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6620A -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6620A
CN113586620A CN202110875387.5A CN202110875387A CN113586620A CN 113586620 A CN113586620 A CN 113586620A CN 202110875387 A CN202110875387 A CN 202110875387A CN 113586620 A CN113586620 A CN 113586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lutch
exhaust port
gap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53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6620B (zh
Inventor
张叶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Tru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Truc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53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66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6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6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6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6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16D25/123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in view of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其包括:助力器,所述助力器具有第一排气口;离合器壳,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离合器壳还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的第二排气口;分离轴承,其设于所述离合器壳内部,且所述分离轴承与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使所述助力器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管依次进入所述分离轴承和所述内腔,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可以将分离轴承中的粉尘吹出,且助力器排出的气体为常温空气,能够将离合器滑摩产生的热量吹出,并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因此,可以实现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的功能,避免了整车动力性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操纵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到生产生活中。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控制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连接关系,利用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汽车启动和换挡等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离合器断开传动系统,但是离合器内部温度过高会对离合器的性能产生影响。
相关技术中,一种离合器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其是通过获取当前离合器的离合器片的实际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离合器的滑磨功、冷却流量、进油口温度及所述实际温度,计算所述当前离合器的离合器片的理论温度;将所述理论温度与第一预设限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理论温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限值时,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实现实时计算离合器片温度,并根据该温度执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离合器的目的,解决了难以实时监控离合器片温度保护离合器的问题。
但是,通过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来降低离合器温度的方式会导致整车动力性下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来降低离合器温度的方式会导致整车动力性下降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包括:助力器,所述助力器具有第一排气口;离合器壳,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离合器壳还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的第二排气口;分离轴承,其设于所述离合器壳内部,且所述分离轴承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使所述助力器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管依次进入所述分离轴承和所述内腔,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轴承套设于轴承盖外,所述分离轴承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承盖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述轴承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缝隙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隙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缝隙的相对两端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轴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与所述轴承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缝隙;以及安装于所述轴承座上的轴承单元,所述轴承单元可相对于所述轴承座转动,所述轴承单元与所述轴承套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缝隙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缝隙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垂直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缝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管之间通过模块化接口连接,且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通过模块化接口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壳对应所述第一排气口处设有进气口,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壳的底部;所述离合器壳内靠近所述分离轴承处设置有从动盘,当所述从动盘与压盘结合时,所述助力器从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气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由于助力器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和排气管到达分离轴承,进而对分离轴承进行吹气,可以将分离轴承中的粉尘吹出,且助力器排出的气体为常温空气,能够将离合器内滑摩产生的热量吹出,并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因此,可以实现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的功能,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从而避免了整车动力性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的分离轴承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中:
1、助力器;11、第一排气口;
2、离合器壳;21、内腔;22、第二排气口;
3、排气管;
4、分离轴承;41、轴承座;411、第一通道;412、第二通道;42、第一缝隙;43、轴承套;44、轴承单元;45、第二缝隙;
5、从动盘;
6、轴承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来降低离合器温度的方式会导致整车动力性下降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可以包括:助力器1,所述助力器1具有第一排气口11,本实施例中,助力器1可以是一般常见的助力器1结构,也可以是执行器结构,当助力器1为常见的助力器1结构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适用于MT变速箱,当助力器1为执行器结构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适用于AMT变速箱,也即该替代方案适用于AMT的离合器系统场景,助力器1在工作时可以排出常温气体;离合器壳2,所述离合器壳2可以具有内腔21,所述内腔21内部设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连通,也就是说,当助力器1进行排气时,助力器1排出的气体会通过第一排气口11进入排气管3中,所述离合器壳2还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21的第二排气口22,使得所述离合器壳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22排出到外界空气中;以及分离轴承4,其设于所述离合器壳2内部,且所述分离轴承4与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使所述助力器1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所述排气管3进入所述分离轴承4,由于离合器在每次换挡或者强制分离阶段,需对离合器进行分离再结合,每次结合,离合器内部的从动盘5与压盘之间会进行摩擦,使得从动盘5磨损产生粉尘和滑摩热量,分离轴承4较靠近离合器的从动盘5和压盘,从动盘5产生的粉尘会进入到分离轴承4中,导致分离轴承4发生卡滞,同时,粉尘还会进入到内腔21中的各处,从动盘5和压盘接触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分离轴承4以及内腔21中的各处,使得整个离合器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排气管3中的常温气体到达分离轴承4后,可以对分离轴承4内部或者外部进行吹灰,将分离轴承4中的粉尘吹出,同时,还可以将分离轴承4的热量带走,从分离轴承4排出的气体进而可以进入整个内腔21中,再从第二排气口22排出,进入整个内腔21的气体可以对整个离合器进行降温。
当将所述助力器1的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助力器1的右下端,使助力器1的排气口对地,所述助力器1在排气时,直接排出到外界空气中,并伴有“噗呲”的排气噪声,相比于将助力器1的排气口设置于右下端,本发明实施例将助力器1排气口布置在离合器壳2安装面并朝向离合器壳2内部,降低了每次离合器结合时助力器1的排气噪音。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轴承4套设于轴承盖6外,本实施例中,轴承盖6内设置有变速箱一轴,从动盘5可以通过花键安装于变速箱一轴上,从而可以带动变速箱一轴旋转,所述分离轴承4可以包括:轴承座41,所述轴承座41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具有第一缝隙42,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42沿轴承盖6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轴承座4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缝隙42连通的第一通道4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411设置于所述轴承座41的背面,所述第一通道411与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道4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缝隙42,另一端连接所述排气管3,使得所述排气管3中的气体可以进入所述第一通道411,进而通过所述第一通道411进入第一缝隙42中,由于所述轴承座41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会存在轴向移动,因此需要保留一定的间隙,保证所述轴承座41与所述轴承盖6均能够平滑移动,当所述第一缝隙42中积累的粉尘较多时,就会导致所述轴承座41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发生阻塞,而通过设置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通道411,使得所述排气管3中的气体吹向所述第一缝隙42,从而可以将所述第一缝隙42中的粉尘吹走,达到有效排灰;同时,由于所述第一通道411设置于所述轴承座41上,所述轴承座41是不随变速箱一轴转动或离合器的转动而转动的,从而可以保证所述分离轴承4的进气口不随变速箱一轴转动或离合器的转动而转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隙42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缝隙42沿所述轴承盖6轴向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具有开口,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缝隙42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内腔21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411连接于所述第一缝隙42的相对两端之间,也即所述第一通道411远离所述排气管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缝隙42的中部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411中的气体可以从所述第一缝隙42的大致中部的位置进入所述第一缝隙42,并从所述第一缝隙42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缝隙42的相对两端吹出,在将所述第一缝隙42中的粉尘吹出的同时,还提高了排灰效率。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轴承4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所述轴承座41内的轴承套43,也就是说,所述轴承座41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还设置有轴承套43,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因相对运动而对轴承座41造成大量磨损,所述轴承套43与所述轴承座41内壁贴合,且所述轴承套43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缝隙4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道411会穿过所述轴承套43与所述第一缝隙42连通;以及安装于所述轴承座41上的轴承单元44,所述轴承单元44可相对于所述轴承座41转动,且所述轴承单元44部分套设于所述轴承套43外,所述轴承单元44与所述轴承套43之间具有第二缝隙45,所述第二缝隙45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道411中的气体在进入所述第一缝隙42的同时,还可以进入所述第二缝隙45中,由于所述轴承单元44在使用的过程中是相对于所述轴承座41和所述轴承套43做旋转运动的,当所述第二缝隙45中积累的粉尘较多时,就会导致所述轴承单元44与所述轴承套43之间发生卡滞,而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缝隙45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使得所述排气管3中的气体吹向所述第一通道411,进而通过所述第一通道411进入所述第二缝隙45,从而可以将所述第二缝隙45中的粉尘吹走,达到有效排灰,防止所述轴承单元44卡滞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41还可以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的第二通道412,所述第二缝隙45通过所述第二通道412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也就是说,可以从所述第一通道411的侧边延伸出所述第二通道412,使所述第二通道4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411,所述第二通道4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缝隙45;所述第一通道411与所述第一缝隙4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也即,所述第一缝隙42可以沿所述轴承盖6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411可以沿所述轴承盖6的径向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通道411与所述第一缝隙42垂直设置,从所述排气管3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通道411后,可以沿所述第一通道411以最短的路径到达第一缝隙42,达到快速清灰,所述第二通道412与所述第二缝隙45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通道412与所述第一通道411垂直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缝隙45是沿所述轴承盖6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通道412也是沿所述轴承盖6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通道412可以自所述第一通道411靠近所述第二缝隙45的一侧垂直向所述第二缝隙45延伸,使得从所述第一通道411到达所述第二缝隙45的路径也实现最短,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二缝隙45快速清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缝隙4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轴承盖6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第一端可以是靠近所述从动盘5和所述压盘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可以是远离所述从动盘5和所述压盘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端正对所述轴承座41,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连通,因此,粉尘容易从所述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二缝隙45,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因此,从所述第一通道411进入的气体可以从第二端进入所述第二缝隙45,从而对所述第二缝隙45进行反吹,便于将所述第二缝隙45中的粉尘从第二端一直吹向所述第二缝隙45的第一端,避免了第二端的粉尘不易吹干净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412沿所述轴承盖6径向方向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一缝隙42沿所述轴承盖6径向方向的宽度,使得气体在从所述第二通道412的末端进入所述第二缝隙45的第二端时,气体可流通的通道横截面尺寸突然变小,气体在进入所述第二缝隙45后,在所述第二缝隙45中流动的同时,压力会增大,有助于使所述第二缝隙45中的粉尘与所述分离轴承4的内壁脱离。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排气管3之间可以通过模块化接口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排气管3之间可以实现快插,且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通道411之间也可以通过模块化接口连接,使得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通道411之间也可以实现快插,且所述排气管3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所述第一通道411之间的模块化接口的结构可以相同,从而实现模块化接口的通用化,减少设计成本。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壳2对应所述第一排气口11处设有进气口,所述排气管3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连通,也就说,所述助力器1是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壳2外侧的,通过在所述离合器壳2上设置进气口,所述助力器1在进行组装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排气口11对准所述进气口,并将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进气口进行密封固定,使所述助力器1中的气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11直接进入所述进气口,同时,所述排气管3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壳2的内侧,所述排气管3可以与所述进气口正对,并且可以将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进气口的内侧进行密封固定,使得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夹设于所述进气口的相对两侧,通过在所述离合器壳2上设置对应的进气口,避免了所述排气管3的外露,所述第一排气口11对着所述进气口,并朝向离合器壳2的内部,可以有效屏蔽所述助力器1排气的噪音。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口22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壳2的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口2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壳2的任意位置,通过在所述离合器壳2的底部开通所述第二排气口22,可以有效排出所述离合器的从动盘5摩擦粉尘和滑摩产生的热量,平衡外部与离合器壳2内部的气压,同时,可以避免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进水、遮挡或者落入异物等;所述离合器壳2内靠近所述分离轴承4处设置有从动盘5,当所述从动盘5与压盘结合时,所述助力器1从所述第一排气口11排出气体,也就是说,所述助力器1排气的动作与所述离合器每次结合的动作保持一致,保证每次离合器滑摩产生热量后,立即进行排灰和降温。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离合器系统的布置形式为拉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也适用于推式结构的离合器系统,并且,本实施例中,助力器1布置于离合器的下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助力器1也可以采用顶置布置,也就是布置于离合器的上侧,同时,也可适用于MT的离合器系统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以包括上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且所述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可以是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由于车辆采用了所述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在对离合器进行排灰和降温时,可以直接采用所述助力器1的排气气源,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不影响整车气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的原理为:
由于助力器1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11和排气管3到达分离轴承4,进而对分离轴承4进行吹气,可以将分离轴承4中的粉尘吹出,避免了离合器磨损产生的粉尘容易淤积在分离轴承4内,造成系统卡滞,提高了分离轴承4的使用寿命;同时,离合器滑摩产生的高温,在密闭的壳体空间中使得分离轴承4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易烧蚀,助力器1排出的气体为常温空气,能够将离合器滑摩产生的热量吹出,并通过第二排气口22排出,因此,可以实现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的功能,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从而避免了整车动力性下降的问题。所述第一排气口11每次排气总是在离合器结合阶段,每次离合器结合,滑摩产生的热量均可同步带走,同时,第二排气口22设置在离合器壳2底部,排出热空气、平衡气压的同时可有效排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助力器(1),所述助力器(1)具有第一排气口(11);
离合器壳(2),其具有内腔(21),所述内腔(21)内设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连通,所述离合器壳(2)还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21)的第二排气口(22);
分离轴承(4),其设于所述离合器壳(2)内部,且所述分离轴承(4)与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使所述助力器(1)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管(3)依次进入所述分离轴承(4)和所述内腔(21),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22)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4)套设于轴承盖(6)外,所述分离轴承(4)包括:
轴承座(41),所述轴承座(41)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具有第一缝隙(42),所述轴承座(4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缝隙(42)连通的第一通道(411),所述第一通道(411)与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隙(42)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411)连接于所述第一缝隙(42)的相对两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4)还包括:
安装于所述轴承座(41)内的轴承套(43),所述轴承套(43)与所述轴承盖(6)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缝隙(42);
以及安装于所述轴承座(41)上的轴承单元(44),所述轴承单元(44)可相对于所述轴承座(41)转动,所述轴承单元(44)与所述轴承套(43)之间具有第二缝隙(45),所述第二缝隙(45)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座(41)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的第二通道(412),所述第二缝隙(45)通过所述第二通道(412)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411)与所述第一缝隙(4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通道(412)与所述第二缝隙(45)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通道(412)与所述第一通道(411)垂直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缝隙(4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道(411)连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排气管(3)之间通过模块化接口连接,且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通道(411)之间通过模块化接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壳(2)对应所述第一排气口(11)处设有进气口,所述排气管(3)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气口(22)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壳(2)的底部;
所述离合器壳(2)内靠近所述分离轴承(4)处设置有从动盘(5),当所述从动盘(5)与压盘结合时,所述助力器(1)从所述第一排气口(11)排出气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
CN202110875387.5A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113586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5387.5A CN113586620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5387.5A CN113586620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6620A true CN113586620A (zh) 2021-11-02
CN113586620B CN113586620B (zh) 2023-05-05

Family

ID=78253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5387.5A Active CN113586620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662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38869A1 (fr) * 1982-12-29 1984-07-06 Fraymon Sa Butee de de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commande d'embrayage correspondante
CN101306645A (zh) * 2008-01-26 2008-11-19 桂林福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向飞轮壳和/或离合器壳体内通气排除粉尘的方法
CN111306219A (zh) * 2020-02-21 2020-06-1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直推同轴式离合器分离单元
CN212616001U (zh) * 2020-07-03 2021-02-26 徕卡姆动力传动系统(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分离轴承排气结构
CN113048164A (zh) * 2021-03-24 2021-06-29 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内排气式离合器助力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38869A1 (fr) * 1982-12-29 1984-07-06 Fraymon Sa Butee de de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commande d'embrayage correspondante
CN101306645A (zh) * 2008-01-26 2008-11-19 桂林福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向飞轮壳和/或离合器壳体内通气排除粉尘的方法
CN111306219A (zh) * 2020-02-21 2020-06-1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直推同轴式离合器分离单元
CN212616001U (zh) * 2020-07-03 2021-02-26 徕卡姆动力传动系统(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分离轴承排气结构
CN113048164A (zh) * 2021-03-24 2021-06-29 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内排气式离合器助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6620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3064B1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JP6331736B2 (ja) 可変ノズルユニット及び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JP4621557B2 (ja) バルブアセンブリ
US6655153B2 (en) Gas turbine shaft and heat shield cooling arrangement
WO2016002544A1 (ja) 可変ノズルユニット及び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JP2007298033A (ja) 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のためのシール組立体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
WO2006038944A1 (en) Bore and shaft assembly
CZ9901779A3 (cs) Způsob provozu radiálního kompresoru a radiální kompresor k jeho provádění
KR20070026003A (ko) 가스 터빈 공기 공급원을 위한 먼지 분리기
US6994516B2 (en) Turbine rotor
WO2020082957A1 (zh)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CN113357146B (zh) 爪泵
JP6248628B2 (ja) 過給機
TWI401366B (zh) Electric blower and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electric blower
CN113586620A (zh) 一种离合器系统排灰降温结构及车辆
US4583768A (en) Flexible exhaust coupling
US20050268610A1 (en)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192878B2 (ja)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CN216281723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010038237A (ja) クラッチ冷却装置
JP2014095382A (ja) 排気ガス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7485778B2 (ja) 真空シール装置、及び、駆動伝達装置
CN112377340B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涡轮增压系统和商用车
WO2023228467A1 (ja) タービンおよび過給機
JP7492417B2 (ja) ガスタービンの車室の冷却装置、ガスタービン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の車室の冷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