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5136B -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5136B
CN113685136B CN202110998381.7A CN202110998381A CN113685136B CN 113685136 B CN113685136 B CN 113685136B CN 202110998381 A CN202110998381 A CN 202110998381A CN 113685136 B CN113685136 B CN 113685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iston rod
anchor
guide groove
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83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5136A (zh
Inventor
吕继双
安四元
郭治富
张东宝
田原
朱振天
闫金宝
兰辉敏
张云波
杜玉祥
康鹏
周廷
韩鹏程
米豪鼎
孟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1109983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5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5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5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2Drilling rig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land transport with their own drive, e.g. skid mounting or wheel mounting
    • E21B7/022Control of the drilling operation;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for activation or ope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19/00Handling rods, casings, tubes or the like outside the borehole, e.g. in the derrick; Apparatus for feeding the rods or cables
    • E21B19/14Racks, ramps, troughs or bins, for holding the lengths of rod singly or connected; Handling between storage place and boreho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21D20/003Machines for drilling anchor holes and setting anchor 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21D20/003Machines for drilling anchor holes and setting anchor bolts
    • E21D20/006Machines for drilling anchor holes and setting anchor bolts having magazines for storing and feeding anchoring-bo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活塞杆收缩,第二活塞杆伸出,将锚箱拉拽至第二板上;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二活塞杆收缩,当第二活塞杆行至钻箱和锚箱之间时,第一活塞杆收缩,第二活塞杆伸出;调整第一、二活塞杆的伸缩状态,将钻箱向锚箱一侧拉拽;驱动钻箱完成锚杆钻孔作业;第一活塞杆伸出,利用驱动器将钻箱移动至第一板上;第一活塞杆收缩,第二活塞杆伸出,当第一活塞杆行至钻箱和锚箱之间时,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二活塞杆收缩;调整第一、二活塞杆的伸缩状态,将锚箱向钻箱一侧移动;驱动锚箱完成锚杆锚固作业。本发明的切换方法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钻箱和锚箱的切换,且切换准确、便捷。

Description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杆支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锚杆钻车是一种专门用于巷道锚杆支护的支护设备,由于锚杆支护作业需要进行钻孔和锚固,锚杆钻车上通常配备有钻箱和锚箱,其中钻箱用于钻孔,锚箱用于锚固作业。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锚箱和钻箱位置的切换,需要在锚杆钻车上配置两个切换油缸,其中一个用于驱动锚箱移动,另一个用于驱动钻箱移动,这种驱动方式占用空间大,对锚杆钻车整体结构空间布置要求高,特别是对空顶距存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该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钻箱和锚箱的切换,且钻箱和锚箱切换定位准确、便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所述锚杆钻车包括架体、第一板、第二板、滑移板、钻箱、锚箱、双联油缸和驱动器,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滑移板均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板、所述滑移板、所述第二板沿着所述架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滑移板沿着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钻箱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滑移板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锚箱在所述滑移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钻箱上设有第一孔,所述锚箱上设有第二孔,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双联油缸设在所述驱动器的自由端,所述双联油缸具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沿着所述架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钻箱位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锚箱位于所述滑移板上,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二孔内,然后利用驱动器将所述锚箱拉拽至第二板上;
S2: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收缩,利用驱动器将双联油箱向所述钻箱一侧驱动,当所述第二活塞杆行至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之间时,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
S3:当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钻箱挡止接触后,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收缩,然后利用驱动器将所述钻箱向所述锚箱一侧拉拽并直至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挡止接触,此时,所述钻箱位于所述滑移板上;
S4:利用滑移板沿着架体的长度方向驱动所述钻箱,完成锚杆钻孔作业,再次利用滑移板移动钻箱并将钻箱移动至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
S5: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一孔内,然后利用所述驱动器将所述钻箱移动至所述第一板上;
S6: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利用驱动器将双联油缸向所述锚箱一侧驱动,当所述第一活塞杆行至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之间时,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收缩;
S7:当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锚箱挡止接触后,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二孔内,然后利用驱动器将所述锚箱向所述钻箱一侧移动并直至所述锚箱和所述钻箱挡止接触,此时,所述锚箱位于所述滑移板上;
S8:利用所述滑移板沿着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驱动所述锚箱,完成锚杆锚固作业,再次利用滑移板移动锚箱并将锚箱移动至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该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钻箱和锚箱的切换,且钻箱和锚箱切换定位准确、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S9:重复上述步骤S1至S8,直至完成所有锚杆的支护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移板上设有定位油缸,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在所述锚箱移动前,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收缩以使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从所述锚箱的定位孔内分离;
在步骤S3中,待所述钻箱移动至所述滑移板上后,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钻箱上的定位孔内;
在步骤S5中,在所述钻箱移动前,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收缩以使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从所述钻箱的定位孔内分离;
在步骤S7中,待所述锚箱移动至所述滑移板上后,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锚箱上的定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上设有第一面,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二面,所述滑移板上设有第三面,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钻箱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锚箱在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可滑移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三面上设有第三导槽,所述钻箱上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配合在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内,所述锚箱上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配合在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内,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同轴布置以使所述第一导杆在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同轴布置以使所述第二导杆在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之间可滑移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朝向所述第三导槽的端部、所述第三导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导槽的朝向所述第三导槽的端部均设有引导段,所述第一导槽端部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三导槽至所述第一导槽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三导槽两端的所述引导段沿着从所述第三导槽外侧至所述第三导槽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导槽端部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三导槽至所述第二导槽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的端部均设有锥形部,所述第一导杆两端的锥形部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一导杆的外侧至所述第一导杆的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导杆两端的锥形部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至所述第二导杆的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钻箱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导杆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第一孔设在所述第一耳板上,所述锚箱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导杆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耳板,所述第二孔设在所述第二耳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为腰型孔,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为锥台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联油缸包括缸体,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均导向配合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活动腔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外侧,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第三活动腔和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活动腔并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连,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外侧,所述缸体内还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活动腔和所述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二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活动腔和所述第三活动腔,所述缸体上还设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适于注入液压油,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活动腔或所述第四活动腔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活动腔和所述第三活动腔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钻箱锚箱切换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锚箱的第二连接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锚箱的第二连接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4是第二连接板和滑移板导向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双联油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双联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伸出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双联油缸的第一活塞杆伸出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锚箱在滑移板上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锚箱移动至第二板上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第一活塞杆伸出示意图一。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第二活塞杆伸出示意图一。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第一活塞杆插入第一孔内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钻箱移动至滑移板上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钻箱切换至第一板上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第二活塞杆伸出示意图二。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第一活塞杆伸出示意图二。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第二活塞杆插入第二孔内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锚箱移动至滑移板上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的锚箱完成锚固作业后示意图。
附图标记:
架体1;
第一板2;
第二板3;
滑移板4;第三导槽41;定位油缸42;
钻箱5;第一连接板51;
锚箱6;第二连接板61;第二耳板611;定位孔612;第二孔613;第二导杆614;锥形部6141;
驱动装置7;双联油缸71;第一活塞杆711;第二活塞杆712;第一隔板713;第二隔板714;第一活动腔715;第二活动腔716;第三活动腔717;第四活动腔718;第二油路719;第一油路720;第一口721;第二口722;驱动器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6钻箱5切换方法,所述锚杆钻车包括钻箱锚箱切换组件,钻箱锚箱切换组件包括架体1、第一板2、第二板3、滑移板4、钻箱5、锚箱6、双联油缸71和驱动器72。
第一板2、第二板3、滑移板4均设在架体1上,架体1可以由钢材焊接成型,架体1大体为长方体状,架体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板2和第二板3均设在架体1上,第一板2和第二板3均固定在架体1的底部,且第一板2和第二板3沿着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例如,第一板2和第二板3可以焊接固定在架体1的底部,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也可以通过螺栓或螺母可拆卸地固定在架体1的底部。
第一板2、滑移板4、第二板3沿着架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滑移板4沿着架体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钻箱5在第一板2和滑移板4之间可滑移切换,锚箱6在滑移板4和第二板3之间可滑移切换。
具体地,如图1所示,架体1的宽度方向即为左右方向,滑移板4设在第一板2和第二板3中间,其中第一板2位于滑移板4的左侧,第二板3位于滑移板4的右侧。滑移板4可以通过导轨导向滑移装配在架体1上,架体1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滑移板4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
钻箱5可以通过导轨导向滑移装配在第一板2和滑移板4上,当滑移板4和第一板2在左右方向上大体平齐时,钻箱5能够在第一板2和滑移板4之间往复切换。相似地,锚箱6也可以通过导轨导向滑移装配在滑移板4和第二板3上,当滑移板4和第二板3在左右方向上大体平齐时,锚箱6能够在滑移板4和第二板3之间往复切换。
钻箱5上设有第一孔,锚箱6上设有第二孔613,驱动器72设在架体1上,双联油缸71设在驱动器72的自由端,双联油缸71具有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沿着架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具体地,第一孔可以为通孔或盲孔,第一孔适于供双联油缸71的第一活塞杆711插入,第二孔613可以为通孔或盲孔,第二孔613适于供双联油缸71的第二活塞杆712插入。如图1所示,驱动器72可以为伸缩油缸,驱动器7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双联油缸71固定在驱动器72的左端,如图5所示,双联油缸71上设有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具有联动效果,即当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的其中一个伸出时,另一个收缩至油缸的缸体内。
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钻箱5位于第一板2上,锚箱6位于滑移板4上,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并插入第二孔613内,然后利用驱动器72将锚箱6拉拽至第二板3上。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钻箱5上可以设有第一连接板51,第一连接板51可以在第一板2和滑移板4之间往复切换。锚箱6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板61上,第二连接板61可以在滑移板4和第二板3之间往复切换。
在初始位置,钻箱5位于第一板2上,锚箱6则位于滑移板4上,双联油缸71位于第一板2、滑移板4和第二板3的下方并位于第一板2和滑移板4的对接位置处,此时,双联油缸71的第二活塞杆712伸出,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由此,第二活塞杆712会插入锚箱6底部的第二孔613内,第一活塞杆711则与钻箱5底部的第一孔脱离,然后收缩驱动器72,驱动器72会将锚箱6向右侧拉拽,借助于第二连接板61,锚箱6会被切换至第二板3上。
S2: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二活塞杆712收缩,利用驱动器72将双联油箱向钻箱5一侧驱动,当第二活塞杆712行至钻箱5和锚箱6之间时,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待锚箱6切换至第二板3上后,将操控双联油缸71动作,并使得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二活塞杆712收缩,由此,第一活塞杆711位于锚箱6的左侧,第二活塞杆712则从锚箱6的第二孔613内脱离,然后借助驱动器72将双联油缸71向左移动。
如图11所示,在双联油缸71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二活塞杆712移动至钻箱5和锚箱6之间时,再次操控双联油缸71,双联油缸71的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然后继续向左移动双联油缸71,并直至第二活塞杆712与钻箱5的右侧挡止。
S3:当第二活塞杆712与钻箱5挡止接触后,第一活塞杆711伸出并插入第一孔内,第二活塞杆712收缩,然后利用驱动器72将钻箱5向锚箱6一侧拉拽并直至钻箱5和锚箱6挡止接触,此时,钻箱5位于滑移板4上。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第二活塞杆712与钻箱5的右侧挡止接触后,停止驱动器72的伸展,然后操控双联油缸71,使得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二活塞杆712收缩,此时,第一活塞杆711能够插入钻箱5的第一孔内。然后收缩驱动器72,双联油缸71带动钻箱5向右侧移动并直至钻箱5与锚箱6挡止。
S4:利用滑移板4沿着架体1的长度方向驱动钻箱5,完成锚杆钻孔作业,再次利用滑移板4移动钻箱5并将钻箱5移动至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之间。
具体地,当钻箱5切换至滑移板4上后,驱动滑移板4向上移动,滑移板4会带动钻箱5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实现钻箱5的进给驱动并完成锚杆的钻孔作业。待锚杆钻孔作业完毕后,再次驱动滑移板4下行并将钻箱5移动至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之间即可。
S5:第一活塞杆711伸出并插入第一孔内,然后利用驱动器72将钻箱5移动至第一板2上。
具体地,在钻箱5进行锚杆钻孔作业时,第一活塞杆711可以保持伸出状态,当钻箱5再次移动至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之间时,伸出的第一活塞杆711会直接插入钻箱5的第一孔内。然后操控驱动器72伸展,双联油缸71会将钻箱5重新驱动至第一板2上。
S6: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利用驱动器72将双联油缸71向锚箱6一侧驱动,当第一活塞杆711行至钻箱5和锚箱6之间时,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二活塞杆712收缩。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待钻箱5切换至第一板2上后,再次槽孔双联油缸71,使得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由此,第一活塞杆711会从钻箱5的第一孔内脱离,第二活塞杆712则位于钻箱5的右侧,从而避免了双联油缸71和钻箱5之间产生移动干涉的情况。
当第一活塞杆711移动至钻箱5和锚箱6之间时,如图16所示,再次操控双联油缸71,使得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二活塞杆712收缩。继续向右驱动双联油缸71并直至第一活塞杆711与锚箱6的左侧挡止。
S7:当第一活塞杆711与锚箱6挡止接触后,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并插入第二孔613内,然后利用驱动器72将锚箱6向钻箱5一侧移动并直至锚箱6和钻箱5挡止接触,此时,锚箱6位于滑移板4上。
具体地,如图17至图18所示,待第一活塞杆711与锚箱6的左侧挡止接触后,操控双联油缸71,使得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并插入锚箱6的第二孔613内,然后伸展驱动器72,双联油缸71会带动锚箱6移动,直至锚箱6与钻箱5相抵,由此,锚箱6被切换至滑移板4上。
S8:利用滑移板4沿着架体1的长度方向驱动锚箱6,完成锚杆锚固作业,再次利用滑移板4移动锚箱6并将锚箱6移动至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之间。
具体地,如图19所示,锚箱6可以在滑移板4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实现锚箱6的进给和锚杆锚固作业。待锚固作业完成后,通过滑移板4再次将锚箱6移动至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之间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6钻箱5切换方法,钻箱5和锚箱6可以均通过双联油缸71往复驱动,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借助两个驱动油缸单独驱动钻箱5和锚箱6的情况,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空间占用率,实现了有限空间内钻箱5和锚箱6的切换。
另外,在切换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活塞杆711和锚箱6的挡止、第二活塞杆712和钻箱5的挡止实现对双联油缸71的位置定位,进而方便了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一孔的插接配合、第二活塞杆712和第二孔613的插接配合,提高了锚箱6和钻箱5切换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S9:重复上述步骤S1至S8,直至完成所有锚杆的支护作业。由此,可以实现多个锚杆的钻孔作业和锚固作业,进而可以完成整个巷道的支护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移板4上设有定位油缸42,钻箱5和锚箱6上均设有定位孔612,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滑移板4的中部设有定位油缸42,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沿着前后方向可伸缩,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61的中部均设有定位孔612。
切换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在锚箱6移动前,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收缩以使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从锚箱6的定位孔612内分离。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锚箱6向右移动之前,首先槽孔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动作并使得活塞杆从第二连接板61的定位孔612内脱离,由此,可以避免锚箱6移动受到干涉的情况。
在步骤S3中,待钻箱5移动至滑移板4上后,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钻箱5上的定位孔612内。具体地,如图13所示,通过操控定位油缸42上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第一连接板51的定位孔612可以实现钻箱5和滑移板4的限位连接,由此,方便了钻箱5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驱动。
在步骤S5中,在钻箱5移动前,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收缩以使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从钻箱5的定位孔612内分离。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钻箱5切换至第一板2之前,可以将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收缩,由此,可以避免钻箱5移动受到干涉的情况。
在步骤S7中,待锚箱6移动至滑移板4上后,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锚箱6上的定位孔612内。具体地,如图18所示,通过操控定位油缸42上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第二连接板61的定位孔612可以实现锚箱6和滑移板4的限位连接,由此,方便了锚箱6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驱动。
定位油缸42和定位孔612的设计可以增强滑移板4和钻箱5或锚箱6的固定效果,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2上设有第一面,第二板3上设有第二面,滑移板4上设有第三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位于同一平面内,钻箱5在第一面和第三面之间可滑移切换,锚箱6在第二面和第三面之间可滑移切换。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板2、滑移板4、第二板3均安装在架体1的前侧,第一板2的前侧面即为第一面,第二板3的前侧面即为第二面,滑移板4的前侧面即为第三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在左右方向上大体平齐,钻箱5在第一面和第三面之间可往复切换,锚箱6在第二面和第三面之间可往复切换。由此,保证了钻箱5和锚箱6的装配精度,方面了钻箱5和锚箱6的往复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导槽,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导槽,第三面上设有第三导槽41,钻箱5上设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配合在第一导槽和第三导槽41内,锚箱6上设有第二导杆614,第二导杆614配合在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41内,第一导槽和第三导槽41同轴布置以使第一导杆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之间可滑移切换,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41同轴布置以使第二导杆614在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41之间可滑移切换。
具体地,第一面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一导槽并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二面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二导槽并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三面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三导槽41并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第三导槽41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在滑移板4移动至第一板2和第二板3之间时,每个第一导槽均与对应的第二导槽、对应的第三导槽41同轴布置。
如图3所示,钻箱5的后侧面上设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导杆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一导杆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导杆均导向配合在对应的第一导槽和第三导槽41内。相似地,锚箱6的后侧面上设有第二导杆614,第二导杆614有两个,两个第二导杆614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二导杆614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导杆614均导向配合在对应的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41内。由此,实现了钻箱5和第一板2、滑移板4的导向滑移装配,也实现了锚箱6和滑移板4、第二板3的导向滑移装配。另外,第一导杆和钻箱5的连接处能够承受较大的剪切作用,第二导杆614和锚箱6的连接处也能够承受较大的剪切作用,从而满足了钻箱5和锚箱6随着滑移板4滑移的结构强度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槽朝向第三导槽41的端部、第三导槽41的两端、第二导槽的朝向第三导槽41的端部均设有引导段,第一导槽端部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第三导槽41至第一导槽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三导槽41两端的引导段沿着从第三导槽41外侧至第三导槽41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二导槽端部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第三导槽41至第二导槽的方向逐渐变小。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导槽的右端、第三导槽41的左右两端、第二导槽的左端均设有引导段,引导段可视为锥形通孔,其中第一导槽右端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左至右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三导槽41左端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左至右的方向逐渐变下,第三导槽41右端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左至右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二导槽左端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左至右的方向逐渐变小。
由此,方便了第一导杆插入第一导槽和第三导槽41内,也方便了第二导杆614插入第三导槽41和第二导槽内,从而方便了钻箱5和锚箱6的往复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614的端部均设有锥形部6141,第一导杆两端的锥形部6141的径向尺寸沿着从第一导杆的外侧至第一导杆的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二导杆614两端的锥形部6141的径向尺寸沿着从第二导杆614的外侧至第二导杆614的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614的两端均设有锥形部6141,锥形部6141为锥台型,其中第一导杆两端的锥形部6141的径向尺寸沿着从第一导杆外侧至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二导杆614两端的锥形部6141的径向尺寸也沿着从第二导杆614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大。在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614插入对应的导槽内时,锥形部6141能够与引导段配合,从而方便了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614插入对应的导槽内,使得钻箱5和锚箱6的切换更加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钻箱5包括第一连接板51,第一导杆设在第一连接板51的一侧侧面上,第一连接板51的另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耳板,第一孔设在第一耳板上,锚箱6包括第二连接板61,第二导杆614设在第二连接板61的一侧侧面上,第二连接板61的另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耳板611,第二孔613设在第二耳板611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51用于固定钻箱5,第一连接板51大体为方形,第一连接板51的前侧面上设有四个第一耳板,四个第一耳板分别设在第一连接板51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其中两个位于下方的第一耳板上均设有第一孔,第一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当双联油缸71移动至第一连接板51的下方时,第一活塞杆711可以伸出并插入第一孔内。
第二连接板61用于固定锚箱6,第二连接板61大体为方形,第二连接板61的前侧面上设有四个第二耳板611,四个第二耳板611分别设在第二连接板61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其中两个位于下方的第二耳板611上均设有第二孔613,第二孔613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当双联油缸71移动至第二连接板61的下方时,第二活塞杆712可以伸出并插入第二孔613内。
第一耳板的设置既方便了钻箱5的安装固定,也实现了与第一活塞杆711的插接配合,第二耳板611的设置既方便了锚箱6的安装固定,也实现了与第二活塞杆712的插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612为腰型孔,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为锥台型。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定位孔612为腰型孔,定位孔61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的自由端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活塞杆的内侧至外侧的方向逐渐变小。由此,方便了定位油缸42的活塞杆插入定位孔6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联油缸71包括缸体,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均导向配合在缸体上,缸体内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内设有第一隔板713,第一隔板713将第一腔分隔为第一活动腔715和第二活动腔716,第一活塞杆711的一端穿过第一活动腔715并与第一隔板713相连,第一活塞杆711的另一端延伸至缸体外侧,第二腔内设有第二隔板714,第二隔板714将第二腔分隔为第三活动腔717和第四活动腔718,第二活塞杆712的一端穿过第三活动腔717并与第二隔板714相连,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缸体外侧,缸体内还设有第一油路720和第二油路719,第一油路720连通第一活动腔715和第四活动腔718,第二油路719连通第二活动腔716和第三活动腔717,缸体上还设有第一口721和第二口722,第一口721和第二口722适于注入液压油,第一口721与第一活动腔715或第四活动腔718连通,第二口722与第二活动腔716和第三活动腔717连通。
具体地,双联油缸71包括缸体,缸体大体为方块状,如图5所示,缸体内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腔和第二腔在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一活塞杆711配合在第一腔内并穿出缸体,第二活塞缸配合在第二腔内并穿出缸体,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均可以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第一腔内设有第一隔板713,第一隔板713将第一腔密封分隔为第一活动腔715和第二活动腔716,其中第一活动腔715位于第二活动腔716的上方,第一活塞杆711的内端与第一隔板713的中部相连,第一活塞杆711穿过第一活动腔715并伸出缸体。相类似的,第二腔内设有第二隔板714,第二隔板714将第二腔密封分隔为第三活动腔717和第四活动腔718,其中第三活动腔717位于第四活动腔718的上方,第二活塞杆712的内端与第二隔板714的中部相连,第二活塞杆712穿过第三活动腔717并伸出缸体。
缸体内还设有第一油路720和第二油路719,其中第一油路720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腔715连通,第一油路720的另一端与第四活动腔718连通,由此,使得第一活动腔715和第四活动腔718连通,当向第一活动腔715和第四活动腔718的其中一者注入液压油时,另一者也会同时被注入液压油。相类似地,第二油路719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腔716连通,第二油路719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动腔717连通,由此,使得第二活动腔716和第三活动腔717连通,当向第二活动腔716和第三活动腔717的其中一者注入液压油时,另一者也会同时被注入液压油。
本发明实施例的锚箱6钻箱5切换组件在使用时,通过向第一活动腔715和第四活动腔718的一者内注入液压油,在液压作用下,第一隔板713下移,第一活塞杆711收缩至第一腔内,第二隔板714上移,第二活塞杆712伸出第二腔,具体如图6所示。通过向第二活动腔716和第三活动腔717的一者注入润滑油,在液压作用下,第一隔板713上移,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一腔,第二隔板714下移,第二活塞杆712收缩至第二腔内,具体如图7所示。由此,实现了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的交替伸出,从而可以分别实现对锚箱6和钻箱5的分别驱动。
如图5所示,第一口721和第二口722均设在缸体上,其中第一口721与第二活动腔716连通,第二口722与第四活动腔718连通。第一口721和第二口722均可以起到进出液压油的作用,当第一口721进油时,第一活塞杆711伸出,第二活塞杆712收缩,此时,第一活动腔715和第四活动腔718内的液压油可以经由第二口722流出。当第二口722进油时,第一活塞杆711收缩,第二活塞杆712伸出,此时,第二活动腔716和第三活动腔717的液压油可以经由第一口721流出。由此,简化了缸体内通道的布置,简化了第一活塞杆711和第二活塞杆712的驱动形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钻车包括架体、第一板、第二板、滑移板、钻箱、锚箱、双联油缸和驱动器,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滑移板均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板、所述滑移板、所述第二板沿着所述架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滑移板沿着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钻箱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滑移板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锚箱在所述滑移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钻箱上设有第一孔,所述锚箱上设有第二孔,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双联油缸设在所述驱动器的自由端,所述双联油缸具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沿着所述架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钻箱位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锚箱位于所述滑移板上,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二孔内,然后利用驱动器将所述锚箱拉拽至第二板上;
S2: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收缩,利用驱动器将双联油箱向所述钻箱一侧驱动,当所述第二活塞杆行至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之间时,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
S3:当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钻箱挡止接触后,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收缩,然后利用驱动器将所述钻箱向所述锚箱一侧拉拽并直至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挡止接触,此时,所述钻箱位于所述滑移板上;
S4:利用滑移板沿着架体的长度方向驱动所述钻箱,完成锚杆钻孔作业,再次利用滑移板移动钻箱并将钻箱移动至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
S5: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一孔内,然后利用所述驱动器将所述钻箱移动至所述第一板上;
S6: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利用驱动器将双联油缸向所述锚箱一侧驱动,当所述第一活塞杆行至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之间时,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收缩;
S7:当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锚箱挡止接触后,所述第一活塞杆收缩,所述第二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第二孔内,然后利用驱动器将所述锚箱向所述钻箱一侧移动并直至所述锚箱和所述钻箱挡止接触,此时,所述锚箱位于所述滑移板上;
S8:利用所述滑移板沿着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驱动所述锚箱,完成锚杆锚固作业,再次利用滑移板移动锚箱并将锚箱移动至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
所述双联油缸包括缸体,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均导向配合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活动腔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外侧,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第三活动腔和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活动腔并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连,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外侧,所述缸体内还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活动腔和所述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二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活动腔和所述第三活动腔,所述缸体上还设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适于注入液压油,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活动腔或所述第四活动腔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活动腔和所述第三活动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S9:重复上述步骤S1至S8,直至完成所有锚杆的支护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板上设有定位油缸,所述钻箱和所述锚箱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在所述锚箱移动前,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收缩以使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从所述锚箱的定位孔内分离;
在步骤S3中,待所述钻箱移动至所述滑移板上后,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钻箱上的定位孔内;
在步骤S5中,在所述钻箱移动前,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收缩以使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从所述钻箱的定位孔内分离;
在步骤S7中,待所述锚箱移动至所述滑移板上后,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所述锚箱上的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上设有第一面,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二面,所述滑移板上设有第三面,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钻箱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锚箱在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可滑移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三面上设有第三导槽,所述钻箱上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配合在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内,所述锚箱上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配合在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内,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同轴布置以使所述第一导杆在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之间可滑移切换,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同轴布置以使所述第二导杆在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三导槽之间可滑移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朝向所述第三导槽的端部、所述第三导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导槽的朝向所述第三导槽的端部均设有引导段,所述第一导槽端部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三导槽至所述第一导槽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三导槽两端的所述引导段沿着从所述第三导槽外侧至所述第三导槽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导槽端部的引导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三导槽至所述第二导槽的方向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的端部均设有锥形部,所述第一导杆两端的锥形部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一导杆的外侧至所述第一导杆的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导杆两端的锥形部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至所述第二导杆的内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箱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导杆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第一孔设在所述第一耳板上,所述锚箱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导杆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耳板,所述第二孔设在所述第二耳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腰型孔,所述定位油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为锥台型。
CN202110998381.7A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Active CN113685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8381.7A CN113685136B (zh)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8381.7A CN113685136B (zh)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136A CN113685136A (zh) 2021-11-23
CN113685136B true CN113685136B (zh) 2024-01-30

Family

ID=7858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8381.7A Active CN113685136B (zh)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51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0869A (zh) * 2015-04-14 2015-07-22 王发秀 煤矿用锚杆钻机的钻箱切换装置
SE1450836A1 (sv) * 2014-07-03 2016-01-04 Skanska Sverige Ab Method for mounting bolts in a tunnel wall
CN105350992A (zh) * 2015-11-13 2016-02-24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钻箱切换式全自动锚杆钻机
CN205172608U (zh) * 2015-11-13 2016-04-2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钻箱切换式全自动锚杆钻机
CN205873738U (zh) * 2016-06-22 2017-01-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油缸控制系统及起重机
CN110984853A (zh) * 2019-11-29 2020-04-1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用六臂锚杆转载机组
CN113090196A (zh) * 2021-04-30 2021-07-09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杆钻机和锚杆钻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8529B2 (en) * 2001-04-20 2004-03-02 Oldenburg Cannon, Inc. Translating turret rock bolt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1450836A1 (sv) * 2014-07-03 2016-01-04 Skanska Sverige Ab Method for mounting bolts in a tunnel wall
CN104790869A (zh) * 2015-04-14 2015-07-22 王发秀 煤矿用锚杆钻机的钻箱切换装置
CN105350992A (zh) * 2015-11-13 2016-02-24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钻箱切换式全自动锚杆钻机
CN205172608U (zh) * 2015-11-13 2016-04-2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钻箱切换式全自动锚杆钻机
CN205873738U (zh) * 2016-06-22 2017-01-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油缸控制系统及起重机
CN110984853A (zh) * 2019-11-29 2020-04-1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用六臂锚杆转载机组
CN113090196A (zh) * 2021-04-30 2021-07-09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杆钻机和锚杆钻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136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5097B2 (en) Concrete block mold with moveable liner
US6189712B1 (en) Crane with telescope jib
US5343962A (en) Double rod cylinder feed system
CN101092982B (zh) 增力油缸
US8524135B2 (en) Mold assembly employing fluid heating
CN113685136B (zh) 基于锚杆钻车的锚箱钻箱切换方法
CN113685135B (zh) 钻箱锚箱切换组件和锚杆钻车
CN112727513B (zh) 锚护钻机
CN212202699U (zh) 内置式双向卸压油缸
CN102700048B (zh) 一种无塞块式箱体发泡模具
CN110722667A (zh) 可伸缩内模及设置可伸缩内模的t形桩模具
CN113775291B (zh) 锚箱钻箱切换组件及锚杆钻机
KR20180033249A (ko) 해저로부터 부재를 끌어올리기 위한 인양 장치
CN201908890U (zh) 挖掘机斗杆油缸
CN214591057U (zh) 一种转子压铸机冲片叠厚补偿结构
CN216111510U (zh) 一种顶驱式凿岩机的控制阀结构
CN216110509U (zh) 全液压凿岩机的套阀式冲击缸结构
CN115306790A (zh) 液压缸、静力压桩机及压拔桩控制方法
CN116146245A (zh) 一种隧洞用工程装置
CN220726213U (zh) 基础施工用桩机
CN219944558U (zh) 滑板机构及压铸机
CN216241605U (zh) 具有快进快退的大型油缸
CN112983923B (zh) 柱塞缸及车辆
CN110500334B (zh) 一种快速油缸
CN116221455A (zh) 一种针梁台车模板油缸驱动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