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8428A -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8428A
CN113638428A CN202111202097.0A CN202111202097A CN113638428A CN 113638428 A CN113638428 A CN 113638428A CN 202111202097 A CN202111202097 A CN 202111202097A CN 113638428 A CN113638428 A CN 113638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achable
rib
removable
tendo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20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8428B (zh
Inventor
石健
张钦喜
张越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tec Beiji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tec Beiji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tec Beiji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tec Beiji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20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8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8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8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8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8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采用混凝土、以及可拆筋钢筋笼来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可拆筋钢筋笼包括:可拆卸筋,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以及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的外侧,所述套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通过螺母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安装;其中,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脱离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中拆卸下来。

Description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带来大规模基坑工程的开挖和支护。基坑工程常采用桩锚支护结构体系开挖,而这种支护结构(例如护坡桩或连续墙)属于临时支护功能,待高层建筑基础建成以及回填土回填以后,这种临时支护结构的功能随即结束,因此这种临时支护结构中的钢筋笼、以及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也失去原有作用,钢筋笼和支护结构中的大量钢筋也成为了建筑垃圾,并对地下空间二次开发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桩锚支护结构体系的钢筋笼和支护结构中大量钢筋不能回收,成为建筑垃圾,碳排放较高,已经不符合国家推行的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要求。
现有支护结构是将钢筋通过焊接、绑扎制成钢筋笼,再整体插入浇满混凝土的桩孔内,此时混凝土包裹钢筋笼凝固后形成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的水平抗剪性能由支护结构的竖向刚度决定,而其竖向刚度是由握裹在混凝土的竖向钢筋因护坡的土侧压力导致支护结构产生弯曲变形而产生的拉力来决定。因此肥槽回填后支护结构已无土侧压力,此时支护功能结束,而支护结构中的钢筋笼的钢筋却无法回收。
现有支护结构由于是将钢筋笼整体插入浇满混凝土的桩孔内,使得混凝土包裹钢筋笼凝固,从而形成支护结构,因此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现有支护结构无法实现对钢筋笼中的钢筋的回收,钢筋笼底部与混凝土之间也无法实现良好的锚固;第二,支护结构内的竖向钢筋是在松弛状态下握裹在混凝土里,因此竖向钢筋常在插入桩孔过程中发生弯曲、扭曲或变形,导致其在竖向上并未拉紧,对支护结构的横向支撑力受到较大局限和影响,因此只有在支护结构发生弯曲变形时,竖向钢筋才会产生拉力,从而阻止支护结构继续变形,由于竖向钢筋是被动受拉,因此支护结构抗弯性能不高;第三,现有技术中并未给出任何可以实现主动拉紧竖向钢筋的施工工艺,也未给出任何在肥槽回填后支护功能结束时,如何对支护结构中的钢筋笼的竖向钢筋进行回收的操作工艺。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
发明内容
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采用混凝土、以及可拆筋钢筋笼来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可拆筋钢筋笼包括:可拆卸筋,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以及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的外侧,所述套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通过螺母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安装;其中,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脱离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还包括连梁,所述可拆卸筋在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梁相互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梁之间设置有片状的承压板。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卸筋在所述第一端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并使用所述螺母将所述承压板锁定在所述连梁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筋钢筋笼还包括:锚固筋,其靠近所述第二端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锚固筋呈锥形,并且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桩底锚固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脱离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锚固筋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自卸螺母和反力套筒;所述自卸螺母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会在所述反力套筒内部绕所述可拆卸筋的轴线反时针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卸螺母可转动式套设在所述反力套筒内,所述可拆卸筋的所述第二端通过螺纹可转动式套设在所述自卸螺母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卸螺母呈圆柱状并设有四个圆柱状耳钉;所述耳钉呈螺旋状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自卸螺母的外圆柱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卸螺母沿着轴线设置有带有螺纹的通孔,所述通孔能够与所述可拆卸筋的所述第二端可转动式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力套筒呈中空圆柱状,其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耳钉相互配合的螺旋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力套筒的一端与所述锚固筋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相互密封。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槽的中心线螺距与呈螺旋状的所述耳钉形成的螺距相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卸螺母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所述耳钉会受到所述螺旋槽的圆周反扭力,以驱动所述自卸螺母绕所述可拆卸筋的轴线反时针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钢筋笼还包括环状的架立筋,其从内部方向支撑所述套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立筋在与所述套管的接触点位置焊接有套管夹;所述套管夹均匀分布在所述架立筋上,并用于插入和固定所述套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钢筋笼还包括箍筋,其从外部方向缠绕在所述套管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箍筋在与所述套管的接触点位置用火烧丝绑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将可拆筋钢筋笼插入到浇有混凝土的桩孔内,待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可拆筋钢筋笼包括:可拆卸筋,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以及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的外侧,所述套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通过螺母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安装;其中,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脱离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桩顶多余的混凝土剔除并制作连梁,所述可拆卸筋在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梁相互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梁之间设置有片状的承压板。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连梁达到预设抗压强度后,在所述可拆卸筋的所述第一端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并使用所述螺母将所述承压板锁定在所述连梁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肥槽换撑和回填后,解除所述螺母和所述承压板对所述可拆卸筋的锁定,然后通过向所述可拆卸筋施加向下的按压力,以使得所述可拆卸筋脱离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筋钢筋笼还包括:锚固筋,其靠近所述第二端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可拆卸筋相互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锚固筋呈锥形,并且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桩底锚固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钢筋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钢筋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卸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反力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卸螺母和图8中反力套筒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的反力套筒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反力套筒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卸螺母和图10中反力套筒等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可以为护坡桩或连续墙,本公开附图以护坡桩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其采用混凝土9、以及可拆筋钢筋笼10来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包括:可拆卸筋1,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11、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12;以及套管3,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外侧,所述套管3在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位置通过螺母5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位置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1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具体来说,可拆卸筋1与套管3之间实现拆卸的相关结构,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108951613B中提到的上法兰盘、下法兰盘和保护套螺母(包括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螺母)的结构,此时可以转动可拆卸筋1,从而将其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作为替换实施例,可拆卸筋1与套管3之间实现拆卸的相关结构,也可以采用自卸螺母和反力套筒的结构,下文会详细介绍。
应理解的是,相对于现有支护结构而言,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实现对可拆筋钢筋笼10中可拆卸筋1的拆卸和回收,由于可拆卸筋1通常占钢筋笼重量的85%,因此可拆卸筋1的回收意义重大,既可以二次利用,又能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建筑碳排放,非常具有环保和经济价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还包括连梁101,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所述连梁101相互连接。
可以理解,连梁101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所述连梁101相互连接,从而增加支护结构的整体预应力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母5与所述连梁101之间设置有片状的承压板102。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张拉设备(例如油缸)进行张拉,并使用所述螺母5将所述承压板102锁定在所述连梁101上。
可以理解,相对于现有支护结构而言,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公开的支护结构内的竖向钢筋,即使在刚插入的时候,是在松弛状态下握裹在混凝土里,或者竖向钢筋在插入桩孔过程中发生弯曲、扭曲或变形,也可以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从而使得其在竖向上拉紧,以便提升和加强对支护结构的横向支撑力,从而在支护结构发生弯曲变形之前,竖向钢筋就能够产生拉力(即预应力支护结构),从而提早阻止支护结构变形,使得支护结构即使后续发生变形,其抗弯性能也非常高。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还包括:锚固筋2,其靠近所述第二端12,所述锚固筋2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连接。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锚固筋2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9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底锚固端。
可以理解,相对于现有支护结构而言,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具有以下优势:由于锚固筋2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9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底锚固端,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钢筋笼底部与混凝土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锚固。
而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承压板102连接可拆卸筋1和锚固筋2对支护结构两端施加预拉力,形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竖向樑,支护结构受土压力抗剪对钢筋产生的拉力需要大于预拉力才能发生变形。因此本公开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是一个竖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樑,对土层的支护抗弯性能高于现有支护结构(例如常规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或称为可拆筋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支护结构),不但可以提高支护结构抗弯性能,还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节能减排,实现绿色施工(例如实现钢筋的回收、以及提前预防支护结构变形导致的施工事故而带来的成本增加)。
实施例2: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将可拆筋钢筋笼10插入到浇有混凝土9的桩孔内,待所述混凝土9凝固后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例如实施例1中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筋钢筋笼包括:可拆卸筋1,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11、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12;以及套管3,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外侧,所述套管3在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位置通过螺母5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位置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其中,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1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顶多余的混凝土剔除并制作连梁101,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所述连梁101相互连接,所述螺母5与所述连梁101之间设置有片状的承压板102。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连梁101达到预设抗压强度后(例如等待28天,混凝土到达30Mpa左右),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一端11通过张拉设备(例如油缸)进行张拉(比如通过压力表,观察是否对每根可拆卸筋1进行张拉达到设定值),并使用所述螺母5将所述承压板102锁定在所述连梁101上,从而形成支护结构在桩身两端通过可拆卸筋1连接受压的预应力支护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肥槽换撑和回填后,解除所述螺母5和所述承压板102对所述可拆卸筋1的锁定,然后通过向所述可拆卸筋1施加向下的按压力,以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拆筋钢筋笼还包括:锚固筋2,其靠近所述第二端12,所述锚固筋2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锚固筋2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9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底锚固端。例如,在肥槽换撑和回填后,解除所述螺母5和所述承压板102对所述可拆卸筋1的锁定,然后通过向所述可拆卸筋1施加向下的按压力,以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和锚固筋2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实施例3:可拆筋钢筋笼
如图1-图6所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筋钢筋笼10,包括:可拆卸筋1、锚固筋2以及套管3。
可拆卸筋1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例如平行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11、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12。
锚固筋2靠近所述第二端12,所述锚固筋2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连接(例如可拆卸连接)。
如图4所示,套管3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外侧,所述套管3在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位置通过螺母5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例如通过螺母5将套管3和可拆卸筋1相互紧固),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例如通过连接件4将套管3和可拆卸筋1相互紧固)。
其中,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1受到向下的按压力(例如沿着桩孔朝下的方向施加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锚固筋2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应当理解,相对于中国专利CN108951613B而言,该实施例的可拆筋钢筋笼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实现对可拆卸筋1的拆卸和回收,由于可拆卸筋1通常占钢筋笼重量的85%,因此可拆卸筋1的回收意义重大,既可以二次利用,又能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建筑碳排放,非常具有环保和经济价值。其次,由于底部采用了锚固筋2的设计,因此舍弃了中国专利CN108951613B的下法兰盘的结构,此时可以使得钢筋笼在插入浇满混凝土的桩孔内时,不存在下法兰盘的阻碍作用,使得钢筋笼整体插入过程非常顺畅,效率更高。再次,锚固筋2作为独立的部件设计,其长度可以进行任意调整并设置,因此规避了中国专利CN108951613B中下保护套螺母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非常弱的缺陷,相反,锚固筋2在插入桩孔之后,可以与混凝土9粘接固化形成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桩底锚固端,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更强。又次,本公开可以通过在所述可拆卸筋1上施加向下的按压力来实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锚固筋2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这可以在钢筋笼在吊起或插入桩孔的过程中发生弯曲、扭曲或变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可拆卸筋1拆卸下来,实现回收,从而规避了采用旋转或转动纵筋的操作方式无法在该情况下实现回收的缺陷。
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拆筋钢筋笼10可以大致呈圆柱形,其更适合用于支护结构的施工领域;也可以大致呈正方体或长方体形(本公开的附图中未示出),其更适合用于连续墙的施工领域。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锚固筋2可以具有一定的长度并设置多个,相互平行(大致呈筒状,例如圆筒状)。
优选地,锚固筋2整体上优选地可以呈锥形(例如圆锥形),即多个锚固筋2会使得钢筋笼内底部整体上呈锥形。可以理解,呈锥形的锚固筋2的设计,特别适用于插入浇满混凝土的桩孔(即先在桩孔中浇筑混凝土,然后插入钢筋笼,也即“倒插钢筋笼”)的使用场景,其可以进一步规避中国专利CN108951613B中下法兰盘的阻碍缺陷、以及下保护套螺母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非常弱的缺陷,相反,呈锥形的锚固筋2可以使得钢筋笼在插入浇满混凝土的桩孔内时,不存在下法兰盘的阻碍作用,并且由于锥形更适于在有混凝土的桩孔中方便地插入,因此可以进一步使得钢筋笼整体插入过程更加顺畅,效率进一步提高。此外,锚固筋2在插入桩孔之后,可以更优化地与混凝土粘接固化形成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桩底锚固端,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进一步加强。
如图4-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拆筋钢筋笼10还包括环状(例如圆环形或者方环形)的架立筋6,其从内部方向支撑所述套管3。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立筋6在与所述套管3的接触点位置焊接有套管夹7(例如采用金属材质,以方便焊接,比如铁制、钢制)。所述套管夹7均匀分布在所述架立筋6上(例如根据可拆卸筋1的数量来设置合理的分布间隔),并用于插入和固定所述套管3。
可以理解,本公开的架立筋6可以从内部方向支撑所述套管3,此时可以防止可拆卸筋1向内变形,防止可拆卸筋1产生弯曲、扭曲或变形,以便于后续将可拆卸筋1从套管3中取出。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箍筋8,其从外部方向缠绕在所述套管3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箍筋8在与所述套管3的接触点位置用火烧丝(又名捆绑丝,退火丝。柔韧性好,可以由优质铁丝制成,采用国标低碳钢线材经酸洗除锈、拉拔成型、高温退火等工艺精制而成)绑紧。
应理解,本公开的架立筋6和箍筋8可以分别从内部方向和外部方向同时支撑所述套管3,此时可以进一步防止可拆卸筋1向内变形或向外变形,更好地防止可拆卸筋1产生弯曲、扭曲或变形,以便于后续将可拆卸筋1从套管3中取出。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4包括自卸螺母41和反力套筒42;所述自卸螺母41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会在所述反力套筒42内部绕所述可拆卸筋1的轴线反时针转动(例如,通过反时针转动,可以使得自卸螺母41在反力套筒42内部实现与可拆卸筋1的脱离)。
参考图9和图12,所述自卸螺母41可转动式套设在所述反力套筒42内,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二端12通过螺纹可转动式套设在所述自卸螺母41内。
参考图7,所述自卸螺母41呈圆柱状并设有四个圆柱状耳钉411;所述耳钉411呈螺旋状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自卸螺母41的外圆柱面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自卸螺母41沿着轴线设置有带有螺纹的通孔412,所述通孔412能够与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二端12可转动式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圆柱状耳钉41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锥形、柱状等合理的形状。
参考图8和图10,所述反力套筒42呈中空圆柱状,其内壁421上设置有与所述耳钉411相互配合的螺旋槽422。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力套筒42的一端与所述锚固筋2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3相互密封(例如无缝连接),至于其具体实现方式,下面介绍两个示例性实施例。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5和图6所示,反力套筒42呈中空圆柱状,其下端具有缩口设计,并可以通过螺纹与锚固筋2相互连接。反力套筒42的上端呈敞口状(没有缩口设计),此时自卸螺母41可以从上端放入反力套筒42内,然后将套有套管3的可拆卸筋1从上部敞口插入,其中可拆卸筋1通过螺纹与自卸螺母41旋转连接并安装,而套管3则与上部敞口在形状上适配并相互密封起来。
作为另一个示例,如图7-图9所示,反力套筒42在上端还具有凸缘423(此时其上端有缩口设计,并形成圆柱形的凸缘,或称为凸颈),而下端是敞口设计(没有缩口设计)。此时自卸螺母41可以通过下端的敞口放入反力套筒42内,然后将套有套管3的可拆卸筋1从上部插入,其中可拆卸筋1通过螺纹与自卸螺母41旋转连接并安装,而套管3则与凸缘423在形状上适配,并从外部套住凸缘423,使得两者相互密封起来。最后,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将反力套筒42的下端与锚固筋2相互固定并密封。该示例构成的连接件4的整体结构,可以使得在可拆卸筋1被拉动(例如通过张拉设备进行拉紧)时,不易从反力套筒42的上端开口滑脱出去,从而更有利于对可拆卸筋1进行拉紧,并对支护结构增加预应力,预防变形,并起到更好的支护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螺旋槽422的中心线螺距与呈螺旋状的所述耳钉411形成的螺距相等。可以理解,通过螺距的设置和配合,可以更优地实现耳钉411在螺旋槽422中的螺旋转动,使得自卸螺母41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会在所述反力套筒42内部绕所述可拆卸筋1的轴线反时针转动。
参考图9和图12,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卸螺母41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所述耳钉411会受到所述螺旋槽422的圆周反扭力,以驱动所述自卸螺母41绕所述可拆卸筋1的轴线反时针转动(例如,通过反时针转动,可以使得自卸螺母41在反力套筒42内部实现与可拆卸筋1的脱离)。
可以理解,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自卸螺母41和反力套筒42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在所述可拆卸筋1上施加向下的按压力来实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锚固筋2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这可以在钢筋笼在吊起或插入桩孔的过程中发生弯曲、扭曲或变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可拆卸筋1拆卸下来,实现回收,从而规避了采用旋转或转动纵筋的操作方式无法在该情况下实现回收的缺陷。
实施例4:可拆筋钢筋笼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筋钢筋笼的制作方法,其在制作之后形成本公开实施例3中的可拆筋钢筋笼10。
以下示例性介绍可拆筋钢筋笼的制作方法,其结构为实施例3中的可拆筋钢筋笼10,这里不再赘述。该可拆筋钢筋笼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A)将套管夹7焊接在环状的架立筋6上,然后将装有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套管3插入所述套管夹7中,并将所述套管夹7夹紧在所述套管3上。
(B)将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二端12与所述连接件4相互连接并使所述套管3与所述连接件4相互密封(例如无缝连接)。
(C)将所述锚固筋2连接在所述连接件4上。
(D)将箍筋8从外部方向缠绕在所述套管3上,并在所述箍筋8与所述套管3的接触点位置用火烧丝绑紧。
通过以上步骤,能够快速、方便地制作出本公开实施例3中的可拆筋钢筋笼10,并具有本公开实施例3中的可拆筋钢筋笼10的全部优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本公开的特征并不局限于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在本公开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混凝土(9)、以及可拆筋钢筋笼(10)来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其中,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包括:
可拆卸筋(1),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11)、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12);以及
套管(3),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外侧,所述套管(3)在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位置通过螺母(5)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位置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
其中,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1)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还包括连梁(101),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所述连梁(101)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与所述连梁(101)之间设置有片状的承压板(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并使用所述螺母(5)将所述承压板(102)锁定在所述连梁(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还包括:锚固筋(2),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并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筋(2)呈锥形,并且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9)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底锚固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1)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锚固筋(2)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自卸螺母(41)和反力套筒(42);所述自卸螺母(41)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会在所述反力套筒(42)内部绕所述可拆卸筋(1)的轴线反时针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螺母(41)可转动式套设在所述反力套筒(42)内,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二端(12)通过螺纹可转动式套设在所述自卸螺母(4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螺母(41)呈圆柱状并设有四个圆柱状耳钉(411);所述耳钉(411)呈螺旋状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自卸螺母(41)的外圆柱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螺母(41)沿着轴线设置有带有螺纹的通孔(412),所述通孔(412)能够与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二端(12)可转动式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套筒(42)呈中空圆柱状,其内壁(421)上设置有与所述耳钉(411)相互配合的螺旋槽(4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套筒(42)的一端与所述锚固筋(2)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3)相互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422)的中心线螺距与呈螺旋状的所述耳钉(411)形成的螺距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螺母(41)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所述耳钉(411)会受到所述螺旋槽(422)的圆周反扭力,以驱动所述自卸螺母(41)绕所述可拆卸筋(1)的轴线反时针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6-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还包括环状的架立筋(6),其从内部方向支撑所述套管(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立筋(6)在与所述套管(3)的接触点位置焊接有套管夹(7);所述套管夹(7)均匀分布在所述架立筋(6)上,并用于插入和固定所述套管(3)。
18.根据权利要求1-4、6-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还包括箍筋(8),其从外部方向缠绕在所述套管(3)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8)在与所述套管(3)的接触点位置用火烧丝绑紧。
20.一种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可拆筋钢筋笼(10)插入到浇有混凝土(9)的桩孔内,待所述混凝土(9)凝固后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其中,所述可拆筋钢筋笼包括:
可拆卸筋(1),沿着桩孔的方向延伸,并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端(11)、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端(12);以及
套管(3),其套设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外侧,所述套管(3)在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位置通过螺母(5)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并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位置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安装;
其中,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在所述可拆卸筋(1)受到转动力、或者向下的按压力时,会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顶多余的混凝土剔除并制作连梁(101),所述可拆卸筋(1)在所述第一端(11)通过所述连梁(101)相互连接,所述螺母(5)与所述连梁(101)之间设置有片状的承压板(102)。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连梁(101)达到预设抗压强度后,在所述可拆卸筋(1)的所述第一端(11)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并使用所述螺母(5)将所述承压板(102)锁定在所述连梁(101)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肥槽换撑和回填后,解除所述螺母(5)和所述承压板(102)对所述可拆卸筋(1)的锁定,然后通过向所述可拆卸筋(1)施加向下的按压力,以使得所述可拆卸筋(1)脱离与所述连接件(4)的连接,并能够从所述套管(3)中拆卸下来。
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筋钢筋笼(10)还包括:锚固筋(2),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并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可拆卸筋(1)相互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筋(2)呈锥形,并且在插入所述桩孔之后,与所述混凝土(9)粘接固化形成所述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100)的桩底锚固端。
CN202111202097.0A 2021-10-15 2021-10-15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638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2097.0A CN113638428B (zh) 2021-10-15 2021-10-15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2097.0A CN113638428B (zh) 2021-10-15 2021-10-15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8428A true CN113638428A (zh) 2021-11-12
CN113638428B CN113638428B (zh) 2022-02-08

Family

ID=7842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2097.0A Active CN113638428B (zh) 2021-10-15 2021-10-15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842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5338A (zh) * 2013-10-10 2014-01-01 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08706A (zh) * 2016-05-04 2016-08-31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中灌注桩纵向钢筋的回收方法
CN108214381A (zh) * 2017-12-14 2018-06-29 燕山大学 直动式蓄能螺丝刀
CN109706922A (zh) * 2019-02-25 2019-05-03 浙江中桥预应力设备有限公司 采用可回收锚索的钢筋笼、基坑围护桩及施工方法
CN110578325A (zh) * 2019-08-27 2019-12-17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回收预应力钻孔灌注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KR102143969B1 (ko) * 2020-01-03 2020-08-12 정경한 P-cip 흙막이 벽체용 파일 조립체 및 그 시공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5338A (zh) * 2013-10-10 2014-01-01 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08706A (zh) * 2016-05-04 2016-08-31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中灌注桩纵向钢筋的回收方法
CN108214381A (zh) * 2017-12-14 2018-06-29 燕山大学 直动式蓄能螺丝刀
CN109706922A (zh) * 2019-02-25 2019-05-03 浙江中桥预应力设备有限公司 采用可回收锚索的钢筋笼、基坑围护桩及施工方法
CN110578325A (zh) * 2019-08-27 2019-12-17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回收预应力钻孔灌注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KR102143969B1 (ko) * 2020-01-03 2020-08-12 정경한 P-cip 흙막이 벽체용 파일 조립체 및 그 시공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8428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075753A (ko) 조립식 강합성 구조 교각 기둥 부재
CN105569224A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6760461A (zh) 一种全装配式脚手架悬挑的安装方法
CN102071747A (zh)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楼盖连接的节点及制作方法
CN113860190B (zh) 一种动臂塔吊免翻梁搁置牛腿及安装方法
CN113638404B (zh) 可拆筋钢筋笼及其制作方法
KR20010007930A (ko) 강관말뚝과 콘크리트구조물기초의 결합구조 및 그강관말뚝 결합구
CN113638428B (zh) 可拆筋预应力支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16713017U (zh) 一种预制锚杆腰梁
CN113482007B (zh) 一种腰梁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062094U (zh) 一种便于拆除的地库顶板预留洞口挡土墙
CN214301761U (zh) 一种抱箍-螺栓混合节点及基坑内支撑结构
CN211949548U (zh) 一种型钢悬挑脚手架搭设用穿墙螺栓预埋孔形成装置
CN210529735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平台基座
CN109826186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通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导墙及实现方法
CN114045750A (zh) 高墩柱系梁的施工方法
CN111287459B (zh) 锚固塔筒段的施工方法
CN215907194U (zh) 一种可回收钢筋笼
CN112302034A (zh) 一种预制空心混凝土支撑构件、内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2302035A (zh) 预制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构件、内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20057907U (zh) 一种用于预制管桩的组合型钢结构冠梁
CN216380270U (zh) 一种预制锥头件
CN216305154U (zh) 一种支撑结构件
CN220225267U (zh)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抗拔桩
CN218234361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特殊部位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