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5862A -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5862A
CN113595862A CN202010368146.7A CN202010368146A CN113595862A CN 113595862 A CN113595862 A CN 113595862A CN 202010368146 A CN202010368146 A CN 202010368146A CN 113595862 A CN113595862 A CN 113595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ring
mail
party
group
sh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81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裕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81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58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118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944A1/zh
Priority to EP23154311.7A priority patent/EP4195619A1/en
Priority to JP2022563134A priority patent/JP2023525473A/ja
Priority to EP21796322.2A priority patent/EP4135271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595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5862A/zh
Priority to US17/877,549 priority patent/US2022036865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2Mailbox-related aspects, e.g. synchronisation of mailbo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成为每个行业进行工作沟通的必备工具之一,针对需要多方协同沟通的邮件,如何提高沟通效率,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当分享者需要基于一封邮件进行多方讨论沟通时,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先将该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实现提高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所述邮件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分享群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二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讨论群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所述邮件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三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IM群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
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公开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邮件客户端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c是本公开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群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b是本公开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邮件客户端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本公开申请人在实施本公开的过程中发现,当分享者需要基于一封邮件进行多方讨论沟通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是先将该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从而导致多方协同沟通时,沟通效率低下。针对于此,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从而可以实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分享者与被分享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本实施例中,目标邮件可以是分享方需要分享给被分享方的邮件。该目标邮件可以来源于邮件端,也可以来源于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端。其中,分享方可以是目标邮件的分享者所使用的客户端,被分享方可以是目标邮件的被分享者所使用的客户端。示例性的,目标邮件来源于邮件端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分享方基于新建的草稿或接收的邮件,对其进行分享;目标邮件来源于IM端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分享方基于已分享至IM端的邮件,对其进行再次分享。
具体的,分享方在发出邮件分享请求时可指定一个被分享方,也可指定多个被分享方,也即分享方可将目标邮件分享给一个被分享方,也可以分享给多个被分享方,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目标邮件包括至少一个邮件草稿或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目标邮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邮件草稿,也可以是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其中,邮件草稿可以由分享方单独新建的草稿;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可以是由主题相同、发送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同发件人、具有相同收件人、具有回复引用关系、以及具有转发引用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特征信息的多个邮件,所组成的邮件集合。
具体的,分享者可在其使用的邮件客户端上,发起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分享请求,以对目标邮件进行分享。其中,分享者使用的客户端具体可以包括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客户端。分享方发起邮件分享请求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分享者在目标邮件的显示界面中点击具有分享功能的按钮,从而触发生成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分享请求。
示例性的,如图1b所示的邮件客户端界面上,如果待分享的目标邮件为图中收件箱内张三回复的邮件,则分享者可通过点击该邮件下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右上角所显示的分享按钮11,发起对目标邮件的分享,并成为该目标邮件的分享方,同时,生成邮件分享请求。此时,服务器可接收到分享方基于张三回复的邮件,所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分享者在本客户端触发分享按钮后,可弹出候选被分享方的展示窗口,在该展示窗口中展示各候选被分享方的身份信息,例如头像等,分享者可从展示窗口中选中需要进行邮件分享的被分享方的头像,并点击确认按钮,即可在客户端上触发生成邮件分享请求,并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选中的被分享方的分享群。
S120、根据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后,可基于目标邮件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至少一个被分享方的分享群,也即创建一个与目标邮件关联的分享群,并将分享方和被分享方添加至该分享群中,作为该分享群的群成员。其中,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创建的分享群关联展示该目标邮件,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能够基于该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具体的,分享群创建后,作为该分享群群成员的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可基于展示的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线上多方协同的信息交互,其中,信息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交互、语音交互、视频交互和协同编辑等。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邮件分享是指分享方将目标邮件通过建群的方式分享给被分享方,使被分享方可以看见和/或编辑该目标邮件,但被分享方实际并不能真正拥有该目标邮件,也即被分享方被分享得到的目标邮件会随着分享结束而自动删除。
可选的,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标识和被分享方标识。
相应的,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包括:根据分享方标识和被分享方标识,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分享群分配有对应的群标识;将群标识发送给分享方和被分享方,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根据群标识实时获取分享群的群消息。
示例性的,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中可包括分享方标识和被分享方标识。其中,分享方标识和被分享方标识可以是标识其身份的唯一信息,例如账号等。服务器在创建分享群时,可利用分享方标识和分享方指定的至少一个被分享方的被分享方标识,将分享方和被分享方添加至分享群中。
具体的,不同的群对应有不同的群标识,例如群号等,分享群在创建后也对应分配有群标识,服务器可将该分享群的群标识发送给分享方和被分享方,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从服务器中实时拉取与群标识关联的分享群的群消息。
可选的,在将群标识发送给分享方和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根据群标识,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分别启动分享群。
可选的,在将群标识发送给分享方和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根据群标识,在分享方启动分享群;在被分享方进行分享群创建提示,分享群创建提示用于提示被分享方有新的分享群创建,在接收到被分享方的查看操作指令后在被分享方启动分享群。
本实施例中,启动分享群可以是打开分享群,实时获取并显示分享群中的群消息。具体的,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在被分享方启动分享群:一种是不进行群创建提示,直接在被分享方启动分享群;另一种是进行分享群创建提示,以提示被分享者有新的分享群创建,如果接收到被分享者首次查看该分享群时被分享方生成的查看操作指令后,则在该被分享方启动分享群。对于分享方,由于其是发起分享建群者,则可直接根据群标识,启动分享群。
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向分享方和/或被分享方展示目标邮件。
示例性的,可基于创建的分享群向分享方和/或被分享方展示目标邮件。具体的,可建立目标邮件与分享群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该关联关系,在分享群内或基于该分享群的显示位置,向分享方和/或被分享方展示目标邮件。
可选的,展示目标邮件,包括:在分享群中以邮件卡片的形式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本实施例中,邮件卡片中可显示有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其也可以是用于打开显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链接的一种展示形式。其中,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可以包括邮件名称、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以及邮件内容的部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性的,分享者或被分享者可通过点击该邮件卡片,打开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当然,还可通过单独设置邮件内容展示按钮,通过点击该按钮来打开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具体打开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可在如图1c所示的分享群中,以邮件卡片12的形式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也可以单独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该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用户可通过点击邮件卡片12,或在该分享群的侧边状态栏上单独设置邮件内容展示按钮13,弹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进行展示。
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再分享请求;根据邮件再分享请求,将目标邮件分享给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
示例性的,在对目标邮件进行首次分享之后,还可进行二次分享。具体的,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可基于已分享的目标邮件发起二次分享,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的邮件再分享请求后,可将目标邮件分享给新增被分享方。其中,发起二次分享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邀请新增被分享方进入分享群。
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将新增被分享方添加到分享群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分享群包括邮件端的讨论群和/或即时通讯IM端的IM群。
可选的,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包括: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和/或,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
示例性的,该分享群可设置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邮件端,也即通过服务器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邮件端创建讨论群,并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邮件端进行显示;该分享群也可设置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端,也即通过服务器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端创建IM群,并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端进行显示,在此不作限定。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为基础进行具体化,提供了可选的信息交互方法,具体是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对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还包括:根据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其中,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对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
S220、根据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根据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基于分享的目标邮件创建分享群时,还可为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具体的,邮件操作分配权限可以是由分享方为被分享方分配的针对目标邮件的操作权限。其中,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中可包含有分享方对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服务器在接收到该操作权限分配指令后,可在创建分享群的同时,根据该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
设置邮件操作权限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根据分享方的需要为每一个被分享方分配可以拥有的权限,以使被分享方在自己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内对目标邮件进行操作,从而便于对目标邮件的协同管理。
可选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编辑权限、阅读权限和分享权限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编辑权限可以是对目标邮件的内容进行编辑的权限,例如,对邮件内容进行撰写、修改、评论等;阅读权限可以是对目标邮件的内容进行阅读查看的权限,例如,打开目标邮件,查看邮件详细内容等;分享权限可以是对目标邮件进行二次分享的权限,例如,将目标邮件分享给其他用户,邀请其他用户进群等。
可选的,还包括: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本实施例中,在分享方对目标邮件进行分享后,还可根据分享方或被分享方针对分享群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对目标邮件的分享,也即收回分享方为所有被分享方分配的邮件操作权限,或者收回分享方为部分被分享方分配的邮件操作权限。其中,群操作指令包括但不限于退群、解散群、取消分享等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被取消邮件操作权限的被分享方,则不再拥有对目标邮件的操作权限,例如无法再对目标邮件进行编辑、阅读、分享等操作,以达到取消或部分取消对目标邮件的分享的目的。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邮件分享取消指令;根据邮件分享取消指令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第一退群操作指令;根据第一退群操作指令将分享方移出分享群,并取消分享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解散群操作指令;根据解散群操作指令解散分享群,并取消分享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目标被分享方发出的第二退群操作指令;根据第二退群操作指令将目标被分享方移出分享群,并取消目标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群主身份转移指令;根据群主身份转移指令,将分享方的群主身份和群操作权限转移给分享群中的目标群成员,并取消分享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本实施例中,取消对目标邮件的分享,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分享方主动取消分享、分享方退群、分享方解散群、或分享方的群主身份发生转移等;部分取消对目标邮件的分享,具体可以包括被分享方退群等情况。具体的,可通过取消或部分取消分享群中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来实现取消或部分取消对目标邮件的分享。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分享者可通过点击取消分享按钮,触发生成邮件分享取消指令,以便分享方主动收回对目标邮件的分享,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分享取消指令后,可查询分享群中所有对该目标邮件拥有邮件操作权限的被分享方,并取消该所有被分享方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操作权限,以使被分享者无法再对目标邮件进行操作。
在另一个具体例子中,分享者可通过点击分享群显示界面上显示的退群按钮,触发生成第一退群操作指令,以使分享方退出分享群并收回对目标邮件的分享,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第一退群操作指令后,将分享方移出分享群,同时,查询分享群中所有对该目标邮件拥有邮件操作权限的被分享方,并取消该所有被分享方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操作权限,以使被分享者无法再对目标邮件进行操作。
在又一个具体例子中,分享者可通过点击分享群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群解散按钮,触发生成解散群操作指令,以解散分享群并收回对目标邮件的分享,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解散群操作指令后,解散该分享群,同时,查询分享群中所有对该目标邮件拥有邮件操作权限的被分享方,并取消该所有被分享方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操作权限,以使被分享者无法再对目标邮件进行操作。
在又一个具体例子中,分享方在分享群中具有群主身份,而被分享方在分享群中属于群成员,在此基础上,分享方可通过转移群主身份来实现取消对目标邮件的分享。例如,分享者可通过在分享群中选中目标群成员,并在弹出菜单中选中群主转移按钮,触发生成群主身份转移指令,以将分享群的群主转移给选中的目标群成员,并收回对目标邮件的分享;又如,分享者退出分享群后自动触发生成群主身份转移指令,以按照预设转移规则将分享群的群主转移给目标群成员,并收回对目标邮件的分享,其中,预设转移规则例如可以是,默认将群主身份转移给排列显示在群主头像下一位的群成员。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群主身份转移指令后,解散该分享群,同时,查询分享群中所有对该目标邮件拥有邮件操作权限的被分享方,并取消该所有被分享方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操作权限,以使被分享者无法再对目标邮件进行操作。
在又一个具体例子中,目标被分享者可通过点击分享群显示界面上显示的退群按钮,触发生成第二退群操作指令,以使目标被分享方退出分享群并收回对该目标分享者分享的目标邮件,服务器在接收到目标被分享方发送的第二退群操作指令后,将该目标被分享方移出分享群,同时,取消该目标被分享方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操作权限,以使该目标被分享者无法再对目标邮件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其中,该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对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根据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同时,根据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被分享者分配邮件操作权限,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了针对不同被分享方设置不同的邮件操作权限,以便于对分享邮件进行多方协同操作,进一步提高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实施例三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分享者与被分享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0、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中创建的分享群,本实施例具体是基于分享方分享的目标邮件,在邮件服务器中建讨论群,并在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和被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展示该讨论群,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该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其中,邮件端可以指邮件服务器、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和被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目标邮件可以是分享方需要分享给被分享方的邮件。该目标邮件可以来源于邮件端,也可以来源于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端。其中,分享方可以是目标邮件的分享者所使用的客户端,被分享方可以是目标邮件的被分享者所使用的客户端。示例性的,目标邮件来源于邮件端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分享方基于新建的草稿或接收的邮件,对其进行分享;目标邮件来源于IM端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分享方基于已分享至IM端的邮件,对其进行再次分享。
具体的,分享方在发出邮件分享请求时可指定一个被分享方,也可指定多个被分享方,也即分享方可将目标邮件分享给一个被分享方,也可以分享给多个被分享方,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目标邮件包括至少一个邮件草稿或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目标邮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邮件草稿,也可以是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其中,邮件草稿可以由分享方单独新建的草稿;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可以是由主题相同、发送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同发件人、具有相同收件人、具有回复引用关系、以及具有转发引用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特征信息的多个邮件,所组成的邮件集合。
具体的,分享者可在其使用的邮件客户端上,发起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分享请求,以对目标邮件进行分享。其中,分享者使用的客户端具体可以包括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客户端。分享方发起邮件分享请求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分享者在目标邮件的显示界面中点击具有分享功能的按钮,从而触发生成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分享请求。
具体例子可参见实施例一中对图1b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20、根据邮件分享请求,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后,可基于目标邮件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至少一个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也即创建一个与目标邮件关联的讨论群,并将分享方和被分享方添加至该讨论群中,作为该讨论群的群成员。其中,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创建的讨论群关联展示该目标邮件,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能够基于该目标邮件,在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具体的,讨论群创建后,作为该讨论群群成员的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可基于展示的目标邮件,在讨论群中进行线上多方协同的信息交互,其中,信息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交互、语音交互、视频交互和协同编辑等。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邮件分享是指分享方将目标邮件通过建群的方式分享给被分享方,使被分享方可以看见和/或编辑该目标邮件,但被分享方实际并不能真正拥有该目标邮件,也即被分享方被分享得到的目标邮件会随着分享结束而自动删除。
可选的,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还包括:为目标邮件添加分享标签,并将分享标签与目标邮件关联展示。
示例性的,分享标签可以是邮件端为分享邮件设置的专用标签,当目标邮件处于分享状态时,可以为目标邮件添加分享标签,以区别显示其他未分享的邮件,方便用户查找。与此同时,可将分享标签与目标邮件关联展示,其中,关联展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展示目标邮件的同时显示该分享标签。
可选的,将分享标签与目标邮件关联展示,包括:在邮件端的分享选项卡内的邮件列表中,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使用分享标签,对邮件端的其他选项卡内展示的目标邮件进行标记。
示例性的,可在邮件客户端单独设置分享选项卡,例如图3b所示,当用户点击该分享选项卡31后,可显示相应的邮件列表32,其中,在邮件列表32中展示的邮件均为具有分享标签的邮件。具体的,在目标邮件被添加分享标签后,可在分享选项卡下的邮件列表中,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例如图3b中展示的张三分享的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邮件端的其他选项卡内展示的目标邮件进行标记,例如,在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中,如果原本目标邮件为收件箱中的邮件,则在收件箱选项卡内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时,在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上标记“分享邮件”字样。
可选的,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包括:创建并基于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用于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其中,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可以是邮件端中用于显示邮件内容的窗口,其可通过选中特定邮件,来切换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显示的邮件内容,进而显示选中的特定邮件对应的邮件内容。
本实施例中,在邮件端创建的讨论群可显示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一侧位置,例如图3b中,讨论群34显示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35的右侧,以便用户在讨论群中进行讨论的同时,查看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并基于邮件内容提高交互效率。
可选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示的目标邮件,标记有对应的分享方标识。
示例性的,为了方便用户查看目标邮件的分享来源,可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示目标邮件内容的同时,在窗口状态栏中显示对应的分享方标识,例如,如图3b中所示,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35的状态栏左下方显示“该邮件由张三发起分享”的字样。
可选的,在创建并基于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还包括: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显示讨论群图标,讨论群图标用于在被触发时弹出或隐藏讨论群。
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可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上显示讨论群图标,用户可通过点击该讨论群图标弹出或隐藏该讨论群。例如,如图3b所示,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35的状态栏右上角显示讨论群图标351。通过设置该讨论群图标,可便于用户打开或隐藏相应分享邮件对应的讨论群显示界面,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可选的,在创建并基于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还包括:根据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
具体的,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讨论群当前所处的显示状态。本实施例中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包括但不限于隐藏状态、非隐藏状态、静音模式、非静音模式等。当讨论群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对应于不同的新消息提醒方式。其中,新消息提醒可以是在讨论群有新的信息或新的成员加入等情况下进行的提醒。新消息提醒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声音提醒、图标提醒以及数字提醒等。
可选的,根据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包括:如果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非静音模式,则基于讨论群图标和/或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以第一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
可选的,根据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包括:如果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静音模式,则基于讨论群图标,以第二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
本实施例中,如果讨论群当前处于显示状态,则可直接更新显示讨论群中的信息。其中,直接更新显示讨论群中的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送的文字或语音信息,以及新成员加入或退出分享群的文字和/或语音提示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讨论群当前同时还处于非静音模式,则在更新显示讨论群中的信息的同时,还可进行相应的声音提醒。
示例性的,如果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则可根据讨论群当前是否同时还处于静音模式,来确定其新消息提醒方式。具体的,如果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非静音模式,则基于讨论群图标和/或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以第一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其中,第一提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讨论群图标上以鲜艳的颜色显示未读消息的条数(例如红色数字),和/或在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上显示讨论图标等。另外,如果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静音模式,则基于讨论群图标,以第二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其中,第二提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讨论群图标上以不显著的颜色显示未读消息的条数,和/或在讨论群图标上仅以红点进行标识等,具体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根据讨论群当前所处的不同状态进行区别性的新消息提醒方式,其好处在于,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改讨论群的显示和提醒方式,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选择需求,增加交互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在邮件端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再分享请求;根据邮件再分享请求,将目标邮件分享给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
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将新增被分享方添加到讨论群中。
具体的,可通过在邮件客户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或讨论群对应的状态栏中设置再分享按钮,当再分享按钮被触发时,可弹出候选窗口,显示候选被分享者的身份信息,分享者或拥有分享权限的被分享者,可通过选中候选被分享者,发起再分享请求。例如如图3b所示,用户可通过触发讨论群34状态栏中显示的再分享按钮341,发起邮件再分享请求。
可选的,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还包括: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邮件端分别启动讨论群。
可选的,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还包括:在分享方的邮件端启动讨论群,并在被分享方的邮件端进行讨论群创建提示,讨论群创建提示用于提示被分享方有新的讨论群创建,在接收到被分享方的查看操作指令后在被分享方的邮件端启动讨论群。
可选的,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对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
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还包括:根据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编辑权限、阅读权限和分享权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还包括: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第一退群操作指令;根据第一退群操作指令将分享方移出讨论群,并取消讨论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解散群操作指令;根据解散群操作指令解散讨论群,并取消讨论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目标被分享方发出的第二退群操作指令;根据第二退群操作指令将目标被分享方移出讨论群,并取消目标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目标邮件包括至少一个邮件草稿或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
关于上述各可选技术方案的详细解释,可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有关分享群对应技术方案的解释部分,二者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分享者与被分享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0、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中创建的分享群或在邮件端创建的IM群,本实施例具体是基于分享方分享的目标邮件,在IM服务器中建IM群,并在分享方的IM客户端和被分享方的IM客户端展示该IM群,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该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其中,邮件端可以指邮件服务器、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和被分享方的邮件客户端。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目标邮件可以是分享方需要分享给被分享方的邮件。该目标邮件可以来源于邮件端,也可以来源于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端。其中,分享方可以是目标邮件的分享者所使用的客户端,被分享方可以是目标邮件的被分享者所使用的客户端。示例性的,目标邮件来源于邮件端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分享方基于新建的草稿或接收的邮件,对其进行分享;目标邮件来源于IM端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分享方基于已分享至IM端的邮件,对其进行再次分享。
具体的,分享方在发出邮件分享请求时可指定一个被分享方,也可指定多个被分享方,也即分享方可将目标邮件分享给一个被分享方,也可以分享给多个被分享方,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目标邮件包括至少一个邮件草稿或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目标邮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邮件草稿,也可以是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其中,邮件草稿可以由分享方单独新建的草稿;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可以是由主题相同、发送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同发件人、具有相同收件人、具有回复引用关系、以及具有转发引用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特征信息的多个邮件,所组成的邮件集合。
具体的,分享者可在其使用的邮件客户端上,发起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分享请求,以对目标邮件进行分享。其中,分享者使用的客户端具体可以包括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客户端。分享方发起邮件分享请求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分享者在目标邮件的显示界面中点击具有分享功能的按钮,从而触发生成针对目标邮件的邮件分享请求。
具体例子可参见实施例一中对图1b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20、根据邮件分享请求,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在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后,可基于目标邮件在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至少一个被分享方的IM群,也即创建一个与目标邮件关联的IM群,并将分享方和被分享方添加至该IM群中,作为该IM群的群成员。其中,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创建的IM群关联展示该目标邮件,以使分享方和被分享方能够基于该目标邮件,在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具体的,IM群创建后,作为该IM群群成员的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可基于展示的目标邮件,在IM群中进行线上多方协同的信息交互,其中,信息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交互、语音交互、视频交互和协同编辑等。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邮件分享是指分享方将目标邮件通过建群的方式分享给被分享方,使被分享方可以看见和/或编辑该目标邮件,但被分享方实际并不能真正拥有该目标邮件,也即被分享方被分享得到的目标邮件会随着分享结束而自动删除。
可选的,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包括:建立目标邮件与IM群对应群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关系,将IM群与目标邮件关联展示。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建立目标邮件与IM群对应群群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IM群和目标邮件进行关联展示。具体的,建立关联关系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存储IM群群标识的数据库中对应存储目标邮件的邮件链接等。另外,将IM群与目标邮件关联展示,可以是将目标邮件在IM群内进行展示,也可以是将目标邮件在IM群外相关位置处进行展示,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将IM群与目标邮件关联展示,包括:在IM群中以邮件卡片的形式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基于IM群的显示位置,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可选的,在基于IM群的显示位置,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之前,还包括:确定接收到针对邮件卡片的触发操作指令。
本实施例中,邮件卡片中可显示有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其也可以是用于打开显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链接的一种展示形式。其中,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可以包括邮件名称、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以及邮件内容的部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性的,分享者或被分享者可通过点击IM群中显示的邮件卡片,打开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当然,还可通过单独设置邮件内容展示按钮,通过点击该按钮来打开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具体打开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例子可参见实施例一中对图1c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在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在IM端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之后,还包括:在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端分别启动IM群。
可选的,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之后,还包括:在分享方启动IM群,并在被分享方进行IM群创建提示,IM群创建提示用于提示被分享方有新的IM群创建,在接收到被分享方的查看操作指令后在被分享方启动IM群。
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再分享请求;根据邮件再分享请求,将目标邮件分享给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
可选的,在将目标邮件分享给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将新增被分享方添加到IM群中。
可选的,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对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
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还包括:根据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编辑权限、阅读权限和分享权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还包括: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邮件分享取消指令;根据邮件分享取消指令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第一退群操作指令;根据退群操作指令将分享方移出IM群,并取消IM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解散群操作指令;根据解散群操作指令解散IM群,并取消IM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目标被分享方发出的第二退群操作指令;根据第二退群操作指令,将目标被分享方移出IM群,并取消目标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接收分享方或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接收分享方发出的群主身份转移指令;根据群主身份转移指令,将分享方的群主身份和群操作权限转移给IM群中的目标群成员,并取消IM群中的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关于上述各可选技术方案的详细解释,可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有关分享群对应技术方案的解释部分,二者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信息交互装置包括:第一请求接收模块510和分享群创建模块520,下面对各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请求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分享群创建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可选的,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可以包括:分享方标识和被分享方标识;
分享群创建模块520具体可以包括:
标识创建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享方标识和所述被分享方标识,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所述分享群分配有对应的群标识;
标识分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群标识发送给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以使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根据所述群标识实时获取所述分享群的群消息。
可选的,分享群创建模块520具体还可以包括:
第一启动子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群标识发送给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之后,根据所述群标识,在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分别启动所述分享群。
可选的,分享群创建模块520具体还可以包括:
第二启动子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群标识发送给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之后,根据所述群标识,在所述分享方启动所述分享群;
创建提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被分享方进行分享群创建提示,所述分享群创建提示用于提示所述被分享方有新的分享群创建,在接收到所述被分享方的查看操作指令后在所述被分享方启动所述分享群。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邮件展示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之后,向所述分享方和/或所述被分享方展示所述目标邮件。
可选的,邮件展示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信息展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分享群中以邮件卡片的形式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
内容展示子模块,用于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可选的,所述邮件分享请求还可以包括所述分享方对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
相应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权限分配模块,用于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根据所述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所述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分享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分享取消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取消指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邮件分享取消指令;
邮件分享取消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取消指令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分享取消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指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第一退群操作指令;
第一分享取消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退群操作指令将所述分享方移出所述分享群,并取消所述分享群中的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分享取消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指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解散群操作指令;
第二分享取消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散群操作指令解散所述分享群,并取消所述分享群中的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分享取消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第三指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目标被分享方发出的第二退群操作指令;
第三分享取消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退群操作指令将所述目标被分享方移出所述分享群,并取消所述目标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分享取消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第四指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群主身份转移指令;
第四分享取消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群主身份转移指令,将所述分享方的群主身份和群操作权限转移给所述分享群中的目标群成员,并取消所述分享群中的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可选的,所述邮件操作权限包括:编辑权限、阅读权限和分享权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再分享请求接收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之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再分享请求;
目标邮件再分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再分享请求,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新增群成员添加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之后,将所述新增被分享方添加到所述分享群中。
可选的,所述目标邮件包括至少一个邮件草稿或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
可选的,所述分享群包括邮件端的讨论群和/或即时通讯IM端的IM群。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信息交互装置包括:第二请求接收模块610和讨论群创建模块620,下面对各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第二请求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讨论群创建模块620,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所述邮件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在邮件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在邮件端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标签添加模块,用于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为所述目标邮件添加分享标签,并将所述分享标签与所述目标邮件关联展示。
可选的,标签添加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在所述邮件端的分享选项卡内的邮件列表中,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
使用所述分享标签,对所述邮件端的其他选项卡内展示的所述目标邮件进行标记。
可选的,讨论群创建模块620具体可以包括:
讨论群显示子模块,创建并基于所述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讨论群,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用于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可选的,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示的所述目标邮件,标记有对应的分享方标识。
可选的,讨论群创建模块620具体还可以包括:
群图标显示子模块,用于在创建并基于所述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显示讨论群图标,所述讨论群图标用于在被触发时弹出或隐藏所述讨论群。
可选的,讨论群创建模块620具体还可以包括:
提醒方式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创建并基于所述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根据所述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所述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
可选的,提醒方式确定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非静音提醒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非静音模式,则基于所述讨论群图标和/或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以第一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
可选的,提醒方式确定子模块具体还可以包括:
静音提醒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静音模式,则基于所述讨论群图标,以第二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信息交互装置包括:第三请求接收模块710和IM群创建模块720,下面对各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第三请求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IM群创建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通过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再根据该邮件分享请求,在IM端创建包括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目标邮件分享给被分享方,以供分享方和被分享方基于该目标邮件,在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利用基于分享的邮件在IM端建群沟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先将邮件转发给每个被分享方,然后一一与各被分享方沟通或者召开线下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而导致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多方协同沟通的信息交互效率。
可选的,IM群创建模块720,具体可以包括:
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目标邮件与所述IM群对应群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联展示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IM群与所述目标邮件关联展示。
可选的,关联展示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邮件信息展示单元,用于在所述IM群中以邮件卡片的形式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
邮件内容展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IM群的显示位置,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可选的,关联展示子模块,具体还可以包括:
触发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IM群的显示位置,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之前,确定接收到针对所述邮件卡片的触发操作指令。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八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等。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所述节点评价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所述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或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或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请求接收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的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36)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包括:分享方标识和被分享方标识;
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包括:
根据所述分享方标识和所述被分享方标识,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所述分享群分配有对应的群标识;
将所述群标识发送给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以使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根据所述群标识实时获取所述分享群的群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群标识发送给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群标识,在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分别启动所述分享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群标识发送给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群标识,在所述分享方启动所述分享群;
在所述被分享方进行分享群创建提示,所述分享群创建提示用于提示所述被分享方有新的分享群创建,在接收到所述被分享方的查看操作指令后在所述被分享方启动所述分享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分享方和/或所述被分享方展示所述目标邮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展示所述目标邮件,包括:
在所述分享群中以邮件卡片的形式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
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包括所述分享方对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操作权限分配指令;
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权限分配指令为所述被分享方分配邮件操作权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
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邮件分享取消指令;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取消指令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
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第一退群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退群操作指令将所述分享方移出所述分享群,并取消所述分享群中的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
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解散群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解散群操作指令解散所述分享群,并取消所述分享群中的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
接收目标被分享方发出的第二退群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退群操作指令将所述目标被分享方移出所述分享群,并取消所述目标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出的群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群操作指令取消或部分取消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包括:
接收所述分享方发出的群主身份转移指令;
根据所述群主身份转移指令,将所述分享方的群主身份和群操作权限转移给所述分享群中的目标群成员,并取消所述分享群中的所述被分享方的邮件操作权限。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操作权限包括:编辑权限、阅读权限和分享权限中的至少一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分享方或所述被分享方发送的邮件再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再分享请求,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邮件再分享请求所指示的新增被分享方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新增被分享方添加到所述分享群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邮件包括至少一个邮件草稿或多个具有相同特征信息的关联邮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享群包括邮件端的讨论群和/或即时通讯IM端的IM群。
19.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所述邮件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之后,还包括:
为所述目标邮件添加分享标签,并将所述分享标签与所述目标邮件关联展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分享标签与所述目标邮件关联展示,包括:
在所述邮件端的分享选项卡内的邮件列表中,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
使用所述分享标签,对所述邮件端的其他选项卡内展示的所述目标邮件进行标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邮件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包括:
创建并基于所述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讨论群,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用于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示的所述目标邮件,标记有对应的分享方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创建并基于所述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显示讨论群图标,所述讨论群图标用于在被触发时弹出或隐藏所述讨论群。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创建并基于所述邮件端的邮件内容展示窗口的显示位置显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的讨论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所述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所述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包括:
如果所述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非静音模式,则基于所述讨论群图标和/或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以第一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讨论群的当前显示状态,确定所述讨论群的新消息提醒方式,包括:
如果所述讨论群当前处于隐藏状态且为静音模式,则基于所述讨论群图标,以第二提醒方式进行新消息提醒。
28.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包括:
建立所述目标邮件与所述IM群对应群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IM群与所述目标邮件关联展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IM群与所述目标邮件关联展示,包括:
在所述IM群中以邮件卡片的形式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信息;和/或,
基于所述IM群的显示位置,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IM群的显示位置,构建邮件内容展示窗口,并在所述邮件内容展示窗口中展开展示所述目标邮件的邮件内容之前,还包括:
确定接收到针对所述邮件卡片的触发操作指令。
32.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分享群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分享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分享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33.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讨论群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所述邮件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讨论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讨论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34.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享方基于目标邮件发送的邮件分享请求;
IM群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邮件分享请求,在即时通信IM端创建包括所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IM群,并将所述目标邮件分享给所述被分享方,以供所述分享方和所述被分享方基于所述目标邮件,在所述IM群中进行信息交互。
3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18、19-27或28-31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8、19-27或28-31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
CN202010368146.7A 2020-04-30 2020-04-30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35958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146.7A CN113595862A (zh) 2020-04-30 2020-04-30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CT/CN2021/090118 WO2021218944A1 (zh) 2020-04-30 2021-04-27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23154311.7A EP4195619A1 (en) 2020-04-30 2021-04-27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563134A JP2023525473A (ja) 2020-04-30 2021-04-27 情報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装置、機器および媒体
EP21796322.2A EP4135271A4 (en) 2020-04-30 2021-04-27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ARATUS AND MEDIUM
US17/877,549 US20220368656A1 (en) 2020-04-30 2022-07-29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146.7A CN113595862A (zh) 2020-04-30 2020-04-30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5862A true CN113595862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8146.7A Pending CN113595862A (zh) 2020-04-30 2020-04-30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586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056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izhe Chen Social networking groups as a platform for third party integration
CN108055197A (zh) * 2018-01-09 2018-05-18 论客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讯的邮件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56070A (zh) * 2018-01-09 2018-06-12 论客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邮件系统的即时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056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izhe Chen Social networking groups as a platform for third party integration
CN108055197A (zh) * 2018-01-09 2018-05-18 论客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讯的邮件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56070A (zh) * 2018-01-09 2018-06-12 论客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邮件系统的即时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7044B (zh) 群组创建、消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US91712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message body content based on recipient changes
US8528050B2 (en) Instant messagings
US20220368656A1 (e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391970B (zh) 用于通讯应用的消息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69311A (zh)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US20080109741A1 (en) User-generated content with instant-messaging functionality
US201601272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dding an anonymous participant to a chat session
JP2010533906A (ja) グループ内のトピックをソ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CN111581924B (zh) 邮件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00125580A1 (en) Automatic buddy management
CN103269303A (zh) 一种群组交流信息发布方法及系统
CN113591439B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44154A (zh) 发起预约会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870742B2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CN112838976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200338B2 (en) Integrating communication modes in persistent conversations
CN103269305A (zh) 用于发布群组交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69310A (zh) 群组交流信息的发布方法及系统
CN103269308A (zh) 一种用于发布通信群组交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US20080159286A1 (en) Contextualized broadcast message channel for activity-centric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US20170006160A1 (en) Information sharing control
CN108075905B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3595857B (zh) 群组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95862A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