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9883B -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9883B
CN113589883B CN202110546364.XA CN202110546364A CN113589883B CN 113589883 B CN113589883 B CN 113589883B CN 202110546364 A CN202110546364 A CN 202110546364A CN 113589883 B CN113589883 B CN 113589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node
nodes
time difference
system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63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9883A (zh
Inventor
池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63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9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9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9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2Synchronisation of different clock signals provided by a plurality of clock gener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4Time supervision arrangements, e.g. real time clock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其中,显示屏包括多个子屏幕,每个子屏幕对应一个节点;同时重置所有节点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获得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系统时间和预设周期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分别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节点对应的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响应于任一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基于第一时间差获取对应的节点的时间调节量,以利用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上述方案,能够降低因信号不同步导致的显示屏上图像显示撕裂的概率。

Description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屏上图像显示的帧率、大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刷新频率的融合屏应运而生,整个融合屏由多个子屏幕组成,每个子屏幕显示一帧图像的其中一部分,所有子屏幕组合后显示一帧完整的图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子屏幕累计的相位差使得信号不同步,以致一个屏幕内的图像数据来自两个不同的帧,进而画面会出现撕裂感导致用户的观感不佳。有鉴于此,如何降低因信号不同步导致的显示屏上图像显示撕裂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降低因信号不同步导致的显示屏上图像显示撕裂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包括: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所述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子屏幕,每个所述子屏幕对应一个所述节点;同时重置所有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所述系统时间;获得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所述系统时间和所述预设周期获取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分别获取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实际系统时间和所述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响应于任一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获取对应的所述节点的时间调节量,以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其中,所述响应于任一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获取对应的所述节点的时间调节量,以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时间差进行累加以获得所述节点对应的第二时间差,并返回获得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所述系统时间和所述预设周期获取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的步骤;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获取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以在所述节点内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对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连续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数值。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判断在第一时间间隔内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数值。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获取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以在所述节点内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对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作为自动控制算法的变量,利用所述自动控制算法计算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基于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修正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子屏幕的像素时钟的倍频系数,以调整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其中,所述同时重置所有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所述系统时间的步骤,包括: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重置指令,以使所有所述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所述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重置指令,以使所有所述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所述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的步骤,包括: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所述重置指令;所述节点各自对应的高精度定时器接收并同时响应所述重置指令,以使所有所述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所述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所述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的步骤,包括:在第二时间间隔内循环向时间源发送时间同步请求,以使所述节点在每经过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后同步一次所述系统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数据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信号调整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信号调整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对于多个子屏幕融合的显示屏,将子屏幕对应的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进而将节点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同时重置实现节点发送初次发送信号时系统时间同步,基于系统时间和节点的预设周期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在每个节点内获取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节点对应的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当第一时间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基于第一时间差值调整对应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故此,当任一节点内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后,则在节点内进行调节减少网络消耗,同时使得节点之间的信号发送时间尽可能同步,降低因信号不同步导致的显示屏上图像显示撕裂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信号调整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信号调整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信号调整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其中,显示屏包括多个子屏幕,每个子屏幕对应一个节点。
具体地,显示屏由多个子屏幕组成,每个子屏幕对应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网线与网络源连接,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子屏幕连接。将所有节点的系统时间进行同步,以使每个节点的系统时间统一。
在一应用方式中,所有节点基于1588协议,在系统时间的同步过程中,主时钟周期性发布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时间同步及时间信息,从时钟端口接收主时钟端口发来的时间戳信息,各节点根据时间戳信息计算出主从线路时间延迟及主从时间差,并利用该时间差调整本地时间,从而使各节点的系统时间保持与主设备时间一致的频率和相位。
步骤S102:同时重置所有节点发送信号的所述系统时间。
具体地,向每个节点发送重置指令,所有节点接收并响应重置指令以使所有节点从同一初始的系统时间开始发送信号,进而统一所有节点开始发送信号的时间,以提高各节点发送信号的同步程度。
步骤S103:获得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系统时间和预设周期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
具体地,基于屏幕显示的刷新频率以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根据每个节点初始时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和预设周期计算出每个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
在一应用方式中,当各节点的系统时间统一后,各节点开始分别发送信号,假设各节点开始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为0,预设周期为t,则经过n个周期后,各节点发送信号的理论系统时间为n*t。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显示屏的刷新频率为60Hz,则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为1000ms与60的比值,约为16.7毫秒,从每个节点开始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开始进行累加,即可获得每个节点对应的理论系统时间。
步骤S104:分别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节点对应的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
具体地,在各节点内实时获取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基于当前发送信号的周期,获取当前周期发送信号的理论系统时间,计算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的差值,以获得该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
步骤S105:响应于任一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基于第一时间差获取对应的节点的时间调节量,以利用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具体地,当任一节点内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后,根据第一时间差判断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是早于还是晚于理论系统时间。当第一时间差为负数时,则根据第一时间差生成对应节点的时间调节量,利用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以使第一时间差为负数时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提前,进而向理论系统时间靠近。当第一时间差为正数时,则根据第一时间差生成对应节点的时间调节量,利用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以使第一时间差为正数时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滞后,进而向理论系统时间靠近。其中,每个节点相互独立,进而避免了显示屏向网络中广播帧编号以使所有子屏幕根据收到的广播帧编号和自己的待显帧编号计算调整,减少因广播造成的额外的网络开销。
在一应用方式中,在各节点内实时监测每个预设周期内的第一时间差,并记录第一时间差累积后的累积时间差,当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后,将第一时间差和累积时间差送入预先训练好的模型,以使模型输出时间调节量,利用时间调节量对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进行调整,以使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与理论系统时间接近,并持续对该节点进行监测和调整。
上述方案,对于多个子屏幕融合的显示屏,将子屏幕对应的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进而将节点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同时重置实现节点发送初次发送信号时系统时间同步,基于系统时间和节点的预设周期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在每个节点内获取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节点对应的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当第一时间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基于第一时间差值调整对应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故此,当任一节点内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后,则在节点内进行调节减少网络消耗,同时使得节点之间的信号发送时间尽可能同步,降低因信号不同步导致的显示屏上图像显示撕裂的概率。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信号调整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
具体地,在第二时间间隔内循环向时间源发送时间同步请求,以使所述节点在每经过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后同步一次所述系统时间。
在一应用方式中,每间隔第二时间间隔后,每个节点向NTP(Network TimeProtocol)服务器发送时间同步请求,以使每个节点周期性地向时间源进行请求时间同步,以提高每个节点之间系统时间的匹配度,降低因随机误差和累计误差对节点的系统时间的影响,提高时间调整的准确率。
步骤S202:向每个节点发送重置指令,以使所有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
具体地,向每个节点发送重置vsync指令,以使所有节点在统一系统时间后,从同一初始的系统时间开始发送信号,以提高各节点信号发送的同步程度。
进一步地,显示屏的刷新频率是固定的,比如每16.6ms从Buffer取数据显示完一帧,理想情况下帧率和刷新频率保持一致,即每绘制完成一帧进行信号发送,显示器显示一帧,但是CPU/GPU写数据是不可控的,因此,通常将GPU完成的一帧图像数据写入到BackBuffer,而显示屏提取Frame Buffer中的一帧完整的图像,当屏幕刷新时,Frame Buffer并不会发生变化,当Back Buffer准备就绪后,它们才进行交换。当显示屏处理完一帧图像的显示后,需要重新进入下一次的循环,此时有一段时间空隙即为Frame Buffer和BackBuffer进行交换的最佳时间点,在初始阶段执行一次重置VSync指令,利用垂直同步脉冲将Frame Buffer和Back Buffer在最佳时间点才进行交换,以统一各节点发送信号时初始的系统时间。
在一应用方式中,每个节点支持高精度定时器,向每个节点发送重置指令,节点各自对应的高精度定时器接收并同时响应重置指令,以使所有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
具体地,高精度定时器仅允许一个纳秒级别的误差,用于对所有节点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进行同时重置。向所有节点发送重置vsync指令,高精度定时器接收对应的指令进而在纳秒级别的误差内实现所有节点发送信号时初始的系统时间的同步,以使所有节点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实现同时重置,并且信号发送的频率与显示屏的刷新频率对应。
在一应用场景中,从多个子屏幕分别对应的节点中选择其中一个节点作为主节点,其他节点作为从节点,基于主节点向所有从节点以及主节点自身发送重置指令,主节点和从节点上的高精度定时器响应重置指令,进而在同一时间利用垂直同步脉冲将所有节点第一次发送信号的初始的系统时间同步,并且,向各节点发送指令时均可通过主节点进行发送,以使指令的发送与执行具有统一性。
步骤S203:获得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系统时间和预设周期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
具体地,获得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根据初始的系统时间与预设周期的时间和个数计算每个节点当前周期发送信号的理论系统时间。
在一应用方式中,获取到节点发送信号的初始的系统时间后,每经过一个预设周期,则在初始的系统时间基础上递加一个预设周期的时间,以获得当前周期发送信号的理论系统时间。
步骤S204:分别获取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节点对应的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
具体地,各子屏幕的安装位置不同显示的内容也不相同,在各子屏幕进行显示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晶振温飘累积会导致相位差逐渐增大,进而每个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产生差异,每个节点实时获取节点内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将实际系统时间减去理论系统时间以获得各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
步骤S205:判断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
具体地,判断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若多次超出则说明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需要进行修正,进入步骤S207。否则,进入步骤S206。
在一应用方式中,判断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连续超出预设阈值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数值。
具体地,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首次超过预设阈值后,则开始记录当前节点的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的第一计数。其中,超过预设阈值表示第一时间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第一计数为连续计数,当任一超出预设阈值的周期之间不连续时,则第一计数清零。当第一计数大于预设数值时,则判定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首次超过预设阈值时,暂不对节点进行调整,判断第一时间差是否连续超出预设阈值,若连续且超过预设数值,则进行调整,否则暂不调整,以降低因节点的随机误差造成的影响,若节点能够自适应修正则不进行调整以减少网络开销,若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连续且多次超出预设阈值,则进行调整以使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与理论系统时间接近,进而降低整个显示屏上图像显示出现撕裂感的概率,以获得更佳的图像显示效果。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超过20微秒后,也即实际系统时间早于或晚于理论系统时间20微秒后对第一计数开始统计,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连续10次以上超过20微秒后进入步骤S207。
在另一应用方式中,判断在第一时间间隔内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数值。
具体地,第一时间间隔预先设置,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首次超过预设阈值后,则开始记录当前节点的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的第二计数。其中,超过预设阈值表示第一时间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第二计数为累积计数,在第一时间间隔内,每当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一次,则第二计数递加。若第二计数大于预设数值时,则判定当前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首次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始计时,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统计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的次数,无论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的周期是否连续,当第一时间差超过预设阈值一次则第二计数累加,进而监测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过预设阈值。若第二计数大于预设数值,则说明第一时间间隔内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不稳定,对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以使节点发送信号的系统时间更加稳定,进而降低整个显示屏上图像显示出现撕裂感的概率,以获得更佳的图像显示效果。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当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超过20微秒后,也即实际系统时间早于或晚于理论系统时间20微秒后对第二计数开始统计并监测后续2s的时间内,第一时间差超过20微秒的次数是否大于20,若在后续2s内第二计数大于20,则进入步骤S207。
可选地,将上述两种应用方式结合,分别统计第一时间差连续超过预设阈值的第一计数和第一时间间隔内第一时间差超过预设阈值的第二计数,响应于第一计数或第二计数超过对应的预设数值,则进入步骤S207。
步骤S206:将第一时间差进行累加以获得节点对应的第二时间差。
具体地,将第一时间差进行递加运算,以获得节点对应的累积时间差,记为第二时间差并缓存。
步骤S207:基于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获取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以在节点内利用时间调节量对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
具体地,利用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基于自动控制算法获取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基于时间调节量对节点对应的子屏幕的像素时钟进行调节,以调整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在一应用方式中,将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作为自动控制算法的变量,利用自动控制算法计算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基于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修正节点对应的子屏幕的像素时钟的倍频系数,以调整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具体地,将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作为PID控制法的变量,利用PID控制法计算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上述过程利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KP为比例增益,Tt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u(t)为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e(t)为给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进一步地,将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时间调节量,简化获取时间调节量的流程和门槛,并将时间调节量转换为节点对应的子屏幕的像素时钟的倍频系数的修正量,以修正对应的子屏幕的像素时钟的倍频系数,进而调整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使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与理论系统时间接近。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节点内循环统一各节点的系统时间,在每个节点内获取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和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响应于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多次超出预设阈值,则在节点内基于第一时间差和累积第一时间差获得的第二时间差,利用自动控制算法获取时间调节量进而对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以使各节点中信号发送的实际系统时间均向理论系统时间修正,保持各节点信号的统一,降低显示屏上图像显示撕裂的概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301和处理器302,其中,存储器301存储有程序数据(图未示),处理器302调用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信号调整方法,相关内容的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叙。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存储介质40存储有程序数据400,该程序数据400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信号调整方法,相关内容的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叙。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所述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子屏幕,每个所述子屏幕对应一个所述节点;
同时重置所有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所述系统时间;
获得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所述系统时间和所述预设周期获取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实际系统时间,以获得每个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实际系统时间和所述理论系统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差;
响应于任一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获取对应的所述节点的时间调节量,以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任一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超出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获取对应的所述节点的时间调节量,以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调整对应的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
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时间差进行累加以获得所述节点对应的第二时间差,并返回获得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预设周期,基于所述系统时间和所述预设周期获取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信号时的理论系统时间的步骤;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获取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以在所述节点内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对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第一时间差连续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多次超出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第一时间间隔内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差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获取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以在所述节点内利用所述时间调节量对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作为自动控制算法的变量,利用所述自动控制算法计算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
基于所述节点对应的时间调节量修正所述节点对应的所述子屏幕的像素时钟的倍频系数,以调整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重置所有所述节点发送信号的所述系统时间的步骤,包括:
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重置指令,以使所有所述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所述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重置指令,以使所有所述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所述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的步骤,包括:
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所述重置指令;
所述节点各自对应的高精度定时器接收并同时响应所述重置指令,以使所有所述节点的信号从同一初始的所述系统时间开始进行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显示屏对应的多个节点,将所有所述节点的系统时间同步的步骤,包括:
在第二时间间隔内循环向时间源发送时间同步请求,以使所述节点在每经过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后同步一次所述系统时间。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数据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数据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46364.XA 2021-05-19 2021-05-19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89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6364.XA CN113589883B (zh) 2021-05-19 2021-05-19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6364.XA CN113589883B (zh) 2021-05-19 2021-05-19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883A CN113589883A (zh) 2021-11-02
CN113589883B true CN113589883B (zh) 2024-04-19

Family

ID=78243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6364.XA Active CN113589883B (zh) 2021-05-19 2021-05-19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988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15721D0 (en) * 2000-06-27 2000-08-1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Synchronisation
DE10041724A1 (de) * 2000-08-25 2002-03-07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Uhrensychronisation
DE10237097A1 (de) * 2002-08-13 2004-02-26 Rexroth Indramat Gmbh Korrektur von Signallaufzeiten in verteilt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CN103839528A (zh) * 2014-02-20 2014-06-04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屏的同步显示方法、时钟控制器及拼接显示屏
CN104581189A (zh) * 2014-12-29 2015-04-29 上海智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756077A (zh) * 2012-10-25 2015-07-01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安全系统时间报告
CN108228358A (zh) * 2017-12-06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修正垂直同步信号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75137A (zh) * 2019-09-06 2019-11-19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分布式显控帧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11949068A (zh) * 2019-05-14 2020-11-17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间时序调整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6934B2 (en) * 2018-11-13 2022-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i-rollback
US11943688B2 (en) * 2019-08-09 2024-03-26 Whelen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emergency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15721D0 (en) * 2000-06-27 2000-08-1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Synchronisation
DE10041724A1 (de) * 2000-08-25 2002-03-07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Uhrensychronisation
DE10237097A1 (de) * 2002-08-13 2004-02-26 Rexroth Indramat Gmbh Korrektur von Signallaufzeiten in verteilt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CN104756077A (zh) * 2012-10-25 2015-07-01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安全系统时间报告
CN103839528A (zh) * 2014-02-20 2014-06-04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屏的同步显示方法、时钟控制器及拼接显示屏
CN104581189A (zh) * 2014-12-29 2015-04-29 上海智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228358A (zh) * 2017-12-06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修正垂直同步信号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1949068A (zh) * 2019-05-14 2020-11-17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间时序调整的方法及系统
CN110475137A (zh) * 2019-09-06 2019-11-19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分布式显控帧同步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883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5910B1 (ko) 비디오 데이터를 디스플레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60357493A1 (en) Synchronization of videos in a display wall
US9185269B2 (en) Imag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frame data output
CN104808984B (zh) 显示界面刷新方法及装置
US7379480B2 (en) Fast frequency adjustment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network clocks
CN110475137B (zh) 一种高精度分布式显控帧同步方法和系统
US937421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50092640A1 (en) Wireless sensor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11954050B (zh) 一种多设备间视频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CN113179441A (zh) 一种同步播放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WO2013051447A1 (ja) 時刻制御装置、時刻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510237A (zh) 修改时钟信号的控制器和方法、同步装置
CN112653532A (zh) 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453053B (zh) 分布式视频同步显示系统及视频同步显示方法、存储介质
CN112153082A (zh) 一种在安卓系统中平滑显示实时流视频画面的方法及装置
KR20220053542A (ko) 복수의 커넥티드 장치 간 디지털 콘텐츠의 재생 동기화를 맞추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US89131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a pixel clock signal
CN113589883B (zh) 信号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84299B (zh) 一种低延迟多通道视景与飞行仿真同步方法
US11853116B2 (en) Clock error-bound tracker
CN115694704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3166A (zh) 一种图像同步显示系统、方法及显示控制器
EP2871848A1 (en) Providing correction information for media synchronization
JP2022096504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688031B2 (en) Resynchronization of a display system and GPU after panel self refre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