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捞渣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捞渣器,包括均设置有开口的大漏斗和小漏斗,所述小漏斗设置在所述大漏斗内,所述大漏斗内壁和所述小漏斗外壁之间留有供物料通过的间隙,所述小漏斗开口部分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大漏斗开口部分连接有第一主吊绳,所述小漏斗开口部分连接有第二主吊绳。
优选的,所述大漏斗和所述小漏斗均为棱锥和/或圆锥。
优选的,所述大漏斗为正四棱锥,所述大漏斗由四个尺寸相同的大固定板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大固定板为等腰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小漏斗为正四棱锥,所述小漏斗由四个尺寸相同的小固定板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小固定板为等腰三角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小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大漏斗上端固定连接正四棱柱,所述四棱柱上端四个顶点连接有独立的第一次吊绳,所述第一次吊绳另一端连接于同一根第一主吊绳;所述小漏斗上端连接有四根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次吊绳,所述第二次吊绳另一端连接于同一根第二主吊绳。
优选的,,所述大漏斗上端中点或靠近该中点位置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竖向圆钢,所述竖向圆钢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圆钢,所述横向圆钢两端连接分别连接有第一次吊绳,所述第一次吊绳另一端连接于同一根第一主吊绳;所述第二主吊绳与所述连接板中点或靠近该中点位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大漏斗和所述小漏斗均采用花纹钢,所述第一主吊绳和所述第二主吊绳均标注有刻度。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捞渣器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捞渣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漏斗放置在大漏斗内,然后将大漏斗下放到混凝土面,同时小漏斗跟随大漏斗同时下放,在此过程中,第二主吊绳不持力,从而使小漏斗自然放置在大漏斗内;
S2:随时第一主吊绳的持续下放,当下放到合适深度时,通过上下提动大漏斗感知当前位置的渣样是否是混凝土;
若未感受到混凝土存在,则继续下放大漏斗合适的距离,直至感受到混凝土存在为止;
若感受到混凝土存在,则通过第二主吊绳提起小漏斗,让大漏斗采集当前所处位置处渣样,采集完成后,记录当前第一主吊绳上刻度的读数,然后将小漏斗再次放回大漏斗内,保持第二主吊绳不受力,再通过第一主吊绳,一起上提大漏斗和小漏斗,从而带动待测渣样上升,完成捞揸工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将连接板打开,在小漏斗内放置合适的重物,然后将连接板关闭,小漏斗自然放置在大漏斗内,在重物的作用下,带动大漏斗下放。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
若大漏斗内的渣样成分为水泥浆,此时继续多次下放大漏斗进行捞揸工作,同时增加捞揸点数量,逐渐缩短测量范围,直到准确确定混凝土面标高,具体步骤如下:在前一次检测的标高处,再下放距离M,重复步骤S1-S2进行检测,如果捞到石子,则直接计算补方数量,如果仍未捞到,再继续下放距离M,如此多次检测,来确认混凝土面标高,从而确定最终混凝土补方量;
若大漏斗内的渣样成分有石子,则证明当前位置混凝土质量已满足要求,则下一步只需确认补方数量即可,此时在第一次检测的位置处再向上提取距离M来检测当前位置的渣样,如果没有石子,则以第一次检测为准确定补方量;如果仍有石子,可再向上提取距离M,直到测取渣样没有石子后,以上一次检测为准来确认混凝土面标高,从而确定最终混凝土补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板的小漏斗,通过打开连接板向小漏斗内放入合适的重物,解决捞渣器不易下沉的问题,同时还不会影响捞渣器的正常工作,而在传统检测方法中,通过在漏斗上连接钢筋,来实现捞渣器的正常下沉,而当桩顶标高距离地面较大时,钢筋较重不方便操作,而如果不采用钢筋,直接采用测绳悬挂的方式,又会在下方过程中因为浮力过大,因此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小漏斗和大漏斗相互配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又不影响漏斗的正常下沉,利于捞揸工作的进行,有效防止二次劳动等情况的发生。
2.本发明中无论是漏斗的下放还是上升,因为大小漏斗嵌套,提取渣样均不易受周边泥浆或别的杂物污染,渣样观察较准确,且用带有刻度的绳子能够较快较准确的确定混凝土面位置,从而精准确定补方量,控制混凝土用量,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3.本发明中设置的大小漏斗均采用花纹钢制作,花纹钢板能增强漏斗对混凝土与浮浆、泥层的触感,更精确判断漏斗是否进入混凝土层,花纹也可以增加大小漏斗的连接,阻止泥浆进入漏斗,而传统漏斗则是用钢筋头做的空心漏斗,摩擦力较小,感知较深处的混凝土面手感较差,不易察觉漏斗已达混凝土层,也不易捞出石子。
4.本发明中采用的带有刻度的吊绳的方式,不光可起到方便操作的目的,又可适用于桩顶标高距离地面较大时,同时通过观察吊绳对应的刻度,可较为方便的确认混凝土面具体的深度,无需二次测量,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便利程度,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捞渣器,包括均设置有开口的大漏斗1和小漏斗2,小漏斗2设置在大漏斗1内,大漏斗1内壁和小漏斗2外壁之间留有供物料通过的间隙,小漏斗2开口部分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板22;大漏斗1开口部分连接有第一主吊绳3,小漏斗2开口部分连接有第二主吊绳4。
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22,一方面连接板22可使小漏斗内形成密闭空间,防止混凝土的进入,另一方面,通过打开连接板22,可在小漏斗1内放入合适的重物,解决捞渣器不易下沉的问题,同时还不会影响捞渣器的正常工作。
而在传统检测方法中,通过在漏斗上连接钢筋,来实现捞渣器的正常下沉,而当桩顶标高距离地面较大时,钢筋较重不方便操作,而如果不采用钢筋,直接采用测绳悬挂的方式,又会在下方过程中因为浮力过大。
因此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小漏斗2和大漏斗1相互配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又不影响漏斗的正常下沉,利于捞揸工作的进行,有效防止二次劳动等情况的发生。
大漏斗1和小漏斗2均为棱锥和/或圆锥。
大漏斗1为正四棱锥,大漏斗1由四个尺寸相同的大固定板11相互拼接形成,大固定板11为等腰三角形。
其中大固定板11的尺寸为:三角形腰的长度为22.64cm,底边长度为15cm。该尺寸从而使得,大漏斗1的顶点到大漏斗1的底边长度为20cm。
小漏斗2为正四棱锥,小漏斗2由四个尺寸相同的小固定板21相互拼接形成,小固定板21为等腰三角形,连接板22与小固定板21可拆卸连接。
其中小固定板21的尺寸为:三角形腰的长度为19.62cm,底边长度为13cm,连接板22为正方形,边长为13cm。
大固定板11、小固定板21和连接板22均采用花纹钢制作而成,第一主吊绳3和第二主吊绳4均标注有刻度。
无论是漏斗的下放还是上升,因为大小漏斗嵌套,提取渣样均不易受周边泥浆或别的杂物污染,渣样观察较准确,且用带有刻度的第一主吊绳3和第二主吊绳4能够较快较准确的确定混凝土面位置,从而精准确定补方量,控制混凝土用量,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大小漏斗均采用花纹钢制作,花纹钢板能增强漏斗对混凝土与浮浆、泥层的触感,更精确判断漏斗是否进入混凝土层,花纹也可以增加大小漏斗的连接,阻止泥浆进入漏斗,而传统漏斗则是用钢筋头做的空心漏斗,摩擦力较小,感知较深处的混凝土面手感较差,不易察觉漏斗已达混凝土层,也不易捞出石子。
采用的带有刻度的第一主吊绳3和第二主吊绳4的方式,不光可起到方便操作的目的,又可适用于桩顶标高距离地面较大时,同时通过观察吊绳对应的刻度,可较为方便的确认混凝土面具体的深度,无需二次测量,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便利程度,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大漏斗1上端固定连接正四棱柱,四棱柱上端四个顶点连接有独立的第一次吊绳31,第一次吊绳31另一端连接于同一根第一主吊绳3;小漏斗2上端连接有四根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次吊绳41,第二次吊绳41另一端连接于同一根第二主吊绳4。
正四棱柱由4个竖向圆钢5和4个横向圆钢5组成,竖向圆钢5的底端与大漏斗1底面的4个顶点固定连接,竖向圆钢5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圆钢6。
其中的竖向圆钢5为四根长度20cm的φ10圆钢。横向圆钢4为四根长度15cm的φ10圆钢,横向圆钢4的长度与大固定板11底边长度相同。
实施例二
如图2-4所示,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吊绳和第二主吊绳连接方式为:
大漏斗1上端中点或靠近该中点位置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竖向圆钢5,竖向圆钢5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圆钢6,横向圆钢6两端连接分别连接有第一次吊绳31,第一次吊绳31另一端连接于同一根第一主吊绳3;第二主吊绳4与连接板22中点或靠近该中点位置相连。
其中的竖向圆钢5为两根长度20cm的φ10圆钢。横向圆钢4为一根长度15cm的φ10圆钢,横向圆钢4的长度与大固定板11底边长度相同。
桩基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测绳不断的去量取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为了控制最后的桩顶混凝土质量,传统的方法是利用测绳检测到混凝土面标高快达到设计标高时,再用钢筋直接伸进去探混凝土面或者用钢筋头焊接成小漏斗,连接一定长度的钢筋或者小漏斗直接连接测绳,当混凝土灌注施工达到设计方量后,下放此装置去感知混凝土面的位置,捞取该处的渣样,根据捞上来的渣样成分及钢筋下放的深度,以此来确定该标高处混凝土质量,再计算后续需要灌注多少混凝土能完成这根桩基的施工。
这些方法在桩顶标高距离地面高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而当桩顶标高距离地面高差较大时,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人所站立的钢平台处标高距离设计桩顶标高有十几米距离,而且,护筒内充满了泥浆,泥浆有一定深度,这样捞渣的过程中,渣样也极其容易被泥浆冲走,或者渣样被污染,使得检测结果不再准确 ,所以此时传统方法已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而本发明中的捞渣器正是基于解决该问题所提出。
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主要有:
1.漏斗不易下沉。因为有的桩头距离地面高差太大,传统方法检测,需要在漏斗上连接钢筋,距离大时钢筋较重,不方便操作,而如果使用测绳挂漏斗下放,下放过程会因为浮力太大,漏斗不易下沉,只能通过上下提漏斗大概感知混凝土的位置,而且漏斗穿过泥层及浮浆再去捞渣样,这样阻力较大,不易捞到石子。
2.渣样获取不准确。当泥浆及浮浆较深时,很有可能捞渣在上升的过程中泥浆将捞上来的混凝土冲走或者渣样及其容易被泥浆或者掉落的混凝土污染,也有可能捞取上来的渣样是从上部灌注时掉落进孔内的混凝土,这样检验结果就很不准确,就需要浇筑更多的混凝土来保证桩头质量。所以就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捞上来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保护,确保我们最终能准确判断混凝土面上升高度。
3.触感较差。传统漏斗是用钢筋头做的空心漏斗,摩擦力较小,感知较深处的混凝土面手感较差,不易察觉漏斗已达混凝土层,也不易捞出石子。
4.获取数据不直观。传统用钢筋下放,探知到混凝土面,需要去量取未下放钢筋长度,才能确认混凝土面具体多深,需要二次测量,方能确定补方量,较为繁琐。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捞渣器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捞渣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漏斗放置在大漏斗内,然后将大漏斗下放到混凝土面,同时小漏斗跟随大漏斗同时下放,在此过程中,第二主吊绳不持力,从而使小漏斗自然放置在大漏斗内;
S2:随时第一主吊绳的持续下放,当下放到合适深度时,通过上下提动大漏斗感知当前位置的渣样是否是混凝土;
若未感受到混凝土存在,则继续下放大漏斗合适的距离,直至感受到混凝土存在为止;
若感受到混凝土存在,则通过第二主吊绳提起小漏斗,让大漏斗采集当前所处位置处渣样,采集完成后,记录当前第一主吊绳上刻度的读数,然后将小漏斗再次放回大漏斗内,保持第二主吊绳不受力,再通过第一主吊绳,一起上提大漏斗和小漏斗,从而带动待测渣样上升,完成捞揸工作。
步骤S1中,将连接板打开,在小漏斗内放置合适的重物,然后将连接板关闭,小漏斗自然放置在大漏斗内,在重物的作用下,带动大漏斗下放。该重物可以为小钢筋和铁屑等用于增加小漏斗重量。
步骤S2中:
若大漏斗内的渣样成分为水泥浆,此时继续多次下放大漏斗进行捞揸工作,同时增加捞揸点数量,逐渐缩短测量范围,直到准确确定混凝土面标高,具体步骤如下:在前一次检测的标高处,再下放距离M,重复步骤S1-S2进行检测,如果捞到石子,则直接计算补方数量,如果仍未捞到,再继续下放距离M,如此多次检测,来确认混凝土面标高,从而确定最终混凝土补方量;
若大漏斗内的渣样成分有石子,则证明当前位置混凝土质量已满足要求,则下一步只需确认补方数量即可,此时在第一次检测的位置处再向上提取距离M来检测当前位置的渣样,如果没有石子,则以第一次检测为准确定补方量;如果仍有石子,可再向上提取距离M,直到测取渣样没有石子后,以上一次检测为准来确认混凝土面标高,从而确定最终混凝土补方量。
距离M为0.2cm。
大漏斗1制作方法包括:用花纹钢板截取四块底边宽度为15cm,腰22.64cm的大固定板11,将四块大固定板11焊接在一起,拼成一个开口的花纹朝外的四棱锥作为大漏斗1。
小漏斗2制作方法包括:用花纹钢板截取四块底边宽度为13cm,腰19.62cm的小固定板21,再截取一块边长为13cm的连接板22,将五块钢板焊接在一起,拼成一个花纹朝外且封闭四棱锥作为小漏斗2,其中连接板22和其中一个小固定板21为可拆卸连接,连接板22与该小固定板21对称的小固定板21为转动连接,从而方便连接板22的打开或关闭。
实施例二中第一主吊绳3和第二主吊绳4悬挂点制作:在大漏斗1的开口底两边中点分别垂直焊接一根20cm长φ10竖向圆钢5,再用一根15cm的φ10横向圆钢6将上部连接起来,再在15cm的φ10横向圆钢6中点处可以悬挂第一主吊绳3用来吊起大漏斗1。小漏斗2在连接板22中心焊接一个螺母,然后第二主吊绳4穿过该螺母,从而能够起吊小漏斗2。
需要说明的是,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会不停的用测绳检测混凝土面标高,以此来确认混凝土导管的埋深及混凝土面上升高度,通常通过多次测量得出的混凝土面标高可以推算出后续还需要灌注多少方混凝土能达到设计要求,结合灌注记录表记录的混凝土灌注方量及测绳检测的标高综合计算,当灌注方量与计算的混凝土方量相差不多时,大概标准控制在罐车一车能拉的方量以内,可以考虑此时来使用捞渣器检测混凝土面标高准确位置,来确认最后补方量。其中测绳即为第一主吊绳3和第二主吊绳4。
使用捞渣器捞取渣样,可多次捞取来确定桩顶混凝土面确切位置及当前混凝土的质量如何。使用时,先将小漏斗2放在大漏斗1内,然后一起下放。下放过程中,小漏斗1的第二主吊绳4不持力,自然放在大漏斗1内,随着大漏斗1一起下沉,当到达测绳量取的混凝土面深度时,可以通过上下提动漏斗感知当前位置的渣样是否是混凝土,如果感受到混凝土存在,则提起小漏斗2,让大漏斗1采集当前所处位置处渣样,采集完成后,记录当前第一主吊绳3的读数,然后将小漏斗2再次放回大漏斗1内,保持小漏斗2的第二主吊绳4不受力,再一起上提,这样可以防止上提过程中渣样被污染,取样较准确,根据取渣样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提上来看捞渣器内的渣样成分如果只是水泥浆,则证明当前标高处的混凝土只是浮浆,还不能保证桩头质量,则需要多次测量,确认准确的混凝土面。此时测量可通过继续下放,增加测点数量,逐渐缩短测量范围,直到准确确定混凝土面标高。具体工作过程为:可以在前一次检测的标高处,再下放0.2m,重复同样的步骤再测一次,如果捞到石子,则直接计算补方数量。如果仍未捞到,再继续下放0.2m检测,如此多次检测,来确认混凝土面标高,从而确定最终需要多少混凝土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如果当前位置捞出来的渣样有石子,则证明当前位置混凝土质量已满足要求,则下一步只需确认补方数量即可,此时可以在第一次检测的位置处再向上提取0.2m来检测当前位置的渣样,如果没有石子,则以第一次检测为准确定补方量;如果仍有石子,可再向上提取0.2m检测,直到测取渣样没有石子,则以上一次检测为准来确认混凝土面标高,决定最终补方量。补方方量以设计桩顶标高超灌0.5m的标准来考虑。
这样综合多次检测,未完全灌注完就提前确定混凝土面标高及其混凝土质量,推算补方量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浪费,也可以避免多次补方,缩短灌注时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