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4438A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4438A
CN113644438A CN202111015331.9A CN202111015331A CN113644438A CN 113644438 A CN113644438 A CN 113644438A CN 202111015331 A CN202111015331 A CN 202111015331A CN 113644438 A CN113644438 A CN 113644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arm
arm
frequency band
fe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53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53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4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4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44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285 priority patent/WO202303040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臂、第二天线臂、第一馈电结构以及第二馈电结构;其中:第一天线臂与第一馈电结构连接;第二天线臂与第二馈电结构连接;第一天线臂的一一端接地;第二天线臂的一一端接地;第一天线臂的另一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的另一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天线臂的长度。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与第二天线臂分别与不同的馈电结构连接,接收对应的馈电结构发送的与该馈电结构对应的信号,能够提高多频段的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使得各个频段的信号不易被混淆。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内的天线数量和天线频段越来越多,多频段的多个天线之间需要提高隔离度以避免互相干扰,而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有限,渐渐难以满足天线设计的空间需求。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何提高多频段的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如何提高多频段的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臂、第二天线臂、第一馈电结构以及第二馈电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一馈电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二馈电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臂的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天线臂的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天线臂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述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臂、第二天线臂、第一馈电结构以及第二馈电结构;其中:第一天线臂与第一馈电结构连接;第二天线臂与第二馈电结构连接;第一天线臂的一端接地;第二天线臂的一端接地;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天线臂的长度。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与第二天线臂分别与不同的馈电结构连接,接收对应的馈电结构发送的与该馈电结构对应的信号,能够提高多频段的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使得各个频段的信号不易被混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实物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实物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三种实物图;
图5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四种实物图;
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五种实物图;
图7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六种实物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中的第一匹配电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阻抗曲线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阻抗曲线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S参数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天线臂、102-第二天线臂、103-第一馈电结构、104-第二馈电结构、105-第一电容、106-第一电感、107-第二电容、108-第一凸起结构、109-第二凸起结构、110-第一激励片、111-第三馈电结构、112-第二激励片、113-第一匹配电路、1131-第一输入端、1132-第二电感、1133-第三电容、1134第四电感、114-第二匹配电路、1141-第二输入端、1142-第四电容、1143-第三电感、115-第三激励片、116-第四馈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图5b、图9-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实物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一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臂101、第二天线臂102、第一馈电结构103以及第二馈电结构104;其中: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一馈电结构103连接;第二天线臂10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接地;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接地;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101的长度大于第二天线臂102的长度。
如图1所示的实物图中同样包括与图2对应的各个结构,且第一天线臂101的长度H1大于第二天线臂102的长度H2,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均指的是第一天线臂101的两端中远离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可以是该第一天线臂101的左端。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均指的是第二天线臂102的两端中远离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可以是该第二天线臂102的右端。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均指的是第一天线臂101的两端中靠近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可以是该第一天线臂101的右端。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均指的是第二天线臂102的两端中靠近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可以是该第二天线臂102的左端。第一天线臂101可以是金属材质的条状物,第二天线臂102可以是与第一天线臂101长度不同的金属材质的条状物。
第一馈电结构103可以是向第一天线臂101馈入能量的结构,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弹片作为第一馈电结构103,该弹片与第一天线臂101连接。
第二馈电结构104与第一馈电结构103类似,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弹片第二馈电结构104,该弹片与第二天线臂102连接。
第二天线臂10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具体实施时,可以是通过设置于第二天线臂102上的第二凸起结构109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进行接触式的连接,以实现第二天线臂102与与第二馈电结构104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第二天线臂102与第二激励片112以耦合的方式进行非接触式的连接,该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以实现第二天线臂10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之间的连接。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一馈电结构103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二天线臂10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装置可以是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天线装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天线臂101和第二天线臂102可以是通过在电子设备的金属中框的指定位置进行断点形成的。第一天线臂101和第二天线臂102可以是对电子设备的金属中框的复用。
在电子设备中,金属中框可以与承载部件连接,承载部件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和电子设备的主板。承载部件可以是金属材质的。通过对金属中框断点形成的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与该承载部件连接,可以视为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接地。同理,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与该承载部件连接,可以视为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接地。
在电子设备中,通过金属中框中的一个断点形成了第一天线臂101和第二天线臂102,可以视为,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
第一天线臂101的长度大于第二天线臂102的长度。
在前述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中,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臂101、第二天线臂102、第一馈电结构103以及第二馈电结构104;其中: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一馈电结构103连接;第二天线臂10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接地;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接地;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101的长度大于第二天线臂102的长度。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二天线臂102分别与不同的馈电结构连接,接收对应的馈电结构发送的与该馈电结构对应的信号,能够提高多频段的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使得各个频段的信号不易被混淆。以图2所示出的天线装置为例,对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一天线臂101、第二天线臂102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则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二天线臂102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为,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二天线臂102是互为寄生的关系。故第一天线臂101可以作为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部分,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指的是第一天线臂101相对于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第二天线臂102可以作为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天线臂,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指的是第二天线臂102作为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天线臂的寄生谐振频率。
从结构的角度看,在如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中,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二天线臂102是分离的,但从功能的角度看,任一频段的信号发射工作或信号接收工作不能仅通过第一天线臂101实现,也不能仅通过第二天线臂102实现,即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二天线臂102共同进行信号发射工作或信号接收工作。
从功能上可以将如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划分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具体实施时,第一天线进行信号发射工作是以第一天线臂101为主,结合与第一天线臂101耦合的第二天线臂102共同进行的;第二天线进行信号接收工作是以第二天线臂为主,结合与第二天线臂102耦合的第一天线臂101共同进行的。
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各个天线装置实施例中将天线装置从功能上划分与第一天线臂101所对应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臂102所对应的第二天线的原理均与图2的天线装置实施例类似。
可选地,第一天线臂101所对应的第一天线工作于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第一频段小于第二频段;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与第二频段的中间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频率阈值。
具体实施时,第一频段可以是次低频频段,第二频段可以是低频频段,第一频段小于第二频段。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可以用双频f1\f2表示。其中,f1可以理解为次低频频段的中间值,f2可以理解为低频频段的中间值,f1小于f2。
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f2’与f2的差值小于预设频率阈值,该预设频率阈值可以取一个数值很小的频率值。则,f2’与f2的差值小于预设频率阈值,可以理解为,第二天线臂的寄生谐振频率f2’接近第二频段的中间值f2。
可选地,第二天线臂102所对应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第三频段;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位于第三频段内。
具体实施时,第三频段可以是中频频段,第三频段可以用f3\f4表示,即该第三频段的最小值为f3,最大值为f4。第三频段大于前述的第二频段。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位于第三频段内,即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大于等于f3小于等于f4。
为实现在天线装置中,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与第二频段的中间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频率阈值,且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位于第三频段内,可以采用下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结构。
可选地,第一馈电结构103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与第一电感105接地;第二馈电结构104通过第二电容107接地。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实物图。图3a和图3b所示出的天线装置为同一种天线装置。
如图3a所示,第一馈电结构103与第一电感105连接,第一电感105与第一电容106连接,第一电容106接地;第二馈电结构104与第二电容107连接,第二电容107接地。如图3b所示的实物图中同样包括与图3a对应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感105与第一电容106的位置可以互换,不影响该天线装置工作。即,第一馈电结构103与第一电容106连接,第一电容106与第一电感105连接,第一电感105接地。
下文具体说明第一馈电结构103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与第一电感105接地,以及第二馈电结构104通过第二电容107接地的工作原理:
关于第一馈电结构103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与第一电感105接地:
第二天线工作于中频频段f3\f4,第一天线臂101可以作为第二天线臂的寄生天线臂,在采用第一馈电结构103直接接地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远小于f3,对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工作和信号发射工作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若采用第一馈电结构103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与第一电感105接地的结构,对于中频频段的信号来说,相当于该信号在第一馈电结构103附近接地。可以理解为,若采用该结构,对于第二天线接收或发射的中频频段的信号来说,第一天线臂101的长度变短,则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谐振频率增大至中频频段内,对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工作和信号发射工作产生正面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若直接将第一天线臂101短接,会干扰到第一天线对低频信号和次低频信号的信号发射工作或信号接收工作,故此处采用在第一馈电结构103处加载电容和电感的结构。对中频信号而言,相当于第一天线臂101在第一馈电结构103附近接地,对低频信号而言,第一天线臂101几乎不受影响。
关于第二馈电结构104通过第二电容107接地:
对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天线装置而言,电子设备内部通常还设置有天线装置之外的其他部件,留给天线装置的空间较小,使得第一天线臂101和第二天线臂102的长度较小,进而导致对于第一天线臂101而言,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偏高,此时,可以通过加载电容来降低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
第一天线工作于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频率较低且双频间隔比较小,可以理解为,双频间隔小即两个工作频段比较接近,导致第一天线很难兼顾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发射工作或信号接收工作,即难以同时匹配两个不同的频段。
此时,第二天线臂102作为第一天线臂101的寄生天线臂,第二天线臂的寄生谐振频率f’比f2大很多。通过采用在第二馈电结构104处加载电容到地的结构,使得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谐振频率f2’靠近f2,进而使得第一天线的初始阻抗在f2处收敛,此时对第一天线进行匹配优化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阻抗曲线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阻抗曲线图。图9中的阻抗曲线图指的是在第二馈电结构104处通过第二电容107接地之前的第一天线的阻抗曲线图;图9中的阻抗曲线图指的是在第二馈电结构104处通过第二电容107接地之后的第一天线的阻抗曲线图。
在第二馈电结构104处通过第二电容107接地之后,第一天线的初始阻抗在f2不远处有一个寄生谐振频率f2’跟它靠近。
在与图2对应的各个结构之外,如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结构108、第二凸起结构109、第一激励片110、第三馈电结构111、第三激励片115以及第三馈电结构116。下文结合多个附图具体说明。
可选地,第一天线臂101上的第一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08;第一位置与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频段的1/4波长;第一天线臂101通过第一凸起结构108与第一馈电结构103连接;第二天线臂102上的第二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109;第二天线臂102通过第二凸起结构109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三种实物图。图4a和图4b所示出的天线装置为同一种天线装置。
第三频段的1/4波长,即中频频段的1/4波长。第一位置与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小于中频频段的1/4波长。
如图4a所示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一凸起结构108可以是同一个部件所所包括的两个部分。第一天线臂101与第一凸起结构108也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部件。第一凸起结构可以是规则的柱体,也可以是形状不规则的凸起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凸起结构108的形状进行特殊限定。第二凸起结构109与第一凸起结构108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b所示的实物图中同样包括与图3a对应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第二位置与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预设距离范围可以是4mm与8mm之间。第二天线臂102需要加载电容,同时又需要兼顾第二天线的中频频段,因此第二位置与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4mm与8mm之间。
具体实施时,第一位置与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指定距离。
指定距离可以是10mm。由于第一馈电结构103处加载电容会导致第一天线臂的阻抗降低,故需要限制第一位置与第一天线臂10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天线的初始阻抗与未加载电容电感的天线装置相比高一些,进而通过接入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和第一电感105,同时匹配f1和f2所对应的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
可选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一激励片110和第三馈电结构111;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耦合;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三馈电结构111连接。
图5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四种实物图。图5a和图5b所示出的天线装置为同一种天线装置。
如图5a所示,图中的天线装置实施例与前述的图4a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类似,比图4a的天线装置多出第一激励片110和第三馈电结构111。如图5b所示的实物图中同样包括与图5a对应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激励片110可以是片状金属,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金属片等。以通过对金属中框断点形成的天线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可以是,第一激励片110平行于第二天线臂102所对应的部分金属中框的内侧壁,且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并未直接接触,而是在不接触的前提下相互耦合。
通过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耦合,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三馈电结构111连接,从功能的角度上可以将第一激励片110、第一天线臂101、第二天线臂102以及第三馈电结构111共同作为第三天线,该第三天线的工作频段可以是高频频段。该第三天线工作于高频频段f5\f6,即f5为该频段的最低频率,f6为该频段的最高频率,该第三天线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需要匹配隔离,匹配隔离可以通过第三馈电结构111与对信号高通低阻的匹配电路连接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设备的外观非常受电子设备的用户重视,若为了提高隔离度而在电子设备的金属中框上设置多个断点,会对电子设备的外观造成负面影响,进而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用户对该电子设备的感观。如图5a所示的天线装置并未增加金属中框的断点数量,而是通过增加设置第一激励片110的方式来增加天线装置所包括的天线数量和天线频段,既能够扩充天线装置所包括的天线数量和天线频段,又避免了在金属中框设置多个断点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性。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激励片115和第四馈电结构116;第三激励片115与第一天线臂101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第三激励片115与第一天线臂101耦合;第三激励片115与第四馈电结构116连接。则从功能的角度看,第三激励片、第四馈电结构、第一天线臂101、第二天线臂102共同构成第四天线。该第四天线可以工作于超高频频段。
超高频频段、高频频段、中频频段、低频频段以及次低频频段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天线装置既包括高频的第三天线和超高频的第四天线,即第四天线工作于超高频f7\f8,即f7为该频段的最低频率,f8为该频段的最高频率。则第三天线对应的匹配电路需要变更为只能接收频率位于高频频段f5\f6的信号,即该匹配电路具有带通特性,性能会稍差。而第四天线所对应的匹配电路具有高通低阻的特点。高通低阻指的是高频信号可以通过,低频信号会被拦截。此处的第四天线所对应的匹配电路,具体为,只有超高频频段f7\f8的信号可以通过,低于f7的信号都会被拦截。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S参数示意图。
S参数是建立在入射波和反射波关系基础上的网络参数,用于微波射频电路的分析,以器件端口的反射信号以及从该端口传向另一端口来描述微波网络。此处,S参数可以视为一种反应天线装置所包括的各个天线的工作效果的特征参数。
参照图10所示,S11对应于前述的f1\f2,S22对应于f3\f4,S33对应于f5\f6,S44对应于f7\f8。
接下来,参照图6a和图6b,具体说明另一种天线装置的实施例,该天线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折叠屏结构的电子设备。
在具有折叠屏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内部,转轴结构可能会占据大量空间,如图5a所示第二天线臂102在第二位置通过第二凸起结构109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在一种具有转轴结构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中,该转轴结构占据了第二位置附近的空间,且占据了第二馈电结构104原本的空间,使得该天线装置无法采用第二凸起结构109,且第二馈电结构104的位置被迫左移。第二馈电结构104距离接地点太远。
可选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一激励片110、第二激励片112以及第三馈电结构111;第一激励片110与所述第二激励片112沿由所述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至所述第二天线臂102的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天线臂102间隔设置;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耦合;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天线臂102耦合;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三馈电结构111连接;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馈电结构104连接。
第二激励片112可以是片状金属,例如FPC、金属片等。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天线臂102并未直接接触,而是在不接触的前提下相互耦合。
如图6a所示,第二激励片112设置在第一激励片110的右侧。第一激励片110与第二天线臂102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天线臂102间隔设置。此处通过第二激励片112与第二天线臂耦合,从而使与第二激励片112连接的第二馈电结构104经过该第二激励片112间接为第二天线臂102馈电,其馈电效果可以视为将第二馈电结构104向右移,缩短了该第二馈电结构与接地点之间的距离。故本天线装置的实施例克服了第二馈电结构104的位置受转轴结构所占据的空间影响被迫左移导致的第二馈电结构104距离接地点太远的问题。如图6b所示的实物图中同样包括与图6a对应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图6a的天线装置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与如图5a所示的天线装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图6a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转轴结构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该转轴结构占据了第一位置附近的空间,且占据了第一馈电结构103原本的空间,使得该天线装置无法采用第一凸起结构108,且第一馈电结构103的位置被迫右移,使得第一馈电结构103距离接地点太远。该实施例与图6a的实施例的技术构思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二激励片112的长度大于第一激励片110的长度。
第二激励片112可以是与第一激励片110结构和材质相同,仅长度尺寸不同的金属片。
接下来,参照图7a、图7b和图8,具体说明又一种天线装置的实施例,该天线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馈电结构103与两个不同的匹配电路连接。
可选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匹配电路113和第二匹配电路114;第一馈电结构103与第一匹配电路113连接;第一匹配电路113用于从获取的多个频段的信号中过滤得到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并将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发送至第一馈电结构;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匹配电路连接;第二匹配电路用于从获取的多个频段的信号中过滤得到第四频段的信号,并将第三频段的信号发送至第一馈电结构。
图7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六种实物图。
参照图7a所示,第一匹配电路113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输入端1131、第三电容1133以及第二电感1132,具有低通高阻的特点,用于从获取的多个频段的信号中过滤得到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并将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发送至第一馈电结构。该第一频段可以是次低频频段,该第二频段可以是低频频段。如图7b所示的实物图中同样包括与图7a对应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通过第一馈电结构103与两个不同的匹配电路连接,使得第一天线臂可以同时作为第一天线与第三天线的一部分,其中,当第一天线臂101作为第一天线的一部分时,工作于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即次低频频段和低频频段,当第一天线臂101作为第三天线的一部分时,工作于第四频段,即高频频段。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中的第一匹配电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第一匹配电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图8,第一输入端1131、第三电容1133以及第二电感1132依次串联连接,第一馈电结构103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和第一电感105接地,第一馈电结构103还通过第四电感1134接地。
该第一匹配电路中,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容1133与第二电感1132过滤掉中频信号和高频信号,获得次低频频段的信号和低频频段的信号;第一馈电结构103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06和第一电感105接地,能够提高第一天线臂101作为第二天线臂102的寄生部分的寄生谐振频率至中频频段,进而提高了第二天线在信号发射工作和信号接收工作中的工作能力;第一馈电结构103还通过第四电感1134接地,能够对过滤后得到的次低频频段的信号和低频频段的信号进行微调。
第二匹配电路114包括第二输入端1141和第四电容1142以及第三电感1143,第二输入端1141通过第三电感1143接地,且第二输入端与第四电容1142连接,第四电容1142与第一馈电结构103连接,该第二匹配电路114具有高通低阻的特点,用于从获取的多个频段的信号中过滤得到第四频段的信号,并将第四频段的信号发送至第一馈电结构103,该第四频段可以是高频频段。
具体实施时,第一匹配电路113所包括的第二电感1132可以是电感数值较大的电感器件,能够隔离第二匹配电路传来的高频的能量;第二匹配电路114所包括的第三电感1143可以是并联小电感,能够隔离第一匹配电路传来的低频和次低频的能量,因此,即便第一馈电结构103同时与两个不同的匹配电路连接,不同频段的信号也不会出现混淆。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天线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天线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装置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2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201、网络模块1202、音频输出单元1203、输入单元1204、传感器1205、显示单元1206、用户输入单元1207、接口单元1208、存储器1209、以及处理器12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2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2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2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2041和麦克风12042,图形处理器12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206可包括显示面板12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2061。用户输入单元1207包括触控面板12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072。触控面板12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2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2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2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2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臂、第二天线臂、第一馈电结构以及第二馈电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一馈电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二馈电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臂的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天线臂的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间隔耦合设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天线臂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馈电结构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与第一电感接地;
所述第二馈电结构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臂所对应的第一天线工作于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小于所述第二频段;
所述第二天线臂的寄生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频段的中间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频率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臂所对应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第三频段;
所述第一天线臂的寄生谐振频率位于所述第三频段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臂上的第一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天线臂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频段的1/4波长;
所述第一天线臂通过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馈电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臂上的第二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
所述第二天线臂通过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馈电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激励片和第三馈电结构;
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二天线臂耦合;
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三馈电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激励片、第二激励片以及第三馈电结构;
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二激励片沿由所述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至所述第二天线臂的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二天线臂的另一端的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激励片与所述第二天线臂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二天线臂耦合;
所述第二激励片与所述第二天线臂耦合;
所述第一激励片与所述第三馈电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激励片与所述第二馈电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匹配电路和第二匹配电路;
所述第一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一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用于从获取的多个频段的信号中过滤得到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和所述第二频段的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馈电结构;
所述第一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用于从获取的多个频段的信号中过滤得到第四频段的信号,并将所述第三频段的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馈电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激励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激励片的长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2111015331.9A 2021-08-31 2021-08-31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644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331.9A CN113644438A (zh) 2021-08-31 2021-08-31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6285 WO2023030401A1 (zh) 2021-08-31 2022-08-31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331.9A CN113644438A (zh) 2021-08-31 2021-08-31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4438A true CN113644438A (zh) 2021-11-12

Family

ID=78424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5331.9A Pending CN113644438A (zh) 2021-08-31 2021-08-31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4438A (zh)
WO (1) WO202303040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01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9920A (ko) * 2011-09-16 2013-03-26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장치
US20180277929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WO2019071848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649373A (zh) * 2019-09-19 2020-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
WO2020087390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11350951U (zh) * 2020-03-12 2020-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086753A (zh) * 2020-09-30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531331A (zh) * 2019-09-18 2021-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1273643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51204A (zh) * 2020-12-29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520322U (zh) * 2020-12-29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5074B2 (ja) * 2017-03-14 2021-04-28 株式会社パナソニッ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ス開発研究所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10931956A (zh) * 2019-12-02 2020-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072291A (zh) * 2020-09-08 2020-1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终端
CN212277399U (zh) * 2020-09-30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490626B (zh) * 2020-11-30 2023-08-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644438A (zh) * 2021-08-31 2021-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30691A (zh) * 2022-02-17 2022-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9920A (ko) * 2011-09-16 2013-03-26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장치
US20180277929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WO2019071848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0087390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2531331A (zh) * 2019-09-18 2021-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10649373A (zh) * 2019-09-19 2020-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
CN211350951U (zh) * 2020-03-12 2020-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086753A (zh) * 2020-09-30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3643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51204A (zh) * 2020-12-29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520322U (zh) * 2020-12-29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立众;聂玉明;段舒雅;: "一种电磁耦合馈电双极化毫米波微带天线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no. 11 *
邓中亮;高媛;: "一种倒F型双频微带天线设计", 电子器件, no. 0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01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0401A1 (zh)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212B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821031B (zh) 电子设备
CN204793198U (zh)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CN111697318B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4604025B (zh) 用于可调谐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68959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51174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KR102302452B1 (ko) 안테나 및 단말 기기
CN212277399U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811076B (zh) 一种基于金属背盖的高隔离度手机天线结构
CN112751213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207373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
CN110048230B (zh) 紧凑型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3078174A (zh) 多频天线装置
CN110708080B (zh) 通信装置
WO2021083273A1 (zh) 天线匹配电路、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140342676A1 (en) Matching circui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9860135U (zh) 电子设备
CN113644438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78044B (zh) 一种天线模组以及终端
KR10179112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9266558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63865B (zh) 终端壳体及终端
CN109348734B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880603A (zh) 调谐开关模块、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