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1272B -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1272B
CN113591272B CN202110735989.0A CN202110735989A CN113591272B CN 113591272 B CN113591272 B CN 113591272B CN 202110735989 A CN202110735989 A CN 202110735989A CN 113591272 B CN113591272 B CN 113591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tress
pipeline structure
fatigue damage
sigma
complex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59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1272A (zh
Inventor
李丁丁
刘文川
武园浩
卫强
穆俊宇
曹文利
税晓菊
周冠宇
李林
王儒文
肖耘
吴义田
宋征宇
张萌
胡辉彪
朱锡川
张隽宁
霍毅
殷明霞
刘艳
张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1107359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1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1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1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1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1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10/00Computational theoretical chemistry,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oretical aspects of quantum chemistry, molecular mechanics, molecular dynamic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60/00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or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ing, characterisation or uti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本发明可根据随机振动应力幅值和材料屈服强度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等效,从而充分考虑到其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修正,给出结构危险点是否发生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Description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载火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运载火箭领域使用的管路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内压、高低温、位移、振动等载荷,力学环境和边界条件复杂,结构振动疲劳破坏是其主要失效形式之一。结构的振动疲劳涉及结构振动、结构动力学、随机振动以及结构疲劳等多个学科,疲劳寿命评估需要结合材料疲劳寿命曲线选择合适的疲劳损伤度模型。
对于非对称循环载荷的情况,如何衡量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结构等效预应力的影响是解决结构疲劳寿命评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可根据随机振动应力幅值和材料屈服强度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等效,从而充分考虑到其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修正,给出结构危险点是否发生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包括:
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通过随机响应分析,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
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
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
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
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包括:
对复杂管路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模态向量;
利用模态向量计算结构在单位载荷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进而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结合随机振动激励计算管路结构的应力响应,对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包括:
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计算得到结构应力谱密度响应的n阶谱矩Mn
其中,f表示振动频率,n的取值为0,1,2,4;
则,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分别为:
其中,D1、D2、D3、Z、Q、R均为中间过程量;M0、M2和M4分别表示结构应力谱密度响应的0、2和4谱矩。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
D3==1-D1-D2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包括:
确定复杂管路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值σz0、材料屈服强度σs
若σz0+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σz0
若σz0+S>σs、且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σs-S;
若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0。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包括:
当σz0s时,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为:
其中,T表示随机振动时间,σb表示材料强度极限,m表示疲劳曲线参数,C表示疲劳曲线常数。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包括:
当σz0≥σs时,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为:
其中,T表示随机振动时间,σb表示材料强度极限,m表示疲劳曲线参数,C表示疲劳曲线常数。
在上述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中,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包括:当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未超过设定疲劳损伤阈值,则确定动强度危险点不会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系统,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随机响应分析,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
解算模块,用于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
修正模块,用于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
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案,可根据随机振动应力幅值和材料屈服强度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等效,从而充分考虑到其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修正,给出结构危险点是否发生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案,综合考虑了结构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等因素,利用该方法在某液体运载火箭输送管疲劳损伤分析和设计改进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可广泛应用于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评估和分析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复杂管路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模态向量;利用模态向量计算结构在单位载荷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进而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最后,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结合随机振动激励计算管路的结构应力响应,对管路结构动的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10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来实现。
步骤102,通过随机响应分析,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
步骤103,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计算得到结构应力谱密度响应的n阶谱矩Mn
进而可以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
其中,f表示振动频率,n的取值为0,1,2,4;D1、D2、D3、Z、Q、R均为中间过程量;M0、M2和M4分别表示结构应力谱密度响应的0、2和4谱矩。
优选的,D1、D2、D3、Z、Q、R的解算公式可以如下:
D3==1-D1-D2
步骤104,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确定复杂管路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值σz0和材料屈服强度σs后,进一步结合Dirlik雨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经验公式、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综合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结构预应力的影响,完成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的合理修正,进而给出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优选的,一种可行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的修正策略如下:
若σz0+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σz0σz=0。
若σz0+S>σs、且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σs-Sσz=0。
若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0。
步骤105,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随机振动应力幅值和材料屈服强度对结构预应力的影响,按不同情况分别计算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
当σz0s时,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为:
当σz0≥σs时,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为:
其中,T表示随机振动时间,σb表示材料强度极限,m表示疲劳曲线参数,C表示疲劳曲线常数。
步骤106,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当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未超过设定疲劳损伤阈值,则确定动强度危险点不会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复杂管路结构在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并对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计算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功率谱密度曲线,结合Dirlik雨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经验公式、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合理修正,给出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系统,包括:识别模块,用于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随机响应分析,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模块,用于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修正模块,用于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5)

1.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通过随机响应分析,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
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
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
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
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其中:
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包括:
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计算得到结构应力谱密度响应的n阶谱矩Mn
其中,f表示振动频率,n的取值为0,1,2,4;
则,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分别为:
其中,D1、D2、D3、Z、Q、R均为中间过程量;M0、M2和M4分别表示结构应力谱密度响应的0、2和4谱矩;
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包括:确定复杂管路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值σz0、材料屈服强度σs;若σz0+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σz0;若σz0+S>σs、且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σs-S;若S>σs,则修正后的预应力为:σz=0;
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包括:
当σz0<σs时,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为:
其中,T表示随机振动时间,σb表示材料强度极限,m表示疲劳曲线参数,C表示疲劳曲线常数;
当σz0≥σs时,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为:
其中,T表示随机振动时间,σb表示材料强度极限,m表示疲劳曲线参数,C表示疲劳曲线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包括:
对复杂管路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模态向量;
利用模态向量计算结构在单位载荷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进而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结合随机振动激励计算管路结构的应力响应,对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D3==1-D1-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包括:当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DL未超过设定疲劳损伤阈值,则确定动强度危险点不会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5.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的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随机响应分析,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
解算模块,用于根据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
修正模块,用于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应力σz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和修正后的预应力σz,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
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
CN202110735989.0A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3591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5989.0A CN113591272B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5989.0A CN113591272B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1272A CN113591272A (zh) 2021-11-02
CN113591272B true CN113591272B (zh) 2024-04-09

Family

ID=78245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5989.0A Active CN113591272B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1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2050A (zh) * 2023-08-04 2023-12-1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用于随机振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8335A (zh) * 2014-09-23 2015-0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微组装组件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7103162A (zh) * 2017-05-26 2017-08-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振动加速试验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1982B2 (en) * 2017-08-18 2022-10-1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fied fatigue life evaluation method for welded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8335A (zh) * 2014-09-23 2015-0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微组装组件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7103162A (zh) * 2017-05-26 2017-08-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振动加速试验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估计结构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的临界平面法;金南;陈怀海;贺旭东;;国外电子测量技术(04);全文 *
空间管路结构单多轴随机振动环境下的疲劳损伤研究;王帅;李佰灵;贾亮;;强度与环境(0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1272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4553B (zh) 一种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细节寿命预测方法
CN102914427B (zh) 一种多轴随机载荷下疲劳损伤评估方法
CN109635385B (zh) 一种综合考虑疲劳强度影响因素的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
CN103344515A (zh) 一种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低周疲劳和高强度冲击耦合的损伤计算方法
CN107742039B (zh) 一种基于悬跨涡激振动疲劳寿命的海底管道设计方法
Braccesi et al. The frequency domain approach in virtual fatigue estimation of non-linear systems: The problem of non-Gaussian states of stress
CN108627406B (zh) 一种高强金属材料变幅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3591272B (zh) 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01122560A (zh) 机械结构的裂纹扩展率和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方法
CN112711835B (zh) 一种基于修正塑性应变能的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1881564B (zh) 一种关于机械结构变幅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4239175B (zh) 基于非线性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高温结构件寿命预测方法
WO2023077704A1 (zh) 基于sn曲线的随机应力载荷谱分级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642192A (zh) 一种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
CN111090957A (zh) 一种高温结构危险点应力-应变计算方法
CN115017745A (zh)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结构件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Smirnov et al.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chnical state of the long-lived metal of HPP equipment based on acoustic structuroscopy
CN111931319B (zh) 非线性支承管束在横向流中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
CN113785186B (zh) 蠕变强度分析考核方法与计算机设备
CN110147643B (zh) 车钩钩体剩余寿命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993132B (zh) 一种核电厂支持疲劳监测功能的瞬态监测方法
CN104063624A (zh) 螺栓垫片法兰连接密封安全评估系统
CN115659738A (zh) 一种风力机叶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274646B (zh) 钢桥疲劳敏感区的合成疲劳应力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635326B (zh) 机械结构及航空液压管路震动失效灵敏度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