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2340A -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2340A
CN113632340A CN202180002138.3A CN202180002138A CN113632340A CN 113632340 A CN113632340 A CN 113632340A CN 202180002138 A CN202180002138 A CN 202180002138A CN 113632340 A CN113632340 A CN 113632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qualizer
cluster
packet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21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
温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Energy Co Ltd
Envision Ener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Ener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32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2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6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hunting, discharge or bypass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系统,包括若干个并联的电池簇,各电池簇通过电池母线连接至储能变流器,且任一电池簇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电池包;包均衡器,其与电池包一一对应,且其第一端连接至对应电池包的两端,第二端与功率源连接;以及簇均衡器,其第一端与电池包串联,第二端连接至功率源。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蓄电池单体的标称电压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光伏、储能、新能源电动车等领域,通常都需要多个串联的电池包组成电池簇,以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在某些领域,还会进一步地将多个电池簇并联,最终形成电池系统。
但是,由于各电池包的单体性能的不一致性,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各个电池包之间的荷电状态或端电压可能不一致,在充电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电池包被充满或达到充电截止电压时就必须停止充电,以及在放电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电池包被放空,或达到放电截止电压就必须停止放电。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电池包的不均衡程度会逐步加剧,进而使得电池簇的充放电容量逐步降低,最终使得电池系统提前报废,大大影响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因此,电池均衡技术至关重要。
目前,电池系统中常用的电池均衡方案多数仅针对簇间均衡或包均衡。例如,并联型的全功率簇DCDC方案可以用于实现簇间均衡,但其必须要使用高压半导体器件,因此成本高,重量大,体积大;而采用小功率包DCDC方案形成簇均衡母线,虽然可满足电池包的均衡,但无法实现簇间均衡。
若需要同时实现簇间均衡和包均衡,需要同时配置全功率簇DCDC和小功率包DCDC,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或全部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若干个并联的电池簇,所述电池簇通过电池母线连接至储能变流器,且任一所述电池簇包括:
若干个串联的电池包;
包均衡器,其与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且其第一端连接至对应电池包的两端,第二端与簇均衡器的第二端连接;以及
簇均衡器,其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串联,第二端连接至功率源。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源为电网或发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源为电池或超级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源为本簇电池。
进一步地,当功率源为本簇电池时,在任一所述电池簇中,所述包均衡器的第二段对应连接至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簇均衡器包括第一DCDC电路以及电池簇配电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包均衡器包括第二DCDC电路以及电池包配电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DC电路采用双向升压/降压或升降压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DCDC电路采用隔离双有源桥、串联谐振或LLC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包括:
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各个电池包及电池簇的电量状态;以及
控制器,其用于根据电池包和/或电池簇的电量状态,确定包均衡器及簇均衡器的充放电逻辑。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系统的均衡管理方法,包括:
充电时,控制所述簇均衡器通过其第一端从电池母线吸收能量,然后控制所述包均衡器从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吸收能量,并送入电池包;以及
放电时,控制所述包均衡器通过其第一端从电池包吸收能量,然后控制所述簇均衡器从所述包均衡器的第二端吸收能量,并送入电池母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一方面在电池包间采用了包均衡器调节每簇内电池包的均衡,另一方面,在各电池簇上均连接有簇均衡器,实现电池簇的均衡调节。采用这种均衡方案,所述簇均衡器的电压较低,且电流为簇电流,因此使用低压半导体器件的小功率DCDC电路即可实现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高压DCDC,小功率DCDC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同时,基于类似的原理,所述包均衡器同样为低压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小功率DCDC,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特点。此外,所述电池系统只需要提升簇均衡器的电压,就可使得储能变流器的Vbus电压升高,进而使其能够工作于更高的电网电压下,提升储能变流器的功率。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参考附图来呈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因此将不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明了,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将用相同或类似的标记表示。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e示出包均衡器的多种拓扑型式示意图;
图3a-3g示出簇均衡器功率源的多种拓扑型式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系统的拓扑型式示意图;
图5a-5d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DCDC电路充放电模式下电流流向的示意图;以及
图6a-6d示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DCDC电路充放电模式下电流流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描述中,参考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没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或者与其它替换和/或附加方法、材料或组件一起实施各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中,未示出或未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模糊本发明的发明点。类似地,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特定数量、材料和配置,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特定细节。此外,应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各实施例是说明性表示且不一定按正确比例绘制。
在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各处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并不一定全部指代同一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以特定顺序对工艺步骤进行描述,然而这只是为了阐述该具体实施例,而不是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相反,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工艺的调节来调整各步骤的先后顺序。
现有的电池均衡方案中,通常是采用高压DCDC实现簇均衡,其将DCDC与电池簇并联,进行全功率变换后,输出给电池母线,全功率DCDC功率大,因此需要选用的半导体器件压力高、体积大、重量大、损耗大。此外,如果还需要实现包均衡,则还需额外配置小功率包DCDC,进一步加大了电池系统的整体成本。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若将簇均衡器通过串联的方式与电池簇内的电池包连接,则可以仅通过低压半导体器件组成的DCDC电路实现簇均衡调节。基于此,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利用低压半导体器件实现DCDC电路,并使得整个系统同时具备簇均衡和包均衡。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案做进一步描述。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系统,包括若干个并联的电池簇101、…、10M,所述电池簇的两端分别通过电池母线+、电池母线-连接至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Vbus端的正负极,进而接入电网Grid。
如图1所示,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均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电池包10m1、…、10mN-1、10mN,包均衡器20m以及簇均衡器30m,m为1-M间的任意自然数。其中,所述包均衡器201的第一端连接至各个电池包的两端,第二端则与功率源PS能够实现连通,用于调节簇内电池包10m1、…、10mN-1、10mN的均衡。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串联,第二端则连接至各电池簇的功率源PS,与其与电池簇的簇均衡器一起,实现电池簇101、…、10M的均衡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电池系统的均衡管理,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决定包均衡器及簇均衡器的充放电逻辑。具体而言,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各个电池包及电池簇的电量状态;以及
控制器,其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包和/或电池簇的电量状态,确定包均衡器及簇均衡器的充放电逻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实现均衡调节,所述簇均衡器及包均衡器均采用双向变换器。
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所述包均衡器20m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包括有N个包均衡器20m1、…、20mN-1、20mN,其与所述电池包10m1、…、10mN-1、10mN一一对应,具体来说,就是所述包均衡器20mn的第一端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至电池包10mn的正负极,其中,m为1-M间的任意自然数,以及n为1-N间的任意自然数。
对于一个由多个电池包串联形成的电池簇,其包均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图2a-2e示出包均衡器的多种拓扑型式示意图,各种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包均衡器的第二端的连接方式:
如图2a所示,在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簇内其余包均衡器第二端的正极负极对应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簇均衡器的功率源可为电网、发电机、电池或超级电容;
如图2b所示,在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母线+及电池母线-对应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簇均衡器的功率源可为电网、发电机、电池或超级电容;
如图2c所示,在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连接至电池包10m1的正极,以及负极连接至电池母线-,在该实施例中,簇均衡器的功率源可为电网、发电机、电池或超级电容;
如图2d所示,在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母线+及电池母线-对应连接,同时,所述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和负极还与簇均衡器第二端的正极及负极对应连接,以作为功率源;以及
如图2e所示,在任一所述电池簇10m中,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连接至电池包10m1的正极,以及负极连接至电池母线-,同时,所述任一所述包均衡器20mn第二端的正极和负极还与簇均衡器第二端的正极及负极对应连接,以作为功率源。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簇均衡器30M可以通过其第一端串联于簇内任意位置,并不限于图1示例靠近电池母线+,例如其还可以靠近电池母线-,或者连接于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具体而言,靠近电池母线-的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一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电池包10MN的负极,以及负极连接至电池母线-;以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一端的正极及负极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电池包的负极、正极。
所述功率源PS通过簇均衡母线Vs连接至簇均衡器的第二端。图3a-3g示出簇均衡器功率源的多种拓扑型式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可直接连入电网,或与发电机连接,所述电网或发电机即可视为功率源PS。如图3b所示,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还可与电池或超级电容连接,所述电池或超级电容即可视为功率源PS。此外,还可将本簇电池作为功率源PS。图3c-3g示出采用本簇电池作为功率源的几种拓扑型式:
如图3c所示,在任一电池簇10m中,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二端的正极连接至电池包10m1的正极,以及负极则连接至电池包10mN的负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源为串联的N个电池包;
如图3d所示,在任一电池簇10m中,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二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一端的正极,以及负极则连接至电池包10mN的负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源为串联的N个电池包以及簇均衡器自身;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池包经所述包均衡器均衡后的电压作为功率源,如图3e所示,在任一电池簇10m中,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二端的正极及负极分别连接至包均衡器20m的第二端的正极及负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源为串联的N个电池包经所述包均衡器调节后的电压;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均衡器包括多个,且与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因此,如图3f所示,所述簇均衡器30m的第二端的正极及负极可连接至任意一个或多个包均衡器的正极及负极,进而采用一个或多个电池包均衡后并联的电压作为功率源。
如图3g所示,也可直接利用串联的N个电池包经所述包均衡器调节后的电压形成簇电压Vr。
为了能够尽可能减少电池系统的整体器件体积及重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本簇电池作为功率源,同时,综合考量包均衡的拓扑型式,可得到一个优选的拓扑型式。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系统的拓扑型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池系统的簇均衡器采用本簇电池作为功率源,具体而言,是采用仅包均衡器均衡后的并联电压作为功率源,及在任一电池簇10m中,各包均衡器的第二端的正极及负极均与所述簇均衡器30m的正极及负极对应链接。同时,如图4所示,在任一电池簇10m中,所述簇均衡器包括第一DCDC电路300以及电池簇配电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包均衡器包括第二DCDC电路200以及电池包配电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DCDC电路采用双向升压/降压或升降压电路,例如双向半桥非隔离Buck DCDC及双向半桥非隔离Boost DCDC。
图5a-5d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DCDC电路充放电模式下电流流向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第一DCDC电路可采用Buck结构,包括N-MOS管T1、T2、电容Cr、Cs、电感L以及二极管D1、D2:
充电模式下,T2截止,如图5a所示,当电池系统开始充电时,T1导通,且此时D2阳极电压低于阴极电压,反向截止,则此时,簇电流Ir流经电感L向负载即包均衡器供电,电感L中电流IL逐渐上升△IL,电感电流的变化值满足:L*△IL=(Vr-Vs)*Ton,而L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上升,使得L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起来,同时,电容Cr处于充电状态,电压逐步上升△Uc,可降低电压脉动电容电压变化值满足:C*△Uc=Ic*Ton,其中Ic=IL-Ir,Ton时间后,T1管关断,如图5b所示,电感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下降,使得D2正向偏置导通,进而使得电感中电流经D2构成回路,电流值逐渐下降,其变化值满足:L*△IL=Vs*Toff,其存储的磁能转化为电能释放给负载,此时,簇电流Ir直接经过电容Cr流向电池包或电池母线,电容处于放电状态,且Ic=Ir,其电压变化值则满足:C*△Uc=Ir*Toff,时间Toff后,T1再次导通,重复上述过程,至此完成充电过程中电池簇的均衡,由于在T1管关断及导通时,理论上电感电流上升、下降的变化值应相同,即(Vr-Vs)*Ton=Vs*Toff,电容电压上升及下降的数值也应相等:Ic*Ton=Ir*Toff,因此,可以得到充电过程中,簇均衡电压Vs=D*Vr,以及簇电流Ir=D*IL,其中,D=Ton/(Ton+Toff)。
放电模式下,T1截止,如图5c所示,当电池系统开始放电时,T2导通,且此时D1阳极电压低于阴极电压,反向截止,则此时,电池的放电电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电池包经包均衡器均衡后的电流,流经电感L与T2形成回路,电感L中电流IL逐渐上升△IL,电感电流的变化值满足:L*△IL=Vs*Ton,而L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上升,使得L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起来,同时,电容Cr处于充电状态,电压逐步上升△Uc,电容电压变化值满足:C*△Uc=Ic*Ton,其中,由于此时,D1截止,簇电流Ir直接流经电容后进入电池包或电池母线,因此Ic=Ir,Ton时间后,T2管关断,如图5d所示,电感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下降,使得D1正向偏置导通,进而使得电感中电流可经D1流入电池包或电池母线,电流值逐渐下降,其变化值满足:L*△IL=(Vr-Vs)*Toff,其存储的磁能转化为电能释放,此时,电容处于放电状态,且Ic=IL-Ir,其电压变化值则满足:C*△Uc=(IL-Ir)*Toff,时间Toff后,T1再次导通,重复上述过程,至此完成放电过程中电池簇的均衡,由于在T2管关断及导通时,理论上电感电流上升、下降的变化值应相同,即Vs*Ton=(Vr-Vs)*Toff,电容电压上升及下降的数值也应相等:Ic*Ton=(IL-Ir)*Toff,因此,可以得到放电过程中,簇均衡电压Vs=(1-D)*Vr,以及簇电流Ir=(1-D)*IL,其中,D=Ton/(Ton+Toff)。
图6a-6d示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DCDC电路充放电模式下电流流向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第一DCDC电路可采用Boost结构,包括N-MOS管T1、T2、电容Cr、Cs、电感L以及二极管D1、D2:
充电模式下,T2截止,如图6a所示,当电池系统开始充电时,T1导通,则此时,簇电流Ir流经电感L与T1后,流向电池包或电池母线,电感L中电流IL逐渐上升△IL,电感电流的变化值满足:L*△IL=Vr*Ton,而L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上升,使得L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起来,同时,电容Cr处于充电状态,Ton时间后,T1管关断,如图6b所示,电感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下降,使得D2正向偏置导通,进而使得电感中电流经D2向负载即包均衡器供电,电流值逐渐下降,其变化值满足:L*△IL=(Vs-Vr)*Toff,其存储的磁能转化为电能释放给负载,此时,电容处于放电状态,时间Toff后,T1再次导通,重复上述过程,至此完成充电过程中电池簇的均衡,由于在T1管关断及导通时,理论上电感电流上升、下降的变化值应相同,即Vr*Ton=(Vs-Vr)*Toff,因此,可以得到充电过程中,簇均衡电压Vs=Vr/(1-D),以及簇电流Ir=IL,其中,D=Ton/(Ton+Toff),。
放电模式下,T1截止,如图6c所示,当电池系统开始放电时,T2导通,则此时,电池的放电电流流经T2与电感L,进入后续电池包或电池母线,电感L中电流IL逐渐上升△IL,电感电流的变化值满足:L*△IL=(Vs-Vr)*Ton,而L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上升,使得L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起来,同时,电容Cr处于充电状态,Ton时间后,T2管关断,如图6d所示,D2正向偏置导通,进而使得电池的放电电流流经可经D2及电感L后,流入后续电池包或电池母线,电感电流值逐渐下降,其变化值满足:L*△IL=Vr*Toff,其存储的磁能转化为电能释放,此时,电容处于放电状态,时间Toff后,T2再次导通,重复上述过程,至此完成放电过程中电池簇的均衡,由于在T2管关断及导通时,理论上电感电流上升、下降的变化值应相同,即(Vs-Vr)*Ton=Vr*Toff,因此,可以得到放电过程中,簇均衡电流Vs=Vr/D,以及簇电流Ir=IL,其中,D=Ton/(Ton+Toff)。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双向升压/降压或升降压电路,而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双向半桥电路结构。所述第二DCDC电路则可采用隔离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双有源桥,串联谐振或者LLC电路。
在正常模式下,如前所述的电池系统的均衡管理包括:
充电时,控制所述簇均衡器通过其第一端从电池母线吸收能量,然后控制所述包均衡器从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吸收能量,并送入电池包;以及
放电时,控制所述包均衡器通过其第一端从电池包吸收能量,然后控制所述簇均衡器从所述包均衡器的第二端吸收能量,并送入电池母线。
当需要更换某些电池包时,则需要所述控制模块根据电池包的电量状态,决定所述簇均衡器及所述包均衡器的充放电逻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一方面在电池包间采用了包均衡器调节每簇内电池包的均衡,另一方面,在各电池簇上均连接有簇均衡器,实现电池簇的均衡调节。采用这种均衡方案,所述簇均衡器的电压较低,且电流为簇电流,因此使用低压半导体器件的小功率DCDC电路即可实现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高压DCDC,小功率DCDC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同时,基于类似的原理,所述包均衡器同样为低压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小功率DCDC,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特点。此外,所述电池系统只需要提升簇均衡器的电压,就可使得储能变流器的Vbus电压升高,进而使其能够工作于更高的电网电压下,提升储能变流器的功率。
尽管上文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它们只是作为示例来呈现的,而不作为限制。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其做出各种组合、变型和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此处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宽度和范围不应被上述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限制,而应当仅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替换来定义。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并联的电池簇,所述电池簇通过电池母线连接至储能变流器,且任一所述电池簇包括:
若干个串联的电池包;
包均衡器,其与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且其第一端连接至对应电池包的两端,第二端与功率源连接;以及
簇均衡器,其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串联,第二端连接至功率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源为电网或发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源为电池或超级电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源为本簇电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任一所述电池簇中,所述包均衡器的第二端的正负极对应连接至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的正负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簇均衡器包括第一DCDC电路以及电池簇配电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均衡器包括第二DCDC电路以及电池包配电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DC电路采用双向升压/降压或升降压电路,和/或所述第二DCDC电路采用隔离电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包括:
电量检测装置,其被配置为能够检测各个电池包及电池簇的电量状态;以及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电池包的电量状态,确定包均衡器及簇均衡器的充放电逻辑。
10.一种电池系统的均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充电时,控制簇均衡器通过其第一端从电池母线吸收能量,然后控制包均衡器从所述簇均衡器的第二端吸收能量,并送入电池包;以及
放电时,控制包均衡器通过其第一端从电池包吸收能量,然后控制簇均衡器从所述包均衡器的第二端吸收能量,并送入电池母线。
CN202180002138.3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36323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2633 WO2023272416A1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2340A true CN113632340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9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2138.3A Pending CN113632340A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66113A1 (zh)
CN (1) CN113632340A (zh)
AU (1) AU2021454419A1 (zh)
WO (1) WO20232724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916A (zh) * 2021-11-10 2022-01-2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并联电池簇均衡电路的拓扑、控制及均衡方法
CN114204648A (zh) * 2022-01-06 2022-03-18 上海交通大学 并联电池簇状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04647A (zh) * 2022-01-06 2022-03-18 上海交通大学 并联电池簇状态管理系统及并联电池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4865A (ja) * 2011-05-24 2012-12-10 Hitachi Ltd 組電池の電圧バランス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圧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CN209001618U (zh) * 2018-10-24 2019-06-18 北京天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主动均衡架构
CN110912235B (zh) * 2019-12-13 2021-11-0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均流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916A (zh) * 2021-11-10 2022-01-2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并联电池簇均衡电路的拓扑、控制及均衡方法
CN113964916B (zh) * 2021-11-10 2023-08-0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并联电池簇均衡电路的拓扑、控制及均衡方法
CN114204648A (zh) * 2022-01-06 2022-03-18 上海交通大学 并联电池簇状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04647A (zh) * 2022-01-06 2022-03-18 上海交通大学 并联电池簇状态管理系统及并联电池簇
CN114204647B (zh) * 2022-01-06 2023-11-24 上海交通大学 并联电池簇状态管理系统及并联电池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2416A1 (zh) 2023-01-05
EP4366113A1 (en) 2024-05-08
AU2021454419A1 (en)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2340A (zh)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均衡管理方法
JP5279147B2 (ja) 系統連系型電力保存システム及び電力保存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212588110U (zh) 充放电系统
CN104426157A (zh) 储能模块以及储能装置
JP2019030214A (ja) 太陽光発電蓄電システムの蓄電池均等化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該太陽光発電蓄電システム
CN101557105B (zh) 延长串联直流供电单元组使用寿命的装置及方法
CN104578288A (zh) 一种双层桥臂串联蓄电池组高效均衡器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25546A (zh) 一种基于荷电状态的直流微网储能单元分级运行控制方法
CN102738885A (zh) 一种蓄电池储能和光伏发电混合系统
CN105186623A (zh) 电池电量平衡装置
CN113489096A (zh) 一种具有均衡管理功能的电池系统
CN112993418B (zh) 储能系统
JP2020503834A (ja) 誘導性エネルギー蓄積に基づく直列電池パックの双方向無損失均衡の改良回路
CN108121393A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TW201914184A (zh) 具隔離式高升壓轉換器及串聯電池平衡模組的電力裝置
US20240136825A1 (en) Battery system and equal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for
CN110460080B (zh) 一种电压补偿型电池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864555A (zh) 车辆、能量均衡装置及其均衡方法
CN111864777A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
CN106532851B (zh) 一种可扩展3n个储能单元的均衡电路
CN112769121A (zh) 一种直流母线能量吸收与回馈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12148521U (zh) 电池均衡电路和电池均衡系统
CN116566023B (zh) 一种锂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
Ma et al.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voltage equalization using optimized circuit parameters and control Strategy
Lu et al. A new topology of switched capacitor circuit for the balance system of ultra-capacitor sta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