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899B -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 Google Patents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0899B
CN113690899B CN202110790148.XA CN202110790148A CN113690899B CN 113690899 B CN113690899 B CN 113690899B CN 202110790148 A CN202110790148 A CN 202110790148A CN 113690899 B CN113690899 B CN 113690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f
module
target
apf module
compensation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01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0899A (zh
Inventor
吴庆彬
周超伟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01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0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0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0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H02J3/183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 H02J3/184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wherein at least one reactive element is actively controlled by a bridge converter, e.g. acti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20Active power filtering [AP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该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市电相位以及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市电相位提取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本发明可以提高谐波补偿精度。

Description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质量问题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的无源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装置,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能够更好地消除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无功及不平衡电流,改善电网电能质量,能够实现动态跟踪补偿负载无功和谐波。因此,APF有源电力滤波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适应大功率场景,通常采用多个APF模块并联的方式。现有技术中多个并联的APF模块通常是独立控制的,由于模拟量采样精度以及采样延时等各种问题,各个APF模块独立控制的方案的谐波补偿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并联APF模块的谐波补偿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应用于APF并联拓扑,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应用于APF并联拓扑,所述APF并联拓扑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市电相位以及所述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
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
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
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的,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包括各个APF模块的在线状态、各个APF模块的容量状态、以及各个APF模块的启用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目标APF模块,包括:
将已处于启用的APF模块组成的集合记为APF模块集,将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记为第一补偿容量,将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记为第二补偿容量;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当前在线的未启用的APF模块中选取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选取的至少一个APF模块以及APF模块集中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切除APF模块集中的任一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将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存在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后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其中,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表示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该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仍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
可选的,所述预设分配规则为:
若目标APF模块小于三个,则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或者基于容量优先的原则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
其中,容量优先的原则指的是若某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容量存在剩余,则不为下一个目标APF模块分配对应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
若目标APF模块不小于三个,则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
可选的,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的方法为对各个目标APF模块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功率电感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功率电感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有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无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后,得到目标调节量,基于所述目标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可选的,在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之前,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设偏移角度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进行相位偏移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应用于APF并联拓扑,所述APF并联拓扑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包括:
系统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功率控制模块,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APF模块一一对应;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获取市电相位以及所述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在发送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的同时,还将所述市电相位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相应的,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功率电感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功率电感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有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无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APF系统,所述APF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构成的APF并联拓扑、系统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功率控制模块,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APF模块一一对应;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获取市电相位以及所述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各个APF模块完全独立控制的方案,本发明采用主从控制策略,有利于各个APF模块之间的相位同步,从而提高谐波补偿精度。在此基础上,本发明选取了目标APF模块,而不是直接启用APF并联拓扑中的所有APF模块进行谐波补偿,因此可有效避免所有APF模块长期连续运行导致的硬件老化问题。此外,本发明还为各个目标APF模块统一分配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可以适应不同补偿需求,提高谐波补偿的灵活性。并且,区别于现有技术直接基于负载电流进行补偿的方案,本发明是基于特定频次的谐波进行补偿的,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升了谐波补偿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APF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模块的控制环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该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应用于APF并联拓扑,APF并联拓扑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
可选的,各个APF模块可采用市电供电,也可直接采用电池供电。通常情况下采用市电对APF模块进行供电,此时APF模块处于AC/DC模式,既需要控制母线电压又需要进行谐波补偿,本实施例也可采用电池给APF模块供电,此时APF模块处于DC/AC模式,只需要进行谐波补偿即可,并且此种情况下市电断电时,电池可无缝地给负载提供稳定电压。
该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市电相位以及APF并联拓扑对应的负载电流,并基于市电相位提取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
在本实施例中,可首先基于傅里叶变换确定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再基于市电相位提取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无功分量。
S102:基于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
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包括各个APF模块的在线状态、各个APF模块的容量状态、以及各个APF模块的启用状态。
基于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目标APF模块,包括:
将已处于启用的APF模块组成的集合记为APF模块集,将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记为第一补偿容量,将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记为第二补偿容量。
若第一补偿容量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当前在线的未启用的APF模块中选取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选取的至少一个APF模块以及APF模块集中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切除APF模块集中的任一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则将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存在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后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其中,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表示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该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仍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补偿容量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则说明已经启用的APF模块无法满足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则需要从在线的未启用的APF模块中选取新的APF模块投入使用,本方案基于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选取新的APF模块,也就是说,在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满足第二补偿容量的前提下,保证目标APF模块的数量最小。后续“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与此处相同,后续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则判断切除已经启用的APF模块后,现有启用的APF模块是否还可以满足第二补偿容量,如果切除任何一个APF模块后,现有启用的APF模块都无法满足第二补偿容量,此时可直接将已经启用的APF模块作为当前负载电流对应的补偿模块,也即直接将已经启用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则判断切除已经启用的APF模块后,现有启用的APF模块是否还可以满足第二补偿容量,如果切除某一个或者某几个APF模块后,现有启用的APF模块仍可以满足第二补偿容量,此时可基于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切除已经启用的APF模块,将切除后所剩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102已经限定了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所需满足的条件,也就是说,无论是切除APF模块还是选取新的APF模块,最后得到的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均需满足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
S103: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分配规则为:
若目标APF模块小于三个,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或者基于容量优先的原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
其中,容量优先的原则指的是若某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容量存在剩余,则不为下一个目标APF模块分配对应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
若目标APF模块不小于三个,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容量最小原则,假设当前存在两个目标APF模块,两者的补偿容量分别为s1和s2,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为s0,其中,s0<s1+s2,则按照容量优先原则对谐波分量进行分配时,第一个目标APF模块分配的谐波分量(有功和无功)对应的补偿容量应为s1,第二个目标APF模块分配的谐波分量(有功和无功)对应的补偿容量应为s0-s1,也就是说,将第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容量用完后才会使用第二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平均分配也即按照目标APF模块的个数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实行平均分配还可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各个目标APF模块对应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均是基于同一负载电流得出的,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各个APF模块控制装置单独采集负载电流进行参考值计算的方式,本实施例可有效降低各个目标APF模块在硬件精度、数据采集延时、计算延时等方面的差异性,因而还可实现各个APF模块的均流控制,避免产生环流。
S104:基于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各个APF模块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APF模块对应的控制模块可基于本APF模块的电感电流反馈值、本APF模块对应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无功分量参考值对本APF模块进行PI环路闭环控制,实现谐波补偿。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于市电相位提取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之前,还可以包括:
基于预设偏移角度对负载电流进行相位偏移处理。
由于在实际应用时,系统控制模块确定好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后,需要将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发送至对应的功率控制模块,数据发送存在延时,此时功率控制模块直接采用接收到的参考值进行控制会不准确,考虑到延时主要是由软件采样时序的延时以及硬件滤波电路带来的相位延迟导致,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后,以预设偏移角度对负载电流进行相位偏移处理,以提高后续的计算精度,进而提高控制精度。
从以上描述可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各个APF模块完全独立控制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主从控制策略,有利于各个APF模块之间的相位同步,从而提高谐波补偿精度。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选取了目标APF模块,而不是直接启用APF并联拓扑中的所有APF模块进行谐波补偿,因此可有效避免所有APF模块长期连续运行导致的硬件老化问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为各个目标APF模块统一分配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可以适应不同补偿需求,提高谐波补偿的灵活性。并且,区别于现有技术直接基于负载电流进行补偿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特定频次的谐波进行补偿的,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升了谐波补偿精度。
可选的,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对各个APF模块进行控制的方法为对各个APF模块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功率电感电流,并基于市电相位提取功率电感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基于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有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无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APF模块的控制是同时进行的,对各个APF模块均执行以上步骤,可实现各个APF模块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APF模块均获取负载电流时对应的市电相位进行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计算,也就是说各个APF模块之间是相位同步的,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补偿精度,并且在平均分配谐波分量时还可抑制各个APF模块之间的环流,实现模块间均流。
可选的,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包括:
对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无功分量调节量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后,得到目标调节量,基于目标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基于目标调节量生成对应的PWM波,将对应的PWM波发送至对应的APF模块的开关管,实现对应APF模块的电流控制。
可选的,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通过对负载电流进行傅里叶变换提取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
请参考图2,对应于上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20,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20应用于APF并联拓扑,APF并联拓扑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20包括:
系统控制模块21以及至少两个功率控制模块22,各个功率控制模块22均与系统控制模块21通讯连接。功率控制模块22与APF模块一一对应。
系统控制模块21获取市电相位以及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市电相位提取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22。
各个功率控制模块22基于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各个APF模块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控制模块21可通过电流传感器对负载电流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到的负载电流为各个目标APF模块分配对应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并通过CAN总线将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发送至对应的功率控制模块22,由各个功率控制模块22基于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进行特次谐波补偿。
可选的,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系统控制模块在发送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各个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的同时,还将市电相位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相应的,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功率电感电流,并基于市电相位提取功率电感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基于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有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无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控制模块发送市电相位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以实现各个控制模块的相位同步。系统控制模块作为相位同步主机,实时锁定市电相位和频率,并通过CAN总线将相位信息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各个功率控制模块接收到同步信号,进行解析后,对相应的APF模块进行闭环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4,图4为功率控制模块的一种控制环路示意,其中,Iabc_L为APF模块的电感电流,DFT表示傅里叶变换,Iabc_P(3/5/7)表示电感电流(3、5、7)次谐波的有功分量,Iabc_Q(3/5/7)表示电感电流(3、5、7)次谐波的无功分量,ILoad_Ref_P(3/5/7)表示负载电流(3、5、7)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ILoad_Ref_Q(3/5/7)表示负载电流(3、5、7)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PI表示比例积分控制,iDFT表示傅里叶逆变换,Ihrm_out_abc(3/5/7)表示APF模块(3、5、7)次谐波对应目标调节量。
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PF系统,该APF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构成的APF并联拓扑、系统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功率控制模块,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均与系统控制模块通讯连接。功率控制模块与APF模块一一对应。
系统控制模块获取市电相位以及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市电相位提取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的,图3中的SCR供电与功率控制模块供电可为同一电源,也可不为同一电源。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应用于APF并联拓扑,所述APF并联拓扑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市电相位以及所述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
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
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
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包括各个APF模块的在线状态、各个APF模块的容量状态、以及各个APF模块的启用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目标APF模块,包括:
将已处于启用的APF模块组成的集合记为APF模块集,将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记为第一补偿容量,将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记为第二补偿容量;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当前在线的未启用的APF模块中选取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选取的至少一个APF模块以及APF模块集中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切除APF模块集中的任一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将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存在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后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其中,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表示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该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仍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分配规则为:
若目标APF模块小于三个,则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或者基于容量优先的原则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
其中,容量优先的原则指的是若某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容量存在剩余,则不为下一个目标APF模块分配对应的有功分量参考值和无功分量参考值;
若目标APF模块不小于三个,则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平均分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的方法为对各个目标APF模块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功率电感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功率电感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有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无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后,得到目标调节量,基于所述目标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之前,还包括:
基于预设偏移角度对所述当前负载电流进行相位偏移处理。
6.一种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应用于APF并联拓扑,所述APF并联拓扑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所述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包括:
系统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功率控制模块,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APF模块一一对应;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获取市电相位以及所述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包括各个APF模块的在线状态、各个APF模块的容量状态、以及各个APF模块的启用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目标APF模块,包括:
将已处于启用的APF模块组成的集合记为APF模块集,将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记为第一补偿容量,将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记为第二补偿容量;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当前在线的未启用的APF模块中选取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选取的至少一个APF模块以及APF模块集中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切除APF模块集中的任一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将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存在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后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其中,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表示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该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仍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APF并联拓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在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的同时,还将所述市电相位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相应的,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功率电感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功率电感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有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功率电感电流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确定无功分量调节量;
基于所述有功分量调节量与所述无功分量调节量对目标APF模块的电流进行控制。
9.一种APF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APF模块构成的APF并联拓扑、系统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功率控制模块,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APF模块一一对应;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获取市电相位以及所述APF并联拓扑对应的当前负载电流,并基于所述市电相位提取所述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为对当前负载电流进行谐波补偿的APF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目标APF模块的补偿总容量不小于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对当前负载电流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进行分配,确定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将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应发送至各个功率控制模块;
各个功率控制模块基于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有功分量参考值、以及目标APF模块对应的各次谐波的无功分量参考值对目标APF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包括各个APF模块的在线状态、各个APF模块的容量状态、以及各个APF模块的启用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APF并联拓扑中各个APF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载电流的各次谐波确定目标APF模块,包括:
将已处于启用的APF模块组成的集合记为APF模块集,将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记为第一补偿容量,将当前负载电流所需的补偿容量记为第二补偿容量;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当前在线的未启用的APF模块中选取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选取的至少一个APF模块以及APF模块集中的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切除APF模块集中的任一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则将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若所述第一补偿容量不小于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并且存在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补偿容量与第二补偿容量的差值、依据APF模块数最少的原则,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并将切除至少一个APF模块后APF模块集中的各个APF模块作为目标APF模块;
其中,某个处于启用状态的APF模块满足预设条件,表示从APF模块集中切除该APF模块后,切除后的APF模块集的补偿总容量仍不小于第二补偿容量。
CN202110790148.XA 2021-07-13 2021-07-13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Active CN113690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0148.XA CN113690899B (zh) 2021-07-13 2021-07-13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0148.XA CN113690899B (zh) 2021-07-13 2021-07-13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899A CN113690899A (zh) 2021-11-23
CN113690899B true CN11369089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57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0148.XA Active CN113690899B (zh) 2021-07-13 2021-07-13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089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37279U (zh) * 2011-03-22 2011-08-17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隔离静止无功发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8071C (zh) * 2007-03-09 2010-02-0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并网发电和电网电力有源滤波的统一控制方法
CN103036238B (zh) * 2012-12-24 2015-02-04 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链式有源电力滤波器链节单元旁路控制结构及方法
CN104218584B (zh) * 2014-09-16 2016-04-06 东南大学 一种有源谐波治理装置多机并联容量最优分配方法
CN105846432B (zh) * 2016-06-08 2018-07-17 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apf并联运行的控制系统
CN112039064B (zh) * 2020-08-31 2022-05-10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37279U (zh) * 2011-03-22 2011-08-17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隔离静止无功发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899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7956B (zh) 基于虚拟阻抗的逆变器并联运行方法
CN102386622B (zh) 多机全补偿与分次补偿组合式完全有源型谐波治理装置
CN109193613B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94100B (zh) 一种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的多模式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7910869A (zh) 一种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75869A (zh) 一种适用于配电台区的需求侧储充系统及方法
CN107222118A (zh) 一种基于观测器和mmc的upfc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95280A (zh) 电压不平衡下太阳能发电系统逆变器无差拍控制方法
CN110061488A (zh) 考虑直流微网不平衡电流变化率的混合储能分频控制方法
CN108493952A (zh) 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补偿的交流微电网无功均分控制方法
CN112909919B (zh) 两级式三电平三相四线制储能换流器中点电位平衡方法和系统
CN102255603A (zh) 基于高压电机控制和无功补偿的综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811438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无频差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4852388B (zh) 一种具有有源滤波功能的链式svg装置
CN108134409B (zh) 储能变流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7353379A (zh) 基于虚拟双机并联技术的高阶并网变流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90899B (zh) Apf并联拓扑控制方法及装置、apf系统
CN105429179A (zh) 抽油机专用滤波能馈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374334B (zh) 一种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波功率控制方法
CN111555295A (zh) 一种区域电网中多台无功补偿装置的在线协控方法
KR20140075063A (ko) 풍력 발전 출력 보상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638634A (zh) 主从模式下基于带通滤波器的直流微电网振荡抑制方法
CN111711201B (zh)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765160B (zh) 分布式能源及其并网的无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203352177U (zh) 游梁式抽油机动态跟踪功率因数调压节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