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6297A -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6297A
CN113606297A CN202110922837.1A CN202110922837A CN113606297A CN 113606297 A CN113606297 A CN 113606297A CN 202110922837 A CN202110922837 A CN 202110922837A CN 113606297 A CN113606297 A CN 113606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shaft
driven gear
drive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28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闯
邱志凌
苟世全
孙艳
邵文林
王小明
谭艳军
林霄喆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28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6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6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6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 F16H3/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 F16H3/3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with driving and driven shafts not coax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02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2Gear shift yokes, e.g. shift for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其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及第一同步装置。其中,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二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并空套于第一输入轴之外;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奇数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偶数档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各档从动齿轮;第三输出轴上固套有驻车棘轮,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第一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档从动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提高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紧凑性。

Description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车辆传动系中主要部件之一,能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汽车行驶速度和驱动轮的扭矩。双离合器变速器由于传动效率高、换档动力中断时间短,目前在乘用车自动档变速器应用市场的占有率正逐步加大,并逐步向更多档化方向发展。
目前已有的8档及以上多档双离合器变速器大多采用目前通用的7档及以下的平行轴传动系统结构布置方式,但是,档位数越多新增零件就越多,变速器的体积也相应的增加,所需的安装空间也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旨在提高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紧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及第一同步装置;
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并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之外;
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奇数档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偶数档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各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三输出轴上固套有驻车棘轮,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档从动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三五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七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六八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二档倒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六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八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三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所述四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二档倒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八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三档主动齿轮、五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七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六八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二档倒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六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八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三档主动齿轮、所述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所述四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二档倒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八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上设有倒档惰轮,所述倒档惰轮与空套于所述第三输出轴上的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同步装置包括:
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二六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六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一三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三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四八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八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四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五七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五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三输出轴上的倒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倒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可选地,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第二同步装置,所述第二同步装置为九档同步器,所述九档同步器连接于所述四档从动齿轮,用于控制所述四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的结合和分离。
可选地,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主减速从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有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三输出轴上设有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均与所述主减速从动齿轮啮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控制器和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所述离合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采用双离合器连接套设在一起的两根输入轴,其中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上设有奇数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上设有偶数档主动齿轮,同时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三根输出轴,其中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上对应设有各档从动齿轮,第三输出轴上设有驻车棘轮和倒档从动齿轮,通过同步装置以实现各档的动力传递。如此,一方面,使各档的传动链、换档执行机构清晰,功能单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另一方面,三根输出轴的设置可灵活分配每根输出轴上的齿轮数量,从而缩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轴向空间,与相同档位数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相比,结构更紧凑,布置更灵活,适用整车匹配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041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已有的8档及以上多档双离合器变速器大多采用目前通用的7档及以下的平行轴传动系统结构布置方式,但是由于整车安装空间及开发成本的要求,上述方式在换档性能和整车安装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8档及以上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档逻辑及控制机构更复杂,对换档时间控制、换档可靠性及换档性能等的优化挑战加大;另一方面8档及以上双离合器变速器因档位增加,从而所需的零件增多,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使匹配车型受到较大限制,应用范围受限。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请参照图1-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110、第二离合器120、第一输入轴210、第二输入轴220、第一输出轴230、第二输出轴240、第三输出轴250及第一同步装置。
第一输入轴210通过第一离合器110与动力源(未示出)连接,第二输入轴220通过第二离合器120与动力源连接,并空套于第一输入轴210之外。具体地,第一输入轴210与第一离合器110的从动盘固定连接,第一离合器110与动力源的结合或分离可实现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入轴210或中断该动力的传递。第二输入轴220与第二离合器120的从动盘固定连接,第二离合器120与动力源的结合或分离可实现动力传递至第二输入轴220或中断该动力的传递。第一输入轴210与第二输入轴220采用同轴设置,第二输入轴220空套于第一输入轴210之外,二者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第一输入轴210为实心轴,第二输入轴220为空心轴,第一输入轴210的光轴部分穿过第二输入轴220的轴心。
第一输入轴210上固套有奇数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220上固套有偶数档主动齿轮。各档主动齿轮相对于各自的输入轴不可转动,可采用花键或其它形式与各自的输入轴连接。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优选地具有多个档位,奇数档主动齿轮和偶数档主动齿轮均为多个。第一输出轴230和第二输出轴240上空套有各档从动齿轮,各档位从动齿轮包括奇数档从动齿轮和偶数档从动齿轮,奇数档从动齿轮与奇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偶数档从动齿轮与偶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第三输出轴250上固套有驻车棘轮91,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24。
第一同步装置,第一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档从动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具体的,第一同步装置通过花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连接,通过控制各档从动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或分离以实现动力的传递或中断。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采用双离合器连接套设在一起的两根输入轴,其中第一离合器110连接第一输入轴210,第二离合器120连接第二输入轴220,第一输入轴210上设有奇数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220上设有偶数档主动齿轮,同时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三根输出轴,其中第一输出轴230和第二输出轴240上对应设有各档从动齿轮,第三输出轴250上设有驻车棘轮91和倒档从动齿轮24,通过同步装置以实现各档的动力传递。如此,一方面,使各档的传动链、换档执行机构清晰,功能单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另一方面,三根输出轴的设置可灵活分配每根输出轴上的齿轮数量,从而缩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轴向空间,与相同档位数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相比,结构更紧凑,布置更灵活,适用整车匹配范围更广。
请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以九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对象进行详细介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象也可以是八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十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210上固套有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一档主动齿轮11、七档主动齿轮71。其中,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三档从动齿轮32、五档从动齿轮52啮合,以实现三档和五档的动力传递。第二输入轴220上固套有六八档主动齿轮61、四档主动齿轮41、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其中,六八档主动齿轮6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六档从动齿轮62、八档从动齿轮82啮合,以实现六档和八档的动力传递。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二档从动齿轮22、倒档惰轮23啮合,以实现二档和倒档的动力传递。
第一输出轴230上空套有六档从动齿轮62、二档从动齿轮22、三档从动齿轮32、一档从动齿轮12,第二输出轴240上空套有八档从动齿轮82、四档从动齿轮42、五档从动齿轮52、七档从动齿轮72,第三输出轴250上固套有驻车棘轮91,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24。其中,二档从动齿轮22上设有倒档惰轮23,倒档惰轮23与空套于第三输出轴250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4啮合。倒档从动齿轮24通过倒档惰轮23与倒档主动齿轮啮合,以实现倒档的动力传递。各前进档从动齿轮与输入轴上的各前进档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以实现各档的动力传递。
在该实施例中,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一档主动齿轮11及七档主动齿轮71在第一输入轴21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六八档主动齿轮61、四档主动齿轮41及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在第二输入轴22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六档从动齿轮62、二档从动齿轮22、三档从动齿轮32及一档从动齿轮12在第一输出轴23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八档从动齿轮82、四档从动齿轮42、五档从动齿轮52及七档从动齿轮72在第二输出轴24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驻车棘轮91、倒档从动齿轮24在第三输出轴25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如此,一方面使各档的传动链、换档执行机构清晰,功能单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另一方面采用三五档共用主动齿轮、六八档共用主动齿轮以及二档倒档共用主动齿轮,减少主动齿轮的数量,从而缩短轴向空间,使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更紧凑,匹配车型更加灵活,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请参照图2,在第二实施例中,以九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对象进行详细介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象也可以是八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十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
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三五档不再共用主动齿轮,而是在第一输入轴210上分别设有三档主动齿轮33和五档主动齿轮51,以分别与三档从动齿轮32和五档从动齿轮52,形成三档齿轮副和五档齿轮副。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210上固套有三档主动齿轮33、五档主动齿轮51、一档主动齿轮11、七档主动齿轮71。第二输入轴220上固套有六八档主动齿轮61、四档主动齿轮41、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其中,六八档主动齿轮6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六档从动齿轮62、八档从动齿轮82啮合,以实现六档和八档的动力传递。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二档从动齿轮22、倒档惰轮23啮合,以实现二档和倒档的动力传递。
第一输出轴230上空套有六档从动齿轮62、二档从动齿轮22、三档从动齿轮32、一档从动齿轮12,第二输出轴240上空套有八档从动齿轮82、四档从动齿轮42、五档从动齿轮52、七档从动齿轮72,第三输出轴250上固套有驻车棘轮91,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24。其中,二档从动齿轮22上设有倒档惰轮23,倒档惰轮23与空套于第三输出轴250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4啮合。倒档从动齿轮24通过倒档惰轮23与倒档主动齿轮啮合,以实现倒档的动力传递。各前进档从动齿轮与输入轴上的各前进档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以实现各档的动力传递。
在该实施例中,三档主动齿轮33、五档主动齿轮51、一档主动齿轮11及七档主动齿轮71在第一输入轴21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六八档主动齿轮61、四档主动齿轮41及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在第二输入轴22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六档从动齿轮62、二档从动齿轮22、三档从动齿轮32及一档从动齿轮12在第一输出轴23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八档从动齿轮82、四档从动齿轮42、五档从动齿轮52及七档从动齿轮72在第二输出轴24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驻车棘轮91、倒档从动齿轮24在第三输出轴25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如此,一方面使各档的传动链、换档执行机构清晰,功能单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另一方面采用六八档共用主动齿轮和二档倒档共用主动齿轮,减少主动齿轮的数量,从而缩短轴向空间,使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更紧凑,匹配车型更加灵活,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请参照图3,在第三实施例中,以八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对象进行详细介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象也可以是九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十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
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六八档主动齿轮61、四档主动齿轮41以及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在第二输入轴220上的位置排布不同,从而使第一输出轴230上的二档从动齿轮22、六档从动齿轮62,第二输出轴240上的四档从动齿轮42、八档从动齿轮82,以及第三输出轴250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4、驻车棘轮91的位置排布不同。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210上固套有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一档主动齿轮11、七档主动齿轮71。其中,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三档从动齿轮32、五档从动齿轮52啮合,以实现三档和五档的动力传递。第二输入轴220上固套有四档主动齿轮41、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六八档主动齿轮61。其中,六八档主动齿轮6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六档从动齿轮62、八档从动齿轮82啮合,以实现六档和八档的动力传递。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为共用主动齿轮,可与二档从动齿轮22、倒档惰轮23啮合,以实现二档和倒档的动力传递。
第一输出轴230上空套有二档从动齿轮22、六档从动齿轮62、三档从动齿轮32、一档从动齿轮12,第二输出轴240上空套有四档从动齿轮42、八档从动齿轮82、五档从动齿轮52、七档从动齿轮72;第三输出轴250上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24,固套有驻车棘轮91。其中,二档从动齿轮22上设有倒档惰轮23,倒档惰轮23与空套于第三输出轴250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4啮合。倒档从动齿轮24通过倒档惰轮23与倒档主动齿轮啮合,以实现倒档的动力传递。各前进档从动齿轮与输入轴上的各前进档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以实现各档的动力传递。
在该实施例中,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一档主动齿轮11、七档主动齿轮71在第一输入轴21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四档主动齿轮41、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六八档主动齿轮61在第二输入轴22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二档从动齿轮22、六档从动齿轮62、三档从动齿轮32、一档从动齿轮12在第一输出轴23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四档从动齿轮42、八档从动齿轮82、五档从动齿轮52、七档从动齿轮72在第二输出轴24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倒档从动齿轮24、驻车棘轮91在第三输出轴250上向远离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如此,,一方面使各档的传动链、换档执行机构清晰,功能单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另一方面采用三五档共用主动齿轮、六八档共用主动齿轮以及二档倒档共用主动齿轮,减少主动齿轮的数量,从而缩短轴向空间,使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更紧凑,匹配车型更加灵活,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请继续参照图1-图3,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同步装置包括二六档同步器320、一三档同步器310、四八档同步器330、五七档同步器340和倒档同步器350。具体地,二六档同步器320连接于第一输出轴230上,可与六档从动齿轮62或二档从动齿轮22结合,用于控制六档从动齿轮62与第一输出轴230的结合和分离以及二档从动齿轮22与第一输出轴230的结合和分离。一三档同步器310连接于第一输出轴230上,可与三档从动齿轮32或一档从动齿轮12结合,用于控制三档从动齿轮32与第一输出轴230的结合和分离以及一档从动齿轮12与第一输出轴230的结合和分离。四八档同步器330连接于第二输出轴240上,可与八档从动齿轮82或四档从动齿轮42结合,用于控制八档从动齿轮82与第二输出轴240的结合和分离以及四档从动齿轮42与第二输出轴240的结合和分离。五七档同步器340连接于第二输出轴240上,可与五档从动齿轮52或七档从动齿轮72结合,用于控制五档从动齿轮52与第二输出轴240的结合和分离以及七档从动齿轮72与第二输出轴240的结合和分离。倒档同步器350连接于第三输出轴250上,可与倒档从动齿轮24结合,用于控制倒档从动齿轮24与第三输出轴250的结合和分离。
第一同步装置均为常规的同步器,其通过拨叉控制在所处的轴上滑动,具体地,可以通过液压或电机驱动各档位拨叉以实现第一同步装置的档位选择动作。同步器的齿毂均通过花键连接在其所处的轴上,通过内外花键的配合,使得同步器只能沿其所处轴的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其所处轴转动。一方面,二六档同步器320、一三档同步器310、四八档同步器330和五七档同步器340均可与两套齿轮副结合,减少了同步器的数量,有利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使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每个档位的传动链、换档执行机构更清晰,换档的时间控制更优,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请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第二同步装置,第二同步装置为九档同步器360,九档同步器360可实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九档功能。具体地,九档同步器360固定连接于四档从动齿轮42,其在第二输出轴240上可以空转,用于控制四档从动齿轮42与五档从动齿轮52的结合和分离,当九档同步器360结合后,四档从动齿轮42与五档从动齿轮52花键连接。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不设置九档齿轮副,通过借用其他档位的齿轮和同步器,以完成九档的动力传递。如此通过转接传递九档动力,减少了传动齿轮数量,从而缩短了轴向空间,使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利用九档同步器360可以设置有爬坡档。爬坡档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低档模式,在该模式下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不会升到高档位,只会在低档位上。在路况为上坡时可以使用,此模式可为车辆提供较低的车速,更大的输出扭矩,以满足爬坡的需求。
请参照图1-图3,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差速器510,差速器510与主减速从动齿轮440连接,第一输出轴230上设有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第二输出轴240上设有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第三输出轴250上设有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4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430均与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啮合。具体地,动力源将动力通过第一输入轴210或第二输入轴220传递至速比不同的齿轮副,进而再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30、第二输出轴240或第三输出轴250,进一步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30上的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第二输出轴240上的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或第三输出轴250上的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430,再通过与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及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430啮合的主减速从动齿轮440传递至差速器510,从而传递至车轮,实现车辆的驱动。
第一实施例的换档逻辑如表1所示:
表1-双离合自动变速器9档换档逻辑表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121
换档逻辑及动力传递路线说明如下:
一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一三档同步器310与一档从动齿轮12结合。
一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一档主动齿轮11-一档从动齿轮12-第一输出轴2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二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分离,第二离合器120结合,二六档同步器320与二档从动齿轮22结合。
二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离合器120-第二输入轴220-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二档从动齿轮22-第一输出轴2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三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一三档同步器310与三档从动齿轮32结合。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三五档主动齿轮31-三档从动齿轮32-第一输出轴2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四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分离,第二离合器120结合,四八档同步器330与四档从动齿轮42结合。
四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离合器120-第二输入轴220-四档主动齿轮41-四档从动齿轮42-第二输出轴24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五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五七档同步器340与五档从动齿轮52结合。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三五档主动齿轮31-五档从动齿轮52-第二输出轴24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六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分离,第二离合器120结合,二六档同步器320与六档从动齿轮62结合。
六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离合器120-第二输入轴220-六八档主动齿轮61-六档从动齿轮62-第一输出轴2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七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五七档同步器340与七档从动齿轮72结合。
七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七档主动齿轮71-七档从动齿轮72-第二输出轴24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八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分离,第二离合器120结合,四八档同步器330与八档从动齿轮82结合。
八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离合器120-第二输入轴220-六八档主动齿轮61-八档从动齿轮82-第二输出轴24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九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四八档同步器330先与四档从动齿轮42结合,再与八档从动齿轮82结合,九档同步器360与五档从动齿轮52结合。
九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三五档主动齿轮31-五档从动齿轮52-第二输出轴240-四档从动齿轮42-四档主动齿轮41-第二输入轴220-六八档主动齿轮61-八档从动齿轮82-第二输出轴24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爬坡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分离,第二离合器120结合,一三档同步器310与一档从动齿轮12结合,九档同步器360与五档从动齿轮52结合。
爬坡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离合器120-第二输入轴220-四档主动齿轮41-四档从动齿轮42-第二输出轴240-五档从动齿轮52-三五档主动齿轮31-第一输入轴210-一档主动齿轮11-一档从动齿轮12-第一输出轴2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倒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分离,第二离合器120结合,倒档同步器350与倒档从动齿轮24结合。
倒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离合器120-第二输入轴220-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二档从动齿轮22-倒档惰轮23-倒档从动齿轮24-第三输出轴250-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43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其中,九档和爬坡档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组合。
第二实施例的换档逻辑如表2所示:
表2-双离合自动变速器9档换档逻辑表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141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151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三五档不再共用主动齿轮,而是在第一输入轴210上分别设有三档主动齿轮33和五档主动齿轮51,以分别与三档从动齿轮32和五档从动齿轮52,形成三档齿轮副和五档齿轮副。
三档和五档的换档逻辑及动力传递路线说明如下:
三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一三档同步器310与三档从动齿轮32结合。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三档主动齿轮33-三档从动齿轮32-第一输出轴230-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41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五档换档逻辑:第一离合器110结合,第二离合器120分离,五七档同步器340与五档从动齿轮52结合。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离合器110-第一输入轴210-五档主动齿轮51-五档从动齿轮52-第二输出轴240-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420-主减速从动齿轮440-差速器510。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特征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三实施例的换档逻辑如表3所示:
表3-双离合自动变速器8档换档逻辑表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152
Figure BDA0003207343310000161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可实现八个前进档位的动力传递,六八档主动齿轮61、四档主动齿轮41以及二档倒档主动齿轮21在第二输入轴220上的位置排布不同,从而使第一输出轴230上的二档从动齿轮22、六档从动齿轮62,第二输出轴240上的四档从动齿轮42、八档从动齿轮82,以及第三输出轴250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4、驻车棘轮91的位置排布不同。虽上述齿轮在各轴上的位置排布顺序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但一档至八档及倒档的换档逻辑和动力传递路线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未示出),该车辆包括控制器(未示出)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该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离合器连接于控制器并受控制器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及第一同步装置;
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并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之外;
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奇数档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偶数档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各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三输出轴上固套有驻车棘轮,空套有倒档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档从动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三五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七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六八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二档倒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六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八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所述四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二档倒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八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套有三档主动齿轮、五档主动齿轮、一档主动齿轮、七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套有六八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二档倒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六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八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档主动齿轮、所述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八档主动齿轮、所述四档主动齿轮及所述二档倒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六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八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或4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上设有倒档惰轮,所述倒档惰轮与空套于所述第三输出轴上的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啮合。
7.如权利要求2或4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装置包括:
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二六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六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一三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三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四八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八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四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五七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五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连接于所述第三输出轴上的倒档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倒档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8.如权利要求2或4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第二同步装置,所述第二同步装置为九档同步器,所述九档同步器连接于所述四档从动齿轮,用于控制所述四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的结合和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主减速从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有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三输出轴上设有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减速主动齿轮均与所述主减速从动齿轮啮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所述离合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
CN202110922837.1A 2021-08-11 2021-08-11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Pending CN113606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2837.1A CN113606297A (zh) 2021-08-11 2021-08-11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2837.1A CN113606297A (zh) 2021-08-11 2021-08-11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6297A true CN113606297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4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2837.1A Pending CN113606297A (zh) 2021-08-11 2021-08-11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629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4533A1 (en) * 2008-12-16 2011-09-08 Honda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CN103542044A (zh) * 2013-09-25 2014-01-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106321748A (zh) * 2016-10-11 2017-01-11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210106498U (zh) * 2019-04-25 2020-02-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1853170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6A (zh) * 2019-08-06 2021-02-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4533A1 (en) * 2008-12-16 2011-09-08 Honda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CN103542044A (zh) * 2013-09-25 2014-01-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106321748A (zh) * 2016-10-11 2017-01-11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210106498U (zh) * 2019-04-25 2020-02-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1853170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6A (zh) * 2019-08-06 2021-02-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7025B2 (en)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axle
CN210003756U (zh) 九挡变速器
US7246536B2 (en) Dual clutch kinematic arrangements with wide span
CN101251169B (zh) 带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级变速器
US7175563B2 (en) Planetary gearing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JP2000234654A (ja) 変速装置
JP2005265139A (ja)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112343976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S61274147A (ja) 歯車式変速装置
KR20100062642A (ko) 더블클러치 변속기의 파워트레인
JP2008291893A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CN113606297A (zh)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US9625006B2 (en)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215370810U (zh) 多档自动变速器和车辆
CN113883238A (zh) 变速器和车辆
JPS61274150A (ja) 歯車式変速装置
JP4411308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CN112343980A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S61274144A (ja) 歯車式変速装置
CN103671755A (zh) 一种车用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CN112343975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US8943917B2 (en) Manual transmission
CN112343983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4578647U (zh) 双离合变速器
JPS61274151A (ja) 歯車式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