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0471A -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10471A CN113610471A CN202110922851.1A CN202110922851A CN113610471A CN 113610471 A CN113610471 A CN 113610471A CN 202110922851 A CN202110922851 A CN 202110922851A CN 113610471 A CN113610471 A CN 1136104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portation
- express
- carbon emission
- data
- diffe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5022 packag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66 decision tre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02P90/845—Inventory and reporting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es [GH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lgebra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其核算方法包括: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对所述快递运输数据和所述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基于所述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核算模型,不同的所述核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本发明构建快递运输业碳排放核算模型,能够对快递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准确核算,为快递行业实施行之有效的碳减排行动提供精确的参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快递行业也随之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在快递行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问题中,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众所周知,快递行业包括运输、仓储、转运以及包装等过程,其活动范围广、流程复杂,目前缺乏符合行业特征、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已成为制约快递企业实施行之有效的碳减排措施的障碍之一。
因此,提供一种面向快递行业,可准确核算快递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能够对快递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准确核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服务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
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基于所述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所述计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得到的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进行实时存储;
所述服务器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以及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服务终端,用于对服务器内的计算资源进行调用。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
S2、对所述快递运输数据和所述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
S3、基于所述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所述计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快递运输数据包括:快递寄送数据、快递包裹数据、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其中所述快递寄送数据又包括: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所述快递包裹数据又包括:包裹运输物品重量和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所述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又包括:末端运输距离即末端快递站点服务半径和末端快递站点包裹配送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对所述快递寄送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获得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数据;对所述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得共同配送使用率;对所述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提取,获得土地利用与覆被影像,基于所述土地利用与覆被影像识别城市建成区的分布状况,根据所述建成区的分布状况获得各所述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信息。
优选地,所述不同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航运及铁运。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优选地,构建所述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信息识别中心斑块及周边斑块,并计算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斑块面积以及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其中所述中心斑块的人口密度大于所述周边斑块的人口密度;
依据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位置分布,将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之间存在的运输距离划分为三种类型,划分结果为: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
基于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面积大小以及人口密度信息,确定三种类型运输距离的比重,基于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面积和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计算出所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基于所述三种运输距离的比重及所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计算出所述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所述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最终通过对所述三种类型运输距离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出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
基于所述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构建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中IMci为同城快递运输中碳排放量,Wp为快递包裹运输物品重量,Wt为快递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Dtci为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Dl为末端运输距离,LJ为共同配送的使用率,Tdi为同城快递中前端运输过程中所采用交通工具,FIi为所采用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Tlj为末端运输中所采用交通工具,FIj为所采用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k为从收件站点到储运中心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类型数量,m为同城最后一公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数量。
优选地,基于轴辐式模式构建所述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具体步骤为:
基于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识别异城快递轴辐式模式中异城快递的轴点以及轴点所覆盖的辐点,获得轴点之间的流向比例;
基于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数据、轴点之间的流向比例和轴点与辐点的位置关系,分别构建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将所述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进行融合,构建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IMco=IMt+IMbl+IMci
IMco为异城快递的碳排放量,IMt为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IMbl为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IMci为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以快递运输业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快递物流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依据快递运输模式,建立物流流向和多种运输方式配比模型,系统构建快递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综合核算模型,实现碳排放量的准确计算,为快递企业实施行之有效的碳减排行动提供精确的参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快递运输碳排放综合核算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城快递运输距离计算模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城快递轴辐式运输网络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服务器;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
碳排放核算模块基于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计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碳排放核算模块得到的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进行实时存储;
服务器为数据处理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的服务终端,用于对服务器内的计算资源进行调用。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快递运输数据包括:快递寄送数据、快递包裹数据、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其中快递寄送数据又包括: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快递包裹数据又包括:包裹运输物品重量和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又包括:末端运输距离即末端快递站点服务半径和末端快递站点包裹配送数据。
S2、对所述快递运输数据和所述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对快递寄送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获得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数据;对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得共同配送使用率;对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解译提取,获得土地利用与覆被影像,基于所述土地利用与覆被影像识别城市建成区的分布状况,根据所述建成区的分布状况获得各所述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信息;其中不同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航运及铁运。
S3、基于所述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计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模型包括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构建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基于各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信息识别中心斑块及周边斑块,并计算中心斑块和周边斑块的斑块面积以及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其中中心斑块的人口密度大于周边斑块的人口密度;
依据中心斑块和周边斑块的位置分布,将中心斑块和周边斑块之间存在的运输距离划分为三种类型,划分结果为: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
基于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面积大小以及人口密度信息,确定三种类型运输距离的比重,基于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面积和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计算出所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基于所述三种运输距离的比重及所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计算出所述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所述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最终通过对所述三种类型运输距离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出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
基于所述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构建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中IMci为同城快递运输中碳排放量,Wp为快递包裹运输物品重量,Wt为快递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Dtci为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Dl为末端运输距离,LJ为共同配送的使用率,Tdi为同城快递中前端运输过程中所采用交通工具,FIi为所采用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Tlj为末端运输中所采用交通工具,FIj为所采用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k为从收件站点到储运中心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类型数量,m为同城最后一公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数量。
为了更好地说明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斑块与周边斑块间三种运输距离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计算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的计算方法为,基于中心斑块的斑块面积,利用同心圆斑块处理和紧致度指数计算中心斑块内的运输半径,计算公式为:
其中Rrad为中心斑块内的运输半径,A为中心斑块的斑块面积;
应用城市景观紧致度因子对Rrad进行修订,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BCI为斑块紧致度因子,A为中心斑块的斑块面积,P为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BCI范围为0到1,数值越小表示形状越紧凑,数值越接近1表示形状越接近圆形;
基于中心斑块内的运输半径和斑块紧致度因子,得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其计算公式如下:
Rone为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
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的计算方法为,基于中心斑块与周边斑块的面积大小和位置关系,利用ArcGIS质心分析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三种运输距离的比重,基于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分别得到以上两种类型的运输距离。
参照图3所示,基于轴辐式模式构建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识别异城快递轴辐式模式中异城快递的轴点以及轴点所覆盖的辐点,获得轴点之间的流向比例;
基于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数据、轴点之间的流向比例和轴点与辐点的位置关系,分别构建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将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进行融合,构建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IMco=IMt+IMbl+IMci
IMco为异城快递的碳排放量,IMt为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IMbl为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IMci为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
为了更好地说明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构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
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采用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中IMt为异城干线运输中环境影响值,Wpj为第j类快递包裹运输物品重量,Wtj为第j类快递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Dt为干线运输的距离,Tti为第i类干线运输交通工具,为第i1类干线运输交通工具所占的比例,FIi为所采用i类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n为快递类型的数量,m为异城干线运输中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其中快递类型是指包裹按包装材料划分的类型,所述包装材料类型包括:纸类、塑料包装以及除纸类和塑料包装以外的其他包装材料。
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为:
IMbl是异城支线运输中环境影响值,Wpj为第j类快递包裹运输物品重量,Wtj为第j类快递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Dbl为支线运输的距离,Tbli为第i类支线运输交通工具,为第i2类支线运输交通工具所占的比例,FIi为所采用i类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n为快递类型的数量,m为异城干线运输中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其中快递类型是指包裹按包装材料划分的类型,所述包装材料类型包括:纸类、塑料包装以及除纸类和塑料包装以外的其他包装材料。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服务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
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基于所述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所述计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得到的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进行实时存储;
所述服务器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以及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服务终端,用于对服务器内的计算资源进行调用。
2.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快递运输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
S2、对所述快递运输数据和所述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建模基础数据;
S3、基于所述建模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所述计算模型用于在不同运输模式下进行快递运输碳排放总量的综合核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快递运输数据包括:快递寄送数据、快递包裹数据、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其中所述快递寄送数据又包括: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所述快递包裹数据又包括:包裹运输物品重量和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所述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又包括:末端运输距离即末端快递站点服务半径和末端快递站点包裹配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对所述快递寄送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获得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数据;对所述末端快递站点配送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得共同配送使用率;对所述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提取,获得土地利用与覆被影像,基于所述土地利用与覆被影像识别城市建成区的分布状况,根据所述建成区的分布状况获得各所述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航运及铁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信息识别中心斑块及周边斑块,并计算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斑块面积以及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其中所述中心斑块的人口密度大于所述周边斑块的人口密度;
依据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位置分布,将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之间存在的运输距离划分为三种类型,划分结果为: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
基于所述中心斑块和所述周边斑块的面积大小以及人口密度信息,确定三种类型运输距离的比重,基于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面积和所述中心斑块的斑块周长,计算出所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基于所述三种运输距离的比重及所述中心斑块内的运输距离计算出所述中心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和所述周边斑块到周边斑块的运输距离,最终通过对所述三种类型运输距离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出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
基于所述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构建同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中IMci为同城快递运输中碳排放量,Wp为快递包裹运输物品重量,Wt为快递包裹中包装材料重量,Dtci为同城快递的运输距离,Dl为末端运输距离,LJ为共同配送的使用率,Tdi为同城快递中前端运输过程中所采用交通工具,FIi为所采用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Tlj为末端运输中所采用交通工具,FIj为所采用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因子当量值,k为从收件站点到储运中心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类型数量,m为同城最后一公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轴辐式模式构建所述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具体步骤为:
基于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识别异城快递轴辐式模式中异城快递的轴点以及轴点所覆盖的辐点,获得轴点之间的流向比例;
基于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数据、轴点之间的流向比例和轴点与辐点的位置关系,分别构建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将所述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和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进行融合,构建异城快递运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IMco=IMt+IMbl+IMci
IMco为异城快递的碳排放量,IMt为异城干线运输碳排放量,IMbl为异城支线运输碳排放量,IMci为异城市内运输碳排放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22851.1A CN113610471B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22851.1A CN113610471B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10471A true CN113610471A (zh) | 2021-11-05 |
CN113610471B CN113610471B (zh) | 2024-03-08 |
Family
ID=78340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22851.1A Active CN113610471B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1047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7255A (zh) * | 2021-12-21 | 2022-04-29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排放量化平台和碳排放量化系统 |
CN116542587A (zh) * | 2023-07-06 | 2023-08-04 | 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运单级物流碳排放核算系统 |
CN116663780A (zh) * | 2023-07-28 | 2023-08-29 | 江苏交科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投递线路里程、车辆类型的邮政运输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
US12124984B2 (en) | 2022-09-15 | 2024-10-22 | Pitt-Ohio Express, Llc |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 excessive carbon emission value and a method for its us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07140A (ja) * | 2006-02-06 | 2007-08-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二酸化炭素排出量算出装置 |
CN101663679A (zh) * | 2006-08-07 | 2010-03-03 | 德国邮政股份公司 | 实物运输方法、运输系统和运输工具 |
KR20130122206A (ko) * | 2012-04-30 | 2013-11-07 | 전자부품연구원 | 물류 배송 과정에서 발생하는 탄소배출량 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4850951A (zh) * | 2015-05-18 | 2015-08-19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具有时空属性的产品碳足迹建模方法及系统 |
US20150248795A1 (en) * | 2011-03-31 | 2015-09-03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Segmenting operational data |
CN107092979A (zh) * | 2017-04-07 | 2017-08-25 | 东南大学 | 考虑碳排放的转运网络选址方法 |
CN112633555A (zh) * | 2020-11-30 | 2021-04-09 |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运输方案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08-12 CN CN202110922851.1A patent/CN1136104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07140A (ja) * | 2006-02-06 | 2007-08-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二酸化炭素排出量算出装置 |
CN101663679A (zh) * | 2006-08-07 | 2010-03-03 | 德国邮政股份公司 | 实物运输方法、运输系统和运输工具 |
US20150248795A1 (en) * | 2011-03-31 | 2015-09-03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Segmenting operational data |
KR20130122206A (ko) * | 2012-04-30 | 2013-11-07 | 전자부품연구원 | 물류 배송 과정에서 발생하는 탄소배출량 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4850951A (zh) * | 2015-05-18 | 2015-08-19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具有时空属性的产品碳足迹建模方法及系统 |
CN107092979A (zh) * | 2017-04-07 | 2017-08-25 | 东南大学 | 考虑碳排放的转运网络选址方法 |
CN112633555A (zh) * | 2020-11-30 | 2021-04-09 |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运输方案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郑晓阳: "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构建及测算研究", 物流工程与管理, vol. 40, no. 11, pages 103 - 104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7255A (zh) * | 2021-12-21 | 2022-04-29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排放量化平台和碳排放量化系统 |
CN114417255B (zh) * | 2021-12-21 | 2024-05-17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排放量化平台和碳排放量化系统 |
US12124984B2 (en) | 2022-09-15 | 2024-10-22 | Pitt-Ohio Express, Llc |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 excessive carbon emission value and a method for its use |
CN116542587A (zh) * | 2023-07-06 | 2023-08-04 | 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运单级物流碳排放核算系统 |
CN116542587B (zh) * | 2023-07-06 | 2023-11-10 | 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运单级物流碳排放核算系统 |
CN116663780A (zh) * | 2023-07-28 | 2023-08-29 | 江苏交科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投递线路里程、车辆类型的邮政运输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
CN116663780B (zh) * | 2023-07-28 | 2023-11-10 | 江苏交科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投递线路里程、车辆类型的邮政运输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10471B (zh) | 2024-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10471B (zh) | 一种快递运输碳排放的综合核算系统及方法 | |
Smith |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commodity flow analysis | |
CN101663679A (zh) | 实物运输方法、运输系统和运输工具 | |
CN102044011A (zh) | 一种警力资源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296076A (zh) | 货物配送服务平台的智能处理方法 | |
CN116127857B (zh) | 面向分类的生活垃圾收运路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10378631A (zh) | 一种运输中转节点选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862493A (zh) | 一种货运车辆匹配行驶沿途附近货物的数值判断方法 | |
CN113762624A (zh) | 一种垃圾清运车路线优化方法及城市垃圾清运生态系统 | |
CN112150080A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流智能管理系统 | |
Zhang et al. |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st mile” distribution innovation model of e-commerce express delivery | |
Mao et al. |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suppor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in the smart cities | |
CN108492065A (zh) |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和区块链技术的顺带方法 | |
Olena et al. |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 and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market in Ukraine | |
CN208351514U (zh) | 基于公交erp数据的司机考核评价系统 | |
Ranathunga et al. | Simulation-based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integrated first-mile pickup and last-mile delivery in an e-commerce logistics network | |
Cepolina | The packages clustering optimisation in the logistics of the last mile freight distribution | |
Chislov et al. | Methods of Analytical Modeling the Process of Freigh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 the Regional Transport Complex | |
Bóna et al. | Simulation modelling in the sizing of city logistics systems–a study for concentrated delivery points | |
Garus et al. | Unravelling the last-mile conundru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utonomous delivery robots, delivery bicycles, and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s in 14 varied European landscapes | |
Yao | Multiple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automatic application in last-mile delivery system | |
CN114663000A (zh) | 仓储、运输和智能终端联动的lng管理方法及物联网系统 | |
Mehrjerdi |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meta-heuristic approaches | |
Mohri et al. | Designing zero-emissions containerized last-mile delivery systems: A case study for melbourne | |
Shi et al. | An integer l-shaped method for dynamic order dispatching in autonomous last-mile delivery with demand uncertain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