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5945A -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5945A
CN113635945A CN202110815752.3A CN202110815752A CN113635945A CN 113635945 A CN113635945 A CN 113635945A CN 202110815752 A CN202110815752 A CN 202110815752A CN 113635945 A CN113635945 A CN 113635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departure time
train number
adjust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57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5945B (zh
Inventor
卢恺
罗铭
赵兴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57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5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5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5945A/zh
Priority to US17/563,09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17198A1/en
Priority to EP21218260.4A priority patent/EP412279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5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5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10Operations, e.g. scheduling or time tables
    • B61L27/12Preparing schedul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 G08G1/127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to a central station ; Indicators in a central station
    • G08G1/1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to a central station ; Indicators in a central station the indicator being in the form of a map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本发明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Description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客流是制定开行方案和进行调度决策等工作的基础数据。在面向轨道交通大客流的场景中,加车是一种有效的运行图调整手段。
相关技术中运行图加车调整方法为调度员手动铺画运行图并告知列车司机,自动化程度较低,容易出现错误,且加车方式较为主观,缺乏对运行图的客观评价。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中运行图加车调整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运行图加车调整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可选地,所述车次集合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前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后到前的顺序对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为{Sb1,…,Sbi,…,Sb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在每次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调整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t′sbi-tsbi+1≥I且t′sbi-1-t′sbi≥I,t′sbi-1表示车次Sbi-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i表示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tsbi+1表示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在车次Sbn-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n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不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或者,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一时间,调整结束。
可选地,还包括: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执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基于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一;
图4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运行图加车调整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目标客流为大客流的应用场景。
加车车次为在目标客流出现的情况下增加的一辆列车车次。
第一时间为加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其中,第一时间的初始值为加车车次收到加车指令后到达列车始发站的时间。
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表示在目标客流出现的情况下在列车始发站还未发车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可选地,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包括第一车次集合、第二车次集合和加车车次。
其中,第一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第一时间之前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第二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例如第二车次集合包括不超过10个列车车次。
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车次集合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第一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第一时间之前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第二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第一时间之后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步骤101、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表示相邻两辆列车的发车时间的差值的最小值。
列车运行图表示列车在轨道区间运行,以及在每个车站的到达时间、发车时间或通过时间的技术文件。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分别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和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步骤102、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加车指令表示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增加一辆列车车次的指令。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基于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加车指令后,基于当前时间判断加车车次的运行次数,若当前时间为上班高峰期,例如早上9点,则在加车车次运行一圈后,继续运行,若当前时间为平峰期,例如下午2点,则在加车车次运行一圈后,并退出运行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基于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推送至平行推演系统得到指标数据,基于所述指标数据对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进行评价。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加车方式较为主观,缺乏对运行图的客观评价的技术问题,将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输入平行推演系统,得到指标数据,基于指标数据对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进行评价。
平行推演系统用于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基于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进行推演,确定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对目标线路的列车运行、客流和车流的影响,并输出指标数据。
可选地,指标数据包括列车运行指标数据、客流指标数据和能耗指标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将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输入平行推演系统,输出指标数据,根据指标数据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的运营调整效果,作为对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的评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通过将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推送至平行推演系统得到指标数据,基于指标数据对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进行评价,能够实现对出现目标客流的场景进行推演,并对调整后的列车运行进行客观评价,提高了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列车运行图的组成结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列车运行图包括起始站为新宫,终点站为牡丹园,其中,假设列车从新宫行驶到牡丹园为上行行驶方向,从牡丹园行驶到新宫为下行行驶方向。
如图2所示,列车从B1行驶到B2,再从B3行驶到B4,表示列车从下行行驶方向折返到上行行驶方向,其中,B2到B3表示列车上行实际折返时间。
如图2所示,列车从A1行驶到A2,再从A3行驶到A4,表示列车从下行行驶方向折返到上行行驶方向,其中,A2到A3表示列车下行实际折返时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车次集合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前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后到前的顺序对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为{Sb1,…,Sbi,…,Sb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的合理性,需要判断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根据判断结果分别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和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若不满足,首先调整第一车次集合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之后再调整第一车次集合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若满足,表明第一车次集合内相邻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均满足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则只需要调整第二车次集合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包括预设列车上行最小折返时间和预设列车下行最小折返时间。
预设列车上行最小折返时间表示在列车行驶方向为从下行行驶方向折返到上行行驶方向的情况下列车上行实际折返时间的最小值。
预设列车下行最小折返时间表示在列车行驶方向为从上行行驶方向折返到下行行驶方向的情况下列车上行实际折返时间的最小值。
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表示按照第一车次集合内列车车次的排序方式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判断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基于判断结果分别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和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进而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在每次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调整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t′sbi-tsbi+1≥I且t′sbi-1-t′sbi≥I,t′sbi-1表示车次Sbi-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i表示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tsbi+1表示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调整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第二种为调整第一车次集合内的部分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第三种为不调整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对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结合如下案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对车次Sb1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后,判断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2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若是,则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停止调整;若否,则调整车次Sb2的发车时间,之后再次判断车次Sb3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2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小发车间隔,或判断车次Sb2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小发车间隔,直至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停止调整,或者,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均调整完成。
一种实施方式中,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利用公式(1)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
t′sbi=tsbi-(Turn-Tumin) (1)
其中,t′sbi表示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i表示车次Sbi的发车时间,Turn表示列车实际折返时间,Tumin表示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基于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每次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后,判断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基于判断结果实现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的调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在车次Sbn-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n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不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次Sbn-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n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表明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增加一辆列车车次,不能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因此,只能对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在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不能调整的情况下,对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并基于第一时间对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结合图3具体说明对第一车次集合内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的过程。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一。
如图3所示,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对目标客流进行加车,C0表示发车时间可调整的列车车次的时间节点Tp,C5至D4段表示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T0,其中,Tp=t0+t1+t2,T0初始值为t0+t1+t2+t3+t4,t0表示出现目标客流的时间,t1表示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生成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的时间,t2表示执行加车命令的时间,t3表示列车准备时间,t4表示加车车次接收命令并到达起始站的时间。
当前列车运行图包括第一车次集合,第一车次集合包括车次Sb1和车次Sb2,新宫表示起始站,牡丹园表示终点站,C1至D1段表示车次Sb2的发车时间,C2至C4段表示列车实际上行折返时间Turn,C4至D3段表示车次Sb1的发车时间tsb1
如图3所示,在T0-tsb1<I的情况下,对车次Sb1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调整方式为调整列车实际上行折返时间Turn,得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1,其中,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对车次Sb1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后,在t′sb1-tsb2≥I的情况下,不对车次Sb2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调整结束。
如图3所示,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包括第一车次集合,第一车次集合包括车次Sb1和车次Sb2,其中,C2至C3段表示调整后的列车实际上行折返时间T′urn,C3至D2段表示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1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停止调整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后,需要再次判断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目的是进一步对第一时间或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在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对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判断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基于判断结果对第一时间或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或者,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一时间,调整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直接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调整结束,另一种为先对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再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一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利用公式(2)或(3)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T′0=tsb1+I (2)
T′0=t′sb1+I (3)
其中,T′0表示调整后的第一时间,tsb1表示车次Sb1的发车时间,t′sb1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或者,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基于判断结果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还包括: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的过程为:首先确定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然后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利用公式(4)或(5)计算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
tad=2I-tsb1 (4)
tad=2I-t′sb1 (5)
其中,tad表示第一调整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tsb1表示车次Sb1的发车时间,t′sb1表示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利用公式(6)-(7)确定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Figure BDA0003170079360000181
t′sa1=tsa1+N*(Turn-Tumin) (7)
其中,tad表示第一调整时间,N表示列车折返次数,Turn表示列车实际折返时间,Tumin表示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tsa1表示车次Sa1的发车时间,t′sa1表示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第一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利用公式(8)计算调整后的第一时间:
T′0=t′sa1-I (8)
其中,T′0表示调整后的第一时间,t′sa1表示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表示为按照第二车次集合内列车车次的排序方式对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首先计算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然后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以及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不调整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第二种为调整第二车次集合内的部分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第三种为调整第二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其中,在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第一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列车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表示第二车次集合内的相邻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均大于或等于预设列车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则不需要调整第二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在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第一时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列车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表示需要对Sa1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基于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第一时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列车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基于判断结果对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利用公式(9)计算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
t′ad=I-(tsa1-T0) (9)
其中,t′ad表示第二调整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tsa1表示车次Sa1的发车时间,T0表示第一时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第二调整时间利用公式(10)-(11)确定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Figure BDA0003170079360000201
t′sa1=tsa1+N*(Turn-Tumin) (11)
其中,t′ad表示第二调整时间,N表示列车折返次数,Turn表示列车实际折返时间,Tumin表示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tsa1表示车次Sa1的发车时间,t′sa1表示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利用公式(8)计算调整后的第一时间:
T′0=t′sa1-I (8)
其中,T′0表示调整后的第一时间,t′sa1表示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表示为按照第二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排序对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首先计算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然后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对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以及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
对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结合如下案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对车次Sa1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后,判断车次Sa2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若是,停止调整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若否,调整车次Sa2的发车时间,再次判断Sa3与车次Sa2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直至停止调整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或者,直至对第二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调整完成。
一种实施方式中,调整车次Sai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利用公式(12)调整车次Sai的发车时间:
t′sai+1=t′sai+I (12)
其中,t′sai表示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ai+1表示车次Sai+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基于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对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依次调整,进而实现对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结合图4具体说明在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已经调整完成的情况下对第二车次集合进行调整的过程。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二。
如图4所示,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对目标客流进行加车,C0表示发车时间可调整的列车车次的时间节点Tp,C6至D4段表示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T0,其中,Tp=t0+t1+t2,T0初始值为t0+t1+t2+t3+t4,t0表示出现目标客流的时间,t1表示在出现目标客流的情况下生成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的时间,t2表示执行加车命令的时间,t3表示列车准备时间,t4表示加车车次接收命令并到达起始站的时间。
当前列车运行图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第一车次集合包括车次Sb1和车次Sb2,第二车次集合包括车次Sa1和车次Sa2,新宫表示起始站,牡丹园表示终点站,C2至D1段表示车次Sb2的发车时间,C4至D3段表示车次Sb1的发车时间,C7至D5表示车次Sa1的发车时间tsa1,C10至D7表示车次Sa2的发车时间tsa2,C5至C7与C8至C10均表示列车上行实际折返时间Turn
如图4所示,C3至D2段表示第一车次集合内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C1至D0段表示第一车次集合内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在对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已经调整完成的情况下,对第二车次集合进行调整,包括:
若tsa1-T0<I,则调整第二车次集合内车次Sa1的发车时间,得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a1,其中,t′sa1满足t′sa1-T0≥I,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若t′sa1-tsa2<I,则调整第二车次集合内车次Sa2的发车时间,得到车次Sa2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a2
如图4所示,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第一车次集合包括车次Sb1和车次Sb2,第二车次集合包括车次Sa1和车次Sa2,其中,C3至D2段表示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C1至D0段表示车次Sb2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C9至D6段表示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C11至D8段表示车次Sa2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
结合图5具体说明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流程。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0、获取当前时刻的列车运行图;
S501、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大客流加车场景,若是,执行S502,若否,结束调整。
S502、根据加车车次确定第一时间T0、发车时间可调整的列车时间节点Tp、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Sb和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Sa,其中Tp<T0
S503、判断当前时刻的列车运行图是否为上行方向进行加车,若是,执行S505;若否,执行S504;
S504、采用下行方向列车最小折返时间Tumin,再执行S506;
S505、采用上行方向列车最小折返时间Tumin,再执行S506;
S506、判断车次T0-tsb1≥I是否成立,其中,tsb1为车次Sb1的发车时间,I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若是,执行S518;若否,执行S507;
S507、选取Sb中的车次i=1,即车次Sb1,再执行S508;
S508、根据Tumin,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t′sbi,再执行S509;
S509、判断i>1,若是,则执行S510;若否,则执行S511;
S510、判断t′sbi-t′sbi-1≥I是否成立,若是,执行S511;若否,执行S512;
S511、判断t′sbi-tsbi+1≥I是否成立,若是,执行S514;若否,执行S513;
S512、Sb中各车次的发车时间均不调整,再执行S517;
S513、判断车次Sbi是否为Sb中的最后一个车次,若是,执行S512;若否,执行S515;
S514、车次Sbi的发车时间调整为t′sbi,执行tsbi=t′sbi,再执行S516;
S515、执行i=i+1,再执行S508;
S516、判断T0-tsb1≥I,若是,执行S518;若否,执行S517;
S517、选取Sa中的车次i=1,即车次Sa1,再执行S521;
S518、判断T0-tsa1≥I是否成立,其中tsa1表示车次Sa1的发车时间,若是,执行S519;若否,执行S520;
S519、执行T0=T0,再执行S531;
S520、计算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tad1=I-(tsa1-T0),在执行S524;
S521、判断tsa1-tsb1≥2I是否成立,若是,执行S523;若否,执行S522;
S522、计算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tad2=2I-tsb1,再执行S524;
S523、执行T0=tsb1+I,再执行S531;
S524、执行i=1,即为车次Sa1,再执行S525;
S525、计算车次Sai需要调整的折返次数N=tad/(Turn-Tumin),其中tad可以为tad1或tad2,Turn表示列车实际折返时间,再执行S526;
S526、调整车次Sai的发车时间,再执行S527;
S527、判断tsai+1-t′sai≥I是否成立,若是,执行S530;若否,执行S528;
S528、判断i≤10是否成立,若是,执行S529;若否,执行S535;
S529、执行i=i+1,再执行S525;
S530、执行T0=t′sa1-I,在执行S531;
S531、大客流的加车车次在T0发车,并铺画列车运行图,再执行S532;
S532、判断列车到达终点站后是否满足推出服务条件,若是,执行S534;若否,执行S533;
S533、加车车次按照车次Sb1的实际折返时间进行折返,并铺画列车运行图,再执行S532;
S534、利用平行推演系统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评估,结束服务;
S535、在当前场景下不建议加车,结束服务。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包括:获取单元600、调整单元610和执行单元620,其中,
获取单元600,用于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调整单元610,用于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执行单元620,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基于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能够实现大客流场景下的一键加车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可选地,所述车次集合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前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所述调整单元610,用于:
按照发车时间从后到前的顺序对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为{Sb1,…,Sbi,…,Sb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在每次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调整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t′sbi-tsbi+1≥I且t′sbi-1-t′sbi≥I,t′sbi-1表示车次Sbi-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i表示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tsbi+1表示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在车次Sbn-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n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不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或者,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一时间,调整结束。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还包括: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7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720、存储器(memory)730和通信总线740,其中,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存储器730通过通信总线7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710可以调用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客流对应的加车车次的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获取发车时间可调整的车次集合,其中,所述车次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执行加车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次集合包括第一车次集合和第二车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前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包括发车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
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后到前的顺序对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为{Sb1,…,Sbi,…,Sb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列车最小折返时间依次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在每次调整车次Sbi的发车时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调整所述第一车次集合内的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t'sbi-tsbi+1≥I且t'sbi-1-t'sbi≥I,t'sbi-1表示车次Sbi-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t'sbi表示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I表示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tsbi+1表示车次Sbi+1的发车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车次Sb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在车次Sbn-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bn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不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一车次集合内的全部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并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或者,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一时间,调整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判断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b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两倍的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第一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按照发车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所述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为{Sa1,…,Sai,…,San},其中,1≤i≤n,且i为整数;
判断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1的发车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车次Sa1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时间确定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调整所述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车次Sa1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依次调整所述排序后的第二车次集合内的至少一个列车车次的发车时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结束;
在所述车次Sai的调整后的发车时间与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调整所述车次Sai+1的发车时间。
CN202110815752.3A 2021-07-19 2021-07-19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635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5752.3A CN113635945B (zh) 2021-07-19 2021-07-19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7/563,096 US20230017198A1 (en) 2021-07-19 2021-12-2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rain diagram
EP21218260.4A EP4122798A1 (en) 2021-07-19 2021-12-30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in diagra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5752.3A CN113635945B (zh) 2021-07-19 2021-07-19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5945A true CN113635945A (zh) 2021-11-12
CN113635945B CN113635945B (zh) 2022-09-09

Family

ID=7841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5752.3A Active CN113635945B (zh) 2021-07-19 2021-07-19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7198A1 (zh)
EP (1) EP4122798A1 (zh)
CN (1) CN1136359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8669A (zh) * 2021-12-22 2022-04-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列车运行图的调整方法、装置和列车
CN116714645A (zh) * 2023-08-03 2023-09-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002570A (zh) * 2023-08-04 2023-11-07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行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710A (zh) * 2010-07-28 2010-12-22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正线通过能力的分析方法
JP2013023080A (ja) * 2011-07-21 2013-02-04 Hitachi Systems Ltd ダイヤスジ作成システム、スジの時刻変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41268A (zh) * 2013-05-07 2013-08-14 东南大学 一种减少通道换乘站换乘时间的地铁发车时刻优化方法
WO2015008318A1 (ja) * 2013-07-19 2015-01-22 株式会社 東芝 運転曲線作成装置、運転曲線作成方法及び運転曲線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128894A (zh) * 2015-09-02 2015-12-09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的运行调度方法及运行调度系统
US20160005310A1 (en) * 2013-02-18 2016-01-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affic control device, traffic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034566A (zh) * 2018-07-11 2018-12-18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交站点上下客流的智能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993964A (zh) * 2017-12-31 2019-07-09 广州明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Hadoop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CN110304117A (zh) * 2019-07-16 2019-10-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潮汐客流的列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450825A (zh) * 2019-08-01 2019-11-15 西南交通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CN111055891A (zh) * 2019-12-26 2020-04-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
CN111754757A (zh) * 2020-06-24 2020-10-09 广州公交集团第三公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
CN111845869A (zh) * 2020-07-22 2020-10-30 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疏散突发大客流的列车运行图自动调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3453B2 (ja) * 1994-05-24 2003-09-02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列車運行管理装置
CN111709562B (zh) * 2020-06-02 2022-12-23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辆的排班时刻表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863166B (zh) * 2021-01-25 2022-09-23 湖南智慧畅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计划调度过程公交车辆对应班次下新增车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710A (zh) * 2010-07-28 2010-12-22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正线通过能力的分析方法
JP2013023080A (ja) * 2011-07-21 2013-02-04 Hitachi Systems Ltd ダイヤスジ作成システム、スジの時刻変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005310A1 (en) * 2013-02-18 2016-01-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affic control device, traffic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241268A (zh) * 2013-05-07 2013-08-14 东南大学 一种减少通道换乘站换乘时间的地铁发车时刻优化方法
WO2015008318A1 (ja) * 2013-07-19 2015-01-22 株式会社 東芝 運転曲線作成装置、運転曲線作成方法及び運転曲線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128894A (zh) * 2015-09-02 2015-12-09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的运行调度方法及运行调度系统
CN109993964A (zh) * 2017-12-31 2019-07-09 广州明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Hadoop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CN109034566A (zh) * 2018-07-11 2018-12-18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交站点上下客流的智能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304117A (zh) * 2019-07-16 2019-10-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潮汐客流的列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450825A (zh) * 2019-08-01 2019-11-15 西南交通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CN111055891A (zh) * 2019-12-26 2020-04-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
CN111754757A (zh) * 2020-06-24 2020-10-09 广州公交集团第三公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竞争线路排班方法
CN111845869A (zh) * 2020-07-22 2020-10-30 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疏散突发大客流的列车运行图自动调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恺: "基于出行策略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推演方法",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8669A (zh) * 2021-12-22 2022-04-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列车运行图的调整方法、装置和列车
CN114298669B (zh) * 2021-12-22 2024-04-09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列车运行图的调整方法、装置和列车
CN116714645A (zh) * 2023-08-03 2023-09-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14645B (zh) * 2023-08-03 2023-1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002570A (zh) * 2023-08-04 2023-11-07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行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7002570B (zh) * 2023-08-04 2024-03-2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行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22798A1 (en) 2023-01-25
CN113635945B (zh) 2022-09-09
US20230017198A1 (en)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5945B (zh)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及装置
Goverde et 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railway timetables
US11066087B2 (en) Maintenance assistance system and maintenance assistance method for railroad ground equipment
CN109961180A (zh) 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CN103218670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随机客流加载方法
CN102737500B (zh) 一种获取城市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的方法
CN110228507B (zh)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列车自动调整控制方法
CN107284480A (zh) 一种基于车底复用的列车运行图自动编制方法
Zeng et al. Person-based adaptive priority signal control with connected-vehicle information
Lee et al. Service Reliability in a network context: impacts of synchronizing schedules in long headway services
Sheu et al. Adaptive optimal control for designing automatic train regulation for metro line
CN112381260A (zh) 基于进站比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管控优化方法
Mátrai Cost benefit analysis and ex-post evaluation for railway upgrade projects
CN113345259B (zh)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地面公交线路调整的方法
Scheepmaker et al. Running time supplements: energy-efficient train control versus robust timetables
CN106971532A (zh) 一种公交线路车辆调度中的时间控制点设置方法
EP3751479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8492571B (zh) 基于乘客主观感知的城市公共交通客流拥塞指数计算方法
Orth et al. Calibration of a public transpor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Switzerland
van Oort et al. Impact of rail terminal design on transit service reliability
Christofa et al. Person-based traffic signal optimization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CN110135721A (zh) 基于动态逆向计算的超载限制的火车乘客补票调度方法
Nag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timetables to maximize schedule reliability & minimize energy consumption, rolling stock and crew deployment
CN113954926B (zh) 面向复杂运行交路的城轨列车运行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Luo et al. Modeling bus bay blockage and influence of capacity on the adjacent la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