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197B -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197B
CN113573197B CN202110857907.XA CN202110857907A CN113573197B CN 113573197 B CN113573197 B CN 113573197B CN 202110857907 A CN202110857907 A CN 202110857907A CN 113573197 B CN113573197 B CN 113573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earphone
charging box
slav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79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197A (zh
Inventor
赵国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79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3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3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1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8850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11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1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e.g. headphones or MP3-p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包括: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控制器,用于当主传感器以及各个从传感器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应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震动或者干扰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运输模式,以及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被应用地越来越广泛,且设计日趋小型化。为了提高续航能力,都会配备一个充电盒,方便进行耳机的存储、充电。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电量,通常会为充电盒和耳机配置以下模式。
第一,ship mode,即运输模式。在耳机出厂后,会经过长时间的存储以及运输,在运输模式下,能够将充电盒和耳机的电量消耗降到极低,直到用户第一次打开充电盒才会退出运输模式。
但是,在传统设计中,是通过单霍尔传感器进行检测,使得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出现震动时,很容易使得充电盒上壳微微开合,一旦被检测到,便会退出运输模式。此外,外部有磁铁等干扰时,也会影响该霍尔传感器的状态,使得即便充电盒的上壳没有开合,也会因为干扰导致霍尔传感器误触发,进而退出运输模式。这些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电池亏电,损伤寿命,降低产品可靠性。
第二,sleep mode,即睡眠模式。在耳机放入充电盒之后,耳机会断开蓝牙连接,耳机和充电盒会进入睡眠模式以节省电池电量。相应的,退出睡眠模式的信号就是用户打开了充电盒上壳。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经常会将充电盒像玩具一样把玩,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因此耳机和充电盒就会反复进入、退出睡眠模式,耳机也会反复开启蓝牙,尝试与用户的手机等设备连接,耗电量很高,且耳机反复连接蓝牙也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避免震动或者干扰导致充电盒和耳机退出运输模式,以及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以有效地避免震动或者干扰导致充电盒和耳机退出运输模式,以及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
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和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所述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所述X%;其中,X%∈[0,1];
控制器,用于当所述主传感器以及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所述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优选的,所述主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所述从传感器与所述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从传感器和第二从传感器;
并且,所述第一从传感器,所述第二从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以及所述开盒转轴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从传感器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从传感器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二侧边上,所述主传感器设置在平行于所述开盒转轴的外壳长边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从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所述第二从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主传感器和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为霍尔传感器或者均为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仅有所述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预设的通信信号至耳机以建立与所述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的,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具有使能端;
所述主传感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当未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保持为非工作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主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连接的延时电路,用于在所述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延迟第一时长之后,通过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的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结果;
当所述主传感器以及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所述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耳机充电盒中包括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和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所述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所述X%;其中,X%∈[0,1]。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包括耳机,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充电盒。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耳机充电盒中设置了多个传感器,即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控制器是在主传感器以及各个从传感器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才会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如果耳机充电盒和耳机原本是处于运输模式时,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出现了震动,由于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因此,轻微的震动可能只会被主传感器检测到,但是并不容易触发全部的从传感器,而控制器需要在主传感器以及各个从传感器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才会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可以看出,本申请可以避免震动导致耳机以及充电盒异常退出运输模式的情况。同样的,当出现干扰时,相较于单个传感器,1个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均受到干扰的可能性更低,使得本申请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扰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异常运输模式或睡眠模式的情况。此外,由于各个传感器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不同,说明各个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和/或参数设定和/或传感器类型等因素是不同的,这样使得在面对干扰时,更不容易出现各个传感器均受到干扰影响的情况,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性。
并且申请人考虑到,当用户将充电盒像玩具一样把玩时,一般是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并且上壳开启的程度很低,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可能只会让主传感器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但是并不容易触发各个从传感器,也就使得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震动或者干扰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运输模式,以及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中一种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耳机充电盒不同开盒进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具备使能端的各从传感器与主传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可以有效地避免震动或者干扰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运输模式,以及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a,图1a为本发明中一种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该耳机充电盒可以包括:
1个主传感器10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20,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主传感器10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20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其中,X%∈(0,1);
控制器,用于当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耳机充电盒当中,除了主传感器10,各个从传感器20以及控制器之外,其余部件的具体器件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能够实现耳机充电盒的功能即可,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本申请为耳机充电盒设置了多个传感器来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即具体包括1个主传感器10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20,在图1a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1个主传感器10和2个从传感器20,在其他场合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传感器的数量,类型以及位置,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此外图1a中并未示出控制器。
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能够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即每一个传感器均具备独自完成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的能力。
主传感器10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20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可以理解的是,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为0%时,表示耳机充电盒完全关闭,而随着耳机充电盒逐渐打开,开盒行程便会逐渐提高,直到当耳机充电盒完全打开时,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便达到100%。
由于主传感器10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因此,当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为0%时,即耳机充电盒为图2中的闭合状态时,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不会确定出耳机充电盒已经开盒。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X%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30%至50%。
而在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过程中,当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达到了X%时,此时主传感器10便会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已经开盒。而由于各个从传感器20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因此,此时各个从传感器20均不会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图2中,将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大于0%且未达到使得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均确定出耳机充电盒已经开盒的状态,称为干扰状态。
而随着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继续提高,例如一种场合中,直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达到80%以上时,各个从传感器20才均会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已经开盒。图2中,将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达到了能够使得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确定出耳机充电盒已经开盒的状态,称为打开状态。
当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控制器可以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反之,如果不是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则控制器可以令耳机盒以及耳机均保持为原有模式不变,即不会进行模式的切换。
控制器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时,可以是控制器先建立与耳机的通信连接,然后再由耳机与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回连,例如耳机建立与用户手机的蓝牙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在耳机充电盒中设置了多个传感器,即1个主传感器10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20,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控制器是在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才会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如果耳机充电盒和耳机原本是处于运输模式时,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出现了震动,由于主传感器10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20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因此,轻微的震动可能只会被主传感器10检测到,但是并不容易触发全部的从传感器20,而控制器需要在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才会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可以看出,本申请可以避免震动导致耳机以及充电盒异常退出运输模式的情况。同样的,当出现干扰时,相较于单个传感器,1个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受到干扰的可能性更低,使得本申请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扰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异常运输模式或睡眠模式的情况。此外,由于各个传感器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不同,说明各个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和/或参数设定和/或传感器类型等因素是不同的,这样使得在面对干扰时,更不容易出现各个传感器均受到干扰影响的情况,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性。
并且申请人考虑到,当用户将充电盒像玩具一样把玩时,一般是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并且上壳开启的程度很低,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可能只会让主传感器10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但是并不容易触发各个从传感器20,也就使得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震动或者干扰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运输模式,以及避免用户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导致的充电盒和耳机退出睡眠模式的情况。
本申请需要各个从传感器20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主传感器10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X%,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调整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的设置位置和/或参数设定和/或传感器类型等方式来实现。例如,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的型号完全一致,通过设置各个传感器的位置不同,使得在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过程中,主传感器10优先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又如,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的型号完全一致,且设置的位置大致相同,但是,通过设定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20各自的参数,使得主传感器10能够优先被触发。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传感器10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从传感器20与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
该种实施方式是一种较为简单方便的实施方式,即通过与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进行了主传感器10与各个从传感器20之间的功能区分,而主传感器10与各个从传感器20可以是类型以及参数配置均一致的器件,便于方案的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开盒转轴可以视为是一条直线,任一传感器可以视为是一个点,本申请描述的任一传感器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指的该传感器与开盒转轴的垂直距离,即点到直线的距离。例如在图1b的实施方式中,依次用d0,d1以及d2表示主传感器10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第一从传感器H1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从传感器H2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参阅图1b,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从传感器H1和第二从传感器H2;
并且,第一从传感器H1,第二从传感器H2,主传感器10以及开盒转轴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从传感器H1设置在垂直于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一侧边上,第二从传感器H2设置在垂直于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二侧边上,主传感器10设置在平行于开盒转轴的外壳长边上。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设置了2个从传感器,也是实际应用中较为常用的实施方式,成本较低,并且也能够有效地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此外,将第一从传感器H1,第二从传感器H2,主传感器10设置在与开盒转轴相同的平面上,可以使得各个传感器比较方便地实现开盒检测,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具体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选用的就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将2个从传感器设置在外壳的侧边上,将主传感器10设置在平行于开盒转轴的外壳长边上的方案,并且2个从传感器和主传感器10的器件型号通常是一致的,因此,这2个从传感器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便取决于这2个从传感器各自在外壳的侧边上的具体位置。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各个从传感器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应当与主传感器10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X%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有效地起到本申请的避免误触发的效果,因此设置为:第一从传感器H1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第一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第二从传感器H2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第二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此外,第一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的位置处,以及第二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的位置处,在生产中也容易进行确定。
本申请的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通常可以均为霍尔传感器或者均为光电传感器。在图1b中均为霍尔传感器。并且,在图1b的实施方式中,耳机充电盒包括上壳S1和下壳S2,主传感器10,第一从传感器H1,第二从传感器H2以及控制器均设置在耳机充电盒的下壳S2中。这是考虑到主传感器10以及各个从传感器均需要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主传感器10,各个从传感器20以及控制器均设置在体积较大的下壳中。
霍尔传感器可以通过磁场的变化实现开盒检测,因此,在采用霍尔传感器的实施方式中,通常会为各个霍尔传感器在上壳的相应位置配置磁铁。在图1b中,示出了对应于主传感器10的磁铁M0,对应于第一从传感器H1的磁铁M1,以及对应于第二从传感器H2的磁铁M2。
随着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逐渐提高,主传感器10便能够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而此时的各个从传感器20由于与各自对应的磁铁的距离仍旧不高,使得各个从传感器20不会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随着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行程继续提高,各个从传感器20与各自对应的磁铁的距离不断提高,可以使得各个从传感器20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
采用光电传感器时,原理上与采用霍尔传感器类似。当耳机充电盒由于震动等原因略微开盒时,设置在平行于开盒转轴的外壳长边上的主传感器10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光照强度,从而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而设置在垂直于开盒转轴的外壳侧边上的从传感器20则不易接收到光线,也就不容易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但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光电传感器更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出现误差,例如环境光特别强时,耳机充电盒略微开盒也会导致各个传感器均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多采用的是霍尔传感器实现本申请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从传感器20均具有使能端;
主传感器10还用于:当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当未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保持为非工作状态。
该种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耳机充电盒开盒过程中,由主传感器10最先检测到,因此,当主传感器10未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可以无需启用各个从传感器20,即主传感器10可以通过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保持为非工作状态,这样有利于节约各个从传感器20的能耗。相应的,当主传感器10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便可以通过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主传感器10通过其输出引脚,即int0控制第一从传感器H1和第二从传感器H2的使能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传感器10也可以通过其他引脚实现对于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的控制,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在图3中,通过或门电路接收主传感器10的输出int0,第一从传感器H1的输出int1以及第二从传感器H2的输出int2,当或门电路输出高电平时,控制器便可以确定主传感器10,第一从传感器H1以及第二从传感器H2均检测出耳机充电盒的开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无需设置该或门电路,即可以选择直接将各个传感器的输出均连接至控制器,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图3中的控制器可以具体选取为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
输入端与主传感器10连接,输出端与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连接的延时电路,用于在主传感器10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延迟第一时长之后,通过各个从传感器20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该种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误触发的概率,在主传感器10的输出端设置了延时电路,在主传感器10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延迟第一时长之后,才会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具体的,在部分场合中,用户会在把玩耳机充电盒时,快速地打开、关闭充电盒上壳时,并且开盒的幅度较大。或者是用户完全打开了耳机充电盒,但又突然不想使用耳机而马上关盒,这些情况下,主传感器10和各个从传感器20均会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但用户都是并不需要使用耳机。该种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延时电路,使得即使开盒的幅度较大,主传感器10也不会立即控制各个从传感器20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等到延迟了第一时长之后,各个从传感器20切换为工作状态时,耳机充电盒已经被用户关闭了,或者正处于关盒过程中使得开盒的程度很低,因此各个从传感器20或者部分从传感器20便不会检测出耳机充电盒开盒,控制器也就不会令耳机切换为工作状态,实现了误触发概率的进一步降低。延时电路的具体电路构成可以有多种,根据需要进行选取即可。第一时长的具体取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设置的具体数值在50ms至1s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可以用于:
当仅有主传感器10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预设的通信信号至耳机以建立与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该种实施方式中,当仅有主传感器10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说明耳机充电盒没有完全开盒,该种实施方式中让控制器输出预设的通信信号至耳机,可以建立与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使得当耳机充电盒完全开盒之后,耳机可以立即与手机等设备配对回连。该种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是提前建立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的通信,也就降低了耳机的启用耗时,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机充电盒中,可以与上文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包括:
步骤S401:接收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的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结果;
步骤S402:当主传感器以及各个从传感器均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其中,耳机充电盒中包括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X%;其中,X%∈[0,1]。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传感器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从传感器与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从传感器和第二从传感器;
并且,第一从传感器,第二从传感器,主传感器以及开盒转轴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从传感器设置在垂直于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一侧边上,第二从传感器设置在垂直于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二侧边上,主传感器设置在平行于开盒转轴的外壳长边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从传感器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第一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第二从传感器与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第二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均为霍尔传感器或者均为光电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当仅有主传感器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预设的通信信号至耳机以建立与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使能端;
主传感器还用于:当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当未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保持为非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输入端与主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各个从传感器的使能端连接的延时电路,用于在主传感器检测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延迟第一时长之后,通过各个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相应于上面的耳机充电盒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系统,可以包括耳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耳机充电盒。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和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所述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所述X%;其中,X%∈[0,1];
控制器,用于当所述主传感器以及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所述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所述主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所述从传感器与所述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从传感器和第二从传感器;
并且,所述第一从传感器,所述第二从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以及所述开盒转轴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从传感器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从传感器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开盒转轴的外壳的第二侧边上,所述主传感器设置在平行于所述开盒转轴的外壳长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所述第二从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低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值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感器和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为霍尔传感器或者均为光电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仅有所述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预设的通信信号至耳机以建立与所述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具有使能端;
所述主传感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当未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通过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保持为非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主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连接的延时电路,用于在所述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延迟第一时长之后,通过各个所述从传感器的使能端控制各个从传感器从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8.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主传感器和各个从传感器的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结果;
当所述主传感器以及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检测到所述耳机充电盒开盒时,输出触发信号至耳机以使所述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耳机充电盒中包括1个主传感器和至少1个从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和各个所述从传感器均用于进行耳机充电盒的开盒检测,并且所述主传感器对应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为X%,各个从传感器均具有各自的开盒行程触发阈值且均高于所述X%;其中,X%∈[0,1];
所述主传感器与所述耳机充电盒的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一个所述从传感器与所述开盒转轴之间的距离。
9.一种可穿戴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充电盒。
CN202110857907.XA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73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7907.XA CN113573197B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PCT/CN2021/138850 WO2023005114A1 (zh) 2021-07-28 2021-12-16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7907.XA CN113573197B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197A CN113573197A (zh) 2021-10-29
CN113573197B true CN113573197B (zh) 2022-11-01

Family

ID=7816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7907.XA Active CN113573197B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3197B (zh)
WO (1) WO20230051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197B (zh) * 2021-07-28 2022-1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CN114040290A (zh) * 2021-11-10 2022-02-11 深圳市大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放式耳机盒唤醒装置及唤醒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30405U (zh) * 2019-01-18 2019-08-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蓝牙耳机入盒检测装置
CN111711882A (zh) * 2020-06-29 2020-09-25 深圳市科奈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盒
CN212137899U (zh) * 2020-05-14 2020-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30732A (ko) * 2014-09-11 2016-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호 커버의 개폐 상태를 판단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0571973B2 (en) * 2017-04-28 2020-02-25 Apple Inc. Magnetic senso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10298020U (zh) * 2019-09-09 2020-04-10 中山市格美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盒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耳机设备
CN112865224A (zh) * 2021-01-07 2021-05-28 深圳市博陆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低功耗待机的方法、电子设备、介质及充电系统
CN112866857B (zh) * 2021-01-07 2022-08-02 深圳市博陆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自动回连方法、蓝牙耳机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73197B (zh) * 2021-07-28 2022-1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30405U (zh) * 2019-01-18 2019-08-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蓝牙耳机入盒检测装置
CN212137899U (zh) * 2020-05-14 2020-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系统
CN111711882A (zh) * 2020-06-29 2020-09-25 深圳市科奈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5114A1 (zh) 2023-02-02
CN113573197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73197B (zh) 一种可穿戴式系统,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的控制方法
US11856354B2 (en) Wireless earbud, charging box and charging system for wireless earbud
US20200216228A1 (en) Earphone box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4389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ingle-line connection, and wireless headset and charging box
US10631363B1 (en) Two stage role switch for fully wireless earbuds
CN107809697B (zh) 一种用于与无线耳机建立交互的耳机盒
US20130130749A1 (en) Battery Powere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Movable Part and Adapted to Be Set Into Shipping Mode
CN102446396B (zh)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12137899U (zh) 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系统
CN104618595A (zh) 通话方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US9161138B2 (en) Head-worn device with flight mode
CN110475171B (zh) 无线耳机组件和耳机盒组件
WO2021083119A1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通信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8063992B (zh) 蓝牙耳机、转换耳机插座及蓝牙与有线耳机转换的方法
CN107864415A (zh) 音箱以及音频设备共用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2086454U (zh)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
CN112806023A (zh) 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8023905A1 (zh) 终端开口的开合装置及方法
CN211509272U (zh) 一种充电盒
CN205726247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蓝牙耳机
CN210270085U (zh) 一种开关盖检测装置
CN111443493A (zh) 一种带音频输出功能的智能眼镜
WO2024065180A1 (zh) 一种检测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0422896Y1 (ko) 핸드폰의 힌지장치
CN213990986U (zh) Tws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