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3660B -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3660B
CN113673660B CN202110966491.5A CN202110966491A CN113673660B CN 113673660 B CN113673660 B CN 113673660B CN 202110966491 A CN202110966491 A CN 202110966491A CN 113673660 B CN113673660 B CN 113673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lothes
conveyor belt
us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64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3660A (zh
Inventor
张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596 Zhi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596 Zh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596 Zhi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596 Zh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64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3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3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3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3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5Mounting details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洗衣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该标签系统包括第一标签,其用于对用户进行区分;第一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一标签;第二标签,其用于对衣物进行区分;以及,第二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二标签。该衣物送洗系统及方法基于上述标签系统实现。本发明能够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送洗、标价、分拣、取回等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洗衣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思维,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基于物联网架构下,洗衣行业也较传统洗衣店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基于物联网模式的洗衣方式,能够向人们提供待洗衣物收取、衣物送洗、干净衣物送回等服务。
虽然目前的基于物联网的洗衣方式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依然具有多种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如何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实现衣物的全程追踪、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行业痛点等。对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因物联网的洗衣方式的用户及衣物的类型较复杂且数量较多,故需着重考虑如何对庞大的用户群体及衣物进行识别、分类及处理。对于如何实现衣物的全程追踪,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每个用户均能够在整个流程中实现对自己衣物当前的处理状态即衣物是否存在丢失的追踪。对于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行业痛点,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保障现有的取衣柜及收衣柜的高效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其包括,
第一标签,其用于对用户进行区分;
第一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一标签;
第二标签,其用于对衣物进行区分;以及
第二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二标签。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标签能够较佳地对不同用户进行区分,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不同用户的识别。通过设置第二标签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每件衣物的区分,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不同衣物的识别。
作为优选,第一标签为用户身份标识。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用户的标识。
作为优选,第一标签生成装置包括发行装置,发行装置具有信息录入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发卡单元、第一喷印单元和第一通讯单元;信息录入单元用于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生成记载用户基本信息的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并上传给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在接收到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后能够生成并返回用户身份标识,第一处理单元接收到所返回的用户身份标识后能够生成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的烧录数据及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的喷印数据;发卡单元用于接收烧录数据并写入一实体载体中;第一喷印单元用于接收喷印数据并喷印至一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将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上传至数据服务中心处。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第一标签的生成。
作为优选,第二标签为衣物标价数据,其包括第一标签中的数据。故而能够较佳地形成对衣物的标识。
作为优选,第二标签生成装置包括打标装置,打标装置具有扫描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可视化操作单元、第二喷印单元以及第二通讯单元;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的喷印数据并读取用户身份标识;可视化操作单元用于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并用于输入标价信息;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身份标识及对应的衣物标价信息并生成衣物标价数据,第二处理单元同时用于生成记载用户身份标识及衣物标价信息的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及记载衣物标价数据的衣物标签喷印数据;第二喷印单元用于接收衣物标签喷印数据并喷印至一衣物标签处;第二通讯单元用于将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服务中心处。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第二标签的生成。
基于本发明的任一种衣物标签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其包括任一上述的一种衣物标签系统。故而能够较佳实现对用户及衣物的识别区分,能够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送洗、标价、分拣、取回等操作。
基于本发明的任一种衣物标签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衣物送洗方法,其基于任一上述的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实现。故而能够较佳实现对用户及衣物的识别区分,能够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送洗、标价、分拣、取回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洗衣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洗衣系统及方法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发行装置的框图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打标装置的框图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分拣打包装置的框图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取衣柜的框图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的衣物收取柜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中的取衣副柜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中的柜架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3中的壳体部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3 中的骨架部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3中的壳体部的上部竖剖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3中的壳体部的下部竖剖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3中的侧板体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3中的侧板体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6为图14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4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3中的顶板体的示意图;图19为实施例3中的电气安装腔的示意图;图20为实施例3中的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图21为实施例3中的顶板体与防水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22为实施例3中的检修盖板的示意图;图23为实施例3中的壳体部的横剖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4为实施例3中的壳体部与骨架部的配合示意图;图25为图14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图26为图14的D部分放大示意图;图27为实施例3中的柜门的示意图;图28为实施例3中的骨架部与柜门的装配示意图;图29为图28的E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0为图28的F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1为实施例3中的骨架部与柜门的装配示意图;图32 为实施例3中的挡水条的示意图;图33为实施例3中的存放腔隔板的示意图;图34为实施例4中的传送装置的一种布置方式;图35为实施例4中的传送装置的另一种布置方式;图 36为实施例4中的传送带单元的示意图;图37为实施例4中的存放箱的示意图;图38为实施例4中的存放箱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9为实施例4中的桥接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0 为实施例4中的活动挡板的示意图;图41为实施例4中的承托板的示意图;图42为实施例 4中的活动挡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的半剖示意图;图43为实施例4中的活动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时的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及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洗衣系统,同时基于该洗衣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洗衣方法,并且基于该洗衣系统及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洗衣商业运行方法。
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其具有用户端、管理端及数据服务中心,用户端用于实现用户操作,管理端用于实现管理者操作,数据服务中心用于实现数据存储及数据处理;管理端包括:
发行装置,其用于向用户发行用户身份标识;
收衣柜,其用于面向所有用户进行待清洗衣物的收集;
打标装置,其用于向所有待清洗衣物添加衣物识别标签;
洗晾设备,其用于按衣物类别对所有待清洗衣物进行洗晾;
分拣打包装置,其用于根据衣物识别标签对洗晾后所有衣物进行分拣并按用户身份标识进行分类包装;以及
取衣柜,其用于按用户身份标识对分类包装后的衣物进行存放。
在本实施例的洗衣方法中,其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S1、账号开设
该步骤通过发行装置实现;
步骤S2、衣物送洗
该步骤通过收衣柜实现;
步骤S3、衣物分类
该步骤通过打标装置实现;
步骤S4、衣物洗晾
该步骤通过洗晾设备实现;
步骤S5、衣物分拣打包
该步骤通过分拣打包装置实现;
步骤S6、衣物送回。
该步骤通过取衣柜实现。
在本实施例的商业运行方法中,其设置用户方、运营方、洗衣方和数据服务方;用户方通过用户端参与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及方法;发行装置、收衣柜、打标装置和取衣柜构成运营子端,运营方通过运营子端参与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及方法;洗晾设备和分拣打包装置能够构成洗衣子端,洗衣方通过洗衣子端参与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及方法;数据服务方通过数据服务中心参与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及方法。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及洗衣方法,使得用户能够较佳地实现衣物送洗,且在衣物送洗的每个环节中均能够通过不同的设备及对应角色介入实现,故而能够较佳地形成一个整体的洗衣流程,并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全程跟踪,实现一个完整洗衣闭环,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线上的洗衣流程。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商业运行方法中,能够设置用户方、运营方、洗衣方和数据服务方,故而能够较佳地将多方参与到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及洗衣方法中,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及洗衣方法的商业运行。
本实施例中,发行装置、收衣柜、打标装置、洗晾设备、分拣打包装置以及取衣柜处均能够设置对应的管理人员,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每个设备的独立运行。
本实施例中的洗衣系统中,数据服务中心具有后台数据库、后台服务器及推送单元;后台数据库具有用户信息数据库、打标数据库、远程标价数据库及取衣管理数据库;后台服务器具有用户管理单元、打标管理单元、分拣管理单元及收取管理单元;推送单元具有管理信息推送单元及用户信息推送单元。
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发行装置具有信息录入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发卡单元、第一喷印单元和第一通讯单元;信息录入单元用于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生成记载用户基本信息的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并上传给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在接收到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后能够生成并返回用户身份标识,第一处理单元接收到所返回的用户身份标识后能够生成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的烧录数据及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的喷印数据;发卡单元用于接收烧录数据并写入一实体载体中;第一喷印单元用于接收喷印数据并喷印至一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将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上传至数据服务中心处。
基于上述,在本实施例的洗衣方法的步骤S1中,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及用户身份标识的获取能够采用用户端或发行装置实现。
其中,在通过用户端实现时,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端向用户管理单元提起请求并在请求响应后输入用户基本信息并保存上传;用户管理单元接收到用户端录入的用户基本信息后,能够生成与其一一对应的用户身份标识,并将对应的用户身份标识与用户基本信息存储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同时,用户管理单元能够向用户端返回用户身份标识。
其中,在通过发行装置实现时,能够由第一处理单元向用户管理单元提起请求并在请求响应后通过信息录入单元输入用户基本信息并保存上传;用户管理单元接收到发行装置录入的用户基本信息后(即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能够生成与其一一对应的用户身份标识,并将对应的用户身份标识与用户基本信息存储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同时,用户管理单元能够向发行装置返回用户身份标识。
在步骤S1中,在通过发行装置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时,第一处理单元能够直接接收到用户身份标识;而在通过用户端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时,能够通过信息录入单元处输入既有的用户身份标识;之后通过第一处理单元对用户身份标识的处理,即可较佳地获取喷印数据和烧录数据,进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待清洗衣物收集袋的喷印及实体载体的烧录。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发行装置及步骤S1的构造,能够较佳地获取记载有用户身份标识的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及实体载体,故而能够较佳便于用户的后续操作。
此外,在通过发行装置录入用户基本信息并获取用户身份标识后,能够在用户端处绑定用户身份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身份标识实质为与用户一一对应的用户编号或代码或标签,其能够具有多种展现方式,如通过二维码或条形码或电磁波的形式进行展现。如喷印于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的用户身份标识即可采用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展示,烧录于实体载体处的用户身份标识即可采用电磁波进行展示。而返回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标识能够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或/和电磁波,故而能够较佳通过用户端处的显示模块或NFC模块实现用户身份标识的展现。
在本实施例的发行装置中,录入单元和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搭载于诸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上位机处,故而便于实现。而发卡单元能够包括RF-ID写卡器,也即实体载体能够为RF-ID识别卡,故而便于实现。第一喷印单元能够包括如二维码喷印机或条形码喷印机,而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实质为一存储袋,待清洗衣物收集袋的外部处设置一喷印区域,喷印数据能够喷印于喷印区域处;故而使得能够对每个用户均分配一个能够具有其用户身份标识的待清洗衣物收集袋,从而使得用户能够较佳地将待洗衣物存放于待清洗衣物收集袋中。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基本信息能够包括用户姓名、用户单位、用户证件号、用户联系方式等;用户基本信息与用户身份标识之间的关系为,用户身份标识能够直接为用户基本信息拼接而成的数据串,用户身份标识也能够为与用户基本信息一一映射的代码编号或代码或标签;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每个用户的识别。
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收衣柜能够采用一临时存储装置,其用于收集所有对应用户的待清洗衣物。这使得对应用户能够将其待清洗衣物放置于待清洗衣物收集袋中,并能够将装有待清洗衣物的待清洗衣物收集袋整个放置于收衣柜中。故而使得对应管理人员能够定时或实时地自收衣柜处收取所有待清洗衣物并运送至打标装置处,且能够较佳地对待清洗衣物的来源进行区分。
基于本实施例的收衣柜的构造,本实施例的步骤S2中能够依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S21、在用户需要进行洗衣服务时,能够首先在用户端处进行下单,并将待洗衣物整体放置于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后投放至收衣柜中;
故而能够较佳地在用户端处录入待洗衣物下单信息;
步骤S22、用户端将待洗衣物下单信息发送给用户管理单元;
步骤S23、用户管理单元能够通过管理信息推送单元将待洗衣物下单信息发送给负责收衣柜的管理人员。
通过上述,即可较佳地实现待洗衣物的投放及收取。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能够对每个收衣柜均进行编号并形成收衣柜列表,用户所录入的待洗衣物下单信息能够包括所投放的收衣柜的编号信息,且该编号信息能够推送给相应的管理人员,故而能够较佳地便于管理人员的收衣操作。
此外,步骤S2中,还能够具备衣物送洗追踪步骤,具体为:用户所录入的待洗衣物下单信息能够包括每件衣物的衣物类型及每个衣物类型的数量,且该信息能够推送给相应的管理人员;相应管理人员自收衣柜处收取衣物后,能够对每个待清洗衣物收集袋中的衣物类型及衣物数量进行核对并生成送洗核对数据,送洗核对数据能够发送至收取管理单元处,收取管理单元能够针对每个用户的当前衣物信息形成一条数据记录并存储于收取管理数据库中;同时,收取管理单元能够将相应送洗核对数据通过用户信息推送单元推送给对应用户的用户端处;故而能够较佳地在衣物送洗阶段实现对衣物信息的追踪及核对。
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打标装置具有扫描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可视化操作单元、第二喷印单元以及第二通讯单元;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的喷印数据并读取用户身份标识;可视化操作单元用于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并用于输入标价信息;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身份标识及对应的衣物标价信息并生成衣物标价数据,第二处理单元同时用于生成记载用户身份标识及衣物标价信息的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及记载衣物标价数据的衣物标签喷印数据;第二喷印单元用于接收衣物标签喷印数据并喷印至一衣物标签处;第二通讯单元用于将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服务中心处。
基于本实施例的打标装置的构造,使得本实施例的步骤S3中能够依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S31、采用扫描单元扫描读取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的喷印数据以读取用户身份标识;
步骤S32、第二处理单元根据所读取用户身份标识自数据服务中心处调用全部或部分的用户基本信息并展示于可视化操作单元处,同时第二处理单元自远程标价数据库处调取标价数据并展示于可视化操作单元处;
步骤S33、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操作单元对当前用户下的所有衣物均进行标价,对于每件衣物均通过第二处理单元生成对应的衣物标签喷印数据并通过第二喷印单元喷印对应的衣物标签,并将对应的衣物标签固定于相应的衣物处;同时,对于任一用户,第二处理单元均生成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并发送给打标管理单元;
步骤S34、打标管理单元读取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中的数据并存储于打标数据库中,同时通过用户信息推送单元推送给对应用户的用户端处;
步骤S35、对应用户收取到相应的推送信息后,通过用户端进行付款。
通过上述,能够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分类及标价,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衣物的分类清洗及用户的付款。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打标装置处还能够具备拍照单元,拍照单元能够在每次操作时摄录对当前衣物操作的影像数据并通过第二处理单元处理后经第二通讯单元发送给数据服务中心。
故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洗衣方法还能够具备衣物打标追踪步骤,具体为:
步骤S33中的衣物标价数据包括当前用户的衣物种类、衣物数量及每件衣物的价格,其该数据能够推送给对应的用户,故用户能够较佳地对其送洗的衣物进行核对;
同时,对于每件衣物进行标价操作时,拍照单元能够抓取每件衣物的衣物影像数据,而该衣物影像数据能够通过打标管理单元存储于打标数据库中并能够经用户信息推送单元推送给对应用户,故而能够更佳地便于用户的核对。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打标装置处还能够具备本地标价数据库,本地标价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实时自远程标价数据库处进行更新,故而能够较佳地增加数据调取的速度。
其中,远程标价数据库中能够具备多条标价数据,每条标价数据均具有衣物类别和收费标准,本地标价数据库中的数据自远程标价数据库处获取及更新;第二处理单元在接收到用户身份标识后,能够调用本地标价数据库中的数据并输送至可视化操作单元中;故而使得打标装置处的处理人员能够直接根据当前衣物种类,较为便捷地在可视化操作单元处选取输入对应衣物的标价信息。
其中,衣物标价数据能够为用户身份标识与标价信息构建的数据串。
本实施例中,扫描单元能够包括扫码器。
本实施例中,可视化操作单元用于提供可视化界面及操作界面,其能够包括触摸屏,扫描单元所读取的用户身份标识能够发送至第二处理单元处,第二处理单元能够根据用户身份标识自数据服务中心处调用全部或部分的用户基本信息并展示于可视化操作单元处,从而使得打标装置处的处理人员能够较为直观的获取当前处理衣物的用户信息。
其中,衣物标签能够采用防水材质制成,且喷印衣物标签喷印数据后的衣物标签能够采用如缝订等方式固定于对应衣物处;第二喷印单元能够包括如二维码喷印机或条形码喷印机。
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洗晾设备能够包括洗衣机、烘干机等洗晾设备,经打标装置处理后的衣物能够在洗晾设备处进行清洗和烘干。其中,洗晾设备能够对相同类别的衣物进行同时洗晾。
也即,本实施例的步骤S4中,将经步骤S3分类后的同类衣物在同一洗晾设备处进行洗晾。
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分拣打包装置具有识别单元、第三处理单元、传送单元及第三通讯单元,传送单元具有多个下料口;识别单元用于对洗晾后的衣物处的衣物标签进行扫描识别,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身份标识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下料口,传送单元用于接收第三处理单元的控制以实现衣物的分拣,第三通讯单元用于实现第三处理单元与数据服务中心间的数据交互。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采用识别单元读取每件衣物的衣物标签标签中的数据;
步骤S52、采用第三处理单元获取每件衣物的用户信息;
步骤S53、采用第三处理单元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对应的下料口,并控制传送单元将同一用户的所有衣物输送至同一对应的下料口处;
步骤S54、对分拣完成后的衣物进行衣物标签拆除,并连同其待清洗衣物收集袋进行统一打包;
步骤S55、分拣完成后,通过第三处理单元向分拣管理单元发送分拣打包完成信息,分拣管理单元通过管理信息推送单元向取衣柜的管理人员推送分拣打包完成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S51-S55,即可较佳地实现对每个用户的所有衣物的分拣,且在分拣完成后能够较佳地通知相应的管理人员及时取回送洗衣物。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中,能够按组、批、单对所有的送洗衣物进行分类,也即在衣物标价数据中对于每件衣物均添加组号、批号和单号,对于同一组的衣物能够同时进行步骤S4 和步骤S5的操作,每组衣物中能够具有多个批次,批次的数量由传送单元处的下料口数量决定,且同一用户的衣物为一批,用一用户的不同衣物为该批次下的不同单。
也即在步骤S52中,只需要识别处当前扫描衣物的组号、批号和单号,并将同一组中的不同批号的衣物分配不同的下料口,同时将同一批号下的所有单号的衣物均传送至同一下料口处,即可较佳地实现对不同用户的衣物的分拣。
同时,步骤S5中还具备衣物分拣追踪步骤,具体为:
在对衣物进行识别时记录所识别的衣物,并在识别完成后通过分拣管理单元将已识别分拣的衣物与打标数据库中的衣物进行比对,若有缺失衣物则及时反馈。
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中,取衣柜处具有第四通讯单元、第四处理单元、数据输入单元和锁单元,同时取衣柜处具有多个格口,每个格口用于放置不同用户的衣物,且每个格口均具备锁单元。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取衣柜,本实施例的步骤S6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取衣柜处的管理人员通过数据输入单元向第四处理单元发送存衣指令,第四处理单元为当前用户的衣物分配格口并控制对应的锁单元解锁对应的格口;
步骤S62、取衣柜处的管理人员将当前用户的衣物存入对应格口中并将对应的锁单元闭锁;
步骤S63、第四处理单元接收到对应锁单元的闭锁信息后,通过第四处理单元向收取管理单元发送存储信息,同时收取管理单元能够通过用户信息推送单元将存储信息发送给对应用户;
步骤S64、对应用户收到所推送的存储信息后,通过数据输入单元识别其用户身份标识并发送给第四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控制对应格口的锁单元解锁即可取走衣物;
步骤S65、用户取走衣物后并将对应的锁单元闭锁,第四处理单元接收到对应锁单元的闭锁信息后,通过第四处理单元向收取管理单元发送取衣完毕信息,收取管理单元将取衣完毕信息通过管理信息推送单元推送给对应的管理人员并存储于收取管理数据库中。
通过上述,经分拣打包装置处理后的衣物能够存放于取衣柜处,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用户对其衣物的取拿。
同时步骤S6中,还具备衣物取拿追踪步骤,具体为:
取衣柜处的管理人员自分拣打包装置处取拿衣物时,能够根据收取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对每个用户的数据进行核对;而用户在取拿衣物时,能够根据存储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待洗衣物下单信息对其衣物进行核对。通过上述,即可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追踪。
通过本实施例的洗衣系统、方法及商业运行方法,能够较佳地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衣物线上送洗的整条闭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其包括:第一标签,其用于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第一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一标签;第二标签,其用于记载衣物标价数据;以及,第二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二标签。
通过设置第一标签能够较佳地对不同用户进行区分,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不同用户的识别。通过设置第二标签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每件衣物的区分,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不同衣物的识别。
本实施例中,第一标签为实施例1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本实施例中,第一标签生成装置采用实施例1中的发行装置,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第一标签的生成。
本实施例中,第二标签实施例1中的衣物标价数据,其包括第一标签中的数据。故而能够较佳地每件衣物的标价信息及每件衣物所属的用户进行区分。
本实施例中,第二标签生成装置采用实施例1中的打标装置。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衣物标签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及方法,具体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案,故而使得在整个衣物的送洗流程中,能够较佳地通过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实现对用户及衣物的识别区分,能够较佳地实现对衣物的送洗、标价、分拣、取回等操作。
实施例3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实施例1或2中的衣物收取柜,其具有收取衣柜主体700,收取衣柜主体700包括收衣柜710和取衣柜720,收衣柜710和取衣柜720并列设置;取衣柜720具有取衣主柜721和至少一个取衣副柜722,且第四通讯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数据输入单元均设于取衣主柜721处;取衣主柜721和取衣副柜722处均设置多个格口723,任一格口处均设置锁单元。
通过上述,使得能够较佳地将收衣柜710和取衣柜720统一放置于用户聚集点处,故而能够较佳地便于用户使用。
此外,鉴于本实施例中的衣物收取柜主要运用于户外场景,故而收衣柜710和取衣柜720 上方均设置雨棚机构730,从而能够较佳地防止诸如雨水进入收取衣柜主体700内部。
此外,鉴于本实施例中的取衣柜720是用于存放清洗后的衣物,故对其防雨性能的要求较高。本实施例中,任一取衣柜720处均设置防雨机构,故而能够较佳地防止雨水渗入取衣柜720内部。
结合图8,以取衣副柜722为例,取衣副柜722具有柜体1010,柜体1010下部设有支腿 1020。由于支腿1020的设置,故而使得柜体1010下底部能够远离地面,故而能够较佳地防止雨水自底部渗入柜体1010内部。
结合图9所示,柜体1010具有柜架1100,柜架1100具有顶部1110、格口部1120和底部1130;格口部1120处具有多个存放腔1121,任一存放腔1121处均设置柜门1030;柜门1030外侧铰接设于对应存放腔1121处,柜门1030内侧通过锁单元1122与存放腔1121对应部配合。
本实施例中,锁单元1122采用电磁锁,对应的存放腔1121和柜门1030共同构成一个格口。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柜架1100具有壳体部1200和骨架部1300,壳体部1200上部形成顶部1110,壳体部1200下部形成底部1130,壳体部1200在顶部1110与底部1130间形成前部开口的骨架安装腔1210;骨架部1300设于骨架安装腔1210内,骨架部1300用于在骨架安装腔1210内形成多个存放腔1121。
壳体部1200包括相对设置的2个侧板体1221、底板体1222及顶板体1223,所述2个侧板体1221构成骨架安装腔1210的左右侧壁及后侧壁,底板体1222构成骨架安装腔1210的底侧壁,顶板体1223构成骨架安装腔1210的底侧壁顶侧壁。
结合图12所示,壳体部1200的顶部1110处设置电气安装腔1410,电气安装腔1410与骨架安装腔1210间通过顶板体1223隔开。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柜体1010处的电气设备安装,且通过顶板体1223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实现电气分离。
结合图13所示,壳体部1200的底部1130处设置下底腔1420,下底腔1420与骨架安装腔1210间通过底板体1222隔开。故而能够较佳地避免雨水自底部进入柜体1010。
结合图14及15所示,侧板体1221通过板材一体弯折形成,侧板体1221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侧面板1710和后面板1720,所述2个侧板体1221的侧面板1710分别构成骨架安装腔1210的左右侧壁,所述2个侧板体1221的后面板1720共同构成骨架安装腔1210的后侧壁。
结合图16所示,后面板1720顶部向内垂直弯折形成第一顶部弯折面板1721,第一顶部弯折面板1721内端向下垂直弯折形成第一导水板1722。
结合图17所示,侧面板1710顶部向内垂直弯折形成第二顶部弯折面板1711,第二顶部弯折面板1711内端向下垂直弯折形成第二导水板1712。
结合图18所示,顶板体1223具有顶板体主面板1431,顶板体主面板1431的后部及两侧部用于分别与骨架安装腔1210的后侧壁及左右侧壁连接;顶板体主面板1431的前部向上垂直弯折形成顶板体前面板1432,顶板体前面板1432向内垂直弯折形成第三顶部弯折面板 1433;第三顶部弯折面板1433内端向下垂直弯折形成第三导水板1511,第三导水板1511下端向后垂直弯折形成第一导水槽底板1512,第一导水槽底板1512后端向上垂直弯折形成第一导水槽内侧板1512,第三导水板1511、第一导水槽底板1512和第一导水槽内侧板1512共同构成第一导水槽1510。
结合图19所示,第一顶部弯折面板1721、第二顶部弯折面板1711及第三顶部弯折面板 1433共同构成壳体部1200的顶部1110的上顶面,且第一顶部弯折面板1721、第二顶部弯折面板1711及第三顶部弯折面板1433间共同形成位于电气安装腔1410上部的检修口2410,检修口2410处设置检修盖板1230。
结合图20所示,检修盖板1230与检修口2410间设置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用于分别设于所述2个侧板体1221的第二导水板1712处的排水条2510以及用于同时与所述2个侧板体1221的第一导水板1722配合的导水条2520。
其中,排水条2510具有依次垂直弯折形成的排水条第一板2511、排水条第二板2512和排水条第三板2513,排水条第一板2511、排水条第二板2512和排水条第三板2513共同形成开口向上的排水槽2514;排水条2510后端用于伸出电气安装腔1410的后侧壁,排水条2510 前端设置用于对排水槽2514进行封堵的排水条封堵板2515。
其中,导水条2520横截面呈U形,导水条2520处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水槽2521。
结合图21所示,排水条第一板2511的内侧壁用于与第二导水板1712的外侧壁配合,导水条2520处的第二导水槽2521的内侧壁用于同时与所述2个侧板体1221的第一导水板1722 的外侧壁配合;第一导水槽底板1512和导水条2520的底部均设于排水条第三板2513的上方,且第一导水槽1510和第二导水槽2521的两端均位于对应排水槽2514上方。
结合图22所示,检修盖板1230包括用于对检修口2410形成遮挡的检修盖板主体2810,检修盖板主体2810的四周均向下垂直弯折形成用于分别插入对应的排水槽2514、第一导水槽1510及第二导水槽2521的检修盖板插接部2820。
通过此种结构使得,检修盖板1230与检修口2410间形成的缝隙,能够分别位于对应的排水槽2514、第一导水槽1510及第二导水槽2521内,故而使得自该缝隙中进入的雨水能够较佳地自排水槽2514的后端排出电气安装腔1410,从而能够较佳地防止雨水侵入电气安装腔1410,使得本实施例的柜体1010能够具备较佳的防雨水性能。
此外,排水条第一板2511的高度能够高于排水条第三板2513的高度,且排水条封堵板 2515与排水条第一板2511的高度相同,同时第三导水板1511的端部能够与排水条第一板2511 的内侧壁配合,且排水条封堵板2515内侧壁能够与第三导水板1511的外侧壁配合。故而使得,在第三导水板1511与第二导水板1712的交接处,能够通过排水条封堵板2515与第三导水板1511的配合,较佳地防止排水槽2514或第一导水槽1510内的集水溅入电气安装腔1410 内。
此外,导水条2520处还设置横截面成“Z”形的安装支架2530,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检修盖板1230的固定。
此为,结合图18所示,后面板1720对应排水槽2514后端部处设置排水口1810,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排水槽2514处的集水的排出。
结合图23所示,后面板1720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后面板导水板1723,所述2个侧板体 1221的后面板导水板1723间设置后面板导水条3110。
其中,后面板导水条3110横截面呈“U”形,后面板导水条3110处形成后面板导水槽3210,后面板导水槽3210的两个内侧壁分别用于与对应后面板导水板1723的内侧壁配合;同时,后面板导水槽3210的上端延伸至后面板1720的上端部处,后面板导水槽3210的下端延伸至后面板1720的下端部处。
通过此种结构使得,所述2个侧板体1221的后面板1720在进行配合时,其配合缝隙由对应后面板导水板1723间形成,而自该配合间隙进入的雨水能够被后面板导水槽3210引流至柜体1010底部排出,故而能够较佳地防止雨水自后部进入柜体1010内部。
另外,骨架部1300具有中央隔板1310,中央隔板1310用于将骨架安装腔1210分隔为2 个竖直腔;中央隔板1310两侧对称地设置多个存放腔隔板1320,所述多个存放腔隔板1320 用于在所述2个竖直腔处分隔出所述多个存放腔1121。
此外,中央隔板1310前部形成锁具腔1330,任一格口处的锁单元1122均包括设于锁具腔1330内的锁具主体1340及设于柜门1030处的锁扣。
此外,任一存放腔隔板1320前部均设置柜门安装条1350,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柜门1030 的安装。
结合图24-26所示,侧面板1710前端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侧面板前面板1713、侧面板前面板1713向内垂直弯折形成柜门安装槽侧面板1714,柜门安装槽侧面板1714向远侧面板1710 侧垂直弯折形成柜门安装槽底面板1715;柜门安装槽侧面板1714与柜门安装槽底面板1715 间形成用于设置柜门1030的柜门安装槽。
结合图27所示,柜门1030外侧形成柜门安装部3610,柜门安装部3610沿竖直方向设置销轴孔3611,柜门1030通过设于销轴孔3611处的销轴铰接设于对应存放腔1121处。
此外,柜门1030处于关闭状态时,柜门安装部3610后壁与柜门安装槽底面板1715贴合,柜门安装部3610前壁与侧面板前面板1713平齐。基于此种构造使得,自柜门安装部3610与壳体部1200的配合间隙处进入的雨水能够较佳地被柜门安装槽底面板1715阻挡,并沿柜门安装槽底面板1715向下排出,故而能够较佳地对存放腔1121形成防护。
结合图28-30所示,底板体1222对应柜门安装槽处设置底板泄水孔3810,柜门安装条 1350对应柜门安装槽处设置柜门泄水孔3910,柜门泄水孔3910与底板泄水孔3810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泄水通道;柜门1030后壁上端设置开口向上的第一U形泄水槽3621,柜门1030后壁对应柜门安装部3610处设置第二U形泄水槽3622;第一U形泄水槽3621内端封闭,第一U形泄水槽3621外端与第二U形泄水槽3622上端连通,第二U形泄水槽3622下端位于对应的泄水通道处。故而使得,自柜门1030上部缝隙进入的雨水能够依次流经第一U形泄水槽3621和第二U形泄水槽3622,并自泄水通道处排出,故而能够较佳地提升存放腔1121 的防雨性能。
结合图31所示,任一存放腔1121的上部及下部均设置用于与对应柜门1030的后壁上端及后壁下端相配合的挡水板4010,故而能够较佳地对自柜门1030上方及下部缝隙处进入的雨水进行阻挡,从而能够较佳地提升存放腔1121的防水性能。
结合图32所示,顶板体1223的下部及底板体1222的上部单独设置挡水条4010,并通过单独设置的挡水条4010构成挡水板4010,故而能够较佳对对应的柜门1030形成防护。
结合图33所示,存放腔隔板1320的前端部向下垂直弯折形成挡水板4010,柜门安装条1350设于挡水板4010中部,挡水板4010位于柜门安装条1350上方的部分用于与对应柜门 1030的后壁下端进行配合,挡水板4010位于柜门安装条1350下方的部分用于与对应柜门 1030的后壁上端进行配合。故而能够较地实现对存放腔1121的防护。
此外,存放腔隔板1320的前部还形成向下倾斜的倾斜部4210,故而使得衣物能够较佳地放置于存放腔隔板1320后部,而倾斜部4210的存在,能够较佳地阻碍雨水沿存放腔隔板 1320的前部进入衣物放置区域,故而能够较佳地防止外界雨水对衣物造成的侵蚀。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分拣系统,其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包括识别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及传送单元,传送单元具有多个下料口;识别单元用于对待分拣衣物进行扫描识别,第三处理单元用于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下料口,并用于根据当前待分拣衣物所属的用户向传送单元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传送单元用于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将当前待分拣衣物传送至对应的下料口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衣物分拣系统,其能够在分拣之初即对待分拣衣物分配下料口,并能够通过第三处理单元对传送单元的控制以实现将对应待分拣衣物输送至对应下料口处。通过此举,不需要在每个下料口处设置识别装置,故而能够较佳地降低成本,且能够较佳地提升分拣的效率及准确率。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单元,其也能够运用于实施例1中。
如图34-36所示,传送单元包括传送装置0700,传送装置0700包括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传送带单元0710具有传送带0711及用于带动传送带0711正转或反转的传送电机;
对于任意传送带单元0710,其沿传送带0711运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一端0911和另一端 0912,其垂直于传送带0711运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一侧0921和另一侧0922;
对于任意相邻的传送带单元0710,其传送带0711的运行方向相互垂直;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端0911与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相配合,位于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 处的待分拣衣物随对应传送带0711运行并自所述一端0911处自所述一侧0921处向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传递;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端0911用于与其它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 相配合,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另一端0912用于形成下料口或与另一其它传送带单元0710 的一侧0921相配合;
所述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中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第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其一端0911 用于与相邻的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配合,其另一端0912形成上料口;
所述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中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最后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其两端均形成下料口,其一侧0921用于与相邻的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配合;
当前待分拣衣物在自上料口至对应下料口间形成分拣路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对分拣路径上的所有传送带单元0710的传送电机进行控制的电机运行指令。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构建传送装置0700,使得其能够具备较佳地可拓展性,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下料口的扩展;此外,由于每个独立的传送带单元0710均通过独立的传送电机带动运行,故能够较佳地通过控制对应传送电机的运行实现待分拣衣物在分拣路径上的运行。
结合图34所示,给出了一种具体的传送装置0700,其具有6个依次连接的传送带单元 0710,分别为传送带单元1-传送带单元6;其中,传送带单元1为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第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传送带单元6为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最后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
其中:
传送带单元1的另一端形成上料口S,传送带单元1的一端0911与传送带单元2的的一侧0921配合;
传送带单元2的另一端0912形成下料口a,传送带单元2的一端0911与传送带单元3的一侧0921配合;
传送带单元3的另一端0912形成下料口b,传送带单元3的一端0911与传送带单元4的一侧0921配合;
传送带单元4的另一端0912形成下料口c,传送带单元4的一端0911与传送带单元5的一侧0921配合;
传送带单元5的另一端0912形成下料口d,传送带单元5的一端0911与传送带单元6的一侧0921配合;
传送带单元6的两端分别形成下料口e和下料口f。
在图34的传送装置0700中,其能够具备6个下料口(a-f),也即其能够对6个用户的衣物进行同时分拣,可以理解的是,在待分拣衣物所包含的用户数量低于或高于6个时,能够依照此构造对传送带单元0710的数量进行减少或增加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分拣流程中,假设经识别单元扫描识别后发现,当前待分拣衣物对应的用户所分配的下料口为下料口f,则第三处理单元向传送单元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为控制传送带单元1-6的传送电机在预定时间(开始转动的时间点)进行预定转速预定时长及预定方向的转动,即可较佳地实现当前待分拣衣物在上料口S至下料口f之间的分拣路径的转动。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待分拣衣物在分拣前的下料口的分配。
结合图35所示,给出了另外一种具体的传送装置0700,该传送装置还具有传送带单元7 和8,其中:
传送带单元7的另一端0912形成下料口g,传送带单元7的一侧0921与传送带单元2的另一端0912配合(即无下料口a;
传送带单元8的一侧0921与传送带单元6的一端0911配合,传送带单元8的两端分别形成下料口h和下料口i。
通过该种结构,可以明显看出,本案的传送装置0700中,在任一下料口处均能够拓展处一条新的分拣支线,故而具备较佳的拓展性。
结合图36所示,传送带单元0710还具有用于支撑传送带0711的传送带支架0930,故而能够较佳地形成对传送带0711的支撑。
此外,除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第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外,其余传送带单元0710的另一侧0922均设置挡板0712。故而能够较佳地对自传送带单元0710另一侧进入的待分拣衣物形成阻挡,以实现防止因惯性较大而导致的待分拣衣物的脱落。
结合图37及38所示,待分拣衣物设于一存放箱01000处,存放箱01000在对应分拣路径上的所有传送带单元0710的传送带0711上流动;
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处均设置桥接机构01200,桥接机构01200包括垂直弯折形成的连接板01210和承托板01220,连接板01210用于与对应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的外壁连接,承托板01220用于伸入至对应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端的上方,承托板01220上方设置第一滚轮机构01230;
存放箱01000具有存放箱主体01010,存放箱主体01010内部设置用于存放待分拣衣物的存放腔01020,存放箱主体01010的底部正交地设置两条桥接槽01030,桥接槽01030的底壁用于与第一滚轮机构01230配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待分拣衣物设于存放箱01000处,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存放箱01000 带动待分拣衣物的流动,使得待分拣衣物在相邻传送带单元0710间的传递更为流畅。
具体地:
由于桥接槽01030与第一滚轮机构01230的配合,使得存放箱01000在即将脱离当前传送带0711时,第一滚轮机构01230能够及时地插入至对应桥接槽01030中以实现对存放箱 01000的支撑,且第一滚轮机构01230能够与对应桥接槽01030底壁滚动配合,故也不会增加存放箱01000前进的阻力;
而在存放箱01000即将或已经与下游传送带0711接触但未完全与上游传送带0711脱离时,虽然下游传送带0711会对存放箱01000形成前进的阻力,但由于上游传送带0711依然对存放箱01000形成推动,故存放箱01000仍能够较佳地自侧部进入下游传送带0711;
而在存放箱01000已经与下游传送带0711接触且已经完全与上游传送带0711脱离时,由于存放箱01000及第一滚轮机构01230的惯性,使得存放箱01000能够继续向下游传送带 0711运动,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存放箱01000自上游传送带0711向下游传送带0711的传递。
结合图39-41所示,承托板01220下方设置夹紧板01240,承托板01220下方设置导向杆 01251,夹紧板01240对应导向杆01251处设置导向通孔01252;导向杆01251下端穿过导向通孔01252后设置限位块01253,导向杆01251处套设位于限位块01253及夹紧板01240下侧面间的压缩弹簧01254,压缩弹簧01254用于保持夹紧板01240向承托板01220抵紧的趋势;
第一滚轮机构01230具有位于承托板01220两侧处的滚轮组01231,夹紧板01240处设置第二滚轮机构01260,第二滚轮机构01260具有对应设于第一滚轮机构01230正下方的2个滚轮组01231;
第一滚轮机构01230与第二滚轮机构01260间形成挤压通道,桥接槽01030的侧壁对应挤压通道处形成挤压条01031,连接板01210对应挤压条01031处设置挤压条通道01211。
通过设置夹紧板01240,使得第一滚轮机构01230与第二滚轮机构01260能够形成挤压通道,而设于桥接槽01030处的挤压条01031能够在存放箱01000进入桥接机构01200时进入挤压通道,通过挤压通道对挤压条01031的夹紧,能够较佳地保持存放箱01000的稳定运行,故而使得存放箱01000的传递更为平稳。
本实施例中,滚轮组01231具有平行对齐设置的2个滚轮夹板01232,该2个滚轮夹板 01232间间隔设置多个滚轮01233,故而能够较佳地形成滚轮组01231。
另外,承托板01220及夹紧板01240处均设置用于安装滚轮组01231的滚轮组安装槽 01223,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滚轮组01231的安装。
此外,任一滚轮01233处均固定设置配重环,故而使得存放箱01000在带动第一滚轮机构01230与第二滚轮机构01260转动时,所有滚轮01233均能够存储能量,而在已经完全与上游传送带0711脱离时,所存储的能量能够继续驱使所有滚轮01233继续保持转动,故而能够较佳地将存放箱01000推送至下游传送带0711处。
此外,承托板01220与连接板01210连接的一端处铰接设置活动挡板01270,活动挡板 01270用于在挤压通道关闭时保持竖直状态,并用于在挤压通道打开时贴合连接板01210。该种结构使得,在存放箱01000进入桥接机构01200时,由于挤压条01031迫使挤压通道打开,故而使得活动挡板01270能够贴合连接板01210,此时使得存放箱01000顺利通过桥接机构 01200;而在存放箱01000离开桥接机构01200时,由于压缩弹簧01254的作用,挤压通道能够关闭,此时活动挡板01270能够形成一个由水平状态至竖直状态的转动,该种转动不仅能够较佳地向存放箱01000提供一个继续前进的助力以使得存放箱01000顺利进入下游传送带 0711,且能够较佳地防止存放箱01000因撞击挡板712的回弹而自桥接机构01200侧的脱落,并且竖直状态的活动挡板01270与挡板712能够自两侧形成对传送带0711的防护及导向,故而能够较佳地保持存放箱01000在传送带0711处的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中,活动挡板01270具有依次垂直弯折形成的第一板01271、第二板01272和第三板01273,第二板01272和第三板01273所形成的台阶处形成活动挡板铰接部,活动挡板铰接部的两端均设置第一支撑板01274,第一支撑板01274处可转动设置铰接轴01275;承托板01220与连接板01210的连接处形成用于第二板01272和第三板01273伸入的活动挡板铰接槽01221,活动挡板铰接槽01221的两端均设置第二支撑板01222,铰接轴0127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板01222固定连接。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活动挡板01270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夹紧板01240上方侧壁处设置推块01241,推块01241用于在挤压通道关闭时与第三板01273的对应面配合以保持第一板01271的竖直状态。故而能够较佳地在挤压通道关闭时实现第三板01273的竖直状态的转变及保持。
此外,推块01241上部形成斜形面01242,斜形面01242用于与第二板01272和第三板 01273外侧的连接边配合。故而能够较佳地对活动挡板01270形成推动。
结合图42所示,挤压通道保持打开时,由于推块01241不对活动挡板01270形成作用,故在活动挡板01270的自重作用下,第一板01271能够较佳地保持水平状态。
结合图43所示,挤压通道保持关闭时,推块01241与斜形面01242连接的竖直面能够与第三板01273的对应面贴合,故而能够较佳地保持第一板01271的竖直状态。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板01271的竖直状态下,所述竖直面与第三板01273的对应面间存在间隙;第三板01273的对应面处设置第一拨条01510,第一拨条01510位于所述竖直面的末端处;所述竖直面处设置第二拨条01610,第二拨条01610位于近斜形面01242端处;且第一拨条01510与第二拨条01610的宽度等于所述间隙宽度。
故而:
在第一板(1271由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切换时,由于挤压条(1031的作用,使得第二滚轮机构01260远离第一滚轮机构01230,故而使得挤压通道打开,此时推块01241下行,并使得第二拨条01610拨动第一拨条01510,故而会造成第一板01271的倾斜,这使得第一板01271重心改变,故而使得第一板01271能够较佳地贴合于承托板01220处,即最终保持水平状态;
在第一板01271由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切换时,随着挤压条01031离开,在压缩弹簧01254 的作用下,第二滚轮机构01260向第一滚轮机构01230运动,进而使得挤压通道关闭,同时推块01241向上运行,在此过程中,斜形面01242首先对第二板01272和第三板01273外侧的连接边向上推动,直至第一拨条01510贴合所述竖直面,第二拨条01610贴合第三板01273 的对应面,此时第一板01271保持竖直状态。
通过上述状态的往复,即可较佳地实现活动挡板01270的状态切换。
此外,基于本实施例的一种衣物分拣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分拣系统方法,其采用本市实施例的一种衣物分拣系统实现对待分拣衣物的分拣。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其包括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其中所述的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包括第一标签,其用于对用户进行区分;
第一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一标签;
第二标签,其用于对衣物进行区分;以及
第二标签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第二标签;
还包括分拣打包装置,其用于根据衣物识别标签对洗晾后所有衣物进行分拣并按用户身份标识进行分类包装;分拣打包装置具有识别单元、第三处理单元、传送单元及第三通讯单元,传送单元具有多个下料口;识别单元用于对洗晾后的衣物处的衣物标签进行扫描识别,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身份标识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下料口,传送单元用于接收第三处理单元的控制以实现衣物的分拣,第三通讯单元用于实现第三处理单元与数据服务中心间的数据交互,
传送装置(0700)包括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传送带单元(0710)具有传送带(0711)及用于带动传送带(0711)正转或反转的传送电机;
对于任意传送带单元(0710),其沿传送带(0711)运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一端(0911)和另一端(0912),其垂直于传送带(0711)运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一侧(0921)和另一侧(0922);
对于任意相邻的传送带单元(0710),其传送带(0711)的运行方向相互垂直;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端(0911)与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相配合,位于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处的待分拣衣物随对应传送带(0711)运行并自所述一端(0911)处自所述一侧(0921)处向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传递;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端(0911)用于与其它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相配合,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另一端(0912)用于形成下料口或与另一其它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相配合;
所述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中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第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其一端(0911)用于与相邻的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配合,其另一端(0 912)形成上料口;
所述多个传送带单元(0710)中位于衣物分拣方向的最后一个传送带单元(0710),其两端均形成下料口,其一侧(0921)用于与相邻的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配合;
当前待分拣衣物在自上料口至对应下料口间形成分拣路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对分拣路径上的所有传送带单元(0710)的传送电机进行控制的电机运行指令;
待分拣衣物设于一存放箱(01000)处,存放箱(01000)在对应分拣路径上的所有传送带单元(0 710)的传送带(0711)上流动;
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921)处均设置桥接机构(01200),桥接机构(01200)包括垂直弯折形成的连接板(01210)和承托板(01220),连接板(01210)用于与对应下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侧(0 921)的外壁连接,承托板(01220)用于伸入至对应上游传送带单元(0710)的一端的上方,承托板(0 1220)上方设置第一滚轮机构(01230);
存放箱(01000)具有存放箱主体(01010),存放箱主体(01010)内部设置用于存放待分拣衣物的存放腔(01020),存放箱主体(01010)的底部正交地设置两条桥接槽(01030),桥接槽(01030)的底壁用于与第一滚轮机构(01230)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标签为用户身份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标签生成装置包括发行装置,发行装置具有信息录入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发卡单元、第一喷印单元和第一通讯单元;信息录入单元用于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生成记载用户基本信息的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并上传给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在接收到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后能够生成并返回用户身份标识,第一处理单元接收到所返回的用户身份标识后能够生成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的烧录数据及记载用户身份标识的喷印数据;发卡单元用于接收烧录数据并写入一实体载体中;第一喷印单元用于接收喷印数据并喷印至一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将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包上传至数据服务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标签为衣物标价数据,其包括第一标签中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标签生成装置包括打标装置,打标装置具有扫描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可视化操作单元、第二喷印单元以及第二通讯单元;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待清洗衣物收集袋处的喷印数据并读取用户身份标识;可视化操作单元用于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并用于输入标价信息;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身份标识及对应的衣物标价信息并生成衣物标价数据,第二处理单元同时用于生成记载用户身份标识及衣物标价信息的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及记载衣物标价数据的衣物标签喷印数据;第二喷印单元用于接收衣物标签喷印数据并喷印至一衣物标签处;第二通讯单元用于将衣物标价信息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服务中心处。
6.一种衣物送洗方法,其基于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衣物送洗系统实现。
CN202110966491.5A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3673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6491.5A CN113673660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6491.5A CN113673660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3660A CN113673660A (zh) 2021-11-19
CN113673660B true CN113673660B (zh) 2022-04-05

Family

ID=7854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6491.5A Active CN113673660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366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6896A (zh) * 2014-08-18 2014-11-19 薛镇坤 集约化自助洗衣管理系统及其洗衣管理方法
CN109409465A (zh) * 2018-11-01 2019-03-01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织物或纺织品清洗过程追踪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1314B (zh) * 2015-03-16 2019-01-11 上海联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衣物收集和配送系统
CN204731893U (zh) * 2015-06-23 2015-10-28 安徽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店智能处理系统
US11082296B2 (en) * 2017-10-27 2021-08-03 Palo Alto Networks, Inc. IoT device grouping and label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6896A (zh) * 2014-08-18 2014-11-19 薛镇坤 集约化自助洗衣管理系统及其洗衣管理方法
CN109409465A (zh) * 2018-11-01 2019-03-01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织物或纺织品清洗过程追踪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3660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423560B2 (en) Automatic vending store
CN206097165U (zh) 基于互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垃圾分类终端机
CN104925438B (zh) 智能货柜及基于该智能货柜的物流间接配送方法
CN204938056U (zh) 智能货柜
CN110189483A (zh) 机器人收发件方法、相关装置、收发件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13673660B (zh) 一种衣物标签系统及具有该标签系统的送洗系统和方法
CN110422641A (zh) 智能再生资源回收机
CN109137441A (zh) 一种衣物洗涤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8741782A (zh) 一种扩展式快递柜及快递柜空间扩展方法
CN111540454A (zh) 一种医用智能发衣机及其工作流程
CN113680694B (zh) 一种衣物分拣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衣物分拣方法
CN113570791B (zh) 基于物联网的洗衣系统、方法及商业运用
CN110322617A (zh) 一种智能资源回收设备
CN113613441B (zh) 一种衣物收取柜
CN113327081A (zh) 一种智能库房管理系统
US6659339B2 (en) Working cabinet for barber and beauty shops
KR102057729B1 (ko) 세탁물 투입 및 회수 장치
CN206711255U (zh) 公共雨伞租售柜及公共雨伞租售系统
CN108423334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209715765U (zh) 智能卡验证系统
CN109886451A (zh) 快递接驳智能系统、接驳柜及接驳方法
CN210975297U (zh) 一种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洗衣装置
CN206741617U (zh) 干洗速递智能柜
CN109848071A (zh) 智能卡验证系统和方法
CN214670835U (zh) 旧书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