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9600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9600B
CN113589600B CN202110706310.5A CN202110706310A CN113589600B CN 113589600 B CN113589600 B CN 113589600B CN 202110706310 A CN202110706310 A CN 202110706310A CN 113589600 B CN113589600 B CN 113589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potential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63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9600A (zh
Inventor
金慧俊
王听海
秦丹丹
简守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63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9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9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9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显示驱动结构层,其包括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设于显示驱动结构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配向膜;边框区域包括:至少两个与配向膜接触的电极部和至少一个导体部,导体部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方向上,导体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相邻两个电极部存在电位差,且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或者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以阻碍相邻电极部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弱电化学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为显示装置提供画面显示的作用,一般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阵列基板的表面有一层液晶分子的配向膜。在阵列基板的边框区,包括驱动电路和用于桥接驱动电路信号的多个电极部,且这些电极部与配向膜直接接触。
在显示装置运行过程中,水分子不可避免会渗入配向膜,进而与电极部接触,而电极部传输信号时具有一定电位,因此在相邻两个存在电位差的电极部之间会形成电镀池,致使电极部发生电化学腐蚀,进而造成驱动电路断线的问题,引发显示装置显示不良问题,缩短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显示驱动结构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其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
配向膜,设于显示驱动结构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边框区域包括:
至少两个与配向膜接触的电极部;
至少一个导体部,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方向上,导体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相邻两个电极部分别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且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不相等,且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或者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
其中,导体部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或好处:
本发明通过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均设置至少一个导体部,并且导体部生成与相邻两个电极部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即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或者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以此来阻碍相邻两个电极部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小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导体部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保护导体部上的离子移走,并且也能阻止电镀池中离子进入导体部,从而使得两个电极部所接触的电镀池中受到与导体部之间的电场作用的离子,无法持续获得正电荷或负电荷的补充,不能形成电流,无法产生电镀效果;同时,本发明设置的导体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腐蚀消耗掉,相应的技术效果始终不会消失。
另外,本发明在显示面板的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增设导体部,不需要再增加掩模工艺,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并且在两个电极部之间增加导体部工艺简单,能够简捷、有效地达到减弱电极部腐蚀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电极部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一个导体部的电位选择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电位选择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又一种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导体部由多支线组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12至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栅极驱动电路设计版图的两种不同控制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10、阵列基板20、以及位于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之间的两层配向膜,其中一层配向膜102形成于阵列基板20的表面,另一层配向膜101形成于彩膜基板10的表面,图1具体为显示面板边框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因此两层配向膜之间设置有框胶30,框胶30用于阻绝显示区内的液晶与外界接触。此外,阵列基板20中的驱动电路包括两层电极层104、106和两层绝缘层103、105,电极层106包括栅极部1091、1092,电极层104包括源/漏部1071、1072,栅极部1091与源/漏部1072之间使用与配向膜102直接接触的电极部1081进行桥接和换线,且电极部1081通过两个过孔111分别与栅极部1091、源/漏部1072连接,栅极部1092与源/漏部1071之间使用与配向膜102直接接触的电极部1082进行桥接和换线,且电极部1082通过两个过孔112分别与栅极部1092、源/漏部1071连接。
在湿度类工作过程中,例如69摄氏度、90%相对湿度、工作240小时的环境下,外界水分子不可避免地会进入配向膜104,与电极部1081、1082接触,使得电极部1081和/或电极部1082发生电化学腐蚀,即电镀效应,引起驱动电路断线问题,进而导致显示画面异常。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电极部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电极部1081处于低电位状态,相邻的电极部1082处于高电位状态,这样就形成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和阳极,并且渗入水分子的配向膜可以作为电镀池,从而造成电极部1081作为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而被腐蚀消耗掉后,造成驱动电路断线的问题,引发显示装置显示不良问题,缩短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使用寿命。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边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301、显示驱动结构层302、以及配向膜303。其中,显示驱动结构层302位于衬底基板301的一侧,配向膜303形成于显示驱动结构层302背离衬底基板301的一侧,并且显示驱动结构层302包括显示区域A和围绕显示区域A的边框区域B。值得注意的是,显示驱动结构层302,在显示区域A包括用于显示的像素电路,在边框区域B包括用于向显示区域A中像素电路提供驱动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该栅极驱动电路由多种膜层结构组成。
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在边框区域B中还包括与配向膜303直接接触的至少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以及至少一个导体部314,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位于栅极驱动电路背离衬底基板301的一侧。
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方向上,导体部314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即从显示面板的垂直方向看,导体部314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分别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且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不相等,因此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存在电场,并且电场方向为从具有高电位的电极部到具有低电位的电极部的方向。为了减弱甚至阻碍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的电场,需要两者之间的导体部产生与该电场相反方向的电场,因此在导体部为一个时(结合图5和图6所示),导体部314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312/313之间的电场方向需要与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在导体部为多个时(如图7所示),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需要与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亦或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312/313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以此来阻碍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小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针对图5至图7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下述实施例描述,在此暂不详述。
进一步地,导体部314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位于不同的膜层,其不直接接触配向膜303,使得导体部314与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有绝缘层,如图3所示,导体部314与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07,绝缘层可以保护导体部314上的离子出不去,并且配向膜303的电镀池中的离子也进不来,从而使得两个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所接触的电镀池中受到与导体部之间的电场作用的离子,无法持续获得正电荷或负电荷的补充,不能形成电流,无法产生电镀效果;同时,导体部314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腐蚀消耗掉,相应的技术效果始终不会消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所示的导体部314位于显示驱动结构层302包括的第二电极层306仅为一种示例性说明,导体部314可以位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任意膜层,只要保证导体部314与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有绝缘即可。针对图3中显示驱动结构层302包括的具体膜层结构说明,请参见下述实施例描述,在此暂不详述。
由此可见,本发明在显示面板的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增设导体部的方式,不需要再增加掩模工艺,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并且在两个电极部之间增加导体部工艺简单,能够简捷、有效地达到减弱电极部腐蚀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如图3所示,位于显示驱动结构层302边框区域B的栅极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304、第一绝缘层305、第二电极层306、第二绝缘层307,第一电极层304包括第一栅极部308和第二栅极部309,第二电极层306包括第一源/漏部310和第二源/漏部311。
在具体实施时,电极部312可以作为换线连接块,用于对第二电极层306中的第一源/漏部310和第一电极层304中的第一栅极部308进行桥接和换线,电极部313作为换线连接块,用于对第一电极层304中的第二栅极部309和第二电极层306中的第二源/漏部311进行桥接和换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所示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的膜层结构仅为一种便于理解方案的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对栅极驱动电路的具体膜层结构不进行具体限定。另外,电极部312/313还可以用于对栅极驱动电路中的驱动信号线(例如时钟信号线、高电位信号线、低电位信号线等)进行桥接换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体部314是为了产生与相邻两个电极部的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从而起到防止电极部312/313发生电化学腐蚀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换线连接块使用的电极部312/313通常采用透光率比较好的铟锡氧化物(ITO)制成,因此导体部314的材质也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以提升边框区域的透光率。
可选的,导体部314还可以采用金属材质,金属电阻几乎为零,可以降低信号延迟。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导体部314采用铟锡氧化物材质,还是采用金属材质,其能够产生与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即可,以阻碍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小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的每个导体部的一端均连接至电位提供部件,如图3和图4所示,导体部314的一端连接至电位提供部件315。其中,电位提供部件315用于为导体部314提供电位,以用于导体部314和相邻的电极部312/313之间生成与相邻两个电极部相反方向的电场。
结合图8所示,导体部的另一端为盲端,即另一端不连接任何其他导体结构。针对图8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下述实施例描述,在此暂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位提供部件315可以是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集成在栅极驱动电路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电位提供部件315也可以是被配置为向导体部314提供预定电位的其他供电电路。本发明对电位提供部件315的具体实现不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使得导体部314和相邻的电极部312/313之间生成与相邻两个电极部相反方向的电场即可。
可选的,电位提供部件315可以具体为栅极驱动电路中的驱动信号线(例如时钟信号线、高电位信号线、低电位信号线等)或者晶体管部件,这样无需增加新信号线或新电路结构为导体部314提供电位,避免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实现简单且不易引入干扰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和图4所示,当电位提供部件315与导体部314位于不同膜层时,导体部314的一端可以通过过孔316连接至电位提供部件315。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电位提供部件315与导体部314位于同一膜层,则导体部314的一端可以直接与电位提供部件315连接,可以避免刻蚀形成过孔的工艺。下面对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的导体部的数量及导体部的电位选择进行详细阐述:
图5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一个导体部的电位选择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只有一个导体部314时,如图5所示,导体部314的电位高于第一电位,同时也高于第二电位,假设电极部312具有的第一电位高于电极部313具有的第二电位,从而使得导体部314与具有第一电位的电极部312之间形成的电场1,可以减弱或阻碍电极部312到电极部313的电场2,导体部314在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相当于一个电势垒,电镀池中的离子无法从电极部312顺利到达电极部313,而被电势垒阻拦,减小了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对于从导体部314到电极部313的电场3,由于导体部314与电极部312/313之间有绝缘层,因此导体部314中的离子无法出去,使得电镀池中离子无法持续获取电荷补充,不能形成电流,也就无法产生电镀效果。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只有一个导体部314时,如图6所示,导体部314的电位低于第一电位,同时也低于第二电位,假设电极部312具有的第一电位高于电极部313具有的第二电位,从而使得导体部314与具有第二电位的电极部313之间形成的电场4,可以减弱或阻碍电极部312到电极部313的电场2,导体部314在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相当于一个电势阱,电镀池中的离子无法从电极部312顺利到达电极部313,而被电势阱阻拦,减小了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对于从电极部312到导体部314的电场5,由于导体部314与电极部312/313之间有绝缘层,因此电镀池中离子无法进入导体部314,使得电镀池中离子无法持续获取电荷补充,不能形成电流,也就无法产生电镀效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电位选择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有两个导体部(导体部314和导体部317)时,在电极部312具有的第一电位高于电极部313具有的第二电位情况下,与电极部312相邻的导体部317的电位要低于另一个导体部314的电位,使得导体部314与导体部317之间形成的电场6,可以减弱或阻碍从电极部312到电极部313的电场2,导体部314在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相当于一个电势垒,导体部317在电极部312与电极部313之间相当于一个电势阱,从而使得电镀池中的离子无法从电极部312顺利到达电极部313,而被电势阱或电势垒阻拦,减小了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对于从电极部312到导体部317的电场7,以及从导体部314到电极部313的电场8,由于导体部314、317与电极部312/313之间有绝缘层,因此电镀池中离子无法进入导体部317,导体部314上的离子也无法出去,使得电镀池中离子无法持续获取电荷补充,不能形成电流,也就无法产生电镀效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俯视示意图,导体部31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源/漏部310,另一端为盲端,即导体部314的电位为第一源/漏部310的电位,由于电极部312用于对第一源/漏部310与第一栅极部308桥接换线,电极部312具有的第一电位实际是第一源/漏部308和第一栅极部310组成的某一晶体管的电位,进而导体部314的电位实际也是该晶体管流过的电位,即第一电位,也就是说,导体部314的电位提供部件为晶体管部件;
导体部317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源/漏部311,另一端为盲端,即导体部317的电位为第二源/漏部311的电位,由于电极部313用于对第二源/漏部311与第二栅极部309桥接换线,电极部313具有的第二电位实际是第二源/漏部311和第二栅极部309组成的另一晶体管的电位,进而导体部317的电位实际也是该晶体管流过的电位,即第二电位,也就是说,导体部317的电位提供部件为晶体管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源/漏部310与第二源/漏部311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导体部314和导体部317可以设置在第一源/漏部310与第二源/漏部311所处的膜层,当然如果第一源/漏部310与第二源/漏部311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导体部314和导体部317也可以设置在与第一源/漏部310与第二源/漏部311所处膜层的不同膜层,并通过过孔实现与第一源/漏部310、第二源/漏部311的连接,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俯视示意图,导体部317的电位为电极部313的电位(电极部313邻近导体部314),即导体部317的电位为第二电位,也就是说,导体部317的电位提供部件实际为电极部313桥接换线的驱动信号线2;导体部314的电位为电极部312的电位(电极部312邻近导体部317),即导体部314的电位为第一电位,也就是说,导体部314的电位提供部件实际为电极部312桥接换线的驱动信号线1。
同样在电极部312具有的第一电位高于电极部313具有的第二电位情况下,可以达到导体部317的电位低于另一个导体部314的电位的目的同时,由于两个导体部314、317的电位分别直接采用相应电极部上的电位,降低了导体部的电位提供部件的设计难度,同时由于无需增加新信号线或新电路结构为导体部提供电位,因此可以避免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9中所示的导体部314、317位于相邻电极部312、313所处膜层的下面膜层,因此导体部314、317与相邻电极部312、313之间有绝缘层,结合上述图7所示的电场分布,一方面,虽然电极部312与导体部317之间、电极部313与导体部314之间均形成了电场,但是由于绝缘层的作用,电镀池中离子无法进入导体部317,导体部314上的离子也无法出去,使得电镀池中离子无法持续获取电荷补充,不能形成电流,也就无法产生电镀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导体部317与导体部314之间形成了电场,且这两导体部位于同一膜层,但是这两导体部之间也有绝缘层,并且这两导体部所属膜层并未与水分子接触,因此这两导体部之间并不存在电荷移动,导体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腐蚀消耗掉。
基于上述实施例描述可知,在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之间除了设置一个导体部和两个导体部之外,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导体部,且各个导体部的电位高低间隔设置,以使得其中至少一个导体部和与其相邻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亦或者其中至少一个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312/313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
下面对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的导体部的线型及导体部的长度进行详细阐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导体部只是用于生成电场,其上几乎没有电流,也无需考虑电阻大小,因此导体部的形状可以为线型,这样可以节省电路设计版图的面积。
进一步地,继续如图9所示,由于电场的大小与两个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也有关,相对面积越大,形成的电场越强,因此为了保证电极部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导体部314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的两条边界连线(边界线1和边界线2)的中线要有交点,以及导体部317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的两条边界连线的中线也要有交点,进而使得相邻的导体部与导体部,或者导体部与电极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面积,确保由导体部生成的与两个电极部之间电场方向相反的且具有一定场强的电场,以此来阻碍相邻两个电极部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小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也就是说,导体部314和导体部317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长度至少要盖过两条边界连线宽度的一半,由图9可以看出,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的边界线是与电极部延伸方向有交叉的连线,并且中线指的是平分两条边界线宽度的中间线。
在一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又一种相邻电极部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的俯视示意图,导体部314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的两条边界连线(边界线3和边界线4)都要有交点,以及导体部317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的两条边界连线也都要有交点,这样可以增大导体部与导体部,或者导体部与电极部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增强由导体部生成的与两个电极部之间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以此来提升电极部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9和图10所示的导体部长度要求,以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之间设置两个导体部为例进行的说明,对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之间设置一个导体部或者两个以上导体部的情况,也适用于上述所述的导体部长度要求,本发明在此不再给出图示示例说明。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际版图设计中,相邻两个电极部的走向设计均为平行设计,并且只有两个电极平行才能保证电场的稳定性,本发明为了确保导体部与电极部,或者导体部与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恒定,需要导体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相邻两个电极部的走向(也即电极部的延伸方向),防止导体部斜向设置出现搭接短路的问题,并以此来更好的阻碍相邻两个电极部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小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如上述图9和图10所示,两个导体部314、317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相邻两个电极部312、313的走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版图设计需求,一个导体部可以由多条支线组成,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方向上,只要多条支线中的至少一条支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一对相邻的电极部之间即可,对于多条支线中的其他支线还可以设置在其他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以为其他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提供相反的电场方向,达到其他相邻电极部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导体部由多支线组成的俯视示意图,导体部314包括三条支线:支线1、支线2、支线3,导体部317包括两条支线:支线4和支线5。其中,导体部314的支线3和导体部317的支线5设置在电极部312和电极部313之间。对于导体部314的支线1和支线2,以及导体部317的支线4还可以设置在其他相邻电极部之间,以为其他相邻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提供相反的电场方向,达到其他相邻电极部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例如,图11中的支线2和支线4设置在相邻电极部318和电极部319之间,以为电极部318和电极部319之间的电场提供相反方向的电场。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导体部设置为多条支线形式,可以同时为不同的相邻电极部对提供相反方向的电场,达到不同相邻电极部对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导体部的电位提供部件数量需求,还可以降低电路设计难度。
举例来说,图12至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栅极驱动电路设计版图的两种不同控制状态示意图,用虚线圈出来的分别是三个电极部:电极部1、电极部2、和电极部3,用黑实线描出来的是位于电极部1和电极部2之间、位于电极部1与电极部3之间、以及位于电极部2与电极部3之间的导体部的支线。其中,粗线(包括虚线和实线)用于表示高电位,细线(包括虚线和实线)用于表示低电位,且粗支线的电位均来自电极部3的电位,细支线的电位均来自电极部1的电位。
如图12所示,在显示阶段(即栅极驱动电路的自举状态),对于电极部1和电极部2之间,二者均处于低电位状态,因此位于电极部1和电极部2之间的两条支线之间的电场不起作用;对于电极部1与电极部3之间,电极部1处于低电位,而电极部3处于高电位,因此位于电极部1与电极部3之间的两条支线之间的电场能够起到抗电化学腐蚀的作用;对于电极部2与电极部3之间,电极部2处于低电位,而电极部3处于高电位,因此位于电极部2与电极部3之间的两条支线之间的电场能够起到抗电化学腐蚀的作用。
如图13所示,而在非显示阶段(即栅极驱动电路的触控状态),对于电极部1和电极部2之间,电极部1仍处于低电位状态,电极部2变为高电位状态,此时位于电极部1和电极部2之间的两条支线之间的电场可以减弱电极部2与电极部1之间的电场,从而阻碍电极部1、2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对于电极部2与电极部3,二者均处于高电位状态,因此位于电极部2和电极部3之间的两条支线之间的电场不起作用。
由上述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一个导体部可以由多条支线组成,只要多条支线中的至少一条支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一对相邻的电极部之间即可,对于多条支线中的其他支线还可以设置在其他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以为其他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提供相反的电场方向,达到其他相邻电极部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
进一步地,由图12和图13还可以看出,一个导体部包括的多条支线可以以相互啮合的方式设计,每一条支线相当于一个梳齿部,当然如果延伸出来的每条支线都可以用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版图面积,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电化学腐蚀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该显示装置9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9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等。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时,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背光源、导光板,彩膜基板、液晶层、保护玻璃等公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均设置至少一个导体部,并且导体部生成与相邻两个电极部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即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或者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以此来阻碍相邻两个电极部所处的电镀池中电荷的电镀运动,减小电化学腐蚀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导体部与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保护导体部上的离子移走,并且也能阻止电镀池中离子进入导体部,从而使得两个电极部所接触的电镀池中受到与导体部之间的电场作用的离子,无法持续获得正电荷或负电荷的补充,不能形成电流,无法产生电镀效果;同时,本发明设置的导体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腐蚀消耗掉,相应的技术效果始终不会消失。
另外,本发明在显示面板的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增设导体部,不需要再增加掩模工艺,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并且在两个电极部之间增加导体部工艺简单,能够简捷、有效地达到减弱电极部腐蚀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显示驱动结构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
配向膜,设于所述显示驱动结构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边框区域包括:
至少两个与所述配向膜接触的电极部;
至少一个导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方向上,所述导体部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分别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且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不相等,且所述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或者所述导体部和与其相邻的导体部之间的电场方向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的电场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导体部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至少一个导体部为一个时,所述导体部的电位高于所述第一电位,同时高于所述第二电位,或者,
所述导体部的电位低于所述第一电位,同时低于所述第二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导体部为2个以上时,所述2个以上导体部的电位高低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导体部为两个时,如果所述第一电位高于所述第二电位,则与具有第一电位的电极部相邻的导体部的电位低于另一个导体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体部分别为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
所述第一导体部的电位为与所述第二导体部邻近的电极部的电位;
所述第二导体部的电位为与所述第一导体部邻近的电极部的电位。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的一端连接至电位提供部件,另一端为盲端。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的一端通过过孔连接至所述电位提供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结构层的边框区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显示区域提供驱动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电极部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电位提供部件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信号线或者晶体管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的形状为线型,所述导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的两条边界连线的中线有交点,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位于所述两条边界连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两条边界连线都具有交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部的走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包括多条支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方向上,所述多条支线中的至少一条支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一对相邻的电极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为铟锡氧化物或者金属。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与所述配向膜接触的电极部均为换线连接块。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06310.5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89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310.5A CN113589600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310.5A CN113589600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600A CN113589600A (zh) 2021-11-02
CN113589600B true CN113589600B (zh) 2023-03-28

Family

ID=7824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6310.5A Active CN113589600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96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5307B2 (ja) * 2000-10-25 2005-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表示装置、半導体チップ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58655A (ja) * 2008-03-24 2009-11-05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実装構造体、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676260B (zh) * 2012-09-14 2017-05-0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736398B (zh) * 2017-02-28 2023-05-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33616B (zh) * 2019-04-30 2022-0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600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568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KR10076556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67849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7363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130514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80341159A1 (en) Coa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110102729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electric circuit structure
JP2008083489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7247371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KR20120034009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CN1135896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018632B2 (en) TFT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wiring fault on TFT substrate
CN107507837B (zh) 阵列基板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
US7633590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5596342A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eparate short circuit wires for data and gate lin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static discharges
KR20020009145A (ko) 횡전계 방식의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56152B1 (ko) 정전기 보호 기능을 갖는 액티브 매트릭스 디바이스 및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US10168592B2 (en) Display panel
CN11340683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29981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137011A (ko) 구동 회로의 제어 스위치, 어레이 기판과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2037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80001542A (ko)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143709A (zh) Tft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3043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