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0052A -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0052A
CN113600052A CN202110886457.7A CN202110886457A CN113600052A CN 113600052 A CN113600052 A CN 113600052A CN 202110886457 A CN202110886457 A CN 202110886457A CN 113600052 A CN113600052 A CN 113600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haft
cavity
temporary storage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64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从武
闫延永
刘坤
闫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Ruihu Bio Fertiliz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Ruihu Bio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Ruihu Bio Fertiliz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Ruihu Bio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64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00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0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0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涉及混合领域,包括输送筒及设于输送筒的下表面中部的混合筒,输送筒的内部设有输送腔和位于输送腔上方的弧形腔,混合筒的底部设有出口;转动柱,其两端分别与弧形腔的两端转动连接;设于弧形腔顶部的若干进料口,转动柱的侧表面设有与进料口相对应的暂存区域,暂存区域设有对称的暂存槽;与暂存槽滑动连接的撑板及与暂存区域相对应的调节部,调节部与撑板连接;联动轴及设于联动轴侧表面的若干搅拌杆,联动轴安装于混合筒内;输送部;设于输送部的第一传递组件和第二传递组件,输送部通过第一传递组件带动转动柱转动,输送部通过第二传递组件带动联动轴转动。通过本装置,提高了混合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碳基肥是一种以生物质炭为基质,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特点、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以及科学施肥原理,添加有机质或/和无机质配制而成的生态环保型肥料,碳基肥在生产时,需要在秸秆炭化,并在降解后,与各种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后再进行后续工序。
本申请人发现:在对各种碳基肥原料进行混合时,原料需要人工称量,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各种碳基肥原料进行混合时,原料需要人工称量,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
输送筒及设于所述输送筒的下表面中部的混合筒,所述输送筒的内部设有输送腔和位于所述输送腔上方的弧形腔,且所述输送腔与弧形腔连通,所述混合筒的底部设有出口,所述输送腔通过设于其侧壁的进口与混合筒内部连通;
直径与所述弧形腔的直径相等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分别与弧形腔的两端转动连接;
设于弧形腔顶部的若干进料口,所述转动柱的侧表面设有与进料口相对应的暂存区域,所述暂存区域设有对称的暂存槽;
与暂存槽滑动连接的撑板及与所述暂存区域相对应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位于转动柱内,且调节部与撑板连接,用于调节撑板位置;
联动轴及设于联动轴侧表面的若干搅拌杆,所述联动轴安装于混合筒内;
设于输送腔内的输送部,用于输送秸秆碳基肥原料;
设于输送部的第一传递组件和第二传递组件,所述输送部通过第一传递组件带动转动柱转动,输送部通过第二传递组件带动联动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包括:
位于输送腔内的输送轴及设于所述输送轴侧表面的螺旋叶片,所述输送轴的两端分别与输送腔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固定于输送筒外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于输送轴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递组件包括安装于转动柱的副齿轮和安装于输送轴的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递组件包括安装于输送轴的第一主锥齿轮和安装于联动轴的第一副锥齿轮,所述第一主锥齿轮与第一副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转动柱内的内腔及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两端分别与内腔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且调节轴的一端延伸至输送筒外部,所述调节部包括:
穿过设于暂存槽底部的穿孔的螺杆及固定于所述螺杆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设于穿孔侧壁的转槽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撑板螺纹连接;
安装于所述螺杆底端的第二副锥齿轮,所述第二副锥齿轮位于内腔内;
与第二副锥齿轮啮合的第二主锥齿轮,所述第二主锥齿轮的中心处设有轴孔,所述调节轴穿过轴孔,所述轴孔的内侧壁设有滑槽;
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调节轴侧表面;
位于限位板一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调节轴;
固定于固定板的第一电磁铁及固定于第二主锥齿轮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正对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装有各种原料的原料桶一次放置于进料口,然后通过各个调节部,调节各个暂存槽中撑板的位置,使得每次落入各个暂存槽内原料的量,都是碳基肥的组合比例,撑板的位置调节完成后,输送部启动,这样可通过第一传递组件和第二传递组件,分别带动转动柱和联动轴转动,这样原料将会不断进入到输送腔内,并通过输送部输送到进口处,并进入到混合筒中,通过搅拌杆进行最终混合,然后由出口排出,通过本装置,在秸秆碳基肥生产中的混合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称量各个原料的重量,大大提高了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混合筒的侧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部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轴的侧视图。
其中,1、输送筒;2、输送腔;3、电机;4、输送轴;5、螺旋叶片;6、第一主锥齿轮;7、第一副锥齿轮;8、进口;9、混合筒;10、主齿轮;11、副齿轮;12、转动柱;13、内腔;14、调节轴;15、弧形腔;16、暂存槽;17、进料口;18、第一电磁铁;19、固定板;20、第二电磁铁;21、第二副锥齿轮;22、螺杆;23、限位块;24、转槽;25、撑板;26、限位板;27、联动轴;28、搅拌杆;29、出口;30、滑槽;31、第二主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包括:
输送筒1及设于所述输送筒1的下表面中部的混合筒9,所述输送筒1的内部设有输送腔2和位于所述输送腔2上方的弧形腔15,且所述输送腔2与弧形腔15连通,所述混合筒9的底部设有出口29,所述输送腔2通过设于其侧壁的进口8与混合筒9内部连通;
直径与所述弧形腔15的直径相等的转动柱12,所述转动柱12的两端分别与弧形腔15的两端转动连接;
设于弧形腔15顶部的若干进料口17,所述转动柱12的侧表面设有与进料口17相对应的暂存区域,所述暂存区域设有对称的暂存槽16;
与暂存槽16滑动连接的撑板25及与所述暂存区域相对应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位于转动柱12内,且调节部与撑板25连接,用于调节撑板25位置;
联动轴27及设于联动轴27侧表面的若干搅拌杆28,所述联动轴27安装于混合筒9内;
设于输送腔2内的输送部,用于输送秸秆碳基肥原料;
设于输送部的第一传递组件和第二传递组件,所述输送部通过第一传递组件带动转动柱12转动,输送部通过第二传递组件带动联动轴27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首先将装有各种原料的原料桶一次放置于进料口17,然后通过各个调节部,调节各个暂存槽16中撑板25的位置,使得每次落入各个暂存槽16内原料的量,都是碳基肥的组合比例,撑板25的位置调节完成后,输送部启动,这样可通过第一传递组件和第二传递组件,分别带动转动柱12和联动轴27转动,这样原料将会不断进入到输送腔2内,并通过输送部输送到进口8处,并进入到混合筒9中,通过搅拌杆28进行最终混合,然后由出口29排出,通过本装置,在秸秆碳基肥生产中的混合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称量各个原料的重量,大大提高了混合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部包括:
位于输送腔2内的输送轴4及设于所述输送轴4侧表面的螺旋叶片5,所述输送轴4的两端分别与输送腔2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固定于输送筒1外部的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于输送轴4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3启动后,即可通过螺旋叶片5来传递落下的原料。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传递组件包括安装于转动柱12的副齿轮11和安装于输送轴4的主齿轮10,所述主齿轮10与副齿轮11啮合,这样在电机3启动后,即可同时带动转动柱12转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传递组件包括安装于输送轴4的第一主锥齿轮6和安装于联动轴27的第一副锥齿轮7,所述第一主锥齿轮6与第一副锥齿轮7啮合,这样在电机3启动后,即可同时带动联动轴27转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设于转动柱12内的内腔13及调节轴14,所述调节轴14的两端分别与内腔13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且调节轴14的一端延伸至输送筒1外部,所述调节部包括:
穿过设于暂存槽16底部的穿孔的螺杆22及固定于所述螺杆22的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与设于穿孔侧壁的转槽24转动连接,所述螺杆22与撑板25螺纹连接;
安装于所述螺杆22底端的第二副锥齿轮21,所述第二副锥齿轮21位于内腔13内;
与第二副锥齿轮21啮合的第二主锥齿轮31,所述第二主锥齿轮31的中心处设有轴孔,所述调节轴14穿过轴孔,所述轴孔的内侧壁设有滑槽30;
与所述滑槽30滑动连接的限位板26,所述限位板26固定于调节轴14侧表面;
位于限位板26一侧的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固定于调节轴14;
固定于固定板19的第一电磁铁18及固定于第二主锥齿轮31的第二电磁铁20,所述第一电磁铁18正对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20。
在本实施例中,在撑板25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第一电磁铁18和第二电磁铁20分别得电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从而使得第二主锥齿轮31与第二副锥齿轮21脱离,当需要调节撑板25的位置时,第一电磁铁18和第二电磁铁20分别得电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使得第二主锥齿轮31向第二副锥齿轮21靠近,并最终使得两者啮合,然后通过外力驱动调节柱转动,进而达到调节撑板25位置的目的。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筒及设于所述输送筒的下表面中部的混合筒,所述输送筒的内部设有输送腔和位于所述输送腔上方的弧形腔,且所述输送腔与弧形腔连通,所述混合筒的底部设有出口,所述输送腔通过设于其侧壁的进口与混合筒内部连通;
直径与所述弧形腔的直径相等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分别与弧形腔的两端转动连接;
设于弧形腔顶部的若干进料口,所述转动柱的侧表面设有与进料口相对应的暂存区域,所述暂存区域设有对称的暂存槽;
与暂存槽滑动连接的撑板及与所述暂存区域相对应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位于转动柱内,且调节部与撑板连接,用于调节撑板位置;
联动轴及设于联动轴侧表面的若干搅拌杆,所述联动轴安装于混合筒内;
设于输送腔内的输送部,用于输送秸秆碳基肥原料;
设于输送部的第一传递组件和第二传递组件,所述输送部通过第一传递组件带动转动柱转动,输送部通过第二传递组件带动联动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包括:
位于输送腔内的输送轴及设于所述输送轴侧表面的螺旋叶片,所述输送轴的两端分别与输送腔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固定于输送筒外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于输送轴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组件包括安装于转动柱的副齿轮和安装于输送轴的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递组件包括安装于输送轴的第一主锥齿轮和安装于联动轴的第一副锥齿轮,所述第一主锥齿轮与第一副锥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转动柱内的内腔及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两端分别与内腔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且调节轴的一端延伸至输送筒外部,所述调节部包括:
穿过设于暂存槽底部的穿孔的螺杆及固定于所述螺杆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设于穿孔侧壁的转槽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撑板螺纹连接;
安装于所述螺杆底端的第二副锥齿轮,所述第二副锥齿轮位于内腔内;
与第二副锥齿轮啮合的第二主锥齿轮,所述第二主锥齿轮的中心处设有轴孔,所述调节轴穿过轴孔,所述轴孔的内侧壁设有滑槽;
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调节轴侧表面;
位于限位板一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调节轴;
固定于固定板的第一电磁铁及固定于第二主锥齿轮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正对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
CN202110886457.7A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Pending CN1136000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6457.7A CN113600052A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6457.7A CN113600052A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0052A true CN113600052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3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6457.7A Pending CN113600052A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005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910556A (en) * 1909-05-04 1910-05-04 Thomas Hughes Delabere Ma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Mixing or Delivering Powdered, Granular or like Substances in Definite Proportions, and for similar Operations.
KR100884617B1 (ko) * 2008-07-04 2009-02-23 (주)대성기계 분상체용 포장기계의 분배 투입장치
CN209478654U (zh) * 2018-12-20 2019-10-11 长沙湘旺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挤塑板原料混合设备
CN211216320U (zh) * 2019-11-11 2020-08-11 张红霞 一种农业用的化肥搅拌装置
CN211988229U (zh) * 2020-03-30 2020-11-24 安徽绿皖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肥匀化出料装置
CN112169618A (zh) * 2020-09-29 2021-01-05 李成信 一种建筑家装涂料混合搅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910556A (en) * 1909-05-04 1910-05-04 Thomas Hughes Delabere Ma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Mixing or Delivering Powdered, Granular or like Substances in Definite Proportions, and for similar Operations.
KR100884617B1 (ko) * 2008-07-04 2009-02-23 (주)대성기계 분상체용 포장기계의 분배 투입장치
CN209478654U (zh) * 2018-12-20 2019-10-11 长沙湘旺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挤塑板原料混合设备
CN211216320U (zh) * 2019-11-11 2020-08-11 张红霞 一种农业用的化肥搅拌装置
CN211988229U (zh) * 2020-03-30 2020-11-24 安徽绿皖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肥匀化出料装置
CN112169618A (zh) * 2020-09-29 2021-01-05 李成信 一种建筑家装涂料混合搅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5242A (zh) 一种可快速粉碎的微生物肥料生产用发酵装置
CN113600052A (zh) 一种秸秆碳基肥生产用混合装置
CN210444864U (zh) 一种深层土壤施肥装置
CN210869071U (zh) 一种虫草培养装料机
CN216605386U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控制加料的装置
CN216321681U (zh) 一种掺混肥生产用高效配料装置
CN211656977U (zh) 一种专用于耐盐式水稻育苗板填泥浆设备
CN207591661U (zh) 一种拌料、下料机构
CN219784622U (zh) 一种肉牛精饲料配料机
CN215492029U (zh) 一种低硬度高回弹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生产成分称重装置
CN221152000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高效施肥装置
CN219273145U (zh) 一种谷物种植用的捣碎装置
CN220003884U (zh) 一种新型粉末活性炭配置机构
CN213254881U (zh) 一种肉鸡养殖用饲料喂养装置
CN218688331U (zh) 一种带有自动定量功能的配药用液体混药装置
CN219399993U (zh) 一种氧化锆磨料的配置装置
CN211159613U (zh) 一种园林绿化土肥智能搅拌装置
CN114365595B (zh) 一种适用于草原地区的生态修复系统
CN220283946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加菌机构
CN215466016U (zh) 一种分筛装置
CN220835162U (zh) 一种用于制备肥水爽水质改良剂用搅拌装置
CN218516641U (zh) 一种有机肥比例混合装置
CN219124718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播种装置
CN218459277U (zh) 一种配料混合翻拌装置
CN216856574U (zh) 一种肥料生产用搅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Congwu

Inventor after: Yan Tingyong

Inventor after: Liu Kun

Inventor after: Yan 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Congwu

Inventor before: Yan Yanyong

Inventor before: Liu Kun

Inventor before: Yan B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