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751B - 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0751B CN113690751B CN202111075803.XA CN202111075803A CN113690751B CN 113690751 B CN113690751 B CN 113690751B CN 202111075803 A CN202111075803 A CN 202111075803A CN 113690751 B CN113690751 B CN 1136907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et body
- cover plate
- air
- air inlet
- shore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0—Cabinet-type 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28—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H02B1/565—Cooling; Ventilation for cabi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本发明在岸电桩柜体的底部形成进气室和储气室以适用于不同工况,并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对进气室和储气室的上部进行密封,在需要进气室送气的时候打开第一盖板,柜体外低温空气经由第一进气口、进气室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在需要储气室送气的时候关闭第一盖板,打开第二进气口,储气室内的低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柜体内通风散热。本发明将柜体顶部的出风口设置为大小可调,通过柜体顶部的出口调节装置实现了岸电桩柜体散热面积的调节,在不改变岸电桩柜体防水防尘标准的前提下提高了通风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用岸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岸电桩防水防尘设计与通风散热需求之间的平衡设计,具体为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背景技术
岸电桩是在港口码头前沿户外环境下工作的,对其柜体的防水密封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满足一定防护等级要求。在夏日高温环境下,岸电桩若没有相应的散热措施,其柜体吸收的热量不断传导至柜内空气中,将使得柜内空气温度持续升高。同时,柜内电气元件工作时也会发热,这将使得问题更加严重。岸电桩柜内空气温度若长时间过高,超出柜内某些电子元器件的极限工作温度,将易于引发岸电桩故障和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户外环境下工作的岸电桩需要有良好的散热系统。
通常情况下,长江内河港口岸电桩电气柜体主要有被动制冷和主动制冷两种降温方式。户外电气柜的被动制冷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在柜体上开设排气孔和设置散热片来进行散热。其散热效率低,且效果不明显。在太阳暴晒的天气情况下,柜体吸收大量热量,其温度往往高于柜内空气,使得该散热措施几乎起不到任何散热作用。而户外电气柜的主动制冷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在柜侧安装精密空调来进行制冷散热。但采用这种散热措施的电气柜成本较高,耗电量大,不符合当前建设绿色环保港口(Green Environmental Ports)的发展理念。
目前,大部分户外的长江内河港口岸电桩电气柜体防水防尘结构与散热结构互相影响,在设计上往往由于兼顾一方面性能而让其他性能减弱。如果大量灰尘和雨水的进入柜内,势必会引起电气柜内设备工作异常。具有良好防护等级的电气柜虽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但其散热效果较差。
经检索发现,公开号CN108415477A的中国专利于2018年8月17日公开了一种室外岸电箱低功耗温度控制方法,但存在如下缺陷:1)箱体内温湿度传感器布置位置不当,所获得的温湿度数据不能代表柜体内的实时温湿度,利用该测量数据进行柜内温控调整和预警存在较大误差;2)箱体内散热面积固定,在柜内温度过高时,散热效率依赖于风机效率;3)在室外空气湿度较大时,直接引入箱体内的湿空气会导致箱体内湿气增大,造成电气元件损坏,影响岸电设备使用寿命;4)进风口风机位置靠近箱体中部,对箱体中下部的通风散热效果有限。
可见,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防水防尘岸电桩,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用于解决岸电桩防水防尘设计与通风散热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
根据本发明说明书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底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方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具有空腔,所述第一盖板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伸缩;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风扇;
所述容纳腔由进气室和储气室构成,所述进气室的顶部与第一盖板相适配,所述储气室的顶部与第二盖板相适配;所述进气室与储气室之间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第二盖板密封固定;所述进气室位于柜体背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
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背面设有出口调节装置,所述出口调节装置包括沿盖体背面相对设置的两个伸缩机构,两个所述伸缩机构之间形成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出气风扇;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所述第一电磁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铁片;
所述柜体的背面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柜体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岸电桩柜体的底部设置一容纳腔,用于形成进气室和储气室,进气室和储气室分别适用于不同工况,并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对进气室和储气室的上部进行密封,在需要进气室送气的时候打开第一盖板,柜体外低温空气经由第一进气口、进气室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在需要储气室送气的时候关闭第一盖板,打开第二进气口,储气室内的低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柜体内通风散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盖体背面的出风口设置为大小可调,在柜体内温度过高时,通过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的相互作用,增大出风口面积,增大柜体内的通风散热面积,加快热空气的排出,提高柜体内的散热效率;在柜体内温度正常情况下,同样通过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的相互作用,减小出风口面积。该技术方案通过柜体顶部的出口调节装置实现了岸电桩柜体散热面积的调节,在不改变岸电桩柜体防水防尘标准的前提下提高了通风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弧形结构,所述盖体上端的弧形设置可便于雨水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结构靠近盖体背面的一端向外延伸一定距离,且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出气口的竖直高度,在满足通风散热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为防水防尘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使防水防尘需求与通风散热需求之间达到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风扇设置在盖体的空腔内,将柜体内热空气引流至出气口排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盖板为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盖板且空腔尺寸与第一盖板相适配;所述空腔内与开口端相对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磁片,所述第二电磁片通过弹簧与第一盖板的端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盖板可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伸缩,第一盖板完全缩进第二盖板内时,第一盖板遮挡住第二进气口,使储气室处于密封状态,而进气室完全打开,柜体外的低温空气可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进气室并使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当第一盖板完全伸展时,第一盖板的端部与柜体内壁相抵,使进气室处于封闭状态,而储气室的第二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储气室内的备用低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并使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电磁片与控制器相连,由控制器控制其通断电。当通电时,第二电磁片与第一盖板的端部吸附靠近,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断电时,第二电磁片与第一盖板端部的吸附力消失,第一盖板受弹簧弹力作用被返回至伸展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盖板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通过滑轨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滑动。该技术方案通过滑轨为第一盖板的伸缩移动提供支撑和限位,避免第一盖板在伸出时滑脱或者缩回时与第二盖板的端部发生碰撞,造成进气室不能完全封闭或者第一盖板不能完全复位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可设置与滑轨对应的滑块,提高伸缩移动时的流畅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在完全伸开状态下与柜体内壁相抵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第一盖板的侧边相适配。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第一盖板在伸开时能够与柜体内壁很好的固定,达到完全密封进气室的目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口贯穿第二盖板的上下表面,形成大小一致且同轴的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下通孔内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控制器相连。该技术方案通过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储气室的出气流量,一方面可依据柜体内的散热需求调整出气流量,另一方面可根据储气室内的气体压力调整出气流量,使储气室的备用气体在满足柜体内散热需求的同时,能够支撑到进气室打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气室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储气室内的实时气压并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实时气压来调整第二进气口的出气流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室内设有干燥板,所述干燥板位于第一盖板下方。该技术方案通过干燥板对进入进气室的室外空气进行干燥,避免长时间使用室外空气进行通风散热造成柜体内湿气集聚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板内部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上板,所述上板具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容置槽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与干燥板底部贯通连通形成有若干通气孔,使得自干燥板底部进入的空气能够经由干燥剂干燥后通过上板的通气孔排出并进入柜体内。所述干燥板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隔层与柜体内壁之间,当监测到柜体内的湿度达到预设值的80%~90%时,可打开上板更换容置槽内的干燥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柜体内设有多个隔层,多个所述隔层之间平行布置;其中,控制器及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及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最上层的隔层,电表、电源、开关、继电器及熔断器位于中间的隔层,变压器、接触器位于最下层的隔层。该技术方案将对温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与发热量大的元器件分开,避免柜内某个区域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导致局部热岛效应。同时,将温湿度传感器布置在柜体的最上层,且靠近对温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使得其所测量的温湿度数据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将对温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布置在通风风道上,更利于其散热降温。该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柜体内电子元器件的布局,使得获取的柜体内温湿度数据更准确,保证通风散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散热降温效率。
根据本发明说明书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岸电桩温控方法,基于所述的岸电桩实现,包括:
获取柜体内部温度及柜体外部环境湿度数据;
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且外部环境湿度处于正常范围时,启动进气室进气流程:控制第二电磁片通电,第一盖板被第二电磁片吸附并缩回至第二盖板内,进气室打开;启动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柜体外空气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同时控制第一电磁片通电,铁片被第一电磁片吸附,两个伸缩机构分别朝着各自第一电磁片的方向回缩,增大出气口的散热面积;
或者,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且外部环境湿度达到设定湿度阈值时,启动储气室进气流程:控制第二电磁片断电,第一盖板受弹力作用伸展至柜体内壁的卡槽内卡接固定,进气室关闭,储气室打开,第二进气口连通,储气室内的备用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柜体内温度与柜体外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控制进气室和储气室的切换,实现不同工况下柜体内的通风散热。
该技术方案在柜体内温度过高且外界环境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比如正在下雨或刚下完雨时,利用储气室内的备用低温气体对柜体内进行通风散热,避免柜体外的高湿度空气直接进入柜体内造成柜体内湿气上升;在无需额外设置加热除湿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柜体下部的储气室实现柜体内的通风散热,同时,由于进气室被密封,故而可以避免极端天气下雨水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进气室,造成进气室积水进而加大柜体内湿度的问题。
该技术方案在柜体内温度过高时,可通过调节出气口来增大出气口的出气通道,进而增大柜体内的散热面积;进一步而言,通过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电磁片通电时,伸缩机构回缩,出气口增大,而第一电磁片断电时,伸缩机构伸开,出气口复位,从而实现柜体内散热面积的调节,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岸电桩当地的天气数据,根据天气数据预测外部环境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获取岸电桩外部环境湿度能够降到设定湿度阈值以下的时间;
获取储气室内的气压;
根据前述时间和气压调节第二进气口的气体流量大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储气室储备的备用低温气体有限,因此通过对岸电桩当地的天气数据获取柜体外环境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预测柜体外空气湿度符合进入柜体内进行通风散热的时间,根据预测的时间以及储气室监测的实时气压,来调节经由第二进气口的气体流量大小,从而在满足柜体内通风散热需求的前提下,使储气室内的气体余量能够坚持到柜体外空气湿度降低到阈值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岸电桩柜体的底部形成进气室和储气室以适用于不同工况,并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对进气室和储气室的上部进行密封,在需要进气室送气的时候打开第一盖板,柜体外低温空气经由第一进气口、进气室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在需要储气室送气的时候关闭第一盖板,打开第二进气口,储气室内的低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柜体内通风散热。
(2)本发明将柜体顶部的出风口设置为大小可调,在柜体内温度过高时,通过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的相互作用,增大出风口面积,增大柜体内的通风散热面积,加快热空气的排出,提高柜体内的散热效率;在柜体内温度正常情况下,同样通过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的相互作用,减小出风口面积。该技术方案通过柜体顶部的出口调节装置实现了岸电桩柜体散热面积的调节,在不改变岸电桩柜体防水防尘标准的前提下提高了通风散热效率。
(3)本发明在柜体内温度过高且外界环境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比如正在下雨或刚下完雨时,利用储气室内的备用低温气体对柜体内进行通风散热,避免柜体外的高湿度空气直接进入柜体内造成柜体内湿气上升;在无需额外设置加热除湿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柜体下部的储气室实现柜体内的通风散热,同时,由于进气室被密封,故而可以避免极端天气下雨水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进气室,造成进气室积水进而加大柜体内湿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舶用岸电桩的柜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舶用岸电桩的柜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盖板自第二盖板伸展状态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盖板向第二盖板回缩状态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盖板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伸缩机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进气室;3、储气室;4、进气风扇;5、出气口;6、盖体;7、第二进气口;8、第二盖板;9、第一盖板;10、第二电磁片;11、铁片;12、第一电磁片;13、容纳腔;14、第一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发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包括柜体,柜体内部的三个侧面贴上了隔热材料,作为隔热层将岸电桩柜体内部空气与炙热的外柜壳体相隔离。隔热材料是背胶隔音棉。
所述柜体内设有多个隔层,多个所述隔层之间平行布置。将对温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与发热量大的元器件分开置于不同隔层,避免柜内某个区域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导致局部热岛效应。
其中,控制器及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及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最上层的隔层,将温湿度传感器布置在柜体的最上层,且靠近对温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使得其所测量的温湿度数据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同时,本实施例在最下层隔层下方对称设有两个进气风扇,在柜体顶部中心位置设有出气风扇,形成两路通风风道,而将对温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布置在通风风道上,更利于其散热降温。
电表、电源、开关、继电器及熔断器位于中间的隔层。变压器、接触器位于最下层的隔层。通过调整柜体内电子元器件的布局,使得获取的柜体内温湿度数据更准确,保证通风散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散热降温效率。
如图1-2,所述柜体的底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由进气室和储气室构成,用于适用不同工况下的通风散热。通过进气室或储气室出来的气流经由进气风扇引入上部柜体,然后经由顶部的出气口排出。
如图3-4,所述容纳腔的上方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二盖板的尺寸大于第一盖板以使得第一盖板能缩回至第二盖板内。所述第一盖板与进气室的顶部相适配,所述第二盖板与储气室的顶部相适配。所述进气室的体积小于储气室。当第一盖板缩回至第二盖板内时,进气室打开,储气室关闭;当第一盖板伸展至于柜体内壁相抵时,进气室关闭,储气室打开。
所述第二盖板为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盖板且空腔尺寸与第一盖板相适配;所述空腔内与开口端相对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磁片,所述第二电磁片通过弹簧与第一盖板的端部相连。
第二电磁片与控制器相连,由控制器控制其通断电。当通电时,第二电磁片与第一盖板的端部吸附靠近,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断电时,第二电磁片与第一盖板端部的吸附力消失,第一盖板受弹簧弹力作用被返回至伸展状态。
第一盖板可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伸缩,第一盖板完全缩进第二盖板内时,第一盖板遮挡住第二进气口,使储气室处于密封状态,而进气室完全打开,柜体外的低温空气可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进气室并使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当第一盖板完全伸展时,第一盖板的端部与柜体内壁相抵,使进气室处于封闭状态,而储气室的第二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储气室内的备用低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并使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
所述第二盖板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通过滑轨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滑动。通过滑轨为第一盖板的伸缩移动提供支撑和限位,避免第一盖板在伸出时滑脱或者缩回时与第二盖板的端部发生碰撞,造成进气室不能完全封闭或者第一盖板不能完全复位的问题。
所述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可设置与滑轨对应的滑块,提高伸缩移动时的流畅性。
所述第一盖板在完全伸开状态下与柜体内壁相抵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第一盖板的侧边相适配,使第一盖板在伸开时能够与柜体内壁很好的固定,达到完全密封进气室的目的。
所述进气室与储气室之间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第二盖板密封固定;所述进气室位于柜体背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
第一进气口处设有百叶窗和防尘过滤网。防尘过滤网衬在百叶窗里面,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同时,可以防止一般雨水侵入柜内。百叶窗里面衬上过滤网,可以达到IP55的防护等级。在极端气候环境下,雨水透过过滤网进入进气室,只会落入进气室的底部,并通过底部的排水孔排出。
如图6,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背面设有出口调节装置,所述出口调节装置包括沿盖体背面相对设置的两个伸缩机构,两个所述伸缩机构之间形成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出气风扇;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所述第一电磁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铁片。
为了增强岸电桩柜体顶部的隔热降温效果,所述盖体设置为具有隔热功能。所述盖体设置为弧形结构,倒扣在岸电桩柜体顶部。且盖体弧形结构朝着盖体背面延伸一定距离。一般情况下,雨水通常被该向外延伸出的盖体部分阻挡,无法进入到柜内。盖体反面贴上隔热材料,可以有效隔绝盖体受阳光照射所吸收的热量。
岸电桩柜体顶部的盖体背面开有出气口。出气口布置有出气风扇,如离心式排气扇,可以把柜内空气抽出并向四周急速甩出。
所述柜体的背面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柜体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第二进气口贯穿第二盖板的上下表面,形成大小一致且同轴的上通孔及下通孔。当第一盖板缩回第二盖板时,通孔被挡住;当第一盖板伸展时,通孔被打开。
所述下通孔内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储气室的出气流量,一方面可依据柜体内的散热需求调整出气流量,另一方面可根据储气室内的气体压力调整出气流量,使储气室的备用气体在满足柜体内散热需求的同时,能够支撑到进气室打开。
所述储气室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储气室内的实时气压并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实时气压来调整流量控制阀,进而控制第二进气口的出气流量。
本实施例根据储气室的实时气压来控制流量控制阀,进而调节经由第二进气口的气体流量大小,在满足柜体内通风散热需求的前提下,使储气室内的气体余量能够坚持到柜体外空气湿度降低到阈值以下。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室内设有干燥板,所述干燥板位于第一盖板下方。虽然本发明只允许空气湿度在预设范围内的柜体外空气进入进气室,但是这些符合要求的柜体外空气仍然具有一定的湿度,若长期使用,也会导致柜体内湿度增大,因此,通过干燥板对进入进气室的室外空气进行干燥,避免长时间使用室外空气进行通风散热造成柜体内湿气集聚的现象。本实施例无需专门设置加热除湿设备,通过简单的干燥板即可实现,既满足减少柜体内湿气聚集的要求,又无需过多的设备成本。
所述干燥板内部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上板,所述上板具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容置槽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与干燥板底部贯通连通形成有若干通气孔,使得自干燥板底部进入的空气能够经由干燥剂干燥后通过上板的通气孔排出并进入柜体内。所述干燥板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隔层与柜体内壁之间,当监测到柜体内的湿度达到预设值的80%~90%时,可打开上板更换容置槽内的干燥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岸电桩温控方法,基于所述的岸电桩实现,包括:
步骤1,通过柜体外湿度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湿度,通过柜体内温湿度传感器获取柜体内温度及湿度,获取的参数发送至柜体内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存的阈值判断当前获取的实时数据是否超过安全范围,并在超过安全范围时启动对应的执行元件进行工作。
步骤2,当监测到柜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且外部环境湿度处于正常范围时,控制器启动进气室进气流程。具体来说,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片通电,第二电磁片与第一盖板吸附靠近使第一盖板回缩至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此时,进气室完全打开。控制器控制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启动,柜体外空气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
为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一电磁片通电,铁片被第一电磁片吸附,两个伸缩机构分别朝着各自第一电磁片的方向回缩,使得出气口的出气通道变大,进而使柜体内的散热面积增大。
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监测到柜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且外部环境湿度达到设定湿度阈值时,控制器启动储气室进气流程。具体来说,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片断电,第二电磁片与第一盖板间的磁吸附力消失,第一盖板受弹力作用伸展至柜体内壁的卡槽内卡接固定,此时,进气室关闭,储气室打开,第二进气口连通。控制器控制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启动,储气室内的备用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
本实施例通过对柜体内温度与柜体外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控制进气室和储气室的切换,实现不同工况下柜体内的通风散热。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还可以对柜体内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柜体内的湿度达到预设值的80%~90%时,即在快要达到柜体内的湿度安全阈值时,可发出报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更换进气室的干燥板,并启动储气室进气流程。当监测到柜体内的湿度降低到湿度安全阈值的40%~50%时,切换进气流程,通过进气室进气对柜体内进行通风散热。
本实施例在柜体内温度过高且外界环境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比如正在下雨或刚下完雨时,利用储气室内的备用低温气体对柜体内进行通风散热,避免柜体外的高湿度空气直接进入柜体内造成柜体内湿气上升;在无需额外设置加热除湿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柜体下部的储气室实现柜体内的通风散热,同时,由于进气室被密封,故而可以避免极端天气下雨水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进气室,造成进气室积水进而加大柜体内湿度的问题。
本实施例在柜体内温度过高时,可通过调节出气口来增大出气口的出气通道,进而增大柜体内的散热面积;进一步而言,通过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电磁片通电时,伸缩机构回缩,出气口增大,而第一电磁片断电时,伸缩机构伸开,出气口复位,从而实现柜体内散热面积的调节,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可获取岸电桩当地的天气数据,根据天气数据预测外部环境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得到岸电桩外部环境湿度能够降到设定湿度阈值以下的时间;并根据储气室的实时气压和预测的时间来调节第二进气口的气体流量大小。使得在满足柜体内通风散热需求的前提下,使储气室内的气体余量能够坚持到柜体外空气湿度降低到阈值以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9)
1.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柜体内部温度及柜体外部环境湿度数据;
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且外部环境湿度处于正常范围时,启动进气室进气流程:控制第二电磁片通电,第一盖板被第二电磁片吸附并缩回至第二盖板内,进气室打开;启动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柜体外空气经由第一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同时控制第一电磁片通电,铁片被第一电磁片吸附,两个伸缩机构分别朝着各自第一电磁片的方向回缩,增大出气口的散热面积;
或者,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且外部环境湿度达到设定湿度阈值时,启动储气室进气流程:控制第二电磁片断电,第一盖板受弹力作用伸展至柜体内壁的卡槽内卡接固定,进气室关闭,储气室打开,第二进气口连通,储气室内的备用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口进入柜体内,柜体内的热空气经由出气口排出;
所述船舶用岸电桩,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底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方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具有空腔,所述第一盖板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伸缩;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风扇;
所述容纳腔由进气室和储气室构成,所述进气室的顶部与第一盖板相适配,所述储气室的顶部与第二盖板相适配;所述进气室与储气室之间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第二盖板密封固定;所述进气室位于柜体背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
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背面设有出口调节装置,所述出口调节装置包括沿盖体背面相对设置的两个伸缩机构,两个所述伸缩机构之间形成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出气风扇;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磁片、弹簧和铁片,所述第一电磁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铁片;
所述柜体的背面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柜体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为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盖板且空腔尺寸与第一盖板相适配;所述空腔内与开口端相对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磁片,所述第二电磁片通过弹簧与第一盖板的端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盖板的相对两侧边通过滑轨在第二盖板的空腔内水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在完全伸开状态下与柜体内壁相抵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第一盖板的侧边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口贯穿第二盖板的上下表面,形成大小一致且同轴的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下通孔内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控制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室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内设有干燥板,所述干燥板位于第一盖板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设有多个隔层,多个所述隔层之间平行布置;其中,控制器及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及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最上层的隔层,电表、电源、开关、继电器及熔断器位于中间的隔层,变压器、接触器位于最下层的隔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船舶用岸电桩实现的岸电桩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岸电桩当地的天气数据,根据天气数据预测外部环境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获取岸电桩外部环境湿度能够降到设定湿度阈值以下的时间;
获取储气室内的气压;
根据前述时间和气压调节第二进气口的气体流量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5803.XA CN113690751B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5803.XA CN113690751B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751A CN113690751A (zh) | 2021-11-23 |
CN113690751B true CN113690751B (zh) | 2024-03-15 |
Family
ID=7858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75803.XA Active CN113690751B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07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14611B (zh) * | 2023-03-22 | 2023-05-30 | 深圳市浩达瑞通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环网柜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5846A1 (fr) * | 2006-02-24 | 2007-08-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e température,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température, et système et procédé associés |
CN206558933U (zh) * | 2017-03-22 | 2017-10-13 | 厦门闽光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安全的开关柜 |
CN108415477A (zh) * | 2018-01-22 | 2018-08-17 | 武汉理工大学 | 室外岸电箱低功耗温度控制方法 |
CN108695748A (zh) * | 2018-07-11 | 2018-10-23 | 江苏威尔萨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
CN111064080A (zh) * | 2019-11-12 | 2020-04-2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防潮型半地埋式变电站及其防潮方法 |
CN211208961U (zh) * | 2019-12-26 | 2020-08-07 | 河南中坤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配电箱 |
TW202106150A (zh) * | 2019-07-17 | 2021-02-01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機箱智能散熱系統 |
CN212677623U (zh) * | 2020-09-04 | 2021-03-09 | 北京卡尔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尘防潮型机柜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11075803.XA patent/CN1136907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5846A1 (fr) * | 2006-02-24 | 2007-08-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e température,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température, et système et procédé associés |
CN206558933U (zh) * | 2017-03-22 | 2017-10-13 | 厦门闽光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安全的开关柜 |
CN108415477A (zh) * | 2018-01-22 | 2018-08-17 | 武汉理工大学 | 室外岸电箱低功耗温度控制方法 |
CN108695748A (zh) * | 2018-07-11 | 2018-10-23 | 江苏威尔萨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
TW202106150A (zh) * | 2019-07-17 | 2021-02-01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機箱智能散熱系統 |
CN111064080A (zh) * | 2019-11-12 | 2020-04-2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防潮型半地埋式变电站及其防潮方法 |
CN211208961U (zh) * | 2019-12-26 | 2020-08-07 | 河南中坤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配电箱 |
CN212677623U (zh) * | 2020-09-04 | 2021-03-09 | 北京卡尔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尘防潮型机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751A (zh)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90751B (zh) | 一种船舶用岸电桩及岸电桩温控方法 | |
CN213907082U (zh) | 一种具备防水功能的户外通信机柜 | |
CN210640550U (zh) | 一种防雨水配电箱 | |
CN114614140A (zh) | 储能集装箱 | |
CN101795055B (zh) | 用于变流器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以及变流器 | |
CN117794180A (zh) | 一种散热机构、光伏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7349191U (zh) | 储能集装箱 | |
CN114865467B (zh) | 一种具有双通道独立散热机构的户外储能系统柜 | |
CN217720315U (zh) | 一种物联网远程控制电控柜 | |
CN112636218B (zh) |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自循环式电力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118944A (zh) | 一种防水地埋式蓄电池机柜 | |
CN209709403U (zh) | 一种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 | |
CN211266114U (zh) | 一种户外低压综合配电箱 | |
CN112271808A (zh) | 一种户外ups箱 | |
CN211017795U (zh) |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户外电气柜 | |
CN214673504U (zh) | 室外防潮配电柜 | |
CN217655976U (zh) | 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 |
CN214379500U (zh) | 一种防雨性能优良的配电箱 | |
CN216894747U (zh) | 风力发电机组 | |
CN214589754U (zh) | 电气柜 | |
CN113948313B (zh) | 一种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 | |
CN102683626B (zh) | 空调型电池柜 | |
CN220823620U (zh) | 一种恒温隔热的用电箱 | |
CN216981163U (zh) | 一种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的智能配电箱 | |
CN210136830U (zh) | 一种智慧用电云端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