺序为4-1-3-2-1。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30cm。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为3mm。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3mm。
表4
层编号 层厚
1 1mm
2 2mm
3 中间层厚度
4 1mm
测试例
本测试例中对实施例3中的得到的拼接织物进行色差分析,具体地对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灰卡评级。取字母顺序最大的等级作为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标准。比如,字母顺序最大的等级超出C级,则判定筒纱存在内外色差。灰卡评级对应的色差等级如表5所示。
表5
灰卡评级 内外差等级
1 E
1.5 E
2 E
2.5 E
3 E
3.5 E
4 D
4.5 C
5 B
5 A
实施例3中得到的拼接织物进行色差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拼接织物的间隔位置有7个,分别对这7个间隔位置进行评定。由表6可知,取字母顺序最大的作为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标准。此时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标准为D,表面筒纱存在内外色差。
表6
间隔位置 内外差等级
6-1 D
1-5 C
5-4 C
4-1 C
3-2 C
2-1 C
最终评级 D
在实施例3的拼接织物中,判断结果为筒纱存在内外色差。但是,第1层与2~5层的间隔位置并没有颜色不一致,即第1层与2~5层不存在色差,此时可以将第6层(即最内层纱线)进行剥离,剥离下来的纱线如果可以回修,则回修回用,如果不能回修,则不回修或者进行报废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在沿所述筒纱由内到外的方向上依次得到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外层纱线,或者在沿所述筒纱由外到内的方向上依次得到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以及内层纱线;
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内层纱线、最外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内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内到外的次外层纱线以及最外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或者,控制纱线顺序依次为最外层纱线、最内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外层纱线、中间层纱线、由外到内的次内层纱线以及最内层纱线,且在各相邻的层纱线之间设置间隔纱线;其中,所述间隔纱线的颜色与所述筒纱的颜色为对比色;
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根据所述色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筒纱的色差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织造形成的织物上各间隔纱线两侧的纱线进行色差分析,当色差分析结果中存在色差时,判断所述筒纱存在内外色差,当色差分析结果中不存在色差时,判断所述筒纱不存在内外色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时,控制所述最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和/或,
控制所述次内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和/或,
控制所述最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和/或,
控制所述次外层纱线的层厚为1mm~3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各层纱线进行拼接织造时,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长度为10cm~30cm;和/或,
控制各层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mm;和/或,
控制间隔纱线形成的织物的长度为1mm~10m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将筒纱分为4层~10层。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筒纱进行分层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预设指标确定分层处理的层数,所述预设指标为纱线颜色、纱线类型、织造花型以及花型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颜色为色纱或白纱,所述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或回修纱,所述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或条格花型,所述花型大小为大花型、中花型或小花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且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大花型时,将筒纱分为8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中花型时,将筒纱分为6层;纱线颜色为色纱、纱线类型为正常纱、织造花型为净色花型且花型大小为小花型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色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10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正常纱时,将筒纱分为4层;纱线颜色为白纱且纱线类型为回修纱时,将筒纱分为8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筒纱分为10层时,次内层为5层,次外层为2层;将筒纱分为8层时,次内层为4层,次外层为1层;将筒纱分为6层时,次内层为2层,次外层为1层;将筒纱分为4层时,次内层为1层,次外层为0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花型为头份比例大于30%且小于50%、且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小于或等于50根的花型,小花型为头份比例小于或等于30%、且单个花型最宽条子根数小于或等于30根的花型,所述大花型为非中花型且非小花型的花型;其中头份比例为某一颜色经纱全幅根数与总经纱全幅根数的比值,或者某一颜色纬纱全幅根数与总纬纱全幅根数的比值。
CN202110974048.2A 2021-08-24 2021-08-24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Pending CN113699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4048.2A CN113699773A (zh) 2021-08-24 2021-08-24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4048.2A CN113699773A (zh) 2021-08-24 2021-08-24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9773A true CN113699773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4048.2A Pending CN113699773A (zh) 2021-08-24 2021-08-24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97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135A (zh) * 2022-01-06 2022-05-0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筒子纱拆筒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0483A (ja) * 1993-05-24 1994-11-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パッケージ染色糸パッケージとその染色方法
JP2002028427A (ja) * 2000-07-12 2002-01-29 Ebara Corp エアフィルタ
US20080171167A1 (en) * 2007-01-16 2008-07-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e dyed yarns of olefin block compositions
CN201228308Y (zh) * 2008-06-10 2009-04-29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高捻度丝织袜染色试验编织机
EP2444546A1 (en) * 2010-10-20 2012-04-25 Centro Tessile Cotoniero e Abbigliamento S.p.A. Method for biomarking textile materials
CN103808912A (zh) * 2012-11-09 2014-05-21 芜湖富春染织有限公司 色纱质量检测方法
CN104278461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无锡市兴麟染整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羊绒筒子纱染浅色时匀染性的工艺
CN10427846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无锡市兴麟染整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羊绒筒子纱染中色时匀染性的工艺
CN208378081U (zh) * 2018-06-02 2019-01-15 绍兴丰盈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染色试验编织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0483A (ja) * 1993-05-24 1994-11-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パッケージ染色糸パッケージとその染色方法
JP2002028427A (ja) * 2000-07-12 2002-01-29 Ebara Corp エアフィルタ
US20080171167A1 (en) * 2007-01-16 2008-07-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e dyed yarns of olefin block compositions
CN201228308Y (zh) * 2008-06-10 2009-04-29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高捻度丝织袜染色试验编织机
EP2444546A1 (en) * 2010-10-20 2012-04-25 Centro Tessile Cotoniero e Abbigliamento S.p.A. Method for biomarking textile materials
CN103808912A (zh) * 2012-11-09 2014-05-21 芜湖富春染织有限公司 色纱质量检测方法
CN104278461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无锡市兴麟染整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羊绒筒子纱染浅色时匀染性的工艺
CN10427846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无锡市兴麟染整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羊绒筒子纱染中色时匀染性的工艺
CN208378081U (zh) * 2018-06-02 2019-01-15 绍兴丰盈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染色试验编织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童耀辉: "《筒子(经轴)纱染色生产技术》", 28 February 2007, 中国纺织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135A (zh) * 2022-01-06 2022-05-0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筒子纱拆筒方法
CN114427135B (zh) * 2022-01-06 2022-11-18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筒子纱拆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197B (zh) 一种高抗起毛起球的像景织锦织物的生产工艺
CN113699773A (zh) 筒纱是否存在内外色差的判断方法
CN105951276B (zh) 纬三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US20230147219A1 (en) 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873262B1 (ko) 멜란지효과 및 입체무늬 효과가 우수한 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111482381B (zh) 全自动分拣系统及方法
CN105063846B (zh) 防止卷边的织物构造
US7155893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heat-resistant crimped yarn
JP5490495B2 (ja) タイヤバンド用テープの作製方法
CN108873955B (zh) 一种原液着色纺织材料的配色方法
CN108977991B (zh) 梭织织物织造选纱方法及梭织织物编织方法
CN111304810A (zh) 圆机织布方法及织布
KR100601295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 태세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5910710B (zh) 色织布布面颜色色差级别的预测方法
EP3162955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yarn based on a natural fiber and a fabric made of this yarn
CN105568654B (zh) 纱线弹性性能差异鉴定方法
CN204237938U (zh) 中空纤维、复合纱及其防绒织物
CN115538020A (zh) 一种针织坯布及其生产工艺
CN114427135B (zh) 筒子纱拆筒方法
CN114353948B (zh) 梭织面料颜色深度的判断方法、梭织面料的检测方法
Hossain et al. Exploring weft knit fabric defects based on their presence and quality impact: A case study
CN111379068B (zh) 利用染色不均的筒子纱编织织物的方法
Yildiz et al. The effect of loop length, yarn twist and dyeing process on seam strength of knitted fabrics
GB2333107A (en) Making yarn with colour varying along its length : garments therefrom
TWI567261B (zh) 紗線批次分級的方法以及使紗線均勻染色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