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1776A -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1776A
CN113691776A CN202110951086.6A CN202110951086A CN113691776A CN 113691776 A CN113691776 A CN 113691776A CN 202110951086 A CN202110951086 A CN 202110951086A CN 113691776 A CN113691776 A CN 113691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upplement
shooting
camera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10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1776B (zh
Inventor
左凯
余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ea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ea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ea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ea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10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1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1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1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1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1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G07C5/0841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 G07C5/085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using electronic data carriers
    • G07C5/0866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using electronic data carriers the electronic data carrier being a digital video recorder in combination with vide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用于避免多路摄像头的补光灯同时工作时,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出现过曝。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与拍摄单元一一对应的补光灯和主机,至少两个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其中,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对应视域范围内的图像;补光灯,用于对对应拍摄单元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主机,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确定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并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网约车市场兴起,服务品质和驾驶安全成为核心竞争力。其中,安全问题一直是网约车最受关注的问题,为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网约车安装了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以及行车记录仪等装置,且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其中,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行车过程中车内、车外的情况,使得在记录路况的同时也可以对司机和车内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多,行车记录仪中对车内情况进行记录的摄像头也越来越多,且这些摄像头需要带红外补光灯,然而在多路摄像头的红外补光灯同时工作时,将会导致红外补光灯互相干涉,使得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出现过曝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用于避免多路摄像头的补光灯同时工作时,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出现过曝。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和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对应视域范围内的图像;
所述补光灯,用于对对应拍摄单元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
所述主机,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并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与所述主机之间的接口为脉冲宽度调制PWM接口。
可选的,所述主机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重叠的补光区域内的第一目标补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补光强度确定每个补光灯的第二目标补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分别调整输入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PWM脉冲的占空比;其中,所述PWM脉冲的占空比不同时,补光灯的功率不同,所述PWM脉冲为双向脉冲。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设置于车内,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包括第一拍摄单元、第二拍摄单元、第三拍摄单元和其它拍摄单元,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包括车内监控IMS摄像头,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包括疲劳驾驶预警系统DMS摄像头,所述第三拍摄单元包括后排摄像头,所述其它拍摄单元包括后加装的其它摄像头,所述IMS摄像头用于车内监控,所述DMS摄像头用于对司机进行身份识别和行为检测,所述后排摄像头用于对后排乘客的行为和后排遗留物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主机还用于: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中任一拍摄单元所拍摄的图像,确定发生预设事件时,增强所述任一拍摄单元对应的第一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以及降低第二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所述第二补光灯与所述第一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其中,所述预设事件包括:新乘客上车、司机疲劳驾驶、车内乘客下车、车内光线发生变化或车内人员出现异常行为。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补光方法,应用于车内摄像系统,所述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与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
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获取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通过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主机,应用于车内摄像系统,所述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与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获取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内摄像系统,所述车内摄像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包括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包括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与拍摄单元一一对应的补光灯和主机,其中,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主机分别与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其中,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对应视域范围内的图像,补光灯用于对对应的拍摄单元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主机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然后根据图像信息,确定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中存在过曝区域时,表明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在重叠的补光区域的补光强度过强,此时,通过调整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降低重叠的补光区域的补光强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同时工作时,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出现过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内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内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机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内摄像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背景进行介绍。
如前所述,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多,行车记录仪中对车内情况进行记录的摄像头也越来越多,目前,已出现了驾驶员监测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DMS)摄像头,IMS摄像头和后排摄像头,其中,IMS摄像头用于对整个车内的情况进行监控,其拍摄区域可能包含每个座位所在的区域,DMS摄像头主要的拍摄区域为司机所在的区域,其对应的补光灯需要长量,后排摄像头的主要拍摄区域为后排座位对应的区域,且DMS摄像头、IMS摄像头和后排摄像头一般都需要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然而,由于安装位置和角度的局限性,使得DMS摄像头、IMS摄像头和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同时工作时,会互相影响,导致出现图像过曝的情况,从而影响各路摄像头的成像质量。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与拍摄单元一一对应的补光灯和主机,其中,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主机分别与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其中,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对应视域范围内的图像,补光灯用于对对应的拍摄单元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主机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通过改变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来减小重叠的补光区域内的补光强度,从而有效避免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过曝。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摄像系统和应用于所述车内摄像系统的补光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内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例如是第一拍摄单元101、第二拍摄单元102、第三拍摄单元103和其它拍摄单元105),至少两个补光灯(例如是位于第一拍摄单元101的补光灯101-1,位于第二拍摄单元的补光灯102-1,位于第三拍摄单元103的补光灯103-1和位于其它拍摄单元105的补光灯105-1)和主机104,主机104分别与第一拍摄单元101、第二拍摄单元102、第三拍摄单元103和其它拍摄单元105连接,补光灯101-1、补光灯102-1、补光灯103-1和补光灯105-1中的至少两个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其中,
第一拍摄单元101,第二拍摄单元102、第三拍摄单元103和其它拍摄单元105,用于拍摄对应视域范围内的图像;
补光灯101-1,用于对第一拍摄单元101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补光灯102-1,用于对第二拍摄单元102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补光灯103-1,用于对第三拍摄单元103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补光灯105-1,用于对其它拍摄单元105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
主机104,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并根据该图像信息确定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强度进行调整,以防止重叠的补光区域内的图像过曝。需要说明的是,其它拍摄单元可以仅包括一个拍摄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拍摄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它拍摄单元包括的拍摄单元的数量进行限定,同理,当其它拍摄单元包括多个拍摄单元时,对应的补光灯105-1的数量也为多个,用于与多个拍摄单元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拍摄单元(例如也可以称作是摄像头)在拍摄图像之后将拍摄的图像信号传输给主机,具体的,每个拍摄单元在拍摄图像之后,通过每个拍摄单元的图像处理器将拍摄的图像的模拟高清(Analog High Definition,AHD)信号传输给主机的AHD解码芯片,通过AHD解码芯片对每个拍摄单元传输的AHD信号进行解码,然后主机根据解码之后的信息判断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若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测量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从而降低重叠的补光区域的补光强度,防止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过曝。
例如,第一拍摄单元、第二拍摄单元和第三拍摄单元在拍摄图像之后,通过图像处理器将拍摄图像的AHD信号传输给主机的AHD解码芯片进行解码,主机根据解码之后的信息,确定第一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中存在过曝区域(或者第一拍摄单元和第二拍摄单元存在过曝区域,或者第一拍摄单元、第二拍摄单元和第三拍摄单元中都存在过曝区域),此时,主机确定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优选的,若主机根据AHD解码芯片解码之后的信息确定只有第一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中存在过曝区域,则主机还可以判断所述过曝区域对应的补光灯,若确定对应的补光灯为补光灯101-1和补光灯102-1,则主机仅获取补光灯101-1和补光灯102-1的补光强度,并仅对补光灯101-1和补光灯102-1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不对补光灯103-1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或者,主机根据AHD解码芯片解码之后的信息确定第一拍摄单元和第二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中都存在过曝区域,则主机还可以确定第一拍摄单元和第二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中的过曝区域是否对应相同的两个补光灯,若确定是对应相同的两个补光灯,则主机仅获取相同的两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例如是补光灯101-1和补光灯102-1的补光强度,并仅对补光灯101-1和补光灯102-1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不对补光灯103-1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中每个拍摄单元和主机之间的接口为脉冲宽度调制PWM接口,主机在对补光灯的强度进行调整时,可以先确定需要确定重叠的补光区域(例如也可以称作是过曝区域)的目标补光强度,然后根据目标补光强度分别调整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PWM脉冲的占空比,从而调整每个补光灯的功率。需要说明的是,PWM脉冲的占空比不同时,补光灯的功率不同,PWM脉冲为双向脉冲,优选的,每个拍摄单元和对应的补光灯之间进行连接的接口也为PWM接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设备间的线缆连接。
具体的,主机在调整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时,还可以先确定重叠的补光区域的第一目标补光强度,然后根据第一目标补光强度确定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第二目标补光强度,最后根据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分别对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例如是,调整输入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PWM脉冲的占空比。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补光灯对应的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调整的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同时降低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也可以增强其中一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降低其它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对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的调整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设置于车内,第一拍摄单元包括IMS摄像头,或者还可以是硬盘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用于监测车内的整体情况,识别乘客的个数等;第二拍摄单元包括DMS摄像头,用于对司机进行身份识别和行为检测;第三拍摄单元包括后排摄像头,用于对后排乘客的行为进行检测,以及还可以检测后排是否存在乘客的遗留物;其它拍摄单元包括后加装的其它摄像头,用于实现不同的摄像头对应的功能。
其中,IMS摄像头上还可以包括感光器件,用于对车内的光线进行检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IMS摄像头的感光器件检测到车内的光线大于预设阈值时,主机控制IMS摄像头拍摄彩色图片,此时,不需要开启IMS摄像头的补光灯进行补光,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多个补光灯同时工作导致出现重叠的补光区域的图像过曝的情况。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机根据IMS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确定后排座位没有乘客时,可以不开启后排摄像头的补光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主机根据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中任一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确定发生预设事件时,可以增强任一拍摄单元对应的第一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以及减少第二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其中,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预设事件可以包括以下情况:新乘客上车、司机疲劳驾驶、车内光线发生变化或车内人员出现异常行为。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事件包括的内容还可以是其它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前述的预设事件包含的内容是示例性的,本申请不对预设事件包含的内容做具体的限定。
例如,主机确定司机已经连续驾驶超过三小时,认为司机可能已经疲劳驾驶,为了防止司机由于疲劳造成行车安全问题,因此可以增强D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同时为了避免DMS摄像头和I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重叠的补光区域出现图像过曝的情况,因此,可以降低I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又例如,主机根据IMS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确定,后排有新乘客上车,此时主机可以开启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进行补光,以及主机在根据后排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确定后排乘客有异常行为(例如是将系好的安全带松开)时,将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增强;此时,由于IMS摄像头的拍摄区域包括后排的区域,因此,I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区域和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区域可能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为了避免后排摄像头和I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重叠的补光区域出现图像过曝的情况,还可以将I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降低。或者,当主机根据IMS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确定后排乘客下车时,可以增强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检测乘客是否有物品被遗留,并在确定没有物品遗留时将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关闭。
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主机还可以根据接单信息判断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情况,例如,是否开启对应的补光灯,或者是否需要调整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以及如何调整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例如,主机根据接单信息确定车上没有乘客时,仅开启D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关闭其它的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并在司机接到新单,且司机确认乘客已上车之后,开启IMS摄像头和后排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此时,为了检测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可以增强后排摄像头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降低其他摄像头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以及在确定后排乘客已系好安全带之后,还可以将后排摄像头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降低,增强其他摄像头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这样,在完成对后排乘客的行为检测后,重新协调每个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可以使得每个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处于更合理的补光范围,使得每个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效果都相对更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当车内出现不同的情况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可以增强网约车的行车安全,以及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主机还可以获取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根据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确定重叠的补光区域的补光强度,并在确定重叠的补光区域的补光强度超过阈值时,按照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其中,该阈值为可能造成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中关于重叠的补光区域出现图像过曝的补光强度值,这样,通过获取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预判是否会出现过曝,可以有效防止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中出现过曝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对于每个摄像头分别对自身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本申请通过主机协调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可以使得最终的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更合理。例如,目前,DMS摄像头在确定自身拍摄的图像中存在过曝的区域时,表明补光灯当前的补光强度较大,此时唯一的选择是降低补光灯当前的补光强度,而本申请中,主机确定DMS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中存在过曝区域时,不仅可以降低D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为了防止司机疲劳驾驶,还可以增强该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此时,为了防止DMS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出现过曝,可以降低其他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具体的,降低与DMS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具有重叠的补光区域的其他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对补光灯的补光强度的调整方式更灵活,还可以使得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更合理,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车内摄像系统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包括IMS摄像头、DMS摄像头和后排摄像头和主机(例如也可以称作是主机),其中,摄像头输入主机的信号为正极性信号,从主机输入摄像头的信号为负极性信号,以及摄像头输入对应补光灯的信号也为正极性信号,补光灯输入摄像头的信号为负极性信号,正极性信号用PWM+表示,负极性信号用PWM-表示。其中,在摄像头和补光灯之间还包括反相器,用于将主机输入的PWM-信号转换为PWM+信号输入补光灯。
每个摄像头在拍摄图像之后,将拍摄的图像的AHD信号传输给主机,主机中的AHD解码芯片对AHD信号进行解码,确定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在确定存在过曝区域时,获取每个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如图2中的PWM2+、PWM4+和PWM6+,然后确定重叠的补光区域的第一目标补光强度,并根据第一目标补光强度确定每个补光灯的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将每个补光灯当前的PWM信号的占空比调整为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对应的占空比,并分别向IMS摄像头、DMS摄像头和后排摄像头输入调整之后的PWM2-、PWM4-和PWM6-信号,然后通过每个摄像头和补光灯之间的反相器将负极性信号转换为正极性信号(PWM1+、PWM3+和PWM5+)输入补光灯,从而改变每个补光灯的功率,达到对每个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的目的。其中,对每个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的整个系统为负反馈系统,在输入补光灯的PWM信号与补光灯输出的信号一致时,表明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达到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即整个负反馈系统稳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光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车内摄像系统,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与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301: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步骤302: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获取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执行步骤303,在确定不存在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不存在过曝区域时,执行步骤305;
步骤303: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步骤304:通过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步骤305:不对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机,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车内摄像系统,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拍摄单元与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该主机包括:获取单元401和处理单元402。其中: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处理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
所述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获取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所述处理单元402,还用于通过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摄像系统。请参见图5所示,该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5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5中是以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之间通过总线500连接为例,总线500在图5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50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501通过执行存储器5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补光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501是车内摄像系统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车内摄像系统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车内摄像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车内摄像系统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5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补光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5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5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5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通过对处理器501进行设计编程,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补光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的补光方法的步骤,如何对处理器5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的补光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补光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车内摄像系统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该检测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和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对应视域范围内的图像;
所述补光灯,用于对对应拍摄单元的拍摄区域进行补光;
所述主机,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并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通过预设调整策略对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与所述主机之间的接口为脉冲宽度调制PWM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重叠的补光区域内的第一目标补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补光强度确定每个补光灯的第二目标补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补光强度分别调整输入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PWM脉冲的占空比;其中,所述PWM脉冲的占空比不同时,补光灯的功率不同,所述PWM脉冲为双向脉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设置于车内,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包括第一拍摄单元、第二拍摄单元、第三拍摄单元和其它拍摄单元,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包括车内监控IMS摄像头,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包括疲劳驾驶预警系统DMS摄像头,所述第三拍摄单元包括后排摄像头,所述其它拍摄单元包括后加装的其它摄像头,所述IMS摄像头用于车内监控,所述DMS摄像头用于对司机进行身份识别和行为检测,所述后排摄像头用于对后排乘客的行为和后排遗留物进行检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用于: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中任一拍摄单元所拍摄的图像,确定发生预设事件时,增强所述任一拍摄单元对应的第一补光灯的补光强度,以及降低第二补光灯的补光强度,所述第二补光灯与所述第一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其中,所述预设事件包括:新乘客上车、司机疲劳驾驶、车内乘客下车、车内光线发生变化或车内人员出现异常行为。
6.一种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内摄像系统,所述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与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
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获取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通过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7.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内摄像系统,所述车内摄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至少两个补光灯和主机,拍摄单元与补光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存在重叠的补光区域,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拍摄单元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过曝区域;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至少一个拍摄单元获取的图像存在过曝区域时,确定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预设调整策略调整所述每个拍摄单元对应的补光灯的补光强度。
8.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摄像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包括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是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51086.6A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Active CN113691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1086.6A CN113691776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1086.6A CN113691776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1776A true CN113691776A (zh) 2021-11-23
CN113691776B CN113691776B (zh) 2024-02-09

Family

ID=78580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1086.6A Active CN113691776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17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711A (zh) * 2022-03-01 2022-06-03 上海富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监控系统协同装置
CN114598797A (zh) * 2022-03-07 2022-06-07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驾驶员监控系统与舱内监控系统共用补光灯的系统和方法
CN115396605A (zh) * 2022-08-04 2022-11-25 南京奥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低时延多目视频拼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4887A (zh) * 2018-11-15 2019-04-26 无锡盈达聚力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其补光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355902A (zh) * 2020-04-15 2020-06-30 深圳市点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摄像头采集车内图像的方法及该车载监控摄像头
CN111601046A (zh) * 2020-04-22 2020-08-28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暗光环境驾驶状态监测方法
CN112004029A (zh) * 2019-05-27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曝光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309A (zh) * 2020-10-22 2021-01-22 上海锐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ms摄像头和dms摄像头的拍摄方法及系统
CN112702489A (zh) * 2020-12-24 2021-04-23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CN113014748A (zh) * 2019-12-19 2021-06-22 深圳瑞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红外灯动态补光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4887A (zh) * 2018-11-15 2019-04-26 无锡盈达聚力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其补光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04029A (zh) * 2019-05-27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曝光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14748A (zh) * 2019-12-19 2021-06-22 深圳瑞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红外灯动态补光系统及方法
CN111355902A (zh) * 2020-04-15 2020-06-30 深圳市点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摄像头采集车内图像的方法及该车载监控摄像头
CN111601046A (zh) * 2020-04-22 2020-08-28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暗光环境驾驶状态监测方法
CN112261309A (zh) * 2020-10-22 2021-01-22 上海锐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ms摄像头和dms摄像头的拍摄方法及系统
CN112702489A (zh) * 2020-12-24 2021-04-23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711A (zh) * 2022-03-01 2022-06-03 上海富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监控系统协同装置
CN114598797A (zh) * 2022-03-07 2022-06-07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驾驶员监控系统与舱内监控系统共用补光灯的系统和方法
CN115396605A (zh) * 2022-08-04 2022-11-25 南京奥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低时延多目视频拼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1776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91776A (zh) 一种车内摄像系统及补光方法
CN109691079B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471691B1 (en) Obstacle detection device, obstacle detection system provided therewith, and obstacle detection method
JP473877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運転支援装置および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US8902313B2 (en) Automatic image equalization for surround-view video camera systems
US20180324367A1 (en) Using nir illuminators to improve vehicle camera performance in low light scenarios
EP3115930A1 (en) Malfunc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US11710291B2 (en) Image recognition device and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CN111586314B (zh) 一种图像融合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9779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US2020028292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light vision through pulsed lighting
JP2009177250A (ja) 車載用画像認識装置、車両状況判定装置および車載用画像認識方法
KR101241803B1 (ko) 멀티 카메라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영상 녹화 장치 및 방법
CN111383206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47008B (zh) 一种摄像机及补光方法
KR20150058881A (ko) 영상 인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차량의 공기순환 제어방법
CN111435972B (zh)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78068A (zh) 车载360全景影像系统的弱光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13824892B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18790B (zh) 车灯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介质
JP2020136731A (ja) 異常検出システム、移動体、異常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827404B (zh) 车载图像采集系统、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US20230029982A1 (en) Image generation device,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13657427B (zh) 一种车内多源图像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
KR20110138439A (ko) 카메라에 의해 촬영된 화상을 이용한 터널 진입 감지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