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9862B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9862B
CN113669862B CN202110903878.6A CN202110903878A CN113669862B CN 113669862 B CN113669862 B CN 113669862B CN 202110903878 A CN202110903878 A CN 202110903878A CN 113669862 B CN113669862 B CN 113669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target
opening degree
throttl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38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9862A (zh
Inventor
连彩云
廖敏
翟振坤
夏光辉
梁博
熊绍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038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9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9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9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9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9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依次串联接设的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冷却除湿段换热器和再热段换热器,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与再热段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元件,空调器具有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器运行在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执行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包括计算获得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根据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变化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和、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或关闭第二节流元件或将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除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再热除湿技术系统设计为将室内换热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承担室内的湿负荷即通过冷却除湿将室内湿度降低至目标湿度,一部分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两部分空气混合后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到较高的温度,从而实现恒温除湿。再热除湿系统实现恒温除湿效果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平衡室内再热段和冷却除湿段的温度,从而实现除湿的同时不引起室内温降。目前再热除湿系统对于室外侧节流阀的控制通常是根据系统排气的变化进行调整,不能准确控制室内换热器再热段的温度,难以平衡室内换热器冷却段和再热段的温度,难以实现温湿度的准确控制和恒温除湿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用以至少解决空调器再热除湿过程会造成室内降温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串联接设的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冷却除湿段换热器和再热段换热器,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与所述再热段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器具有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器运行在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执行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其中
所述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包括:
计算获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或,计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计算温度与实际温度的温度差值,根据所述温度差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
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将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或,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执行所述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前,先依次执行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和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
所述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按照第一预设开度P0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处于全开位置;
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包括:结合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同时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按照第二预设开度P1运行。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计算获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包括:
根据进入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实时监测到的室内换热器温度计算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计算第n时刻的目标温度与第n-1时刻的目标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n为大于2的正整数;
计算第n-1时刻的目标温度与第n-2时刻的目标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
计算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所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作为内环温差;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的差值、所述内环温差确定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值。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根据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湿度值确定目标含湿量和目标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含湿量和室内的当前含湿量计算目标除湿量;
计算目标露点温度与当前的室内换热器温度的差值作为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
根据所述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和所述目标除湿量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可选地,
当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不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则采用所述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将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
当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则采用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结合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所述空调器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内换热器温度T内管和室外换热器温度T外管,其中T内管取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的温度;
计算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P开度,P开度=K0+K1×T内环+K2×T内管+K3×T外管,其中K0、K1、K2、K3为常数。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还包括:
当执行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退出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
或,当空调器的压缩机排气温度超过预设排气温度且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后,退出所述初始计算开度过程。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使用上述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
接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缩机和四通换向阀;
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上的内管感温包。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现有空调系统基础上,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状态、用户设定状态,结合空调系统运行特征,根据目标除湿量、计算目标再热段温度、内管温度、室内温度值和变化量对室外侧的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内侧的第二节流元件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平衡室内除湿和室内温降,保证恒温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系统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流程图;
图3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目前现有空调器在除湿过程中会造成室内温度波动,引起室内温度的下降。本发明通过对空调器控制流程的改进,结合室内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和室内湿度等参数分别对空调器系统中的节流元件进行控制,解决再热除湿换热器单个换热器感温包不能准确控制出风温度的问题;并能够平衡室内再热段和冷却除湿段的换热器温度,实现除湿的同时不引起室内温降。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图3所示,提供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依次串联接设的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该室内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冷却除湿段换热器和再热段换热器,优选:冷却除湿段换热器、再热段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依次串接后形成制冷剂流路。在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与再热段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接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缩机和四通换向阀;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上的内管感温包。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结合再热段换热器的温度进行对第一节流元件的控制时,该温度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再热段换热器上的感温包。
该空调器具有再热除湿循环模式,该模式中包括依次执行的三个控制过程。该三个控制过程中结合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冷却除湿段换热器的温度(作为室内换热器的温度)T内管、室外换热器温度T外管和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等对再热除湿系统的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具体,三个控制过程包括初始固定开度控制、初始计算开度控制和目标温度开度控制,实现了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控制目标对节流元件进行对应控制。
在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中:第一节流元件(节流元件1)以固定开度运行,第二节流元件(节流元件2)全导通或者全开状态,快速建立再热除湿系统的系统压差,保证系统的正常启动运行;
在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中:节流元件1根据T内环、T内管、T外管计算出当前的目标开度,节流元件2上电节流或以固定开度运行,保证再热循环初期系统的快速稳定运行和初期室内除湿效果;
目标温度开度控制:在不增加传感器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计算再热器目标温度,结合当前室内温差,对节流元件1实时控制;同时根据设定露点温度和室内目标除湿量的变化,对节流元件2实时反馈调节;通过节流元件1和节流元件2的配合调节,从而通过不断平衡冷却除湿段和再热段换热器的温度,调整室内换热器的蒸发能力和冷凝能力,保证再热除湿系统的除湿量和室内温度。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实施例1中的空调器。该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器运行在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依次执行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和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
所述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按照第一预设开度P0运行第一预设时长t1min,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处于全开位置。
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包括:结合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同时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按照第二预设开度P1运行。
所述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包括:
计算获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
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将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或,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计算获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包括:根据进入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实时监测到的室内换热器温度计算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T目标再热换热器
相应的,在根据目标温度T目标再热换热器与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计算第n时刻的目标温度与第n-1时刻的目标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n为大于2的正整数;计算第n-1时刻的目标温度与第n-2时刻的目标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计算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所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作为内环温差△T;根据第一差值、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的差值、内环温差确定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再热除湿循环模式后,实时计算T目标再热换热器,同时根据再热段换热器的预设时间间隔中目标温度的差值:(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的变化量,再结合内环温差△T,对节流元件1进行调整,不需要增加传感器,实时对再热段温度进行调整,保证室内温度,及时消除控制偏差,实现调整的及时性和快速性,同时保证室内除湿过程不引起内环温度升高或降低。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当前含湿量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根据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湿度值确定目标含湿量和目标露点温度;根据所述目标含湿量和室内的当前含湿量计算目标除湿量△d;计算目标露点温度与当前的室内换热器温度的差值作为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Tdw;根据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Tdw和目标除湿量△d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根据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Tdw、目标除湿量△d的实时变化,对节流元件2进行控制,结合当前的除湿效果和目标除湿量及时调整冷却除湿段的换热器温度,能够保证再热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针对第二节流元件进行控制调节时,当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不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则采用所述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将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当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则采用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所述结合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所述空调器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内换热器温度T内管和室外换热器温度T外管,其中T内管取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的温度;
计算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P开度时采用如下公式:
P开度=K0+K1×T内环+K2×T内管+K3×T外管
其中K0、K1、K2、K3为常数。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还包括:当执行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达到第二预设时长t2min,则退出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或,当空调器的压缩机排气温度超过预设排气温度且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t3min后,退出所述初始计算开度过程。
下面结合具体调节过程及相应优选参数,对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室内侧换热器与常规空调一致,仅有一个室内换热器感温包,布置在换热器的冷却除湿段,如图1所示。再热除湿循环通过调整冷却除湿段和再热段的温度来控制空调出风温度,而冷却除湿段和再热段的温度通过电子膨胀阀开度和室内换热器中间的阀来控制。该空调器是通过调整节流元件1的开度来控制再热段换热器的温度,保证再热除湿过程室内温度恒定;通过调整节流元件2控制冷却除湿段换热器温度,保证再热除湿过程的除湿效果。
(一)初始固定开度控制:在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循环模式后,需快速建立系统压差,保证再热除湿系统快速可靠启动;因此,通过节流元件1和节流元件2的配合调节。
1)节流元件1以固定开度P0运行t1min后退出;P0∈[0,520P],可取300P;t1∈[0,300s],可取60s;
2)当节流元件2采用不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或可调整开度节流阀时,则此时处于全导通状态即无节流状态或者最大开度状态;
备注:节流元件1和节流元件2配合调节保证再热除湿循环系统的压差建立、冷媒循环时间以及系统的快速启动运行。
(二)初始计算开度控制:退出初始固定开度控制后,为保证快速稳定运行和初期室内除湿效果,进行节流元件1和2的配合控制
1)节流元件1根据当前的T内环、T内管、T外管计算出当前的目标开度,以保证系统的快速稳定运行和初期室内除湿效果:
P开度=KO+K1×T内环+K2×T内管+K3×T外管
其中KO、K1、K2、K3为任意常数,可如下取值如KO=300P,K1=20,K2=-7,K1=-18。
2)根据节流元件2的阀形式,进行不同的控制策略:
若节流元件2为不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如电磁二通阀),则进入初始计算开度控制阶段后,节流元件2上电节流;
若节流元件2为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如电子膨胀阀),则以固定开度P1运行,保证室内蒸发器冷却段的温度,保证运行初期的室内除湿效果;P1∈[0,520P],可取250P;
3)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则退出初始计算开度控制:
进入初始计算开度控制t2min,或者“排气温度T排气≥T排气0且持续时间t3min”;其中t2、t3∈[0,60min]、T排气0∈[0,80℃],可如下取值如t2=8min,t3=3min,T排气0=50℃。
(三)目标温度开度控制:
1)节流元件1目标温度控制:
退出初始计算开度控制后,为保证室内除湿过程中不造成较大的温降,达到除湿过程的恒温目的。根据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控制温度变化值对节流元件1的开度进行控制,保证室内除湿过程中不造成较大的温降,达到恒温除湿的目的:
进入再热除湿循环后,根据进入该循环时刻室内温度T进入再热除湿循环时刻内环温度、实时监测到的室内换热器温度T内管,实时计算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控制温度:
T目标再热换热器=A×(T进入再热除湿循环时刻内环温度+△T0)—B×T内管+C
其中:A∈[0,5],△T0∈[-3℃,3℃],B∈[0,2],C为常数(可取值为0℃)。
每t4 s计算1次T目标再热换热器,同时计算两次计算时间间隔的目标再热换热器温度的变化量,即(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的差值,结合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变化对开度进行控制,其中t4∈[0,120],可取30s:
P目标开度-节流元件1=P退出时刻-初始计算开度-节流元件1+△P0
a)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T内环1,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11,其中△P011≥0,可取△P011=3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大;
b)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T内环1,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21,其中△P021≥0,可取△P021=5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大;
c)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1,优选△P01=0,即节流元件1开度可保持不变;
d)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2,优选△P02=0,即节流元件1开度可保持不变;
e)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12,其中△P012≤0,可取△P012∈[-20P,0P),优选△P012=-5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小;
f)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22,其中△P022≤0,可取△P022∈[-20P,0P),优选△P022=-3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小;
g)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T内环1,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31,其中△P031≥0,可取△P031∈(0P,20P],优选△P031=5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大;
h)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T内环1,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41,其中△P041≥0,可取△P041∈(0P,20P],优选△P041=3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大;
i)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3,优选△P03=0,即节流元件1开度可保持不变;
j)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4,优选△P04=0,即节流元件1开度可保持不变;
k)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32,其中△P032≤0,可取△P032∈[-20P,0P),优选△P032=-3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小;
l)若(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0,且[(T目标再热换热器n-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1-T目标再热换热器n-2)]>0,且△T内环1>△T内环2,则对节流元件1的调整量△P=△P042,其中△P042≤0,可取△P042∈[-20P,0P),优选△P042=-5P,即将节流元件1开度开小;
表1节流元件1开度控制策略表
Figure BDA0003200931800000121
其中:△T内环1、△T内环2∈[-5℃,5℃],可取值为△T内环1=-1℃,△T内环2=1℃;△P011、△P021、△P031、△P041≥0P,△P012、△P022、△P032、△P042≤0P;且满足△P011≤△P021,P012≤△P022,P031≥△P041,P042≥△P042
2)节流元件2目标温度控制策略:
若节流元件2为不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如电磁二通阀),则进入目标温度开度控制阶段后,节流元件2维持上电或固定开度节流状态;
若节流元件2为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如电子膨胀阀),进入目标温度开度控制阶段后,以T内管、目标露点温度T目标dw、目标含湿量d目标含湿量、当前含湿量d当前含湿量控制节流元件2开度变化:
P目标开度-节流元件2=P退出时刻-初始计算开度-节流元件2+△P1
d目标含湿量=F(T设定内环、RH设定室内)
T目标dw=U(T设定内环、RH设定室内)
当用户设定参数T设定内环和RH设定室内确定,根据湿空气焓湿图其对应的含湿量和露点温度确定不在变化,因此d目标含湿量,T目标dw均与T设定内环、RH设定室内存在函数关系,根据技术需求选择不同精度的关系式。△P1根据表格2进行取值。
目标除湿量:△d=d当前含湿量-d目标含湿量
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Tdw=T内管-T目标dw
a、若△Tdw<△Tdw1,且△d<△d1,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11,其中△P111≥0P,可取值为5P;
b、若△Tdw1≤△Tdw≤△Tdw2,且△d<△d1,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21,其中△P121≥0P,可取值为3P;
c、若△Tdw>△Tdw2,且△d<△d1,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31,其中△P131≥0P,可取值为1P;
d、若△Tdw<△Tdw1,且△d1≤△d≤△d2,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1,其中△P11≥0P,可取值为0P;
e、若△Tdw1≤△Tdw≤△Tdw2,且△d1≤△d≤△d2,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2,其中△P12≥0P,可取值为0P;
f、若△Tdw>△Tdw2,且△d1≤△d≤△d2,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3,其中△P13≥0P,可取值为0P;
g、若△Tdw<△Tdw1,且△d>△d2,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12,其中△P112≤0P,可取值为-5P;
h、若△Tdw1≤△Tdw≤△Tdw2,且△d>△d2,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22,其中△P122≤0P,可取值为-2P;
i、若△Tdw>△Tdw2,且△d>△d2,则对节流元件2的调整量△P1=△P132,其中△P132≤0P,可取值为-1P;
表2节流元件2开度控制策略表
节流元件2开度控制 △d<△d<sub>1</sub> △d<sub>1</sub>≤△d≤△d<sub>2</sub> △d>△d<sub>2</sub>
△T<sub>dw</sub><△T<sub>dw1</sub> △P1<sub>11</sub> △P1<sub>1</sub> △P1<sub>12</sub>
△T<sub>dw1</sub>≤△T<sub>dw</sub>≤△T<sub>dw2</sub> △P1<sub>21</sub> △P1<sub>2</sub> △P1<sub>22</sub>
△T<sub>dw</sub>>△T<sub>dw2</sub> △P1<sub>31</sub> △P1<sub>3</sub> △P1<sub>32</sub>
其中:△d1、△d2∈[-10g/kg,10g/kg],可取值为△d1=-3g/kg,△d2=3g/kg;△Tdw1、△Tdw2∈[-5℃,5℃],可取值为△Tdw1=-2℃,△Tdw2=0℃;△P111、△P121、△P131≥0P,△P112、△P122、△P132≤0P,且满足△P111≥△P121≥△P131,△P112≤△P122≤△P13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上述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替代方式,即:在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中采用:计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计算温度与实际温度的温度差值,根据所述温度差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
此时需室内换热器再热段上布置有感温包,即室内换热器的两部分均布置有感温包,则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内管实时计算再热段换热器的计算目标温度T目标再热换热器,根据不同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目标温度T目标再热换热器与实际检测温度T再热换热器的温度差值,以及当前内环变化△T,对节流元件1进行实时控制,如下表3或表4所示
P目标开度-节流元件1=P退出时刻-初始计算开度-节流元件1+△P0
再热段与目标控制温度差值:△T再热=T再热换热器-T目标再热换热器
其中T目标再热换热器的计算方式也可采用上述的公式进行计算,即通过公式:
T目标再热换热器=A×(T进入再热除湿循环时刻内环温度+△T0)—B×T内管+C,进行计算。
表3节流元件1开度控制策略表
Figure BDA0003200931800000151
其中:△T内环1、△T内环2∈[-5℃,5℃],可取值为△T内环1=-1℃,△T内环2=1℃;△P011、△P021、△P031、△P041≥0P,△P012、△P022、△P032、△P042≤0P;且满足△P011≤△P021(如△P011=3P,△P021=5P),P012≤△P022(如△P012=-5P,△P022=-3P),P031≥△P041(如△P031=3P,△P041=1P),P032≥△P042(如△P012=-2P,△P022=-5P),△P01、△P02、△P03、△P04可取值为0P。
表4节流元件2开度控制策略表
节流元件2开度控制 △T<△T<sub>内环1</sub> △T<sub>内环1</sub>≤△T≤△T<sub>内环2</sub> △T>△T<sub>内环2</sub>
△T<sub>再热</sub><△T<sub>再热1</sub> △P0<sub>11</sub> △P0<sub>1</sub> △P0<sub>12</sub>
△T<sub>再热1</sub>≤△T<sub>再热</sub>≤△T<sub>再热2</sub> △P0<sub>21</sub> △P0<sub>2</sub> △P0<sub>22</sub>
△T<sub>再热</sub>>△T<sub>再热2</sub> △P0<sub>31</sub> △P0<sub>3</sub> △P0<sub>32</sub>
其中:△T内环1、△T内环2∈[-5℃,5℃],可取值为△T内环1=-1℃,△T内环2=1℃;△P011、△P021、△P031≥0P,△P012、△P022、△P032≤0P;且满足△P011≥△P021≥△P031(如分别取值为△P011=5P,△P021=3P,△P031=1P),P012≥△P022≥△P032(如分别取值为△P012=-1P,△P022=-3P,△P032=-5P),△P01、△P02、△P03可取值为0P。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8)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串联接设的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冷却除湿段换热器和再热段换热器,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与所述再热段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器具有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器运行在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执行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其中
所述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包括:
计算获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或,计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计算温度与实际温度的温度差值,根据所述温度差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
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将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或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其中室内换热器温度为冷却除湿段换热器温度;
所述计算获得所述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包括:
根据进入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模式时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实时监测到的室内换热器温度计算再热段换热器的目标温度;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计算第n时刻的目标温度与第n-1时刻的目标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n为大于2的正整数;
计算第n-1时刻的目标温度与第n-2时刻的目标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
计算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所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作为内环温差;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的差值、所述内环温差确定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执行所述目标温度开度控制过程前,先依次执行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和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
所述初始固定开度控制过程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按照第一预设开度P0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处于全开位置;
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包括:结合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同时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按照第二预设开度P1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所述空调器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内换热器温度T内管和室外换热器温度T外管,其中T内管取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的温度;
计算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P开度,P开度=K0+K1×T内环+K2×T内管+K3×T外管,其中K0、K1、K2、K3为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还包括:
当执行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退出所述初始计算开度控制过程;
或当空调器的压缩机排气温度超过预设排气温度且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后,退出所述初始计算开度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根据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湿度值确定目标含湿量和目标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含湿量和室内的当前含湿量计算目标除湿量;
计算目标露点温度与当前的室内换热器温度的差值作为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
根据所述目标内管与目标露点控制差值和所述目标除湿量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不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则采用所述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或将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控制在固定开度;
当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可调整开度的节流阀,则采用根据室内换热器温度、目标含湿量与当前含湿量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
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接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缩机和四通换向阀;
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除湿段换热器上的内管感温包。
CN202110903878.6A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Active CN113669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3878.6A CN113669862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3878.6A CN113669862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862A CN113669862A (zh) 2021-11-19
CN113669862B true CN113669862B (zh) 2022-07-26

Family

ID=7854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3878.6A Active CN113669862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986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5353A (ja) * 1995-04-07 1996-11-01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149168A (zh) * 2006-09-21 2008-03-26 海尔集团公司 定温除湿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02819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空调器以及除湿方法
CN108019824A (zh) * 2016-11-02 2018-05-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及其恒温除湿方法
CN110848906A (zh) * 2019-11-27 2020-02-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5353A (ja) * 1995-04-07 1996-11-01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149168A (zh) * 2006-09-21 2008-03-26 海尔集团公司 定温除湿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02819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空调器以及除湿方法
CN108019824A (zh) * 2016-11-02 2018-05-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及其恒温除湿方法
CN110848906A (zh) * 2019-11-27 2020-02-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862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87262A1 (zh) 一种除湿烘干用热泵控制系统
JP201013358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052031B (zh) 恒温恒湿设备的室外机组的变频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3513834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131804A (zh) 一种通过露点温度控制出风湿度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55184A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CN111102715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28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26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29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3669862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07504633A (zh) 一种空调温湿双控的方法及装置
JP3753182B1 (ja) 分流式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11102717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09556257A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JP431779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1102716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27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22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JP200719864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5523743B (zh) 热泵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JPH0229045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9011950A (ja) 空気調和機
JP3122713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1102714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