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5552A - 隔圈及镜头 - Google Patents

隔圈及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5552A
CN113655552A CN202110886430.8A CN202110886430A CN113655552A CN 113655552 A CN113655552 A CN 113655552A CN 202110886430 A CN202110886430 A CN 202110886430A CN 113655552 A CN113655552 A CN 113655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ing
spacer
bearing
annul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6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斌全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64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5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5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555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圈(1)及镜头,隔圈(1)包括环形本体(11),所述环形本体(11)的外侧沿光轴分别向物方和像方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镜头的组立稳定性并有效减弱炫光。

Description

隔圈及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圈及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摄影要求的不断提高,宽视野、大画幅的成像效果越来越重要,广角镜头恰好可以完美地适配上述需求。因此,广角类的镜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视场角已从85°演变到120°以上。但是,随着视场角的增大,镜头的色差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需通过设计中置光阑才可以有效控制光学色差。对于这种镜头结构,当光线经过中置光阑的镜头结构时,经过透镜组的折射,光线所经过的路径基本呈“V”型,也就意味着镜头中间的镜片处所承担通光任务的口径最小。因此,为了支撑整个透光部件,就需要在透光部的外围设置安装部。然而,越小的透光部需要越大的安装部支撑,尺寸较大的安装部虽然对镜头的组立稳定性有帮助,但也会使炫光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在保证组立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弱炫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圈及镜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隔圈及镜头,隔圈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的外侧沿光轴分别向物方和像方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和第二承靠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承靠部的厚度b≥0.18mm;
所述第一承靠部和所述第二承靠部的厚度差a≥0.00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隔圈的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承靠部和所述第二承靠部的内侧面的同轴度小于Φ0.002mm;
所述环形本体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平面度小于0.001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隔圈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丙烯或环烯烃共聚物,或者加入黑色物质的上述材料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隔圈通过点进浇的成型方式注塑成型,所述第一承靠部或所述第二承靠部远离所述环形本体的一侧端面上设有浇注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浇注凹陷的底部面积S满足0.01mm2≤S≤0.05mm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浇注凹陷设置3或4个。
镜头,还包括镜筒和位于所述镜筒中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隔圈物侧和像侧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靠部和所述第二承靠部的内侧,且形成过盈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包括透光部和位于所述透光部外侧的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透光部在波段420nm-750nm的透光率T≥8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透光部镀有多层增透膜,在波段420nm-750nm的透光率T≥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环形本体的厚度c、所述第二透镜的安装部的厚度e、所述第一透镜的安装部的厚度d与所述隔圈的厚度f满足以下关系:c+d+e>f。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系统至少具有3枚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使隔圈在其环形本体的物侧和像侧分别具有两个承靠部,与之配合的两枚透镜可以分别嵌在两个承靠部的内侧,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透镜安装部的尺寸,从而在保证镜头组立稳定性的同时,有效的减弱炫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设置隔圈各承靠面的同轴度和平面度,可以有效的保证镜头组装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隔圈的材质选取具有吸光作用的材料,尤其是可在所选材质中进一步加入黑色物质,从而可以使得反射率降低,以实现减弱炫光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设置位于环形本体物侧的第一承靠部的厚度尺寸,可以有效的保证隔圈的强度。并且,通过使两个承靠部具有一定的厚度差,可以消除扣合在隔圈物侧的透镜对第一承靠部的撑大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隔圈采用点进浇的成型方式,浇口位于两个承靠部相互远离的任一侧端面上,并在浇口处设置成凹陷区域,从而不会影响到隔圈的组装精度。另外,通过合理浇注凹陷的数量,可以保证成型速率和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第二透镜安装部的厚度、环形本体的厚度与隔圈整体厚度的关系,可以保证镜头具有良好的组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隔圈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隔圈的尺寸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隔圈的两种成型示意图;
图5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头的边缘光线示意图;
图6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头的结构图;
图7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结构图;
图8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隔圈与透镜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隔圈1包括环形本体11,环形本体11的外侧沿光轴分别向物方和像方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由此,隔圈1的截面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T”字型,两个承靠部的内侧分别可以扣合一枚透镜,从而可以减小透镜安装部的尺寸,以减弱炫光。同时,这种透镜与隔圈扣合连接的形式还能显著提高镜头的组立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的外侧面与环形本体1的外侧面齐平,即,使得隔圈1整体的外侧面形成了完整的圆柱面。其中,第一承靠部12的厚度b≥0.18mm,从而可以保证隔圈1的强度。另外,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之间具有厚度差a,从而可以消除扣合在隔圈1物侧的透镜在组立后对第一承靠部12的“撑大”效应。本发明中,上述厚度差a≥0.005mm。隔圈1的外侧面以及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的内侧面的同轴度小于Φ0.002mm,环形本体1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平面度小于0.0015mm,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组装精度。
为了避免炫光的影响,隔圈1应选用具有吸光作用的黑色材料。具体的,隔圈1的材质可以为聚碳酸酯、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丙烯或环烯烃共聚物等(也可为其他烯的共聚物)。当然,也可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黑色物质,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反射率。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选用聚碳酸酯并加入炭黑材料,从而具有良好的减弱炫光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弱镜头的炫光风险。
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的隔圈1通过注塑成型,具体为点进浇的成型方式加工而成。为此,第一承靠部12或第二承靠部13远离环形本体11的一侧端面(即非承靠面)上设有浇注凹陷14(或称浇口),浇注凹陷14的底部面积S满足0.01mm2≤S≤0.05mm2,从而不会影响隔圈1的组装精度。另外,为了保证成型速率和质量,浇注凹陷14设置3或4个,这样能够进行3点或4点进浇的方式成型。
参见图5和图6,本发明的镜头为广角成像镜头,其包括镜筒2和同轴位于镜筒2中的光学系统3。光学系统3包括分别位于隔圈1物侧和像侧的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分别位于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的内侧,且形成过盈配合(即扣合/镶嵌)。如此,与光学系统3同轴设置在镜筒2中的隔圈1使得镜头具有显著的组装稳定性和良好的消炫光表现。本发明中,光学系统3至少包含上述两枚透镜,更优选地,至少包含3枚透镜(即透镜个数n≥3)。当然,本发明的镜头还包括遮光片34和滤色片A,遮光片34位于第二透镜32的像侧,光阑STO的位置也在此处即可。另外,图3示出的镜头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隔圈1而言,其数量及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设置。
参见图7,光学系统3中的各透镜包括中部的透光部3a和位于透光部3a外侧的安装部3b。透光部3a在波段420nm-750nm的透光率T≥82%,当然,透光部3a还可镀制多层增透膜,这样可使得其在波段420nm-750nm的透光率T≥90%。
参见图8,为了保证镜头良好的组装效果,环形本体11的厚度c、第二透镜32的安装部3b的厚度e、第一透镜31的安装部3b的厚度d与隔圈1的厚度f满足以下关系:c+d+e>f。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圈(1),包括环形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本体(11)的外侧沿光轴分别向物方和像方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12)和第二承靠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靠部(12)的厚度b≥0.18mm;
所述第一承靠部(12)和所述第二承靠部(13)的厚度差a≥0.0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1)的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承靠部(12)和所述第二承靠部(13)的内侧面的同轴度小于Φ0.002mm;
所述环形本体(1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平面度小于0.0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1)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丙烯或环烯烃共聚物,或者加入黑色物质的上述材料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1)通过点进浇的成型方式注塑成型,所述第一承靠部(12)或所述第二承靠部(13)远离所述环形本体(1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浇注凹陷(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凹陷(14)的底部面积S满足0.01mm2≤S≤0.05m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凹陷(14)设置3或4个。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圈(1)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筒(2)和位于所述镜筒(2)中的光学系统(3),所述光学系统(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隔圈(1)物侧和像侧的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所述第一透镜(31)和所述第二透镜(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靠部(12)和所述第二承靠部(13)的内侧,且形成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3)中的透镜包括透光部(3a)和位于所述透光部(3a)外侧的安装部(3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3a)在波段420nm-750nm的透光率T≥82%。
CN202110886430.8A 2021-08-03 2021-08-03 隔圈及镜头 Withdrawn CN113655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6430.8A CN113655552A (zh) 2021-08-03 2021-08-03 隔圈及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6430.8A CN113655552A (zh) 2021-08-03 2021-08-03 隔圈及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5552A true CN113655552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78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6430.8A Withdrawn CN113655552A (zh) 2021-08-03 2021-08-03 隔圈及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555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1137A1 (en) * 2003-09-26 2007-02-08 Siemens Ag Optical module comprising a spacer element between the housing of a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a lens unit
CN201852982U (zh) * 2010-11-25 2011-06-01 浙江大学 一种紧凑型数码成像镜头
CN202975443U (zh) * 2012-11-19 2013-06-05 东莞市旭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组件
CN207867103U (zh) * 2017-10-25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CN211905823U (zh) * 2020-04-08 2020-11-10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镜头模组用防偏心垫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1137A1 (en) * 2003-09-26 2007-02-08 Siemens Ag Optical module comprising a spacer element between the housing of a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a lens unit
CN201852982U (zh) * 2010-11-25 2011-06-01 浙江大学 一种紧凑型数码成像镜头
CN202975443U (zh) * 2012-11-19 2013-06-05 东莞市旭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组件
CN207867103U (zh) * 2017-10-25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CN211905823U (zh) * 2020-04-08 2020-11-10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镜头模组用防偏心垫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5789B2 (en) Imaging lens capable of blocking stray light
TWI521253B (zh) 雙射射出成形光學元件
US7684124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CN211826845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JP2019120725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金型の製造方法
US20130063822A1 (en) Lens module having light-shielding plate
US20190004274A1 (en) Lens unit
CN110785690A (zh) 透镜单元
CN111487752B (zh) 一种6mm星光级日夜两用超高清玻塑混合定焦镜头
CN113296222A (zh) 成像镜头
CN216083159U (zh) 隔圈及镜头
CN113655552A (zh) 隔圈及镜头
CN215416053U (zh) 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294649U (zh) 透镜单元
CN109917501B (zh) 透镜及镜头组件
EP3836526B1 (en) Camera and terminal
CN216748238U (zh) 镜头
KR101955316B1 (ko)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차량용 카메라
CN217655340U (zh) 一种隔圈、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18585072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5575872U (zh) 成像镜头
CN113970827A (zh) 镜头
CN211014789U (zh) 成像镜头
CN211786290U (zh) 光学镜头
CN212989736U (zh) 间隔组件、镜头、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