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8263A -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8263A
CN113608263A CN202111024842.7A CN202111024842A CN113608263A CN 113608263 A CN113608263 A CN 113608263A CN 202111024842 A CN202111024842 A CN 202111024842A CN 113608263 A CN113608263 A CN 113608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tive contribution
contribution range
range
inversion
wave velo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48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8263B (zh
Inventor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1110248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8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8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8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8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8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定量评价叠前地震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反演结果评价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叠前地震反演是石油勘探领域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叠前地震反演可以获得反映储层变化特征的多种弹性参数,对于研究复杂油气储层的空间展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叠前反演是一项耗时较长、操作复杂的工作,在反演前开展可行性评价非常重要。叠前反演常用的近似式虽然形式不同,但均基于Aki-Richards近似式推导,Aki-Richards近似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011
其中,Rpp(θ)为反射系数,θ为入射角,ΔVp为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差值,Vp为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平均值,ΔVs为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差值,Vs为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平均值,Δρ为两种岩性密度的差值,ρ为两种岩性密度的平均值。现有的叠前反演评价方法是基于Aki-Richards近似式,对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的系数项进行分析,来实现叠前反演的可行性分析。这种叠前反演评价方式仅考虑了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未考虑弹性参数的差异,容易影响反演结果的准确性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定量评价叠前地震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反演结果评价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计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对目标井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通过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叠前反演评价方式,仅考虑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容易影响反演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实现了定量评价叠前地震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反演结果评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A井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c是B井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叠前地震反演前,对反演可行性进行评价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并一般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弹性参数用于衡量岩石塑性程度,可选的,弹性参数可以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井的弹性参数即为目标井相邻岩性分别对应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下表即为A井弹性参数的示意:
表一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041
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是指保持地震信号数据有效的临界角度,可选的,可以将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取值35°,但本实施例对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的取值和获取方式不进行限制。
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又称弹性系数的CVO(Contribution variation with offset,具有偏移量的贡献变化)相对贡献极差,是指在入射角为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时,各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与入射角为0°时各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的差值的绝对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得到入射角为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时,各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与入射角为0°时各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的差值的绝对值,综合考虑了入射角和弹性系数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相对贡献极差反映了叠前反演的可行性。
S120、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正演是指已知地质模型的参数信息,求其对应的地震波信息,反演是指已知地震波的测量信息,反求出地质模型的参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构建不同的正演参数模型,示例性的,可以构建十个正演参数模型,相邻两个正演参数模型之间参数信息的差值相等,以表1中的A井的弹性参数为中数,分别依次递减或递增一定的差值,共构造十个正演参数模型。但本实施例对正演参数模型的数量,以及各正演参数模型的参数信息的确定方式不进行限制。
对目标井的不同正演参数模型进行正演,再对正演结果进行反演,如果反演结果收敛,也即正演后再反演得到的结果,与正演参数模型的实际参数信息差别较小,则认为反演结果是可行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即为反演结果收敛时的正演参数模型的参数信息对应的相对贡献极差。
示例性的,当密度的CVO相对贡献极差大于30%时,反演结果收敛,则第二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为30%,只有密度的相对贡献极差大于30%时,反演结果才是可行的,对密度的反演结果才是准确的。
S130、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可选的,若目标弹性参数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相对贡献极差相匹配,则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可行,否则,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不可行。
示例性的,如果根据表1计算得到,A井的密度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为14%,第二相对贡献极差为30%,在密度的相对贡献极差大于或者等于30%时,反演结果可行,因此第一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相对贡献极差不匹配,对A井的密度的叠前反演结果是不可行的。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计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对目标井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通过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叠前反演评价方式,仅考虑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容易影响反演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实现了定量评价叠前地震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反演结果评价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计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的过程、计算第二相对贡献极差的过程,以及判断反演可行性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化。
相应的,如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获取目标井下相邻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井下相邻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可以根据目标井的测井数据获得,但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220、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以及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获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之后,将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作为入射角,根据目标井下相邻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计算反射系数,并分别计算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以及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相应的,S220又可以包括:
S221、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
可选的,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可以包括:将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代入如下公式,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071
其中,Rpp为反射系数,θ为入射角,ΔVp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差值,Vp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平均值,ΔVs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差值,Vs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平均值,Δρ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密度的差值,ρ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密度的平均值。
本发明实施例以Aki-Richards近似式为例,计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以及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对于其他近似式,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反射系数,并分别计算各弹性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222、将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可选的,将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可以包括: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081
其中,CVp为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S223、将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可选的,将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可以包括: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082
其中,CVs为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S224、将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可选的,将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可以包括: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083
其中,Cρ为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既考虑了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又考虑了界面两侧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等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随偏移距的变化而变化,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决定叠前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的准确性。
S230、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生成多个正演参数模型,并计算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参考目标井的弹性参数,构造多个正演参数模型,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不同的弹性参数,分析不同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的情况。
S240、对各正演参数模型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收敛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计算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的反演结果,确定反演结果收敛时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的临界值,作为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S250、判断目标弹性参数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相对贡献极差是否相匹配,若是,则执行S260,否则执行S270。
示例性的,如果A井和B井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分别为14%和30%,通过分析正演推理后的反演结果,确定A井和B井的第二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为30%,当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大于或者等于30%时反演结果收敛。则A井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不匹配,无法准确反演密度值。B井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密度相对贡献极差相匹配,可以得到准确的密度值的反演结果。
S260、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可行。
S270、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不可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井的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计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之后,分别计算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对目标井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各弹性参数对应的相对贡献极差,对同一弹性系数,如果获得的两个相对贡献极差相匹配,则对该弹性系数进行反演的结果可行,否则,对该弹性系数进行反演的结果不可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叠前反演评价方式,仅考虑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容易影响反演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实现了既考虑入射角,又考虑了界面两侧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定量评价叠前地震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反演结果评价的准确性。
具体适用场景一
本具体适用场景以下表中A井、B井的相邻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为示例,对A井和B井进行密度值的反演可行性的评价。
表2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101
分别计算A井、B井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也即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图2b为A井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2c为B井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获取A井、B井在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对应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在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取值35°时,如图2b所示,对于A井,在35°时的密度的相对贡献与0°时的相对贡献差值为14%,因此A井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为14%,同样,对于B井,在35°时的密度的相对贡献与0°时的相对贡献差值为30%,因此B井的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为30%。
根据表2的数据构建多个正演参数模型,分析不同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密度相对贡献极差情况,当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大于或者等于30%时,反演结果收敛,当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小于30%时,反演结果发散。则第二密度相对贡献极差确定为30%,只有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大于30%时,反演结果才可行。
因此,对于A井来说,其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为14%,小于30%,无法准确反演密度值。对于B井来说,其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为30%,认为其密度值的反演结果是准确的。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10、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20以及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模块330。其中:
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20,用于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模块330,用于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计算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对目标井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通过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叠前反演评价方式,仅考虑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容易影响反演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实现了定量评价叠前地震反演的可行性,提高了反演结果评价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10,包括:
弹性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井下相邻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
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以及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
将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将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将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将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代入如下公式,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131
其中,Rpp为反射系数,θ为入射角,ΔVp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差值,Vp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平均值,ΔVs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差值,Vs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平均值,Δρ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密度的差值,ρ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密度的平均值。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132
其中,CVp为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将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133
其中,CVs为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将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BDA0003242923500000134
其中,Cρ为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20,包括:
正演参数模型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生成多个正演参数模型,并计算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单元,用于对各正演参数模型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收敛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模块330,包括:
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单元,用于若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相对贡献极差相匹配,则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可行,否则,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不可行。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输入装置72和输出装置73;计算机设备中处理器7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70为例;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70、存储器71、输入装置72和输出装置7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7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对应的模块(例如,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中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10、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320以及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模块330)。处理器7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存储器7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7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73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包括:
获取目标井下相邻两个岩性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
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以及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以及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
将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将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将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包括:
将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代入如下公式,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下的反射系数:
Figure FDA0003242923490000021
其中,Rpp为反射系数,θ为入射角,ΔVp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差值,Vp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纵波速度的平均值,ΔVs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差值,Vs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横波速度的平均值,Δρ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密度的差值,ρ为目标井的两种岩性密度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纵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FDA000324292349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3242923490000023
为纵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将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横波速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FDA000324292349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3242923490000025
为横波速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将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并将得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一密度相对贡献极差:
Figure FDA0003242923490000031
其中,Cρ为密度对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包括:
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生成多个正演参数模型,并计算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
对各正演参数模型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收敛的正演参数模型对应的弹性参数的相对贡献极差,作为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包括:
若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与第二相对贡献极差相匹配,则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可行,否则,确定目标弹性参数的叠前反演不可行。
8.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井的弹性参数,以及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并计算得到有效地震信号临界角度对应的第一相对贡献极差;
第二相对贡献极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井的弹性参数进行正演推理,获得反演结果收敛时的第二相对贡献极差;
叠前反演可行性评价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相对贡献极差和第二相对贡献极差,判断目标井的叠前反演是否可行。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CN202111024842.7A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08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4842.7A CN113608263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4842.7A CN113608263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8263A true CN113608263A (zh) 2021-11-05
CN113608263B CN113608263B (zh) 2023-06-20

Family

ID=7830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4842.7A Active CN113608263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826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293A (zh) * 2011-11-28 2012-06-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叠前反演的薄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
CN103245970A (zh) * 2012-02-08 2013-08-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地震宽角度反演方法
CN103527184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北京大学 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6199695A (zh) * 2016-06-29 2016-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变目标函数的叠前三参数反演方法
CN106772589A (zh) * 2017-02-27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7831543A (zh) * 2017-09-29 2018-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1914609A (zh) * 2020-05-08 2020-11-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井震联合叠前地质统计学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12698390A (zh) * 2020-11-11 2021-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293A (zh) * 2011-11-28 2012-06-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叠前反演的薄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
CN103245970A (zh) * 2012-02-08 2013-08-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地震宽角度反演方法
CN103527184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北京大学 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6199695A (zh) * 2016-06-29 2016-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变目标函数的叠前三参数反演方法
CN106772589A (zh) * 2017-02-27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7831543A (zh) * 2017-09-29 2018-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1914609A (zh) * 2020-05-08 2020-11-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井震联合叠前地质统计学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12698390A (zh) * 2020-11-11 2021-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8263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6773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prediction of jamming in tbm tunneling
EP3171203B1 (en) Adaptive ensemble-bas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ighly-nonlinear problems
Bouttier et al. Data assimilation concepts and methods March 1999
US9702993B2 (en) Multi-parameter inversion through offset dependent elastic FWI
CN110770609B (zh) 基于折射的表面一致振幅补偿和去卷积
Downton et al. Theory-guided data science-based reservoir prediction of a North Sea oil field
CN105158796B (zh) 确定toc含量的方法和装置
Yablokov et al.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the inversion of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curves
Solonen et al. Estimating model error covariance matrix parameters in 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
Ming et al. An advanced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ground‐motion models with spatial correlation
CN107576985B (zh) 一种地震反演的方法和装置
Sun et al. Organic-matter conten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Application to a Lower Silurian shale-gas reservoir
Gao et al. Building large-scale density model via a deep-learning-based data-driven method
Berdahl et al. Statistical emulation of a perturbed basal melt ensemble of an ice sheet model to better quantify Antarctic sea level rise uncertainties
US2022024530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statistical emulators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models with uncertain inputs
CN112946746B (zh) 用于提高薄煤层avo反演准确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48718B (zh)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08263B (zh) 一种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Verjans et al. The stochastic ice-sheet and sea-level system model v1. 0 (STISSM v1. 0)
US20220390631A1 (en) Laplace-fourier 1.5d forward modeling using an adaptive sampling technique
CN112651171B (zh) 一种数据驱动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2394392B (zh) 对烃源岩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25393B (zh) 针对含薄煤层地层的储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Zhao et al. Reciprocal-condition-number-based borehole acoustic dispersion curve prediction
CN110806444A (zh) 基于浅地层剖面仪与svm的海底底质识别与分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Jie

Inventor after: Chen Renjie

Inventor after: Xu Leyi

Inventor after: Liu Xumin

Inventor after: Hu Kun

Inventor after: Lin Qiujin

Inventor after: Xiao Zhangbo

Inventor before: Liu Ji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