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9558B -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9558B
CN113589558B CN202010366711.6A CN202010366711A CN113589558B CN 113589558 B CN113589558 B CN 113589558B CN 202010366711 A CN202010366711 A CN 202010366711A CN 113589558 B CN113589558 B CN 113589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67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9558A (zh
Inventor
李星
杨东
周楠
屈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67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9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9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9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窥屏方法,包括:电子装置指示与电子装置相连的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以第一视角显示;其中,显示屏为包含复数个子像素的液晶显示屏,子像素至少包括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第一分像素对应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二分像素对应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电子装置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参考图像;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一可视范围,则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分像素熄灭;其中第二视角小于第一视角。这样,可以区分防窥受众,保障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全面普及,通过显示屏,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信息。同时,这种可视化信息查阅,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例如,用户可能在任意非私人场合(例如,教室、地铁、商场等)利用手机查看各种信息,包括用户的隐私信息(例如,支付密码,银行账单等),存在被他人有意或无意看到上述隐私信息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防窥屏成为了众多电子设备使用者关心的问题。
目前的防窥屏方案主要包括显示干扰画面和系统强制终止这二种。其中:显示干扰画面是指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干扰画面(例如,显示无关画面,利用光学加密使得当前界面的具体内容不可见等)。该方案无法区分受众,电子设备的使用者也无法继续正常观看,降低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系统强制终止是指停止显示当前界面,转而显示其他预设页面(例如,主界面)。该方案同样也无法区分受众,影响用户的阅读连续性,降低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无法区分防窥受众,影响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区分防窥受众,保障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窥屏方法,包括:电子装置指示与电子装置相连的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以第一视角显示;其中,显示屏为包含复数个子像素的液晶显示屏,子像素至少包括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第一分像素对应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二分像素对应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电子装置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参考图像;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一可视范围,则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分像素熄灭;其中第二视角小于第一视角。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窥屏方法,利用子像素划分,实现当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装置的可视范围时,收缩显示屏的视角,使得他人无法窥视显示屏的同时,保证了电子设备的主视角可视性,不会影响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控制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分像素熄灭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控制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显示屏包括M*2N的分像素阵列,分像素阵列中一列分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一列分像素的第i个分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源极线,一列分像素的第i+1个分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另一个源极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TFT,第一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源极线,第二TFT源电极连接第二源极线,M和N为大于零的正整数,i为大于零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显示屏包括M*N的子像素阵列,子像素阵列中一列子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一列子像素的第i个子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源极线,一列子像素的第i+1个子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另一个源极线;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TFT,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TFT,第一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源极线,第二TFT源电极连接第一TFT漏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一可视范围,包括:电子装置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参考图像中有非授权用户;当参考图像中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与参考图像中轴线的夹角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电子装置确定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一可视范围;其中,视觉线的朝向是从非授权用户双眼中心位置指向参考图像中轴点,参考图像中轴点是指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参考图像中轴线的朝向是从参考图像中轴点沿着参考图像的垂直朝向指向参考图像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为相邻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包括部分堆叠的第一色组和第二色组,第二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包括部分堆叠的第二色组和第三色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中的两个第二色组相邻,第一色组、第二色组和第三色组为不同色组。这样,利用色组堆叠提高开口率,从而实现在收缩视角的同时保障屏幕的显示亮度和显示对比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参考图像之后,还包括: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没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一可视范围时,则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还包括:响应于控制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分像素熄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液晶电容CLC和第一储存电容CS,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CLC和第二CS;第二TFT栅电极连接第一栅极线;其中,第一TFT栅电极连接第一栅极线,第一TFT漏电极连接第一CLC的第一端和第一CS,第一CLC的第二端连接共电极,第二TFT栅电极连接第一栅极线,第二TFT漏电极连接第二CLC的第一端和第二CS,第二CLC的第二端连接共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预设时间段小于等于参考图像的采集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界面为预设应用程序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界面为预设功能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为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为手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窥屏方法,包括:电子装置指示与电子装置相连的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以第一视角显示;电子装置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参考图像;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二可视范围,则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三可视范围,则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二可视范围大于第三可视范围,第三视角小于第一视角,且大于第四视角。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窥屏方法,利用子像素划分,实现当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装置的可视范围时,收缩显示屏的视角,使得他人无法窥视显示屏的同时,保证了电子设备的主视角可视性,不会影响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三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四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五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显示屏为包含复数个子像素的液晶显示屏,子像素至少包括第一分像素、第二分像素和第三分像素;其中,第一分像素对应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二分像素对应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三分像素对应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具体包括: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并通过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三分像素熄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具体包括: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第二分像素和第三分像素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具体包括: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分像素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分像素和第三分像素熄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显示屏包括M*3N的分像素阵列,分像素阵列中一列分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一列分像素的第i个分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源极线,一列分像素的第i+1个分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另一个源极线;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TFT,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TFT,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三TFT,第一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源极线,第二TFT源电极连接第二源极线,第三TFT源电极连接第三源极线,M和N为大于零的正整数,i为大于零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显示屏包括M*N的子像素阵列,子像素阵列中一列子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一列子像素的第i个子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源极线,一列子像素的第i+1个子像素连接两个源极线中的另一个源极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TFT,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TFT,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三TFT,第一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源极线,第二TFT源电极连接第一TFT漏电极,第三TFT源电极连接第二TFT漏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二可视范围,包括:电子装置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参考图像中有非授权用户;参考图像中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与参考图像中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角度且大于第三预设角度,电子装置则确定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二可视范围;其中,视觉线的朝向是从非授权用户双眼中心位置指向参考图像中轴点,参考图像中轴点是指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参考图像中轴线的朝向是从参考图像中轴点沿着参考图像的垂直朝向指向参考图像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根据参考图像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三可视范围,包括:电子装置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参考图像中有非授权用户;参考图像中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与参考图像中轴线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三预设角度,电子装置则确定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三可视范围;其中,第三预设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为相邻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包括部分堆叠的第一色组和第二色组,第二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包括部分堆叠的第二色组和第三色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中的两个第二色组相邻,第一色组、第二色组和第三色组为不同色组。这样,利用色组堆叠提高开口率,从而实现在收缩视角的同时保障屏幕的显示亮度和显示对比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参考图像之后,还包括:电子装置据参考图像确定没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二可视范围和第三可视范围时,电子装置则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则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五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则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六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则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一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七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则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指示显示屏以第四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八切换操作,电子装置指示显示屏以第三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界面为预设应用程序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界面为预设功能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预设时间段小于等于参考图像的采集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为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为手机。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防窥屏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显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显示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防窥屏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防窥屏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该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防窥屏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色矩阵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像素显示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分子偏转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像素显示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分子偏转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分子偏转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像素显示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像素显示示意图;
图17至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图像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区分防窥受众,保障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电子设备进行介绍。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显示设备、显示装置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该触摸触控操作是指用户手部、手肘、触控笔等接触显示屏194的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94中显示有系统当前输出的界面内容。例如,界面内容为即时通讯应用提供的界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中,LCD可以包括直下式背光LCD和侧入式背光LCD。
示例性的,以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横截面示意图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LCD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参考图2,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偏振片201,玻璃基板202,共电极203,取向层204,液晶205,隔垫物206,保护层207,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像素电极208,栅绝缘层209,储存电容底电极210,TFT栅电极211,有机半导体有源层212,TFT源电极213,TFT漏电极214,彩膜(color filter,CF)215,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216。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显示面板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液晶显示面板200依靠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光特性来生成图像。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中的两个偏振片201偏振方向互相垂直。若两个偏振片201之间没有液晶206,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个偏振片201的偏振方向将和第二个偏振片201完全垂直,因此上述光线会被完全阻挡。若两个偏振片201之间有液晶206,通过第一个偏振片20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若被液晶206旋转,那么上述光线可以通过另一个偏振片201。液晶206的光学各向异性导致入射到液晶206上的光的折射取决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通过TFT电压控制开关来控制对液晶206施加的电场,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从而可以实现对光的控制。液晶方向会随着外加电压大小连续变化,可连续调整灰阶的明暗变化。此外,在液晶206两端的不同压差下会有不同穿透率,光线极化程度也相应改变,从而可以达到控制光线强弱的目的。
滤光片可以包括:玻璃基板202,黑色矩阵216,彩膜215,保护层207,像素电极208。彩膜中包括与像素阵列相对应的多个红色(Red,R)色组、多个绿色(Green,G)色组、以及多个蓝色(Blue,B)色组。滤光片利用滤光的方式产生RGB三原光,再將三原光以不同的强弱比例混合而呈现各种色彩,使灰阶的液晶显示面板达到全彩色化。
其中,黑色矩阵216可以用于分割RGB色组,遮蔽漏光区域,以防止串色,避免漏光导致的对比度下降。示例性的,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色矩阵216的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线能够穿过的透光区占据的比例称作开口率,开口率可以等于透光区的面积占据总区域(透光区加上黑色矩阵)的面积的比例。
TFT LCD的光学穿透力主要受限于开口率、彩膜的滤光效率、偏光板的极化效率等几个因素。由于实际情况中LCD的彩膜的滤光效率和偏光板的极化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在TFT LCD设计中,在满足遮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开口率。可以理解,提高开口率,可以提高TFT LCD的光学穿透力,增加显示亮度。在需要节能时,可以适当降低背光源的亮度,并通过提高开口率,来补偿显示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方案通过源极驱动电路调整屏幕中液晶分子的两端电压,以实现视角收缩。然而视角收缩的同时,会导致显示面板200的显示亮度不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可以利用色组堆叠提高开口率,从而实现在收缩视角的同时保障屏幕的显示亮度和显示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人眼可接受的观测角度范围被称为显示屏的视角。在显示屏的视角范围内观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画面不会失真;在显示屏的视角范围外观看显示屏时,显示屏的对比度会变差,视觉上可能会看到画面失真。上述显示屏的对比度是指显示屏最大亮度值(全白)与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
目前,常规的黑色矩阵主要由遮光金属和黑色遮光层组成,黑色遮光层的宽幅很大,不利于提高开口率。遮光金属主要包括TFT栅极线、TFT源极线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不同色组间可以采用色组堆叠来实现黑色遮光层的遮光效果。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TFT LCD液晶显示面板300的横截面示意图。除了偏振片201,玻璃基板202,共电极203,取向层204,液晶205,隔垫物206,保护层207,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像素电极208,栅绝缘层209,储存电容底电极210,TFT栅电极211,有机半导体有源层212,TFT源电极213和TFT漏电极214,显示面板300还包括彩膜315。不同于图2所示的彩膜215,彩膜315包括色组堆叠的结构,色组重叠部分透光率较低,从而可以实现黑色遮光层的遮光效果。此外,相较于黑色遮光层的宽度,色组重叠部分的宽度通常更低,因此,通过色组堆叠可以有效增大开口率。
举例来说,红色(Red)滤光膜的遮光率为30%左右,绿色(Green)滤光膜的遮光率为30%左右,红色(Red)滤光膜的遮光率为30%左右,红色滤光膜和绿色滤光膜的重叠区域的遮光率可以达到9%左右,可以满足遮光率的规格要求。通常,TFT LCD液晶显示面板的遮光率要求不低于30%。
下面具体介绍如何通过源极驱动电路调整液晶分子的两端电压,以实现视角收缩。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窥屏方法所应用的TFT LCD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TFT LCD的驱动电路,分别是双源级驱动(1Gate 2Data,1G2D)和单源级驱动(1Gate 1Data,1G1D),1G1D也可被称为伪1G2D,下面对上述两种TFT-LCD的驱动电路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1G2D双源极驱动的像素结构是对一个像素施加2条源极线的源极电压的结构。示例性的,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1G2D驱动电路400。驱动电路400可以包括:源极驱动器401,栅极驱动器402,多个像素Pix1、Pix2,多个源极线S1、S2、S3、S4、S5、S6、S7,多个栅极线G1、G2,多个共电极线C1、C2。源极线和栅极线相互交叉以限定像素单元(像素区)。源极线也可以称作数据线(data line),栅极线也可以称作扫描线(scan line)其中:
源极线S1、S2、S3、S4、S5用于传输资料。源极驱动器102连接至上述多个源极线,用于向上述多个源极线提供源极信号,源极信号可用于改变液晶分子配向的液晶驱动电压。栅极线G1、G2用于控制TFT的开关。栅极驱动器103连接至上述多个栅极线,可用于向上述多个栅极线提供栅极信号,源极信号是可以使TFT导通的导通电压。TFT导通时源极线可以传输资料,TFT不导通时源极线不能传输资料。
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实质上是基于MYC三原色。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400每个像素中包括3个子像素,且结合垂直配列VA型液晶特性,将每个子像素(Sub-pixel)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分像素a和分像素b。每个子像素中包括RGB三个色组中的两个不同的色组。若一个子像素对应的色组为R和B,则该子像素对应的颜色为品色(Magenta,M);若一个像素内的两个子像素的对应的色组为R和G,则该子像素对应的颜色为黄色(Yellow,Y);若一个像素内的两个子像素的对应的色组为G和B,则子该像素对应的颜色为青色(Cyan,C)。参考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划分分像素的双源级驱动电路。图6所示的驱动电路中,每个子像素对应RGB三个色组中的一个色组。
下面以像素单元Pix2的子像素1为例,对驱动电路400做进一步介绍。其中,子像素1包括分像素a和分像素b。分像素a对应的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包括开关原件TFT1,储存电容CS1和液晶电容CLC1。分像素b对应的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包括开关原件TFT2,储存电容CS2和液晶电容CLC2。其中,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1包括栅电极、源电极以及漏电极。TF1的栅电极连接至栅极线G1,TFT1的源电极连接至源极线S1,TFT1的漏电极连接至CLC1和CS1,CLC1的另一端连接共电极。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2的栅电极连接至栅极线G1,TFT2的源电极连接至源极线S2,TFT2的漏电极连接至CLC2和CS2,CLC2的另一端连接共电极。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电容CLC主要可以由图1所示的共电极203、像素电极208以及液晶206构成,液晶电容CLC两端的电位差即为像素电极208和共电极203之间的电压差。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主要受控于该像素的液晶电容CLC的两端的电位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像素也可以被称为子像素,或其他名字,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通常储存电容的架构有Cs on Gate和Cs on common两种。其中,Cs on Gate是指储存电容储利用栅极线(TFT的Gate走线)完成,例如,CS1连接至下一条栅极线G1,即C1和G1是同一条线,C2和G2也是同一条线。Cs on common是指储存电容储利用common走线完成,即共电极线C1、C2是额外增加的common线。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驱动电路400,上述两种架构均适用。
如图6所示,双源极驱动电路中,在1列子像素内,第奇数个子像素通过TFT与2条源极线中的一条连接,第偶数个子像素通过TFT与这2条源极线中的另一条连接。例如,图6所示的第一列子像素中,子像素sPix1通过TFT与源极线S8连接,子像素sPix2通过TFT与源极线S9连接,且2个源极线可以由同一栅极线驱动。
而不同于图6所示的驱动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400,每个子像素又划分为分像素a和分像素b。由图5可知,驱动电路400中,每个像素中又增加了一条源极线。在1列分像素内,第奇数个分像素通过TFT与2条源极线中的一条连接,第偶数个分像素通过TFT与这2条源极线中的另一条连接。例如,图5所示的第一列像素中,Pix2内子像素1的分像素b通过TFT与源极线S2连接,Pix1内子像素1的分像素a通过TFT与源极线S1连接。即第奇数个源极线通过TFT与分像素a连接,第偶数个源极线通过TFT与分像素b连接。
不限于将一个子像素划分为2个分像素,双源级驱动电路中,每个子像素还可以划分为M个分像素。其中,M为大于2的正整数。示例性,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划分3个分像素的双源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7所示的驱动面板中,一个子像素被划分为分像素a、分像素b、分像素c。其中,分像素a对应的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分像素b对应的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分像素c对应的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源电极分别连接不同的源极线。由图7可知,一个子像素对应RGB中的2个色组,该驱动电路应用的显示面板也是基于MYC三原色,每个子像素可以对应MYC三原色中的一个颜色。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调整显示面板以防窥视角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当电子设备100不需要进行防窥显示(即正常显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调整显示面板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
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b熄灭。当电子设备100不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和分像素b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其中,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各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主要受控于分像素的液晶电容CLC的两端电位差。液晶电容CLC的共电极的电压通常为默认水平电位W,当液晶电容CLC的两端电位差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F时,该液晶电容CLC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很小甚至不偏转,即液晶分子对光线的折射角度很小,导致光线不能穿过该分像素。由于共电极通常保持默认低电位,上述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主要受控于像素电极的电压,像素电极的电压等于该分像素的TFT漏电极的输出电压。TFT导通时,TFT开态电流是固定的,TFT源电极到TFT漏电极的阻值和开态压降也是可以确定的。一个子像素内分像素a的TFT开态压降为fa,分像素b的TFT开态压降为fb。因此,通过各分像素的源极输入电压,可以控制该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偏转。
例如,W等于7V,F等于0.2V,fa等于1V,fb等于1V。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正常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400向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1,向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2,使两个分像素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大于最小电位差,且上述两个分像素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不同。例如,H1大于F+W+fa,H2大于F+W+fb,且H1-fa不等于H2-fb。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子像素中的两个分像素输入电压不同,即每条源极线与相邻源极线的输入电压不同。此外,任意两个第奇数个源极线(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的高电压也可以不同,任意两个第偶数个源极线(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输入的高电压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S1、S3、S5的输入电压中任意两个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S2、S4、S6中的输入电压任意两个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参考图8,一个子像素内的分像素a和分像素b均输入高电压,分像素a和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呈现高电位,分像素a和分像素b均发亮。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上述两个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都较大,且两个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不一致,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调整至正常显示的大视角,即视角A。
可以理解,两个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的偏转角度不一致时,可以让经过该子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光线,被折射出更多角度,从而使液晶显示板的视角变大。
例如,W等于7V,F等于0.2V,fa等于1V,fb等于1V。以Pix2内子像素1的分像素a为例,源极线S1的输入电压为14V,经过与源极线S1相连的分像素a的TFT1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分子的两端电位差等于6V。源极线S2的输入电压为12V,经过与源极线S2相连的子像素b的TFT2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分子的两端电位差等于4V。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400向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1,使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向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分别输入低电压L1,使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例如,H1大于F+W+fa,L1小于等于F+W+fb。
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两个第奇数个源极线(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的高电压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参考图10,一个子像素内的分像素a输入高电压,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呈现高电位,分像素a发亮;分像素b输入低电压,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呈现低电位,分像素b熄灭。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分像素a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大,分像素b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很小,甚至不偏转,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缩小至防窥显示的视角B,视角B小于视角A。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窥显示的视角也可以被称为防窥视角。
例如,W等于7V,F等于0.2V,fa等于1V,fb等于1V。以Pix2内子像素1的分像素a为例,源极线S1的输入电压为14V,经过与源极线S1相连的分像素a的TFT1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分子的两端电位差等于6V。源极线S2的输入电压为8.2V,经过与源极线S2相连的子像素b的TFT2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分子的两端电位差等于0.2V。
由图8和图10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400通过子像素划分,以及利用两个源极线分别控制一个子像素内的两个分像素,可以使一个像素内的两个分像素呈现高低电位排列。从而实现视角收缩或放大,可以满足不同的视角需求,实现防窥屏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图5所示的子像素划分方式,也可以将子像素划分为M个分像素。防窥显示也可以分为M-1级防窥显示。其中,i级防窥显示的视角大于i+1级防窥显示的视角,i为大于0小于M-2的正整数。视角收缩更加灵活,防窥显示的效果也更有层次。
示例性的,以图7所示的划分3个分像素为例,一个子像素包括分像素a、分像素b和分像素c。防窥显示也可以分为2级防窥显示。其中,分像素a的TFT开态压降为fa,分像素b的TFT开态压降为fb,分像素c的TFT开态压降为fc。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1级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调整显示面板以防窥视角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2级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调整显示面板以防窥视角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当电子设备100不需要进行防窥显示(即正常显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调整显示面板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
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1级防窥显示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和分像素b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并通过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c熄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2级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b和分像素c熄灭。当电子设备100不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分像素b和分像素c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其中,2级防窥视角小于1级防窥视角,1级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正常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400向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1,向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2,向与分像素c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3,使三个分像素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大于最小电位差,且上述三个分像素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不同。例如,H1大于F+W+fa,H2大于F+W+fb,H3大于F+W+fc,且H1-fa、H2-fb和H3-fc均不相等。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上述三个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都较大,且三个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不一致,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调整至正常视角,即视角C。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1级防窥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400向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1,向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2,向与分像素c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L1,使分像素a和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大于最小电位差,分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且分像素a和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不同。例如,H1大于F+W+fa,H2大于F+W+fb,L1小于等于F+W+fc,且H1-fa和H2-fb不相等。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上述分像素a和分像素b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都较大,分像素c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很小,甚至不偏转,且两个分像素对应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不一致,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调整至1级防窥视角,即视角D,视角D小于视角C。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2级防窥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400向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1,向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输入低电压L1,向与分像素c相连的源极线输入低电压L2,使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分像素b和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例如,H1大于F+W+fa,L1小于等于F+W+fb,L2小于等于F+W+fc。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上述分像素a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较大,分像素c和分像素b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很小,甚至不偏转,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调整至2级防窥视角,即视角E,视角E小于视角D。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子像素划分3个分像素的驱动电路,任意两个第x*j个源极线(与分像素a相连的源极线)输入的电压也可以不同,任意两个第x*j+1个源极线(与分像素b相连的源极线)输入的电压也可以不同,任意两个第x*j+2个源极线(与分像素c相连的源极线)输入的电压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中,x和j为大于等于0的正整数。
示例性的,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1G1D驱动电路500。驱动电路500可以包括:源极驱动器501,栅极驱动器502,多个像素Pix3、Pix4,多个源极线S11、S12、S13、S14,多个栅极线G5、G6,多个共电极线C5、C6。源极线和栅极线相互交叉以限定像素单元。
图13所示的驱动电路,每个像素也包括3各子像素,且利用TFT分压,将每个子像素划分为分像素a和分像素b。每个子像素分别对应RGB三个色组中的两个不同的色组,因此,每个像素也对应于MYC三原色中的一个颜色。
下面以像素单元Pix4的子像素1为例,对驱动电路500做进一步介绍。其中,子像素1包括与源极线直接相连的分像素a,以及与源极线间接相连的分像素b。分像素a的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包括开关原件TFT3,储存电容CS3和液晶电容CLC3。分像素b的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包括开关原件TFT4,储存电容CS4和液晶电容CLC4。
由图13可知,不同于图5和图6所示的驱动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500,每个子像素划分为2分像素,且两个分像素仅连接一条源极线。例如,图13所示的Pix4的子像素1中,分像素a通过TFT3的源电极与源极线S11连接,分像素b通过TFT4的源电极与子像素b中的TFT3的漏电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驱动电路500也适用于Cs on Gate和Cs on common这两种储存电容的架构。
不限于将一个子像素划分为2个分像素,图13所示的驱动电路中每个子像素还可以划分为M个分像素。M为大于2的正整数。示例性,如图14所示,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划分3个分像素的电路示意图。
图14所示的驱动面板中,一个子像素被划分为分像素a、分像素b、分像素c。其中,分像素a对应的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分像素b对应的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分像素c对应的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不同于图7所示的驱动面板,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的TFT源电极连接源极线,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的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的TFT漏电极,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源电极连接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的TFT漏电极。由图14可知,一个子像素对应RGB中的2个色组,该驱动电路应用的显示面板也是基于MYC三原色,每个子像素可以对应MYC三原色中的一个颜色。
类似于驱动电路400,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b熄灭。当电子设备100不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和分像素b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其中,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可选的,驱动电路500中的液晶电容CLC的共电极的电压通常为默认水平电位W,液晶电容CLC两端的最小电位差等于F。TFT导通时,TFT开态电流是固定的,TFT源电极到TFT漏电极的阻值和开态压降也是可以确定的。以图13所示的Pix4的子像素1为例,源极线S11输入的电压经TFT3的压降为fa,TFT3漏极输出电压经TFT4的压降分别为fb。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正常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500向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4,使上述输入电压在经过分像素a的TFT分压后,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a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b的TFT分压后,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也大于最小电位差。其中,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例如,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F,H4大于F+W+fb+fa。
参考图15,子像素连接的源极线输入高电压,使得分像素a和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均呈现高电位,分像素a和分像素b均发亮。
示例性的,参考图9,分像素a和分像素b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都较大,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调整至正常显示的视角A。
例如,W等于7V,F等于0.2V,fa等于1V,fb等于4V。以Pix2内子像素1的分像素a为例,源极线S10的输入电压为15V,经过与源极线S1相连的分像素a的TFT3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为7V。分像素a的漏极输出电压为14,经过分像素b的TFT4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为3V。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500向源极线输入电压H4,使上述输入电压在经过分像素a的TFT分压后,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a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b的TFT分压后,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例如,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F,H4小于F+W+fb+fa,且H4大于F+W+fa。
参考图15,子像素连接的源极线输入电压,使得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呈现高电位,分像素a发亮,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呈现低电位,分像素b熄灭。
示例性的,参考图9,分像素a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较大,分像素b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很小,使得液晶显示板的视角调整至防窥视角A。
例如,W等于7V,F等于0.2V,fa等于1V,fb等于4V。以Pix2内子像素1的分像素a为例,源极线S11的输入电压为12.2V,经过与源极线S11相连的分像素a的TFT3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为4.2V。分像素a的漏极输出电压为11.2,经过分像素b的TFT4的分压,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为0.2V。
由图15和图16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400通过子像素划分,以及利用子像素中的两个分像素的TFT进行分压,可以使一个像素内的两个分像素呈现高低电位排列。从而实现视角收缩或放大,可以满足不同的视角需求,实现防窥屏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图13所示的子像素划分方式,也可以将像素划分为M个子像素。防窥显示也可以分为M-1级防窥显示。这样,视角收缩更加灵活,防窥显示的效果也更有层次。
示例性的,以图14所示的划分3个子像素为例。防窥显示也可以分为2级防窥显示。
类似于驱动电路400,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1级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和分像素b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并通过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c熄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2级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并通过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b和分像素c熄灭。当电子设备100不需要进行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分像素a、分像素b和分像素c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其中,2级防窥视角小于1级防窥视角,1级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正常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500向源极线输入高电压H5,使上述输入电压在经过分像素a的TFT分压后,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a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b的TFT分压后,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也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b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c的TFT分压后,分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也大于最小电位差。例如,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F,H5大于F+W+fc+fb+fa。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1级防窥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500向源极线输入电压H5,使上述输入电压在经过分像素a的TFT分压后,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a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b的TFT分压后,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b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c的TFT分压后,分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例如,分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F,H5小于F+W+fc+fb+fa,且H5大于F+W+fb+fa。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需要进行2级防窥显示时,控制驱动电路500向源极线输入电压H5,使上述输入电压在经过分像素a的TFT分压后,分像素a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大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a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b的TFT分压后,分像素b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使上述分像素b的TFT漏电极输出电压在经过分像素c的TFT分压后,分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也小于等于最小电位差。例如,分像素c的液晶电容的两端电位差小于F,H5小于F+W+fb+fa,且H5大于F+W+fa。
参考图12,正常显示的视角可以参考视角C,1级防窥视角可以参考视角D,2级防窥视角可以参考视角E。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些防窥屏方案的示例性图形用户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首次开机时,可以向用户推送防窥模式的设置界面。
示例性的,图17示例性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上的用于展示开机时推送的防窥模式的设置界面10。
设置界面10可以包括:状态栏601,导航栏602,前置摄像头603,应用程序标题栏604,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605,下一步控件606。其中:
状态栏601可包括:移动通信信号(又可称为蜂窝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指示符201A、运营商名称(例如“中国移动”)201B、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指示符201C,电池状态指示符201D、时间指示符201E。
导航栏205可包括:返回键205A、主屏幕键205B、多任务键205C等系统导航键。当检测到用户点击返回键205A时,电子设备100可显示当前页面的上一个页面。当检测到用户点击主屏幕键205B时,电子设备100可显示主界面。当检测到用户点击多任务键205C时,电子设备100可显示用户最近打开的任务。各导航键的命名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不限于虚拟按键,导航栏205中的各导航键也可以实现为物理按键。导航功能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例如,电子设备也可以不显示导航栏,而接受手势导航;或显示单键导航,通过对单个导航键的不同操作实现返回上一级菜单,返回主界面和多任务的功能;或采用悬浮球方式进入导航功能等。
前置摄像头603也可以称作是副摄像头,主要位于电子设备100屏幕的上方,前置摄像头可以用于自拍、视频通话等。
可以理解,图17所示的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前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也能以其他形态展现。例如,屏下摄像头。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应用程序标题栏604可用于指示当前页面用于展示电子设备100的防窥设置界面。分类标题栏404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文本信息“事项”、图标或其他形式。设置界面10也可以不显示应用程序标题栏604,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605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选项605A、选项605B、选项605C、选项605D等防窥设置选项。其中,选项605A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文本信息“常规防窥显示”,选项605B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文本信息“持续性防窥显示”,选项605A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文本信息“持续性正常显示”,选项605D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文本信息“暂不设置,接受后续推送”。
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605中的选项可接收用户操作(例如触摸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的该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选定该选项。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605中最多只能一个有一个选项被选中。
下一步控件606可接收用户操作(例如触摸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的该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开机时推送的下一个设置界面。
常规防窥显示是指在满足防窥条件时,调整显示面板的视角为防窥视角,开启防窥显示;在不满足防窥条件时,调整显示面板的视角为正常显示的视角,防窥视角小于正常显示的视角。持续性防窥显示是指开机后,电子设备100控制显示面板的视角一直为防窥视角,持续性进行防窥显示。持续性正常显示是指开机后,电子设备100控制显示面板的视角一直为正常视角,持续性进行正常显示。
针对选项605C和选项605D,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效果是相同的,即选项605D的显示效果也是持续性正常显示。不同的是,若用户选择选项605D,后续电子设备100会向该用户推送防窥屏的相关推荐,而若选择选项605D,电子设备100不会再向用户推送防窥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模式归纳为如下三种:常规防窥显示、持续性防窥显示、持续性正常显示。
示例性的,如图18所示,用户的手指点击选项605A,电子设备100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响应于上述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显示选定选项605A。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开机时推送防窥模式的设置界面10,还可以在其他任意时间推送,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17和18仅仅示例性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上的用户界面,不应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首次开机时,通过设置界面10进行防窥设置后,还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系统设置中对防窥设置进行更改。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在首次开机时不向用户推送防窥模式的设置界面,即用户可以直接在系统设置中进行防窥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图19示例性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上的用于展示电子设备100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示例性用户界面11。
用户界面11可包括:状态栏701,导航栏702,前置摄像头703,日历指示符704,天气指示符705,具有常用应用程序图标的托盘706,以及其他应用程序图标。其中:
日历指示符203可用于指示当前时间,例如日期、星期几、时分信息等。
天气指示符204可用于指示天气类型,例如多云转晴、小雨等,还可以用于指示气温等信息。
具有常用应用程序图标的托盘706可展示:电话图标706A、联系人图标706B、短信图标706C、相机图标706D或其他用户操作放入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其他应用程序图标可例如:互传的图标707、图库的图标708、音乐的图标709、应用的图标710、邮箱的图标711、云共享的图标712、备忘录的图标713、设置的图标714。用户界面10还可包括页面指示符715。其他应用程序图标可分布在多个页面,页面指示符715可用于指示用户当前浏览的是哪一个页面中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左右滑动其他应用程序图标的区域,来浏览其他页面中的应用程序图标。
如图20所示,用户可点击用户界面10上设置的图标,电子设备100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响应于上述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显示设置的用户界面12。
用户界面12可包括:状态栏801,导航栏802,前置摄像头803,应用程序标题栏804搜索框805,“登录华为账号”条目806,“无线和网络”条目807,“设备连接”条目808,“应用和通知”条目809,“电池”条目810,“显示”条目811,“声音”条目812,“情景智能”条目813,“防窥屏”条目814。其中:
搜索框804可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字符,搜索与该字符匹配的设置项。
条目807至条目814中的任意一个条目均可接收用户操作(例如触摸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的该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该条目的设置界面,该条目的设置界面可以包括一或多个设置项。
示例性的,如图21所示,“防窥屏”条目305可接收用户操作(例如触摸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的该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防窥模式的设置界面13。
设置界面13可以包括:状态栏901,导航栏902,前置摄像头903,应用程序标题栏904,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905。
参考图18中的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605,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905中的选项可接收用户操作(例如触摸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的该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选定该选项。一或多个防窥设置选项905中最多只能一个有一个选项被选中。
可以理解的是,图19至图21仅仅示例性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上的系统设置的用户界面,不应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基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屏方法,可以实现当有其他人进入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的可视范围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是否收缩上述显示屏的视角,使得他人无法窥视显示屏的同时,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主视角连续可读,不会影响用户的阅读连续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模式包括:常规防窥显示、持续性防窥显示、持续性正常显示。显示方式包括:防窥显示和正常显示。电子设备100进行正常显示是指: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电子设备100进行防窥显示是指: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其中,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如何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可参考前述驱动电路400和驱动电路500控制显示面板以正常视角显示界面的具体实现方式。示例性的,正常显示的视角可参考图9所示的视角A。
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如何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可参考前述驱动电路400和驱动电路500控制显示面板以防窥视角显示界面的具体实现方式。示例性的,防窥视角可参考图11所示的视角B。
例如,正常显示的视角为130度,防窥视角为60度。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窥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至S107。下面对该方法实施例的可能实现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S101、电子设备100显示第一界面。
S102、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采集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之前还可包括步骤S102a。其中,步骤S102a包括电子设备100确定电子设备100预设的显示模式。当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常规防窥显示,则电子设备100执行步骤S10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显示的第一界面为预设应用程序的界面时,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其中,预设应用程序可以是不愿他人看到的隐私性的应用程序,上述预设应用程序可以是电子设备100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
例如,预设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企业微信、支付应用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显示的第一界面为预设功能的界面时,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其中,预设功能的界面可以是不愿他人看到的特定功能的显示界面,上述预设功能的界面可以是电子设备100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
例如,预设功能的界面也可以包括密码输入界面、文档显示界面等界面。上述密码输入界面可以为登录密码输入界面、支付密码输入界面或解锁密码输入界面,解锁密码输入界面也可以是图形解锁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常规防窥显示,且电子设备100显示的第一界面为预设应用程序的界面时,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常规防窥显示,且电子设备100显示的第一界面为预设应用程序的界面时,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持续性正常显示时,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板进行正常显示。当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持续性防窥显示时,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板进行防窥显示。
其中,预设的显示模式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电子设备100默认设置的。可以理解,用户可以更改电子设备100的默认设置。示例性的,显示模式的设置可以参考图17至图21所示的防窥设置。
S103、电子设备100根据上述参考图像确定是否有非授权用户进行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若是则执行步骤S104,若否则执行步骤S106。
具体的,电子设备100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参考图像中是否有非授权用户;若有,则通过眼球捕捉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是否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授权用户是用户预设的,电子设备100中预先存储了授权用户的人脸信息。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不会对授权用户开启防窥显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参考图像输入训练好的人脸检测模型,获取人脸检测模型输出的分类信息,分类信息是神经网络的处理结果,可以用于指示参考图像中是否包含授权用户人脸。
可选的,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人脸检测模型提取参考图像上的人脸特征(例如,眼睛、鼻子、嘴等人脸五官特征,脸部各区域的明暗特征),并将提取的人脸特征与人脸模板的人脸特征进行匹配,获取人脸图像与人脸模板之间的相关值。然后根据上述相关值,利用分类器进行判断参考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有人脸,则可以将该人脸的人脸特征与授权用户的人脸特征进行匹配,获取该人脸的人脸特征与授权用户的人脸特征之间的相关值。然后根据上述相关值,利用分类器进行判断该人脸对应的用户是否为授权用户。人脸检测模型可以是神经网络模型。
除上述人脸识别方案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案进行人脸识别,本申请实施例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人脸检测模型可以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onnetwork,CNN)、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ulti-tas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TCNN)、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DCNN)、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egion-based CNN或regions with CNN,RCNN)、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 networks,GAN)、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adversarial networks,SRGAN)等模型。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参考图像输入训练好的人脸检测模型,获取人脸检测模型输出的分类信息和定点位置信息,分类信息和定点位置信息是神经网络的处理结果,定点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参考图像中左眼、右眼在参考图像中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眼球捕捉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是否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包括:通过眼球捕捉确定参考图像上非授权用户双眼的中心位置;确定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与参考图像中轴线的夹角是否在可视范围内,上述视觉线的朝向是指从参考图像中非授权用户双眼的中心位置指向参考图像中轴点,参考图像中轴点是指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参考图像中轴线的朝向是从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沿着参考图像的垂直朝向指向参考图像底部;若上述夹角小于第一预设角度,则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否则,未进入。
示例性的,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参考图像中轴线以及上述两条线的夹角如图23所示。
除了上述判断非授权用户是否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104、电子设备100生成防窥显示指令,响应于该防窥显示指令,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电子设备100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电子设备100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行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后,电子设备100收缩显示屏的视角为防窥视角。
S105、在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当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一切换操作,响应于上述第一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长小于参考图像的采集周期。
可以理解,响应于上述第一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切换防窥显示指令为正常显示指令,并根据该正常显示指令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时,电子设备100进行防窥显示,且在防窥显示后给用户预留一个预设时间段,若用户不想进行防窥显示,可以在上述预设时间段内,通过第一切换操作将防窥显示指令切换成正常显示指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操作可以是用户通过指关节在显示屏上绘制特定形状。
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检测到作用于用户界面20的触控操作(如用户通过指关节在用户界面20中绘制Z形),响应于该触控操作,电子设备100将防窥显示指令切换成正常显示指令,并根据该正常显示指令进行正常显示。不限于在用户界面20中绘制Z形,该触控操作还可以是通过指关节在用户界面20中绘制矩形,或者是通过指关节在用户界面20中绘制圆圈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操作还可以是用户通过指关节在显示屏的特定区域绘制特定形状;还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100前置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内做特定手势;还可以是用户按压电子设备100的特定按键;还可以是用户输入特定语音指令;还可以是用户的眼球转动;还可以是摇晃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定限制。
S106、电子设备100生成正常显示指令,响应于该正常显示指令,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S107、在生成正常显示指令后的预设时间段内,若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二切换操作,则响应于上述第二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切换操作可参考第一切换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响应于上述第二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将正常显示指令切换成防窥显示指令,并根据该防窥显示指令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确定没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时,电子设备100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且在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之后给用户预留一个预设时间段,若用户不想以正常视角进行显示,可以在上述预设时间段内,通过切换操作将正常显示指令切换成防窥显示指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持续性正常显示,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的切换操作,响应于该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进行防窥显示。
可选的,若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持续性正常显示,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的切换操作,响应于该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在预设防窥显示时长内进行防窥显示。上述预设防窥显示时长可以是电子设备100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持续性防窥显示,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的切换操作,响应于该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进行正常显示。
可选的,若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持续性防窥显示,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的切换操作,响应于该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在预设正常显示时长内进行正常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防窥屏方法。所提方案中将电子设备的可视范围划分为1级防窥可视范围和2级防窥可视范围,1级防窥可视范围大于2级防窥可视范围。当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的1级防窥可视范围,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界面;当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的2级防窥可视范围,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界面。这样,增加了防窥视角的层次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防窥选择,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窥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01至S209。下面对该方法实施例的可能实现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S201、电子设备100显示第一界面。
S202、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采集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之前还可包括步骤S202a。其中,步骤S202a包括电子设备100确定电子设备100预设的显示模式。当电子设备100确定预设的显示模式是常规防窥显示,则电子设备100执行步骤S102。
可选的,步骤S2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步骤S102的可选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203、电子设备100根据上述参考图像确定是否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1级防窥可视范围或电子设备100的2级防窥可视范围;若进入1级防窥可视范围,则执行步骤S204;若进入2级防窥可视范围,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中电子设备100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电子设备100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行电子设备100的1级防窥可视范围后,电子设备100收缩显示屏的视角为1级防窥视角;电子设备100确定有非授权用户进行电子设备100的2级防窥可视范围后,电子设备100收缩显示屏的视角为2级防窥视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参考图像中是否有非授权用户;若有,则通过眼球捕捉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是否进入电子设备100的1级防窥可视范围或2级防窥可视范围。
具体的,电子设备100确定参考图像中有非授权用户后,通过眼球捕捉确定参考图像上非授权用户双眼的中心位置;电子设备100确定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与参考图像中轴线的夹角,上述视觉线的朝向是指从参考图像中非授权用户双眼的中心位置指向参考图像中轴点,参考图像中轴点是指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参考图像中轴线的朝向是从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沿着参考图像的垂直朝向指向参考图像底部;若上述夹角小于第二预设角度且大于第三预设角度,则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1级防窥可视范围;若上述夹角小于等于第三预设角度,则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2级防窥可视范围;若上述夹角大于第二预设角度,则确定上述非授权用户未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
可选的,电子设备100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参考图像中是否有非授权用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步骤S103的可选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204、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S205、在调整显示屏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当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三切换操作,响应于上述第三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1级防窥视角小于正常视角。
S206、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S207、在调整显示屏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当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四切换操作,响应于上述第四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2级防窥视角小于1级防窥视角。
S208、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S209、在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的预设时间段内,若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七切换操作,则响应于上述第七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若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六切换操作,则响应于上述第六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调整显示屏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当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五切换操作,响应于上述第五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调整显示屏以2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当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第八切换操作,响应于上述第八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1级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窥屏方法,该方法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先确定是否有非授权用户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再确定电子设备100预设的显示模式。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窥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01至S309。下面对该方法实施例的可能实现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S301、电子设备100显示第一界面
S302、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采集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开机后,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显示的第一界面为预设应用程序的界面时,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例如,预设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企业微信、支付应用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显示的第一界面为预设功能的界面时,电子设备100利用前置摄像头周期性的采集参考图像。例如,预设功能的界面也可以包括密码输入界面、文档显示界面等界面。
S303、电子设备100根据上述参考图像确定是否有非授权用户进行电子设备100的可视范围,若有则执行步骤S304,若无则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3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步骤S103,此处不再赘述。
S304、电子设备100确定电子设备100预设的显示模式是否是持续性正常显示,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若否,则执行步骤S308。
S305、电子设备100确定电子设备100预设的显示模式是否是持续性防窥显示,若是,则执行步骤S308,若否,则执行步骤S306。
S306、电子设备100生成正常显示指令,响应于上述正常显示指令,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S307、在生成正常显示指令后的预设时间段内,若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切换操作,响应于上述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长小于等于参考图像的采集周期。
S308、电子设备100生成防窥显示指令,响应于上述防窥显示指令,电子设备100调整显示屏以防窥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S309、在生成防窥显示指令后的预设时间段内,若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切换操作,则上述切换操作,电子设备100整显示屏以正常视角显示第一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正常视角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视角,防窥视角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视角,1级防窥视角也可以被称为第三视角,1级防窥视角也可以被称为第四视角。分像素a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分像素,分像素b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分像素,分像素c也可以被称为第三分像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源极线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的分像素a连接的源极线,第二源极线也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的分像素b连接的源极线,第三源极线也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的分像素c连接的源极线。第一TFT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第二TFT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第三TFT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第三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中的TFT。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防窥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装置指示与所述电子装置相连的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以第一视角显示;
其中,所述显示屏为包含像素阵列的液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与像素阵列对应的红绿蓝RGB色组,所述像素阵列中的一个像素单元对应所述RGB色组中的三种色组;一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一列像素单元包括三列子像素,一个子像素至少包括第一分像素和第二分像素,所述第一分像素对应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分像素对应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一个子像素对应所述RGB色组中的两种不同的色组,所述像素阵列中的一行子像素中的两个相邻子像素中,前一个子像素的最后一个分像素对应的色组与后一个子像素的第一个分像素对应的色组相同;
其中,一个子像素中的各分像素分别连接不同的源极线,一列子像素包括至少两列分像素,一列分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一列分像素的第i个分像素和第i+1个分像素分别连接所述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
或者,一个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分像素连接源极线,所述第二分像素通过所述第一分像素间接连接源极线,一列子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所述一列子像素的第i个子像素和第i+1个子像素分别连接所述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i为奇数;
所述电子装置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参考图像;
所述电子装置确定所述参考图像包括非授权用户,且基于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所述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识别到所述非授权用户进入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可视范围的情况下,指示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并通过所述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分像素熄灭;其中所述第二视角小于所述第一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并通过所述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分像素熄灭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分像素以第二视角显示所述第一界面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切换操作,所述电子装置指示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分像素和所述第二分像素以第一视角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M*2N的分像素阵列,所述分像素阵列中一列分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所述一列分像素的第i个分像素连接所述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源极线,所述一列分像素的第i+1个分像素连接所述两个源极线中的另一个源极线;所述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TFT,所述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TFT,所述第一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源极线,所述第二TFT源电极连接第二源极线,M和N为大于零的正整数,i为大于零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M*N的子像素阵列,所述子像素阵列中一列子像素共连接两个源极线,所述一列子像素的第i个子像素连接所述两个源极线中的一个源极线,所述一列子像素的第i+1个子像素连接所述两个源极线中的另一个源极线;所述第一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TFT,所述第二液晶分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TFT,所述第一TFT源电极连接第一源极线,所述第二TFT源电极连接所述第一TFT漏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确定所述参考图像包括非授权用户,且基于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所述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识别到所述非授权用户进入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可视范围,包括:
所述电子装置通过人脸识别确定所述参考图像中有非授权用户;
当所述参考图像中非授权用户的视觉线与所述参考图像中轴线的夹角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电子装置确定所述非授权用户进入第一可视范围;
其中,所述视觉线的朝向是从所述非授权用户双眼中心位置指向所述参考图像中轴点,所述参考图像中轴点是指所述参考图像顶部中心点,所述参考图像中轴线的朝向是从所述参考图像中轴点沿着所述参考图像的垂直朝向指向所述参考图像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像素阵列的一行子像素的两个相邻子像素中,前一个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包括部分堆叠的第一色组和第二色组,后一个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包括部分堆叠的所述第二色组和第三色组,所述两个相邻子像素对应的彩膜区域中的两个第二色组相邻,所述第一色组、所述第二色组和所述第三色组为不同色组。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显示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手机。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66711.6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3589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6711.6A CN113589558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6711.6A CN113589558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558A CN113589558A (zh) 2021-11-02
CN113589558B true CN113589558B (zh) 2023-04-14

Family

ID=7823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6711.6A Active CN113589558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955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2577A (ja) * 1996-11-13 1998-05-2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3353697A (zh) * 2013-07-19 2013-10-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144990A (zh) * 2017-06-07 2017-09-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多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9165535A (zh) * 2018-09-04 2019-0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保护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25448A (zh) * 2019-03-19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949736A (zh) * 2019-03-06 2019-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窥方法、防窥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3929A (zh) * 2019-08-19 2019-1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三视角显示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2577A (ja) * 1996-11-13 1998-05-2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3353697A (zh) * 2013-07-19 2013-10-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144990A (zh) * 2017-06-07 2017-09-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多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9165535A (zh) * 2018-09-04 2019-0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保护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49736A (zh) * 2019-03-06 2019-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窥方法、防窥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5448A (zh) * 2019-03-19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503929A (zh) * 2019-08-19 2019-1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三视角显示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558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3491B2 (e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adjusts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of an area having a under-screen camera disposed below the area
US10620689B2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8009666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0565623C (zh) 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536944B (zh) 显示器件和使用该显示器件的设备
US10777122B2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059721A1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method, input/output method, server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269748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8092176A (ja) 半導体装置
US20180018918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CN108615033B (zh) 一种支持全屏指纹识别的模组、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JP2011210242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システム
US2021022359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597714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JP465687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2885237A (zh)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4919722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US11114032B2 (en) Display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130607A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0403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011316A (ja) 表示端末装置
WO2021238345A1 (zh) 视角可控的模组、控制视角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89558B (zh)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035141A (zh)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89631A (zh) 驱动方法、装置、液晶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