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4108B -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54108B CN113654108B CN202110913984.2A CN202110913984A CN113654108B CN 113654108 B CN113654108 B CN 113654108B CN 202110913984 A CN202110913984 A CN 202110913984A CN 113654108 B CN113654108 B CN 1136541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umidification
- temperature
- air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本发明通过引入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从而提高室内湿度,无需使用额外的加湿部件,实现制热的同时可以加湿,提高用户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空调无法对湿度进行有效调节,尤其是制热无法加湿。一般用户使用制热时,为制热季节,空气温度与湿度较低,当室内侧含湿量一定,温度升高时,室内侧相对湿度降低。在冬天空气干燥,仅仅只是提高室内温度已无法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
针对此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为用户在额外使用一台加湿器,也有一些开发者提出在空调室内侧增加加湿模块,但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应用在产品上的较少。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制热季节室内湿度降低影响用户舒适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制热季节室内湿度降低影响用户舒适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
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
可选的,所述机组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于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可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
可选的,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包括:
开启所述第二风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
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其中,所述目标换热器是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用于结露或结霜的换热器。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包括:
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控制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包括:
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开启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不连通;
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包括:
周期性判断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是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若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则控制所述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
若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则降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对应的风机转速,和/或,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
其中,如果风机调至最低转速和/或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则控制所述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串联。
可选的,根据所述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包括:
在所述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机组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过化霜;
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过化霜,则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
若所述机组持续运行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过化霜,则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可选的,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包括:
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当前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不启动加湿;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若检测到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切换至所述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可选的,在化霜加湿模式下,所述停止条件为退出化霜条件;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所述停止条件为进行结露或结霜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包括:
控制所述机组制热运行,和/或,开启所述机组中的加热模块;
当制热运行时间和/或加热模块开启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所述设定湿度。
可选的,控制所述机组制热运行,包括:
控制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开启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以使所述机组制热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还连接至气管,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还连接至液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湿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组,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在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本发明通过引入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停止结露或结霜后,通过控制机组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从而提高室内湿度,无需使用额外的加湿部件,实现制热的同时可以加湿,提高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加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组的内机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化霜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机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化霜加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7和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机组正常制热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制热加湿进入条件判断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制热加湿外环判断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机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控制流程图;
图14和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机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控制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加湿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加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
S102,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S103,在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
其中,设定湿度能够体现出用户的湿度需求,设定湿度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表示室内湿度偏低,需要加湿。室内湿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湿度,表示室内湿度已经满足用户湿度需求,无需进行加湿,此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例如,继续进行制热或者化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机组可以是包括室内换热器且具有制热功能的机组,例如,空调、可供热水和热风的机组等。
本实施例中的加湿模式包括:化霜加湿模式、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目标加湿模式可以是上述任一模式。化霜加湿模式是基于化霜过程进行加湿的模式,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是指在室内温度未满足用户制热需求的情况下一边制热一边加湿的模式,第二制热加湿模式是指在室内温度满足用户制热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加湿的模式。
在换热器与室外新风接触的情况下,若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室外新风的空气露点温度,则换热器的表面会出现结露或结霜。蒸发温度可以通过换热器上设置的感温包直接检测得到。
利用室外新风使得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然后通过控制机组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增加室内出风的湿度,从而实现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无需使用额外的加湿部件。
本实施例的加湿控制方法,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在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本发明通过引入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停止结露或结霜后,通过控制机组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从而提高室内湿度,无需使用额外的加湿部件,实现制热的同时可以加湿,提高用户舒适性。
机组的内机一般包括回风口和出风口,以形成室内风循环。本实施例为了利用室外新风进行结露或结霜,可以在内机中设置新风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参与结露或结霜后的室外新风排出室外,形成室外风循环,即,所引入的室外新风仅在内机中循环,而不排入室内空间。
本实施例的机组可以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通过各自的风口控制自身的开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可连通,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第一风道用于引入室内回风并提供室内出风。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都设置有风口,以使风进入风道和流出风道,风口处可以设置风阀,以控制风道的开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也可以设置连通口,连通口处设置风阀,来控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是否连通。也就是说,风道自身的开闭与风道之间是否连通是通过不同的风阀来控制的。具体的,第一风道内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风道内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可以相串联,具体可以通过节流装置相串联。优选的,第一室内换热器还可以连接至气管,第二室内换热器还可以连接至液管,以更好地配合实现不同的加湿模式。
如图2所示,为机组的示意图,机组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第二节流装置6和室外换热器7。第一室内换热器3对应设置有第一风机8,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设置有第二风机9。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串联,具体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连接气管,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连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连接液管。气管和液管是用于连接内机和外机的管路,液管连接至外机中的第二节流装置6,气管连接至外机中的四通阀2。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6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等节流元件。
如图3所示,为机组的内机示意图,内机包括相邻设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室内换热器3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一风道包括回风口和出风口,第二室内换热器4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第二风道包括新风口和排风口。各风口均设置有可控全闭全开的装置,具体的,回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阀31,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阀32,新风口处设置有第三风阀41,排风口处设置有第四风阀42。通过回风口、出风口及对应的第一风阀31、第二风阀32能够控制第一风道自身的开闭,通过新风口、排风口及对应的第三风阀41、第四风阀42控制第二风道自身的开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可连通,具体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间的隔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口,且每个连通口处设置有风阀,以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通,如图3所示,可设置有第五风阀43和第六风阀44,通过连通口及对应的风阀,能够控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是否连通。基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过对上述各风阀的控制,可形成回风——换热器——出风循环以及新风——换热器——排风循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包括:开启第二风道,并根据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的状态、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其中,目标换热器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中在目标加湿模式下用于结露或结霜的换热器。
其中,开启第二风道,能够引入室外新风。开启第一风道,能够形成室内风循环。四通阀2的状态能控制机组制冷运行或制热运行。若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则处于开启状态的风道中的风可以进入到另一风道,例如,室外新风可流入第一风道,从而第一室内换热器3也可以结露或结霜。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目标换热器的表面结露或结霜,如果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温度,可以调整蒸发温度以使其小于空气露点温度,从而实现结露或结霜。在不同的加湿模式下,进行结露或结霜的换热器是不同的,例如,可以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用于结露或结霜,也可以仅第一室内换热器3进行结露或结霜。
本实施方式在目标加湿模式下,通过对冷媒循环和风道进行控制,使得相应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新风接触,并控制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以实现结露或结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的状态、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包括:
若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控制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关闭第一风道,控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室内风机包括上述第一风机8和第二风机9。
其中,在化霜加湿模式下,通过四通阀2控制机组中的冷媒进行制冷循环;关闭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此情况下,由第二风道引入的室外新风,在第二风道内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中的冷媒换热,使得第二室内换热器4在其蒸发温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露或结霜,同时,室外新风也会进入到第一风道,室外新风在第一风道内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中的冷媒换热,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3在其蒸发温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结露或结霜。也就是说,在化霜加湿模式下,机组进行制冷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都用于结露或结霜。关闭第一风道,能够避免室内侧热量和水分跑到室外,也能避免出风口吹冷风导致用户不舒适。
本实施方式在化霜加湿模式下对冷媒循环和风道进行相应控制,使得相应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新风接触,为实现结露或结霜提供保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的状态、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还包括:
若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开启第一风道,控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不连通;
若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关闭第一风道,控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
其中,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下,通过四通阀2控制机组中的冷媒进行制热循环;开启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不连通,此情况下,由第二风道引入的室外新风,在第二风道内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中的冷媒换热,使得第二室内换热器4在其蒸发温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露或结霜,同时,室内回风进入第一风道,室内回风在第一风道内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中的冷媒进行换热,进行制热。也就是说,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下,机组进行制热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用于制热,第二室内换热器4用于结露或结霜。
在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通过四通阀2控制机组中的冷媒进行制冷循环;关闭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此情况下,由第二风道引入的室外新风,在第二风道内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中的冷媒换热,使得第二室内换热器4在其蒸发温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露或结霜,同时,室外新风也会进入到第一风道,室外新风在第一风道内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中的冷媒换热,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3在其蒸发温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结露或结霜。也就是说,在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机组进行制冷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都用于结露或结霜。关闭第一风道,能够避免室内侧热量和水分跑到室外,也能避免出风口吹冷风导致用户不舒适。
本实施方式根据不同的加湿模式,对冷媒循环和风道进行相应控制,使得相应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新风接触,为实现结露或结霜提供保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包括:周期性判断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是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若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则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若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温度,则降低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的风机(即上述第二风机9)转速,和/或,减小节流装置(即上述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其中,如果风机调至最低转速和/或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则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
其中,若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目标换热器的表面结露或结霜,此时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继续按照预设周期检测蒸发温度。若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温度,目标换热器不会结露或结霜,需要降低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具体的,考虑到风量越小蒸发温度越低,节流越强蒸发温度越低,因此可以通过降低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的风机转速,和/或,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来达到降低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的目的,并且在完成本次调整操作后,继续按照预设周期检测蒸发温度,以判断调整后的蒸发温度是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如果风机调至最低转速和/或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表示无法继续调整风机转速和/或节流装置开度,则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继续按照预设周期检测蒸发温度。直到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对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的周期性检测和判断。预设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预设周期可以设置为3秒、5秒等。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降低蒸发温度的具体手段,包括:仅可调节风机转速、仅可调节节流装置、风机转速和节流装置均可调节。例如,化霜加湿模式下,为保证化霜效果,一般会控制节流装置处于固定开度,此时可以仅通过降低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的风机转速来降低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当风机调至最低转速时,表示无法继续降低蒸发温度,则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又如,风机转速和节流装置均可调节,即通过降低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的风机转速和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来降低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预设顺序先调整其中一个器件,当该器件无法继续调整时,再调整另一个器件,比如,先降低风机转速,当风机调至最低转速时蒸发温度仍大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温度,则开始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当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时,表示无法继续降低蒸发温度,则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再如,仅通过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来降低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当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时,表示无法继续降低蒸发温度,则控制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
若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用于结露结霜,则对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蒸发温度的调整,以及,对于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蒸发温度的调整,可以同时进行。
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降低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的风机转速,和/或,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来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从而通过周期性的控制,使得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达到结露或结霜的条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包括:在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机组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过化霜;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过化霜,则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启动加湿,并确定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若机组持续运行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或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过化霜,则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其中,机组的工作模式一般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化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在冬季制热工况下的加湿控制,若当前工作模式是制冷模式,则确定不启动加湿。
第一预设时间是可以体现机组化霜情况的时长,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0.5小时至1小时。一般室外温度比较稳定,如果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进行过化霜,表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外机都不会结霜,机组也不会进行化霜,因此无法使用化霜加湿模式,可以结合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进一步判断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如果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过化霜,则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可以直接进入化霜加湿模式。
进入化霜条件是指常规的用于控制进入化霜的条件,例如,蒸发器盘管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压缩机连续运行时长超过时间阈值、霜层厚度大于厚度阈值等。
本实施方式基于机组的化霜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区分不同场景,以启动合适的加湿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包括: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当前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不启动加湿;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是用于判断空气绝对含湿量是否导致无法产生结露及结霜的温度阈值,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温度情况设置,例如,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6℃至-10℃中的任意数值。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表示室外温度较低,空气绝对含湿量低,室外新风无法产生结露及结霜,因此,不启动加湿。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表示室外新风的绝对含湿量能够产生结露及结霜。
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三预设温度是用于在制热时判断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偏差程度的温度阈值,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三预设温度可以基于设定温度进行设置,例如,第二预设温度小于设定温度T设定,较优的,第二预设温度可以等于T设定-2,第三预设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表示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较多,优先进行制热,不启动加湿。
在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若室内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表示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且与设定温度相差不多,此时可以启动加湿,但同时需要进行制热;若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表示室内温度已经达到设定温度,此时可以启动加湿,且室内所有换热器均可以用于结露或结霜。
本实施方式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能够准确可靠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目标加湿模式。
考虑到在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机组制冷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用于结露或结霜,会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因此,在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若检测到当前室内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切换至第一制热加湿模式,使得有室内换热器进行制热,也有室内换热器进行结露或结霜,在进行加湿的同时,避免室内温度进一步下降,保证用户制热需求。
在化霜加湿模式下,停止条件为退出化霜条件。即,在化霜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退出化霜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通过上述化霜加湿模式下的停止条件,既保证了室外换热器7的正常化霜,也能够实现室内加湿。
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停止条件为进行结露或结霜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即,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进行结露或结霜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第二预设时间是保证形成一定结露量或结霜量的时长,第二预设时间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例如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10至20分钟中的任意数值。当然,除了时间因素,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也可以将结露水或结霜量作为停止条件的因素,例如,停止条件为结露水达到预设水量或结霜量达到预设值,结霜量可以霜层厚度为准。通过上述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的停止条件,能够保证充分结露或结霜,从而为室内加湿提供保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S103中控制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包括:控制机组制热运行,和/或,开启机组中的加热模块;当制热运行时间和/或加热模块开启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设定湿度。
其中,第三预设时间是保证可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的时长。第三预设时间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设置,例如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是10至20分钟中的任意数值。
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均可以连接至接水盘,接水盘可以盛放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或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表面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机组制热运行时内机所散发的热量有助于将接水盘中的水分蒸干,从而提高室内湿度。加热模块可以设置在接水盘附近,例如设置在接水盘下方,开启加热模块有助于将接水盘中的水分蒸干,从而提高室内湿度。
当制热运行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和/或,加热模块开启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表示已经蒸干本次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此时可以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设定湿度,确定是否还需要继续加湿。当然,还可以通过监测结露水或霜层是否已经蒸干,来决定是否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设定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若仅通过开启加热模块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当加热模块开启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关闭加热模块以节省电能,并且控制机组正常制热以同时保证室内供暖和湿度,然后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设定湿度。
进一步的,控制机组制热运行,包括:控制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开启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控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以使机组制热运行。
在进行制热时(如上述的控制机组制热运行以及正常的制热模式),通过四通阀2控制机组中的冷媒进行制热循环,开启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此情况下,不引入室外新风,室内回风进入第一风道,室内回风在第一风道内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中的冷媒进行换热,进行制热,同时,室内回风也会进入到第二风道中,室内回风在第二风道中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中的冷媒换热,进行制热。也就是说,在进行制热时,机组进行制热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用于制热,以保证快速制热且制热效果好。
本实施方式通过对冷媒循环和风道进行相应控制,能够实现制热。并且,结露或结霜结束后,制热运行和/或加热模块开启第三预设时间,以充分蒸干本次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尽可能提高室内湿度,并可以继续检测室内湿度以确定是否还需要继续加湿,实现室内湿度的持续有效控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加湿控制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解释,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以空调为例对上述加湿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用户设置一个需求湿度(即设定湿度),检测室内湿度,当室内湿度R大于或等于设定湿度R设定时,空调维持正常制热运行,需要化霜时正常进行化霜;当室内湿度R小于设定湿度R设定时,需要进行新风加湿,新风加湿包括:化霜加湿模式、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在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的情况下,检测空调是否已持续运行t1时间,若已持续运行t1时间,则判断在t1时间内是否进入过化霜。若在t1时间内进入过化霜,则后续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直接进入化霜加湿模式,保证化霜且进行室内加湿。若在t1时间内未进入过化霜,表示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需进行化霜,不能使用化霜加湿模式,则考虑使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进行加湿。
(1)化霜加湿模式
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直接进入化霜加湿模式,保持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的开启,第二风机9可以高档运行,为后续蒸发温度的调整提供一定的调整幅度。
如图4和5所示,为化霜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空调运行状态示意图,四通阀2断电换向,空调中的冷媒按制冷循环,即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7→第二节流装置6→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第一室内换热器3→四通阀2→压缩机1。第一风阀31和第二风阀32均关闭,第三风阀41、第四风阀42、第五风阀43和第六风阀44均打开,第一风机8和第二风机9均开启,即,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开启,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形成新风——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排风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作为蒸发器,均用于结露或结霜。
如图6所示,为化霜加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601,判断室内湿度R是否小于设定湿度R设定,若是,进入S602,若否,进入S615。
S602,空调在t1时间内是否进行过化霜,若是,进入S603,若否,进入S616。
S603,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直接进入化霜加湿模式。
S604,四通阀2换向(断电),不停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控制风阀,形成新风——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排风循环。具体的,关闭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
S605,检测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并判断蒸发温度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可以每隔t时间检测一次蒸发温度。化霜加湿模式下,目标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具体检测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蒸发温度T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蒸发温度T2,并判断T1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以及T2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
S606,T1<T露且T2<T露,进入S607。
S607,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进入S612。
S608,T1≥T露或T2≥T露,进入S609。
S609,降低第二风机9的转速。本实施例中,在化霜加湿模式下,为保证化霜效果,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固定。
S610,判断第二风机9是否为最低转速,若是,进入S611,若否,返回S605。
S611,不再调整第二风机9的转速,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进入S612。
S612,判断是否满足退出化霜条件,若是,进入S613,若否,返回S605。其中,退出化霜条件是指常规的用于控制退出化霜的条件,例如,蒸发器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等。
S613,退出化霜,制热运行。
S614,制热运行t2时间后,返回S601继续检测室内湿度。
S615,不启动新风加湿。
S616,不进行化霜加湿,可判断是否进行制热加湿。
化霜结束后,空调转为正常制热运行,制热运行t2时间,以吹干内侧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提高室内湿度。然后继续检测室内湿度R以确定是否继续加湿。当然,也可以开启加热模块t2时间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提高室内湿度,然后关闭加热模块且控制空调转为正常制热运行,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R以确定是否继续加湿。
如图7和8所示,为空调正常制热的运行状态示意图,四通阀2得电,空调中的冷媒按制热循环,即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5→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二节流装置6→室外换热器7→四通阀2→压缩机1。第一风阀31、第二风阀32、第五风阀43和第六风阀44均打开,第三风阀41和第四风阀42均关闭,第一风机8和第二风机9均开启,即,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关闭,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第一节流装置5不节流。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形成回风——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出风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作为冷凝器,用于制热。
在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的情况下,如果空调未持续运行t1时间或者虽持续运行t1时间但在t1时间内未进入过化霜,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要启动新风加湿以及启动新风加湿时所使用的具体加湿模式。下面结合图9和图10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为制热加湿进入条件判断的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901,判断室内湿度R是否小于设定湿度R设定,若是,进入S902,若否,进入S910。
S902,空调在t1时间内未进行过化霜。
S903,检测室内温度T内环,并判断室内温度T内环所处的区间。
S904,室内温度T内环所处的区间为:T内环≤T设定-2,进入S905。
S905,不进行制热加湿。
S906,室内温度T内环所处的区间为:T设定-2<T内环<T设定,进入S907。
S907,启动新风加湿,进入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S908,室内温度T内环所处的区间为:T内环≥T设定,进入S909。
S909,启动新风加湿,进入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S910,不进行新风加湿。
在进入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或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之后,还可以结合室外温度进行判断,如图10所示,为制热加湿外环判断的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01,进入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或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S1002,检测室外温度T外环,并判断室外温度T外环所处的区间。
S1003,室外温度T外环所处的区间为:T外环<Tmin,表示室外温度较低,室外空气绝对含湿量低,无法产生结露或结霜,进入S1004。
S1004,退出所进入的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或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S1005,室外温度T外环所处的区间为:T外环≥Tmin,进入S1006。
S1006,进入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或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第一阶段:结露阶段(在此阶段可以结露或结霜)。
下面分别对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的具体控制进行说明。
(2)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如图11和12所示,为第一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空调运行状态示意图,四通阀2得电,空调中的冷媒按制热循环,即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5→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二节流装置6→室外换热器7→四通阀2→压缩机1。第一节流装置5进行节流。第一风阀31、第二风阀32、第三风阀41和第四风阀42均打开,第五风阀43和第六风阀44均关闭,第一风机8和第二风机9均开启,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开启,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不连通。在第一风道内,形成回风——第一室内换热器3——出风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用于制热。在第二风道内,形成新风——第二室内换热器4——排风循环,第二室内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用于结露或结霜。
如图13所示,为第一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控制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301,进入第一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
S1302,四通阀2得电,控制风阀,形成回风——第一室内换热器3——出风循环以及新风——第二室内换热器4——排风循环。具体的,开启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不连通。
S1303,每隔t时间检测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蒸发温度T2,并判断T2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
S1304,T2<T露,进入S1305。
S1305,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进入S1312。
S1306,T2≥T露,进入S1307。
S1307,判断第一节流装置5(即内机电子膨胀阀)是否关至最小,若是,进入S1308,若否,进入S1310。
S1308,判断第二风机9是否最低转速,若是,进入S1309,若否,进入S1311。
S1309,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进入S1312。
S1310,关小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例如关小n步),并进入S1312。
S1311,关小第二风机9的转速档位,并进入S1312。
S1312,判断结露阶段是否运行t3时间,若是,进入S1313,若否,返回S1303。
S1313,进入加湿阶段。
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调整与第二风机9的转速调整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即,也可以优先调整风机转速。
结露阶段持续运行t3时间,进入第一制热加湿模式的第二阶段:加湿阶段。在加湿阶段,空调转为正常制热运行,制热运行t2时间,以吹干内侧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提高室内湿度。然后继续检测室内湿度R以确定是否继续加湿。当然,也可以开启加热模块t2时间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提高室内湿度,然后关闭加热模块且控制空调转为正常制热运行,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R以确定是否继续加湿。加湿阶段的正常制热的控制与上述图7、图8及其文字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3)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如图14和15所示,为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空调运行状态示意图,四通阀2断电,空调中的冷媒按制冷循环,即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7→第二节流装置6→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第一室内换热器3→四通阀2→压缩机1。第一风阀31和第二风阀32均关闭,第三风阀41、第四风阀42、第五风阀43和第六风阀44均打开,第一风机8和第二风机9均开启,即,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开启,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形成新风——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排风循环,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作为蒸发器,均用于结露或结霜。
如图16所示,为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的控制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601,进入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
S1602,四通阀2断电,控制风阀,关闭第一风道,开启第二风道,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形成新风——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排风循环。
S1603,每隔t时间检测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并判断蒸发温度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目标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具体检测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蒸发温度T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蒸发温度T2,并判断T1与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以及T2与空气露点温度T露的大小关系。
S1604,T1<T露且T2<T露,进入S1605。
S1605,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进入S1612。
S1606,T1≥T露或T2≥T露,进入S1607。
S1607,判断第一节流装置5(即内机电子膨胀阀)是否关至最小,若是,进入S1608,若否,进入S1610。
S1608,判断第二风机9是否为最低转速,若是,进入S1609,若否,进入S1611。
S1609,维持当前运行状态,并进入S1612。
S1610,关小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例如关小n步),并进入S1612。
S1611,关小第二风机9的转速档位,并进入S1612。
S1612,判断结露阶段是否运行t3时间,若是,进入S1613,若否,返回S1603。
S1613,进入加湿阶段。
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调整与第二风机9的转速调整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即,也可以优先调整风机转速。
在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结露阶段,室内温度会有所降低,若出现室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以下,切换至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即有室内换热器进行制热,有室内换热器进行结露或结霜,从而保证用户制热需求。
结露阶段持续运行t3时间,进入第二制热加湿模式的第二阶段:加湿阶段。在加湿阶段,空调转为正常制热运行,制热运行t2时间,以吹干内侧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提高室内湿度。然后继续检测室内湿度R以确定是否继续加湿。当然,也可以开启加热模块t2时间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提高室内湿度,然后关闭加热模块且控制空调转为正常制热运行,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R以确定是否继续加湿。加湿阶段的正常制热的控制与上述图7、图8及其文字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在空调制热,室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需要加湿的情况下,若室外温度较低会出现外机换热器结霜,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冷媒制冷循环,控制风道引入室外新风,从而结露或结霜,当满足退出化霜条件结束化霜时,关闭新风回路,正常制热并将化霜运行时结露结霜产生的水蒸干,从而提高室内湿度;当未出现结霜,不需要化霜时,优先升温制热,使得室内温度满足制热需求,并且有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控制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以使该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结露或结霜阶段结束后切换至正常制热,蒸干水分,以提高室内湿度。上述实施例无需使用额外的加湿器件,使得空调制热同时可以加湿,提高用户舒适性。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控制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该装置一般可集成于机组的控制器中。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加湿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7所示,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701,用于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
确定模块1702,用于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控制模块1703,用于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
可选的,所述机组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设置于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设置于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可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1703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开启所述第二风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2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其中,所述目标换热器是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中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用于结露或结霜的换热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控制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开启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不连通;
第三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周期性判断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是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第四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则控制所述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
第五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则降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对应的风机转速,和/或,减小节流装置(即上述的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
其中,如果风机调至最低转速和/或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则控制所述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串联。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1702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机组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过化霜;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过化霜,则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机组持续运行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过化霜,则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当前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不启动加湿;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可选的,所述加湿控制装置还包括: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若检测到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切换至所述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可选的,在化霜加湿模式下,所述停止条件为退出化霜条件;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所述停止条件为进行结露或结霜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1703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机组制热运行,和/或,开启所述机组中的加热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1701,还用于当制热运行时间和/或加热模块开启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所述设定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
第六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四通阀2使压缩机1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连通,且使压缩机1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开启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以使所述机组制热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还连接至气管,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还连接至液管。
上述加湿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加湿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湿控制方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控制装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
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
其中,根据所述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包括:
在所述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机组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过化霜;
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过化霜,则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
若所述机组持续运行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过化霜,则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包括:
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当前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不启动加湿;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于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可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形成室内风循环,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包括:
开启所述第二风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
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其中,所述目标换热器是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用于结露或结霜的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包括:
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控制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控制四通阀的状态、所述第一风道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情况,包括:
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开启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不连通;
若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控制所述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包括:
周期性判断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是否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若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则控制所述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
若所述目标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则降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对应的风机转速,和/或,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
其中,如果风机调至最低转速和/或节流装置调至最小开度,则控制所述机组维持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若检测到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切换至所述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化霜加湿模式下,所述停止条件为退出化霜条件;
在第一制热加湿模式和第二制热加湿模式下,所述停止条件为进行结露或结霜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包括:
控制所述机组制热运行,和/或,开启所述机组中的加热模块;
当制热运行时间和/或加热模块开启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继续检测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所述设定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机组制热运行,包括:
控制四通阀使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且使压缩机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开启第一风道,关闭第二风道,控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以使所述机组制热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将换热后的气流排至室外。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还连接至气管,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还连接至液管。
12.一种加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设定湿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机组的化霜情况、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加湿模式下,利用室外新风使室内换热器结露或结霜,当满足停止条件时,停止结露或结霜,并控制所述机组以蒸干结露或结霜产生的水分;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机组已经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机组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过化霜;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过化霜,则在满足进入化霜条件时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化霜加湿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机组持续运行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过化霜,则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湿以及启动加湿时所使用的目标加湿模式;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当前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不启动加湿;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一制热加湿模式;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当前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启动加湿,并确定所述目标加湿模式是第二制热加湿模式。
13.一种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控制装置。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13984.2A CN113654108B (zh) | 2021-08-10 | 2021-08-10 |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13984.2A CN113654108B (zh) | 2021-08-10 | 2021-08-10 |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54108A CN113654108A (zh) | 2021-11-16 |
CN113654108B true CN113654108B (zh) | 2022-08-12 |
Family
ID=7849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13984.2A Active CN113654108B (zh) | 2021-08-10 | 2021-08-10 |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541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7715B (zh) * | 2022-01-21 | 2023-08-18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5507461A (zh) * | 2022-09-27 | 2022-12-23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除湿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33A (en) * | 1980-06-02 | 1982-01-05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Heat pump type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 |
JPH0653176B2 (ja) * | 1990-11-30 | 1994-07-20 | 史朗 鈴木 | 加湿器 |
CN107023954A (zh) * | 2017-04-10 | 2017-08-0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器及清洁控制方法 |
CN110873392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313B (zh) * | 2019-03-26 | 2024-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空调器 |
CN110887188A (zh) * | 2019-11-08 | 2020-03-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
-
2021
- 2021-08-10 CN CN202110913984.2A patent/CN1136541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54108A (zh) | 2021-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75052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13654108B (zh) |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 | |
JP3576092B2 (ja) | 冷蔵庫 | |
AU2016297238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13432210B (zh) | 新风除湿一体机 | |
CN100504252C (zh) | 不降温除湿空调器 | |
CN106839346B (zh)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9798713B (zh) | 三循环风冷冰箱及其化霜方法 | |
CN106440462A (zh) | 一种空调机组和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
CN206488502U (zh) | 一种空调机组 | |
CN107366990A (zh) | 加湿空调及加湿空调的加湿盘水温控制方法 | |
CN108548251A (zh) | 电化学制冷转动式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空调 | |
CN113266873A (zh) |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322784A (zh) | 连续制热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059633A (zh) | 空调系统的除湿方法 | |
CN107504629B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669864A (zh) | 一种热泵型四管式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4413416B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空调 | |
KR20170092812A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0411055A (zh) | 一种带有化霜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023958B (zh)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10736142B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 |
JPH074686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21005265U (zh) |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 |
JP6906088B1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