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9329A -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9329A
CN113629329A CN202111054135.2A CN202111054135A CN113629329A CN 113629329 A CN113629329 A CN 113629329A CN 202111054135 A CN202111054135 A CN 202111054135A CN 113629329 A CN113629329 A CN 113629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mposite
top cover
match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41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圣立
邹武元
姜斌
吴志康
周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41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9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9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93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086 priority patent/WO202303629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8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the sealing members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lid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复合极柱包括内极柱和外极柱;内极柱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外极柱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一者为凹陷槽,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凸起,当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时,凸起的周向边缘与凹陷槽的槽内壁周向边缘贴合,凸起的端面与凹陷槽的槽底贴合。一方面,该极柱无需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不存在虚焊,仅需采用冲压等方式将凹陷槽与凸起配合即可,具有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优点;另一方面,凹陷槽能与凸起形成紧密贴合的复合结构,还可能保证极柱的刚度、导电性和气密性,从而保证极柱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极柱是连通电池内外的部件,极柱的一端与电池内部的电芯连接,另一端与电池外部的用电设备的电路连接,以使得电池能为外部的用电设备供电,也能实现自身的充电。同时,由于电池的负极极柱通常采用铜质材料,而铜质材质较贵,因而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将极柱的内部与电芯连接的部分保持为原有的铜材质,以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而将极柱的外部与用电设备连接的部分设置为成本相对较低的铝材质,铜材质和铝材质采用摩擦焊接的方式配合连接,以形成既能保证电池使用性能,成本又相对较低的复合极柱。
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摩擦焊接方式连接的复合极柱存在加工成本高,且容易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虚焊,影响了动力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复合极柱,其能有效地保证电池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和电池,其包括上述的复合极柱。因此,其也具有成本低、性能好以及质量高的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极柱,包括:
内极柱,内极柱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外极柱,外极柱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一者为凹陷槽,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凸起,当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时,凸起的周向边缘与凹陷槽的槽内壁周向边缘贴合,凸起的端面与凹陷槽的槽底贴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极柱具有极柱凸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极柱凸台的台顶壁的凹陷槽,凹陷槽的凹陷方向与极柱凸台的凸起方向相反,且凹陷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或等于极柱凸台的凸起高度,第二配合部为凸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极柱包括第一极柱本体和凸设于第一极柱本体的极柱凸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极柱凸台;外极柱包括第二极柱本体,第二配合部设置于第二极柱本体,当凹陷槽和凸起配合时,第二极柱本体与第一极柱本体贴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与第一配合部的数量匹配,以使得多个第二配合部与多个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极柱还包括导电层,且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顶盖,包括:
顶盖板,顶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复合极柱,复合极柱与安装孔插接,且从安装孔伸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复合极柱外,用于同时密封连接内极柱与安装孔的内壁,以及外极柱与安装孔的内壁;
或者,
顶盖包括密封圈和绝缘限位件,密封圈设置于内极柱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用于密封连接内极柱与安装孔的内壁;绝缘限位件设置于外极柱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用于限制外极柱相对顶盖的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包括密封圈和绝缘限位件;内极柱包括第一极柱本体和凸设于第一极柱本体的极柱凸台,密封圈套设于极柱凸台外,用于与安装孔的内壁密封配合;绝缘限位件开设有内环槽和外环槽,盖板还包括位于安装孔的内壁边缘的环形凸起,外极柱与内环槽插接,环形凸起与外环槽插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顶盖包括两个复合极柱,且一个复合极柱为负极极柱,另一个复合极柱为正极极柱,负极极柱和正极极柱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处;且负极极柱的内极柱为铜材质或铝材质,负极极柱的外极柱为铝材质;正极极柱的内极柱和外极柱的材质均为铝材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还包括汇流片,汇流片与复合极柱的内极柱一体成型,且贴设于顶盖板的侧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复合极柱;或者,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顶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极柱,其包括内极柱和外极柱;内极柱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外极柱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一者为凹陷槽,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凸起,当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时,凸起的周向边缘与凹陷槽的槽内壁周向边缘贴合,凸起的端面与凹陷槽的槽底贴合。一方面,该复合极柱无需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不存在虚焊问题,仅需要采用冲压等方式将凹陷槽与凸起配合即可,具有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优点;另一方面,在凹陷槽和凸起配合形成的复合结构中,凹陷槽的槽内壁的周向与凸起的周向紧密贴合,凸起的端面也与凹陷槽的槽底紧密贴合,不仅能保证复合极柱的刚度,还能保证复合极柱的导电和气密性能,从而能有效地保证复合极柱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顶盖和电池,其包括上述的复合极柱。因此,其也具有成本低、性能好以及质量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顶盖;101-顶盖板;103-安装孔;104-复合极柱;105-内极柱;107-外极柱;109-盖体;111-塑胶体;113-第一极柱本体;115-极柱凸台;117-第二极柱本体;119-容置槽;121-第一配合部;123-第二配合部;125-密封圈;127-绝缘限位件;129-内环槽;131-外环槽;133-汇流片;135-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电池的复合极柱的内极柱和外极柱之间通常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配合,摩擦焊接连接内极柱和外极柱容易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虚焊,使得容易出现极柱脱落等问题,影响了动力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复合极柱的内极柱和外极柱可通过配合部配合连接,可避免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因而能避免出现虚焊问题,具有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优点,能有效地保证电池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下面对该电池的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电池,其包括壳体(图未示出)、电芯(图未示出)和顶盖100。壳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方形结构,电芯设置于壳体内部,顶盖100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且与电芯电连接。
详细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00具体包括顶盖板101和复合极柱104。其中,顶盖板101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03,复合极柱104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个为负极极柱,另一个为正极极柱,负极极柱与对应位置的安装孔103插接,且从安装孔103伸出,负极极柱的靠近电芯的内侧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负极极柱从安装孔103伸出的部分用于与外部用电设备的负极连接,正极极柱也与对应位置的安装孔103插接,且从安装孔103伸出,正极极柱的靠近电芯的内侧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连接,正极极柱从安装孔103伸出的部分用于与外部用电设备的正极连接,以使得电池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作业。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100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极柱104所适用的电池具体选择为锂离子电池,当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无论是正极极柱还是负极极柱,该复合极柱104均包括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其中,负极极柱的内极柱105用于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连接,其材质选择为铜质材质,以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负极极柱的外极柱107用于与外部用电设备的负极连接,其材质选择为铝质材质,能节约成本。同理,正极极柱的内极柱105和负极柱的材质均为铝材质,以进一步地节约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复合极柱104也可以适用于钠离子电池,当适用于钠离子电池时,复合极柱104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的材质均为铝材质,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详细地,为了保证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内极柱105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21。外极柱107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12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23。并且,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二者中的一者为凹陷槽,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凸起。同时,当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23配合时,凸起的周向边缘与凹陷槽的槽内壁周向边缘贴合,凸起的端面与凹陷槽的槽底贴合。
通过这样设置,一方面,该复合极柱104的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的配合无需再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因而不存在虚焊问题,也可以降低极柱脱落的风险,避免焊接引发的炸洞、焊穿、漏气等问题的出现。同时,本实施例的复合极柱104仅需要采用冲压等方式将凹陷槽与凸起配合即可,冲压相较于焊接方式而言具有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优点;另一方面,采用冲压方式使得凹陷槽的槽内壁的周向与凸起的周向紧密贴合,凸起的端面也与凹陷槽的槽底紧密配合,因而不仅能保证复合极柱104的刚度,还能保证复合极柱104的导电性能和气密性能,从而能有效地保证复合极柱104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具体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23的复合配合结构。将二者采用冲压的方式紧密配合,可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通过二者冲压后形成的结构起到过电流和相对固定的作用,从而能充分保证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进而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冲压得到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再将二者通过粘结配合等方式配合,能保证凹陷槽与凸起紧密配合,以保证复合极柱104的性能即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100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顶盖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1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也可以设置为一个,第二配合部123的数量与第一配合部121的数量匹配。例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的数量均为一个,又例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的数量均为两个,以进一步地保证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设置为三个、四个等,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详细地,无论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的数量为几个,也无论复合极柱104是正极极柱还是负极极柱,在本实施例中,内极柱105均凸设有极柱凸台115,极柱凸台115的设置便于与安装孔103插接,以使得外极柱107能从安装孔103露出,以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同时,第一配合部121具体为设置于极柱凸台115的台顶壁的凹陷槽,凹陷槽的凹陷方向与极柱凸台115的凸起方向相反,且凹陷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或等于极柱凸台115的凸起高度,第二配合部123为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1为凹陷槽,第二配合部123为凸起,通过这样设置,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可先将内极柱105冲压出极柱凸台115,然后将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贴合,并共同将二者冲压出贴合设置的凹陷槽和凸起的复合结构即可,简单、便捷且效率高效。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凹陷槽的凹陷方向与极柱凸台115的凸起方向相反,这使得极柱凸台115的冲压方向与凹陷槽和凸起的复合结构的冲压方向相反,能进一步地保证凹陷槽和凸起的复合结构冲压后的气密性和稳定性,从而能进一步地保证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由于凹陷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或等于极柱凸台115的凸起高度,因而使得冲压过程无需占用其他的空间,能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和稳定性,能更进一步地保证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极柱105冲压得到的极柱凸台115靠近电芯的一侧具有容置槽119,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同时冲压形成的凹陷槽和凸起的复合冲压结构容置于容置槽119内,以能保证复合冲压结构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地保证二者复合后结构的可靠性,从而充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陷槽也可以设置于外极柱107,凸起也可以设置于内极柱105,此时内极柱105的极柱凸台115的冲压方向与凹陷槽和凸起的复合结构的冲压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以及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内极柱105具体还包括第一极柱本体113,极柱凸台115凸设于第一极柱本体113。与之对应,外极柱107包括第二极柱本体117,当凹陷槽和凸起配合时,第二极柱本体117与第一极柱本体113贴合。也即,当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冲压形成凹陷槽和凸起的复合冲压结构时,还能保证第一极柱本体113和第二极柱本体117贴合设置,因而能进一步地保证复合极柱104的气密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凹陷槽具有槽口和与槽口相对的槽底,且沿槽口至槽底的方向凹陷槽的内径先减小后增大。也即,凹陷槽的形状设置为靠近槽底的位置更大些,使得冲压形成凸起与凹陷槽复合的配合结构后,凸起不易从凹陷槽脱出,外极柱107更不易与内极柱105分离,从而结构更紧凑,进而能进一步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极柱104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导电层(图未示出),导电层位于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之间。其中,导电层为较软的导电材质制备得到的结构,其可与内极柱105以及外极柱107共同冲压后,得到与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配合的复合结构,以增加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第一配合部121和第二配合部123之间的导电性,从而进一步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以及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顶盖板101靠近电芯的一侧还设置有汇流片133,汇流片133的一端与内极柱105连接,汇流片133的另一端与电芯的极耳连接,以连通电池内外。其中,汇流片133与内极柱105的第一极柱本体113一体成型。具体地,可采用铜材质直接冲压得到连接设置的内极柱105和汇流片133,以简化制造过程,提高制造效率,并保证制造得到的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汇流片133与内极柱105一体成型,因而通过这样设置还能改变电池原有的装配顺序。详细地,现有技术由于极柱与汇流结构分开设置,因而在极柱与电芯的极耳配合时,需要先将汇流结构安装至顶盖,先与顶盖的极柱焊接配合,然后再将整个顶盖装配至电池壳体,以使得汇流结构再与极耳焊接,这样的安装方式工序复杂,对汇流结构安装和焊接前后的精度要求高,因而也不便于操作。因而,本实施例将汇流片133与内极柱105一体成型,在装配过程中,直接将二者一体成型后的结构与极耳焊接后再安装于顶盖即可,可有效地简化工序,节约成本,提高装配和制造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以及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顶盖板101具体包括盖体109和设置于盖体109靠近电芯一侧的塑胶体111,塑胶体111能提供绝缘保护的功能,以进一步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同时,顶盖100的安装孔103贯穿顶盖板101和塑胶体111设置。且内极柱105贴合于塑胶体111靠近电芯的一侧,内极柱105的极柱凸台115与安装孔103插接。同时,汇流片133同样贴合于塑胶体111靠近电芯的一侧,以便于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从而保证电池充放电作业的高效进行。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00包括密封圈125和绝缘限位件127。其中,密封圈125设置于内极柱105与安装孔103的内壁之间,用于密封连接内极柱105与安装孔103的内壁;绝缘限位件127设置于外极柱107与安装孔103的内壁之间,用于限制外极柱107相对顶盖100的位置。通过密封圈125和绝缘限位件127的设置,使得复合极柱104与安装孔103之间的气密性更好,二者配合的结构更紧凑和可靠,从而利于保证复合极柱104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而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绝缘限位件127的材质具体选择为pps,具有刚性好以及绝缘的优点,因而还能与密封圈125配合提供良好的限位和绝缘作用,以保证密封圈125的压缩量,从而可以为复合极柱104和顶盖100之间的配合提供限位和绝缘作用,以进一步地提高复合极柱104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顶盖100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将密封圈125套设于整个复合极柱104外,用于同时密封连接内极柱105与安装孔103的内壁,以及外极柱107与安装孔103的内壁,使得内极柱105和外极柱107与安装孔103之间的气密性更好,从而能进一步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详细地,第一极柱本体113与安装孔103插接,且密封圈125具体套设于极柱凸台115外,用于与安装孔103的内壁密封配合。绝缘限位件127开设有内环槽129和外环槽131,盖板还包括位于安装孔103的内壁边缘的环形凸起135,外极柱107与内环槽129插接,环形凸起135与外环槽131插接。一方面,将密封圈125套设于极柱凸台115外,使得极柱凸台115与顶盖100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从而利于保证冲压后得到的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绝缘限位件127开设有内环槽129和外环槽131,内环槽129能与第二极柱本体117紧密配合,能保证第二极柱本体117与顶盖100之间的气密性,外环槽131又能与环形凸起135配合,使得复合极柱104与密封圈125和绝缘限位件127配合后气密性进一步地提高,从而能充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可选地,还可以将密封圈125的上部(远离电芯的一端)设置为与绝缘限位件127的下部(靠近电芯的一端)抵接,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复合极柱104与顶盖板101配合后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备过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进行电池的制备作业时,可先将复合极柱104设置于顶盖100;接着,将电芯安装于壳体内,将顶盖板101与壳体配合,并将电芯的正极耳与正极极柱的内极柱105电连接,将电芯的负极耳与负极极柱的内极柱105电连接即可。其中,在将复合极柱104设置于顶盖板101的过程中,可先将铜板材冲压成具有极柱凸台115的第一极柱本体113和汇流片133的复合结构,以作为负极极柱的内极柱105,同时将铝板材冲压成具有极柱凸台115的第一极柱本体113和汇流片133的复合结构,以作为正极极柱的内极柱105;接着,将两个密封圈125分别套设于两个内极柱105的极柱凸台115外,并使极柱凸台115穿过对应安装孔103后伸出,以通过密封圈125与对应位置的安装孔103的内壁贴合;然后,将两个外部铝板材作为外极柱107,且分别与两个内极柱105贴合,并分别冲压形成具有凹陷槽和凸起复合的复合结构的负极极柱和正极极柱;最后,将两个绝缘限位件127分别设置于两个外极柱107与顶盖板101之间即可。
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该复合极柱104无需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不存在虚焊问题,仅需要采用冲压等方式将凹陷槽与凸起配合即可,具有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优点;另一方面,进行冲压作业时,凹陷槽的槽内壁的周向与凸起的周向紧密贴合,凸起的端面也与凹陷槽的槽底紧密配合,不仅能保证复合极柱104的刚度,还能保证复合极柱104的导电和气密性能,从而能有效地保证复合极柱104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合方式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的复合极柱104,其能有效地保证电池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顶盖100和电池,其包括上述的复合极柱104。因此,其也具有成本低、性能好以及质量高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极柱,所述内极柱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外极柱,所述外极柱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一者为凹陷槽,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凸起,当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凸起的周向边缘与所述凹陷槽的槽内壁周向边缘贴合,所述凸起的端面与所述凹陷槽的槽底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极柱具有极柱凸台,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极柱凸台的台顶壁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凹陷方向与所述极柱凸台的凸起方向相反,且所述凹陷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极柱凸台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极柱包括第一极柱本体和凸设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的极柱凸台,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极柱凸台;所述外极柱包括第二极柱本体,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柱本体,当所述凹陷槽和所述凸起配合时,所述第二极柱本体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数量匹配,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地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极柱还包括导电层,且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
6.一种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极柱,所述复合极柱与所述安装孔插接,且从所述安装孔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复合极柱外,用于同时密封连接所述内极柱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外极柱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
或者,
所述顶盖包括密封圈和绝缘限位件,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内极柱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用于密封连接所述内极柱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所述绝缘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外极柱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用于限制所述外极柱相对所述顶盖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包括密封圈和绝缘限位件;所述内极柱包括第一极柱本体和凸设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的极柱凸台,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极柱凸台外,用于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绝缘限位件开设有内环槽和外环槽,所述盖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边缘的环形凸起,所述外极柱与所述内环槽插接,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外环槽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所述顶盖包括两个所述复合极柱,且一个所述复合极柱为负极极柱,另一个所述复合极柱为正极极柱,所述负极极柱和所述正极极柱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负极极柱的所述内极柱为铜材质或铝材质,所述负极极柱的外极柱为铝材质;所述正极极柱的所述内极柱和所述外极柱的材质均为铝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还包括汇流片,所述汇流片与所述复合极柱的内极柱一体成型,且贴设于所述顶盖板的侧壁。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极柱;或者,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
CN202111054135.2A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Pending CN113629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4135.2A CN113629329A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PCT/CN2022/118086 WO2023036291A1 (zh) 2021-09-09 2022-09-09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4135.2A CN113629329A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9329A true CN113629329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8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4135.2A Pending CN113629329A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9329A (zh)
WO (1) WO20230362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3233A (zh) * 2022-05-27 2022-09-30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
CN115347290A (zh) * 2022-08-16 2022-11-15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036291A1 (zh) * 2021-09-09 2023-03-16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WO2023115498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单体和模组、用电装置、端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4104B (zh) * 2018-03-02 2021-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负极柱、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和电动汽车
CN210325972U (zh) * 2019-07-04 2020-04-14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极柱、包含其的顶盖及电池
CN110854308A (zh) * 2019-12-24 2020-02-28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及锂离子电池
CN216311920U (zh) * 2021-09-09 2022-04-15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CN113629329A (zh) * 2021-09-09 2021-11-0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6291A1 (zh) * 2021-09-09 2023-03-16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WO2023115498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单体和模组、用电装置、端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33233A (zh) * 2022-05-27 2022-09-30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
CN115133233B (zh) * 2022-05-27 2023-09-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
CN115347290A (zh) * 2022-08-16 2022-11-15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6291A1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29329A (zh)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JP449964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216311920U (zh)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CN108428921A (zh) 二次电池
CN211182396U (zh) 一种免焊接纽扣电池
JP2010520580A (ja) 電池及び組み立てやすい電池封口アセンブリ
CN210379131U (zh) 纽扣电池
CN216389662U (zh) 一种圆柱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8622794U (zh)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组件
CN208478389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CN216958297U (zh) 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8336334U (zh) 二次电池
JPH11176412A (ja) 二次電池の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
CN210403778U (zh) 一种提升径向空间利用率的纽扣电池
JP2004200118A (ja) 電池及び組電池
CN112234282A (zh) 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及制备方法
JP2010520579A (ja) 改良する電池封口アセンブリ及び電池
CN112736337A (zh) 盖板组件及应用所述盖板组件的电池
KR100553739B1 (ko) 밀폐전지
CN219163538U (zh)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6362149U (zh)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盖板组件
CN216958440U (zh)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CN218867348U (zh)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CN217426831U (zh) 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CN218274683U (zh) 单体电池与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7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al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Xiangshan Pine Hill Village Xiangshan Industrial Park Jiayuan Road No. 9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