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9816A -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9816A
CN113659816A CN202111118558.6A CN202111118558A CN113659816A CN 113659816 A CN113659816 A CN 113659816A CN 202111118558 A CN202111118558 A CN 202111118558A CN 113659816 A CN113659816 A CN 113659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mos transistor
power mos
charg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85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9816B (zh
Inventor
赵燕霞
杨权山
邱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ant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ant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ant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ant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85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9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9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9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4Snubbe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放电时吸收电荷进行缓存,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还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缓存的电荷;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补充的电荷。本申请可将功率MOS管关闭时多余的电荷进行暂存,而且暂存的效率非常高,等到功率MOS管栅极再次需要时候还可以再次还给功率MOS管栅极,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补充的电荷非常少,实际上需要补充的电荷仅仅是微小的额外负载消耗。

Description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半导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功率变换器在开关电源中应用非常广泛,在现有技术中功率变换器的核心是采用MOS管的高频开关动作实现功率的调整,其中MOS管的高频开关动作直接依赖对MOS管的栅极控制,所以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对于功率变换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现有技术中MOS管栅极驱动电路也比较简单,比如通过单极的电阻驱动(有电阻耗能和MOS管关闭的电容损耗等问题)。
但是也有一些改进型的技术,比如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公开有CN201510703629.7,该技术也是MOS管栅极驱动电路,该技术电路图如图1所示的,其使用多个MOS管和电感、电容器件组成驱动电路,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在功率MOS管关断的时候,将其栅源电容中的能量回馈到储能电容中,降低功率MOS管的开关损耗,进一步提高整个开关变换器的效率。但是在实施中其缺点很多,尤其比如,其使用了较多额外的MOS管进行控制,需要非常多的控制信号线,最主要的是该控制流程非常复杂,在这种实施中也需要另外配置更加复杂的控制电路或控制芯片以保证控制的时序,所以这很大增加了技术难度和成本,比如该驱动电路在实施中其实施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的该MOS管栅极驱动电路上电瞬间,控制信号I给出,使控制信号I变为高电平,MOS管Q1实现开通,直流电压源开始给储能电容充电。经过0~t1时间,控制信号I变为低电平,将MOS管Q1关断。此时储能电容中获得能量。经过t1~t2时间之后,控制信号II给出,使控制信号II变为高电平,MOS管Q2实现开通,开始有电流通过储能电感,储能电感开始储能,储能电容中能量开始传递到储能电感中。经过t2~t3时间之后,控制信号II变为低电平,MOS管Q2关断。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就会在MOS管Q2的漏极产生一个上升的电压。然后经过t3~t4死区时间,在t4时刻,控制信号III给出,控制信号III变为高电平,MOS管Q3实现开通。此时电路等效成为一个基本的Boost电路,电感中的能量开始给MOS管Q4的栅源电容充电,MOS管Q4开始导通,经过t4~t5时间,将控制信号III变为低电平,MOS管Q2关断,之后MOS管Q4的栅源电压稳定在14.2V,MOS管Q4实现开通。此时,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均处于关断状态,而且由于MOS管Q3接入电路中的方式,是漏极连接被驱动的功率MOS管Q4的栅极,避免了在MOS管Q3关断器件,功率MOS管Q4栅源电容上面的电荷通过MOS管Q3的体二极管进行泄放,这样就可以保证功率MOS管Q4在t5~t6期间可靠地导通。在t6时刻,给出控制信号III,使控制信号III变成高电平,MOS管Q3实现开通。此时由于MOS管Q2处于关断状态,则功率MOS管Q4的栅源电容上面的电荷就通过储能电感又回馈到储能电容中,电容上的电压在此时段会出现稍微的上升,此时电路等效成为一个基本的Buck电路。经过t6~t7时间,控制信号III变为低电平,将MOS管Q3关断。此时,MOS管Q4的栅源电压已经稳定在0.7V左右,使MOS管Q4可靠地截止。经过t7~t3死区时间,在t8时刻控制信号II给出,使得控制信号II变成高电平,MOS管Q2实现开通,作用相当于基本Buck电路中的“续流二极管”,从而为储能电感续流。经过t8~t9时间,控制信号II变成低电平,MOS管Q2关断,直至T时刻,电路一个周期的工作状态结束。接下来按照上述的时序,电路周期性地工作。可见仅仅为了实现对于功率MOS管的栅极控制,该驱动电路的控制流程非常复杂,并且实际的控制效果也比较差的,而且还增加了额外的电损耗,比如上述的驱动电路实施中也需要增加电感和电容等额外元件,尤其是增加了续流,实际上也会消耗额外的能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所述的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放电时吸收电荷进行缓存,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还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缓存的电荷;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补充的电荷。
进一步,所述的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一开关K1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第二电容C2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二开关K2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第三电容C3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三开关K3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均不相同,并且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部分开关根据功率MOS管Q1的实际需要情况处于永久闭合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如下:当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的实际储藏量误差值为±a时,其中的a为正数,则配置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大于a;当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的实际储藏量误差值为±b时,其中的b为正数,则配置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大于b。
进一步,本申请还包括辅助控制电路,所述的辅助控制电路包括一个第四开关K4,所述的第四开关K4一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另外一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包括一个电感元件L1,所述的电感元件L1一端串联第五开关K5后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的电感元件L1另外一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
优先地,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如下,首先在初始时,测量第一电容C1,测量的电容量为M1,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1;测量第二电容C2,测量的电容量为M2,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2;测量第三电容C3,测量的电容量为M3,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3;第一次测量时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N;
然后迭代计算和调整参数:
第一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1:G1=H(M1* V1+ M2* V2+ M3* V3)+F(N)*(1-H);计算G1与实际量的差然后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
第二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2:G2=H(M1* V1+ M2* V2+ M3* V3)+F(G1)*(1-H);计算G2与实际量的差然后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其中的H为预测配置参数,且H大于0小于1,其中的F()是用于变量平衡的函数;
按照上述方式迭代计算,第i+1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i+1:Gi+1=H(M1* V1+ M2* V2+ M3* V3)+F(Gi)*(1-H);计算Gi+1与实际量的差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直到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与实际量的差满足阈值之后,获取相应的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然后调整M1、M2、M3的具体数值,直到M1* V1+ M2* V2+ M3* V3=G0,其中的G0为功率MOS管Q1导通时的栅极电容电荷量。
本申请另外一方面公开了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步骤:
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的开通;
功率MOS管Q1关闭时功率MOS管Q1栅极电荷返回到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
功率MOS管Q1开通时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中缓存的电荷首先返回到功率MOS管Q1栅极,然后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
其中在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的电荷量大于在功率MOS管Q1开通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的电荷量。
进一步,所述的“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的开通”具体是通过控制第五开关K5闭合,然后电源正极通过电感元件L1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之后断开第五开关K5;
所述的“功率MOS管Q1关闭时功率MOS管Q1栅极电荷返回到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具体是功率MOS管Q1关闭时,首先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一组开关闭合,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一组的电容吸收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再将前阶段闭合状态的一组开关置为断开状态,然后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其他开关闭合,再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其他的电容吸收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直到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被完全吸收;断开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所有的开关;
所述的“功率MOS管Q1开通时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中缓存的电荷首先返回到功率MOS管Q1栅极,然后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具体是功率MOS管Q1开通时,首先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一组开关闭合,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一组的电容给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充电荷,再将前阶段闭合状态的一组开关置为断开状态,然后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其他开关闭合,再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其他的电容给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充电荷,直到MOS管Q1栅极电容的不再吸收外电荷;关闭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所有的开关;然后控制第五开关K5闭合,然后电源正极通过电感元件L1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开通,之后断开第五开关K5。
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效果包括:本申请可以将功率MOS管关闭时多余的电荷进行暂存,而且暂存的效率非常高,等到功率MOS管栅极再次需要时候还可以再次还给功率MOS管栅极,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补充的电荷非常少,实际上需要补充的电荷仅仅是微小的额外负载消耗;本申请的控制过程逻辑性和可扩展性都很好,控制时序也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实现高效率的控制,尤其是本申请还通过在多个电容的不同时序控制组合完成对于功率MOS管栅极电容电荷的暂存和循环供给,这样几乎没有额外的电荷消耗,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损耗;本申请通过电容量的关系配置可以确保在实施中多个电容的组合能够涵盖更大范围和梯度的电容量,这样可以扩展本申请的使用范围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供控制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整体电路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的,其包括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所述的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与功率MOS管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栅极的电容放电时吸收电荷进行缓存,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还用于在功率MOS管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缓存的电荷;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与功率MOS管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补充的电荷。相应的驱动过程中,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的开通;然后,功率MOS管关闭时功率MOS管栅极电荷返回到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这样就可以将功率MOS管关闭时多余的电荷进行暂存,而且暂存的效率非常高,等到功率MOS管开通时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中缓存的电荷首先返回到功率MOS管栅极,因为实施中会因为微小的额外负载消耗一部分电荷,所以还需要补充一些电荷到功率MOS管栅极才能达到导通要求,然后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栅极补充电荷;其中在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栅极补充的电荷量大于在功率MOS管开通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栅极补充的电荷量。所以,本申请在实施中可以将功率MOS管关闭时多余的电荷进行暂存,而且暂存的效率非常高,等到功率MOS管栅极再次需要时候还可以再次还给功率MOS管栅极,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补充的电荷非常少,实际上需要补充的电荷仅仅是微小的额外负载消耗。
在优选的实施中,如图3所示的,所述的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一开关K1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第二电容C2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二开关K2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第三电容C3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三开关K3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均不相同,并且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部分开关根据功率MOS管Q1的实际需要情况处于永久闭合的状态。
优选实施中,本申请还包括辅助控制电路,所述的辅助控制电路包括一个第四开关K4,所述的第四开关K4一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另外一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
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包括一个电感元件L1,所述的电感元件L1一端串联第五开关K5后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的电感元件L1另外一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
在实施中,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的开通;具体是通过控制第五开关K5闭合,然后电源正极通过电感元件L1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之后断开第五开关K5;
然后,功率MOS管Q1关闭时功率MOS管Q1栅极电荷返回到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具体是功率MOS管Q1关闭时,首先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一组开关闭合,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一组的电容吸收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再将前阶段闭合状态的一组开关置为断开状态,然后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其他开关闭合,再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其他的电容吸收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直到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被完全吸收;断开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所有的开关;
功率MOS管Q1开通时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中缓存的电荷首先返回到功率MOS管Q1栅极,然后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具体是功率MOS管Q1开通时,首先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一组开关闭合,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一组的电容给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充电荷,再将前阶段闭合状态的一组开关置为断开状态,然后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其他开关闭合,再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其他的电容给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充电荷,直到MOS管Q1栅极电容的不再吸收外电荷;关闭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所有的开关;然后控制第五开关K5闭合,然后电源正极通过电感元件L1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开通,之后断开第五开关K5。
在实施中根据需要的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部分采用mos管或三极管等,对于一些状态永久不切换的还可以采用二极管,在实施中本申请虽然也需要对多个开关控制,但是实际上本申请的控制过程逻辑性和可扩展性都很好,控制时序也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实现高效率的控制,尤其是本申请还通过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不同时序控制组合完成对于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电荷的暂存和循环供给,这样几乎没有额外的电荷消耗,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损耗。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如下:当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的实际储藏量误差值为±a时,其中的a为正数,则配置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大于a;当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的实际储藏量误差值为±b时,其中的b为正数,则配置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大于b。通过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的关系配置可以确保在实施中多个电容的组合能够涵盖更大范围和梯度的电容量,这样可以扩展本申请的使用范围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供控制的精度。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如下,首先在初始时,测量第一电容C1,测量的电容量为M1,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1;测量第二电容C2,测量的电容量为M2,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2;测量第三电容C3,测量的电容量为M3,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3;第一次测量时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N;
然后迭代计算和调整参数:
第一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1:G1=H(M1* V1+ M2* V2+ M3* V3)+F(N)*(1-H);计算G1与实际量的差然后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
第二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2:G2=H(M1* V1+ M2* V2+ M3* V3)+F(G1)*(1-H);计算G2与实际量的差然后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其中的H为预测配置参数,且H大于0小于1,其中的F()是用于变量平衡的函数;
按照上述方式迭代计算,第i+1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i+1:Gi+1=H(M1* V1+ M2* V2+ M3* V3)+F(Gi)*(1-H);计算Gi+1与实际量的差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直到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与实际量的差满足阈值之后,获取相应的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然后调整M1、M2、M3的具体数值,直到M1* V1+ M2* V2+ M3* V3=G0,其中的G0为功率MOS管Q1导通时的栅极电容电荷量。
本申请通过上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可以精准确保在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总的吸收或外供给电荷量与功率MOS管Q1导通时的栅极电容电荷量尽可能接近。这样在功率MOS管Q1导通时需要补充的电荷就更少这样可以最大化实现节能。
可以理解的以上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比较优选的实施例,所有在本申请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应当是本申请的保护实施例。

Claims (8)

1.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所述的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放电时吸收电荷进行缓存,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还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缓存的电荷;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并用于在功率MOS管Q1栅极的电容需要电荷时输出补充的电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一开关K1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第二电容C2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二开关K2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第三电容C3一端接地,另外一端串联第三开关K3后电连接功率MOS管Q1栅极,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均不相同,并且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部分开关根据功率MOS管Q1的实际需要情况处于永久闭合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如下:当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的实际储藏量误差值为±a时,其中的a为正数,则配置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大于a;当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的实际储藏量误差值为±b时,其中的b为正数,则配置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大于b。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控制电路,所述的辅助控制电路包括一个第四开关K4,所述的第四开关K4一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另外一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荷补充电路包括一个电感元件L1,所述的电感元件L1一端串联第五开关K5后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的电感元件L1另外一端与功率MOS管Q1栅极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配置如下,首先在初始时,测量第一电容C1,测量的电容量为M1,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1;测量第二电容C2,测量的电容量为M2,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2;测量第三电容C3,测量的电容量为M3,其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时,评估相对吸收系数为V3;第一次测量时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N;
然后迭代计算和调整参数:
第一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1:G1=H(M1*V1+ M2*V2+ M3*V3)+F(N)*(1-H);计算G1与实际量的差然后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
第二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2:G2=H(M1* V1+ M2* V2+ M3* V3)+F(G1)*(1-H);计算G2与实际量的差然后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其中的H为预测配置参数,且H大于0小于1,其中的F()是用于变量平衡的函数;
按照上述方式迭代计算,第i+1次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为Gi+1:Gi+1=H(M1* V1+ M2* V2+ M3* V3)+F(Gi)*(1-H);计算Gi+1与实际量的差调整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直到预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从功率MOS管Q1栅极吸收电荷总量与实际量的差满足阈值之后,获取相应的相对吸收系数为V1-V3的具体数值;然后调整M1、M2、M3的具体数值,直到M1* V1+ M2* V2+M3* V3=G0,其中的G0为功率MOS管Q1导通时的栅极电容电荷量。
7.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的开通;
功率MOS管Q1关闭时功率MOS管Q1栅极电荷返回到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
功率MOS管Q1开通时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中缓存的电荷首先返回到功率MOS管Q1栅极,然后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
其中在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的电荷量大于在功率MOS管Q1开通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的电荷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初始阶段时,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的开通”具体是通过控制第五开关K5闭合,然后电源正极通过电感元件L1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之后断开第五开关K5;
所述的“功率MOS管Q1关闭时功率MOS管Q1栅极电荷返回到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具体是功率MOS管Q1关闭时,首先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一组开关闭合,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一组的电容吸收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再将前阶段闭合状态的一组开关置为断开状态,然后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其他开关闭合,再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其他的电容吸收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直到MOS管Q1栅极电容的电荷被完全吸收;断开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所有的开关;
所述的“功率MOS管Q1开通时多级电容电荷缓存电路中缓存的电荷首先返回到功率MOS管Q1栅极,然后电荷补充电路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具体是功率MOS管Q1开通时,首先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一组开关闭合,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一组的电容给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充电荷,再将前阶段闭合状态的一组开关置为断开状态,然后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其他开关闭合,再然后由相应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中其他的电容给功率MOS管Q1栅极电容充电荷,直到MOS管Q1栅极电容的不再吸收外电荷;关闭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中所有的开关;然后控制第五开关K5闭合,然后电源正极通过电感元件L1向功率MOS管Q1栅极补充电荷,直到功率MOS管Q1开通,之后断开第五开关K5。
CN202111118558.6A 2021-09-24 2021-09-24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Active CN113659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8558.6A CN113659816B (zh) 2021-09-24 2021-09-24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8558.6A CN113659816B (zh) 2021-09-24 2021-09-24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816A true CN113659816A (zh) 2021-11-16
CN113659816B CN113659816B (zh) 2023-06-20

Family

ID=7848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8558.6A Active CN113659816B (zh) 2021-09-24 2021-09-24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98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2972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aiyo Yuden Co Ltd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ゲート駆動制御回路および方法
JP2007019844A (ja) * 2005-07-07 2007-01-25 Rohm Co Ltd パワートランジスタのオンオフを制御する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201966801U (zh) * 2011-02-23 2011-09-07 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耐压电路
JP2014068326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駆動回路
CN108432105A (zh) * 2015-12-22 2018-08-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具备该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力变换装置
WO2021117661A1 (ja) * 2019-12-12 2021-06-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ゲート駆動回路、絶縁型ゲートドライバおよびゲート駆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2972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aiyo Yuden Co Ltd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ゲート駆動制御回路および方法
JP2007019844A (ja) * 2005-07-07 2007-01-25 Rohm Co Ltd パワートランジスタのオンオフを制御する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201966801U (zh) * 2011-02-23 2011-09-07 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耐压电路
JP2014068326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駆動回路
CN108432105A (zh) * 2015-12-22 2018-08-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具备该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力变换装置
WO2021117661A1 (ja) * 2019-12-12 2021-06-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ゲート駆動回路、絶縁型ゲートドライバおよびゲート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816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2676B2 (en)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ler for DC-DC converter
US10873260B2 (en) Zero-voltage switching hybrid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
US20140232359A1 (en) Resonance-based single inductor output-driven dc-dc converter and method
Gao et al. A novel zero-current-detector for DCM operation in synchronous converter
CN111446854B (zh) 一种可扩展Zeta DC-DC变换器
US20150077075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Multiple High Side Switches
CN108365750B (zh) 具有抗振铃模块电路的Buck型DC/DC转换器电路
US20110127832A1 (en)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ore
CN202364120U (zh) 一种新型的基于电荷泵的稳压型驱动电路
CN105553259B (zh) 自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电路
CN109478844A (zh) 一种内置供电电容的功率开关驱动电路
CN102761234A (zh) 适用于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的高效率高输出质量的电源模块
CN104578772A (zh) 一种升压电路
CN113659816A (zh)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中的mos管栅极驱动电路
US20240030819A1 (en) Switch control circuit, electronic device and switch control method
CN109217671B (zh) 一种浮地稳压供电电路
CN109274267B (zh) 一种新型可扩展Zeta DC-DC变换器
CN205377665U (zh) 自供电控制电路及开关电路
CN1967991A (zh) 直流-直流转换器
CN104038063A (zh) 具有负载最小能耗点追踪的自适应电压调节电路
CN112051884B (zh) 一种用于能量收集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装置
CN115051537A (zh) 一种零电流检测电路及Buck型DC-DC变换器
CN104852571B (zh) 零电压转换电源‑电容串联型直流变换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7251470U (zh) 一种自适应结构buck控制装置
US7915880B2 (en) Step-up DC-DC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