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0390A -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0390A
CN113660390A CN202010350562.4A CN202010350562A CN113660390A CN 113660390 A CN113660390 A CN 113660390A CN 202010350562 A CN202010350562 A CN 202010350562A CN 113660390 A CN113660390 A CN 113660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ain control
illuminance
light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05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0390B (zh
Inventor
李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05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0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0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0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主控板,包括图像传感器、线路选通开关及主控芯片。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将硬光敏控制和软光敏控制进行结合,并可自动识别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以在与实际接入的补光灯板适配的控制策略下运行。因此,对于摄像机装机厂来说,不管补光灯板选用哪种,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均能与其适配,从而降低了适配的不确定性,且提高了装机厂的生产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与上述摄像机主控板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补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摄像机模组厂生产如摄像机主控板、补光灯板、线缆等组成摄像设备的各部件,而后由摄像机装机厂将组成摄像设备的各部件组装成供用户使用的摄像设备。
在摄像设备中,补光灯板用于对摄像机进行低光照度下的补光。对于补光灯板的亮灭控制,现有技术中有软光敏、硬光敏两种控制方式:1)如图1所示的软光敏控制方式:利用图像传感器采集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以使主控芯片在低光照度下开启补光灯;2)如图2所示的硬光敏控制方式:利用光敏电路采集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以实现补光灯板在低光照度下自行开启补光灯,同时通知主控芯片执行低光照度下的控制操作。
可见,对于软光敏、硬光敏两种控制方式来说,不管是补光灯板端还是摄像机主控板端,软硬件都不一样,所以补光灯板和主控板需要配套使用。但是,摄像机装机厂一般技术薄弱,无研发能力,在选配主控板和补光灯板时,大多数情况下分不清是属于软光敏还是硬光敏,导致适配的不确定性较大,且影响装机厂的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摄像机主控板将硬光敏控制和软光敏控制进行结合,并可自动识别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以在与实际接入的补光灯板适配的控制策略下运行。因此,对于摄像机装机厂来说,不管补光灯板选用哪种,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均能与其适配,从而降低了适配的不确定性,且提高了装机厂的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机主控板,包括:
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
设于补光灯板与主控芯片之间的硬光敏连接线路和软光敏连接线路上的线路选通开关,用于择一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和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其中,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默认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
主控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号确定所述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若否,则控制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选通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以控制所述补光灯板开启。
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重新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
优选地,所述硬光敏灯板包括:
经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光敏电路,用于检测自身的器件光照度,并在所述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高电平信号、在所述器件光照度不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低电平信号;
则所述主控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判断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是否为高电平信号,若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若否,则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
优选地,所述摄像机主控板还包括:
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双滤光片切换器;
相应的,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双滤光片切换器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双滤光片切换器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切换到黑白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在所述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切换到彩色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
优选地,所述线路选通开关具体为:
动端与所述补光灯板连接、第一不动端经AD转换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不动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补光灯控制端连接的双开关,用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控制下,将动端接入其中一个不动端,以择一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和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包括补光灯板,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摄像机主控板。
优选地,当所述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时,所述硬光敏灯板包括:
补光灯;
与所述补光灯连接的补光灯驱动电路;
分别与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和所述摄像机主控板连接的光敏电路,用于检测自身的器件光照度,并在所述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所述补光灯。
优选地,当所述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时,所述软光敏灯板包括:
补光灯;
分别与所述补光灯和所述摄像机主控板连接的补光灯驱动电路;所述摄像机主控板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且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选通时,控制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所述补光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补光灯板适配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摄像机主控板,包括:
利用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
根据所述图像信号确定所述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
若否,则控制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选通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以控制所述补光灯板开启补光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机主控板,包括图像传感器、线路选通开关及主控芯片。图像传感器采集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并将图像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线路选通开关设于主控芯片的硬光敏连接线路和软光敏连接线路上,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主控芯片可根据图像信号确定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若不是硬光敏灯板,则控制线路选通开关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主控芯片便可通过软光敏连接线路控制补光灯板开启。
可见,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将硬光敏控制和软光敏控制进行结合,并可自动识别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以在与实际接入的补光灯板适配的控制策略下运行。因此,对于摄像机装机厂来说,不管补光灯板选用哪种,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均能与其适配,从而降低了适配的不确定性,且提高了装机厂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与上述摄像机主控板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软光敏控制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硬光敏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主控板的软硬光敏控制结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主控板的软硬光敏控制结合的具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摄像机主控板将硬光敏控制和软光敏控制进行结合,并可自动识别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以在与实际接入的补光灯板适配的控制策略下运行。因此,对于摄像机装机厂来说,不管补光灯板选用哪种,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均能与其适配,从而降低了适配的不确定性,且提高了装机厂的生产效率。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主控板的软硬光敏控制结合的示意图。
该摄像机主控板包括:
图像传感器1,用于采集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
设于补光灯板与主控芯片3之间的硬光敏连接线路和软光敏连接线路上的线路选通开关2,用于择一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和软光敏连接线路;其中,线路选通开关2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
主控芯片3,用于根据图像信号确定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若否,则控制线路选通开关2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以控制补光灯板开启。
具体地,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包括图像传感器1、线路选通开关2及主控芯片3,其工作原理为:
一方面,在摄像机主控板上设置图像传感器1和主控芯片3,图像传感器1用于采集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图像信号,这里的图像信号可体现出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所以图像传感器1将采集的图像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3,供主控芯片3进行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分析。
另一方面,在主控芯片3原本与硬光敏灯板连接的硬光敏连接线路和原本与软光敏灯板连接的软光敏连接线路上设置线路选通开关2,可以理解的是,线路选通开关2的选通原理为:在硬光敏灯板接入摄像机主控板时,线路选通开关2需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以使硬光敏灯板和摄像机主控板之间通过硬光敏连接线路实现硬光敏控制策略;在软光敏灯板接入摄像机主控板时,线路选通开关2需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以使软光敏灯板和摄像机主控板之间通过软光敏连接线路实现软光敏控制策略。
由于线路选通开关2由主控芯片3控制,所以线路选通开关2实现选通原理的前提是主控芯片3识别摄像机主控板当前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主控芯片3的补光灯板识别原理为:硬光敏灯板上的光敏电路在检测到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低光照检测信号。线路选通开关2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若摄像机主控板当前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主控芯片3可通过硬光敏连接线路接收到光敏电路生成的光敏检测信号。基于此,主控芯片3根据图像传感器1采集的图像信号分析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在分析的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可根据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若接收到低光照检测信号,则认为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若未接收到低光照检测信号,则认为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软光敏灯板。由于线路选通开关2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所以在主控芯片3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软光敏灯板时,控制线路选通开关2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以通过软光敏连接线路控制补光灯板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线路选通开关2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是因为:若线路选通开关2默认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则在摄像机主控板当前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时,主控芯片3无法接收到硬光敏灯板上光敏电路生成的光敏检测信号,也就无法识别到当前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此摄像机主控板将硬光敏控制和软光敏控制进行结合,并可自动识别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以在与实际接入的补光灯板适配的控制策略下运行。因此,对于摄像机装机厂来说,不管补光灯板选用哪种,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均能与其适配,从而降低了适配的不确定性,且提高了装机厂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主控芯片3还用于在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线路选通开关2重新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主控芯片3识别摄像机主控板当前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线路选通开关2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而主控芯片3在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软光敏灯板时,控制线路选通开关2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基于此,考虑到摄像机主控板在下次有补光需求时可能接入的不是软光敏灯板,所以为了便于主控芯片3识别摄像机主控板后续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还是软光敏灯板,本申请的主控芯片3在根据图像传感器1采集的图像信号分析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同时,若分析的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则控制线路选通开关2重新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从而开启新一轮的检测判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硬光敏灯板包括:
经硬光敏连接线路与主控芯片3连接的光敏电路,用于检测自身的器件光照度,并在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高电平信号、在器件光照度不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低电平信号;
则主控芯片3具体用于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判断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是否为高电平信号,若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若否,则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
具体地,本申请的硬光敏灯板上的光敏电路在检测自身器件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简称器件光照度,也等同于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时,若检测的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则生成高电平信号(即上述低光照检测信号);若检测的器件光照度不低于预设光照阈值,则生成低电平信号。
基于此,若摄像机主控板当前所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主控芯片3可通过已默认选通的硬光敏连接线路接收到光敏电路生成的电平信号。具体地,主控芯片3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可判断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是否为高电平信号,若为高电平信号,则认为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硬光敏灯板;若为低电平信号,则认为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软光敏灯板。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主控板的软硬光敏控制结合的具体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摄像机主控板还包括:
与主控芯片3连接的双滤光片切换器4;
相应的,主控芯片3还用于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双滤光片切换器4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在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双滤光片切换器4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摄像机主控板还包括双滤光片切换器(ICR)4,其工作原理为:
双滤光片切换器4包含可透过红外光的透红外光滤光片和过滤掉红外光的截止红外光滤光片两种滤光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滤光片切换,将其中一种滤光片作为双滤光片切换器4的当前工作滤光片。考虑到截止红外光滤光片较适用于摄像机工作在光照度较高的环境(如白天)中,透红外光滤光片较适用于摄像机工作在光照度较低的环境(如夜间)中,所以本申请的主控芯片3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双滤光片切换器4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即透红外光滤光片作为双滤光片切换器4的当前工作滤光片;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双滤光片切换器4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即截止红外光滤光片作为双滤光片切换器4的当前工作滤光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主控芯片3还用于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图像传感器1切换到黑白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在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图像传感器1切换到彩色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
进一步地,考虑到黑白图像信号的感光能力强于彩色图像信号的感光能力,可有效感受到红外光,所以本申请的主控芯片3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图像传感器1切换到黑白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以保证图像传感器1得到有效补光;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图像传感器1重新切换到彩色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线路选通开关2具体为:
动端与补光灯板连接、第一不动端经AD转换电路与主控芯片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不动端与主控芯片3的补光灯控制端连接的双开关,用于在主控芯片3的控制下,将动端接入其中一个不动端,以择一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和软光敏连接线路。
具体地,本申请的线路选通开关2可选用一个原理类似于单刀双掷开关的双开关,其可采用专用器件,也可采用分立器件搭建而成。更具体地,补光灯板通过双开关的动端接入摄像机主控板;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经AD(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与主控芯片3的输入端连接,此连接线路属于硬光敏连接线路;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主控芯片3的补光灯控制端连接,此连接线路属于软光敏连接线路。
基于此,双开关的动端默认与第一不动端连接,以默认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主控芯片3在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软光敏灯板时,控制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接,以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主控芯片3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双开关的动端重新与第一不动端连接,以重新选通硬光敏连接线路。
综上,为了更便于理解此方案,将摄像机主控板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当摄像机主控板接入的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时,主控芯片需输出用于控制软光敏灯板开启补光灯的控制信号至软光敏灯板。在初始识别阶段,双开关连接到的是AD转换电路一侧,所以经AD转换电路输入至主控芯片的电平在任何光照度下均不会发生改变,将此情况下AD转换电路输入至主控芯片的检测信号定义为“0”。
2)当摄像机主控板接入的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时,硬光敏灯板会输出光敏检测信号至主控芯片。在初始识别阶段,双开关连接到的是AD转换电路一侧,所以经AD转换电路输入至主控芯片的电平在不同光照度下可呈现高低电平,将低光照度下AD转换电路输入至主控芯片的检测信号定义为“1”,将高光照度下AD转换电路输入至主控芯片的检测信号定义为“0”。
3)在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信号的同时,主控芯片会根据图像信号分析出摄像机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将低光照度下图像传感器输入至主控芯片的采集信号定义为“1”,将高光照度下图像传感器输入至主控芯片的采集信号定义为“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0、1的定义都是有判断阈值的,具体阈值要结合硬件实际电路以及软件图像亮度识别算法来灵活设置。
可见,对于主控芯片来讲,主控芯片有两个输入作为判断依据:图像传感器输入、A/D输入;有两个输出作为控制实现:软光敏灯板的补光灯控制、双滤光片切换器ICR切换控制。则最终实现逻辑如下表(补光灯控制:“0”表示无需主控芯片控制,“1”表示需主控芯片控制;ICR切换控制:“0”表示ICR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1”表示ICR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
表1
Figure BDA0002471788590000101
当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光照度属于“0”(高光照度)时,不管摄像机主控板接入的是软光敏灯板还是硬光敏灯板,也不管A/D输入的检测信号属于“1”还是“0”,补光灯板都不需要控制,ICR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图像传感器切换到彩色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
当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光照度属于“1”(低光照度)时,分两种情况:
1)若A/D输入的检测信号属于“1”,说明摄像机主控板接入的是硬光敏灯板,硬光敏灯板会在光敏电路的驱动下自行开启补光灯,不需要主控芯片控制,主控芯片此时只需控制ICR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图像传感器切换到黑白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保证图像传感器得到有效补光。
2)若A/D输入的检测信号属于“0”,说明摄像机主控板接入的是软光敏灯板,主控芯片需将双开关切换到补光灯控制一侧,以控制补光灯开启,同时控制ICR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图像传感器切换到黑白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保证图像传感器得到有效补光。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能存在误判情况:当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光照度属于“1”时,摄像机主控板接入的是硬光敏灯板,但硬光敏灯板还没到使光敏检测信号发生变化的阈值,A/D输入的检测信号仍属于“0”。但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对补光造成影响,因为硬光敏灯板在到达使光敏检测信号发生变化的阈值时会自行开启补光灯。
当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光照度由“1”变到“0”时,主控芯片控制双开关重新连接到AD转换电路一侧,同时控制ICR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图像传感器切换到彩色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以开启新一轮检测判断。
可见,补光灯控制和ICR控制都是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环境光照度来主导,A/D输入检测只作为辅助主控芯片识别接入的补光灯板的技术手段,这是因为硬光敏灯板上的光敏电路易受人为干预等非正常使用场景(如手动遮挡镜头或者光敏电路)的影响,导致光敏电路检测的环境光照度不够准确,而图像传感器不会受此影响,即通过图像传感器检测的环境光照度较为准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包括补光灯板,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摄像机主控板。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设备中关于摄像机主控板的介绍请参考上述摄像机主控板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时,硬光敏灯板包括:
补光灯;
与补光灯连接的补光灯驱动电路;
分别与补光灯驱动电路和摄像机主控板连接的光敏电路,用于检测自身的器件光照度,并在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补光灯。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硬光敏灯板包括补光灯、补光灯驱动电路及光敏电路,其工作原理为:
在硬光敏灯板工作时,光敏电路检测自身器件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补光灯,同时将驱动信号作为光敏检测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供主控芯片识别判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光敏检测信号可经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供主控芯片识别判断,也可不经AD转换电路转换,直接将模拟量输入至主控芯片识别判断。
更具体地,本申请的光敏电路可包括固定电阻、光敏电阻及比较器,其连接关系为:固定电阻的第一端与一直流电源连接,固定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和比较器的输入正端连接,光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比较器的输入负端接预设光照阈值对应的基准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补光灯驱动电路和摄像机主控板连接。其中,随着光敏电阻所处环境的光照度越小,光敏电阻的阻值越大,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即输入至比较器的电压越大,当比较器的输入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否则,输出低电平信号,供主控芯片基于高低电平信号识别判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时,软光敏灯板包括:
补光灯;
分别与补光灯和摄像机主控板连接的补光灯驱动电路;摄像机主控板用于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且软光敏连接线路选通时,控制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补光灯。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软光敏灯板包括补光灯和补光灯驱动电路,其工作原理为:
摄像机主控板上的图像传感器采集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并将图像信号发送至摄像机主控板上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在分析图像信号得到的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且软光敏连接线路选通时,控制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补光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补光灯板适配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摄像机主控板,包括:
利用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
根据图像信号确定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
若否,则控制线路选通开关选通软光敏连接线路,以控制补光灯板开启补光灯。
本申请提供的补光灯板适配方法的介绍请参考上述摄像机主控板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机主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
设于补光灯板与主控芯片之间的硬光敏连接线路和软光敏连接线路上的线路选通开关,用于择一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和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其中,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默认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
主控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号确定所述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若否,则控制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选通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以控制所述补光灯板开启补光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重新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光敏灯板包括:
经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光敏电路,用于检测自身的器件光照度,并在所述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高电平信号、在所述器件光照度不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生成低电平信号;
则所述主控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判断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是否为高电平信号,若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若否,则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主控板还包括:
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双滤光片切换器;
相应的,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双滤光片切换器切换到透红外光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双滤光片切换器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工作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切换到黑白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在所述光照度重新升高至高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切换到彩色图像信号的采集状态。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选通开关具体为:
动端与所述补光灯板连接、第一不动端经AD转换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不动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补光灯控制端连接的双开关,用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控制下,将动端接入其中一个不动端,以择一选通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和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
7.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光灯板,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补光灯板为硬光敏灯板时,所述硬光敏灯板包括:
补光灯;
与所述补光灯连接的补光灯驱动电路;
分别与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和所述摄像机主控板连接的光敏电路,用于检测自身的器件光照度,并在所述器件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所述补光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补光灯板为软光敏灯板时,所述软光敏灯板包括:
补光灯;
分别与所述补光灯和所述摄像机主控板连接的补光灯驱动电路;所述摄像机主控板用于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且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选通时,控制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开启所述补光灯。
10.一种补光灯板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主控板,包括:
利用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表征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的图像信号;
根据所述图像信号确定所述摄像机所处环境的光照度,并在所述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阈值时,根据所述硬光敏连接线路上传输的光敏检测信号确定当前接入的补光灯板是否为硬光敏灯板;
若否,则控制所述线路选通开关选通所述软光敏连接线路,以控制所述补光灯板开启补光灯。
CN202010350562.4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Active CN113660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0562.4A CN113660390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0562.4A CN113660390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390A true CN113660390A (zh) 2021-11-16
CN113660390B CN113660390B (zh) 2022-12-23

Family

ID=78488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0562.4A Active CN113660390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03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4275A (zh) * 2021-12-18 2022-03-15 杭州视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光敏结合的判断白天夜晚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0236A (ja) * 1984-09-28 1986-04-23 Toshiba Corp ソルダ−レジスト形成用感光性フイルム
US20060105109A1 (en) * 2004-11-16 2006-05-18 Timothy Gotsi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urface treatments to photosensitive printing elements during thermal development
CN109005365A (zh) * 2018-08-22 2018-1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补光灯开启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0236A (ja) * 1984-09-28 1986-04-23 Toshiba Corp ソルダ−レジスト形成用感光性フイルム
US20060105109A1 (en) * 2004-11-16 2006-05-18 Timothy Gotsi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urface treatments to photosensitive printing elements during thermal development
CN109005365A (zh) * 2018-08-22 2018-1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补光灯开启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4275A (zh) * 2021-12-18 2022-03-15 杭州视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光敏结合的判断白天夜晚的方法
CN114184275B (zh) * 2021-12-18 2024-02-13 杭州视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光敏结合的判断白天夜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390B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9531B (zh) 悬浮触控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触控方法
CN102271218B (zh) 一种超智能场景摄像机及超智能摄像方法
CN100508559C (zh) 低照度条件下摄像装置进行图像输出的处理方法
KR100970750B1 (ko) 외부환경 조건을 이용한 감시카메라의 작동장치 및작동방법
CN102231797A (zh) 日夜摄像装置、用于日夜摄像装置的日夜切换方法
CN104994311A (zh) 电子警察装置自动调整补光方法
CN100391233C (zh) 具有图像记录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
CN111432135B (zh) 监控设备、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41322B (zh) 一种智能室内灯光系统
CN1885055A (zh) 电池检测装置
CN113660390B (zh) 一种摄像机主控板、摄像设备及补光灯板适配方法
CN102938851A (zh) 一种基于机顶盒的自动待机处理方法及机顶盒
CN110557571B (zh)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270979B2 (en) Automatically depth-of-field adjusting method and camera
CN201256421Y (zh) 一种红外摄像机
CN114424145B (zh) 一种接近检测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209824086U (zh) 一种智能补光的控制电路及控制装置
CN10458074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拍照补光方法及装置
CN113055596B (zh) 一种用于ipc的自动夜视切换方法
CN205430740U (zh) 一种新型的机器视觉照明控制系统
CN202374497U (zh) 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2217980A (zh) 一种双光摄像头、双光摄像头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0183788B1 (ko) 영상 촬영 기록 장치의 광량 부족 검출 및 표시방법
CN111432537A (zh) 智能灯光管理系统
CN201590852U (zh) 一种交通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