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4100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4100B
CN113644100B CN202110880614.3A CN202110880614A CN113644100B CN 113644100 B CN113644100 B CN 113644100B CN 202110880614 A CN202110880614 A CN 202110880614A CN 113644100 B CN113644100 B CN 113644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evice
metal
display panel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06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4100A (zh
Inventor
张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06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4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4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4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4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4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器件层以及走线层,其中,在显示器件层和走线层一端的边缘设置有一连接孔,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连接孔与显示器件层电连接,通过该连接孔使走线层与显示器件层内部的信号线相电连接,以便传输控制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只需在全面屏的下方设置一通孔结构,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提高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以及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性能以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全面屏显示面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面屏显示面板由于具有较窄的边框,较大的屏幕显示区域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在通信行业中,全面屏窄边框显示面板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等数码产品中,为了更进一步的追求显示设备的感官,并降低全面屏显示面板上部和下部区域处的边框宽度,现有技术中长采用水滴屏以及瀑布屏等结构相继被开发。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全面屏显示面板中,其往往在屏幕下部边框处设置绑定区或者弯折区,而该弯折区始终无法完全避免的进入到屏体的表面上,而在全面屏的一侧形成较宽的边框,使得屏幕的显示区域减小,并形成较大的下边框,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综上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对于全面屏显示面板而言,其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区域处存在较宽的边框以及非显示区域,屏幕的显示区域以及屏占比较小,不利于全面屏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面板中,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区域处的边框较宽,全面屏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较低以及显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法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器件层;以及,
走线层,所述走线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层的背侧;
其中,所述显示器件层的端部与所述走线层的端部为不连续设置,且所述显示器件层和所述走线层的端部对位设置有金属通孔,所述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通孔与所述显示器件层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金属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走线层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层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端相对齐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走线层的一侧的端部相平齐。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显示器件层包括:
衬底;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所述阵列基板内设置有驱动线路;以及,
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线路上;
其中,所述驱动线路包括第一金属层走线、第二金属层走线以及第三金属层走线,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为源极金属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为漏极金属走线,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为栅极金属走线。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中的任一一层走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器件层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或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或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走线层内还包括第三连接孔,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走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走线层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器件层;以及,
走线层,所述走线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层的背侧;
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端与所述走线层的一端不连续,且所述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金属通孔与所述显示器件层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全面屏的屏占比并降低全面屏的上下或者四周的边框,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计该全面屏显示面板时,将显示面板的走线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器件层的背侧位置处。同时,在全面屏面板的端部区域处设置一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使走线层与显示器件层内部的信号线相电连接,以便对控制信号进行传输。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只需在全面屏的下方设置一通孔结构,而该通孔所占据的面积较小,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全面屏显示面板的下部的边框宽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提高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以及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更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对应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全面屏由于具有较大的显示区域以及较大的屏占比等优点,而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在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面板中,全面屏面板的四周边框区域处所占据的宽度较大,进而降低全面屏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全面屏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器件层101以及功能层106。具体的,器件层106设置在衬底层100上,功能层106设置在器件层101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器件层101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器件以及各层间膜层,同时在器件层101内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如第一栅极信号线102、第二栅极信号线103以及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走线104等信号线,如图1中的各线路排布示意图。
全面屏显示面板在未弯折之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08、弯折区域107以及扇出走线区域110。在弯折区域107内设置有有机材料层109,以便提高弯曲性能。同时在扇出走线区域110内设置有导线连接孔105。在形成全面屏显示面板时,将面板在弯折区域107处进行弯折,使扇出走线区域110内对应的膜层弯折到面板的背部,并进行绑定。由于弯折区域在进行弯折时,会在显示区域108的底部形成非显示区,进而造成全面屏面板的屏占比减小,不利于全面屏面板显示效果的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通过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并提高全面屏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走线层2、粘接层203以及显示器件层3。具体的,粘接层203设置在走线层2上,显示器件层3设置在粘接层203上,即通过粘接层203将走线层2和显示器件层3进行粘接。这样,走线层2相当于设置在显示器件层3的发光侧的背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接层203可为粘接胶层,如常用的紫外线固化胶等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器件层3的一侧的端部与走线层2一侧的端部不连续,即两个膜层不为同一膜层,而是上下两个不同的膜层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器件层3中,显示器件层3还包括第一衬底204、缓冲层205、阵列基板206以及发光功能层207。其中,衬底204设置在粘接层203上,缓冲层205设置在衬底204上,阵列基板206设置在缓冲层205上,同时,发光功能层207设置在阵列基板206上。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206中,该阵列基板206可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因此,该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有源层、源极和漏极以及各层间介质层。上述结构可为一般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结构,这里不再详细赘述。同时,在该阵列基板206内设置有驱动线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线路以第一金属层走线208、第二金属层走线209以及第三金属层走线210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层走线208、第二金属层走线209和第三金属层走线210均对应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22内。同时,第一金属层走线208、第二金属层走线209以及第三金属层走线210可设置在阵列基板206的不同的膜层上。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金属层走线208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金属走线,第二金属层走线209和第三金属层走线210均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金属走线为例进行说明。上述三层金属层走线分别为:源极金属走线208、第一栅极金属走线209和第二栅极金属走线210。其中,源极金属走线208对应的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一栅极金属走线209对应与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电连接,第二栅极金属走线210对应与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极走线电连接,从而通过上述各信号线为薄膜晶体管提供驱动以及控制信号,并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发光显示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显示区域22内的上述各金属走线仅为排布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薄膜晶体管的正常工作,在实际产品中可根据具体的器件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走线层2包括第二衬底200、第二介质层201以及第三衬底202。其中,第二介质层201设置在第二衬底200上,第三衬底202设置在第二介质层201上,并且粘接层203设置在第三衬底202上。
由于走线层2设置在显示器件层3的背侧,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走线层2的主要作用为向显示器件层3提供驱动信号。因此,走线层2内还设置有多条驱动信号线220,通过驱动信号线220以对显示器件层3内的薄膜晶体管进行驱动及控制。其中,多条驱动信号线220可设置在走线层2的各不同膜层上。
进一步的,在设置该走线层2时,在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上,走线层2的一端与显示器件层3的一端相对齐设置,同时,走线层2的另一端延伸至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22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走线层2的长度小于显示器件层3的长度。这样,当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尺寸,同时还可以为其他部件提供更多的排布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一金属通孔,在显示器件层3和走线层2的端部对位设置有金属通孔。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金属通孔设置在显示器件层3的一侧边缘区域内或者其他区域内。其中,该金属通孔可设置在部分显示器件层3内的膜层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金属通孔以连接孔24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连接孔24设置在显示器件层3的一端的边缘位置处,该连接孔24尽量靠近显示器件层3的边缘,并且该连接孔24可贯穿阵列基板206的部分膜层,其中设置在显示器件层3内的孔可为第二连接孔。
对应的,在走线层2内也设置有该连接孔24,该连接孔可为第一连接孔。其中,显示器件层3内的连接孔可与走线层2内的连接孔的一端相对齐,当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一端相对齐时,上下孔便可形成一连通的孔结构。优选的,在显示器件层3和走线层2内设置连接孔24时,还可使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小于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小,具体的连接孔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同时在该连接孔24内,还设置有连接线241,连接线241填充满显示器件层3内的连接孔以及走线层2内的连接孔。通过连接线241将显示器件层3和走线层2连接导通,同时走线层2内的控制信号通过该连接线241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显示器件层3内,以实现对显示器件层3的控制。
进一步的,由于连接孔24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22的边缘位置处,并且该孔所占据的面积较小,同时该连接孔24可只设置在显示器件层3的部分膜层上,因此,从显示器件层3的正面来看,显示器件层3的表面相当于未被挖孔或破坏,并且显示器件层3的表面能完全进行显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更大的屏占比。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层走线208还包括一延伸部2081,其中延伸部2081设置在第一金属层走线208的一端位置处,并且该延伸部2081延伸至连接孔24处,并与连接孔24内的连接线241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层走线208设置在第二金属层走线209上,且第一金属层走线208靠近阵列基板206的顶部,因此,走线层2内的信号线通过连接线241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显示器件层3内的延伸部2081中,并再次传输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金属走线208内,从而驱动对应的薄膜晶体管工作,并实现面板的发光显示等功能。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孔24直接设置在显示区域22对应的膜层内,并且不会对发光器件造成破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平面的屏占比,提供了全面屏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中的全面屏显示面板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走线层以及显示器件层,其中,走线层直接与显示器件层相贴合而不再通过粘接层进行粘接。具体的,走线层的顶部膜层和显示器件层的底部膜层共用同一膜层。即走线层和显示器件层共同第三衬底202,同时,在显示器件层中设置有一连接孔242,上下膜层中的连接线通过该连接孔242进行连通。这样,将粘接层省去,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厚度进一步减小,以实现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全面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同时结合图2-图3中的膜层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第二延伸部2091。其中,第二延伸部2091设置在第二金属层走线209的一端并与该第二金属层走线209相连接。同时,该第二延伸部2091延伸至连接孔24处并与连接孔24内的连接线241相电连接,此时,连接线241可将驱动信号传输至第二金属层走线209内,并使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正常工作并实现面板的显示。
与图2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延伸部2091设置在第二金属层走线209对应的位置处,而第二金属层走线209设置在阵列基板206的中部,这样,可使得连接孔24的孔的深度进一步减小。当连接孔24的深度减小时,其对应的阵列基板206上部未挖孔的膜层的厚度便随之增大,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22不被破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全面屏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三金属层走线210的一端设置一延伸部,并且该延伸部延伸至连接孔24处,通过连接孔24内的连接线241向该延伸部传输控制信号。具体的设计与上述设计相同。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走线层2内还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3,第三连接孔23可贯穿该走线层2。由于在走线层2内设置有多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会彼此分离并形成显示面板的扇形走线,然后对应的扇形走线与设置在该第三连接孔23内的信号线相连接,并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功能层207。具体的,该发光功能层207内可设置多个发光像素,通过阵列基板206内的薄膜晶体管以驱动对应的像素发光,并实现显示功能。具体的,还可在发光功能层207上设置触控电极层,通过触控电极层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操作。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对应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在设置全面屏显示面板的显示器件层内的阵列基板时,阵列基板包括第三衬底202、第一绝缘层511、第一栅极绝缘层513、层间介质层514以及平坦化层518。同时,在阵列基板内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510、栅极512以及源极515和漏极516等。具体的,有源层510设置在第三衬底202上,且第一绝缘层511设置在第三衬底202上并覆盖有源层510。同时,栅极512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1上,第一栅极绝缘层513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1上并覆盖该栅极512。层间介质层514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513上,源极515和漏极516设置在层间介质层514上并通过对应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510电连接。同时平坦化层518设置在层间介质层514上并覆盖源极515和漏极516。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还可设置为两个栅极层,两个栅极可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上,具体的结构可根据实际产品进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中还设置有连接孔24以及延伸部520。其中,连接孔24设置在阵列基板的一侧边缘位置处。延伸部520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513上或者设置在层间介质层514上,并且延伸部520与漏极516的一端相连接。同时该连接孔24可延伸至延伸部520的下方并使该延伸部520的一表面裸露。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后续的制备工艺中,再在该连接孔24内设置连接线,通过连接线将走线层内的信号线与阵列基板内的源极516等部件相连接,进而实现对薄膜晶体管的驱动和控制。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延伸部520还可设置在源极515的一端并与该源极515相电连接,或直接将该延伸部520与栅极512同层设置并与栅极512相电连接,后续在通过对应的连接孔结构实现薄膜晶体管的器件与走线层内的驱动信号线相连接,具体的结构可根据具体产品进行设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阵列基板内设置连接孔,并通过该连接孔实现上下膜层的导通,从而有效的减小了对显示面板发光区域的破坏,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以及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在显示面板602内的与显示区域22相对的背部区域内还设置有散热膜601以及柔性电路板600。其中,柔性电路板600以及对应的第三连接孔23设置在显示面板602的显示区域22的边缘位置处,柔性电路板600内的线路通过该第三连接孔23与走线层内的线路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走线层时直接将该走线层贴合在显示面板的背侧。因此,在显示面板的模组段内对各膜层进行贴合时,先将阵列基板一端所需的衬底基板玻璃,再将柔性电路板600内对应的扇出走线与第三连接孔23内的连接线相对应连接,并对该柔性电路板600进行绑定。在对柔性电路板600进行绑定时,考虑到后续的面板还需要贴合背板膜层以及其他功能膜层,因此,可在显示面板的背侧需要贴合膜层的位置处进行开槽设计,在进行开槽时,可开设置在与走线层相对应的位置处或者其他区域内,具体的位置以及槽体结构可根据实际产品进行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开柔性电路板600以及其他器件,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以及质量。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可包括衬底、显示器件层、走线层以及背板等膜层结构。其中该显示装置在显示器件层以及走线层的一端的边缘区域内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设置连接孔以实现不同层信号线的连接,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边框大小,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以及显示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件层,所述显示器件层包括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内的驱动线路;以及,
走线层,所述走线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层的背侧;
其中,所述走线层的长度小于显示器件层的长度,所述显示器件层的端部与所述走线层的端部为不连续设置,且所述显示器件层和所述走线层的端部对位设置有金属通孔,所述金属通孔均贯穿所述阵列基板以及所述显示器件层的部分膜层,所述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通孔与所述显示器件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驱动线路包括第一金属层走线、第二金属层走线以及第三金属层走线,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所述金属通孔处,并与所述金属通孔内对应的连接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走线层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端相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走线层的一侧的端部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为源极金属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为第一栅极金属走线,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为第二栅极金属走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中的任一一层走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器件层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走线或所述第二金属层走线或所述第三金属层走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层内还包括第三连接孔,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走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走线层电连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器件层;以及,
走线层,所述走线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层的背侧;
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端与所述走线层的一端不连续,且所述走线层内的信号线通过金属通孔与所述显示器件层电连接。
CN202110880614.3A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44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0614.3A CN113644100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0614.3A CN113644100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4100A CN113644100A (zh) 2021-11-12
CN113644100B true CN113644100B (zh) 2022-12-23

Family

ID=78419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0614.3A Active CN113644100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4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4082B (zh) * 2022-06-15 2022-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199A (zh) * 2019-05-05 2019-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7854B (zh) * 2019-05-08 2021-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3447A (zh) * 2020-03-24 2020-07-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199A (zh) * 2019-05-05 2019-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4100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2497B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柔性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CN1088784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76870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3696512B2 (ja) 表示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WO2019061683A1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1001859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36099B2 (en)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ouch signal lines having multiple non-touch-signal-transmitting lines comprising a curved section curving and detouring around a through hole
US1152202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0929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38934A (zh) 显示装置
CN109686757B (zh) 柔性基板及采用该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
WO202013371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52278B (zh) 电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593424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236524U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98726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441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96093A1 (zh) 双面显示器
US2022026936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2020032148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11092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96264A1 (en) Splicing screen
KR20170023239A (ko) 협 베젤 구조를 갖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KR100766895B1 (ko) 표시 장치
WO2020113802A1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