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5651A - 逻辑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逻辑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5651A
CN113625651A CN202010375763.XA CN202010375763A CN113625651A CN 113625651 A CN113625651 A CN 113625651A CN 202010375763 A CN202010375763 A CN 202010375763A CN 113625651 A CN113625651 A CN 113625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unit
conductive layer
layer
logic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57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5651B (zh
Inventor
陈鲁倬
周培迪
张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757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5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5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5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5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5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1Pl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1103Special, intelligent I-O processor, also plc can only access via process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包括柔性基体、导电层、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电层的热膨胀率小于所述柔性基体的热膨胀率。所述第一绝缘单元和第二绝缘单元设置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远离所述导电层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单元远离所述导电层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Description

逻辑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逻辑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逻辑控制器通常包括复杂的电路结构和半导体器件。然而这些逻辑控制器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这些都大大限制了逻辑控制器的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逻辑控制器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问题,提供一种逻辑控制器。
一种逻辑控制器,包括:
柔性基体;
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电层的热膨胀率小于所述柔性基体的热膨胀率;
第一绝缘单元和第二绝缘单元,设置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第一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远离所述导电层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单元远离所述导电层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和所述导电层呈U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接电部和第四接电部,分别与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绝缘单元,设置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间隔设置;
第三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单元远离所述导电层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三导电单元时,所述第三导电单元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有弯折部,所述第三绝缘单元设置于所述弯折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单元开设有通孔,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导电层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网状层,所述网状层沿所述第一绝缘单元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柔性体,所述柔性体盘旋形成螺旋层,所述螺旋层沿着所述第一绝缘单元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当不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时,可以设定所述逻辑控制器的输入为“0,0”,此时所述导电层不通电发热。当仅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或者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时,可以设定所述逻辑控制器的输入为“1、0”或“0、1”。此时,所述导电层无法与电源的正极或者电源的负极连通。因此所述导热层也不通电。当同时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时,所述导电层通电发热。所述柔性基体带动所述导电层朝向所述导电层所在的一侧弯曲。此时所述逻辑控制器的输出为“1”。因此,所述逻辑控制器构成“与门”逻辑控制器。通过使得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通过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使得所述导电层通电发热。所述柔性基体带动所述导电层弯曲,完成输出。因此所述逻辑控制器输出容易观察,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以适用于人工仿生、教学器具等各个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控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截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控制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截面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立体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器控制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单元俯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单元俯视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单元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逻辑控制器10
柔性基体110
导电层120
第一端122
第二端124
第一绝缘单元132
第二绝缘单元134
网状层135
通孔136
螺旋层138
柔性体139
第一导电单元142
第二导电单元144
第一接电部152
第二接电部154
第三接电部155
第四接电部156
第五接电部158
第三绝缘单元162
第三导电单元164
第一按压单元172
第二按压单元174
第三按压单元176
封装层180
长条按钮190
弯折部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逻辑控制器10。所述逻辑控制器10包括柔性基体110、导电层120、第一绝缘单元132、第二绝缘单元134、第一导电单元142和第二导电单元144。所述导电层120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所述导电层120包括第一端122和第二端124。所述导电层120的热膨胀率小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热膨胀率。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第二绝缘单元134设置于所述导电层120远离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
所述柔性基体110可以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起到支撑和变形的作用。所述柔性基体110可以双向拉伸聚丙烯、聚丙烯、聚乙烯、硅橡胶、氟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110可以为矩形、弧形或者椭圆形等。
所述导电层120可以为聚酯类材料和导电材料的混合物。所述导电层120的材料可以包括蚕丝。所述蚕丝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同时质地轻薄,因此对外界应力反应灵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20可以由蚕丝和导电材料混合制成。所述导电层120的形状可以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可以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20还可以包括碳纳米管材料。所述碳纳米管材料可以具有导电的功能。所述碳纳米管和所述蚕丝混合可以构成所述导电层120。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的材料可以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聚丙烯、聚乙烯、硅橡胶、氟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脂、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的形状可以不做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可以为矩形结构或者条状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可以贴合于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的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
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分别由导电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的材料可以与所述导电层120的材料相同。即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中也可以含有蚕丝和碳纳米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一端122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和所述第二端124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在所述导电层120的垂直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在所述导电层120的投影面积。因此,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在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表面可以具有悬空部分。当按压所述悬空部分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可以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在所述导电层120的垂直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在所述导电层120的投影面积。因此,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在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的表面可以具有悬空部分。当按压所述悬空部分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可以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均可以设置镂空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可以通过所述镂空结构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也可以通过所述镂空结构与导电层120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开设有通孔136。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通过所述通孔136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所述通孔136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结构。可以理解,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的结构可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结构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2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作:
S210,将蚕丝、碳纳米管和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S220,通过真空抽滤法,将所述悬浊液抽滤成膜构成预制导电层;
S230,将所述预制导电层干燥得到所述导电层120。
在S210中,可以选取蚕茧,将所述蚕茧剪成大小约20mm×20mm的小块,除去丝胶后得到所述蚕丝。碳纳米管可以制成粉末,水可以为去离子水。然后将所述蚕丝、碳纳米管粉末和去离子水混合,通过超声细胞破碎机超声10分钟,所述超声细胞破碎机的功率可以为70%,得到所述悬浊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可以为10mg-30mg,蚕丝可以为10mg-30mg,去离子水可以为10ml-50ml。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剪成小块后的蚕茧放入Na2CO3水溶液中煮1小时-3小时,然后通过反复真空抽滤和洗涤得到去除丝胶的所述蚕丝。然后在50℃-90℃下干燥所述蚕丝。
所述S220中,所述真空抽滤法是通过抽气造成的负压加速滤水的方法。通过真空泵和过滤装置配合工作,可以实现真空抽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230中,在50℃-90℃的温度下干燥可以得到所述导电层120。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也可以按照所述第一导电层120的制作方法制作,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器10还包括封装层180。所述封装层180包覆于所述第一端122、所述第二端124、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的表面。所述封装层180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所述封装层180可以换由具有柔韧性的绝缘材料制成。
使用所述逻辑控制器10时,可以先使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当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当按压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同时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导电层120通电发热。所述柔性基体110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所述柔性基体110温度升高。由于所述导电层120的热膨胀率小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热膨胀率。当所述导电层120和所述柔性基体110受热时,所述柔性基体110变形程度比所述导电层120的变形程度大。因此所述柔性基体110会带动所述导电层120朝向所述导电层120所在的方向弯曲。
请参见图4,当不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可以设定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入为“0,0”,此时所述导电层120不通电发热。当仅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或者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可以设定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入为“1、0”或“0、1”。此时,所述导电层120无法与电源的正极或者电源的负极连通。因此所述导热层也不通电。当同时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导电层120通电发热。所述柔性基体110带动所述导电层120朝向所述导电层120所在的一侧弯曲。此时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出为“1”。因此,所述逻辑控制器10构成“与门”逻辑控制器。
可以理解,通过使得所述导电层120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通过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使得所述导电层120通电发热。所述柔性基体110带动所述导电层120弯曲,完成输出。因此所述逻辑控制器10输出容易观察,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以适用于人工仿生、教学器具等各个领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器10还包括第一按压单元172和第二按压单元174。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72和所述第二按压单元17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72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通过按压所述第二按压单元174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72和所述第二按压单元174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表面可以设置有封装层180。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72和所述第二按压单元174可以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80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呈U形结构。因此,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贴合构成的整体也可以呈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两端可以分别为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因此,可以先使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相对固定。当所述导电层120通电后,所述U形结构远离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的一侧朝向所述导电层120所在的方向弯曲,容易观察。可以理解,所述U形结构可以在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构成的矩形中裁剪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器10还包括第一接电部152和第二接电部154。所述第一接电部152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54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电部152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54可以为圆柱状结构,也可以为片状结构。所述一接电部152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54可以为金属、半导体等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可以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请参见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电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也可以一体成型,即达到电连接的效果。
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电连接后,将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导电层120的第二端124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此时,所述导电层120一直处于通电的状态。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保持朝向所述导电层120所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当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或者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将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电连接。即此时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将电源的正负极短路。此时,所述导电层120中不再通过电流。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的温度趋于一致。最后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恢复到平面的状态。
请参见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均被所述封装层180包覆。所述封装层18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长条按钮190。当按压所述长条按钮190时,可以同时按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也可以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之间可以具有镂空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可以通过所述镂空部分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绝缘层的两端可以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和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所述绝缘层的中间可以具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构成所述镂空部分。
请参见图8,可以理解,可以将同时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定义为“1”。将不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定义为“0”。如果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弯曲定义为“1”,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保持平面则定义为“0”。因此,当不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保持弯曲状态,所述逻辑控制器10输出为“1”。当同时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相当于对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入信号为“1”。可以理解,通过按压所述长条按钮190可以达到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的目的。此时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恢复平面状态,所述逻辑控制器10输出为零“0”。此时所述逻辑控制器10构成“非门”逻辑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器10还包括第三接电部155和第四接电部156。所述第三接电部155和所述第四接电部156分别与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二端124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电部155和所述第四接电部156可以为金属或者半导体等导电材料。所述第三接电部155和所述第四接电部156可以为圆柱结构或者片状结构。所述第三接电部155和所述第四接电部156可以分别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电源的负极连接。因此,所述电源正极、所述第三接电部155、所述导电层120、所述第四接电部156、所述电源负极构成回路。
请参见图9和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器10还包括第三绝缘单元162和第三导电单元164。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设置于所述导电层120远离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靠近所述第一端122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时,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
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和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结构可以相同。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的结构可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可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电连接。即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可以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可以与所述导电层120保持在接触的状态。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可以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请参见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远离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的表面还可以设置第三按压单元176。通过按压所述第三按压单元176可以使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72、所述第二按压单元174和所述第三按压单元176均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80的表面。
请参见图12,可以保持所述第二按压单元174处于按压状态,即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与所述导电层120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保持与电源连接的状态。
当没有按压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可以定义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入为“0,0”。此时由于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均没有与所述导电层120的第一端122连接。因此,所述导电层120中没有电流通过。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保持平面的状态,可以定义此时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出信号为“0”。
当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不按压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时,可以定义此时的输入信号为“1,0”。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构成通路。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可以弯曲。
当不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按压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时,可以定义此时的输入信号为“0,1”。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与所述导电层120、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构成通路。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可以弯曲。
当同时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时,可以定义此时的输入信号为“1,1”。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构成通路。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可以弯曲。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所述逻辑控制器10的输出可以定义为“1”。因此,此时所述逻辑控制器10构成“或门”逻辑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与所述导电层120绝缘。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配合可以构成“与门”逻辑控制器。同理,保持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绝缘,通过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配合,也可以构成“与门”逻辑控制器。控制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一端122连接有弯折部210。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设置于所述弯折部210。所述弯折部210具有导电的性能。所述弯折部210的下方可以通过柔性基体110支撑。所述弯折部210可以与所述导电层12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机械连接。所述弯折部210可以朝向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外侧延伸,也可以朝向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的内侧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器10还可以包括第五接电部158。所述第五接电部158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接电部152相同。所述第五接电部158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电连接。因此,即所述第五接电部158的一端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电连接。所述第五接电部158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因此,当将所述第五接电部158与电源连接时,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与电源连接的状态。
请参见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36内设置有网状层135,所述网状层135沿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136。所述网状层134可以布满所述通孔132。所述网状层134可以与所述绝缘层130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层134可以构成矩阵式的网状结构。
所述网状层134可以避免所述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之间距离的突变。所述网状层134起到支撑的作用,用于增大按压所述导电层120或者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的阻力,即可以避免由于用力过大使得所述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迅速接触造成所述压力调制致动器10的形状发生突变。增大阻力可以降低所述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相互靠近时的速率,因此可以便于控制所述压力调制致动器10不同的变形程度。
请参见图14和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36内设置有柔性体139,所述柔性体139盘旋形成螺旋层138,所述螺旋层138沿着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136。
所述通孔132内设置有柔性体139。所述柔性体139盘旋形成螺旋层138。所述螺旋层138沿着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132。所述柔性体139可以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所述柔性体139可以为条状结构。将所述条状结构盘旋可以构成所述螺旋层138。所述螺旋层138可以为一个片状结构。可以理解,所述螺旋层138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按压所述导电层120或者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所述螺旋层138在形变后可以迅速恢复原状。便于下次使用。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和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也可以采用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相同或者相近的结构,并带来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体(110);
导电层(120),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包括第一端(122)和第二端(124),所述导电层(120)的热膨胀率小于所述柔性基体(110)的热膨胀率;
第一绝缘单元(132)和第二绝缘单元(134),设置于所述导电层(120)远离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第二端(124);
第一导电单元(142),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单元(144),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单元(134)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体(110)和所述导电层(120)呈U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电部(152)和第二接电部(154),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144)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接电部(155)和第四接电部(156),分别与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一端(122)和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二端(124)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绝缘单元(162),设置于所述导电层(120)远离所述柔性基体(110)的表面,并靠近所述第一端(122)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间隔设置;
第三导电单元(164),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远离所述导电层(120)的表面,按压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时,所述第三导电单元(164)与所述导电层(120)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20)的所述第一端(122)连接有弯折部(210),所述第三绝缘单元(162)设置于所述弯折部(2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开设有通孔(136),按压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42)通过所述通孔(136)与所述导电层(120)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6)内设置有网状层(135),所述网状层(135)沿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136)。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6)内设置有柔性体(139),所述柔性体(139)盘旋形成螺旋层(138),所述螺旋层(138)沿着所述第一绝缘单元(132)的延展方向延伸填充所述通孔(136)。
CN202010375763.XA 2020-05-07 2020-05-07 逻辑控制器 Active CN113625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763.XA CN113625651B (zh) 2020-05-07 2020-05-07 逻辑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763.XA CN113625651B (zh) 2020-05-07 2020-05-07 逻辑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5651A true CN113625651A (zh) 2021-11-09
CN113625651B CN113625651B (zh) 2023-01-13

Family

ID=7837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5763.XA Active CN113625651B (zh) 2020-05-07 2020-05-07 逻辑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565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4281A (en) * 1970-07-31 1974-08-21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Binary full addersubstractors
US5225771A (en) * 1988-05-16 1993-07-06 Dri Technology Corp. Making and tes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ing high density probe points
US20070202307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igi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openings
CN201262911Y (zh) * 2008-09-27 2009-06-24 李小育 柔性开关板
CN102038569A (zh) * 2010-12-31 2011-05-04 清华大学 热理疗器
US20120132462A1 (en) * 2010-11-29 2012-05-31 Kyocera Corporation Circuit board and mount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US20130081861A1 (en) * 2011-09-26 2013-04-04 Kyocera Slc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 structure thereof,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se
CN104137658A (zh) * 2012-02-23 2014-11-05 京瓷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使用了该布线基板的安装结构体以及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6057534A (zh) * 2016-08-03 2016-10-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印刷技术的压力敏感型电开关及其制作方法
CN206806725U (zh) * 2017-04-24 2017-12-26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制冷结构、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叠阵
CN208351446U (zh) * 2018-07-31 2019-01-0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柔性触摸屏
CN208689334U (zh) * 2018-10-12 2019-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73856A (zh) * 2019-08-12 2019-11-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多向检测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4281A (en) * 1970-07-31 1974-08-21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Binary full addersubstractors
US5225771A (en) * 1988-05-16 1993-07-06 Dri Technology Corp. Making and tes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ing high density probe points
US20070202307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igi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openings
CN201262911Y (zh) * 2008-09-27 2009-06-24 李小育 柔性开关板
US20120132462A1 (en) * 2010-11-29 2012-05-31 Kyocera Corporation Circuit board and mount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US20120172953A1 (en) * 2010-12-31 2012-07-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Thermal therapy device incorporating carbon nanotubes
CN102038569A (zh) * 2010-12-31 2011-05-04 清华大学 热理疗器
US20130081861A1 (en) * 2011-09-26 2013-04-04 Kyocera Slc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 structure thereof,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se
CN104137658A (zh) * 2012-02-23 2014-11-05 京瓷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使用了该布线基板的安装结构体以及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6057534A (zh) * 2016-08-03 2016-10-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印刷技术的压力敏感型电开关及其制作方法
CN206806725U (zh) * 2017-04-24 2017-12-26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制冷结构、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叠阵
CN208351446U (zh) * 2018-07-31 2019-01-0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柔性触摸屏
CN208689334U (zh) * 2018-10-12 2019-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73856A (zh) * 2019-08-12 2019-11-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多向检测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5651B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6200B2 (en) Battery holding device
Wu et al. Energy harvesters for wearable and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from flexibility to stretchability
JP5733964B2 (ja) 高分子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652404B1 (ko) 플렉시블 수퍼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플렉시블 수퍼 커패시터를 포함하는 장치
JPH06267515A (ja) シート状二次電池および該電池を利用した電子素子
US9698390B2 (en) Extremely deformable structur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made therefrom
CN107017363A (zh) 蓄电组件和蓄电组合体
KR102503240B1 (ko) 슈퍼커패시터 이상 감지 센서 모듈
CN100435250C (zh) 双电荷层电容器
CN113625651B (zh) 逻辑控制器
KR20240049340A (ko) 전지 유닛, 배터리, 및 차량
US11296362B2 (en) Serial-to-parallel converter and battery module having same
JP2011165390A (ja) 電池ユニット
US20080213567A1 (en) Hetero-junction membra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3623158A (zh) 压力调制致动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28557B (zh) 多功能器件和多功能器件的制作方法
CN210016013U (zh) 一种与柔性电子器件中的电子线路相连接的电极
KR101128103B1 (ko) 자가 발전기
KR101883674B1 (ko) 스트레처블 집전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트레처블 전극 및 스트레처블 배터리
CN111129833A (zh) 一种与柔性电子器件中的电子线路相连接的电极
CN216565632U (zh) 电致发热片及电致发热设备
JP2001052902A (ja) Ptc特性を有する導電性糸による面状発熱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589132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电池装置
CN210575897U (zh)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封装模块
JP7417647B2 (ja) 電極組立体及びその電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