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1957A -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1957A
CN113631957A CN202080024750.6A CN202080024750A CN113631957A CN 113631957 A CN113631957 A CN 113631957A CN 202080024750 A CN202080024750 A CN 202080024750A CN 113631957 A CN113631957 A CN 113631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trum
wind speed
ratio
integrated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7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龟山俊平
小竹论季
梶山裕
崎村武司
高林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31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5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u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7/10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modulated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50Systems of measurement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of target
    • G01S17/58Velocity or trajectory determination systems; Sense-of-movement determina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1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4912Receivers
    • G01S7/4917Receivers superposing optical signals in a photodetector, e.g. optical heterodyne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使远距离的风速的测量精度提高,而不使近距离的风速测量速率降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包括:光束切换部(8),其在经过光束选择时间时切换为其它的光束方向,所述光束选择时间为在1个光束方向上产生所确定的最小脉冲数以上的脉冲的时间;累计频谱保存部(12d),其按照光束方向和时间区间的组合即风速测量区间保存对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频谱;频谱累计部(12c、12e),其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由在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脉冲而得到的多个频谱和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累计频谱;风速计算部(12h),其在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时计算风速;以及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其将未计算风速的风速测量区间中所累计的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Description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大气中的风速进行测量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风进行测量的测风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装置(例如,参照对比文献1、2和非专利文献1)。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将激光发送到大气中,并对接收到被大气中的悬浮微粒散射而返回的光后得到的接收光进行相干检测来生成接收信号。对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来求出发送光与接收光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表示悬浮微粒的移动速度(风速)在激光的发送方向上的分量(视线方向分量)、即多普勒风速(视线方向风速)。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以这种方式来测定多普勒风速。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能测量的距离根据大气条件的变化而增减。例如,在大气中的悬浮微粒较少的情况下,被散射并由激光雷达装置接收的光的功率减小,接收信号的SN比(信噪比)降低。随着接收信号的SN比的降低,激光雷达装置的可测量距离降低。专利文献1中,分析接收信号,并基于分析结果来控制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专利文献1中,接收信号的频谱累计次数可变,接收信号的频谱累计次数基于接收信号的SN比而增减。
在搭载于风车的机舱、对来到风车的风的速度进行测量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发送光或接收光被风车的叶片所遮挡,产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频谱的期间。提出了根据接收信号的波形来判断有无叶片的遮挡、并在被遮挡的情况下不对频谱进行累计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EP2884306B1
专利文献2:EP1589678B1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7/130315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Ando et al.,“All-fiber coherent Doppler technologies at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三菱电机有限公司的全光纤相干多普勒技术),”IOP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IOP会议系列:地球与环境科学),Volume 1,2008.
非专利文献2:D.Schlipf et al.,“Field Testing of Feedforward CollectivePitch Control on the CART2 Using a Nacelle-Based Lidar Scanner(使用基于机舱的激光雷达扫描仪在CART2上进行前馈集体俯仰控制的现场试验),”Journal of PhysicsScience Series(物理科学丛刊)555,012090,2014.
非专利文献3:IEC 61400-12-1,Edition(版本)2.0,201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控制方中,在多个方向上测量多个距离的风速的情况下,存在问题。为了测量远距离的风速,需要使接收信号的频谱的累计次数增多,近距离的风速的测量速率降低。若在得到近距离测量所需的SN比的时间点切换测量风速的方向,则在远距离时不同方向上的频谱被累计,远距离时的风速的测量精度降低。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不使近距离的风速的测量速率下降的情况下,相比于以往在多个光束方向上更高精度地计算远距离的风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光源,该光源输出连续波的激光;光分配器,该光分配器将光源输出的激光分配为发送光和本地光;脉冲调制器,该脉冲调制器对发送光进行脉冲调制;收发光学系统,该收发光学系统在多个不同的光束方向上将脉冲调制后的发送光发送到大气中,并从光束方向接收发送光被与大气一起移动的粒子反射后而得的反射光;光束切换部,该光束切换部在经过光束选择时间时切换为其它的所述光束方向,所述光束选择时间是在1个所述光束方向上产生所确定的最小脉冲数以上的脉冲的时间;接收检波部,该接收检波部对按照每个脉冲而得到的反射光与本地光进行合波和检波,并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接收信号;接收信号分割部,该接收信号分割部将接收信号分割到与离收发光学系统的距离相对应地划分出的多个时间区间来生成分割接收信号;频谱计算部,该频谱计算部对分割接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计算频谱;累计频谱保存部,该累计频谱保存部按照光束方向和时间区间的组合即风速测量区间保存对多个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频谱;频谱累计部,该频谱累计部生成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或生成第2累计频谱,所述第1累计频谱是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根据多个分割接收信号分别计算出的多个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频谱,多个分割接收信号是分别对由在相同的所述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脉冲而得到的多个接收信号进行分割而得到,所述第2累计频谱是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根据多个分割接收信号分别计算出的多个频谱和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即保存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频谱,多个分割接收信号是分别对由在相同的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脉冲而得到的多个接收信号进行分割而得到;频谱SN比计算部,该频谱SN比计算部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计算累计频谱的SN比;风速计算部,该风速计算部根据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测量区间的风速;以及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该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针对计算出风速的风速测量区间,对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初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不使近距离的风速的测量速率下降的情况下,相比于以往能在多个光束方向上更高精度地计算远距离的风速。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将测风激光雷达装置搭载于风车、并在多个光束方向上收发激光来测量风车的前方的风速时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光收发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测量风速的距离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为了评价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而使用的参数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图13是表示为了评价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而使用的不遮挡率x2、x3和x4的概率分布函数和累计分布函数的曲线。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
图1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图1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和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无法计算风速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
图17是说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
图2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图2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和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图2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和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无法计算风速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
图2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未计算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图24是说明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5是说明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说明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7是说明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8是说明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9是说明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0是说明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1是说明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用于风速的计算的累计频谱的SN比改善的概率以及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
图3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用于风速的计算的累计频谱的SN比改善的概率以及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图34是说明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5是说明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对风车2(图2中图示)的正面方向的前方的风的风速进行测量。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构成为主要具有光源3、光分配器4、脉冲调制器5、光放大器6、光循环器7、光开关8、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光合波器10、光接收机11、信号处理部12、控制部13。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具有4个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分别在相对于风车2的正面方向所确定的光束方向上进行收发。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分别在所确定的光束方向上向大气中发射脉冲调制后的发送光,并在光束方向上接收被大气中的悬浮微粒所反射的反射光。悬浮微粒是与大气一起移动的粒子。收发光学系统的个数可以是2个、3个或5个以上。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分别在不同的光束方向上收发激光。
光源3使由单一频率构成的连续波即激光振荡并输出。光分配器4将光源3输出的激光分配成发送光和本地光。脉冲调制器5对从光分配器4输入的发送光施加调制(脉冲调制),并给出确定的频移。脉冲调制器5生成后述的相干检波中的中间频率的激光。作为具有这样的功能的脉冲调制器5的一个示例,存在Acousto-Optic Frequency Shifter(声光移频器)。光放大器6对脉冲调制后的发送光进行放大。光循环器7将从光放大器6输入的激光输出到光开关8,并将从光开关8输入的激光输出到光合波器10。另外,在测量比不进行放大就能测量风速的距离要远的地点的风速的情况下,需要光放大器6。在到应当进行测量的距离为止不用光放大器6放大发送光也能测量的情况下,有时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不具备光放大器6。
光开关8选择4个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中的任一个,切换并输出发送光。光开关8切换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接收的反射光并输出到光循环器7。光开关8例如通过依次选择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从而例如在图2所示的Beam1→Beam2→Beam3→Beam4的光束方向上依次收发激光。在各光束方向上收发激光的顺序不始终相同也无妨。
光合波器10对本地光与接收光(反射光)进行合波。光接收机11对光合波器10合波后的激光进行相干检波。由光接收机11检波且进行了光电转换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被发送到信号处理部12。信号处理部12根据接收信号按距离来计算多普勒风速。控制部13对各结构要素进行控制。
光合波器10和光接收机11构成接收检波部,该接收检波部对按每个脉冲得到的反射光和本地光进行合波和检波,并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接收信号。
信号处理部12具有时间选通部12a、频谱计算部12b、第1频谱累计部12c、累计频谱保存部12d、第2频谱累计部12e、SN比计算部12f、SN比判定部12g、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以及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
时间选通部12a将从光接收机11输入的接收信号分割为按时间选通划分后的接收信号。时间选通是对接收信号进行划分的时间的分段。时间选通部12a按照从控制部13输入的触发信号来决定时间选通的定时。触发信号在作为信号光的发送开始的定时等的基准的事件产生的定时产生。时间选通按发送光被发送后的经过时间对接收信号进行划分。因此,由时间选通划分后的接收信号根据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之间的距离被划分。将由时间选通划分后的时间的区间称为时间区间。时间区间被划分为使得能按照意图来划分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严格来说,收发光学系统)之间的距离。将划分后的距离范围分别称为测量距离范围。将分割为多个时间区间的接收信号称为分割接收信号。1个分割接收信号对应于1个测量距离范围。时间选通部12a是生成分割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分割部。
频谱计算部12b分别对通过时间选通划分出的接收信号(分割接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计算各距离的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第1频谱累计部12c按照对发送光的脉冲进行发送而得的每个接收信号且按照每个时间区间,对频谱计算部12b所求出的频谱进行累计。将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频谱称为第1累计频谱。
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保存重复0次以上在同一光束方向上发送多次脉冲而累计的频谱。累计频谱保存部12d具有保存与各光束方向和各距离有关的频谱数据(在测量距离范围数:A、光束数:B的情况下,A×B个频谱数据)的功能。即,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逐个保存有与各光束方向、各距离有关的频谱数据。另外,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频谱数据是对多个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累计频谱的数据。
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按照每个光束方向和时间区间的组合即风速测量区间,来保存对多个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后的累计频谱。此外,第1频谱累计部12c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多个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第1累计频谱。第1累计频谱是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多个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累计频谱。多个累计频谱的每一个通过对风速测量区间中所决定的光束方向和时间区间的多个分割接收信号的每一个进行傅里叶变换来得到。多个分割接收信号的每一个是对在其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脉冲所得到的多个接收信号进行分割后得到的分割接收信号。
第2频谱累计部12e将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频谱也包含在内来对频谱进行累计。第2频谱累计部12e对第1累计频谱以及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将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称为保存累计频谱。将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频谱称为第2累计频谱。第2累计频谱是按照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多个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累计频谱。第2累计频谱是对保存累计频谱和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累计频谱。
SN比计算部12f计算第2频谱累计部12e累计后得到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SN比判定部12g判定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是在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累计频谱来计算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风速(简称为风速)的风速计算部。
在图1中,光学设备之间通过光纤相连接。光源3与光分配器4之间、光分配器4与脉冲调制器5和光合波器9之间、脉冲调制器5与光放大器6之间、光放大器6与光循环器7之间、光循环器7与光开关8之间、光开关8与4个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之间、光循环器7与光合波器10之间、光合波器10与光接收机11之间均通过光纤相连接。图1所示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是具有所谓的光纤型的电路结构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但不需要特别采用这种结构。
图1中,在装置之间设有电信号线。光接收机11与时间选通部12a之间、控制部13与脉冲调制器5之间、控制部13与光开关8之间、控制部13与时间选通部12a之间、控制部13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之间、控制部13与SN比判定部12f之间、控制部13与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之间分别通过电信号线相连接。光开关8基于来自控制部13的光束选择信号,将发送光输出到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中的任一个。此外,光开关8基于来自控制部13的光束选择信号,从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中的任一个接收反射光。
控制部13将光束选择信号发送到光开关8。光束选择信号是将光束方向切换成其它光束方向的信号。若经过在1个光束方向上所确定的最小脉冲数以上的脉冲产生的时间即光束选择时间,则光束选择信号被发送到光开关8。光开关8、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和控制部13构成切换光束方向的光束切换部。
图1所示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测量风速的原理是所谓的相干方式。相干方式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在非专利文献1中示出。
对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以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如图2所示那样搭载于风车2的机舱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搭载于风车2的机舱。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测量风车2的正面方向的前方处的风速并预测到来风速(流入风速)。到来风是从正面方向的前方到达风车2、并使风车2旋转的风。到来风速是到来风的风速。基于预测出的到来风速来控制风车2,以使得风车2的发电量最大化、或使向风车2的载重负荷最小化。图2所示的示例中,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发送的激光的光束的数量为Beam1、Beam2、Beam3、Beam4这4个。各个光束相对于风车的正面方向形成θ1、θ2、θ3、θ4的角度。这些光束在各自不同且彼此分离的方向上进行收发。此外,例如,以Beam1、Beam2、Beam3、Beam4的顺序,按时间序列进行切换和收发,并测量多个光束方向和多个距离处的风速。基于这样测量出的4个方向上的风速,来预测向风车2的到来风速。这里,从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收发的激光的光束分别是图2所示的Beam1、Beam2、Beam3、Beam4。各光束中,在近距离d1和远距离d2这2点处测量风速。
若脉冲状的发送光被发送到大气中,则发送光被存在于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严格来说,光收发光学系统9)不同的距离的悬浮微粒所反射而成为反射光。反射光在时间上变得比发送光要长。在近距离d1处被反射的反射光比在远距离d2处被反射的反射光更早地被光收发光学系统9所接收。即,从发送光被发送到由光收发光学系统9接收反射光为止的时间与从光收发光学系统9到反射的位置为止的距离成比例。若按时间划分从反射光生成的接收信号,则根据从光收发光学系统9到反射的位置为止的距离来划分接收信号。
参照图3,对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说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从控制部13将初始化信号发送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与各光束方向和各距离相关的频谱数据初始化为零(步骤S0)。
接着,从控制部13将光束选择信号发送到光开关8和第2频谱累计部10e。光开关8选择与收发激光的光束方向对应的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内的1个(步骤S1)。
接着,从控制部13对脉冲调制器5发送脉冲调制信号,并将与该信号同步后的触发信号发送到时间选通部12a(步骤S2)。
在进行这样的动作的状态下,执行以下所示的光收发动作(步骤S3)。由光收发动作而生成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信号处理部12的时间选通部12a。关于光收发动作,参照图4来说明。图4是说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光收发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利用光分配器4将来自光源3的连续波即激光分配为本地光和发送光。将本地光发送到光合波器10,并将发送光发送到脉冲调制器5(步骤S3A)。脉冲调制器5对发送光进行脉冲调制,并提供频移,来生成相干检波中的中间频率的激光(步骤S3B)。利用光放大器6对脉冲调制后的发送光进行放大(步骤S3C)。放大后的发送光根据来自控制部13的控制信号从光开关8所选择的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内的1个收发光学系统9被发送到大气中(步骤S3D)。另外,发送光通过光源3、光分配器4、脉冲调制器5、光放大器6、光循环器7、光开关8、收发光学系统9这一路径被发送到大气中。
发送光在大气中的各距离处伴随与风速相对应的多普勒频移被悬浮微粒散射(反射)。散射(反射)后的激光由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内所选择的1个收发光学系统9来接收(步骤S3E)。被所选择的收发光学系统9所接收的接收光(反射光)经由光开关8、光循环器7被发送到光合波器10(步骤S3F)。光合波器10中,对本地光与接收光(反射光)进行合波。合波后的反射光由光接收机11来进行相干检波(步骤S3G)。通过检波生成的电信号即接收信号被发送到信号处理部12中的时间选通部12a(步骤S3H)。
信号处理部12中,与从控制部13向时间选通部12a发送的触发信号同步地进行A/D转换,来将接收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时间选通部12a通过与各距离(测量距离范围)相当的时间轴上的位置所对应的时间选通对数字信号即接收信号进行划分(步骤S4)。测量距离范围与时间区间对应。也将测量距离范围称为距离范围。
接着,频谱计算部12b对通过时间选通划分出的各接收信号即多个分割接收信号的每一个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计算与各距离对应的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步骤S5)。
第1频谱累计部12c按每个测量距离范围对频谱计算部12b计算出的频谱进行累计(步骤S6)。检查是否在所选择的光束方向上计算了确定的次数的频谱(步骤S7)。在并未计算确定的次数的频谱的情况下(S7为否),返回S3。
在计算了确定的次数的频谱的情况下(S7为是),将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发送到第2频谱累计部12e。将发送后第1频谱累计部12c中所剩余的累计频谱初始化为零(步骤S8)。另外,在S8的动作中,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数据不发生变化。
在经过了选择对应于1个光束方向的收发光学系统9的时间即光束选择时间、而非在光束方向上计算频谱的次数的情况下,可以结束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进行的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并实施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进行的频谱的累计。光束选择时间是产生所确定的最小脉冲数以上的脉冲的时间。确定最小脉冲数,以使得在所有光束方向上至少对应于最近的距离的风速测量区间中所累计的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
选择某个光束方向的光束选择时间、以及在某个光束方向上产生的脉冲数(产生脉冲数)可以不是始终恒定的。可以确定针对光束选择时间或产生脉冲数的下限值,以使得产生最小脉冲数以上的脉冲。可以确定上限值,并使光束选择时间变化,以使得在上限值以下。光束选择时间的上限值可以确定为测量最近距离的风速的最长周期以下。最长周期可以根据近距离下的风速的更新速率来确定。
接着,第2频谱累计部12e从与各距离、各光束方向相关且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的累计频谱中读取相当于所选择的光束方向和距离的保存累计频谱。然后,在第2频谱累计部12e中,在各距离上进一步对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读取出的累计频谱与S8中由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步骤S9)。另外,S9中生成的累计频谱为第2累计频谱。
接着,SN比计算部12f根据S9中得到的累计频谱的峰值和噪音电平,来计算各距离的累计频谱的SN比(步骤S10)。
接着,SN比判定部12g按每个距离对S10中计算出的各距离的累计频谱的SN比与预定的第1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11)。
关于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中为是),步骤S12中,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根据S9中得到的频谱的峰值频率来求出多普勒频移,并进一步利用根据该多普勒频移所确定的计算式来求出多普勒风速(风速)。此外,控制部13将初始化信号发送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且与计算出风速的该光束方向和该距离(风速测量区间)相关的频谱数据的值进行初始化(重置为零)。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在各风速测量区间中,当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时,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
关于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中为否),控制部13将更新信号发送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接收到更新信号的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S9中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频谱数据覆盖并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以作为该风速计算区间的累计频谱(步骤S13)。即,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控制部13将光束切换指令信号发送给光开关8(步骤S14)。另外,S14可以在S7为是的时间点以后、S3被执行前实施。
通过如S0~S14那样动作,从而对于接收信号的频谱中的SN比较低的较远距离也能进行风速的测量。此外,与以往不同,可以对仅由在相同光束方向上收发的脉冲而得到的频谱进行累计。不将由不同光束方向上的脉冲得到的频谱混合来累计频谱。因此,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光束方向的切换时间本身并不长,因此,特别是在能期待高SN比的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并不下降。
另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光束的数量为4个,测量风速的距离范围为2个。光束数和距离范围数都可以是2以上的任意数量。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所起到的效果在将该装置搭载于风车来预测到来风速的情况下特别有效。近距离的风速场在短时间内到来,因此,需要在较短周期内测量近距离的风速。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能在较短周期内测量近距离的风速。由于远处的风速场到达之前需要时间,因此对短周期内的测量的要求并不高,但需要可靠地得到所需精度的风速的信息。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能在远距离时可靠地测量所需精度的风速。
另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收发光学系统的数量设为与光束方向数相同的数量(图2所示的示例中,收发光学系统的数量:4、光束方向数:4)。通过对收发光学系统使用专利文献2所示的利用1系列的光学系统在多个方向(光束方向)上收发光束的类型,从而能将收发光学系统设为1系列。即,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光束方向数需要为多个,但收发光学系统的数量未必一定要是多个。可以使用在多个方向上收发光束的类型的多个收发光学系统。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搭载于风车,在针对风车的正面方向而确定的多个光束方向上将脉冲的激光即发射光发送到大气中,并根据发送光被与大气一起移动的粒子所反射而得的反射光相对于发送光的多普勒频移,在各光束方向上测量相距风车的多个距离处的风速。
(变形例)
作为选择对激光进行收发的方向(光束方向)的其它方法,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结构。图5是说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5,说明与图1的不同点。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A具有波长切换型光源14来代替光源3,并具有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15以代替光开关8。波长切换型光源14除了光源3的功能以外,还能输出λ1、λ2、λ3、λ4这4种波长的激光。基于来自控制部13A的波长选择信号,波长切换型光源14输出所指示的波长的激光。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15具有4个输入输出端口,并根据输入的激光的波长来切换输出激光的端口。波长的数量也可以不为4个。波长切换型光源能输出多个不同波长的激光即可。
将波长切换型光源14输出的激光的波长设为λ1、λ2、λ3、λ4。将向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15的各端口输出的激光的波长设为λ1、λ2、λ3、λ4,并设为与波长切换型光源14输出的激光的波长相同。此外,将收发光学系统9a、9b、9c、9d中的任一个连接到各端口。由此,通过切换从控制部13向波长切换型光源14发送的波长选择信号,从而能选择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15输出激光的端口、即光束方向。若其它动作设为与图1相同,则与图1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同样地进行动作,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一般,光开关的切换次数存在上限次数。有时通过光开关的切换次数达到上限次数来决定装置整体的寿命。若使用基于波长切换型光源14和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15的结构来代替光开关,则能避免光开关的寿命的问题,能有助于延长装置整体的寿命。
第1频谱累计部12c和第2频谱累计部12e构成频谱累计部,该频谱累计部按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根据分别分割由在相同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脉冲而得到的多个接收信号后得到的多个分割接收信号来分别计算出的多个频谱和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第2累计频谱,或生成第2累计频谱以及按每个风速测量区间对根据分别分割由在相同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脉冲而得到的多个接收信号后得到的多个分割接收信号来分别计算出的多个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第1累计频谱。第1频谱累计部可以读取开始累计前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的累计频谱,并在读取出的累计频谱中对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该情况下,第1频谱累计部12c构成生成第2累计频谱的频谱累计部,无需第2频谱累计部。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也可以不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而根据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与第1阈值进行比较的累计频谱在本实施方式1中是第2累计频谱。将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与第1阈值进行比较,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与第1阈值进行比较。
频谱累计部求出下述累计频谱即可,该累计频谱通过按每个光束方向和时间区间的组合即风速测量区间对从上次计算出风速后被发送的多个脉冲中的分割接收信号得到的频谱以及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
另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对各光束进行了SN比判定。关于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求出的各距离的频谱数据,对于测量相同高度处的风速的光束,可以在各距离处对上述所有光束判定SN比是否超过了第1阈值。即,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多普勒风速计算部可以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计算风速。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存在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风速测量区间的情况下,不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计算风速。具体而言,图2中,在Beam1和Beam2双方中判定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在Beam1和Beam2双方中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Beam1和Beam2的该距离处测量风速。进一步地,在Beam3和Beam4双方中判定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在Beam3和Beam4双方中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Beam3和Beam4的该距离处测量风速。由此,在各距离处能将各高度的风速测量所需的时间设为相同。
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累计频谱满足计算风速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计算风速即可。
此外,关于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的判定,在SN比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对将累计频谱保存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的次数进行计数。在该计数值达到预定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可以将计数值重置为零,并将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初始化。该情况下,能避免因风速测量的测量时间过剩而导致的测量精度的显著降低。此时,在即使计数值成为最大值也无法达到所需SN比的情况下,将无法进行风速测量的意思作为数据来输出。另外,所需SN比是与累计频谱的SN比进行比较的第1阈值。
此外,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产生如下状况:当对光束进行一次扫描时,即,例如按Beam1→Beam2→Beam3→Beam4对所有的光束逐次进行测量时,一部分的光束无法达到所需SN比。该情况下,关于无法达到所需SN比的光束的数据,可以将表示持续累计中的标志作为数据来输出。此外,过度地进行长时间的累计会导致风速的测量精度的显著变差,因此,预先确定用于累计的扫描次数、即测量其光束方向的次数(连续累计次数)的上限次数。在将第1累计频谱累计到上限次数也无法达到所需SN比的情况下,可以将表示风速测量较为困难的标志作为数据来输出。此外,除了风速的计算结果、计算时的SN比,使得还能按每次扫描输出以上所说明的2种标志(持续累计中或风速测量困难)的数据、以及累计中所使用的扫描次数(相对于上限次数,当前是第几次扫描)即可。由此,可以实时地灵活应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的测量结果。
在将上限次数设定为扫描次数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如以下那样进行动作。对于累计频谱的SN比小于第1阈值的风速测量区间,在累计频谱保存部的初始化后将累计频谱保存于累计频谱保存部的次数即连续累计次数小于上限次数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第2频谱累计部所累计的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中。在连续累计次数为上限次数以上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对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初始化。
以上内容也可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是对实施方式1进行变更以预测风车的到来风速和切变(shear)的情况。切变是指风速在风车正面方向上的分量的值的高度方向上的变化率。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6,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具有风速预测部16和光束方向存储部17。风速预测部16基于信号处理部12所计算出的风速(多普勒风速)来预测风车的到来风速和切变。风速预测部16构成为主要具有多普勒风速保存部16a、到来风速预测部16b、切变预测部16c、加权系数存储部16d、到来风速存储部16e和切变存储部16f。多普勒风速保存部16a保存信号处理部12计算的风速。风速按每个光束方向、每个距离(时间区间)设置测量时刻并保存。即,风速按每个光束方向和时间区间的组合即风速测量区间被保存。多普勒风速保存部16a被到来风速预测部16b和切变预测部16c所参照。
到来风速预测部16b基于风速来预测到风车的到来风速。到来风速预测部16b对每个风速测量区间的风速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到风车的到来风速。切变预测部16c基于风速来预测切变。切变预测部16c通过加权平均来计算在多个距离上对切变进行计算和平均后而得的平均切变。
加权系数存储部16d存储到来风速预测部16b使用的到来风速预测用加权系数16g、以及切变预测部16c使用的切变预测用加权系数16h。到来风速存储部16e存储到来风速预测部16b预测出的到来风速。切变存储部16f存储切变预测部16c预测出的切变。
光束方向存储部17存储表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发送激光的多个光束方向的角度。表示光束方向的角度是指以风车2的正面方向为基准的方位角、仰角和打开角度。正面方向存在于水平面上。打开角度是在将风车2的正面方向与光束方向的起点设为相同的情况下正面方向与光束方向之间的角度。方位角是光束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时光束方向与正面方向所成的角度。仰角是在包含光束方向的铅直的平面上、水平面与光束方向所成的角度。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此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能预测风车的到来风速和切变。
首先,对到来风速预测部16b实施的到来风速的预测方法进行说明。能利用非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下述式(1),来预测到来风速V(t)。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中,即使是远距离也能比以往更高精度地测量风速,因此,能比以往更高精度地预测到来风速。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11
式(1)中,t是进行测量的时间(s),v是风车正面方向的平均风速(m/s),d1是到来风速预测位置(m),如果是风车的位置则为0m。J是测量风速的距离范围的个数。图2所示的示例中,J=2。j是表示距离的范围编号。图2所示的示例中,j=1或2。dj是由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测量风速的距离范围与风车的距离(m)。VLj(t)是根据由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测量出的风速所求出的各距离j处的风速在风车正面方向上的分量的值(m/s)。
若假设风为横风、且风向与风车正面方向相一致,则VLj的值使用以下所示的式(2)来计算。式(2)中,对不同光束方向上的距离dj处的风速的测量值进行平均和计算。另外,横风是指风速中不存在高度方向的分量的风。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21
式(2)中,I是光束数。图2所示的示例中,I=4。i是光束编号。图2所示的示例中,取i=1、2、3、4中的任意值。VLOS(i,j)是对应于光束编号i、范围编号j的风速(m/s)。VLOS(i,j)是保存在多普勒风速保存部16a中的风速。θi是光束打开角度(rad)。如图2所示,θi是各光束方向相对于风车正面方向所成的角度(打开角度)。θi存储在光束方向存储部17中。
另外,作为求出风车正面方向的平均风速v的另一个方法,考虑以下所示的式(3)。式(3)能比式(1)更早地计算平均风速v。
[数学式3]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22
式(1)中,各距离j处的风速测量值按均等的系数相加来求出平均值。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中,特别是测量远处的风速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情况较多。若花费较长时间来进行测量,则有可能因在该时间内产生一些风速变化等而导致测量精度变差。因此,在各测量结果中,保存为了达到所需的SN比而对光束进行扫描(在该光束方向上测量了几次)的次数,并根据该次数对测量值进行加权。通过加权,到来风速的预测精度得以提高。在对式(1)进行加权的情况下,成为以下式(4)。
[数学式4]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23
式(4)中,Qj是与距离范围j(范围编号为j的距离范围)中的扫描次数(连续累计次数)相对应的加权系数。Qj设定为若扫描次数变大则单调不增加的较小的值。即,Qj在扫描次数较小的情况下确定得较大、在扫描次数较大的情况下确定得较小。另外,扫描次数是表示累计了几个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扫描次数因距离范围j而不同,因此,Qj是根据距离范围j而变化的值。Qj是加权系数存储部16d中所存储的到来风速预测用加权系数16g。
可以对在各光束方向上测量的风速VLOS(i,j)进行加权平均来求出VLj,而并非对每个距离范围j的风速的风车正面方向的分量的值VLj进行加权平均。该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式(5)来代替式(2)。在使用以下式(5)的情况下,使用在式(1)中将VLj(t)替换为VOLj(t)后而得的式(1A)。
[数学式5]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31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32
式(5)中,R(i,j)是与光束编号i、范围编号j的距离范围中的扫描次数相对应的加权系数。R(i,j)是加权系数存储部16d中所存储的到来风速预测用加权系数16g的变形例。R(i,j)确定为在扫描次数较小的情况下为较大、且若扫描次数变大则为单调不增加的较小的值。
在使用式(1)和式(4)的情况下,到来风速预测部根据相同距离的风速测量区间的风速来计算每个距离的风速即多个距离风速,并利用距离风速的加权平均来预测到来风速。在使用式(1A)和式(5)的情况下,到来风速预测部利用相同距离的风速测量区间的风速的加权平均来计算每个距离的风速即多个距离风速,并通过对距离风速进行平均来预测到来风速。
在预测切变(风速的风车正面方向的分量的值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率)的情况下,也能应用加权平均。关于到来的切变,通过基于风速测量值的可靠性来求出加权平均,从而预测精度得以提高。首先,对不进行加权平均的情况下的切变的计算式进行说明。将S(t)设为各距离j下的切变的平均值。SLj(t)是在根据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所测量出的风速求出的各距离j下计算出的切变。
[数学式6]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41
如图2所示,在用2个光束(Beam1、Beam2)对上层进行测量、用2个光束(Beam3、Beam4)对下层进行测量的情况下,范围编号j的距离范围内的切变SLj(t)用以下所示的式(7)来计算。这里,假设风为横风。另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中,即使是远距离也能比以往更高精度地测量风速,因此,在不进行加权平均的情况下,也能比以往更高精度地预测切变。
[数学式7]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42
对于各距离j处的切变SLj(t),利用下式来计算基于加权系数Qj的加权平均。在对切变的预测使用Qj的情况下,Qj也是存储在加权系数存储部16d中的切变预测用加权系数16h。
[数学式8]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51
在对风速VLOS(i,j)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的情况下,在以下的式(9)中使用加权系数R(i,j)来计算SOLj(t)。在使用式(9)的情况下,使用在式(6)中将SLj(t)替换为SOLj(t)后而得的式(6A)。在对切变的预测使用R(i,j)的情况下,R(i,j)也是存储在加权系数存储部16d中的切变预测用加权系数16h。
[数学式9]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52
Figure BDA0003280611770000253
在使用式(6)和式(7)的情况下,切变预测部预测每个距离的切变即多个距离切变,并利用距离切变的加权平均来预测平均切变。在使用式(6A)和式(9)的情况下,切变预测部基于按每个风速测量区间进行加权而得的风速来预测每个距离的切变即多个距离切变,并通过对距离切变进行平均来预测平均切变。
对于到来风速的预测或切变的预测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可以计算使用了基于风速测量值的可靠度的加权系数的加权平均。风速测量值的可靠度这里是指测量风速前所需的、其光束方向上的扫描次数。加权系数设定为相对于风速测量值的可靠度的下降而单调不增加。即,加权系数在风速测量值的可靠度较高的情况下设定得较大、在可靠度较低的情况下设定得较小。在到来风速的预测和切变的预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加权系数。
另外,在相同距离下,有时也产生在光束间累计频谱的SN比不同的状况。其结果是,在进行1次扫描、即对所有的光束进行逐次测量时,有可能产生对于一部分的光束无法达到所需SN比的状况。例如,在图2中风车的叶片旋转而遮挡4个光束的1个以上的情况。该情况下,当使用式(2)或式(5)来求出各距离j下的风速在风车正面方向的分量VLj时,上层和下层的数据数产生不平衡。例如,为仅在Beam1、Beam2、Beam3中能计算风速的状况。若产生这样的状况,则在到来风速的预测中会较强地受到上层风速的影响,但在风速场中存在切变的情况下,由于下层的信息的缺失,到来风速的预测精度降低。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则通过对下层、即Beam3的风速测量值乘以较大的权重,从而等效地获得上层和下层的平衡,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切变的影响,能确保到来风速的预测精度。
图2所示的示例中,4个光束方向中,在2个仰角上各存在2个光束方向。光束方向可以多于4个,确定为在所有不同的仰角上存在相同个数的光束方向即可。即,可以确定多个光束方向,以使得具有与各个光束方向的仰角相同的仰角的其它光束方向的数量在1个以上且设为相同。在能测量风速的光束方向较少的仰角(仰角1)的光束方向上,到来风速预测部16b使加权系数变得比其它仰角的光束方向要大来预测到来风速。另外,其它仰角中,相对于仰角1能测量风速的光束方向更多。
此外,由于叶片的遮挡等影响,例如在仅利用上层的2个光束达到所需SN比的情况下,无法在下层得到风速测量值。在下层无法得到风速测量值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根据上层的风速测量值、以及在过去的最近使用式(6)和式(7)测量出的切变的数据来假设下层的风速测量值,并基于该假设值来预测到来风速。这里,阐述了光束数为4个、且为上层和下层这2层的情况。光束的上下方向的层数可以为3层以上。例如,也可以是光束数为6个、且对上层、中层、下层的3层进行测量的情况。
到来风速预测部基于具有与不测量仰角相邻的仰角的光束方向上所测量出的风速和最近测量出的切变来推定不测量仰角的风速,并使用不测量仰角下的风速的推定值来预测到来风速,其中,不测量仰角是不存在能测量风速的光束方向的仰角。
通过基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所得出的到来风速或切变的预测结果来控制风车2的方向(偏转角)、叶片的方向(俯仰角)以及旋转转矩中的任意1个以上,从而能有助于风车2的发电量的提高、叶片的减载、旋转部的减载、风车塔的减载的任意1个以上。
另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中,如式(2)的说明中所记载的那样,在假设风向与风车正面方向相一致的基础上,对到来风速进行预测。作为使风向与风车正面方向相一致的方法,具有如下方法:利用测量方向的风向计对风车2的方向(偏转角)进行控制,以使得风向计所测量出的风向与风车正面方向相一致。风向计例如是叶片(箭羽)方式等的风向计。然而,该方法中,风车叶片的旋转会产生后流(Wake),风向值有时因后流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也可以由测风激光雷达装置测量风向,并根据测风激光雷达装置测量出的风向来控制风车2的方向。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是对实施方式2进行变更以使其具备测量远距离处的风向的风向计算部的情况。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7,对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的图6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具有风向测量部18。风向测量部18测量相对于风车的远距离处的风向。
另外,远距离是指将风车的转子直径设为D时、相距风车的距离为2D以上的情况。该远距离的定义是在非专利文献3中为用于风车发电量评价而设定的距离。
在远距离测量风向的理由在于避免前方紊流的影响。由于风车2的叶片的旋转,在前方引起被称为“Induction(诱发)”的前方紊流。由于前方紊流,在风车附近难以测量风向。在不受到“Induction(诱发)”的影响的远距离处,风向整体不容易产生紊流。因此,在远距离处测量风向。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能比现有更降低误差来测量风速。
风向测量部18基于在多个不同的光束方向上在远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出的风速(严格来说,视线方向风速)、与光束方向存储部17中所存储的光束方向的数据,来计算风矢量。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计算的风速通过风矢量与光束方向(视线方向)的单位矢量(光束方向矢量)的内积来计算。在假设为远距离处风矢量一样的情况下,能根据3个以上的光束方向上的风速测量值和光束方向的矢量来求出风矢量。风向测量部18将远距离处计算出的风矢量的方向作为风向来计算。另外,在以横风为前提的情况下,可以在2个光束方向上计算风速。在4个以上的光束方向上测量风速的情况下,风向测量部18计算风矢量,以使得例如平方误差变为最小。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在远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出的风向值用于风车2的偏转角控制。由于能比在近距离处测量的情况更准确地测量风向,因此,能高精度地使风向与风车2的正面方向相一致。通过高精度地使风向与风车2的正面方向相一致,从而风车2的发电效率得以提高。
本公开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远距离的风速测量容易需要较长时间,但在风车2的偏转角控制中,由于是风车2整体移动,因此控制速度较慢。因此,在控制风车2的偏转角的基础上,远距离处的风速测量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这并不成为缺点。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此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能预测风车的到来风速和切变。此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C能测量远距离处的风向。通过将测量出的风向用于风车的偏转角控制,从而能使风车2的发电效率提高。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2进行变更,以对距离范围进行定义,以使得分类为远距离的距离范围变为多个,并对多个远距离的距离范围内的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汇总来累计。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测量风速的距离的示意图。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9,对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的图6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可以对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或其它实施方式进行变更。
如图8所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对Beam1、Beam2、Beam3、Beam4这4个光束进行收发。各光束中,在距离d1、距离d2、距离d3这3点处测量风速。距离d2和距离d3分类为远距离。距离d1分类为近距离(非远距离)。远距离d2与远距离d3中,将在各自的距离计算出的频谱数据汇总来进行累计。考虑在远距离d2与远距离d3中,风速大致为相同。因此,通过对远距离d2与远距离d3中计算出的频谱数据进行汇总来累计,从而能使频谱数据的SN比变大,能更准确地测量远距离的风速。
各光束中测量风速的距离的数量可以为4个以上。不为远距离的风速测量区间也可以为多个。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存储作为远距离来处理的距离从近起数是第几远的数据。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中,对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D进行变更,在将图3所示的S13中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频谱数据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时,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D将在该光束方向上被分类为远距离的1个距离上由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频谱数据覆盖并保存到该光束方向上的被分类为远距离的所有距离上。在该光束方向上在非远距离的距离上对频谱进行累计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D仅在该光束方向和该距离上,将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频谱数据覆盖并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若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D像这样保存累计频谱,则关于在各光束方向上为远距离的距离,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通过将为远距离的多个距离处的频谱汇总并累计而得到。此外,在各光束方向上为远距离的各距离处,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为相同。
在对为远距离的多个距离的频谱进行汇总并累计的情况下,第2频谱累计部12e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读取的累计频谱是在相同光束方向上且在为远距离的多个距离处所计算出的所有频谱数据被累计后得到的累计频谱。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此外,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能预测风车的到来风速和切变。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D中,相对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B能可靠地进行远距离处的风速的测量。因此,在使用远距离处的风速测量值来事先检测阵风流入(到来)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可以在每个光束方向上将对分类为远距离的多个风速测量区间中计算的频谱进行累计的累计频谱设为1个。不论远距离的累计频谱是1个还是多个,频谱累计部对按每个光束方向被分类为远距离的多个距离所对应的多个时间区间中的分割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汇总和累计即可。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1进行变更,以使得对第1频谱累计部所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进行检查,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本次仅用所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10,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可以对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4或其它实施方式进行变更。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具有信号处理部12E。信号处理部12E具有SN比计算部12f2。SN比计算部12f2计算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以及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SN比判定部12g判定SN比计算部12f2计算出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
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多普勒风速。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生成第2累计频谱。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多普勒风速。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即,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11,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S7与S8之间追加步骤S15、S16。S7中,检查在所选择的光束方向上是否计算了所确定的次数的频谱。在并未计算所确定的次数的频谱的情况下(S7为否),返回S3。在计算了所确定的次数的频谱的情况下(S7为是),在S15中,由SN比计算部12f2计算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各距离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S16中,SN比判定部12g按照每个距离将S15中计算出的各距离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与第1阈值进行比较。
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S16为是),前进至S12。S12中,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根据S15中得到的频谱的峰值频率来求出多普勒频移,并进一步求出与该多普勒频移相当的多普勒风速(风速)。此外,控制部13将初始化信号发送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且与计算出风速的该光束方向和该距离范围(风速测量区间)相关的频谱数据的值进行初始化(重置为零)。
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小于第1阈值因而未计算风速的距离范围(S16为否),前进至S8。S8中,将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发送到第2频谱累计部12e。然后,将第1频谱累计部12c中所剩余的累计频谱初始化为零。S8以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相比,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还能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减少。将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称为生成次数。
首先,对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变大的状况进行说明。搭载于风车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由于风车的叶片旋转因而光束频繁地被遮挡,产生无法得到接收信号的状况。这种状况下,对于被叶片反射的脉冲,在接收信号中不存在由被悬浮微粒所反射的反射光而生成的分量。对被叶片所遮挡的脉冲的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较低。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第1累计频谱在第2频谱累计部12e中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第2累计频谱。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将被叶片遮挡的脉冲的接收信号称为有遮挡的接收信号。将未被叶片遮挡的脉冲的接收信号称为无遮挡的接收信号。将包含有遮挡的接收信号的频谱而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称为有遮挡的第1累计频谱。将仅对有遮挡的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1累计频谱称为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将包含有遮挡的接收信号的频谱与无遮挡的接收信号的频谱双方在内的第1累计频谱称为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将仅对无遮挡的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1累计频谱称为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
若连续生成几个有遮挡的第1累计频谱,则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降低。之后,在与SN下降后的保存累计频谱相同的光束方向上,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第1累计频谱与保存累计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第2累计频谱。由于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较低,因此,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在该时间点不计算风速。在进一步根据无遮挡的接收信号生成第1累计脉冲、且第2累计脉冲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时,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计算风速。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对第1累计频谱的SN比进行检查,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因此,即使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计算风速。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若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则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因此,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能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或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的情况下计算风速。
对于因叶片的遮挡而导致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变低的现象进行定量讨论。用以下变量来表示产生叶片所导致的遮挡的状况。
Tb:脉冲被风车的叶片所遮挡的时间。
Tn:脉冲未被风车的叶片所遮挡的时间。
设为Tn>Tb。
T:产生叶片所导致的遮挡的周期。T=Tn+Tb。
Tc:对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的时间。称为累计时间。Tn>Tc。
fpr:激光的重复频率。在1秒间产生的脉冲的个数。
fpr为恒定,因此脉冲的累计次数与脉冲的累计时间成比例。这里,用脉冲的累计时间而非脉冲的累计次数来进行讨论。
激光被叶片遮挡的条件设为与专利文献3相同。专利文献3的段落0054中记载了“例如,将叶片202的转速设为6rpm,将叶片202的宽度设为4m,假设相干雷达装置1的设置高度设为从叶片202的旋转中心起的5m。该情况下,叶片202旋转1周的时间为10s,激光被叶片202所遮挡的时间约为1.28s×叶片202的片数。一般情况下,叶片202为3片,因此叶片202旋转1周的期间激光被遮挡的时间为1.28s×3。”。
在专利文献3的段落0054所记载的条件下,Tb=1.28[秒],Tn=2.053[秒],T=3.333[秒]。专利文献3中,假设Tc=5.0[秒],以使得能在最远的距离范围(时间选通)内计算风速。本公开中,将Tc设定为例如1.0[秒]等比专利文献3的情况要短的时间,以使得至少能在最近的距离范围(时间选通)内计算风速。
为了利用累计来讨论第1累计频谱的SN比的变化,定义以下变量。
Tx:累计时间Tc中不产生叶片导致的遮挡的期间。称为不遮挡时间。
Tc≥Tx≥0。
y:Tc中的Tx的比例。称为不遮挡比例。y=Tx/Tc。1≥y≥0。y=1为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1>y>0为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y=0为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
α:Tc中不产生叶片导致的遮挡的概率。
Tx=Tc的概率。α=(Tn-Tc)/T。
β:Tc的期间、持续产生叶片导致的遮挡的概率。
Tx=0的概率。β=(Tb-Tc)/T。
Z1: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根据有无叶片导致的遮挡而变化。
k1:第1阈值。第1累计频谱的SN比Z1是能计算风速的下限值。
与专利文献3同样地,在图12中示出设为Tb=1.28[秒]、Tn=2.053[秒]、T=3.333[秒]、并使Tc在0.6~1.2[秒]的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的参数α、β、(1-α-β)的变化。(1-α-β)是在Tc中的一部分的时间内产生叶片导致的遮挡的概率。图12是表示为了评价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而使用的参数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若Tc增加,则α和β线性减少,(1-α-β)线性增加。在Tc=1.0[秒]的情况下,α=0.316,β=0.084。在Tc=0.8[秒]的情况下,α=0.376,β=0.144。在Tc=1.2[秒]的情况下,α=0.256,β=0.024。
这里,假设以下内容。
(a)在能无叶片遮挡地对频谱累计持续Tc的情况下,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Z1成为第1阈值k1(Z1=k1)。若使累计时间Tc变化,则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Z1也变化。根据SN比Z1的变化,使第1阈值k1也变化为Z1=k1成立。
(b)在被叶片所遮挡的情况下,频谱的信号分量Sg变为零(Sg=0),噪声分量Nz与未被叶片遮挡的情况相同。
另外,可以设为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Z1比第1阈值k1要高(Z1>k1)。虽然分析变得复杂,但在Z1>k1成立的情况下,也能分析叶片导致的遮挡对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所造成的影响。
在接收信号包含信号Sg和噪声Nz的情况下,若对N个接收信号的频谱进行累计,则信号Sg的功率成为(N*Sg)2,噪声Nz的功率成为N*Nz2。由此,累计前的SN比为(Sg/Nz),累计后的频谱的SN比为√(N)*(Sg/Nz)。累计后的频谱的SN比变为累计前的√(N)倍。在频谱仅包含噪声Nz的情况下,若对N个频谱进行累计,则信号Sg的功率为0,噪声Nz的功率为N*Nz2。累计前和累计后的频谱的SN比为0。
在能对N个频谱进行累计而不被叶片遮挡的情况下,累计后的频谱的SN比为√(N)*(Sg/Nz)。之后,在N个频谱都被叶片遮挡时,2*N个累计后的频谱的SN比降低到√(N/2)*(Sg/Nz)。在之后N个频谱都未被叶片遮挡时,2*N个累计后的频谱的SN比提高到到√(2*N)*(Sg/Nz)。
对于在累计时间Tc被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Z1,在α的概率下不产生叶片导致的遮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y=1),成为Z1=k1。k1是第1阈值。对于SN比Z1,在β的概率下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成为Z1=0。在(1-α-β)的概率下,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成为Z1=√(y)*k1。不遮挡比例y在1>y>0的范围内以一样的概率产生。
定义以下变量,来对如下效果进行讨论:通过在生成第2累计频谱前将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与第1阈值进行比较,并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计算风速,从而能尽早计算风速。
Txj:第j次生成的第1累计频谱中的Tx。不遮挡时间Tx是累计时间Tc中激光未被叶片所遮挡的时间。
yj:第j次生成的第1累计频谱中的不遮挡比例y。yj=Txj/Tc。
xn:到第n次为止的yj的和。称为不遮挡率。
xn=Σyj。这里,Σ意味着对j=1,…,n求和。
gn(xn):不遮挡率xn的概率分布函数。
Gn(xn):不遮挡率xn的累计分布函数。Gn(xn)=∫gn(x)dx。这里,∫意味着x从0到xn为止的积分。将n称为阶数。Gn(xn)使用与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脉冲的个数相等的阶数的函数。
ζn:到第n次为止无法计算出风速的概率。称为未计算概率。
γn:第n次生成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以上、且能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计算出风速但无法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计算出风速的概率。称为第1改善概率。另外,到第(n-1)次为止,无法计算出风速。
γsum:γn的总和。称为第1改善总概率。
γsum=Σγn,这里,Σ意味着2以上的整数且求和。
εn:第n次生成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且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概率。称为第2改善概率。第2改善概率是也能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从而能计算相对于仅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情况所增加的风速的概率。
εsum:εn的总和。称为第2改善总概率。
εsum=Σεn,这里,Σ意味着2以上的整数且求和。
λn: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在第2次以后到第(n-1)次为止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但无法计算风速,且第n次生成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概率。称为恢复概率。
首先,对gn(xn)和Gn(xn)进行说明。x1=y=Tx/Tc在1>x1>0的范围内以一样的概率产生。因此,g1(x1)和G1(x1)能用下式来计算。
在0<x1<1下,g1(x1)=1 (10)
在0<x1<1下,G1(x1)=x1 (11)
g2(x2)与g1(x1)具有以下关系。
g2(x2)=∫g1(x)*g1(x2-x)dx (12)
在式(12)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2-1)到min(1,x2)进行积分。这里,max(x,y)意味着x或y中的最大值。min(x,y)意味着x或y中的最小值。
若对式(12)进行计算,则成为以下那样。
在0<x2≦1下,g2(x2)=x2 (13-1)
在1≦x2<2下,g2(x2)=2-x2 (13-2)
此外,G2(x2)成为以下那样。
在0<x2≦1下,G2(x2)=(1/2)*x2 2 (14-1)
在1≦x2<2下,G2(x2)=1-(1/2)*(2-x2)2 (14-2)
g3(x3)与g1(x1)和g2(x2)具有以下关系。
g3(x3)=∫g2(x)*g1(x3-x)dx (15)
在式(15)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3-1)到min(2,x3)进行积分。
若对式(15)进行计算,则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1下,g3(x3)=(1/2)*x3 2 (16-1)
在1≦x3≦2下,g3(x3)=3/4-(x3-3/2)2 (16-2)
在2≦x3<3下,g3(x3)=(1/2)*(3-x3)2 (16-3)
此外,G3(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1下,G3(x3)=(1/6)*x3 3 (17-1)
在1≦x3≦2下,
G3(x3)=1/2-(1/3)*x3*(3/2-x3)*(3-x3) (17-2)
在2≦x3<3下,G3(x3)=1-(1/6)*(3-x3)3 (17-3)
g4(x4)与g1(x1)和g3(x3)具有以下关系。
g4(x4)=∫g3(x)*g1(x4-x)dx (18)
在式(18)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3-1)到min(3,x3)进行积分。
若对式(18)进行计算,则g4(x4)能用下式来计算。
在0<x4≦1下,g4(x4)=(1/6)*x4 3 (19-1)
在1≦x4≦2下,
g4(x4)=(2/3)-(1/2)*x4*(x4-2)2 (19-2)
在2≦x4≦3下,
g4(x4)=(2/3)-(1/2)*(4-x4)*(x4-2)2 (19-3)
在3≦x4<4下,g4(x4)=(1/6)*(4-x4)3 (19-4)
G4(x4)能用下式来计算。
在0<x4≦1下,G4(x4)=(1/24)*x4 4 (20-1)
在1≦x4≦2下,
G4(x4)=1/2-(1/8)*(2-x4)*((2-x4)3-(8/3)*(2-x4)2+(16/3)) (20-2)
在2≦x4≦3下,
G4(x4)=1/2+(1/8)*(x4-2)*((x4-2)3-(8/3)*(x4-2)2+(16/3))) (20-3)
在3<x4≦下,G4(x4)=1-(1/24)*(4-x4)4 (20-4)
在不遮挡时间Tx与累计时间Tc相同(Tx=Tc)的情况下,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与第1阈值相等,能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在对2个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中,在不遮挡率x2满足x2≧√(2)的情况下,SN比在第1阈值以上。在对n个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中,在不遮挡率xn满足xn≧√(n)的情况下,SN比在第1阈值以上。
在x2≧√(2)的情况下,能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无需进一步对频谱进行累计。仅在x2<√(2)的情况下,需要考虑g3(x3)和G3(x3)。此外,在x3≧√(3)的情况下,能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无需进一步对频谱进行累计。为了将这些的考虑在内,定义以下函数。另外,f3B(x3)和F3B(x3)在第1次或第2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使用。
f3(x3):在x2≧√(2)下设为g2(x2)=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3的概率分布函数。
F3(x3):不遮挡率x3的累计分布函数。F3(x3)=∫f3(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3的积分。
f3B(x3):在x2≧√(3)下设为g2(x2)=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3的概率分布函数。
F3B(x3):不遮挡率x3的累计分布函数。F3B(x3)=∫f3B(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3的积分。
f4(x4):在x3≧√(3)下设为f3(x2)=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4的概率分布函数。
F4(x4):不遮挡率x4的累计分布函数。F4(x4)=∫f4(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4的积分。
f3(x3)与g1(x1)和g2(x2)具有以下关系。
f3(x3)=∫g2(x)*g1(x3-x)dx (21)
在式(21)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3-1)到min(√(2),x3)进行积分。
若对式(21)进行计算,则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1下,f3(x3)=(1/2)*x3 2 (22-1)
在1≦x3≦√(2)下,f3(x3)=3/4-(x3-3/2)2 (22-2)
在√(2)≦x3≦2下,
f3(x3)=2*√(2)-2-(1/2)*(x3-1)2 (22-3)
在2≦x3≦1+√(2)下,
f3(x3)=2*√(2)-3+(1/2)*(3-x3)2 (22-4)
在1+√(2)≦x3≦3下,f3(x3)=0 (22-5)
此外,F3(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1下,F3(x3)=(1/6)*x3 3 (23-1)
在1≦x3≦√(2)下,
F3(x3)=1/2-(1/3)*x3*(3/2-x3)*(3-x3) (23-2)
在√(2)≦x3≦2下,
F3(x3)=7/2-(13/6)*√(2)-(1/6)*(x3-√(2))3-(1/2)*(√(2)-1)*(x3-√(2))2+(3*√(2)-(7/2))*(x3-√(2)) (23-3)
在2≦x3≦1+√(2)下,
F3(x3)=(14/3)*√(2)-35/6+(1/3)*(x3-2)3-(1/2)*(x3-2)2+(2*√(2)-5/2)*(x3-2) (23-4)
在1+√(2)≦x3≦3下,
F3(x3)=2*√(2)-2 (23-5)
f3B(x3)与g1(x1)和g2(x2)具有以下关系。
f3B(x3)=∫g2(x)*g1(x3-x)dx (24)
在式(24)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3-1)到min(√(3),x3)进行积分。
若对式(24)进行计算,则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1下,f3B(x3)=(1/2)*x3 2 (25-1)
在1≦x3≦√(3)下,f3B(x3)=3/4-(x3-3/2)2 (25-2)
在√(3)≦x3≦2下,
f3B(x3)=2*√(3)-5/2-(1/2)*(x3-1)2 (25-3)
在2≦x3≦1+√(3)下,
f3B(x3)=2*√(3)-7/2+(1/2)*(3-x3)2) (25-4)
在1+√(3)≦x3≦3下,f3B(x3)=0 (25-5)
此外,F3B(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1下,F3B(x3)=(1/6)*x3 2 (26-1)
在1≦x3≦√(3)で、
F3B(x3)=1/2-(1/3)*x3*(3/2-x3)*(3-x3) (26-2)
在√(3)≦x3B≦2下,
F3B(x3)=5-(5/2)*√(3)+(7/3)*(√(3)-3/2)*(x3-√(3))-(1/6)*(x3-√(3))*x3*(x3-3+√(3)) (26-3)
在2≦x3≦1+√(3)下,
F3B(x3)=5*√(3)-47/6+(2*√(3)-10/3)*(x3-2)+(1/6)*(x3-2)*(x3-3)*(x3-4) (26-4)
在1+√(3)≦x3≦3下,
F3B(x3)=2*√(3)-5/2 (26-5)
f4(x4)与g1(x1)和f3(x3)具有以下关系。
f4(x4)=∫f3(x)*g1(x4-x)dx (27)
在式(27)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4-1)到min(√(3),x4)进行积分。
若对式(27)进行计算,则成为以下那样。
在0<x4≦1下,f4(x4)=(1/6)*x4 3 (28-1)
在1≦x4≦√(2)下,
f4(x4)=2/3-(1/2)*x4*(x4-2)2 (28-2)
在√(2)≦x4≦√(3)下,
f4(x4)=14/3-3*√(2)-(1/3)*(x4-√(2))3-(√(2)-1)*(x4-√(2))2+(4*√(2)-5)*(x4-√(2)) (28-3)
在√(3)≦x4≦2下,
f4(x4)=(2/3)*√(2)+(2*√(2)-3)*√(3)-(1/6)*(x4-1)3 (28-4)
在2≦x4≦1+√(2)下,
f4(x4)=(2/3)*√(2)+(2*√(2)-3)*√(3)-1/2+(1/3)*(x4-1)*(5/2-x4)*(4-x4)) (28-5)
在1+√(2)≦x4≦1+√(3)下,
f4(x4)=-(7/2)+(17/6)*√(2)+(2*√(2)-3)*√(3)+(1/6)*(x4-1-√(2))3+(1/2)*(√(2)-1)*(x4-1-√(2))2-(3*√(2)-(7/2))*(x3-1-√(2)) (28-6)
在1+√(3)≦x4≦4下,f4(x4)=0 (28-7)
此外,F4(x4)成为以下那样。
在0<x4≦1下,F4(x4)=(1/24)*x4 4 (29-1)
在1≦x4≦√(2)下,
F4(x4)=(1/24)-(1/8)*(x4-1)4+(1/6)*(x4-1)3+(1/4)*(x4-1)2-(1/6)*(x4-1) (29-2)
在√(2)≦x4≦√(3)下,
F4(x4)=2*√(2)-(8/3)-(1/12)*(x4-√(2))4-(1/3)*(√(2)-1)*(x4-√(2))3+(1/2)*(5-4*√(2))*(x4-√(2))2+(3*√(2)-(11/3))*(x4-√(2)) (29-3)
在√(3)≦x4≦2下,
F4(x4)=F4(√(3))+((2/3)*√(2)+(2*√(2)-3)*√(3))*(x4-√(3))-(1/24)*((x4-1)4-(√(3)-1)4) (29-4)
在2≦x4≦1+√(2)下,
F4(x4)=F4(2)+(1/12)*(x4-2)4-(1/6)*(x4-2)3-(1/4)*(x4-2)2+(-(1/6)+(2/3)*√(2)+(2*√(2)-3)*√(3))*(x4-2) (29-5)
在1+√(2)≦x4≦1+√(3)下,
F4(x4)=F4(1+√(2))+(1/24)*(x4-1-√(2))4+(1/6)*(√(2)-1)*(x4-1-√(2))3-((3/2)*√(2)-(7/4))*(x3-1-√(2))2+(-(7/2)+(17/6)*√(2)+(2*√(2)-3)*√(3))*(x3-1-√(2))) (29-6)
在1+√(3)≦x4≦4下,F4(x4)=F4(1+√(3)) (29-7)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即使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有时也无法计算风速。在产生无法利用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现象后,将1个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与n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累计后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条件为对n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的不遮挡率xn满足xn≧(√(n+1)-1)。
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产生无法利用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现象后,为了计算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概率,使用以下函数。
h2(x2):在x1≧(√(2)-1)下设为g1(x1)=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2的概率分布函数。
H2(x2):不遮挡率x2的累计分布函数。H2(x2)=∫h2(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2的积分。
h2B(x2):在x1≧(√(3)-1)下设为g1(x1)=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2的概率分布函数。
H2B(x2):不遮挡率x2的累计分布函数。H2B(x2)=∫h2B(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2的积分。
h3(x3):在x2≧(√(3)-1)下设为h2(x2)=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3的概率分布函数。
H3(x3):不遮挡率x3的累计分布函数。H3(x3)=∫h3(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3的积分。
h3B(x3):在x2≧(√(3)-1)下设为g2(x2)=0的情况下的、不遮挡率x3的概率分布函数。
H3B(x3):不遮挡率x3的累计分布函数。H3B(x3)=∫h3B(x)dx。∫意味着对于x从0到x3的积分。
h2(x2)与g1(x1)具有以下关系。
h2(x2)=∫g1(x)*g1(x2-x)dx (30)
在式(30)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2-1)到min((√(2)-1),x2)进行积分。
h2(x2)成为以下那样。
在0<x2≦√(2)-1下,h2(x2)=x2 (31-1)
在√(2)-1≦x2<1下,h2(x2)=√(2)-1 (31-2)
在1≦x2<√(2)下,h2(x2)=√(2)-x2 (31-3)
在√(2)≦x2<2下,h2(x2)=0 (31-4)
H2(x2)成为以下那样。
在0<x2≦√(2)-1下,
H2(x2)=(1/2)*x2 2 (32-1)
在√(2)-1≦x2<1下,
H2(x2)=(√(2)-1)*(x2-(1/2)*(√(2)-1)) (32-2)
在1≦x2<√(2)下,
H2(x2)=√(2)-1-(1/2)*(√(2)-x2)2 (32-3)
在√(2)≦x2<2下,
H2(x2)=√(2)-1 (32-4)
h3(x3)与g1(x1)和h2(x2)具有以下关系。
h3(x3)=∫h2(x)*g1(x3-x)dx (33)
在式(33)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3-1)到min((√(3)-1),x3)进行积分。
若对式(33)进行计算,则h3(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2)-1下,h3(x3)=(1/2)*x3 2 (34-1)
在√(2)-1≦x3<√(3)-1下,
h3(x3)=(√(2)-1)*(x3-(1/2)*(√(2)-1)) (34-2)
在√(3)-1≦x3<1下,
h3(x3)=√(6)-√(3)-1/2 (34-3)
在1≦x3<√(2)下,
h3(x3)=√(6)-√(3)-1/2-(1/2)*(x3-1)2 (34-4)
在√(2)≦x3<√(3)下,
h3(x3)=√(6)-√(3)-2+√(2)-(√(2)-1)*(x3-√(2)) (34-5)
在√(3)≦x3<3下,h3(x3)=0 (34-6)
H3(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2)-1下,H3(x3)=(1/6)*x3 3 (35-1)
在√(2)-1≦x3<√(3)-1下,
H3(x3)=(1/6)*(√(2)-1)3+(1/2)*(√(2)-1)*x3*(x3-(√(2)-1)) (35-2)
在√(3)-1≦x3<1下,
H3(x3)=(1/6)*(11*√(2)-10-3*√(3))+(√(6)-√(3)-1/2)*(x3-(√(3)-1)) (35-3)
在1≦x3<√(2)下,
H3(x3)=1/3+2*√(6)-(7/6)*√(2)-2*√(3)+(√(6)-√(3)-1/2)*(x3-1)-(1/6)*(x3-1)3 (35-4)
在√(2)≦x3<√(3)下,
H3(x3)=2+√(3)-(5/2)*√(2)+(√(2)-1)*(x3-√(2))*(√(3)-(1/2)*(x3+√(2))(35-5)
在√(3)≦x3<3下,
H3(x3)=√(6)-√(3)-1/2 (35-6)
h2B(x2)与g1(x1)具有以下关系。
h2B(x2)=∫g1(x)*g1(x2-x)dx (36)
在式(36)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2-1)到min((√(3)-1),x2)进行积分。
若对式(36)进行计算,则h2B(x2)成为以下那样。
在0<x2≦√(3)-1下,h2B(x2)=x2 (37-1)
在√(3)-1≦x2<1下,h2B(x2)=√(3)-1 (37-2)
在1≦x2<√(3)下,h2B(x2)=√(3)-x2 (37-3)
在√(3)≦x2<2下,h2B(x2)=0 (37-4)
H2B(x2)成为以下那样。
在0<x2≦√(3)-1下,
H2B(x2)=(1/2)*x2 2 (38-1)
在√(3)-1≦x2<1下,
H2B(x2)=(√(3)-1)*(x2-(1/2)*(√(3)-1)) (38-2)
在1≦x2<√(3)下,
H2B(x2)=√(3)-1-(1/2)*(√(3)-x2)2 (38-3)
在√(3)≦x2<2下,
H2B(x2)=√(3)-1 (38-4)
h3B(x3)与g1(x1)和g2(x2)具有以下关系。
h3B(x3)=∫g2(x)*g1(x3-x)dx (39)
在式(39)中,∫意味着对于x从max(0,x3-1)到min((√(3)-1),x3)进行积分。
h3B(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3)-1下,h3B(x3)=(1/2)*x3 2 (40-1)
在√(3)-1≦x3<1下,
h3B(x3)=2-√(3) (40-2)
在1≦x3<√(3)下,
h3B(x3)=2-√(3)-(1/2)*(x3-1)2 (40-3)
在√(3)≦x3<3下,h3B(x3)=0 (40-4)
H3B(x3)成为以下那样。
在0<x3≦√(3)-1下,H3B(x3)=(1/6)*x3 3 (41-1)
在√(3)-1≦x3<1下,
H3B(x3)=√(3)-5/3+(2-√(3))*(x3-√(3)+1) (41-2)
在1≦x3<√(3)下,
H3B(x3)=16/3-3*√(3)
+(2-√(3))*(x3-1)-(1/6)*(x3-1)3 (41-3)
在√(3)≦x3<3下,
H3B(x3)=2-√(3) (41-4)
图13示出关于不遮挡率x2、x3和x4的概率分布函数和累计分布函数。图13是表示为了评价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而使用的不遮挡率x2、x3和x4的概率分布函数和累计分布函数的曲线。图13(A)中示出f3(x3)、F3(x3)、f3B(x3)、F3B(x3)、g3(x3)和G3(x3)。f3(x3)用粗虚线来表示,f3B(x3)用单点划线来表示,g3(x3)用细虚线来表示。F3(x3)用粗实线来表示,F3B(x3)用长虚线(使线变长后的虚线)来表示,G3(x3)用细实线来表示。f3(x3)在到x3=√(2)为止与g3(x3)相同,但从x3=√(2)起开始减少并在x3=(1+√(2))时变为零。g3(x3)与f3(x3)之差在x3=2~(1+√(2))的范围内变为最大值0.172。f3B(x3)从x3=√(3)起变得比g3(x3)要小。g3(x3)与f3B(x3)之差扩大,直到x3=2为止,并在x3=2~(1+√(3))的范围内变为最大值0.036。
图13(B)中示出f4(x4)、F4(x3)、g4(x4)和G4(x4)。f4(x4)用粗虚线来表示,g4(x4)用细虚线来表示。F4(x4)用粗实线来表示,G4(x4)用细实线来表示。到√(2)为止f4(x4)与g4(x4)相同,但从x4=√(2)起产生微小的差。f4(x4)从x4=√(3)起与g4(x4)之差的增加速度变大,在x4=(1+√(2))~(1+√(3))的范围内,g3(x3)与f3B(x3)之间产生0.33左右的差。在x4=(1+√(3))下,f4(x4)变为零。
图13(C)中示出h2(x2)、H2(x2)、h2B(x2)、H2B(x2)、g2(x2)和G2(x2)。h2(x2)用粗虚线来表示,h2B(x2)用单点划线来表示,g2(x2)用细虚线来表示。H2(x2)用粗实线来表示,H2B(x2)用长虚线来表示,G2(x2)用细实线来表示。到x2=(√(2)-1)为止h2(x2)与g2(x2)相同,但在x2=(√(2)-1)~1的范围内为恒定值,为h2(x2)=(√(2)-1)。h2(x2)在x2>1时线性减少,在x2=√(2)时变为零。到x2=(√(3)-1)为止h2B(x2)与g2(x2)相同,但在x2=(√(3)-1)~1的范围内为恒定值,为h2B(x2)=(√(3)-1)。h2B(x2)在x2>1时线性减少,在x2=√(3)时变为零。
图13(D)中示出h3(x3)、H3(x3)、h3B(x3)、H3B(x3)、g3(x3)和G3(x3)。h3(x3)用粗虚线来表示,h3B(x3)用单点划线来表示,g3(x3)用细虚线来表示。H3(x3)用粗实线来表示,H3B(x3)用长虚线来表示,G3(x3)用细实线来表示。到x3=(√(2)-1)为止h3(x3)与g3(x3)相同,但从x3=(√(2)-1)起微微变小,在x3=(√(3)-1)~1的范围内为恒定值,为h3(x3)=(√(6)-√(3)-1/2)。h3(x3)在x3>1下以二次函数减少,在x3=√(3)时变为零。到x3=(√(3)-1)为止h3B(x3)与g3(x3)相同,但在x3=(√(3)-1)~1的范围内为恒定值,为h3B(x3)=(2-√(3))。h3B(x2)在x2>1时以二次函数减少,在x3=√(3)时变为零。
返回ζn等的计算的说明。不论是第几次生成,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概率恒定为α。对于第1次的第1累计频谱,第2累计频谱与第1累计频谱相同,因此γ1=ε1=0。此外,通过第1次的第1累计频谱无法计算风速的概率ζ1为ζ1=1-α。对于γ2等,计算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的值,因此附加下标E,记载为γ2E等。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在第1累计频谱不论是第几次生成而均为无遮挡的情况下,能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未计算概率ζ2E等能如以下那样来计算。
ζ2E=(1-α)22E (42)
ζ3E=ζ2E*(1-α)-ε3E (43)
ζ4E=ζ3E*(1-α)-ε4E (44)
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中,不遮挡比例y=1,SN比在第1阈值以上。为了使第2次生成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为x2<√(2)。在第1次生成的第2累计频谱中为x1<(√(2)-1)的情况下,在与第2次生成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中成为x2<√(2)。为了成为x1<(√(2)-1),需要在第1次中生成部分遮挡且y<(√(2)-1)的第1累计频谱、或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因此,γ2E能用下式来计算。
γ2E=α*((1-α-β)*G1(√(2)-1)+β)
=α*((1-α-β)*(√(2)-1)+β) (45)
为了使第2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第1次和第2次的第1累计频谱需要为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2)。因此,ε2E能用下式来计算。
ε2E=(1-α-β)2*(1-G2(√(2)))
=(1-α-β)2*(√(2)-1)2 (46)
在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为了使第3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满足不遮挡率x2为x2<(√(3)-1)。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x2<(√(3)-1)为以下3种情况。
(A1)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2<(√(3)-1)的情况。
(A2)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1个y<(√(3)-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A3)生成2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因此,γ3E能用下式来计算。另外,不遮挡率的累计分布函数Gn(xn)的阶数n是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脉冲的个数。
γ3E=α*((1-α-β)2*G2(√(3)-1)+2*β*(1-α-β)*G1(√(3)-1))+β2)
=α*((1-α-β)2*(2-√(3))+2*β*(1-α-β)*(√(3)-1)+β2) (47)
为了使第3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满足不遮挡率x3、x2为x3≧√(3)且x2<√(2)。为了使第2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为x2<√(2)。x3≧√(3)且x2<√(2)为以下2种情况。
(B1)生成3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B2)第1次或第2次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因此,ε3E能用下式来计算。由于是x2<√(2)的条件下的概率,因此使用F3(x3)而非G3(x3)。
ε3E=(1-α-β)3*(F3(1+√(2))-F3(√(3)))+2*β*(1-α-β)2*(1-G2(√(3))) (48)
在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为了使第4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满足x3<1。另外,(√(4)-1))=1。x3<1为以下4种情况。
(C1)生成3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1的情况。
(C2)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1的情况。
(C3)生成2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1个y<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C4)生成3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因此,γ4E能用下式来计算。
γ4E=α*((1-α-β)3*G3(1)+3*β*(1-α-β)2*G2(1)+3*β2*(1-α-β)*G1(1)+β3)
=α*((1/6)*(1-α-β)3+(3/2)*β*(1-α-β)2+3*β2*(1-α-β)+β3) (49)
为了使第4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为x4≧2(=√(4))且x3<√(3)且x2<√(2)。x3<√(3)且x2<√(2)表示第2次和第3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x4≧2为以下3种情况。
(D1)生成4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4≧2的情况。
(D2)第1次和第2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2)、第3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4≧2的情况。
(D3)第1次或第2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3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4≧2的情况。
因此,ε4E能用下式来计算。由于是x3<√(3)且x2<√(2)的条件下的概率,因此,(D1)中使用F4(x4)。(D2)中使用F3(x3),(D3)中使用F3B(x3)
ε4E=(1-α-β)4*(F4(1+√(3))-F4(2))+β*(1-α-β)3*(F3(1+√(2))-F3(2)+2*β*(1-α-β)3*(F3B(1+√(3))-F3B(2)) (50)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在图14中示出表示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第1改善概率γnE、第2改善概率εnE、未计算概率ζnE的变化的曲线。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14中,用实线表示Tc=1.0的情况,用虚线表示Tc=0.8的情况下,用单点划线表示Tc=1.0的情况。图14(A)中示出第1改善概率γnE。图14(B)中示出第2改善概率εnE。图14(C)中示出未计算概率ζnE。第1改善概率γnE和第2改善概率εnE表示累计的概率。
在Tc=1.0的情况下,第1改善概率γnE为γ2E=0.105、γ2E3E=0.161(γ3E=0.056)、γ2E3E4E=0.191(γ4E=0.030)。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γnE变小。若假设γnE以等比数列减少,则推测为γsumE变为0.23左右。在Tc=0.8和Tc=1.2的情况下也为同样的倾向。在Tc=0.8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γnE变得更大。在Tc=1.2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γnE变得更小。Tc越小则γsumE越大的理由在于,Tc越小则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概率β越大。
在Tc=1.0的情况下,第2改善概率εnE为ε2E=0.062、ε2E3E=0.103(ε3E=0.041)、ε2E3E4E=0.133(ε4E=0.029)。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εnE变小。若假设εnE以等比数列减少,则εsumE变为0.20左右。在Tc=0.8和Tc=1.2的情况下也为同样的倾向。在Tc=1.2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εnE变得更大。在Tc=0.8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εnE变得更小。Tc越大则εsumE越大的理由可以考虑为,Tc越大则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概率(1-α-β)越大。
未计算概率ζnE在Tc=1.0的情况下,为ζ1E=0.684、ζ2E=0.406(ζ2E=0.594*ζ1E)、ζ3E=0.236(ζ3E=0.581*ζ2E)、ζ4E=0.132(ζ4E=0.560*ζ3E)。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ζnE变小。在Tc=0.8和Tc=1.2的情况下也为同样的倾向。在Tc=1.2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ζnE变得更大。在Tc=0.8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ζnE变得更小。Tc越小则ζnE越小的理由可以考虑为,Tc越小则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概率α越大。生成次数n越大,则因Tc的不同而导致ζnE的差异变得越小。
在图15中示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表示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第1改善总概率γsumE、第2改善总概率εsumE、未计算概率ζ4E的变化的曲线。图1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图15中,用实线表示第1改善总概率γsumE,用虚线表示第2改善总概率εsumE,用单点划线表示未计算概率ζ4E。第1改善总概率γsumE可以用γsumE≒(γ2E3E4E)来近似。第2改善总概率εsumE可以用εsumE≒(ε2E3E4E)来近似。
第1改善总概率γsumE在Tc=1.0的情况下为γsumE>0.191,在Tc=1.2的情况下为γsumE>0.146,在Tc=0.8的情况下为γsumE>0.236。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相对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能以20%左右的概率在计算风速前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减少。Tc较小的情况下第1改善总概率γsumE较大的理由在于,在Tc较小的情况下β较大。
第2改善总概率εsumE在Tc=1.0的情况下为εsumE>0.133,在Tc=1.2的情况下为εsumE>0.209,在Tc=0.8的情况下为εsumE>0.077。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在无法根据第1累计频谱计算风速的情况下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因此,与仅根据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情况相比,能以15%左右以上的概率使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变小。Tc较大的情况下第2改善总概率εsumE较大的理由在于,α较小、(1-α-β)较大。
未计算概率ζ4E在Tc=1.0的情况下为ζ4E=0.132,在Tc=1.2的情况下为为ζ4E=0.155,在Tc=0.8的情况下为为ζ4E=0.107。Tc较小的情况下未计算概率ζ4E较小的理由在于,在Tc较小的情况下α较大。
作为比较例,对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的未计算概率ζn0进行探讨。这里,下标0是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的情况下的计算值。未计算概率ζn0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的未计算概率ζnE的不同点在于,有时无法通过第2次以后生成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第2次中,未计算概率ζ20比ζ2E要大第1改善概率γ2E。第3次的未计算概率ζ30比ζ3E要大第1改善概率(γ2E3E),要小恢复概率λ30。ζ40比ζ4E要大第1改善概率(γ2E3E4E),要小恢复概率(λ3040)。
因此,ζ10、ζ20、ζ30和ζ40成为以下那样。
ζ10=1-α (51)
ζ20=ζ2E2E (52)
ζ30=ζ3E2E3E30 (53)
ζ40=ζ4E2E3E4E3040 (54)
恢复概率λn0是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产生即使在第2次以后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也无法计算风速的现象后能计算风速的概率,因此λ10=λ20=0。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即使在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也无法计算风速、且在第3次能计算风速的情况为以下3种情况。
(E1)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E2)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E3)第1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因此,λ30能用下式来计算。
λ30=α*γ2E+α*(1-α-β)2*(H2(√(2))-H2(√(3)-1))+α*β*(1-α-β)*(1-G1(√(3)-1))
=α*γ2E+α*(1-α-β)2*(√(2)+√(3)-1/2-√(6))+α*β*(1-α-β)*(2-√(3)) (55)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即使在第2次或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也无法计算风速、且在第4次能计算风速的情况为以下10种情况。
(F1)无法根据第3次生成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且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F2)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3<√(3)、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F3)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F4)第1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y<(√(3)-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F5)第1次和第3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和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F6)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3<√(3)、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F7)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F8)第1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y<(√(3)-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F9)第1次和第2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3)-1)、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F10)到第2次为止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和1个y<(√(3)-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因此,λ40能用下式来计算。在(F2)和(F7)中使用H2(x2),在(F6)中使用H3(x3),在(F8)和(F10)中使用H2B(x2),在(F9)中使用H3B(x3)。
λ40=α*γ3E2*(1-α-β)2*H2(√(3)-1)+α2*β*(1-α-β)*G1(√(3)-1)+α2*β*(1-α-β)*G1(√(2)-1)+α22+α*(1-α-β)3*(H3(√(3))-H3(1))+α*β*(1-α-β)2*(H2(√(2))-H2(1))+α*β*(1-α-β)2*(H2B(√(3))-H2B(1))+α*(1-α-β)3*(H3B(√(3))-H3B(1))+2*α*β*(1-α-β)2*(H2B(√(3))-H2B(1))
=α*γ3E2*(1-α-β)2*(√(6)-√(3)-1/2)+α2*β*(1-α-β)*(√(3)-1)+α2*β*(1-α-β)*(√(2)-1)+α22+α*(1-α-β)3*(2*√(6)+5*√(2)-4*√(3)-5)+α*β*(1-α-β)2*(3/2-√(2))+α*β*(1-α-β)2*(2-√(3))+α*(1-α-β)3*(2*√(3)-10/3)+2*α*β*(1-α-β)2*(2-√(3))
=α*γ3E2*(1-α-β)2*(√(6)-√(3)-1/2)+α2*β*(1-α-β)*(√(3)+√(2)-2)+α22+α*(1-α-β)3*(2*√(6)+5*√(2)-2*√(3)-25/3)+α*β*(1-α-β)2*(15/2-3*√(3)-√(2))(56)
在图16中示出表示未计算概率ζE、ζ0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1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和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无法计算风速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16中,用实线表示Tc=1.0的情况下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中的未计算概率ζnE,用虚线表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的未计算概率ζ0,用单点划线表示Σ(ζ0E)。生成次数n下的Σ(ζ0E)是j=1~n中的(ζj0-ζjE)之和。
这里,为了表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5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到能计算风速为止的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之差,定义以下变量。
ΔζE:足够大的生成次数n下的Σ(ζ0E)。
τ0:ζ0的推定衰减率。设为τ0=ζ4030
τE:ζ0的推定衰减率。设为τE=ζ4E3E
ΔζE用以下的式(57)来计算。
ΔζE=ζ202E303E40/(1-τ0)-ζ4E/(1-τE) (57)
若设为τ0=0.620、τE=0.551,则能根据式(57)来计算出ΔζE=0.467。在Tc=1.0的情况下,到能计算风速为止,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能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相对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减少0.5次左右。
未必一定要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第2阈值可以确定为比第1阈值要小。第2阈值确定为如下值:例如,第1累计频谱中包含风速的信号的比例即不遮挡比例y(=Tx/Tc)例如变为0.2的情况下的值。或者,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的计算值中、从较低一方中确定为例如相当于5%的值等。第2阈值确定为在累计中不使用通过累计而使SN比降低的可能性较高的第1累计频谱。
可以仅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要高的情况下,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可以将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中的任意SN比较高的一方即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可以仅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比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要高的情况下,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
以上内容也可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5进行变更,以使得仅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低的情况下,对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以生成第2累计频谱。实施方式6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按照每个光束方向,预先确定1个或多个风速测量区间(距离范围)即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在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的各距离范围内计算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判定SN比在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数量是否在预定的下限个数以上,在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将本次累计出的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另外,第2阈值可以设定为比第1阈值要小。确定第2阈值,以使得在第1累计频谱中存在一定程度(例如,20%以上)的根据无遮挡的接收信号所生成的频谱。
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可以是该光束方向上的所有的距离范围,也可以是根据最近的距离范围所确定的个数。可以确定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以使得包含能判断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表示风速的信号的距离范围。下限个数设定为1个以上的恰当的个数。
综合判断按照每个光束方向所确定的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中的第1累计频谱中的SN比,从而能恰当地判断是否将第1累计频谱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在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中单独判断第1累计频谱中的SN比的情况下,在累计中使用第1累计频谱和不使用第1累计频谱的风速测量区间有可能混合存在于相同的光束方向上。
图17是说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17,对与实施方式5的情况下的图1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具有信号处理部12F。信号处理部12F除了SN比判定部12g以外还具有第2SN比判定部12k。第2SN比判定部12k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2阈值以上。第2SN比判定部12k判定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是否在下限个数以上。
第2频谱累计部12e在由第2SN比判定部12k判定为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在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在该光束方向上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否则,第2频谱累计部12e不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在不累计的情况下,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不变化。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18,对与实施方式5的情况下的图1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步骤S0F进行变更,在S16前追加步骤S17,并在S8之前追加步骤S18。
S0F中,按照每个光束方向设定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
S17中,第2SN比判定部12k判定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是否在下限个数以上。判定的结果保存在变量NDsum中。在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在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NDsum=是。否则,NDsum=否。
S16中,对于SN比小于第1阈值因而未计算风速的距离范围(S16为否),前进至S18。S18中,检查是否为NDsum=是。在NDsum=是的情况下(S18中为是),前进至S8。S8中,将第1累计频谱发送到第2频谱累计部12e。在并非NDsum=是的情况下(S18中为否),不将第1累计频谱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为了将激光照射到下一个光束方向而前进至S14。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此外,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相比,能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减少。
在属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的距离范围内,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数不为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不对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因此,相对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变得更高。例如,在全距离范围内产生叶片导致的遮挡的情况下,在该光束方向上的所有的距离范围内SN比成为接近0的值。在上述状况下,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不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因此,累计频谱保存部12d将持续保存在第1频谱累计部12c生成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保存累计频谱。即,累计频谱保存部12d所保存的累计频谱不变化。
在属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的距离范围内,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数不为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可以生成第2累计频谱,但不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对不使用SN比不在第2阈值以上的第1累计频谱来生成第2累计频谱的情况进行探讨。SN比不在第2阈值以上的第1累计频谱的不遮挡比例y(=Tx/Tc)在根据第2阈值所确定的上限值以下。为了使分析变得简单,设为SN比在第2阈值以上,从而不生成对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
对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的第1改善概率γ2等添加下标F来表述为γ2F。γ2F、ε2F和ζ2F能用下式来计算。计算γ2F的式(58)与计算γ2F的式(45)相比,不存在β的项。
γ2F=α*(1-α-β)*G1(√(2)-1)
=α*(1-α-β)*(√(2)-1) (58)
ε2F=ε2E (59)
ζ2F=ζ2E (60)
另外,关于ζ,对于2以上的n,以下成立。
ζ(n+1)F=ζnF*(1-α)-εnF (61)
在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为了使第3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满足x2<(√(3)-1)。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x2<(√(3)-1)为以下2种情况。
(G1)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2<(√(3)-1)的情况。
(G2)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1个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不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因此,在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为x1<(√(2)-1)即可,以使得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因此,γ3F能用下式来计算。
γ3F=α*((1-α-β)2*G2(√(3)-1)+2*β*(1-α-β)*G1(√(2)-1)))
=α*((1-α-β)2*(2-√(3))+2*β*(1-α-β)*(√(2)-1)) (62)
为了使第3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需要为x3≧√(3)且x2<√(2)。x3≧√(3)为以下3种情况。
(H1)生成3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H2)到第2次为止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2≧√(2)的情况。
因此,ε3F能用下式来计算。(H2)的情况下,使用F3(x3)。
ε3F=(1-α-β)3*(F3(1+√(2))-F3(√(3)))+2*β*(1-α-β)2*(1-G2(√(2))) (63)
在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第4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为以下3种情况。
(J1)生成3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1的情况。
(J2)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2<(√(3)-1)的情况。
(J2)生成2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1个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因此,γ4F能用下式来计算。
γ4F=α*((1-α-β)3*G3(1)+3*β*(1-α-β)2*G2(√(3)-1)+3*β2*(1-α-β)*G1(√(2)-1))
=α*((1/6)*(1-α-β)3+3*(2-√(3))*β*(1-α-β)2+3*(√(2)-1)*β2*(1-α-β)) (64)
第4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以上为以下3种情况。
(K1)生成4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4≧2的情况。
(K2)到第3次为止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3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K3)到第3次为止生成2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2≧√(2)的情况。
因此,ε4F能用下式来计算。(K1)中使用F4(x4),(K2)中使用F3(x3),(K3)中使用G2(x2)。
ε4F=(1-α-β)4*(F4(1+√(3))-F4(2))+3*β*(1-α-β)3*(F3(1+√(2))-F3(√(3)))+3*β2*(1-α-β)2*(1-G2(√(2))) (65)
作为比较例,对于将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变形为不将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中的未计算概率ζn0F进行探讨。这里,下标0F表示是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的情况下的计算值。将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记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未图示)。未计算概率ζn0F能与未计算概率ζn0同样地进行计算。ζ10F、ζ20F、ζ30F和ζ40F成为以下那样。
ζ10F=1-α (66)
ζ20F=ζ2F2F (67)
ζ30F=ζ3F2F3F30F (68)
ζ40F=ζ4F2F3F4F30F40F (69)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中,即使在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也无法计算风速、且在第3次能计算风速的情况为以下3种情况。
(L1)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L2)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3≧√(3)的情况。
(L3)第1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x2≧√(2)的情况。
因此,λ30F能用下式来计算。
λ30F=α*γ2F+α*(1-α-β)2*(H2(√(2))-H2(√(3)-1))+α*β*(1-α-β)*(1-G1(√(2)-1))
=α*γ2F+α*(1-α-β)2*(√(2)+√(3)-1/2-√(6))+α*β*(1-α-β)*(2-√(2)) (70)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中,即使在第2次或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也无法计算风速、且在第4次能计算风速的情况为以下7种情况。
(M1)无法根据第3次生成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且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M2)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3)、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M3)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M4)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3<√(3)、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M5)第1次和第2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3)-1)、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4≧2的情况。
(M6)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到第3次为止生成1个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和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3≧3的情况。
(M7)第1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3次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4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3的情况。
因此,λ4E能用下式来计算。作为x3<√(3)且x2<√(2)的条件下的概率,在(M2)、(M6)和(M7)中使用H2(x2),在(M4)中使用H3(x3),在(M5)中使用H3B(x3)。
λ40F=α*γ3E2*(1-α-β)2*H2(√(3)-1)+α2*β*(1-α-β)*G1(√(2)-1)+α*(1-α-β)3*(H3(√(3))-H3(1))+α*(1-α-β)3*(H3B(√(3))-H3B(1))+2*α*β*(1-α-β)2*(H2(√(2))-H2(√(3)-1))+α*β*(1-α-β)2*(H2(√(2))-H2(√(3)-1))
=α*γ3E2*(1-α-β)2*(√(6)-√(3)-1/2)+α2*β*(1-α-β)*(√(2)-1)+α*(1-α-β)3*(2*√(6)+5*√(2)-4*√(3)-5)+α*(1-α-β)3*(2*√(3)-10/3)+3*α*β*(1-α-β)2*(√(2)+√(3)-1/2-√(6))
=α*γ3E2*(1-α-β)2*(√(6)-√(3)-1/2)+α2*β*(1-α-β)*(√(2)-1)+α*(1-α-β)3*(2*√(6)+5*√(2)-2*√(3)-25/3)+3*α*β*(1-α-β)2*(√(2)+√(3)-1/2-√(6)) (71)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在图19中示出表示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第1改善概率γnF、第2改善概率εnF、未计算概率ζnF的变化的曲线。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19中,用实线表示Tc=1.0的情况,用虚线表示Tc=0.8的情况下,用单点划线表示Tc=1.0的情况。图19(A)中示出第1改善概率γnF。图19(B)中示出第2改善概率εnF。图19(C)中示出未计算概率ζnF。第1改善概率γnF和第2改善概率εnF表示累计的概率。
在Tc=1.0的情况下,第1改善概率γnF为γ2F=0.078、γ2F3F=0.122(γ3F=0.044)、γ2F3F4F=0.143(γ4F=0.021)。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γnF变小。若假设γnF以等比数列减少,则γsumF变为0.16左右。在Tc=0.8和Tc=1.2的情况下,也与Tc=1.0的情况大致相同。γnF比γnE要小。其理由在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即使生成全遮挡的第1累计频谱,也不在累计第2累计频谱时使用,因此,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比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要高。
在Tc=1.0的情况下,第2改善概率εnF为ε2F=0.062、ε2F3F=0.112(ε3F=0.05)、ε2F3F4F=0.146(ε3F=0.034)。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εnF变小。若假设εnE以等比数列减少,则εsumF变为0.22左右。εnF比εnE要大1成左右。其理由在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相比,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更高。在Tc=0.8和Tc=1.2的情况下也为同样的倾向。在Tc=1.2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εnF变得更大。在Tc=0.8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εnF变得更小。
未计算概率ζnF在Tc=1.0的情况下,为ζ1F=0.684、ζ2F=0.406(ζ2F=0.594*ζ1F)、ζ3F=0.228(ζ3F=0.561*ζ2F)、ζ4F=0.122(ζ4F=0.533*ζ3F)。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ζnF变小。ζnF比ζnE要小。其理由在于,γnF比γnE要大,εnF比εnE要大。在Tc=1.2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ζnF变得更大。在Tc=0.8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ζnF变得更小。
在图20中示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表示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未计算概率ζ4F的变化的曲线。图2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图20中,用实线表示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用虚线表示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用单点划线表示未计算概率ζ4F。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可以用γsumF≒(γ2F3F4F)来近似。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可以用εsumF≒(ε2F3F4F)来近似。
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在Tc=1.0的情况下为γsumF>0.143,在Tc=1.2的情况下为γsumF>0.134,在Tc=0.8的情况下为γsumF>0.141。在Tc=1.0的情况下,γsumF比γsumE要小0.05左右。即使Tc变化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也不怎么变化的理由在于,如式(58)所示那样,变为仅有α*(1-α-β)的项的式,没有式(45)中的α*β。
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在Tc=1.0的情况下为εsumF>0.146,在Tc=1.2的情况下为εsumF>0.214,在Tc=0.8的情况下为εsumF>0.092。εsumF比εsumE要大0.1左右。
未计算概率ζ4F在Tc=1.0的情况下为ζ4F=0.122,在Tc=1.2的情况下为ζ4F=0.150,在Tc=0.8的情况下为ζ4F=>0.092。Tc较小的情况下未计算概率ζ4F较大的理由在于,在Tc较小的情况下α较大。
未计算概率ζ4F比ζ4E要小。其理由在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相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较高。SN比较低(比第2阈值要小)的第1累计频谱不用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累计,因此,与SN比较低(比第2阈值要小)的第1累计频谱也用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累计的情况相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变高。
在图21中示出表示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γsumE以及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εsumE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图2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和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图21中,用粗实线表示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用细实线表示第1改善总概率γsumE。用粗虚线表示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用粗虚线表示第2改善总概率εsumE。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也与γsumE同样地,用γsumF≒(γ2F3F4F)来近似。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也与εsumE同样地,用εsumF≒(ε2F3F4F)来近似。
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在Tc=1.0的情况下为γsumF>0.143,在Tc=1.2的情况下为γsumF>0.134,在Tc=0.8的情况下为γsumF>0.141。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相对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能以14%左右的概率在计算风速前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减少。即使Tc变化,第1改善总概率γsumF也几乎不变化,在Tc=0.8的情况下为γsumEsumF=0.095。在Tc=0.6~1.2的范围内,γsumF比γsumE要小。γsumF较小的理由在于,在作为比较对象的实施方式0F中,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不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中,无法根据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概率比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要小。
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在Tc=1.0的情况下为εsumF>0.146,在Tc=1.2的情况下为εsumF>0.214,在Tc=0.8的情况下为εsumF>0.092。在Tc=0.6~1.2的范围内,εsumF比εsumE要大0.01左右。εsumF比εsumE要大的理由在于,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E相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更高。
在图22中示出表示未计算概率ζF、ζ0F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2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和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无法计算风速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22中,用实线表示Tc=1.0的情况下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中的未计算概率ζnF,用虚线表示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中的未计算概率ζn0F,用单点划线表示Σ(ζn0FnF)。若设为τ0F=ζ40F30F=0.533、τF=ζ4F3F=0.601,并用与式(57)同样的算式来推定ΔζF,则能计算为ΔζF=0.302。在Tc=1.0的情况下,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能使到能计算风速为止生成的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相对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减少0.3个左右。
在图23中示出表示未计算概率ζ4F、ζ4E、ζ40F、ζ40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图2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未计算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图23中,用粗实线表示ζ4F,用细实线表示ζ4E,用粗虚线表示ζ40F,用细虚线表示ζ40。在Tc=0.6~1.2的范围内,ζ4F比ζ4E要小0.009~0.012左右。ζ40F比ζ40要小,在Tc较小的情况下该差较大。其理由在于,若Tc较小,则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概率β较大,第1改善概率γE较大。第1改善概率γE是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中无法根据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概率。测风激光雷达装置0F中,γF比γE要小,且γF相对于Tc的变化几乎不发生变化。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6进行变更,以使得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3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内,即使在该光束方向上累计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也不对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第3阈值预先确定为比第2阈值要小。
图24是说明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24,对与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的图17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G具有信号处理部12G。信号处理部12G中,将第2SN比判定部12k变更为第2SN比判定部12kG。除了与第2SN比判定部12k同样的检查,第2SN比判定部12kG还判定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3阈值以上。第3阈值预先确定为比SN比判定部12k使用的第2阈值要小。第3阈值确定为例如第2阈值的一半等。第3阈值确定为在累计中不使用通过累计而使SN比降低的情况为确定的第1累计频谱。
第2SN比判定部12kG判定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是否在下限个数以上。在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在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第2SN比判定部12kG判定各个距离范围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3阈值以上。
在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不在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不在该光束方向上对第2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在包含于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且SN比为第2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个数在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在第2SN比判定部12kG判定为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3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内,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否则,第2频谱累计部12e不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累计频谱保存部12d对第1频谱累计部12c生成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图25是说明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25,对与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的图18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S18之后追加了S19。S19中,检查各距离范围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3阈值以上。在为第3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情况下(S19中为是),前进至S8。在不为第3阈值以上的距离范围的情况下(S19中为否),前进至S14。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G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G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此外,能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减少。
本实施方式7中,在某个光束方向上将第1累计频谱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的情况下,检查在各距离范围内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3阈值以上,因此,不会因对SN比不在第3阈值以上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导致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降低。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1进行变更,以使得将SN比高于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的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中。
图26是说明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26,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具有信号处理部12H。信号处理部12H除了SN比判定部12g以外还具有第3SN比判定部12n。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进行变更。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将累计频谱的SN比与累计频谱一起进行保存。在保存累计频谱时,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也保存该累计频谱的SN比。另外,也可以不将SN比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中,而根据从累计频谱保存部读取出的累计频谱,通过计算来求出该SN比。
第3SN比判定部12n在SN比判定部12g判定为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动作。第3SN比判定部12n判定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高于保存频谱SN比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将第2累计频谱及其SN比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并不高于保存频谱SN比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不将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持续对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图27是说明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27,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步骤S12H、步骤S13H进行变更。在S13H之前,追加了步骤S20。
对于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为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为是),前进至S12H。S12中,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根据第2累计频谱的峰值频率来求出多普勒频移,并进一步求出与该多普勒频移相当的多普勒风速(风速)。此外,控制部13将初始化信号发送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且与计算出风速的该光束方向和该距离范围(风速测量区间)相关的频谱数据的值及其SN比进行初始化(重置为零)。
对于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为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为否),前进至S20。S20中,检查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S20中为是)的情况下,在S13H中,将第2累计频谱及其SN比作为该光束方向、该距离的累计频谱,覆盖并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也覆盖并保存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不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S20中为否)的情况下,前进至S14。另外,在累计频谱并未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的情况下,设为S20中为是。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此外,能使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减少。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中,仅具有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要高的SN比的第2累计频谱被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因此,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不会使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降低。因此,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能使计算风速时使用的累计频谱的SN比比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要高,能更准确地计算风速。由于能使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变高,因此,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能使到计算风速为止的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比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要少。
也可以将确定为比第1阈值要小的第2阈值与第1累计频谱的SN比进行比较,来决定是否更新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所保存的累计频谱。即,在生成SN比比第2阈值要低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不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更新。该内容也可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6进行变更,以使得按照每个距离范围而非按照每个光束方向对是否进一步累计第1累计频谱进行判断。
图28是说明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28,对与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的图17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J具有信号处理部12J。信号处理部12J具有第2SN判定部12kJ。第2SN判定部12kJ在各光束方向、各距离范围内单独判定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2阈值以上。第2阈值预先确定为比SN比判定部12g使用的第1阈值要小。第2阈值确定为与实施方式6的情况相同。
第2频谱累计部12e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以生成第2累计频谱。否则,第2频谱累计部12e不将第1累计频谱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累计。在不累计的情况下,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不变化。累计频谱保存部12d对第1频谱累计部12c生成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图29是说明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29,对与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的图18的不同点进行说明。S0不变更。在S16与S8之间追加步骤S18J以代替S18。
S16中,对于SN比小于第1阈值因而未计算风速的距离范围(S16为否),前进至S18J。S18J中,检查第1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2阈值以上。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18J中为是),前进至S8。S8中,将第1累计频谱发送到第2频谱累计部12e。在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18J中为否),不将第1累计频谱用于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为了向下一个光束方向照射激光而前进至S14。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J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F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H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
SN比较低的第1累计频谱不被累计到第2累计频谱,因此,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的累计频谱的SN比不降低。因此,能减少生成第1累计频谱的次数,直到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成为第1阈值以上为止。
实施方式10.
实施方式10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1进行变更,以使得对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中SN比较高的一方即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进行判定,并根据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高SN比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图30是说明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30,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K具有信号处理部12K。信号处理部12K具有SN比计算部12f2、SN比判定部12gK、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K。SN比计算部12f2计算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第1累计频谱以及第2频谱累计部12e所累计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SN比判定部12gK确定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中的哪个为高SN比累计频谱,并判定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高SN比累计频谱也可以由SN比判定部12gK以外的部件来确定。
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计算多普勒风速。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K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即,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K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图31是说明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31,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图4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S7与S8之间追加S15,在S10之后追加步骤S21。此外,对步骤S11K、步骤S12K、步骤S13K进行变更。
在计算了所确定的次数的频谱的情况下(S7为是),在S15中,由SN比计算部12f2计算第1频谱累计部12c所累计的各距离的第1累计频谱的SN比。
S10中,SN比计算部12f2计算第2频谱累计部12e累计后得到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S21中,将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中的任意的SN比较高的一方设为高SN比累计频谱。
S11K中,按照每个距离检查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在第1阈值以上。对于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K中为是),前进至S12K。S12K中,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根据高SN比累计频谱的峰值频率来求出多普勒频移,并进一步求出与该多普勒频移相当的多普勒风速(风速)。此外,控制部13将初始化信号发送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且与计算出风速的该光束方向和该距离范围(风速测量区间)相关的频谱数据的值及其SN比进行初始化(重置为零)。
对于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K中为否),前进至S13K。S13K中,将高SN比累计频谱及其SN比作为该光束方向、该距离的累计频谱,覆盖并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即,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K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K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
第1累计频谱的SN比的最大值为第1阈值。第2累计频谱的SN比的最大值比第1阈值要大。对于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变得比第1阈值和第1累计频谱的SN比要大的概率进行探讨。这里,定义以下变量。
ηn:第n次生成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比第1阈值要大的概率。称为SN比改善概率。
ηsum:根据具有比第1阈值要大的SN比的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概率。称为SN比改善总概率。
ηsum=Σηn,这里,Σ意味着2以上的整数且求和。
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因此,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不遮挡率xn的概率分布函数与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不同。为了简化分析,探讨如下情况:使用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概率分布函数,并如实施方式6那样,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不用在第2累计频谱的累计中。
第1次的累计中第2累计频谱与第1累计频谱相同,因此SN比改善概率η1=0。累计2个以上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与第1阈值相等的概率考虑为0(零)。因此,第2改善概率εnF包含在SN比改善概率ηn中。在生成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下,能求出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大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的概率,并将其与第2改善概率εnF相加来求出SN比改善概率ηn
对第2次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大于第1阈值为以下的1种情况。
(N1)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因此,η2能用下式来计算。
η2=ε2F+α*(1-α-β)*(1-G1(√(2)-1))
=ε2F+α*(1-α-β)*(2-√(2)) (72)
对第3次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大于第1阈值为以下的2种情况。
(P1)第1次生成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第2次生成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P2)第1次和第2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3)-1)<x2<√(2)的情况。
因此,η3能用下式来计算。
η3=ε3F+α*β*(1-α-β)*(1-G1(√(2)-1))+α*(1-α-β)2*(G2(√(2))-G2(√(3)-1)))
=ε3F+α*β*(1-α-β)*(2-√(2))+α*(1-α-β)2*(2*√(2)+√(3)-4) (73)
对第4次的无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的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大于第1阈值为以下的3种情况。
(Q1)生成1个y>(√(2)-1)的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和2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的情况。
(Q2)生成1个全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生成2个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3)-1)<x2<√(2)的情况。
(Q3)第1次和第2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x2<√(2)、第3次生成部分遮挡下的第1累计频谱且1<x3<√(3)的情况。
因此,η3能用下式来计算。
η4=ε4F+3*α*β2*(1-α-β)*(1-G1(√(2)-1))+3*α*β*(1-α-β)2*(G2(√(2))-G2(√(3)-1)))+α*(1-α-β)3*(F3(√(3))-F3(1)))
=ε4F+3*α*β2*(1-α-β)*(2-√(2))+3*α*β*(1-α-β)2*(2*√(2)+√(3)-4)))+α*(1-α-β)3*(F3(√(3))-F3(1))) (74)
在图32中示出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K中、SN比改善概率ηn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3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用于风速的计算的累计频谱的SN比改善的概率以及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32中,用实线表示Tc=1.0的情况,用虚线表示Tc=0.8的情况下,用单点划线表示Tc=1.2的情况。SN比改善概率ηn表示累计的概率。
SN比改善概率ηn在Tc=1.0的情况下为η2=0.173、η23=0.305(η3=0.132)、η234=0.391(γ4E=0.086)。随着生成次数n的变大,ηn变小。若假设为ηn以等比数列减少,则在Tc=1.0的情况下,ηsum为0.55左右。在Tc=0.8和Tc=1.2的情况下也为同样的倾向。在Tc=1.2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ηsum变得更大。在Tc=0.8的情况下,与Tc=1.0的情况相比ηsum变得更小。
在图33中示出在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K中表示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第1改善总概率ηsum、第2改善总概率εsumF的变化的曲线。图3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中用于风速的计算的累计频谱的SN比改善的概率以及与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相关的概率相对于第1累计频谱的累计时间Tc的变化的曲线。
在Tc=0.6~1.2的范围内,ηsum为εsumF的2倍以上的大小。ηsum与εsumF同样地,Tc越大则ηsum越大。Tc越大则ηsum越大的理由在于,Tc越大则(1-α-β)越大。在(1-α-β)较大的情况下,根据第2累计频谱计算风速的概率变大,SN比改善概率η也变大。
通过根据第1累计频谱或第2累计频谱中任意的SN比较大的一方即高SN比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从而与优先使用第1累计频谱或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情况相比,能根据高SN比的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计算的风速的精度得以提高。
由于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因此,第2次以后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比始终保存第2累计频谱的情况要高。累计频谱保存部12d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变高,因此,到能计算风速为止的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变少。
实施方式11.
实施方式11是如下情况:对实施方式10进行变更,以使得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高于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的情况下,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中。图34是说明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关于图34,对与实施方式10的情况下的图3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L具有信号处理部12L。信号处理部12L除了SN比判定部12gK以外还具有第3SN比判定部12nL。与实施方式8同样地,对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进行变更。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将累计频谱的SN比与累计频谱一起进行保存。在保存累计频谱时,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也保存SN比。
第3SN比判定部12nL在SN比判定部12gK判定为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动作。即,第3SN比判定部12nL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的情况下动作。第3SN比判定部12nL判定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高于保存频谱SN比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将高SN比累计频谱及其SN比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即,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且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高于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
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不高于保存频谱SN比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H不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持续对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进行保存。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与保存频谱SN比相等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可以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在多普勒风速计算部12h不计算多普勒风速,且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低于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的情况下,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12j可以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
图35是说明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关于图35,对与实施方式10的情况下的图3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S13K之前追加了步骤S20L。
对于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第1阈值以上的距离(S11K中为否),前进至S20L。S20L中,检查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是否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S20L中为是)的情况下,在S13K中,将高SN比累计频谱及SN比作为该光束方向、该距离的累计频谱和SN比,覆盖并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在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不比保存频谱SN比要高(S20L中为否)的情况下,前进至S14。另外,在累计频谱并未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的情况下,设为S20L中为是。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L与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K同样地进行动作。测风激光雷达装置1L能高精度地测量各方向、各距离的风速。此外,在近距离的距离范围内,测量速率不下降。通过根据高SN比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从而相对于仅根据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情况、或优先使用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的情况,能根据高SN比的累计频谱来计算风速,计算的风速的精度得以提高。
仅在SN比比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要高的情况下,将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因此,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不下降。累计频谱保存部12d2中所保存的累计频谱的SN比变高,因此,到能计算风速为止的第1累计频谱的生成次数变少。
能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省略。
标号说明
1、1A、1B、1C、1D、1E、1F、0F、1G、1H、1J、1K、1L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2 风车
3 光源
4 光分配器
5 脉冲调制器
6 光放大器
7 光循环器
8 光开关(光束切换部)
9、9a、9b、9c、9d 收发光学系统(光束切换部)
10 光合波器(接收检波部)
11 光接收机(接收检波部)
12、12D、12E、12F、12G、12H、12J、12K、12L 信号处理部
12a 时间选通部(接收信号分割部)
12b 频谱计算部
12c 第1频谱累计部(频谱累计部)
12d、12d2 累计频谱保存部
12e 第2频谱累计部(频谱累计部)
12f 12f2 SN比计算部
12g、12gK SN比判定部
12h 多普勒风速计算部(风速计算部)
12j、12jD、12jH、12jK 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
12k、12kG、12kj 第2SN比判定部
12n、12nL 第3SN比判定部
13 控制部
14 波长切换型光源(光源、光束切换部)
15 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光束切换部)
16、16C 风速预测部
16a 多普勒风速保存部
16b 到来风速预测部
16c 切变预测部
16d 加权系数存储部
16e 到来风速存储部
16f 切变存储部
16g到来风速预测用加权系数
16h 切变预测用加权系数
17 光束方向存储部
18 风向测量部。

Claims (23)

1.一种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该光源输出作为连续波的激光;
光分配器,该光分配器将所述光源输出的所述激光分配为发送光和本地光;
脉冲调制器,该脉冲调制器对所述发送光进行脉冲调制;
收发光学系统,该收发光学系统在多个不同的光束方向上将脉冲调制后的所述发送光发送到大气中,并从所述光束方向接收所述发送光被与大气一起移动的粒子反射后得到的反射光;
光束切换部,该光束切换部在经过光束选择时间时切换为其它的所述光束方向,所述光束选择时间是在1个所述光束方向上产生所确定的最小脉冲数以上的脉冲的时间;
接收检波部,该接收检波部对按照每个所述脉冲而得到的所述反射光与所述本地光进行合波和检波,并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接收信号;
接收信号分割部,该接收信号分割部将所述接收信号分割到与离所述收发光学系统的距离相对应地划分出的多个时间区间来生成分割接收信号;
频谱计算部,该频谱计算部对所述分割接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计算频谱;
累计频谱保存部,该累计频谱保存部按照所述光束方向和所述时间区间的组合即风速测量区间保存对多个所述分割接收信号的所述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频谱;
频谱累计部,该频谱累计部生成第1累计频谱和第2累计频谱、或生成所述第2累计频谱,所述第1累计频谱是按照每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对根据多个所述分割接收信号分别计算出的多个所述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所述累计频谱,多个所述分割接收信号是分别对由在相同的所述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所述脉冲而得到的多个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分割而得到,所述第2累计频谱是按照每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对根据多个所述分割接收信号分别计算出的多个所述频谱和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所述累计频谱即保存累计频谱进行累计而得到的所述累计频谱,多个所述分割接收信号是分别对由在相同的所述光束方向上连续发送的多个所述脉冲而得到的多个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分割而得到;
频谱SN比计算部,该频谱SN比计算部按照每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计算所述累计频谱的SN比;
风速计算部,该风速计算部根据SN比在第1阈值以上的所述累计频谱来计算所述风速测量区间的风速;以及
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该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针对计算出所述风速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对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所述累计频谱进行初始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谱累计部具有: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第1频谱累计部;以及对所述第1累计频谱和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累计来生成所述第2累计频谱的第2频谱累计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1累计频谱来计算所述风速,
在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所述第1阈值以上、且所述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所述风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2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2累计频谱来计算所述风速。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和所述第2累计频谱中任意的SN比较高的一方即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高SN比累计频谱来计算所述风速。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确定为比所述第1阈值要小的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2累计频谱,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所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对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光束方向上、所确定的1个或多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即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确定为比所述第1阈值要小的第2阈值以上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的数量在所确定的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在该所述光束方向的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由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2累计频谱,
在各所述光束方向上、所述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2阈值以上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的数量不在所述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在该所述光束方向的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对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光束方向上、所确定的1个或多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即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确定为比所述第1阈值要小的第2阈值以上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的数量在所确定的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在该所述光束方向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确定为比所述第2阈值要小的第3阈值以上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由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2累计频谱,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不在所述第3阈值以上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对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在各所述光束方向上、所述判断对象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2阈值以上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的数量不在所述下限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在该所述光束方向的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对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风速计算部不计算所述风速的情况下,所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所述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
10.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风速计算部不计算所述风速、且所述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比所述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要高的情况下,所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所述第2累计频谱保存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
11.如权利要求3或4或10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风速计算部不计算所述风速、且所述第2累计频谱的SN比比所述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要低的情况下,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对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风速计算部不计算所述风速的情况下,所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所述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风速计算部不计算所述风速、且所述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比所述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要高的情况下,所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所述高SN比累计频谱保存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
14.如权利要求5或13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在所述风速计算部不计算所述风速、且所述高SN比累计频谱的SN比比所述保存累计频谱的SN比要低的情况下,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对所述频谱累计部生成所述第1累计频谱前所保存的所述保存累计频谱进行保存。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速计算部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所述累计频谱的SN比满足计算所述风速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所有多个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计算所述风速。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最小脉冲数,以使得存在下述情况,即:在所有所述光束方向上至少对应于最近的距离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中所累计的所述第1累计频谱的SN比在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束切换部切换所述光束方向,以使得所述光束选择时间的长度在上限值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限值确定为测量最近的距离的所述风速的最长周期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累计频谱的SN比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所述风速测量区间,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的初始化后将所述累计频谱保存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的次数即连续累计次数在上限次数以下的情况下,所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所述频谱累计部所生成的所述累计频谱保存在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
在所述连续累计次数超过所述上限次数的情况下,所述保存累计频谱修正部将所述累计频谱保存部中所保存的所述累计频谱初始化。
20.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谱累计部将分类为远距离的多个所述距离所对应的多个所述时间区间中的所述分割接收信号的所述频谱按照每个所述光束方向汇总来累计。
21.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不同的所述光束方向上进行收发的多个所述收发光学系统,
所述光束切换部具有:选择多个所述收发光学系统中的某一个来发送所述发送光、并接收所述反射光的光开关;以及多个所述收发光学系统。
22.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多个不同波长的所述激光的所述光源;以及
在不同的所述光束方向上进行收发的多个所述收发光学系统,
所述光束切换部具有: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该波分型光多路复用器具有输入输出由所述激光输出的多个不同波长的各个激光、并与多个所述收发光学系统的任一个连接的多个输入输出端口;多个所述收发光学系统;以及切换所述不同波长的所述激光来输出的所述光源。
23.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搭载于风车,对所述风车的正面方向的前方的风速进行测量。
CN202080024750.6A 2019-04-08 2020-01-27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Pending CN113631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3742 2019-04-08
JP2019-073742 2019-04-08
PCT/JP2020/002798 WO2020208896A1 (ja) 2019-04-08 2020-01-27 風計測ライ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1957A true CN113631957A (zh) 2021-11-09

Family

ID=72750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750.6A Pending CN113631957A (zh) 2019-04-08 2020-01-27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55028A4 (zh)
JP (2) JP7164613B2 (zh)
CN (1) CN113631957A (zh)
WO (1) WO20202088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7333A (zh) * 2023-02-24 2023-04-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微波测雨雷达立体扫描仰角参数生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411A (zh) * 2014-12-12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雷达装置
CN109073755A (zh) * 2016-01-27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相干激光雷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9678B8 (en) 2003-01-31 2013-06-1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ntenna
JP4806949B2 (ja) * 2005-03-31 2011-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JP2012063236A (ja) * 2010-09-16 2012-03-29 Ricoh Co Ltd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EP2884306B1 (en) 2012-08-08 2017-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adar device
WO2014041852A1 (ja) * 2012-09-14 2014-03-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レーダ装置及び測定対象物の速度算出方法
JP6429723B2 (ja) * 2015-05-11 2018-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及び観測方法
JP6562583B2 (ja) * 2016-05-31 2019-08-21 メトロウェザー株式会社 ドップラーシフト解析装置
CN111512182B (zh) * 2017-12-27 2023-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雷达装置
WO2019202676A1 (ja) * 2018-04-18 2019-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JP6771704B2 (ja) * 2018-08-01 2020-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411A (zh) * 2014-12-12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雷达装置
CN109073755A (zh) * 2016-01-27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相干激光雷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7333A (zh) * 2023-02-24 2023-04-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微波测雨雷达立体扫描仰角参数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5028A4 (en) 2022-08-31
JP7164613B2 (ja) 2022-11-01
JPWO2020208896A1 (ja) 2021-04-30
WO2020208896A1 (ja) 2020-10-15
EP3955028A1 (en) 2022-02-16
JP2022116296A (ja)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09279A1 (ja) 風計測ライダ装置
US10795023B2 (en) Laser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11118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fering hail and lightning using an airborne weather radar volumetric buffer
EP3767339B1 (en) Laser radar device
EP3056924B1 (en) Wind measurement lidar device
EP3428685B1 (en) Laser radar device
US6181412B1 (en) Incoherent doppler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
CA2659882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signating a target and generating target-related action
JPH0344270B2 (zh)
CN113631957A (zh) 测风激光雷达装置
JP2011117899A (ja) レーダ装置
US8314733B1 (en) Adjustment of radar parameters to maintain accelerating target in track
US6275283B1 (en) Passive ranging to source of known spectral emission to cue active radar system
Eixmann et al. Lidars with narrow FOV for daylight measurements
CN111936741A (zh) 用于控制涡轮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涡轮的方法和风力涡轮
EP0106340B1 (en) Device for automatic cancelling of undesired radar echoes
KR100942689B1 (ko) 편파파라메터 차등위상을 이용한 편파레이더 강수감쇠 보정방법
US11555898B2 (en)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KR102096002B1 (ko) 데이터 축약 통합 계측 장치, 이의 제어 방법, 그리고 이 방법을 저장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RU2777528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ia et al. 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photon counting LIDAR for high-speed moving targets
Behrendt et al. Recent upgrades of the rotational vibrational-rotational Raman lidar of RASC, Kyoto University, Japan: first results
UA150204U (uk) Канал автоматичного супроводження літальних апаратів за напрямком з використанням частот міжмодових биттів та кібернетичним захистом інформації
JPH11295421A (ja) レーザー測距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A155597U (uk) Канал автоматичного супроводження літальних апаратів за напрямком з можливістю формування і обробки їх зображення та радіоканалом для мобільної однопунктної вимірювальної систем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