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939A -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0939A
CN113690939A CN202111092307.5A CN202111092307A CN113690939A CN 113690939 A CN113690939 A CN 113690939A CN 202111092307 A CN202111092307 A CN 202111092307A CN 113690939 A CN113690939 A CN 113690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torag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witch
volt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2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0939B (zh
Inventor
侯鹏
朱万平
薛丽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23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0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0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0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降低了电路成本和采样控制电路复杂度。该光储一体机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S1、第二开关电路S2、母线电容、逆变电路和控制单元。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S1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S2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Description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储一体机在传统光伏机的基础上集成了储能功能,其工作原理例如为:当光伏能量充足时,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储能电池,当光伏能量不足时再将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光储一体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升压电路、双向DC/DC电路、母线电容和逆变电路,其中: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接光伏组件,所述双向DC/DC电路的低压侧接储能电池,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双向DC/DC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接电网和/或负载。
光储一体机可控制如下三条功率回路的通断,分别是:
1)光伏发电回路,其功率流向为:光伏组件→升压电路→母线电容→逆变电路→电网和/或负载;
2)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其功率流向为:光伏组件→升压电路→母线电容→双向DC/DC电路→储能电池;
3)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其功率流向为:储能电池→双向DC/DC电路→母线电容→逆变电路→电网和/或负载。
可见,光储一体机中的双向DC/DC电路用于给储能电池充放电。当给储能电池放电时,从储能电池向母线电容的方向看,双向DC/DC电路工作在Boost模式,负责将储能电池电压升压后传递至直流母线;当给储能电池充电时,从母线电容向储能电池的方向看,双向DC/DC电路工作在Buck模式,负责将直流母线电压降压后传递至储能电池。相比单向DC/DC电路,所述双向DC/DC电路成本高而且其采样控制电路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以降低电路成本和采样控制电路复杂度。
一种光储一体机,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母线电容、逆变电路和控制单元;
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可选的,所述光伏发电回路的功率流向为:功率从所述光伏组件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升压电路、所述母线电容、所述逆变电路传递到交流侧;
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功率流向为:功率从所述光伏组件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升压电路、所述母线电容、所述单向降压电路传递到所述储能电池;
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的功率流向为:功率从所述储能电池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所述升压电路、所述母线电容、所述逆变电路传递到交流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之间;
同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不同时闭合。
可选的,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PID抑制电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启动所述PID抑制电路前,先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
可选的,所述PID抑制电路采用母线电容和电网双供电模式。
可选的,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第三开关回路。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光伏能量超过阈值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控制所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所述储能电池;当所述光伏能量不超过所述阈值时,关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将所述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一种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光储一体机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母线电容和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可选的,在上述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不同时闭合。
可选的,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PID抑制电路;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启动所述PID抑制电路前,先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
可选的,所述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包括:
在光伏能量超过阈值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控制所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所述储能电池;当所述光伏能量不超过所述阈值时,关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将所述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将现有光储一体机中的双向DC/DC电路简化为单向降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相比双向DC/DC电路成本更低且其采样控制电路复杂度更低。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用来给储能电池充电;另外由于光伏发电回路不工作时,所述升压电路是闲置的,所以可复用为对储能电池放电,可见双向DC/DC电路的功能可用单向降压电路+升压电路替代,不会影响储能一体机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光储一体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储一体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光储一体机的一种具体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光储一体机的又一种具体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光储一体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光储一体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上述图1、图2、图5和图6中,采用单线图的方式绘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这种简化画法,对于直流来说,可以是一对或者多对正负电力线、一对或者多对带正极、母线中点、负极的电力线;对于交流来说,可以是L、N单相线,也可以是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带地线的交流线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储一体机,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S1、第二开关电路S2、母线电容、逆变电路和控制单元(图2中未示出)。
所述光储一体机内各组成部件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引出用于接电网和/或负载的接线。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光储一体机内相应组成部件相连,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如下三条功率回路的通断,分别是:
1)光伏发电回路,其功率流向为:光伏组件→第一开关电路S1→升压电路→母线电容→逆变电路→电网和/或负载。
在并网开关和/或负载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开通第一开关电路S1以及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工作,来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所述光伏发电回路中任一环节断开或停止工作,都将导致光伏发电回路断路。
2)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其功率流向为:光伏组件→第一开关电路S1→升压电路→母线电容→单向降压电路→储能电池。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开通第一开关电路S1以及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单向降压电路工作,来开通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回路中任一环节断开或停止工作,都将导致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断路。通常,当光伏能量充足时可以同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以实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储能电池,当储能电池充满后,控制所述单向降压电路停止工作。
3)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其功率流向为:储能电池→第二开关电路S2→升压电路→母线电容→逆变电路→电网和/或负载。
光伏发电回路不工作时,所述升压电路是闲置的,这时可将其复用为对储能电池放电;也即是说,所述控制单元可先断开第一开关电路S1,然后通过开通第二开关电路S2以及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继续工作,来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中任一环节断开或停止工作,都将导致储能电池放电回路断路。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将现有光储一体机中的双向DC/DC电路简化为单向降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相比双向DC/DC电路成本更低且其采样控制电路复杂度更低。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用来给储能电池充电;另外由于光伏发电回路不工作时,所述升压电路是闲置的,所以可复用为对储能电池放电,可见双向DC/DC电路的功能可用单向降压电路+升压电路替代,不会影响储能一体机正常工作。
可选的,所述升压电路一般采用单向BOOST电路,所述单向降压电路一般采用单向BUCK电路,例如图3所示。图3中,PV1+、PV1-分别表示光伏组件的正负极,Bat1+、Bat1-分别表示储能电池的正负极。
可选的,基于上述公开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可采用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例如图3所示);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也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例如图4所示),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之间。前述给出的第一开关电路S1的两种实现方案中,前一方案相比后一方案可以节省一个开关,成本更低,为本发明实施例最推荐的方案。
可选的,基于上述公开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可采用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的单刀开关(例如图3所示);或者,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也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例如图4所示),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前述给出的第二开关电路S2的两种实现方案中,前一方案相比后一方案可以节省一个开关,成本更低,为本发明实施例最推荐的方案。
此外,考虑到所述光伏组件和储能电池之间阻抗过小时(例如光伏组件和储能电池直接并联时),会产生不受控的环流,环流过大会导致储能电池损坏,因此为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有必要赋予所述光储一体机环流抑制功能。该环流抑制功能可以通过增设环流抑制电路实现,也可以通过对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的实现方案进行专门设计并辅以相应控制逻辑来实现。
前述给出的第一开关电路S1的两种实现方案以及第二开关电路S2的两种实现方案,就是在考虑了避免光伏组件与储能电池并联的情况下专门设计的,只不过在此设计下,还要求所述控制指令在下发时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在控制上述三条功率回路的通断时,均遵循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不同时闭合的原则。由于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不同时闭合,所以光伏组件与储能电池始终不存在并联关系,也不存在其他会造成光伏组件和储能电池之间阻抗过小的情况,所以两者之间不会产生不受控的环流。
可选的,前述给出的第一开关电路S1的两种实现方案以及第二开关电路S2的两种实现方案,还考虑了避免PID抑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加载到储能电池负极,具体分析如下:
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电势诱导衰减)效应是指光伏组件在特定对地电压下,由于电势诱导而表现出的输出特性大幅衰减的现象。利用PID的可逆性,当光伏组件不工作时,可在光伏组件负极与地之间施加PID抑制电路输出电压,来抬升光伏电池板直流对地电压,从而达到PID抑制、修复目的。在现有光储一体机中光伏组件负极与储能电池负极是连接在一起的,如果进行PID抑制、修复的话,储能电池正负极对地耐压值会提升,尤其储能电池正极对地电压为电池电压加上PID抑制电路输出电压,其值近乎等于储能电池负极对地电压的2倍,会大大增加电池端成本。
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的实现方案进行专门设计,并辅以“在启动PID抑制电路前,先断开第一开关电路S1”的控制逻辑,由于第一开关电路S1断开后,光伏组件负极与储能电池负极不会连接在一起(例如在图3中,如果第一开关电路S1闭合的话,PV1-将依次通过单向BOOST电路的低压侧负极、单向BOOST电路的高压侧负极、单向BUCK电路的高压侧负极、单向BUCK电路的低压侧负极连接至BAT1-,而第一开关电路S1断开后,PV1-与BAT1-不会连接在一起),那么当进行PID抑制、修复时,PID抑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就不会加载到储能电池负极,不会导致储能电池正负极对地耐压值提升。
所述PID抑制电路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光储一体机的电路,也可以从属于所述光储一体机,例如图5所示。PID抑制电路一般是在夜间光伏组件不发电时工作,此时由储能电池放电来为母线电容充电,但储能电池能量有限,当储能电池欠压时母线电容能量将不足以维持PID抑制电路继续正常工作。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推荐设置所述PID抑制电路采用母线电容和电网双供电模式,以使得母线电容上没有能量或能量不足时PID抑制电路还可以从电网取电,继续正常工作。
可选的,在上述公开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可包括:连接在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第三开关回路S3,例如图6所示。在设置第三开关回路S3后,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断路也可通过断开第三开关回路S3实现。
可选的,第三开关回路S3可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但第三开关回路S3的前述实现方案并不局限。
可选的,基于上述公开的任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在光伏能量超过阈值时(即光伏能量充足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控制所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所述储能电池;当所述光伏能量不超过所述阈值时(即光伏能量不足时),关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将所述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与上述产品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储一体机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S1)、第二开关电路(S2)、母线电容和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所述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S01:接收控制指令;
步骤S02: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功率流向参见前文描述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上述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
可选的,在上述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不同时闭合。
可选的,在上述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PID抑制电路;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启动所述PID抑制电路前,先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
可选的,在上述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PID抑制电路采用母线电容和电网双供电模式。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种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第三开关回路(S3)。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种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包括:在光伏能量超过阈值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控制所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所述储能电池;当所述光伏能量不超过所述阈值时,关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将所述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不同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S1)、第二开关电路(S2)、母线电容、逆变电路和控制单元;
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发电回路的功率流向为:功率从所述光伏组件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所述升压电路、所述母线电容、所述逆变电路传递到交流侧;
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功率流向为:功率从所述光伏组件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所述升压电路、所述母线电容、所述单向降压电路传递到所述储能电池;
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的功率流向为:功率从所述储能电池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所述升压电路、所述母线电容、所述逆变电路传递到交流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之间;
同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不同时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PID抑制电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启动所述PID抑制电路前,先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ID抑制电路采用母线电容和电网双供电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第三开关回路(S3)。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光伏能量超过阈值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控制所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所述储能电池;当所述光伏能量不超过所述阈值时,关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将所述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9.一种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储一体机包括:升压电路、单向降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S1)、第二开关电路(S2)、母线电容和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引出用于接光伏组件的接线,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还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引出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所述单向降压电路的低压侧并联在所述用于接储能电池的接线上,所述升压电路的高压侧与单向降压电路的高压侧并联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母线上,所述母线电容跨接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正、负直流母线之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为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的单刀开关;或者,所述第二开关电路(S2)包括两个联动开关,一个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负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负极之间,另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低压侧正极与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和第二开关电路(S2)不同时闭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一体机还包括: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PID抑制电路;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启动所述PID抑制电路前,先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1)。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光伏发电回路、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包括:
在光伏能量超过阈值时,开通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控制所述光伏组件独立为电网和/或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充入所述储能电池;当所述光伏能量不超过所述阈值时,关闭所述光伏发电回路和储能电池充电回路,开通所述储能电池放电回路,将所述储能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
CN202111092307.5A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690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2307.5A CN113690939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2307.5A CN113690939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939A true CN113690939A (zh) 2021-11-23
CN113690939B CN113690939B (zh) 2024-04-12

Family

ID=7858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2307.5A Active CN113690939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09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642A (zh) * 2023-10-27 2023-11-28 深圳鹏城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逆变电路及储能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89685U (zh) * 2014-08-29 2015-0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系统
CN105356445A (zh) * 2015-12-21 2016-02-24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7625305U (zh) * 2017-08-10 2018-07-17 诸暨市沃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充电装置
US20180229618A1 (en) * 2017-02-14 2018-08-1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shared converter
CN207910486U (zh) * 2018-01-03 2018-09-25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112564168A (zh) * 2020-12-07 2021-03-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光储系统及其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89685U (zh) * 2014-08-29 2015-0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系统
CN105356445A (zh) * 2015-12-21 2016-02-24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US20180229618A1 (en) * 2017-02-14 2018-08-1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shared converter
CN207625305U (zh) * 2017-08-10 2018-07-17 诸暨市沃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充电装置
CN207910486U (zh) * 2018-01-03 2018-09-25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112564168A (zh) * 2020-12-07 2021-03-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光储系统及其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OQI LIU ET AL.: "An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PV-battery hybrid systems", 《2014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pages 1 - 4 *
张彦虎等: "一种新型光伏储能逆变器系统",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vol. 9, pages 45 - 4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642A (zh) * 2023-10-27 2023-11-28 深圳鹏城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逆变电路及储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939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38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ower conditioners in distributed resource island systems using low voltage AC
CN102355042B (zh)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电站直流电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111697809B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38014B (zh) 并网离网一体化的太阳能发电子系统及系统
US20170005511A1 (en) Line interactive up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144358A1 (ja) 電力供給装置、電力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JP2017135889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CN203734364U (zh) 一种光储混合系统
JP3941346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2020533931A (ja) H5トポロジー構造を有するインバータ装置用の制御処理方法
CN203859575U (zh)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CN112534696B (zh) 光伏逆变器以及用于操作光伏逆变器的方法
CN109245711B (zh) 一种光伏系统安全保护设备
CN114179643B (zh) 一种双向充电桩
CN113690939B (zh) 一种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556951U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辅助电源电路
CN210074772U (zh) 一种多节点切换智能微电网实验系统
CN111969716A (zh) 一种多电源互补供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20139248U (zh) 一种逆变器系统
CN218216698U (zh) 一种风电机组储能装置
CN220066935U (zh) 一种电源充放电管理电路
CN220291718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和供电系统
CN219107111U (zh) 电池群并联装置
CN110611368B (zh) 一种防掉电电源及其设计方法
CN218449508U (zh) 储能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