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6245A - 一种外折叠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折叠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6245A
CN113606245A CN202111014822.1A CN202111014822A CN113606245A CN 113606245 A CN113606245 A CN 113606245A CN 202111014822 A CN202111014822 A CN 202111014822A CN 113606245 A CN113606245 A CN 113606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ail
support
side connecting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48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0148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62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6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62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移动信息终端的外折叠铰链。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使铰链在打开和闭合过程中,保护柔性显示面板不受外力的牵拉和挤压。具体涉及这样一种外折叠铰链,第一支撑构件、第一中间连接构件设置于基座的一侧;相对应地,第二支撑构件、第二中间连接构件、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设置于基座的另一侧。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和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相互连结固定;所述中心轴线一82与所述中心轴线二83相互平行并且相互分离开适当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外折叠铰链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信息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折叠铰链。
背景技术
由于大屏手机相对于小屏手机在视觉及娱乐的体验上具有明显优势,当前主流厂商的旗舰手机产品大多趋向于大屏设计。但大屏手机在握持舒适性和携带方便性上较小屏手机具有较大劣势。随着柔性显示面板的逐步商用化,折叠手机因其显示面板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可灵活变化大小的特点正成为主流设备厂商下代手机开发的主方向。然而,在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容易因顶起或挤压而受到损伤,极大地缩减了手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外折叠铰链,所述外折叠铰链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折叠时,承载柔性显示面板弯曲的外折叠铰链的外圆弧半径可控地适度弯,保护柔性显示面板在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不受外力的牵拉和挤压,并避免柔性显示面板因弯折半径过小而引起的损伤。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在所述外折叠铰链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支撑瓦与联动组件,所述的支撑瓦与联动组件能实现两组滑轨间的相互联合运动,使中间连接构件两侧的导轨的滑动同时进行,并且支撑瓦与联动组件可提供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外折叠铰链设置基座、第一支撑构件、第一中间连接构件、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第二支撑构件、第二中间连接构件、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支撑层。
所述基座,设置基座本体、基座撑屏区、基座第一导轨、基座第二导轨。所述基座第一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基座第二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基座撑屏区为一支撑小台。所述基座撑屏区、所述基座第一导轨、所述基座第二导轨与所述基座本体连结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侧;相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件、所述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
在基座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第一支撑基板和第一支撑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有一平面和与平面相连接的曲面,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导轨连结固定。
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设置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设定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一。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设定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和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相互连结固定。所述中心轴线一与所述中心轴线二相互平行并且相互分离开适当距离。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二,所述中心轴线一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更为靠近;相应地,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一,所述中心轴线二与所述基座撑屏区更为靠近。
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一)进行相对滑动,滑动的最大角度定义为a1。
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和基座第一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沿着所述基座第一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二)进行相对滑动,滑动的最大角度定义为a2。
所述的滑动角度a1与所述的滑动角度a2的和(即a1+a2的和)通常约为90度角。
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其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基座连接,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
相对应的,在基座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置第二支撑基板和第二支撑导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有一平面和与平面相连接的曲面,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连结固定。
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件,设置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设定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四。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设定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三。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和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相互连结固定。所述中心轴线四与所述中心轴线三相互平行并且相互分离开适当距离。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三,所述中心轴线四与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更为靠近;相应地,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四,所述中心轴线三与所述基座撑屏区更为靠近。
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中心轴线四)进行相对滑动,滑动的最大角度定义为a3。
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和基座第二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沿着所述基座第二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三)进行相对滑动,滑动的最大角度定义为a4。
所述的滑动角度a3与所述的滑动角度a4的和(即a3+a4的和)通常约为90度角。
所述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其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基座连接,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
所述支撑层,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层附着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所述基座撑屏区、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所述支撑层采用弹性的、不易拉伸与受压变形的材料,例如弹性金属片等,使得所述支撑层在形变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平滑的表面,进一步降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受损的几率。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一)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相应的,由于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和所述基座第一导轨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二)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由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四)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相应的,由于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和基座第二导轨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三)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
可以理解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外折叠铰链需要弯折180度角的折叠量分成左右两个部份(各90度),两个部分相互干涉较少,可以相对独立旋转。
由于创新性地利用两套轨迹的轴心线相互分离的圆弧形导轨,可以使约90度的旋转量分为约两个45度的旋转量,并且通过常规的计算设计,可以实现用于附着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在弯曲的过程中均有良好的支撑,且不受牵拉与挤压。其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同时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与本发明同精神实质的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折叠铰链(四节段组合相连)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折叠铰链(一节段)去除了支撑层与柔性显示面板后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实施例去除部份构件后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实施例的第一中间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侧视图)。
图9是图2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底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图中,1、基座;11、基座本体;12、基座撑屏区;13、基座第一导轨;14、基座第二导轨;2、第一支撑构件;21、第一支撑基板;22、第一支撑导轨;3、第二支撑构件;31、第二支撑基板;32、第二支撑导轨;4、第一中间连接构件;41、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2、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5、第二中间连接构件;51、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52、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6、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1、支撑瓦主体A;62、连接部A;63、连接部B;64、直线滑柱A;65、支撑联动导轨A;66、基座联动导轨A;67、直线滑孔A;68、支撑联动滑孔A;69、基座联动滑孔A;7、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1、支撑瓦主体C;72、连接部C;73、连接部D;74、直线滑柱C;75、支撑联动导轨C;76、基座联动导轨C;77、直线滑孔C;78、支撑联动滑孔C;79、基座联动滑孔C;81、支撑层与柔性显示面板;82、中心轴线一;83、中心轴线二;84、中心轴线三;85、中心轴线四。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
所述外折叠铰链设置基座1、第一支撑构件2、第一中间连接构件4、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第二支撑构件3、第二中间连接构件5、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支撑层与柔性显示面板81。
所述基座1,设置所述基座本体11、所述基座撑屏区12、所述基座第一导轨13、所述基座第二导轨14。所述基座第一导轨13、所述基座第二导轨14都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基座撑屏区12为一支撑小台。所述基座撑屏区12、所述基座第一导轨13、所述基座第二导轨14与所述基座本体11连结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4、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一侧;相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件5、所述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另一侧。
在基座1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基板21和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所述第一支撑基板21有一平面和与平面相连接的曲面,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21和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连结固定。
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4,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设定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一82。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设定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二83。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和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相互连结固定。所述中心轴线一82与所述中心轴线二83相互平行并且相互分离开适当距离。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二83,所述中心轴线一82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21更为靠近;相应地,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一82,所述中心轴线二83与所述基座撑屏区12更为靠近。
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相对于所述基座1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一82)进行相对滑动,滑动的最大角度定义为a1。
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和基座第一导13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相对于所述基座1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沿着所述基座第一导轨13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二83)进行相对滑动,滑动的最大角度定义为a2。
所述的滑动角度a1与所述的滑动角度a2的和(即a1+a2的和)通常约为90度角。
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其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基座1连接,用于承载支撑层与柔性显示面板81的一部份。
相对应的,在基座的另一侧:
基座第二导轨14、第二支撑构件3、第二中间连接构件5、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的结构和相互联动关系与基座第一导轨13、第一支撑构件2、第一中间连接构件4、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的结构和相互联动关系相近,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柔性显示面板附着于所述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依次序附着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21、支撑瓦主体A 61、所述基座撑屏区12、支撑瓦主体C 71、所述第二支撑基板31。柔性显示面板同时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41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一82)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相应的,由于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和所述基座第一导轨13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二83)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在所述基座1的另一侧,由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32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51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四85)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相应的,由于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52和基座第二导轨14相互嵌合连接,绕共同轴心线(中心轴线三84)相对滑动,并且旋角度相对较小(约45度),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相对较大,且不造牵拉和挤压而损伤。
可以理解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外折叠铰链需要弯折180度角的折叠量分成左右两个部份(各90度),两个部分相互干涉较少,可以相对独立旋转。
由于创新性地利用两套轨迹的轴心线相互分离的圆弧形导轨,可以使约90度的旋转量分为约两个45度的旋转量,并且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常规的计算设计,可以实现用于附着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在弯曲的过程中均有良好的支撑,且不受牵拉与挤压。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方案作出相应的更改,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
以下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支撑瓦与联动组件。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0。
一种支撑瓦与联动组件,包含: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所述支撑联动导轨A65、所述基座联动导轨A 66、所述直线滑孔A 67、所述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所述支撑联动导轨C 75、所述基座联动导轨C 76、所述直线滑孔C 77。
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包含所述支撑瓦主体A 61、所述连接部A 62、所述连接部B 63和所述直线滑柱A 64。
所述支撑联动导轨A 65是轨迹为弧形的导轨;所述支撑联动导轨A 6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21,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相接近。
所述基座联动导轨A 66是轨迹为弧形的导轨;所述基座联动导轨A 66设置于所述基座撑屏区12,并且与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相接近。
所述连接部A 62有一凸起的柱体。所述连接部A 62的柱体嵌入到所述支撑联动导轨A 65上的支撑联动滑孔A 68。
所述连接部B 63有一柱体凸起。所述连接部B 63的柱体嵌入到所述基座联动导轨A 66上的基座联动滑孔A 69。
所述直线滑孔A 67是轨迹为直线的圆孔;所述直线滑孔A 67位于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4上。
所述直线滑柱A 64为一圆柱体,其凸起于所述支撑瓦主体A 61。所述直线滑柱A64伸入所述直线滑孔A 67内。
当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相对于所述基座1折叠或打开的时,所述连接部A 62的柱体在所述支撑联动导轨A 65内来回滑动,所述连接部B 63的柱体在所述基座联动导轨A 66内来回滑动,所述直线滑柱A 64在所述直线滑孔A 67内来回直线滑动。
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所述支撑联动导轨C 75、基座联动导轨C76、直线滑孔C 77的结构、相互联动关系与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支撑联动导轨A65、基座联动导轨A 66、直线滑孔A 67的结构、相互联动关系相近,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可以理解的,采用上述的支撑瓦与联动组件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相对于所述基座1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导轨22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41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相对滑动;与此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瓦与联动构件6的连接与运动传导,使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42相对于所述基座第一导轨13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相对滑动。同样地,采用上述的支撑瓦与联动组件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相对于所述基座1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导轨32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51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相对滑动;与此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瓦与联动构件7的连接与运动传导,使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52相对于所述基座第二导轨14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相对滑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外折叠铰链还包含限位装置以限制滑动导轨的打开角度与位置。限位装置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件之间、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分别设置四个相对独立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也可以在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之间、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之间设置独立的两个,也可以通过联动构件实现双侧的联动。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方案作出相应的更改,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
本申请所述外折叠铰链以及支撑瓦与联动组件所应用的范围是在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车载电脑、相机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进一步阐述了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这并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实质。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设置基座本体、基座撑屏区、基座第一导轨、基座第二导轨;
第一支撑构件设置第一支撑基板和第一支撑导轨;
第一中间连接构件设置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
第二支撑构件设置第二支撑基板和第二支撑导轨;
第二中间连接构件设置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
支撑层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层附着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所述基座撑屏区、所述第二支撑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第一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基座第二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基座撑屏区为一支撑小台;所述基座撑屏区、所述基座第一导轨、所述基座第二导轨与所述基座本体连结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侧;相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有一平面,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导轨连结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和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相互连结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并且相互分离开适当距离;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更为靠近;相应地,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座撑屏区更为靠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进行相对滑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和基座第一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基座侧连接导轨沿着所述基座第一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进行相对滑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有一平面,用于承载支撑层的一部份;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连结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是轨迹为圆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和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相互连结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并且相互分离开适当距离;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更为靠近;相应地,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的圆弧形轨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座撑屏区更为靠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连接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进行相对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和基座第二导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基座侧连接导轨沿着所述基座第二导轨围绕其共同的轴心线进行相对滑动。
CN202111014822.1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外折叠铰链 Withdrawn CN1136062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822.1A CN113606245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外折叠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822.1A CN113606245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外折叠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6245A true CN113606245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4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4822.1A Withdrawn CN113606245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外折叠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624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779A (zh) * 2019-01-18 2019-04-02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双齿外折的简易两轴转动机构
CN209057247U (zh) * 2018-08-15 2019-07-02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外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
CN110706593A (zh) * 2019-09-12 2020-01-17 深圳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899649A (zh) * 2019-09-12 2020-11-06 深圳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US20210250431A1 (en) * 2018-08-29 2021-08-12 Auflex Co., Ltd. Infolding-type hinge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panel installed there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57247U (zh) * 2018-08-15 2019-07-02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外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
US20210250431A1 (en) * 2018-08-29 2021-08-12 Auflex Co., Ltd. Infolding-type hinge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panel installed thereon
CN109555779A (zh) * 2019-01-18 2019-04-02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双齿外折的简易两轴转动机构
CN110706593A (zh) * 2019-09-12 2020-01-17 深圳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899649A (zh) * 2019-09-12 2020-11-06 深圳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906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343923B2 (en) Scre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fol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EP3349422B1 (en) Folding component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922181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US10487550B2 (en) Support device for foldable flexible screen and 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580854B (zh) 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和折叠屏
WO2019137332A1 (zh) 一种可折叠的终端设备
US11862048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050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042394A1 (zh) 伸缩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30016073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ldable display
US20240164033A1 (en) Folding display device
WO2021047369A1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20263931A1 (en) Folding terminal structure
WO2023273574A1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210270670U (zh) 一种滑动式双屏扩展显示终端
CN114067672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可折叠终端
CN213461837U (zh)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3606245A (zh) 一种外折叠铰链
CN114245625A (zh) 电子设备
CN116434658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5331567B (zh) 折叠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US20220300038A1 (en) Support structure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567187A (zh) 弹性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847332A (zh) 一种转动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