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28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0282A
CN113690282A CN202110932973.9A CN202110932973A CN113690282A CN 113690282 A CN113690282 A CN 113690282A CN 202110932973 A CN202110932973 A CN 202110932973A CN 113690282 A CN113690282 A CN 113690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evice
gate metal
insulating layer
opa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29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程
汤俊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29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0282A/zh
Priority to US17/604,77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2338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180 priority patent/WO20230156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7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4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功能层、显示面板及第二功能层。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且定义有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光区;所述第二功能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透光区位置上设置有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追求高屏占比、超窄边框的“全面屏”近年来已成为小尺寸显示屏领域的热点。“全面屏”优势在于最大化的利用屏幕的显示面积,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手机、平板等显示装置的前置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听筒和其它感光器件的位置安放问题是“全面屏”设计的难点。市场上存在的浏海屏、水滴屏和圆形挖孔屏中,因用于放置前摄元件的开孔区域没有像素,不具有显示功能,仍会使屏占比下降。目前屏下摄像头新技术应用一种高屏占比OLED显示屏设计,该屏幕对应放置成像光学模组的区域具有像素,兼具显示功能,以提高屏幕显示的完整性,成为真正的全面屏,以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全面屏显示装置前部的成像光学模组设置在显示屏幕下方,对应的区域可以正常显示;此区域有以周期排列的显示单元的线路和像素等结构,最小的显示单元为像素,通常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由于这些结构为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规则排列结构,光线透过此区域到达成像光学模组时,会产生明显的衍射效应而形成衍射光斑,带来光学模组采集数据失真,成像变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功能层;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且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光区;及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透光区位置上设置有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或所述第二功能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其中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第一功能层或所述第二功能层的其中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上;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在所述有源层上;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上;第二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及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上;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及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及所述源漏极层上;所述第二功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以及所述源漏极层中的至少一层膜层同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与同层的所述至少一层膜层的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以及所述源漏极层中的至少两层膜层同层,且在俯视视角下,位于不同层的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位置上开设有无规律排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膜层至少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层同层且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的形状包括矩形或圆形其中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的直径或边长为1.5μm~1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背板、散热铜箔或支撑不锈钢板中至少一者;及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触控面板、偏光片或盖板玻璃中至少一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透光区位置上设置有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
通过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膜层结构加入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使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分布在规则排列的像素和线路之间,而可破坏规则排列,进而达到改善规则排列引起的衍射现象。因此,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成像光学模组与显示装置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其包括第一功能层200、显示面板100及第二功能层300。所述显示面板100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200上且包括有第一显示区AA及第二显示区CA,所述第二显示区CA包括透光区TA,所述第二功能层30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AA可为正常显示区,而所述第二显示区CA可为屏下摄像区(CUP区)。作为所述屏下摄像区(CUP区)的所述第二显示区CA具有大面积的透明区域(所述透光区TA),以达成在摄像模式状态时,能有充足的透光度提供摄像头进行拍摄影像。
如图1所示,成像光学模组2000对应于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所述第二显示区CA的所述透光区TA,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区CA的所述透光区TA来进行成像,然而,所述第二显示区CA有以周期排列的显示单元的线路和像素等结构,由于这些结构为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规则排列结构,光线透过此区域到达成像光学模组时,会产生明显的衍射效应而形成衍射光斑,带来光学模组采集数据失真,成像变差等问题。
因此,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CA的所述透光区TA位置上设置有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00通过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膜层结构加入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使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分布在规则排列的像素和线路之间,而可破坏规则排列,进而达到改善规则排列引起的衍射现象,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平面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可通过随机函数随机产生。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第一功能层200或所述第二功能层300的其中至少一者。亦即,所述第一功能层200或所述第二功能层300的其中至少一者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设置有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功能层200可为背板、散热铜箔或支撑不锈钢板的其中至少一者,所述第一功能层200主要用以支撑或固定所述显示面板100。所述第一功能层200可以经由雷射打点形成半透明粒子图案或涂布油墨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图案,以达成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所述第二功能层300可为触控面板、偏光片或盖板玻璃的其中至少一者。同样地,所述第二功能层300可以经由雷射打点形成半透明粒子图案或涂布油墨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图案,以达成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膜层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0里的任意膜层。
须注意的是,虽然图2在所述第一功能层200、所述第二功能层300和所述显示面板100皆设置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但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可以仅设置在其中单独一层或其中两层,可依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藉由所述显示装置1000原有的膜层结构(即所述第一功能层200、所述第二功能层300和所述显示面板100)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设置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方式来形成所述第一膜层,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膜层结构的情况下,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减少生产成本。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400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2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或所述第二功能层3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400可以单独形成,例如,可以在欲形成所述第一膜层400的涂层上直接掺杂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以形成所述第一膜层400,再将所述第一膜层400贴附到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或两侧。从而可以在不需复杂工艺的情况下,即可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
其中,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材料包括金属粒子、无机粒子、有机粒子、颜料、染料等具有不透明或半透明光学性质的材料,本申请不特别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有源层301、第一绝缘层302、第一栅极金属层303、第二绝缘层304、第二栅极金属层305、第三绝缘层306、源漏极层307及第一平坦层40。
所述有源层301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所述第一绝缘层302覆盖在所述有源层301上,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02上,所述第二绝缘层304覆盖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02及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上,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304上,所述第三绝缘层306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304及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上,所述源漏极层307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306上,所述第一平坦层40覆盖在所述第三绝缘层306及所述源漏极层307上。
所述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柔性基板,本申请不特别限定。
所述第一绝缘层302、所述第二绝缘层304及所述第三绝缘层306可为无机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306可用于改善应力和补充氢源,以进一步修补薄膜晶体管沟道缺陷,改善电性。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0在所述有源层301与所述基板10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20。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至少为所述有源层301,所述有源层301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图案化形成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具体而言,所述有源层301可为多晶硅,当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有源层301时,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为半透明粒子,且可在所述有源层301图案化形成沟道区的同时一并图案化形成。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工艺步骤的情况下,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至少与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同层,亦即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图案化形成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可为钼或其合金,当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同层时,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为不透明粒子,且可在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图案化形成第一栅极的同时一并图案化形成。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工艺步骤的情况下,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至少与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同层,亦即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图案化形成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可为钼或其合金,当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同层时,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为不透明粒子,且可在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图案化形成第二栅极的同时一并图案化形成。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工艺步骤的情况下,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至少与所述源漏极层307同层,亦即所述源漏极层307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图案化形成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
具体而言,所述源漏极层307可为钛、铝或其合金,当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源漏极层307同层时,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为不透明粒子,且可在所述源漏极层307图案化形成源极与漏极的同时一并图案化形成。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工艺步骤的情况下,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306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位置上开设有无规律排布的第一通孔401,所述第一膜层至少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401,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层40同层且材料相同。
亦即所述第一膜层是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及所述第一平坦层40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401而形成的。
具体而言,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材料包括金属粒子、无机粒子、有机粒子、颜料、染料等具有不透明或半透明光学性质的材料;所述第一通孔401可与连接所述源漏极层307与所述有源层301的通孔同时形成,且在填充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后,再以所述第一平坦层40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401以形成所述第一膜层。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工艺步骤的情况下,改善全面屏的屏下摄像技术的衍射问题,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须注意的是,虽然图4在所述有源层301、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303、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305、所述源漏极层307和所述第一通孔401皆设置有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但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可以仅设置在其中单独一层或多层,可依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一功能层200、所述第二功能层300和上述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中膜层的至少两层膜层同层时,在俯视视角下,位于不同层的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粒子或半透明粒子PA的形状包括矩形或圆形其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粒子或半透明粒子PA的直径或边长为1.5μm~10μm。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在不同平面位置的大小和形状可通过随机函数随机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透明金属层50、第二平坦层60、像素定义层70、发光子像素701、阴极层80及薄膜封装层90。
所述透明金属层50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层40上,且经由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层40的通孔与所述漏极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透明金属层50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TO)。
所述发光子像素701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70设置的开口区域内且包括阳极及发光材料层,而所述阴极层80覆盖于所述发光子像素701与所述像素定义层70上。
所述薄膜封装层90用以隔绝外界水氧,以防止所述显示面板100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子像素701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或蓝色子像素单元,其中,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用于发出红色的光,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用于发出绿色的光,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用于发出蓝色的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分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中的每一个方格代表一个所述发光子像素701,且黑点代表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图5是以像素大小为最小周期(例如以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为最小周期或以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为最小周期),并以所述最小周期的8倍以上为单位进行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分布设置,以达成无规律排布。须注意的是,若以所述最小周期的8倍以下为单位进行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分布设置,则此排列可能会造成新的衍射问题。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的分布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中的每一个方格代表一个所述发光子像素701,且黑点代表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图6的粒子分布是以所述透光区TA全区域直接通过随机函数随机产生的。
因此,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00通过在对应所述透光区TA的膜层结构加入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使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PA分布在规则排列的像素和线路之间,而可破坏规则排列,进而达到改善规则排列引起的衍射现象,进而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功能层;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且包括有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光区;及
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透光区位置上设置有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或所述第二功能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其中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第一功能层或所述第二功能层的其中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上;
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在所述有源层上;
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上;
第二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及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上;
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及
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及所述源漏极层上;
所述第二功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以及所述源漏极层中的至少一层膜层同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膜层与同层的所述至少一层膜层的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以及所述源漏极层中的至少两层膜层同层,且在俯视视角下,位于不同层的所述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相互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在所述有源层上;
第一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上;
第二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及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上;
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及
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及所述源漏极层上;
其中,所述第三绝缘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位置上开设有无规律排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膜层至少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层同层且材料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的形状包括矩形或圆形其中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规律排布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粒子的直径或边长为1.5μm~1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背板、散热铜箔或支撑不锈钢板中至少一者;及
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触控面板、偏光片或盖板玻璃中至少一者。
CN202110932973.9A 2021-08-13 2021-08-13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690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2973.9A CN113690282A (zh) 2021-08-13 2021-08-13 显示装置
US17/604,775 US20240023383A1 (en) 2021-08-13 2021-09-02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116180 WO2023015625A1 (zh) 2021-08-13 2021-09-0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2973.9A CN113690282A (zh) 2021-08-13 2021-08-1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282A true CN113690282A (zh) 2021-11-23

Family

ID=7857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2973.9A Pending CN113690282A (zh) 2021-08-13 2021-08-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3383A1 (zh)
CN (1) CN113690282A (zh)
WO (1) WO2023015625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296A (zh) * 2019-09-30 2020-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7607U (zh) * 2012-12-20 2013-08-07 深圳新视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159150B1 (ko) * 2014-01-07 2020-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211529178U (zh) * 2020-03-31 2020-09-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3156681A (zh) * 2021-03-11 2021-07-23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296A (zh) * 2019-09-30 2020-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3383A1 (en) 2024-01-18
WO2023015625A1 (zh)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7695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444570B (zh)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184426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er reg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1032797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80490B (zh) 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11223908B (zh) 屏下摄像显示模组以及电致发光显示屏
US2022003742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87799A1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JP2022512355A (ja) 透明な表示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マスク板
US2022015811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696564B1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기판, 투명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67629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03689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908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US1099795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130619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90153A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KR20230149849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619392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991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移动终端
CN1110294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720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90282A (zh) 显示装置
CN111725276A (zh)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US2024035787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