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467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4467A
CN113574467A CN202080020986.2A CN202080020986A CN113574467A CN 113574467 A CN113574467 A CN 113574467A CN 202080020986 A CN202080020986 A CN 202080020986A CN 113574467 A CN113574467 A CN 113574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remaining amount
develop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09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4467B (zh
Inventor
野口富生
佐藤昌明
松坂贤治
藤中幸治
鲛岛隆夫
丰田彬敏
稻叶雄一郎
饭田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24100781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1992A/zh
Priority to CN202410079074.2A priority patent/CN117826552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0/01108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8954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574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4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4Reconditioning of the developer unit,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unit, e.g. resealing of the unit before refilling with to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显影剂容器(32),相对于它可附接和拆卸补充容器(40)且它有容纳要承载在显影剂承载构件(31)上的显影剂的容纳部(36)和从补充容器(40)向容纳部(36)补充显影剂的补充口(32a);转印装置(12),将图像承载构件(2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支撑托盘(82),具有支撑记录材料的支撑表面(81);排出装置(80),将已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支撑表面(81);支撑托盘(82)具有开口部(82a),开口部敞开成使得补充口(32a)从支撑表面(81)暴露;设有配置成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可动的开闭构件(83),在关闭位置开闭构件覆盖补充口(32a)以构成支撑表面(81)的一部分,在打开位置补充口(32a)暴露。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地,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通过把形成在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作转印介质的转印材料上来形成图像。另外,作为显影剂补充方式,例如已知处理盒方式和调色剂补充方式。处理盒方式是把感光鼓和显影剂容器集成为处理盒并且当显影剂用尽时用新处理盒更换处理盒的方式。
相比之下,调色剂补充方式是当调色剂用尽时向显影剂容器补充新调色剂的方式。常规地,提出了调色剂补充式单组分显影装置,其中,把能够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供应盒连接到传送调色剂的调色剂传送路径(参见专利文献1)。通过传送螺杆把贮存在调色剂供应盒中的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传送路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8-300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对于成像设备,使用者一直期望各种方式,诸如上述处理盒方式和调色剂补充方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容纳显影剂的补充容器可附接到成像设备上和从成像设备可拆卸,成像设备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显影剂图像,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配置成在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同时旋转;显影剂承载构件,配置成承载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剂容器,补充容器可附接到显影剂容器上和从显影剂容器可拆卸补充容器,显影剂容器包括:容纳部,配置成容纳要承载在显影剂承载构件上的显影剂;和补充口,用于从补充容器向容纳部补充显影剂;转印装置,配置成将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支撑托盘,包括支撑表面,记录材料支撑在支撑表面上;以及排出装置,配置成将已经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支撑表面上;其中,支撑托盘具有开口部,开口部敞开成使得补充口穿过支撑表面而暴露;并且其中,设置有配置成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开闭构件,在关闭位置处开闭构件覆盖补充口并且作为支撑表面的一部分,在打开位置处补充口被暴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的型式。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来揭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注意,在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要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1B是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A是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B是在顶盖打开状态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3是在处理盒拆卸状态下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4A是在读取装置的压板关闭状态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4B是在压板打开状态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4C是在读取装置打开状态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5A是显影剂容器和调色剂包的透视图。
图5B是显影剂容器和调色剂包的前视图。
图6A是沿着图5B的6A-6A截取的剖视图。
图6B是沿着图5B的6B-6B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调色剂包的透视图。
图8A是调色剂包的前视图。
图8B是调色剂包的第一变型例的前视图。
图8C是调色剂包的第二变型例的前视图。
图9是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11A是在调色剂剩余量小的状态下显影剂容器的剖视图。
图11B是在调色剂剩余量大的状态下显影剂容器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3是示出调色剂补充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操作部的透视图。
图16A是示出调色剂包附接到补充口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B是示出调色剂已经开始从调色剂包掉落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C是示出已经用调色剂包中的所有调色剂补充显影剂容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A是在调色剂剩余量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的透视图。
图17B是在调色剂剩余量处于中水平的状态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的透视图。
图17C是在调色剂剩余量处于满水平的状态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的透视图。
图18A是示出在显影剂容器容量与调色剂剩余量水平之间关系的图。
图18B是示出当从小容量调色剂包补充调色剂时调色剂剩余量的图。
图18C是示出当从大容量调色剂包补充调色剂时调色剂剩余量的图。
图19A是成像设备的第一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19B是成像设备的第二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19C是成像设备的第三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20A是成像设备的第四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20B是成像设备的第五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21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1B是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2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22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23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3B是在处理盒被拉出的状态下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调色剂包附接到已经被拉出的处理盒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A是在处理盒被拉出的状态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5B是示出调色剂包附接到已经被拉出的处理盒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的显影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2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搅拌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构造的示意图。成像设备1是单色打印机,基于从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记录材料的示例包括不同材料的各种片材材料,例如纸(诸如普通纸和硬纸板)、塑料膜(诸如用于高架投影仪的片材)、不规则形状的片材(诸如信封和索引纸)、以及布。
[总体构造]
如图1A和图1B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打印机主体100,用作设备主体;读取装置200,可开闭地由打印机主体100支撑;以及操作部300,附接到打印机主体100的外表面上。打印机主体100包括:成像部10,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进给部60,用于将记录材料进给到成像部10;定影部70,用于把由成像部1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以及排出辊对80。
成像部10包括扫描单元11、电子照相式处理盒20、和转印辊12,转印辊12把形成在处理盒20的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作为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如图6A和图6B所示,处理盒20包括:感光鼓21;充电辊22,设置在感光鼓21附近;以及显影装置30,包括曝光前装置23和显影辊31。
感光鼓21是形成为圆筒形形状的感光体。本实施例的感光鼓21包括由铝形成的鼓形基体和在鼓形基体上由可带负电的有机感光体形成的感光层。另外,通过电机来驱动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1以预定处理速度沿着预定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充电辊22以预定压接触力与感光鼓21接触,以形成充电部。另外,通过充电高电压电源施加所期望的充电电压,因此感光鼓21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电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辊22把感光鼓21充电到负极性。曝光前装置23使感光鼓21的表面电位在进入充电部之前除电,以便在充电部中稳定放电。
通过用多面镜将对应于从外部装置或读取装置200输入信息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21上,用作曝光装置的扫描单元11以扫描方式对感光鼓21的表面进行曝光。由于该曝光,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注意,扫描单元11不限于激光扫描装置,例如也可采用LED曝光装置,LED曝光装置包括LED阵列,其中,在感光鼓21的纵向上布置多个LED。
显影装置30包括:显影辊31,用作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剂容器32,用作显影装置30的框架构件;和供应辊33,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31。显影辊31和供应辊33可旋转地由显影剂容器32支撑。另外,显影辊31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开口部处,与感光鼓21对置。供应辊33可旋转地与显影辊31接触,通过供应辊33把容纳在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用作显影剂)施加在显影辊31的表面上。注意,供应辊33不是必需的,只要采用可将足够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31的构造即可。
对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使用接触显影方式作为显影方式。即,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层在感光鼓21和显影辊31彼此对置的显影部(显影区域)中与感光鼓21接触。显影电压由显影高电压电源向显影辊31施加。在显影电压下,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根据感光鼓21的表面电位分布来从显影辊31转印到鼓表面上,从而把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反转显影方式。即,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21的在充电步骤中被充电、在曝光步骤中被曝光并且因此具有减少电荷量的表面区域,因此形成调色剂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6μm粒径和负极性正常充电极性的调色剂。例如,作为本实施例的调色剂,采用了通过聚合法生产的聚合物调色剂。另外,本实施例的调色剂是不含磁性组分的所谓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并且主要通过分子间力或静电力(镜像力)承载在显影辊31上。然而,可使用含有磁性组分的单组分显影剂。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单组分显影剂除了含有调色剂颗粒以外还含有用于调整调色剂流动性和带电性的添加剂(例如,蜡和二氧化硅细颗粒)。另外,由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可用作显影剂。在使用磁性显影剂的情况下,例如采用在内周表面上设置有磁体的圆筒形显影套筒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
用作搅拌装置的搅拌构件34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内部。通过电机M1(参见图12)来驱动搅拌构件34枢转,从而搅拌构件34搅拌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并且将调色剂递送(传送)到显影辊31和供应辊33。另外,搅拌构件34具有使未用于显影并从显影辊31剥离的调色剂在显影剂容器中循环以使显影剂容器中调色剂均匀的功能。注意,搅拌构件34不限于枢转型。例如,可采用摆动型的搅拌构件。另外,除搅拌构件34以外,还可提供另一个搅拌构件。
另外,用于管制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量的显影刮刀35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设置了显影辊31的开口部处。随着显影辊31的旋转,供应到显影辊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在显影辊31与显影刮刀35之间的对置部,从而形成均匀薄层,并且通过摩擦带电而带负电。
如图1A和图1B所示,进给部60包括可开闭地由打印机主体100支撑的前门61、托盘部62、内板63、托盘弹簧64和拾取辊65。托盘部62构成记录材料容纳空间的底表面,通过打开前门61而暴露;并且内板63由托盘部62支撑,能够上升和下降。托盘弹簧64向上推压内板63,并且把由内板63支撑的记录材料P压靠在拾取辊65上。注意,前门61在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关闭记录材料容纳空间,并且在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0打开的状态下与托盘部62和内板63一起支撑记录材料P。
定影部70是热定影式,通过加热和熔化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来执行图像定影处理。定影部70包括:定影膜71;定影加热器,诸如陶瓷加热器,用于加热定影膜71;热敏电阻,用于测量定影加热器的温度;和加压辊72,用于压接触定影膜71。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设备1的成像操作。当向成像设备1输入成像指令时,基于从连接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计算机或从读取装置200输入的图像信息来开始成像部10的成像处理。扫描单元11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朝向感光鼓21照射激光。此时,感光鼓21已经由充电辊22充电,由于激光照射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由显影辊31显影该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与上述成像处理并行地,进给部60的拾取辊65递送出由前门61、托盘部62和内板63支撑的记录材料P。由拾取辊65将记录材料P进给到对齐辊对15,并且通过记录材料抵接对齐辊对15的夹持部来校正该记录材料P的歪斜。然后,与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定时相一致地驱动对齐辊对15,并且对齐辊对15将记录材料P传送到由转印辊12和感光鼓21形成的转印夹持部。
将转印电压从转印高电压电源施加到用作转印装置和转印部的转印辊12,并且将承载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对齐辊对15传送的记录材料P上。将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传送到定影部70,并且当调色剂图像通过在定影部70的定影膜71和加压辊72之间的夹持部时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因此,调色剂颗粒熔化并且然后粘附,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P。通过用作排出装置和排出部的排出辊对80来把已经通过了定影部70的记录材料P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设备外部),并且将记录材料P支撑在形成在打印机主体100上部中用作支撑部的排出托盘81上。
排出托盘81朝着记录材料排出方向下游侧向上倾斜,排出到排出托盘81上的记录材料沿着排出托盘81向下滑动,因此记录材料的后端被管制表面84对齐。
如图4A和图4B所示,读取装置200包括:读取单元201,读取单元中包括未示出的读取部;和压板202,可开闭地由读取单元201支撑。在读取单元201的上表面上设置了台板玻璃203,该台板玻璃透射从读取部发射的光,并且原稿将放置在该台板玻璃上。
在原稿的图像要被读取装置200读取的情况下,使用者在压板202打开状态下将原稿放置在台板玻璃203上。然后,关闭压板202以防止台板玻璃203上的原稿移位,并且例如操作操作部300以向成像设备1输出读取命令。当开始读取操作时,读取单元201中的读取部在副扫描方向(即,从成像设备1的操作部300的前面看时的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在从发光部向原稿发射光的同时读取部通过受光部来接收在原稿上反射的光,并且能够执行光电转换以读取原稿的图像。注意,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是基于从操作部300的前面看时的状态来定义的。
如图2B和图3所示,在打印机主体100的上部中限定了向上敞开的第一开口部101,第一开口部101由顶盖82覆盖。用作支撑托盘的顶盖82被支撑成能够围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枢转轴82c而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0可开闭,并且在顶盖的上表面上形成了用作支撑表面的排出托盘81。在读取装置20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0打开的状态下,顶盖82从前侧向后侧打开。注意,读取装置200和顶盖82可配置成由保持机构(诸如铰链机构)保持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例如,在由拾取辊65进给的记录材料所通过的传送路径CP中因卡纸等原因而发生记录材料卡塞的情况下,使用者将顶盖82与读取装置200一起打开。然后,使用者经由因打开顶盖82而暴露的第一开口部101来接近处理盒20,并且沿着盒引导件102拉出处理盒20。盒引导件102可供设置在处理盒20的感光鼓21的轴向端部处的突出部21a(参见图5A)滑动并引导该突出部。
然后,由于通过第一开口部101将处理盒20拉出到外部,所以产生了可供手接近传送路径CP的空间。使用者可通过第一开口部101将手放入打印机主体100中,因此可接近卡塞传送路径CP的记录材料以移除卡塞的记录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和图4C所示,开闭构件83可开闭地设置在顶盖82上。在顶盖82的排出托盘81中限定了用作向上敞开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82a。开闭构件83配置成能够在开闭构件83覆盖补充口32a使得调色剂包40不能附接到显影剂容器32的关闭位置与开闭构件83暴露补充口32a使得调色剂包40可附接到显影剂容器32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开闭构件83作为排出托盘81的一部分。开闭构件83和第二开口部82a形成在排出托盘81的左侧。另外,开闭构件83由顶盖82支撑成能够围绕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枢转轴83a开闭,通过经由设置在顶盖82上的槽部82b用手指钩在开闭构件上来把开闭构件向左打开。根据顶盖82的形状,开闭构件83形成为近似L形。
打开排出托盘81的第二开口部82a使得限定在显影剂容器32上部中的用于调色剂补充的补充口32a暴露,并且使用者可通过在不打开顶盖82的情况下打开开闭构件83来接近补充口32a。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式是在显影装置30仍然附接到成像设备1的状态下使用者从填充有用于补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包40(参见图1A和图1B)向显影装置30补充调色剂(直接补充方式)。因此,在处理盒20的调色剂剩余量小的情况下,不再需要进行从打印机主体100取出处理盒20并且用全新的处理盒更换处理盒20的操作,因此可提高可用性。另外,与更换整个处理盒20相比,可以用更低成本来给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注意,由于不需要更换各个辊和齿轮,因此与仅更换处理盒20的显影装置30的情况相比,直接补充方式也可降低成本。注意,成像设备1和调色剂包40构成成像系统。
[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无清洁器式构造,其中,未转印到记录材料P但残留在感光鼓2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装置30中并再利用。通过以下处理来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包括充电为正极性的调色剂和充电为负极性但没有足够电荷的调色剂的混合物。转印之后的感光鼓21由曝光前装置23除电,使充电辊22产生均匀放电,因此使转印残余调色剂再次充电为负极性。随着感光鼓21的旋转,在充电部中再次充电为负极性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到达显影部。然后,已经通过了充电部的感光鼓21的表面区域在转印残余调色剂仍然附着到感光鼓表面的状态下由扫描单元11曝光,因此在感光鼓表面上绘制静电潜像。
这里,将分别地针对感光鼓21的曝光部和非曝光部来描述已经到达显影部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行为。在显影部中,附着到感光鼓21的非曝光部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因在感光鼓21的非曝光部的电位(暗电位)与显影电压之间的电位差而转印到显影辊31上,并且被回收到显影剂容器32中。这是因为:在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为负极性的前提下,施加到显影辊31的显影电压相对于非曝光部的电位而言是相对正极性的。注意,回收到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通过与显影剂容器中的调色剂一起被搅拌构件34搅拌而被分散,并且被承载在显影辊31上以再次用于显影处理。
相比之下,附着到感光鼓21的曝光部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表面上,而没有在显影部中从感光鼓21转印到显影辊31。这是因为:在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为负极性的前提下,施加到显影辊31的显影电压的电位比曝光部的电位(亮电位)更处于负极性侧。残留在感光鼓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在与要从显影辊31转印到曝光部的其他调色剂一起被承载在感光鼓21上的同时移动到转印部,并且在转印部中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
尽管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将转印残余调色剂回收到显影装置30中并再利用的无清洁器式构造,但是也可采用转印残余调色剂由抵接感光鼓21的清洁刮刀回收的常规已知构造。在这种情况下,由清洁刮刀回收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回收到与显影装置30分开地设置的回收容器中。然而,采用无清洁器式构造消除了安装用于回收转印残余调色剂等的回收容器的必要性,因此能够进一步小型化成像设备1,并且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再利用可降低打印成本。
[显影剂容器和调色剂包的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剂容器32和调色剂包40的构造。图5A是显影剂容器32和调色剂包40的透视图,并且图5B是显影剂容器32和调色剂包40的前视图。图6A是沿着图5B的6A-6A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6B是沿着图5B的6B-6B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5A至图6B所示,显影剂容器32包括容纳有搅拌构件34的传送腔室36,并且用作容纳调色剂的容纳腔室的传送腔室36在显影剂容器32纵向(左右方向)全长上延伸。另外,传送腔室36与把显影辊31和供应辊33可旋转地支撑的框架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容纳要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显影剂。另外,显影剂容器32包括:第一突出部37,作为从传送腔室36的一个纵向端部向上突出并且与传送腔室36连通的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38,从传送腔室36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向上突出。即,第一突出部37在显影辊3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一个端部处,并且在与上述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比显影剂容器32的中央部更朝向排出托盘81突出。第二突出部38在显影辊3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另一个端部处,并且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比显影剂容器32的中央部更朝向排出托盘81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37形成在显影剂容器32的左侧,并且第二突出部38形成在显影剂容器32的右侧。在第一突出部37的上端部(远端部)处设置了可附接调色剂包40的附接部57,并且用于从调色剂包40向传送腔室36补充调色剂的补充口32a限定在附接部57中。调色剂包40可在暴露于设备外部的状态下附接到附接部57。
显影剂容器32配置成使得通过补充口32a供应的调色剂仅凭着自重而到达搅拌构件34。这里,“自重”是指配置成即使在显影剂容器32的补充口32a与搅拌构件34之间未设置旋转或摆动来传送调色剂的搅拌构件(传送构件),调色剂也能凭着自重而到达搅拌构件34。另外,在显影剂容器32中,作为传送构件的搅拌构件34布置成使得搅拌构件34是最靠近补充口32a的旋转构件,并且该搅拌构件的旋转使传送腔室36中的调色剂到达显影辊31或供应辊33。
第一突出部37和第二突出部38从传送腔室36朝设备前侧向上倾斜地延伸。即,第一突出部37和第二突出部38向着排出辊对80的排出方向下游和向上突出。因此,形成在第一突出部37中的补充口32a设置在成像设备1的前侧,因此可容易地执行对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补充操作。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围绕设备后侧可开闭的读取装置200设置在开闭构件83上方,因此可通过将补充口32a设置在设备前侧来更高效地使用在补充口32a与读取装置200之间的空间。因此,可提高从补充口32a补充调色剂的操作性。
第一突出部37的上部和第二突出部38的上部通过用作连接部的把手部39而彼此连接。从扫描单元11(参见图1A)朝向感光鼓21发射的激光L(参见图1A)所通过的激光通过空间SP限定在把手部39与传送腔室36之间。
把手部39包括可供使用者手指钩住而抓持的捏持部39a,并且捏持部39a形成为从把手部39的顶板向上突出。第一突出部37形成为中空形状,并且在第一突出部的上表面中限定了补充口32a。补充口32a配置成可连接到调色剂包40。
通过在显影剂容器32的纵向一侧设置第一突出部37(在其远端部限定了补充口32a),可确保从扫描单元11发射的激光L可通过的激光通过空间SP,并且可使成像设备1小型化。另外,由于在显影剂容器32的纵向另一侧设置了第二突出部38,并且形成有将第一突出部37和第二突出部38彼此连接的把手部39,因此可提高从打印机主体100取出处理盒20的可用性。注意,第二突出部38可类似第一突出部37那样形成为中空形状,或者也可形成为实心形状。
图2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的显影剂容器320的透视图。显影剂容器320包括设置在纵向端部处的突出部370,并且突出部370突出高于显影剂容器320的纵向中央部。用于附接调色剂包40的附接部570设置在突出部370上,并且补充口320a设置在附接部570中。
突出部370与图5B所示的第一突出部37不同之处在于:突出部370上设置了凹部370a。凹部370a设置在突出部370的侧表面上,并且从显影剂容器320的纵向中央部到纵向端部的方向上凹入。另外,凹部370a的凹入量在靠近感光鼓21的位置处更大。这里,可考虑的是,在扫描单元11与显影剂容器320之间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在调色剂包40的附接方向上看激光L的照射区域与附接部570(补充口320a)重叠。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在激光L上方设置附接部570以使得激光L通过凹部370a,可避免在激光L与显影剂容器320之间的干扰。因此,不需要为了避免与激光L干涉而进一步朝向纵向端部移动突出部370,因此可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如图5A至图6B所示,调色剂包40配置成可附接到第一突出部37的附接部57和可从附接部拆卸。另外,调色剂包40包括:闸板构件41,设置在开口部处并可开闭;以及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突起42,形成为与限定在附接部57中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槽部32b对应。在使用者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的情况下,使用者把调色剂包40定位成使得突起42通过附接部57的槽部32b,并且因此将调色剂包40连接到附接部57。另外,当调色剂包40在该状态下旋转180°时,调色剂包40的闸板构件41抵接附接部57的未示出的抵接部以相对于调色剂包40的主体旋转,因此闸板构件41被打开。因此,容纳在调色剂包40中的调色剂从调色剂包40掉落,并且所掉落的调色剂通过补充口32a进入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一突出部37。注意,闸板构件41可设置在补充口32a上。
第一突出部37包括在与补充口32a的开口相对位置处的倾斜表面37a,并且倾斜表面37a朝向传送腔室36向下倾斜。因此,通过补充口32a供应的调色剂由倾斜表面37a引导到传送腔室36。图27是搅拌构件34的透视图。如图6和图27所示,搅拌构件34包括在纵向上延伸的搅拌轴34a和固定到搅拌轴34a并从搅拌轴34a径向向外延伸的叶片部34b。叶片部34b是具有柔性的片。搅拌构件34围绕搅拌轴34a的轴部34c旋转。
随着搅拌构件34的旋转,通过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搅拌构件34上游的补充口32a所补充的调色剂被递送到显影辊31和供应辊33。搅拌构件34的传送方向平行于显影剂容器32的纵向。尽管补充口32a和第一突出部37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但是通过搅拌构件34的重复旋转使调色剂散布到整个显影剂容器32。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构件34由搅拌轴34a和叶片部34b构成,但是螺旋形状的搅拌轴也可用作将调色剂散布到整个显影剂容器32的元件。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A所示调色剂包40由易变形的塑料袋构成,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调色剂包可由如图8B所示具有近似圆锥形形状的瓶容器40B构成,或者可由如图8C所示由纸形成的纸容器40C形成。在任一情况下,调色剂包的材料和形状都可以是任何种类。另外,作为用于从调色剂包排出调色剂的方法,优选的是在调色剂包40或纸容器40C的情况下使用者挤压调色剂包,并且优选的是在瓶容器40B的情况下使用者在通过敲击容器等来振动容器的同时使调色剂掉落。另外,可在瓶容器40B中设置排出机构以从瓶容器40B排出调色剂。另外,排出机构可配置成与打印机主体100接合并且从打印机主体100接收驱动力。
另外,可从任何一种调色剂包省略闸板构件41,并且可使用滑动型闸板构件来代替旋转型闸板构件41。另外,闸板构件41可配置成在将调色剂包附接到补充口32a或在已附接状态下旋转调色剂包时被破坏,或者也可以是可拆卸盖结构(诸如贴纸)。
[用于调色剂剩余量的检测方法]
接下来,将参考图9至图11来描述用于检测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剩余量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中设置了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以检测对应于显影剂容器32中调色剂剩余量的状态。
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包括发光部51a和受光部51b,并且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包括发光部52a和受光部52b。图10是示出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52的电路构造的示例的电路图。注意,以下将描述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的电路构造,并且将省略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电路构造的描述。
尽管图10中采用LED作为发光部51a并且采用通过来自LED的光而切换到接通状态的光电晶体管作为受光部51b,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采用卤素灯或荧光灯作为发光部51a,并且采用光电二极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作为受光部51b。注意,在发光部51a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设置了未图示的开关,并且通过接通该开关,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压就被施加到发光部51a,并且发光部51a处于通电状态。同时,在受光部51b与电源电压Vcc之间也设置了未图示的开关,并且通过接通该开关,受光部51b根据对应于检测到光量的电流而处于通电状态。
发光部51a连接到电源电压Vcc和限流电阻器R1,并且发光部51a根据由限流电阻器R1确定的电流来发光。如图9所示,从发光部51a发射的光通过光路Q1,并且由受光部51b接收。受光部51b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到电源电压Vcc,并且受光部的发射极端子连接到检测电阻器R2。作为光电晶体管的受光部51b接收从发光部51a发射的光,并且输出与接收到光量对应的信号(电流)。该信号由检测电阻器R2转换为电压V1,并且输入到控制部90的A/D转换部95(参见图12)。注意,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受光部52b接收从发光部52a发射并已经通过光路Q2的光,并且与接收到光量对应的电压V2被输出、并输入到控制部90的A/D转换部95。
控制部90(CPU 91)基于输入电压电平来确定受光部51b和52b是否已经接收到来自发光部51a和51b的光。控制部90(CPU 91)基于在显影剂容器32中调色剂由搅拌构件34搅拌了一定时间时受光部51b和52b检测到每个光的时长和接收到光的光强来计算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量。即,ROM 93预先存储可根据在调色剂由搅拌构件34传送时的受光时间和光强来输出调色剂剩余量的表,并且控制部90基于给A/D转换部95的输入和所述表来估计/计算调色剂剩余量。
更具体地,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的光路Q1设定为与搅拌构件34的旋转轨迹T交叉。另外,在搅拌构件34的每次旋转中光路Q1中的光被搅拌构件34搅起的调色剂阻挡的时间,即受光部51b未检测到来自发光部51a的光的时间,是取决于调色剂剩余量而变化。另外,受光部51b的受光强度也取决于调色剂剩余量而变化。
即,当调色剂剩余量大时,光路Q1更易于被调色剂阻挡,因此受光部51b受光的时间变得更短,并且由受光部51b接收的光的受光强度变得更低。相比之下,相反地在调色剂剩余量小的情况下,受光部51b接收光的时间变得更长,并且由受光部51b接收的光的受光强度变得更高。因此,控制部90可基于受光部51b的受光时间和受光强度来确定调色剂剩余量是处于低水平还是中水平,稍后将描述。例如,如图11A所示,在显影剂容器32的传送腔室36中的调色剂量小的情况下,确定调色剂剩余量处于低水平。注意,尽管在以上描述中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设置成不与搅拌构件34的旋转轨迹T交叉,但是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可与上述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类似地设置成与搅拌构件34的旋转轨迹T交叉。
另外,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光路Q2设定为在旋转轨迹T上方,以便不与搅拌构件34的旋转轨迹T交叉。另外,在光路Q2中的光被调色剂阻挡的情况下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受光部52b检测不到来自发光部52a的光,并且在光路Q2中的光没有被调色剂阻挡的情况下检测到来自发光部52a的光。因此,不管搅拌构件34的旋转操作如何,控制部90都可基于受光部52b是否已经接收到光来确定调色剂剩余量是否处于满水平,稍后将描述。例如,如图11B所示,在显影剂容器32的传送腔室36中的调色剂量大的情况下,确定调色剂剩余量处于满水平。注意,尽管在以上描述中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设置成不与搅拌构件34的旋转轨迹T交叉,但是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可与上述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类似地设置成与搅拌构件34的旋转轨迹T交叉。
注意,用于调色剂剩余量的检测/估计方法不限于参考图9描述的光学调色剂剩余量检测方法,也可采用用于调色剂剩余量的各种已知类型检测/估计方法。例如,可通过在用作框架构件的显影剂容器32的内壁上设置在显影辊纵向延伸的两个以上金属板或导电树脂片并且测量在两个金属板或导电树脂片之间的静电容来检测/估计调色剂剩余量。替代地,可提供从下方支撑显影装置30的载荷传感器,并且CPU 91可通过从由载荷传感器测量的重量减去没有调色剂情况下显影装置30的重量来计算调色剂剩余量。另外,可省略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并且控制部90(CPU 91)可根据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和激光的发射状态来计算调色剂剩余量。
[成像设备的控制系统]
图12是示出成像设备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用作成像设备1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90包括用作计算装置的CPU 91、用作CPU 91的工作区域的RAM 92、和存储各种程序的ROM 93。另外,控制部90包括用作连接到外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的I/O接口94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部95。
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附接传感器53和开闭传感器54连接到控制部90的输入侧,并且附接传感器53检测调色剂包40是否附接到显影剂容器32的补充口32a。例如,附接传感器53由设置在补充口32a处的压力传感器构成,并且因被调色剂包40的突起42按压而输出检测信号。另外,开闭传感器54检测开闭构件83是否已经相对于顶盖82打开。开闭传感器54例如由压力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构成。
另外,控制部90连接到操作部300、成像部10和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用作能够通知关于调色剂剩余量信息的通知装置。操作部300包括能够显示各种设定画面的显示部301、物理键等。显示部301例如由液晶面板构成。成像部10包括用作驱动感光鼓21、显影辊31、供应辊33、搅拌构件34等的驱动源的电机M1。注意,感光鼓21、显影辊31、供应辊33和搅拌构件34可配置成各自由不同电机驱动。
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设置在如图1B和图17所示打印机主体100的壳体的前表面的右侧,即,处于设置在左侧的操作部300的相反侧,并且显示关于显影剂容器32中调色剂剩余量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是由在上下方向上布置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指示器构成的面板构件,并且指示器分别对应低水平、中水平和满水平。
即,如图17A所示,在仅底部指示器接通的情况下,指示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剩余量处于用作第三状态的低水平。如图17B所示,在底部指示器和中间指示器接通而顶部指示器关断的情况下,指示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剩余量处于作为第二状态的中水平。如图17C所示,在所有三个指示器都接通的情况下,指示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剩余量处于用作第一状态的满水平。注意,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不限于液晶面板,也可由光源(诸如LED或白炽灯)和漫射透镜构成。注意,尽管在图17所示示例中已经对作为指示调色剂剩余量的通知手段给出了描述,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图17A的指示可指示需要补充调色剂,图17B的指示可指示不需要补充调色剂,并且图17C的指示可指示已经充分地补充调色剂。
[调色剂补充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用调色剂包40中的调色剂补充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补充处理。如图13所示,当调色剂补充处理开始时,控制部90确定是否已经发出补充操作开始命令(步骤S1)。在本实施例中,补充操作开始命令是如图15所示使用者通过操作部300的操作。具体地,在显示部301正显示提示操作按钮1的消息的状态下,通过使用者操作操作部300并因此按下按钮1来输出补充操作开始命令。
注意,此时,由于调色剂包40附接到显影剂容器32的补充口32a,因此开闭构件83打开。由于操作部300和补充口32a都设置在设备的左侧,因此能够在操作操作部300的同时容易地执行使用调色剂包40的调色剂补充操作。另外,当开闭传感器54检测到开闭构件83已经打开时,控制部90禁止并停止成像设备1的成像操作。因此,在开闭构件83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设备1的传送辊、感光鼓21、扫描单元11等停止。
注意,补充操作开始命令不限于对按钮1的按压操作,补充操作开始命令可以是对显示部301的触摸操作,或者可响应于由附接传感器53检测到调色剂包40附接到补充口32a而输出操作开始命令。另外,也可提供检测调色剂包40的闸板构件41是否已经打开的传感器,并且可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输出补充操作开始命令。另外,也可基于开闭传感器54对开闭构件83的打开操作的检测来输出补充操作开始命令。另外,可采用的构造是在开闭构件83打开时关断施加到处理盒20的高电压电源以使得可仅驱动用于驱动搅拌构件34的电机M1。
在已经确定补充操作开始命令已经发出的情况下(步骤S1:是),控制部90将稍后描述的定时器T1和T2的参数初始化为初始值(例如零),并且启动定时器T1和T2(步骤S2)。然后,控制部90驱动电机M1(步骤S3),并且搅拌构件34旋转。
接下来,控制部90执行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步骤S4)。当执行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时,如图14所示,控制部90使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发光部51a和52a发射光(步骤S41)。然后,控制部90通过A/D转换部95将分别从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受光部51b和52b输出的电压V1和V2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下称为A/D转换值)(步骤S42)。
接下来,控制部90确定电压V2的A/D转换值是否指示光路Q2中的光被阻挡(步骤S43)。在指示光路Q2中的光被阻挡的情况下(步骤S43:是),控制部90使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调色剂剩余量处于满水平(步骤S44)。即,如图17C所示,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的所有三个指示器全都变为接通。
在电压V2的A/D转换值未指示光路Q2中的光被阻挡的情况下(步骤S43:否),控制部90基于电压V1的A/D转换值来计算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剩余量信息(步骤S45)。然后,控制部90基于所计算的调色剂剩余量信息使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调色剂剩余量处于低水平或中水平(步骤S46)。当完成步骤S44或步骤S46时,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结束。即,用作检测装置的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在搅拌构件34操作的同时输出对应于容纳在显影剂容器32中显影剂量的剩余量信息。
接下来,控制部90确定定时器T2是否处于阈值β以上,如图13所示(步骤S5)。阈值β是预先设定的值,并且对应于重复执行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的间隔。注意,α>β成立。在定时器T2处于阈值β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是),控制部90初始化并重启定时器T2(步骤S6),并且返回到步骤S4。即,每当定时器T2达到阈值β时,就重复执行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步骤S4)。例如,在阈值β设定为1秒的情况下,在步骤S4、S5和S6中每隔1秒重复执行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
另外,在定时器T2小于阈值β的情况下(步骤S5:否),控制部90确定定时器T1是否为阈值α以上(步骤S7)。阈值α是预先设定的值,并且对应于在调色剂补充处理中电机M1和搅拌构件34的驱动时间。在定时器T1小于阈值α的情况下(步骤S7: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5。在定时器T1为阈值α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7:是),控制部90停止电机M1的驱动(步骤S8),并且结束调色剂补充处理。例如,在阈值α设定为10秒的情况下,从步骤S3中电机M1开始驱动到步骤S8中电机M1停止的时间是10秒。
在上述调色剂补充处理中调色剂从调色剂包40掉落到显影剂容器32中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调色剂通过第一突出部37进入传送腔室36。由于补充口32a和第一突出部37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一个纵向端部处,因此调色剂一起供应到传送腔室36的一个端部侧。
这里,将考虑在调色剂供应到传送腔室36时搅拌构件34不旋转的情况。在使调色剂从调色剂包40掉落到显影剂容器32中的情况下,如果搅拌构件34在容纳调色剂的传送腔室36中不旋转,则所掉落的调色剂散布到感光鼓21纵向全长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该时间长,则执行调色剂补充操作的使用者要一定时间来确认传送腔室36是否已经补充了调色剂,这降低了可用性。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色剂补充处理中从补充开始起把搅拌构件34驱动达预定时间(阈值α)。因此,如图16B和图16C所示,从调色剂包40供应到显影剂容器32一个端部的调色剂被搅拌构件34快速地展平在显影剂容器32的传送腔室36的纵向全长上。因此,可缩短使用者确认是否已经执行调色剂补充所需的时间,并且可提高可用性。另外,由于容纳在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被展平,因此来自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调色剂剩余量信息的精度可提高。
然后,在调色剂补充处理期间,每隔预定时间(阈值β)由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检测显影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剩余量信息。例如,如图17A所示,在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调色剂剩余量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下,使用者用来自调色剂包40的调色剂补充显影剂容器32。
然后,在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调色剂剩余量处于如图17B所示的中水平之后,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调色剂剩余量处于如图17C所示的满水平。因此,使用者可以可靠地识别显影剂容器32是否已经从调色剂包40补充了调色剂,并且可用性可提高。
这里,图16A至图16C的剖视图指示图6的16A-16A剖面。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发光部52a设置在感光鼓21的纵向右端处。另外,发光部51a和受光部51b和52b设置在感光鼓21纵向上的完全/近似相同的位置处。由于设备主体中的传感器布置限制,在一些情况下,传感器可如图16A和图16B所示的那样布置。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在调色剂补充时搅拌构件34的旋转来如上所述提高可用性。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传感器可设置在补充口32a的近似正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B所示,更多的补充调色剂可能分布在左侧,并且可能要更多时间使调色剂表面在感光鼓21纵向全长上展平。为了精确地检测调色剂补充状态,需要使调色剂表面在感光鼓21的纵向整个区域中展平。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色剂补充时搅拌构件34的旋转使调色剂表面在感光鼓21的纵向整个区域中展平,并且可用性可提高。
[在装填到调色剂包中的调色剂量与显影剂容器的容量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将描述在装填到调色剂包40中的调色剂的量与显影剂容器32的容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8A所示,显影剂容器32能够容纳Z[g]的调色剂。注意,尽管在图18A至图18C中以克(g)给出了说明,但是此单位也可转换成指示容量的单位,诸如毫升(ml)。
在显影剂容器32容纳0[g]至X[g]的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基于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来指示低水平。X[g]对应于第二量,并且0[g]至X[g]的调色剂量对应于小于第二量的调色剂量。
在显影剂容器32容纳X[g]至Y[g]的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基于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来指示中水平。Y[g]对应于第一量,并且X[g]至Y[g]的调色剂量对应于小于第一量的调色剂量。
在显影剂容器32容纳Y[g]以上的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基于第一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1和第二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来指示满水平。Y[g]以上的调色剂量对应于第一量以上的调色剂量。
图18B是指示在通过使用填充有A[g]调色剂的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的情况下的调色剂量的图。图18C是指示在通过使用填充有B[g](>A)调色剂的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的情况下的调色剂量的图。注意,调色剂包40的产品规格可包括仅填充A[g]调色剂的小容量调色剂包和填充有B[g]调色剂的大容量调色剂包中的一者或两者。另外,调色剂包40的产品规格不限于2种,可准备3种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装填到用作补充容器的调色剂包40中的调色剂量(A、B)满足以下公式(1)和(2)。
Y≤A<Z-Y...(1)
Y≤B<Z-Y...(2)
如图18B所示,如果在显影剂容器32中残留调色剂为在0[g]至X[g]范围内的R[g]的情况下由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仅A[g]调色剂,则显影剂容器32容纳(R+A)[g]的调色剂。由于根据上述公式(1),满足Y<(R+A),因此在调色剂补充之后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满水平。即,满水平的阈值Y[g]小于从调色剂包40供应的补充量A[g]。
另外,如图18C所示,如果在显影剂容器32中残留调色剂为R[g]的情况下由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B[g]的调色剂,则显影剂容器32容纳(R+B)[g]的调色剂。由于根据上述公式(2),满足Y<(R+B),因此在调色剂补充之后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满水平。
如上所述,显影剂容器32的容量设定为使得在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中水平或低水平时执行调色剂补充的情况下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总是指示满水平。注意,显影剂容器32的容量不必设定为使得单个调色剂包40实现满水平,例如可通过使用各自容纳少量调色剂的多个调色剂包40的补充来实现满水平。
另外,根据上述公式(1)和(2),显影剂容器32的容量设定为使得在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指示中水平或低水平时装填到调色剂包40中的所有调色剂都可移动到显影剂容器32。即,显影剂容器32中可容纳的显影剂最大量Z[g]大于通过将调色剂包40中所容纳显影剂的量(A[g]或B[g])与作为满水平与中水平之间边界的Y[g]相加获得的值。换句话说,装填到调色剂包40中的调色剂量小于显影剂容器32中可容纳的最大调色剂量(Z[g])与作为在中水平与满水平之间边界的调色剂剩余量(Y[g])之间的差值。
因此,在通过使用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期间显影剂容器32不会充满调色剂,并且可抑制在调色剂补充期间调色剂从补充口32a泄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部82a被限定在顶盖82的排出托盘81中,并且开闭构件83可开闭地设置在顶盖82上。开闭构件83在关闭状态下覆盖第二开口部82a,并且在打开状态下暴露显影剂容器32的补充口32a。因此,使用者只需打开开闭构件83就可接近补充口32a。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通过补充口32a直接从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的方式(直接补充方式),因此当用调色剂补充显影剂容器32时处理盒20不必被取出。另外,显影剂容器32的补充口32a被限定在从传送腔室36的一个纵向端部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7的上表面中,因此设置在第二开口部82a附近。因此,使用者可通过补充口32a容易地对显影剂容器32执行调色剂补充操作。另外,在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时不必更换诸如显影辊31、供应辊33等部件,因此可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激光通过空间SP形成为由第一突出部37、第二突出部38、把手部39和传送腔室36包围,因此显影剂容器32和扫描单元11可设置在彼此附近,因此可使成像设备1小型化。
另外,当将调色剂包40附接到补充口32a并且执行调色剂补充操作时,由于搅拌构件34被驱动,因此即使补充口32a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2的一个纵向端部侧也可抑制拥塞现象。因此,可减少图像缺陷,并且可提高调色剂剩余量信息的检测精度。
另外,显影剂容器32可容纳的显影剂最大量Z[g]设定为大于通过将调色剂包40所容纳的显影剂量(A[g]或B[g])与作为满水平与中水平之间边界的Y[g]相加获得的值。因此,在通过使用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期间显影剂容器32不会充满调色剂,并且可抑制在调色剂补充期间调色剂从补充口32a泄漏。通过以此方式构造成像设备1,可提供可满足使用者需要的成像设备型式。
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色剂补充处理中基于使用者对操作部300的按钮1的操作来驱动搅拌构件34达预定时间(阈值α),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通过按下按钮1一次来开始驱动搅拌构件34,并且可通过再次按下按钮1来停止驱动搅拌构件34。替代地,可仅在按下按钮1的同时驱动搅拌构件34。
另外,当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剩余量达到低水平时,显示部301可显示用于提示补充调色剂的补充通知。另外,当调色剂用尽时,可在显示部301上显示用于提示补充调色剂的补充通知。
另外,尽管显影剂容器32的调色剂剩余量由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通知给使用者,但是不是必须采用像本实施例那样的三指示器构造。例如,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可由一个指示器、两个指示器、四个指示器、或更多指示器构成。另外,也可采用调色剂剩余量由百分比表示或示数表示来连续地指示的构造。另外,也可使用扬声器通过声音向使用者通知调色剂剩余量。
<第一变型例>
图19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如图19A所示,在成像设备1B中,显影剂容器的补充口132a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并且开闭构件83B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开闭构件83B在打开状态下暴露补充口132a,并且在关闭状态下覆盖补充口132a。通过如上所述将补充口132a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就使补充口132a定位在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附近。因此,当使用调色剂包40向显影剂容器补充调色剂时,可容易地检查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
<第二变型例>
另外,构造不限于图19A所示的实施例;如图19B所示,本发明可应用于配置成使得开闭构件83C向前打开的成像设备1C。
<第三变型例>
另外,如图19C所示,本发明可应用于配置成使得开闭构件83D向后打开的成像设备1D。
<第四变型例>
另外,如图20A所示,操作部300E可设置在读取装置200中而不是打印机主体100中,或者可与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一起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右侧。注意,当然操作部300E和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两者都可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右侧。
<第五变型例>
另外,如图20B所示,调色剂剩余量面板400F可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并且操作部300F可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右侧。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补充口32a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元件将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或者将省略图示。
如图21A所示,在成像设备1G中,开闭构件83G可开闭地由顶盖82支撑,开闭构件83G配置成向成像设备的后侧打开。通过打开开闭构件83G,显影剂容器32G的补充口232a暴露。另外,补充口232a向着排出辊对80排出方向下游和向上敞开,以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换句话说,补充口232a朝向前上侧倾斜地敞开。
通过以此方式构造补充口232a,调色剂包40在附接到补充口232a的状态下变得朝向前侧倾斜。因此,可高效地利用在补充口232a与读取装置200之间的空间,并且还可将大容量调色剂包附接到补充口232a。
注意,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开闭构件83H和读取装置200可配置成以不如图21A和图21B中那么陡的角度被保持。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可减小成像设备1的安装空间。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盒引导件102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元件将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或者将省略图示。
如图23A和图23B所示,成像设备1J包括打印机主体100J和读取装置200,并且打印机主体100J包括盒引导件102J。盒引导件102J可供设置在感光鼓21的轴向端部处的突出部21a(参见图5A)滑动,因此在拉出处理盒20时引导处理盒20。
拉出止动件102Ja形成在盒引导件102J的在拉出方向上的下游端部处。因此,当如图23B所示使用者拉出处理盒20时,处理盒20的突出部21a抵接拉出止动件102Ja,因此处理盒20不会从打印机主体100J拆下。注意,未示出的旋转止动件设置在拉出止动件102Ja附近,并且处理盒20由旋转止动件保持,以便在抵接拉出止动件102Ja的状态下不旋转。
如上所述,在处理盒20沿着盒引导件102J被拉出的状态下,补充口32a定位在成像设备1J的前侧,如图24、图25A和图25B所示。因此,可容易地执行使用调色剂包40通过补充口32a向显影剂容器32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操作。另外,由于在补充口32a的正上方提供了大空间,因此大容量调色剂包可附接到补充口32a。注意,可适当地组合上述所有实施例和变型例。
注意,尽管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读取装置200都设置在打印机主体上方,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即,成像设备可以是不包括读取装置的打印机。另外,读取装置可以是包括进给原稿的自动原稿进给器(ADF)的读取装置。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包括这些功能的多功能设备之类的成像设备。特别地,本发明可适用于包括显影剂容器的成像设备,该显影剂容器上可附接和可拆卸容纳补充用显影剂的补充容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那些实施例,并且可在本发明的概念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和改型。因此,附上以下权利要求以使本发明的范围公开。
附图标记列表
1:成像设备
12:转印装置(转印辊)
21: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
31: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
32:显影剂容器
32a:补充口
36:容纳部(传送腔室)
40:补充容器(调色剂包)
80:排出装置(排出辊对)
81:支撑表面(排出托盘)
82:支撑托盘(顶盖)
82a:开口部(第二开口部)
83:开闭构件
100:打印机主体

Claims (5)

1.一种成像设备,容纳显影剂的补充容器可附接到成像设备上和从成像设备可拆卸,成像设备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显影剂图像,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配置成在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同时旋转;
显影剂承载构件,配置成承载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剂容器,补充容器可附接到显影剂容器上和从显影剂容器可拆卸补充容器,显影剂容器包括:容纳部,配置成容纳要承载在显影剂承载构件上的显影剂;和补充口,用于从补充容器向容纳部补充显影剂;
转印装置,配置成将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支撑托盘,包括支撑表面,记录材料支撑在支撑表面上;以及
排出装置,配置成将已经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到支撑表面上,
其中,支撑托盘具有开口部,开口部敞开成使得补充口穿过支撑表面而暴露,并且
其中,设置有配置成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开闭构件,在关闭位置处开闭构件覆盖补充口并且作为支撑表面的一部分,在打开位置处补充口被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支撑托盘可开闭地由容纳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剂容器、显影剂承载构件和转印装置的设备主体支撑,并且
其中,开闭构件可开闭地由支撑托盘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支撑托盘打开的状态下显影剂容器能够从设备主体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补充口向上敞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补充口向着排出装置的排出方向的下游并向上敞开,以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CN202080020986.2A 2019-03-15 2020-03-13 成像设备 Active CN113574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8154.6A CN117761992A (zh) 2019-03-15 2020-03-13 成像设备
CN202410079074.2A CN117826552A (zh) 2019-03-15 2020-03-13 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9218 2019-03-15
JP2019-049218 2019-03-15
JP2020042021A JP7458828B2 (ja) 2019-03-15 2020-03-1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2021 2020-03-11
PCT/JP2020/011082 WO2020189549A1 (ja) 2019-03-15 2020-03-13 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9074.2A Division CN117826552A (zh) 2019-03-15 2020-03-13 成像设备
CN202410078154.6A Division CN117761992A (zh) 2019-03-15 2020-03-13 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4467A true CN113574467A (zh) 2021-10-29
CN113574467B CN113574467B (zh) 2024-02-13

Family

ID=7255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0986.2A Active CN113574467B (zh) 2019-03-15 2020-03-13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58828B2 (zh)
KR (1) KR20210134727A (zh)
CN (1) CN1135744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3670A (ja) 2020-12-28 2022-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135808A (ja) 2021-03-05 2022-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709441B2 (en) 2021-06-25 2023-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47058B2 (ja) * 2021-06-30 2024-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19462A (ja) 2021-07-29 2023-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8542A (ja) * 1996-03-26 1997-10-0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229975B1 (en) * 1996-10-15 2001-05-08 ø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a device for toner delivery
JP2003084556A (ja) * 2001-09-14 2003-03-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17349A (zh) * 2006-02-09 2007-08-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旋转型显影单元以及调色剂补充容器
US20120294634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36497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echanism for restricting removal of developing device
CN107589643A (zh) * 2016-07-07 2018-01-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84A (ja) 1994-07-18 1996-02-02 Fuji Xerox Co Ltd 一成分現像装置
JP2000347489A (ja) 1999-06-04 2000-12-15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266506B1 (en) 1999-09-29 2001-07-24 Xerox Corporation Mechanical keying concept for refillable print cartridge/toner bottle strategy
JP2008241771A (ja) 2007-03-26 2008-10-09 Murata Mach Ltd トナー補充袋
JP6228779B2 (ja) 2013-07-31 2017-11-08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5927562B1 (ja) 2015-01-22 2016-06-01 株式会社サンセ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8542A (ja) * 1996-03-26 1997-10-0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229975B1 (en) * 1996-10-15 2001-05-08 ø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a device for toner delivery
JP2003084556A (ja) * 2001-09-14 2003-03-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17349A (zh) * 2006-02-09 2007-08-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旋转型显影单元以及调色剂补充容器
US20120294634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36497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echanism for restricting removal of developing device
CN107589643A (zh) * 2016-07-07 2018-01-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34727A (ko) 2021-11-10
CN113574467B (zh) 2024-02-13
JP2020154300A (ja) 2020-09-24
JP7458828B2 (ja) 202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74467B (zh) 成像设备
US115735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opening/closing member that is prevented from closing when a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is attached to a process unit
EP394045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119473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replenishment
US118468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13574466B (zh) 成像设备
CN113574463B (zh) 成像设备
CN113574464B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系统
CN1161577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