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6575B -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6575B
CN113676575B CN202110940445.8A CN202110940445A CN113676575B CN 113676575 B CN113676575 B CN 113676575B CN 202110940445 A CN202110940445 A CN 202110940445A CN 113676575 B CN113676575 B CN 113676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ub
radio frequency
filt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0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6575A (zh
Inventor
王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04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6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6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657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2873 priority patent/WO202302051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6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6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馈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接口模块;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的内部,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的第一位置相连接,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天线的第二位置上,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不同,馈电电路的另一端和第二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接口模块,第一滤波电路设置于馈电电路的走线上,用于通过第一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第二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天线,用于收发第二射频信号。

Description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消费品,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化,同时,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升级、优化,智能手机已经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户经常在各种场合各种地点使用智能手机。
其中,通信天线属于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元器件之一,为了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需要设置多种类型的天线,例如,超宽带技术UWB天线和近场通信技术NFC天线,其中,超宽带技术UWB天线主要用于测距、测向、定位、识别等功能,近场通信技术NFC天线主要用于支付、门禁、信用卡等功能。然而,随着电子设备所需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其通信方式也越来越多,天线的种类和数量也随着增加,从而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天线模组,以减小天线模组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面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随着电子设备所需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其通信方式也越来越多,天线的种类和数量也随着增加,从而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也越来越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该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馈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接口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的内部,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位置相连接;所述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馈电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所述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设置于所述馈电电路的走线上;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所述第二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收发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处理器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模组;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天线模型均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天线模组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该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馈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接口模块;该天线模组中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的内部,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的第一位置相连接;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天线的第二位置上,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不同,馈电电路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接口模块,第一滤波电路设置于馈电电路的走线上,即通过将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部并与第二天线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从而减少两种天线的占用面积,并且这样第二天线还能够起到屏蔽外界器件对第一天线的干扰的作用;同时,将第一天线的接口和第二天线的接口设计成一体式接口模块,来减小两种天线接口的占用面积;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来减少两种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实现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以解决随着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以及提供了一种天线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天线本身以及天线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四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五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六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七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八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九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第十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针对电子设备中同时设置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情况,为了减少包含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天线模组在电子设备中所占用的空间,通过将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部并与第二天线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从而减少两种天线的占用面积,并且这样第二天线还能够起到屏蔽外界器件对第一天线的干扰的作用;同时,将第一天线的接口和第二天线的接口设计成一体式接口模块,来减小两种天线接口的占用面积;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来减少两种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实现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以解决随着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以及提供了一种天线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天线本身以及天线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天线模组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天线模组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设备壳体内部,与处理器相连,该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功能,进而控制上述天线模组中第一天线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天线的工作状态,其中,该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馈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接口模块;其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应用场景中至少一项是不同的;
其中,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部并与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同时,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入同一接口模块,即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为电子设备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天线模组,以减小天线模组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面积,以解决由于天线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
具体的,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的第一位置相连接,其中,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的第一位置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上述连接方式可以是接触式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电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电磁感应等非接触式连接方式;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天线的第二位置上,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不同,馈电电路的另一端和第二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接口模块,该接口模块作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共用射频信号的收发接口,同时能够减少两种天线接口的占用面积,进一步的,在馈电电路的走线上设置第一滤波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第二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射频信号,其中,第二天线用于收发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屏蔽外界器件对第一天线的干扰,以解决随着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以及提供了一种天线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天线本身以及天线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部并与第二天线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从而减少两种天线的占用面积,同时,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接口设计成一体式接口,来减小两种天线接口的占用面积,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来减少两种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避免随着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以及提供了一种天线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天线本身和天线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202、第二天线204、馈电电路206、第一滤波电路208、以及接口模块210;其中,该第一天线202与该第二天线204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应用场景中至少一项是不同的;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天线202包括多个侧边,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上述馈电电路206的一端设置于上述第一天线202的一个第二侧边上,其中,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不同。
具体的,上述第一天线202可以是具有预设形状的射频天线,例如,在上述图2中,第一天线202的预设形状为片状方形,方形四周视为四个侧边,对应的,第一天线202的第一位置为第一天线20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第一天线202的第二位置为设置有馈电电路的第一天线202的一个第二侧边,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202的第一位置的连接方式为接触式连接方式,即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
具体的,上述第一天线202设置于上述第二天线204的内部,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上述馈电电路206的一端设置于上述第一天线202的一个第二侧边上,其中,上述第一侧边与上述第二侧边不同,上述馈电电路206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天线204的两端均接入上述接口模块210,上述第一滤波电路208设置于上述馈电电路206的走线上;
上述第一滤波电路208,用于通过第一天线202所收发的具有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上述第二天线204所收发的具有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射频信号;
上述第二天线204,用于收发上述第二射频信号,并屏蔽外界器件对上述第一天线202的干扰。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天线202为具有预设形状的射频天线,例如,第一天线202可以是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系统的UWB天线,该UWB天线主要应用于测距、测向、定位、识别等功能,第一天线202也可以是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的具有预设形状的射频天线,例如,应用于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微带天线;对应的,预设形状为片状多边形,例如,可以是片状方形,方形四周视为四个侧边;又如,也可以是片状六边形,六边形外围视为六个侧边;第二天线204为线圈式的射频天线,例如,第二天线204可以是近场通信技术NFC天线,该NFC天线主要用于支付、门禁、信用卡等功能,第二天线204也可以是其他线圈式的射频天线,例如,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式天线。
具体的,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将UWB天线设置于NFC天线内部,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UWB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馈电电路206的一端设置于UWB天线的一个第二侧边上,其中,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不同,在上述图2中所示,UWB天线的预设形状为片状方形,方形四周视为四个侧边,上述第一侧边为每个UWB天线与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侧边,上述第二侧边为上述第一侧边的对边,并与馈电电路206的一端相连接,馈电电路206的另一端和NFC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接口模块210,第一滤波电路208设置于馈电电路206的走线上;其中,第一滤波电路208用于通过UWB天线所收发的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以及阻隔NFC天线所收发的具有NFC工作频率的NFC射频信号;具体的,第一滤波电路208可以是一种高通滤波器、一种只允许UWB工作频率通过的带通滤波器、以及一种阻隔NFC工作频率的带阻滤波器中任一种滤波电路;NFC天线,用于收发NFC射频信号,并屏蔽外界器件对UWB天线的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的情况,通过将UWB天线设置于NFC天线内部并与NFC天线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方式,实现UWB天线和NFC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从而减少UWB天线和NFC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面积,并且,由于将UWB天线设置于NFC天线的内部,可以利用NFC天线线圈作为UWB天线的屏蔽墙,从而减少周围器件对UWB天线的影响,提升UWB天线工作频段内的相位中心恒定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NFC线圈内部的空间,减少对电子设备机身内部空间的占用;将UWB天线和NFC天线的接口设计成一体式接口,来进一步减小UWB天线接口和NFC天线接口对PCB板上空间的占用,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来减少UWB天线和NFC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而实现UWB天线和NFC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以及提供了一种UWB天线和NFC天线的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UWB天线和NFC天线以及UWB天线的接口和NFC天线的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天线202为其他具有预设形状的射频天线,第二天线204为其他线圈式的射频天线的情况,均可以将其他具有预设形状的射频天线设置于其他线圈式的射频天线的内部并与最内层线圈相连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且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图3中,给出了天线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该天线模组可以包括:第一天线202、第二天线204、非金属介质填充层302、金属地层306、以及磁性屏蔽材料304,进一步的,磁性屏蔽材料304包含但不限于铁氧体材料;其中,第一天线202设置于第二天线204线圈内部且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第一天线202和第二天线204均设置于非金属介质填充层302内部,非金属介质填充层302内部还设置有磁性屏蔽材料304,非金属介质填充层302底部还设置有金属地层306。
进一步的,考虑到针对某一类型的天线采用由多个子天线组成的方式,能够实现空间感知的功能,这也是导致天线占用空间大的原因之一,具体的,上述第一天线202包括:多个子天线,各子天线均包括多个侧边,具体的,每个子天线的形状均可以为片状多边形,子天线的侧边数量大于或等于4,例如,可以是片状方形,子天线的四周视为四个侧边;又如,也可以是片状六边形,六边形外围视为六个侧边;上述馈电电路206包括:多个馈电分支线路;例如,针对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的情况,UWB天线通常由至少3个子天线组成来实现空间感知的功能,这样势必会导致占用空间增大,因此,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来减少天线的占用面积;
其中,每个馈电分支线路上均设置一个第一滤波电路208,上述馈电分支线路的一端与上述子天线的一个第二侧边相连接,馈电分支线路的另一端与接口模块210相连接。其中,上述多条馈电分支线路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滤波电路208的类型可以不同,进一步的,第一滤波电路208允许或阻隔的信号频率可以基于各子天线的具体功能进行设置。
具体的,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当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时,上述子天线的数量为至少三个,用于电子设备的测距、测向、定位、识别等功能,其中,馈电分支线路通过第一滤波电路208与上述子天线相连接,用于传输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进一步的,考虑到每个子天线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与每个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分支线路上的第一滤波电路208也会存在差异,具体的,当各子天线作用相同时,第一滤波电路208可以为类型不同,作用相同的滤波器;也可以为传输的工作频率不同,作用相同的滤波器;或者可以为类型、传输的工作频率均不相同,作用相同的滤波器;当各子天线作用不同时,第一滤波电路208为作用不同的滤波器;具体的,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为例,与每个UWB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分支线路上设置的第一滤波电路208均为允许UWB射频信号通过、阻隔NFC射频信号的滤波器,但是滤波器的类型可以为高通滤波器、允许UWB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NFC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中任一种,例如,馈电分支线路1上设置的第一滤波电路208为高通滤波器,馈电分支线路2上设置的第一滤波电路208为允许UWB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馈电分支线路3上设置的第一滤波电路208为阻隔NFC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又如,馈电分支线路1和馈电分支线路2上设置的第一滤波电路208为允许UWB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馈电分支线路3上设置的第一滤波电路208为阻隔NFC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其中,上述射频信号的工作频率可以为不同的工作频率,进而会导致滤波器通过或阻隔的信号频率之间也存在差异。
进一步的,考虑到使上述天线模组的设计更加小型化,将第一天线202的接口和第二天线204的接口设置成共用接口,基于此,如图4所示,上述接口模块210包括:多条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和两条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任意两条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2106与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和/或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其中,该第二滤波电路2106可以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滤波器组合,例如,针对第二滤波电路2106为单刀双掷开关的情况,任意两条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2106与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或者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又如,针对第二滤波电路2106为滤波器组合的情况,任意两条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2106与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和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
其中,未与第二滤波电路2106相连接的馈电分支线路2062均与一条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相连接;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的端口与一条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相连接,第二天线204的最外层线圈的端口与另一条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相连接;具体的,在图4中,与右下角的子天线的第二侧边相连接的馈电分支线路2062为未与第二滤波电路2106相连接的馈电分支线路2062;
上述第二滤波电路2106,用于在第一天线202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射频信号且阻隔第二射频信号;以及在第二天线204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二射频信号且阻隔第一射频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为UWB信号收发线路,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为NFC信号收发线路,其中,任意两条UWB信号收发线路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2106与NFC信号收发线路和/或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进一步的,未与第二滤波电路2106相连接的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一条UWB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的端口与一条NFC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NFC天线的最外层线圈的端口与另一条NFC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其中,UWB射频信号需要先经过UWB信号收发线路,再由馈电分支线路传输至UWB天线;NFC射频信号需要先经过UWB信号收发线路,再由NFC信号收发线路传输至NFC天线,即UWB信号收发线路上会同时通过UWB射频信号和NFC射频信号,进一步的,为了在UWB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滤除NFC射频信号的影响以及在NFC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滤除UWB射频信号的影响,因此,需要将任意两条UWB信号收发线路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2106与NFC信号收发线路和/或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其中,在上述图4中所示,第一信号收发线路(UWB信号收发线路)的个数为3,第二信号收发线路(NFC信号收发线路)的个数为2,任选两条UWB信号收发线路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2106与NFC信号收发线路和/或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剩余一条UWB信号收发线路直接与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其中,第二滤波电路用于在UWB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UWB射频信号且阻隔NFC射频信号;以及在NFC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NFC射频信号且阻隔UWB射频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天线的接口和第二天线的接口设置成一体式共用接口,从而使天线模组的设计更小型化,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通过设置第二滤波电路的方式,使得接口模块中同时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线路可以单独通过其中一种信号,滤除另外一种信号的影响。
进一步的,为了使接口模块210的设计更加灵活,基于此,上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滤波器组合;
其中,当第二滤波电路为单刀双掷开关时,如图5所示,上述单刀双掷开关2108包括:动触点、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上述动触点设置于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的一端,上述第一静触点设置于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一端,上述第二静触点设置于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的一端;
上述第一天线202处于工作状态时,上述开关与上述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和馈电分支线路2062之间的通路;上述第二天线204处于工作状态时,上述开关与上述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和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之间的通路;
进一步的,当第一天线20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只能通过第一射频信号,不能通过第二射频信号;当第二天线204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只能通过第二射频信号,不能通过第一射频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此时,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为UWB信号收发线路,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为NFC信号收发线路;处理器根据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控制上述单刀双掷开关2108的连接状态,例如,当电子设备需要用于测距、测向、定位、识别等功能时,UWB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单刀双掷开关2108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UWB信号收发线路和馈电分支线路之间的通路,断开UWB信号收发线路和NFC信号收发线路之间的通路,且UWB信号收发线路只能通过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不能通过具有NFC工作频率的NFC射频信号;当电子设备需要用于支付、门禁、信用卡等功能时,NFC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单刀双掷开关2108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UWB信号收发线路和NFC信号收发线路之间的通路,断开UWB信号收发线路和馈电分支线路之间的通路,且UWB信号收发线路只能通过具有NFC工作频率的NFC射频信号,不能通过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当第二滤波电路2106为滤波器组合时,如图6所示,上述滤波器组合包括第一滤波器2110和第二滤波器2112;上述第一滤波器2110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相连接,另一端与馈电分支线路2062相连接;上述第二滤波器2112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相连接;
上述第一滤波器2110,用于通过上述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上述第二射频信号;对应的,上述第二滤波器2112,用于通过上述第二射频信号,以及阻隔上述第一射频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当UWB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上述第一滤波器2110用于通过UWB射频信号,以及阻隔NFC射频信号;当NFC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上述第二滤波器2112,用于通过NFC射频信号,以及阻隔UWB射频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接口模块210内部的第二滤波电路设置为单刀双掷开关2108或者滤波器组合的方式,使接口模块210的设计多样化,进而提升本申请天线模组设计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滤波器2110包括:高通滤波器、允许上述第一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上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上述第二滤波器2112包括:低通滤波器、允许上述第二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上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在具体实施时,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第一滤波器2110可以是高通滤波器、允许UWB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NFC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中任一种滤波器,用于在第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只通过第一射频信号,滤除第二射频信号;第二滤波器2112可以是低通滤波器、允许NFC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UWB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中任一种滤波器,用于在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只通过第二射频信号,滤除第一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为了使天线模组的整体设计更加灵活,第一天线202在第二天线204内部的空间关系和第一天线202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方式有多种,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可以与上述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上述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第一天线202中的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各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该第二侧边均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第一侧边的非邻边;其中,在上述图2至图6中所示,以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为例,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还可以与第一天线202中的至少一个子天线的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具体的,在上述图2中所示,以第一天线包括3个子天线为例,且每个子天线为片状方形,则第二侧边为第一侧边的非邻边,第二侧边也为第一侧边的对边,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减少馈电分支线路中的电流对第二天线的干扰,优选地,将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所述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设置于各子天线中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一侧边的对边上;
具体的,针对设置有馈电点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一侧边的非邻边(对边)的情况,由于上述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上述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远离上述最内层线圈的第一天线202的第二侧边上,此时由于第一天线202上的馈电点均远离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因此,不需要在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的走线上设置相应的滤波电路。
在具体实施时,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UWB天线的各子天线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进一步的,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UWB各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UWB天线各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该第二侧边均为与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的接触式连接的第一侧边的非邻边(对边),由于上述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上述UWB各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远离NFC天线最内层线圈的UWB天线的第二侧边上,此时,不需要在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的走线上设置相应的滤波电路。
进一步的,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还可以与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上述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各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第一侧边的邻边;
其中,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中位于第一天线的两个子天线之间的目标走线上设置有第三滤波电路;其中,目标走线的两个端点位于两个子天线的第一侧边上,且至少一个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上述预设阈值等于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的一半;第二侧边为馈电分支线路与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所在的馈电端;
上述第三滤波电路,用于通过第二射频信号,以及阻隔第一射频信号。
具体的,上述预设阈值等于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的一半(即预设阈值为第一侧边边长的50%),例如,若第一侧边的边长为10cm,则预设阈值为5cm;当目标走线的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5cm时,则确定目标走线的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在具体实施时,上述预设阈值也可以小于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的一半,例如,上述预设阈值等于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的五分之二(即预设阈值为第一侧边边长的40%),若第一侧边的边长为10cm,则预设阈值为4cm,当目标走线的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4cm时,则确定目标走线的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进一步的,若当目标走线的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时,则目标走线的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一定小于预设阈值。
具体的,针对设置有馈电点的第一天线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第一侧边的邻边的情况,即针对第一天线202的至少一个馈电端402靠近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的情况,为了避免第一天线202对第二天线204的干扰,需要在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上设置相应的滤波电路,基于此,针对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并且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中至少一个馈电点设置于靠近最内层线圈的子天线的一个第二侧边上(即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靠近最内层线圈)的情况,上述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上设置有第三滤波电路404;上述第二侧边为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所在的馈电端;该第三滤波电路,用于通过上述第二射频信号,以及阻隔上述第一射频信号。
具体的,针对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的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的情况,如图7a所示,第一天线202包括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子天线2024和第三子天线2026,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最左侧边),且上述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由于走线A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A的一个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B的其中一个端点位于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B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B,即走线B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相连接,且第三子天线2026的最上侧边(第二侧边)为馈电端402,因此,该走线B上需要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类似的,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上侧边(第二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上侧边为馈电端402、且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右侧边(第二侧边)为馈电端402,即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之间的走线A,此时由于走线B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三子天线2026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B的一个端点到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A的其中一个端点位于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A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A,即走线A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馈电端402相连接,因此,该走线A上需要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
具体的,针对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中的一个子天线的两个第一侧边相连接的情况,如图7b所示,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以及与第三子天线2026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下侧边),即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下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最上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上侧边为馈电端402,且上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由于走线B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三子天线2026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B的一个端点到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A的其中一个端点位于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A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即走线A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相连接,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A,即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之间的走线A,因此,该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类似的,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左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左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三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上侧边),即第三子天线2026的最上侧边为馈电端402,且上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由于走线A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A的一个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B的其中一个端点位于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B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即走线B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相连接,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B,因此,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和第三子天线2026之间的走线B,,因此,该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两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例如,在上述图7b中,若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上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右侧边为馈电端402,此时,走线A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馈电端40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均相连接,则走线A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邻边上,且走线A的一个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上述目标距离均小于预设阈值,即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两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和第一子天线2022之间的走线A,因此,需要在该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类似的,若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左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第三子天线2026的最右侧边为馈电端402,此时,走线B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和第三子天线2026的馈电端402均相连接,则走线B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三子天线2026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邻边上,且走线B的一个端点到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上述目标距离均小于预设阈值,即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两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和第三子天线2026之间的走线B,因此,需要在该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
具体的,针对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中的两个子天线的两个第一侧边相连接的情况,如图7c所示,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以及与第三子天线2026的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下侧边),即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下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上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上侧边为馈电端402,且上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由于走线B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三子天线2026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B的一个端点到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A的其中一个端点位于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A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即走线A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相连接,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A,因此,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之间的走线A,因此,该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类似的,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最左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左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三子天线2026的第二侧边(最上侧边或最右侧边),即第三子天线2026的最上侧边或最右侧边为馈电端402,且上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由于走线A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A的一个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一子天线2022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B的其中一个端点位于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B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即走线B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相连接,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B,因此,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和第三子天线2026之间的走线B,因此,该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
具体的,针对上述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上述第一天线202中的三个子天线的至少两个第一侧边相连接的情况,如图7d所示,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三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与第二子天线2024的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与第三子天线2026的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下侧边),即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下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最上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上侧边为馈电端402,且上述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一子天线2022第一侧边的邻边,上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由于走线B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三子天线2026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非邻边(对边)上,则走线B的一个端点到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三子天线2026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另一个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与第二子天线2024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的边长,上述目标距离均大于预设阈值,因此不需要在走线B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走线A的两个端点均位于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A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以及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即走线A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馈电端40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均相连接,因此目标走线为走线A,因此,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之间的走线A,因此,该走线A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类似的,若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最下侧边),即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下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最左侧边),即第二子天线2024的最左侧边为馈电端402、以及馈电分支线路2062的馈电点设置于第三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最上侧边或最右侧边),即第三子天线2026的最上侧边或最右侧边为馈电端402,且上述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一子天线2022第一侧边的邻边,上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二子天线2024第一侧边的邻边,上述第三子天线2026的第二侧边为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第三子天线2026第一侧边的邻边,走线A的两个端点位于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A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一子天线2022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以及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走线B的两个端点位于与第三子天线2026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相邻的第一侧边上,且走线B位于第三子天线2026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三子天线2026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以及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一侧边的端点到第二子天线2024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小于预设阈值),此时,目标走线为走线A和走线B,即此时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的走线包括:位于第一子天线2022和第二子天线2024之间的走线A、以及位于第二子天线2024和第三子天线2026之间的走线B,因此,该走线A和走线B上均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
需要说明的是,最内层线圈中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的走线可以是最内层线圈中与子天线的馈电端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走线,例如,图7d中所示的走线A(即走线A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馈电端402和第二子天线2024的馈电端402均直接连接),还可以是最内层线圈中与子天线的馈电端具有间接连接关系的走线,例如,图7d中所示的长度为a的走线,若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左侧边中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接触式连接的线段a的长度大于与最内层线圈未接触式连接的线段b的长度,则最内层线圈中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左侧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的长度为a的走线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馈电端402为间接连接。
对应的,在上述图2至图6中所示的天线模组中,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虽然与第一天线202中的各子天线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但是第一天线202的各子天线的馈电端402均未与上述最内层线圈相连接,即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第一天线202各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各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且上述各子天线的第二侧边均为上述各子天线的第一侧边的非邻边(对边),即远离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的第一天线202的第一侧边上,因此,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子天线之间并不存在与至少一个第一天线202的子天线的馈电端402相连接的走线,进而可以避免第一天线202的电流流入第二天线204,因此,在图2至图6所示天线模组中的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上均不需要设置第三滤波电路404。
在具体实施时,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UWB天线中的至少一个UWB子天线的至少两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或者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UWB天线中的各UWB子天线的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连接,且馈电分支线路与各UWB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各UWB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其中,至少一个UWB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为UWB子天线第一侧边的邻边,即至少一个UWB子天线的馈电端靠近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进一步的,由于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UWB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UWB子天线的馈电端的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走线上会通过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因此,需要在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中位于两个UWB子天线之间的目标走线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其中,上述目标走线未与UWB天线接触式连接,上述目标走线的两个端点位于两个UWB子天线的第一侧边上,且至少一个目标走线的端点到UWB子天线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即需要在上述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中位于至少两个UWB子天线之间且靠近至少一个UWB子天线的馈电端的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走线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用于通过NFC射频信号,以及阻隔UWB射频信号,其中,第二侧边为馈电分支线路与UWB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所在的馈电端,上述第三滤波电路,用于通过NFC射频信号,以及阻隔UWB射频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上述图2至图6以及图7a至图7d所示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天线在第二天线内部的空间关系和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的相连接方式以及第三滤波电路设置的方式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图2至图6以及图7a至图7d中所示的情况,只要第二天线最内层线圈中位于两个第一天线的子天线之间的目标走线未与第一天线接触式连接,目标走线的两个端点位于两个子天线的第一侧边上,且至少一个端点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即目标走线的至少一个端点靠近至少一个子天线的馈电端),就在该目标走线上设置第三滤波电路,并且上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中的目标走线的端点靠近第一天线子天线的馈电端的走线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该端点与第一天线的馈电端直接相连(即该端点到第一天线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为0),另一种是该端点与第一天线的馈电端间接相连(即该端点到第一天线的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例如,在上述图7d中所示,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左侧边接触式连接,若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左侧边接触式连接的部分a的长度为第一天线最左侧边的长度,可以视为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的馈电端402直接相连;若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最左侧边接触式连接的部分a的长度大于未连接的部分b的长度时,可以视为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子天线2022的馈电端402间接相连;本申请通过多样化的空间关系和连接方式,从而增加了天线模组的整体设计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上述第三滤波电路404包括:低通滤波器、允许上述第二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上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在具体实施时,针对第一天线为UWB天线且第二天线为NFC天线的情况,上述第三滤波电路可以是一种低通滤波器、一种只允许具有NFC工作频率通过的NFC射频信号的带通滤波器、或者一种只阻隔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中任一种滤波器,用于当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中与至少两个第一天线的馈电端相连接时,阻隔相连接的走线上通过的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上述天线模组还包括:用于收发上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第一信号收发器502、以及用于收发上述第二射频信号第二信号收发器504;上述接口模块210还包括:多条第三信号收发线路802;
其中,上述第一信号收发器502通过上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2102和上述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上述第一天线202相连接;上述第二信号收发器504通过上述第三信号收发线路802和上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2104与上述第二天线204相连接。
具体的,仍以第一天线202为UWB天线,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为例,上述第一信号收发器502为UWB信号收发器,用于收发UWB射频信号;上述第二信号收发器504为NFC信号收发器,用于收发NFC射频信号,进一步的,UWB信号收发器通过UWB信号收发线路和上述馈电分支线路2062与UWB天线相连接,用于接收或发送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NFC信号收发器通过上述第三信号收发线路802和NFC信号收发线路与NFC天线相连接,用于接收或发送具有NFC工作频率的NFC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滤波电路208包括:高通滤波器、允许上述第一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上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用于滤除第二射频信号对第一天线的影响。
在具体实施时,针对第一天线为UWB天线且第二天线204为NFC天线的情况,上述第一滤波电路208可以是高通滤波器、允许UWB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NFC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中任一种滤波器。
进一步的,考虑到UWB天线通常由至少3个子天线组成来实现空间感知的功能,这样势必会导致占用空间增大,并且NFC天线为线圈式射频天线,因此,NFC天线的线圈内部具有一定空间,可以将UWB天线包含的多个子天线设置于NFC天线内部,基于此,上述第一天线202包括:超宽带技术UWB天线;上述第二天线204包括:近场通信技术NFC天线。
在具体实施时,将UWB天线设置于NFC天线的内部,NFC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UWB天线的第一位置接触式接;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UWB天线的第二位置上,馈电电路的另一端和NFC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接口模块,第一滤波电路设置于馈电电路的走线上,用于通过UWB天线所收发的具有UWB工作频率的UWB射频信号,以及阻隔NFC天线所收发的具有NFC工作频率的NFC射频信号;其中,NFC天线,用于收发NFC射频信号,并屏蔽外界器件对UWB天线的干扰,通过将UWB天线设置于NFC天线内部并与NFC天线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方式,实现UWB天线和NFC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从而减少UWB天线和NFC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面积,并且,由于将UWB天线设置于NFC天线的内部,可以,利用NFC天线线圈作为UWB天线的屏蔽墙,从而减少周围器件对UWB天线的影响,提升UWB天线工作频段内的相位中心恒定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NFC线圈内部的空间,减少对电子设备机身内部空间的占用;将UWB天线和NFC天线的接口设计成一体式接口,来进一步减小UWB天线接口和NFC天线接口对PCB板上空间的占用,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来减少UWB天线和NFC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避免UWB天线和NFC天线的占用面积过大的问题,以及提供了一种UWB天线和NFC天线的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UWB天线和NFC天线以及UWB天线的接口和NFC天线的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该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202、第二天线204、馈电电路206、第一滤波电路208、以及接口模块210;其中,第一天线202与第二天线204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应用场景中至少一项是不同的;第一天线202设置于第二天线204内部并与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同时,将第一天线202和第二天线204接入同一接口模块210,即通过第一天线202和第二天线204的共体式设计,为电子设备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天线模组,以减小天线模组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面积,并且这样第二天线还能够起到屏蔽外界器件对第一天线202的干扰的作用,以解决由于天线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
其中,第二天线204的最内层线圈与第一天线202的第一位置相连接,馈电电路206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天线202的第二位置上,馈电电路206的另一端和第二天线204的两端均接入接口模块210,该接口模块210作为第一天线202和第二天线204的共用射频信号的收发接口,同时能够减少两种天线接口的占用面积,进一步的,在馈电电路206的走线上设置第一滤波电路208,用于通过第一天线202所收发的具有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第二天线204所收发的具有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射频信号,其中,第二天线204用于收发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屏蔽外界器件对第一天线202的干扰,以解决随着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进而实现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以及提供了一种天线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天线本身以及天线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有上述天线模组的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602、处理器604、以及如图2至图8所示的天线模组;该天线模组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设备壳体602内部,与处理器604相连,该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功能,进而控制上述天线模组中第一天线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天线的工作状态;上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馈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接口模块;其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应用场景中至少一项是不同的;具体的,针对上述第一天线为UWB天线,上述第二天线为NFC天线时,上述处理器604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功能,从而控制上述天线模组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当用户选择测距、测向、定位、识别等功能时,处理器604控制上述天线模组中UWB天线工作;当用户选择支付、门禁、信用卡等功能时,处理器604控制上述天线模组中NFC天线工作,进一步的,通过将第一天线设置于第二天线内部并与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相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从而减少两种天线的占用面积,并且这样第二天线还能够起到屏蔽外界器件对第一天线的干扰的作用;同时,将第一天线的接口和第二天线的接口设计成一体式接口模块,来减小两种天线接口的占用面积,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来减少两种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实现天线的共体式设计,以解决随着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天线的占用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以及提供了一种天线共用接口,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复用,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内部天线本身以及天线接口的占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天线模组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针对上述第一天线为UWB天线,上述第二天线为NFC天线时,该电子设备的系统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成部分:存储和处理电路系统702、输入-输出电路系统704、输入-输出设备706、无线通信电路系统708、非UWB、NFC收发器710、非UWB、NFC天线712、UWB收发器714、UWB天线716、NFC收发器718、NFC天线710;其中,上述UWB天线和NFC天线构成了本申请中的天线模组;具体的,上述电子设备由存储和处理电路系统702和输入-输出电路系统704两部分组成,上述输入-输出电路系统704由输入-输出设备706和无线通信电路系统708两部分组成,其中,上述无线通信电路系统708内部包括:非UWB、NFC收发器710、非UWB、NFC天线712、UWB收发器714、NFC收发器718、以及一种包含UWB天线716和NFC天线720的天线模组,其中,天线模组位于图10所示的虚线位置,位于该电子设备的内部,并且在非金属外壳的下方。
进一步的,图11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以及处理器604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所示出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0(比如电池),电源810可以通过电源810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04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810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1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射频单元8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者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在接收到信息或信号后,给处理器604处理;另外,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显示单元806。通常,射频单元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801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8中所示的天线模组。
上述网络模块802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音频输出单元803(如果有则写),可以将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8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8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8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8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8041(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806上。经图形处理器8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进行发送。麦克风8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
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关闭显示面板8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8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8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
用户输入单元8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071上或在触控面板8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604,接收处理器604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不同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071。除了触控面板8071,用户输入单元8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8061上,当触控面板8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04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04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1中,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8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8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显示界面数据等)等。此外,存储器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604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6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04可集成应用处理器604和调制解调处理器604,其中,应用处理器604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604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604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04中。在本申请中,处理器604主要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功能,从而控制本申请中天线模组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当用户选择测距、测向、定位、识别等功能时,处理器604控制射频单元801中UWB信号收发器和UWB天线工作;当用户选择支付、门禁、信用卡等功能时,处理器604控制射频单元801中NFC信号收发器和NFC天线工作。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810可以通过电源810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04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810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电子设备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馈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接口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的内部,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位置接触式相连接;所述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馈电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两端均接入所述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设置于所述馈电电路的走线上;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所述第二天线所收发的具有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收发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所述第一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接触式相连接;所述馈电电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的一个第二侧边上,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包括:多个子天线,其中,各所述子天线均包括多个侧边,所述馈电电路包括:多个馈电分支线路;
每个所述馈电分支线路上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所述馈电分支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子天线的一个第二侧边相连接,所述馈电分支线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多条第一信号收发线路和两条第二信号收发线路;任意两条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分别通过第二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和/或所述馈电分支线路相连接;
其中,未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相连接的所述馈电分支线路均与一条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的端口与一条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外层线圈的端口与另一条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且阻隔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且阻隔所述第一射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滤波器组合;
其中,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动触点、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绕所述动触点转动的开关;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的一端,所述第一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馈电分支线路的一端,所述第二静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的一端;
所述第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和所述馈电分支线路之间的通路;
所述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和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之间的通路;
其中,所述滤波器组合包括: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分支线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相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阻隔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以及阻隔所述第一射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高通滤波器、允许所述第一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允许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所述第一天线中的各所述子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
所述馈电分支线路与所述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所述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其中,所述第二侧边均为所述第一侧边的非邻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内层线圈与所述第一天线中的各所述子天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相连接;
所述馈电分支线路与所述子天线相连接的馈电点均设置于所述子天线的第二侧边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第一侧边的邻边;
所述最内层线圈中位于两个所述子天线之间的目标走线上设置有第三滤波电路;其中,所述目标走线的两个端点位于两个所述子天线的所述第一侧边上,且至少一个所述端点到所述第二侧边的目标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阈值等于所述第二侧边相邻的所述第一侧边的边长的一半;
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馈电分支线路与所述子天线相连接的所述馈电点所在的馈电端;
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以及阻隔所述第一射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低通滤波器、允许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组还包括:用于收发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第一信号收发器、以及用于收发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接口模块还包括:多条第三信号收发线路;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和所述馈电分支线路与所述第一天线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通过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线路、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线路和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线路与所述第二天线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高通滤波器、允许所述第一射频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或者阻隔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包括:超宽带技术UWB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近场通信技术NFC天线。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处理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组;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天线模组均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天线模组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
CN202110940445.8A 2021-08-17 2021-08-17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676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0445.8A CN113676575B (zh) 2021-08-17 2021-08-17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2873 WO2023020510A1 (zh) 2021-08-17 2022-08-16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0445.8A CN113676575B (zh) 2021-08-17 2021-08-17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6575A CN113676575A (zh) 2021-11-19
CN113676575B true CN113676575B (zh) 2024-04-09

Family

ID=7854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0445.8A Active CN113676575B (zh) 2021-08-17 2021-08-17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6575B (zh)
WO (1) WO2023020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575B (zh) * 2021-08-17 2024-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677A (zh) * 2007-01-16 2008-07-23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定位系统
CN111244613A (zh) * 2020-03-09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WO2020130207A1 (ko) * 2018-12-21 2020-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WO2020151744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1719772U (zh) * 2020-03-09 2020-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2463355U (zh) * 2020-06-15 2021-02-02 宾得励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带无线、蓝牙、nfc三位一体芯片的卫星接收机
CN212968028U (zh) * 2020-09-30 2021-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38878A (zh) * 2019-11-01 2021-05-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前端及移动终端
CN113037323A (zh) * 2021-02-26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054808A (zh) * 2020-06-16 2021-06-29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的电机控制器、电器设备的电机装置和电器设备
CN113078918A (zh) * 2021-04-07 2021-07-06 上海麦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智能天线的设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9281B1 (ko) * 2016-05-13 2022-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83111B1 (ko) * 2017-02-02 2023-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수신장치
KR20210068827A (ko) * 2019-12-02 2021-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구조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448734A (zh) * 2020-10-14 2021-03-05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块、终端设备及信号发射方法
CN113676575B (zh) * 2021-08-17 2024-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677A (zh) * 2007-01-16 2008-07-23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定位系统
WO2020130207A1 (ko) * 2018-12-21 2020-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WO2020151744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838878A (zh) * 2019-11-01 2021-05-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前端及移动终端
CN111244613A (zh) * 2020-03-09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1719772U (zh) * 2020-03-09 2020-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2463355U (zh) * 2020-06-15 2021-02-02 宾得励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带无线、蓝牙、nfc三位一体芯片的卫星接收机
CN113054808A (zh) * 2020-06-16 2021-06-29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的电机控制器、电器设备的电机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12968028U (zh) * 2020-09-30 2021-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37323A (zh) * 2021-02-26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078918A (zh) * 2021-04-07 2021-07-06 上海麦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智能天线的设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0510A1 (zh) 2023-02-23
CN113676575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7151B (zh) 电子设备
US9905908B2 (en) Antenna structure with proximity sensor
US9722300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CN109167154B (zh) 电子设备
CN109638451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天线控制方法
CN107908313B (zh)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9193123B (zh)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167153B (zh)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KR20160050467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9105449A1 (zh)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15525048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90694B (zh) 用于动态改变其多个天线的接地点的电子设备及方法
US1167097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CN113629377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281767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76575B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768415A (zh) 射频电路、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346828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332181U (zh) 导电盖体、壳体组件和终端
CN108417988A (zh)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8433511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431518B (zh) 一种输出触控信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931974A (zh) 天线阻抗匹配电路、天线系统、印刷电路板和移动终端
CN107453435B (zh) 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CN110149572A (zh) 一种充电座、可穿戴设备及实现音频传输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