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2504A - 用于通信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信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2504A
CN113572504A CN202110862388.6A CN202110862388A CN113572504A CN 113572504 A CN113572504 A CN 113572504A CN 202110862388 A CN202110862388 A CN 202110862388A CN 113572504 A CN113572504 A CN 113572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arrays
information
antenna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23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7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问题]使得可以使用对于多层MIMO理想的子阵列组合。[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设备,具有:获取单元,该获取单元获取可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向终端设备通知子阵列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通信的装置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2月10日、国家申请号为201680015904.9、发明名称为“用于通信的装置”的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目前正在研究用于改进蜂窝系统的容量的各种技术,以便适应爆发性增加的流量。还设想,在未来所需容量将变成当前容量的约1000倍。诸如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协调多点(CoMP)之类的技术可以使蜂窝系统的容量增加低至不到10倍。因此,需要一种创新的技术。
例如,作为用于显著增加蜂窝系统的容量的技术,基站可以使用包括大量天线元件(例如,大约100个天线元件)的定向天线来进行波束形成。这种技术是一种称为大规模MIMO、大型MIMO或自由维度(FD)-MIMO的技术。通过这种波束形成,波束的半宽度变窄。换句话说,形成尖的波束。另外,如果在平面中布置大量天线元件,则可以形成瞄准期望的三维方向的波束。
例如,专利文献1至3公开了在使用瞄准三维方向的定向波束时应用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4-204305A
专利文献2:JP 2014-53811A
专利文献3:JP 2014-64294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3GPP标准中,唯一地确定了用于多层MIMO(即,以两层或更多层向终端装置的发送)的子阵列。另一方面,当天线端口的数量如在大规模MIMO的情况下一样随着天线元件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时,自由度增加,并且各种子阵列可以被构成。另外,子阵列的各种组合可以用作阵列天线系统。另外,期望使用的子阵列的组合(即,期望使用的阵列天线系统)可能取决于终端装置而不同。然而,当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唯一地确定子阵列时,在多层MIMO中可能使用对于终端装置来说不期望的子阵列。结果,终端装置的通信速度或通信质量可被降低。
在这方面,期望提供一种使得可以使用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机制。
技术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指示能够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指示能够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发明的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使用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与上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效果或可从本说明书掌握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大规模MIMO波束形成的权重集的示图。
图2是用于描述权重系数的乘法与参考信号的插入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是例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6是用于描述天线端口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三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四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从终端装置向基站报告的报告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例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4是用于描述在该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描述在该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从终端装置向基站报告的报告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描述在该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描述一组子阵列的第一示例的第一说明图。
图18是用于描述一组子阵列的第一示例的第二说明图。
图19是用于描述一组子阵列的第二示例的第一说明图。
图20是用于描述一组子阵列的第二示例的第二说明图。
图21是用于描述一组子阵列的第三示例的第一说明图。
图22是用于描述一组子阵列的第三示例的第二说明图。
图23是用于描述在该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中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4是用于描述包括更少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集合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5是用于描述包括更多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集合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6是例示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27是例示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28是例示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9是例示出汽车导航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另外,将按照以下次序进行描述。
1.引言
1.1.相关技术
1.2.技术问题
2.2.系统的示意性配置
3.每个装置的配置
3.1.基站的配置
3.2.终端装置的配置
4.技术特征
5.处理流程
6.修改例
6.1.第一修改例
6.2.第二修改例
6.3.第三修改例
7.应用示例
7.1.基站的应用示例
7.2.终端装置的应用实例
8.结论
<<1.引言>>
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相关技术及其技术特征。
<1.1.相关技术>
作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相关技术,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波束形成和天线端口。
(1)波束形成
(a)大规模MIMO的必要性
在3GPP中,目前正在研究用于改进蜂窝系统的容量的各种技术,以便适应爆发式增加的流量。设想所需容量在未来将变成当前容量的约1000倍。诸如MU-MIMO、CoMP之类的技术可以使蜂窝系统的容量增加低至不到10倍。因此,需要一种创新的技术。
3GPP的第10版规定了演进型eNode B配备有八个天线。因此,在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的情况下,天线可以提供八层MIMO。八层MIMO是空间复用八个单独的流的技术。替代地,天线可以提供四用户两层MU-MIMO。
用户设备(UE)仅具有用于容纳天线的小空间和受限的处理能力,并且因此难以增加UE的天线中的天线元件的数量。然而,天线安装技术的最新进展已经允许eNode B容纳包括大约100个天线元件的定向天线。
例如,作为用于显著增加蜂窝系统的容量的技术,基站可以使用包括大量天线元件(例如,大约100个天线元件)的定向天线来进行波束形成。这种技术是一种称为大规模MIMO或大型MIMO的技术。通过这种波束形成,波束的半宽度变窄。换句话说,形成尖的波束。此外,如果在平面中布置大量天线元件,则可以形成瞄准期望的三维方向的波束。例如,已经提出通过形成瞄准比基站的位置高的位置(例如,高层建筑物的较高楼层)的波束,将信号发送到位于该位置的终端装置。
在典型的波束形成中,可以控制波束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向。因此,典型的波束形成可以被认为是二维波束形成。另一方面,在大规模MIMO(或大型MIMO)的波束形成中,除了水平方向之外,还可以控制波束在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换句话说,可以形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具有期望方向性的三维波束。因此,大规模MIMO的波束形成可以被认为是三维波束形成。例如,可以使用二维布置的天线元件来形成三维波束。
注意,天线数量的增加允许MU-MIMO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技术是称为大规模MIMO或大型MIMO的另一种形式的技术。注意,当UE中的天线数量为2时,对于单个UE,空间分离的流的数量为2,因此,对于单个UE,增加MU-MIMO用户的数量比增加流的数量更合理。
(b)权重集
用于波束形成的权重集由复数(即,用于多个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集)表示。现在将参照图1描述特别用于大规模MIMO波束形成的权重集的示例。
图1是用于描述用于大规模MIMO波束形成的权重集的图。图1示出了以网格图案布置的天线元件。图1还示出了在其中布置天线元件的平面中的两个正交轴x和y,以及垂直于该平面的轴z。这里,要形成的波束的方向例如由角度
Figure BDA0003186214640000061
(希腊字母)和角度θ(希腊字母)表示。角度
Figure BDA0003186214640000062
(希腊字母)是光束方向的xy平面分量与x轴之间的角度。此外,角度θ(希腊字母)是光束方向与z轴之间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x轴方向上是第m个并且在y轴方向上是第n个的天线元件的权重系数Vm,n如下表示。
[数学公式.1]
Figure BDA0003186214640000071
在公式(1)中,f是频率,并且c是光速。此外,j是复数的虚数单位。此外,dx是x轴方向上的每个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并且dy是y轴方向上的每个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注意,天线元件的坐标如下表示。
[数学公式.2]
x=(m-1)dx,y=(n-1)dy
用于典型波束形成(二维波束形成)的权重集可以被分割为用于获得水平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和用于多层MIMO(例如,双层MIMO)的相位调整的权重集(例如,用于与不同极化波相对应的两个天线子阵列之间的相位调整的权重集)。另一方面,用于大规模MIMO的波束形成(三维波束形成)的权重集可以被分割为用于获得水平方向上的方向性的第一权重集、用于获得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性的第二权重集以及用于多层MIMO(例如,双层MIMO)的相位调整的第三权重集。例如,第三权重集是用于子阵列之间的相位调整的权重集。另外,当在单层中进行发送时,可以不包括用于多层MIMO(例如,双层MIMO)的相位调整的权重集。
(c)信号的接收
对于通过定向波束发送的信号的解调,演进型节点B(eNB)在下行链路中发送DMRS以及数据信号。DMRS是UE已知的序列,并且乘以用于波束形成的权重系数集(其与乘以数据信号的权重系数集相同)。UE基于DMRS的接收结果恢复数据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并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d)CRS和CSI-RS与DMRS的差异
在LTE中,除了DMRS之外,还存在诸如小区特有参考信号(CRS)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之类的参考信号。CRS和CSI-RS不用于数据信号的解调,但主要用于测量信道质量。具体地,CRS用于小区选择,并且CSI-RS用于确定调制方案。因此,根据当前标准,CRS和CSI-RS不是通过定向波束发送的,而是通过非定向无线电波发送的。
注意,CRS和/或CSI-RS可以通过定向波束发送。根据当时的系统设计概念,CRS和/或CSI-RS通过非定向无线电波发送或通过定向波束发送。
另一方面,由于发送DMRS以解调通过定向波束发送的数据信号,所以DMRS类似地通过定向波束发送。
将参照图2描述参考信号和权重系数的相乘的示例。图2是用于描述权重系数的相乘与参考信号的插入(或映射)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参考图2,对应于每个天线元件81的发送信号82通过乘法器84复数乘以权重系数83。此后,从天线元件81发送复数乘以权重系数83的发送信号82。此外,DR-MS 85在乘法器84之前被插入,并通过乘法器84复数乘以权重系数83。此后,从天线元件81发送复数乘以权重系数83的DR-MS 85。同时,在乘法器84之后插入CRS 86(和CSI-RS)。此后,CRS 86(和CSI-RS)被从天线元件81发送,而不乘以权重系数83。
(2)天线端口
(a)虚拟天线
在LTE中,代替物理天线/天线元件,准备诸如天线端口之类的虚拟天线。天线端口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或天线元件,但是天线端口与天线/天线元件之间的特定对应关系取决于实现方式并具有自由度。例如,一个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于一个天线(例如,一个普通天线或一个阵列天线)。另外,例如,一个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于包含在阵列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元件(或多个天线元件)。
(b)与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资源
如上所述,例如,对于多个天线端口,多个正交资源被准备并用于DMRS的发送。例如,eNB使用第一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在第一资源中发送DMRS,并且使用第二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1)在与第一资源正交的第二资源中发送DMRS。
这里,“资源”例如指示时间/频率资源和码序列的组合,并且与一个任意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资源和与其他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资源彼此正交。换句话说,与任何一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资源和与另一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资源在时间/频率资源和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上不同。
(c)准备正交资源的原因
由于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于位于空间上不同的位置的天线/天线元件,所以在eNB和UE之间获得空间上独立的信道。在获得正交信道之前,有必要基于参考信号(例如,CSI-RS)来估计信道特性。由于在发生与参考信号的干扰时难以估计信道特性,所以为每个天线端口准备正交资源(即,不同的资源),使得在使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之间不发生干扰。
例如,eNB包括64个天线(例如,实际上64个天线端口),并且UE也包括八个天线。在这种情况下,计算信道矩阵H(64×8)。然后,计算信道矩阵H的广义逆矩阵,并通过从左侧将接收数据乘以广义逆矩阵来获得八个空间上独立的信道。特别地,为了适当地计算信道矩阵H,为64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准备正交资源(即,不同资源),使得在使用64个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之间不发生干扰。
(d)信道状态信息的决定
UE基于信道矩阵来决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等级指示符(RI)和/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信息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UE将信息反馈回eNB。
<1.2.技术问题>
在3GPP标准中,唯一地确定了用于多层MIMO(即,以两层或更多层向终端装置的发送)的子阵列。更具体地,例如,eNB使用八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5至22)发送CSI-RS,并且包括两个天线的UE基于CSI-RS来获取2×8信道矩阵。然后,UE基于信道矩阵来决定指示预编码矩阵的PMI。此时,UE将八个天线端口视为各自包括四个天线端口的两个子阵列,并且决定PMI。因此,子阵列是唯一决定的。
另一方面,当天线端口的数量如在大规模MIMO(例如,64个天线元件和6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一样随着天线元件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时,自由度增加,并且各种子阵列可以被构建。另外,可以使用子阵列的各种组合作为阵列天线系统。另外,期望使用的子阵列的组合(即,期望使用的阵列天线系统)可能取决于终端装置而不同。尽管如此,当子阵列如在现有技术中一样被唯一地决定时,终端装置所不期望的子阵列可以用于多层MIMO。结果,可能降低终端装置的通信速度或通信质量。
在这方面,期望提供一种使得可以使用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机制。
<<2.系统的示意性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示图。参考图3,系统1包括基站100和终端装置200。系统1是符合例如LTE、LTE高级或类似通信标准的系统。
(1)基站100
基站100与终端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基站100与位于基站100的小区101中的终端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
特别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中,基站100支持多层MIMO。换句话说,基站100在两层或更多层中向终端装置200发送信号。对于两层或更多层中的发送,基站100使用作为子阵列的组合的阵列天线系统,子阵列在数量上与两层或更多层的层数相等(或大于该层数)。
例如,基站100包括定向天线,并且进行多层波束形成作为多层MIMO。换句话说,基站100通过两层或更多层中的定向波束向终端装置200发送信号。
另外,例如,基站100包括具有多个天线元件的定向天线,并且支持大规模MIMO(换句话说,大型MIMO、FD-MIMO等)。例如,基站100通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方向性的定向波束(即,三维波束)向终端装置200发送信号作为大规模MIMO的波束形成(即,大型MIMO或FD-MIMO的波束形成或者三维波束形成)。
(2)终端装置200
终端装置200与基站10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当位于基站100的小区101中时,终端装置200与基站100进行无线通信。
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00支持多层MIMO。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00在两层或更多层中发送来自基站100的信号。
<<3.每个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基站100和终端装置200的配置的示例。
<3.1.基站的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的配置的示例。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4,基站100包括天线单元110、无线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存储单元140和处理单元150。
(1)天线单元110
天线单元110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将由无线通信单元120输出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天线单元110还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无线通信单元120。
例如,天线单元110包括定向天线。例如,定向天线是可用于大规模MIMO的定向天线(例如,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定向天线)。
(2)无线通信单元120
无线通信单元120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20向终端装置200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并从终端装置20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3)网络通信单元130
网络通信单元130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30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并从其他节点接收信息。例如,其他节点包括其他基站和核心网络节点。
(4)存储单元140
存储单元140存储用于基站1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5)处理单元150
处理单元150提供基站1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15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控制单元153。注意,除了这些组件之外,处理单元150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也就是说,处理单元150可以进行除了这些组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稍后将详细描述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控制单元153的具体操作。
<3.2.终端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00的配置的示例。图5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5,终端装置200包括天线单元210、无线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处理单元240。
(1)天线单元210
天线单元210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将由无线通信单元220输出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天线单元210还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无线通信单元220。
(2)无线通信单元220
无线通信单元220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20从基站10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向基站10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3)存储单元230
存储单元230存储用于终端装置2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4)处理单元240
处理单元240提供终端装置2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24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控制单元243。注意,除了这些组件之外,处理单元240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也就是说,处理单元240还可以进行除了这些组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下面将详细描述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控制单元243的具体操作。
<<4.技术特征>>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1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
(1)子阵列信息的通知
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得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a)子阵列
例如,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另外,例如,每个天线端口是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元件的虚拟天线。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8描述天线端口和子阵列的示例。
图6是用于描述天线端口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6,例示出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每一个中布置有八个天线元件的8×8定向天线。换句话说,例示出了包括64个天线元件的定向天线。例如,基站100包括定向天线。特别地,在该示例中,天线端口对应于一个天线元件。因此,基站100包括64个天线端口。
图7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7,像图6中一样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将各自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八个天线元件)的子阵列301和303准备为子阵列。多个子阵列可以包括子阵列301和303。
图8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8,像图6中一样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将各自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八个天线元件)的子阵列311、313和315准备为子阵列。多个子阵列可以包括这样的子阵列311、313和315。
注意,多个子阵列可以包括共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因此,例如,可以增加子阵列的自由度。以下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这种子阵列的示例。
图9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第三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9,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将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八个天线元件)的子阵列321和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对齐的八个天线端口(八个天线元件)的子阵列323准备为子阵列。子阵列321和子阵列323共享一个天线端口(一个天线元件)。多个子阵列可以包括子阵列321和323。
图10是用于说明子阵列的第四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0,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其中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每一个上布置有七个天线端口(天线元件)的7×7子阵列331和333被准备为子阵列。子阵列331和子阵列333共享36个天线端口(36个天线元件)。多个子阵列可以包括子阵列331和333。
(b)子阵列信息的内容
例如,子阵列信息包括指示在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中包括的天线端口的信息。更具体地,例如,子阵列信息包括在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中包括的天线端口的端口号。
另外,子阵列信息可以包括标识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更具体地,子阵列信息可以包括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的子阵列号。
(c)通知技术
(c-1)信令
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通过发往终端装置200的信令(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装置200通知子阵列信息。更具体地,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通过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向终端装置200通知子阵列信息。
作为具体处理,例如,控制单元153生成包括子阵列信息的信令消息。然后,处理单元150(例如,控制单元153)进行发送信令消息的处理。
(c-2)系统信息
替代地,基站100(控制单元153)通过系统信息(例如,系统信息块(SIB))向终端装置200通知子阵列信息。
作为具体处理,例如,控制单元153生成包括子阵列信息的系统信息。然后,处理单元150(例如,控制单元153)进行发送系统信息的处理。
(2)其他信息的通知
(a)第一数量信息
例如,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指示要针对多层MIMO组合的子阵列的数量的第一数量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第一数量信息。
例如,基站100将阵列天线系统用于多层MIMO,并且阵列天线系统是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因此,针对多层MIMO组合的子阵列的数量(例如,M)是包含在用于多层MIMO的阵列天线系统中的子阵列的数量。另外,第一数量信息是指示包含在阵列天线系统中的子阵列的数量(例如,M)的信息。
因此,例如,终端装置200可以选择可以用于多层MIMO的子阵列的组合。
(b)第二数量信息
如稍后将描述的,终端装置200关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进行报告。例如,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指示要报告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数量的第二数量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第二数量信息。例如,组合的数量小于子阵列的所有组合的数量。
因此,例如,通过终端装置200进行报告所需的无线电资源被抑制。
(c)第三数量信息
例如,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指示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子阵列的数量的第三数量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第三数量信息。
(d)通知技术
例如,与子阵列信息类似地,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第一数量信息、第二数量信息和/或第三数量信息。更具体地,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通过发往终端装置200的信令或系统信息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第一数量信息、第二数量信息和/或第三数量信息。
(3)通过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具体示例
图11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1,例示出了作为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子阵列配置30。在该示例中,子阵列配置30包括子阵列信息31、第一数量信息33、第二数量信息34和第三数量信息35。子阵列信息31指示包含在可用于多层MIMO的N个子阵列(子阵列1至N)中的每一个中的天线端口。例如,子阵列1包括天线端口1至8,并且子阵列2包括天线端口9至16。第一数量信息33指示要针对多层MIMO组合的子阵列的数量M(即,包含在阵列天线系统中的子阵列的数量M)。第二数量信息34指示要报告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数量L。第三数量信息35指示子阵列的总数N.
(4)与子阵列候选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终端装置200(信息获取单元241)获取子阵列信息。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a)报告示例
(a-1)子阵列的组合的报告
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从多个子阵列当中选择多层MIMO所期望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并且报告包括对多层MIMO所期望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报告。换句话说,组合是多层MIMO所期望的阵列天线系统。
—子阵列的组合的选择
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基于从基站100发送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进行信道估计。具体地,例如,基站100包括64个天线端口,并且终端装置200包括8个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基站100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并且终端装置200计算64×8的信道矩阵。
另外,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即信道矩阵)来决定子阵列的每个组合的PMI、RI、CQI等。然后,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基于子阵列的每个组合的PMI、RI和/或CQI来选择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作为示例,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选择与较大RI相关联的子阵列的组合作为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
—子阵列的组合的报告
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向基站100报告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即,阵列天线系统)的组合信息。
因此,例如,基站100可以检测终端装置200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
(a-2)权重集的报告
例如,报告包括针对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权重集的报告。例如,权重集包括用于调整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之间的相位的权重集。
—权重集的决定
例如,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即,信道矩阵),基站100针对子阵列的每个组合来决定PMI(即,指示用作权重集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更具体地,例如,基站100决定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的PMI和/或用于调整子阵列的每个组合的子阵列之间的相位的权重集的PMI。
基站100将用于获得水平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的PMI和用于获得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的PMI中的一者或两者决定为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的PMI。替代地,基站100可以将用于获得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者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的PMI决定为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PMI。
—权重集的报告
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向基站100报告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权重集的权重信息。例如,权重信息是PMI。更具体地,例如,权重信息是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的PMI和/或用于调整子阵列之间的相位的权重集的PMI。
因此,例如,基站100可以检测要应用于子阵列的组合的权重集。
(a-3)层数的报告
例如,报告包括对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层数的报告。
—层数的决定
例如,基站100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即,信道矩阵)来决定子阵列的每个组合的RI(即,指示层数的指示符)。
—层数的报告
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向基站100报告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层数的层数信息。例如,层数信息是RI。
因此,例如,基站100可以检测适用于子阵列的组合的层数。
(a-4)信道状态的报告
例如,该报告包括对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信道质量的报告。
—信道质量的决定
例如,基站100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即,信道矩阵)来决定子阵列的每个组合的CQI(即,指示信道质量的指示符)。
—信道质量的报告
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向基站100报告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信道质量信息是CQI。
因此,例如,基站100可以检测子阵列的组合的信道质量。
(b)报告信息的具体示例
图12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从终端装置200向基站100报告的报告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2,例示出了从终端装置200向基站100报告的报告信息50。在该示例中,报告信息50包括指示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即,阵列天线系统)的组合信息51。更具体地,报告信息50包括L个阵列天线系统(即,L个组合)中的每一个的组合信息51。例如,第一阵列天线系统包括子阵列1和2,第二阵列天线系统包括子阵列1、3、5和8,并且第L阵列天线系统包括子阵列4和6。另外,报告信息50包括信道状态信息53,其包括针对子阵列的组合(即,阵列天线系统)的权重信息(PMI)、层数信息(R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具体地,报告信息50包括L个阵列天线系统(即,L个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信道状态信息53。
另外,终端装置200可以针对每个阵列天线系统(即,子阵列的组合)将报告信息报告给基站100。
(c)具体处理
作为具体处理,例如,控制单元243生成报告信息。然后,处理单元240(例如,控制单元243)进行发送报告信息的处理。
(5)子阵列候选的组合的决定
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基于通过终端装置200进行的报告来决定要用于终端装置200的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换句话说,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决定用于终端装置200的多层MIMO的阵列天线系统。
更具体地,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基于由终端装置200报告的报告信息来决定阵列天线系统(即,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作为示例,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决定使得能够在更多层中进行发送的阵列天线系统(即,与较大的RI相关联的阵列天线系统)。
另外,例如,阵列天线系统(即,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不包括多于共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预定数量的子阵列。因此,例如,可以防止超过天线元件的功率放大器(PA)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电力的分配。
(6)多层MIMO的发送和接收
基站100使用决定的子阵列的组合(即,决定的阵列天线系统),在两层或更多层中向终端装置200发送信号。另外,终端装置200在两层或更多层中接收来自基站100的信号。
上面已经描述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技术特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指示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并且终端装置200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即,天线阵列系统)相关的报告。因此,例如,可以使用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
<<5.处理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的示例。图13是例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子阵列配置(S401)。例如,子阵列配置包括子阵列信息、第一数量信息、第二数量信息和第三数量信息。子阵列信息是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信息。第一数量信息指示要针对多层MIMO组合的子阵列的数量(例如,M)。第二数量信息指示要报告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数量(例如,L)。第三数量信息指示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子阵列的数量(例如,N)。
基站100发送CSI-RS(S403)。
终端装置200基于从基站100发送的CSI-RS来进行信道估计(S405)。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00计算信道矩阵。然后,终端装置200基于估计的信道(即,计算出的信道矩阵)针对子阵列的每个组合(即,针对每个阵列天线系统)决定PMI、RI和CQI(S407)。
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S409)。具体地,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向基站100报告报告信息。例如,报告信息包括组合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组合信息指示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即,天线阵列系统)。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针对子阵列的组合的权重信息(PMI)、层数信息(RI)和/或信道质量信息(CQI)。
基站100基于报告信息来决定用于终端装置200的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S411)。
<<6.修改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4至图2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至第三修改例。
<6.1.第一修改例>
首先,将参照图14至图1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
(1)组合候选信息的通知
根据第一修改例,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指示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即,一个或多个阵列天线系统候选)的组合候选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组合候选信息。
(a)子阵列的组合候选
作为示例,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仅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组合。作为另一示例,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仅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的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组合。仍作为另一示例,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包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者上延伸的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组合。
(b)子阵列信息的内容
例如,组合候选信息包括指示包含在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即,一个或多个阵列天线系统候选)中的每一个中的子阵列的信息。更具体地,例如,组合候选信息包括包含在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每一个中的子阵列的子阵列编号。
另外,组合候选信息可以包括标识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即,一个或多个阵列天线系统候选)中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更具体地,子阵列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每一个的组合候选编号(或者一个或多个阵列天线系统候选中的每一个的阵列天线系统编号)。
(c)通知技术
例如,与子阵列信息类似地,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组合候选信息。更具体地,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通过发往终端装置200的信令或系统信息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组合候选信息。
(2)通过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具体示例
图14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的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4,例示出了作为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子阵列配置30。在该示例中,子阵列配置30包括子阵列信息31和组合候选信息37。类似于图11的示例,子阵列信息31指示包含在可用于多层MIMO的N个子阵列(子阵列1至N)的每一个中的天线端口。特别地,组合候选信息37指示包含在N个子阵列中的子阵列的L个组合候选。组合候选1包括子阵列1和2,组合候选2包括子阵列1、3、5和8,并且组合候选L包括子阵列4和6。
(3)与子系列候选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特别地,在第一修改例中,终端装置200(信息获取单元241)获取组合候选信息。报告是与包含在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组合相关的报告。例如,报告是对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每一个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替代地,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当中选择多层MIMO所期望的子阵列的组合,并且报告可以是对期望的子阵列组合的报告。下面将参照图15描述从终端装置200向基站100报告的报告信息的示例。
图15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的从终端装置200向基站100报告的报告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5,例示出了从终端装置200向基站100报告的报告信息50。在该示例中,报告信息50包括由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组合候选信息37(如图14中所例示)指示的子阵列的L个组合候选的信道状态信息53。信道状态信息53包括权重信息(PMI)、层数信息(R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
(4)优先级信息
组合候选信息可以指示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可以获取指示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的优先级次序的优先级次序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可以向终端装置通知优先级次序信息。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200(信息获取单元241)可以获取优先级次序信息。然后,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可以基于优先级次序信息进行与包含在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中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图16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的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6,例示出了作为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子阵列配置30。在该示例中,子阵列配置30包括子阵列信息31、组合候选信息37和优先级次序信息39。特别地,优先级次序信息39指示L个组合候选的优先级次序。例如,组合候选2的优先级是第一个,而组合候选4的优先级是最后一个。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修改例,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指示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的组合候选信息。然后,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进行与包含在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组合相关的报告。因此,例如,终端装置200上的负载被减少。更具体地,例如,由于终端装置200仅必须决定针对有限组合(而不是子阵列的所有组合(NCM组合))的PMI、RI和/或CQI,所以终端装置200上的负载被减少。N是子阵列的总数,而M是包含在天线阵列系统中的子阵列的数量。
<6.2.第二修改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7至图19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
(1)组信息的通知
根据第二修改例,基站100(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指示多个子阵列当中的在多层MIMO中在相同辐射方向上形成定向波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的组信息。然后,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组信息。
(a)子阵列的组
根据第二修改例,在多层MIMO中在相同辐射方向上形成定向波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属于同一组。换句话说,在多层MIMO中应用相同权重集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属于同一组。下面将参照图17至图22描述子阵列的组的示例。
(a-1)第一示例
图17和图18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组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
参考图17,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各自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的子阵列341和342、各自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的子阵列343和344、以及各自包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每一个上布置的三个天线的3×3子阵列345和346被准备为子阵列。在该示例中,子阵列341和342属于一个组,子阵列343和344属于另一组,并且子阵列345和346属于另一组。
参考图18,例示出了子阵列号和组号。子阵列341至346的子阵列号分别为1至6。子阵列号为1和2的子阵列341和342属于组号为1的组。子阵列号为3和4的子阵列343和344属于组号为2的组。子阵列号为5和6的子阵列345和346属于组号为3的组。
(a-2)第二示例
图19和图20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组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
参考图19,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各自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的子阵列351、352、353和354以及各自包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每一个上布置的三个天线端口的3×3子阵列355、356、357和358被准备为子阵列。在该示例中,子阵列351、352、353和354属于一个组,而子阵列355、356、357和358属于另一组。
参考图20,例示出了子阵列号和组号。子阵列351至358的子阵列号分别为1至8。子阵列号为1至4的子阵列351至354属于组号为1的组。子阵列号为5至8的子阵列355至358属于组号为2的组。
(a-3)第三示例
图21和图22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组的第三示例的说明图。
图21是用于描述子阵列的组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21,例示出了8×8定向天线。例如,各自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八个天线元件)的子阵列361、362和363以及各自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八个天线端口(八个天线元件)的子阵列365、366和367被准备为子阵列。在该示例中,子阵列361、362和363属于一个组,而子阵列365、366和367属于另一组。
参考图22,例示出了子阵列号和组号。子阵列361至367的子阵列号分别为1至6。子阵列号为1至3的子阵列361至363属于组号为1的组。子阵列号为4至6的子阵列365至367属于组号为2的组。
(b)组信息的内容
例如,组信息是指示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所属的组的信息。更具体地,例如,组信息包括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所属的组的组号。换句话说,例如,组信息指示如图18、图20和图22中所例示的信息。
(c)通知技术
例如,与子阵列信息类似地,基站100(控制单元153)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组信息。更具体地,例如,基站100(控制单元153)通过发往终端装置200的信令或系统信息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组信息。
(3)通过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具体示例
图23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中的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23,例示出了作为通过基站100向终端装置200通知的信息的子阵列配置30。在该示例中,子阵列配置30包括子阵列信息31、组合候选信息37和组信息41。与图14的示例类似,子阵列信息31指示包含在可用于多层MIMO的N个子阵列(子阵列1至N)的每一个中的天线端口。另外,组合候选信息37指示包含在N个子阵列中的子阵列的L个组合候选。特别地,组信息41指示N个子阵列(子阵列1至N)中的每一个所属的组。例如,子阵列1和2属于组1,子阵列3和4属于组2,并且子阵列5和6属于组3。
(4)权重集的决定
在第二修改例中,终端装置200(信息获取单元241)获取组信息。然后,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基于组信息来决定用于获得组的方向性的权重集。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决定用于以组为单位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PMI)。
这里,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可以是用于获得水平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用于获得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以及一对权重集。替代地,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可以是用于获得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者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
作为示例,返回参考图17,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决定用于获得子阵列341和342在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PMI)。另外,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决定用于获得子阵列343和344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PMI)。另外,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决定用于获得子阵列345和346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性的权重集(PMI)。
因此,例如,终端装置200可以不计算用于获得每个子阵列的方向性的权重集。因此,可以减少终端装置200上的负载。也可以防止在相同的辐射方向上形成定向波束的子阵列之间决定不同的权重集(不同的PMI)。
(5)权重集的报告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在第二修改例中,例如,报告包括对组的权重集(即,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的报告。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向基站100报告组的权重集(PMI)。例如,终端装置200(控制单元243)针对子阵列的每一个组向基站100报告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PMI)。
另外,例如,终端装置200还向基站100报告用于在包含在组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之间调整相位的权重集(PMI)。例如,终端装置200针对子阵列的每一个组向基站100报告用于获得方向性的权重集(PMI)和用于在子阵列之间调整相位的权重集(PMI)。
因此,例如,从终端装置200报告的信息被减少,并且开销可以被降低。
<6.3.第三修改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24和图2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修改例。
在第三修改例中,多个子阵列包括包含更少天线端口(更少天线元件)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集合,以及包括多于两个天线端口(更多天线元件)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集合。下面将参照图20和图21描述子阵列的集合的示例。
图24是用于描述包括更少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集合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24,例示出了10×10天线端口和两个子阵列371和373的集合。子阵列371和子阵列373中的每一个是包括九个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由于子阵列371和子阵列373包括更少的天线端口,所以它们可以彼此分开定位。换句话说,可以减小子阵列371与子阵列373之间的相关性。
图25是用于描述包括更多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的集合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25,例示出了10×10天线端口和两个子阵列381和383的集合。子阵列381和子阵列383中的每一个是包括64个天线端口的子阵列。由于子阵列381和子阵列383包括更多的天线端口,所以它们不能彼此分开定位。因此,子阵列371与子阵列373之间的相关性大。
作为示例,当基站100可以使用包括更多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来确保更多层(例如,更大的RI)时,包括更多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被使用。因此,例如,可以形成尖的定向波束并抑制干扰。
作为另一示例,当基站100不能使用包括更多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来确保更多层(例如,大RI)时,包括更少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被使用。因此,例如,可以确保更多层。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修改例,例如,可以选择适合于每个单独终端装置200的子阵列。结果,可以抑制干扰并且/或者可以确保更多层。
<<7.应用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基站100也可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型eNB。小型eNB可以覆盖比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的宏小区更小的小区。相反,基站100可被实现为另一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或者基地收发信台(BTS)。基站100可以包括控制无线通信的主装置(也称为基站装置),以及放置在与主装置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此外,下面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通过临时或半永久地执行基站的功能而用作基站100。另外,可以在基站装置或基站装置的模块中实现基站100的至少一些组件。
另外,终端装置200可被实现为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适配器式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相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或者实现为诸如汽车导航装置之类的车载终端。终端装置200可被实现为用于建立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机器型通信(MTC)终端。另外,终端装置200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被实现为安装在这些终端上的模块(例如,用单个管芯构成的集成电路模块)。
<7.1.基站的应用示例>
(1)第一应用示例
图26是例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每一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可以经由RF线缆而相互连接。
天线810中的每一个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基站装置820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6中所例示,eNB 8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810,并且多个天线810例如可以对应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应当注意到,尽管图26例示出eNB 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是eNB 80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装置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者DSP,并且操作基站装置820的更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且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递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以通过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来生成捆绑分组,以传递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821还可以具有进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准入控制和调度之类的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可以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合作进行。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数据(诸如,例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通信。在这种情况下,eNB 800可以通过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或X2接口)而连接到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网络接口823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者用于无线回程的无线通信接口。当网络接口823是无线通信接口时,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比由无线通信接口825所使用的频带更高的用于无线通信的频带。
无线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长期演进(LTE)或LTE-高级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且经由天线810向位于eNB 800的小区内的终端提供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825通常可以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以例如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对每一层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L1、媒体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BB处理器826可以代替控制器821具有上述逻辑功能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是包括其中存储有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并且BB处理器826的功能通过更新程序而可以是可改变的。模块可以是插入到基站装置820的插槽中的卡片或者刀片,或者安装在卡片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26中所例示,无线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并且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例如对应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如图26中所例示,无线通信接口825也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827,并且多个RF电路827可以例如对应于多个天线元件。图26例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者单个RF电路827。
在图26中所例示的eNB 800中,上面参照图4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825中。替代地,至少一些组件可以安装在控制器821中。作为示例,eNB 800可以配备有包括无线通信接口825的一些或所有组件(例如,BB处理器826)和/或控制器821的模块,并且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可以安装在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可以存储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程序(即,使处理器进行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示例,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程序可以安装在eNB 800中,并且无线通信接口825(例如,BB处理器826)和/或控制器821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eNB800、基站装置820或模块可以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装置提供,并且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程序可被提供。可以提供其中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26中所示的eNB 800中,参照图4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12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口825(例如,RF电路827)实现。另外,天线单元110可以通过天线810来实现。此外,网络通信单元130可以通过控制器821和/或网络接口823来实现。
(2)(第二应用示例)
图27是例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装置850和RRH 860。天线840和RRH 860中的每一个可以经由RF线缆而相互连接。基站装置850和RRH 860可以通过诸如光纤线缆之类的高速线路而相互连接。
天线840中的每一个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RRH 860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7中所例示,eNB 8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840,并且多个天线840可以例如对应于由eNB 830所使用的多个频带。图27例示出了其中eNB 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是eNB 83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装置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与参照图26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和LTE-高级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且经由RRH860和天线840向位于对应于RRH 860的扇区中的终端提供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855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856。除了BB处理器856经由连接接口857而连接到RRH 860中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与参照图26描述的BB处理器826相同。如图27中所例示,无线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并且多个BB处理器856可以例如分别对应于由eNB 830所使用的多个频带。图27例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可以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高速线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另外,RRH 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装置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可以是用于高速线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863通常可以包括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7中所例示,无线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864,并且多个RF电路864可以例如对应于多个天线元件。图27例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27中所例示的eNB 830中,上面参照图4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无线通信接口863中。替代地,至少一些组件可以安装在控制器851中。作为示例,eNB 830可以配备有包括无线通信接口855的一些或所有组件(例如,BB处理器856)和/或控制器851的模块,并且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可以安装在该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模块可以存储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程序(即,使处理器进行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示例,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程序可以安装在eNB 830中,并且无线通信接口855(例如,BB处理器856)和/或控制器851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eNB 830、基站装置850或模块可以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装置提供,并且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151和/或控制单元153的程序可被提供。可以提供其中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27中所示的eNB 830中,参照图4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1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863(例如,RF电路864)来实现。另外,天线单元110可以由天线840来实现。此外,网络通信单元130可以由控制器851和/或网络接口853来实现。
<7.2.终端装置的应用示例>
(1)第一应用示例
图28是例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例如是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智能电话900连接到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之类的外部附接设备的接口。
摄像头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图像传感器,并且生成拍摄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例如包括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内的传感器组。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中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例如包括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被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受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或LTE-高级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且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913、RF电路914等。BB处理器913可以例如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进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另一方面,RF电路914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是其中集成了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如图28中所例示。图28例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系统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支持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近场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LAN)系统之类的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在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16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接口912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如图28中所例示。图28例示出了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另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91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使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相互连接。电池918经由在图中部分地例示为虚线的馈线向图28中所例示的智能电话900的每一个块供应电力。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小必要功能。
在图28中所例示的智能电话900中,上面参照图5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替代地,至少一些组件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中。作为示例,智能电话900可以配备有包括无线通信接口912的一些或所有组件(例如,BB处理器913)、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的模块,并且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可以安装在该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模块可以存储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程序(即,使处理器进行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示例,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程序可以安装在智能电话900中,并且无线通信接口912(例如,BB处理器913)、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智能电话900或模块可以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装置提供,并且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程序可被提供。可以提供其中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28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5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2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12(例如,RF电路914)来实现。另外,天线单元210可以由天线916来实现。
(2)第二应用示例
图29是例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例如是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到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例如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数据接口926例如经由未例示出的端子而连接到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在车辆侧生成的诸如车辆速度数据之类的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中存储的内容。输入设备929例如包括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被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受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再现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或LTE-高级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且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以例如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进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另一方面,RF电路935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其中集成了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如图29中所例示。图29例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是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系统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近场通信系统和无线LAN系统之类的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每个天线开关936在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37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接口933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多个天线937,如图29中所例示。图29例示出了其中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装置92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另外,汽车导航装置920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937。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装置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在图中部分地例示为虚线的馈线向图29中所例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每一个块供给电力。电池938累积从车辆供给的电力。
在图29中所例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上面参照图5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替代地,至少一些组件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21中。作为示例,汽车导航装置920可以配备有包括无线通信接口933的一些或所有组件(例如,BB处理器934)的模块,并且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可以安装在该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模块可以存储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程序(即,使处理器进行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示例,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程序可以安装在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并且无线通信接口933(例如,BB处理器934)和/或处理器921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汽车导航装置920或模块可以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装置提供,并且使处理器用作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程序可被提供。可以提供其中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29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照图5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2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33(例如,RF电路935)来实现。另外,天线单元210可以由天线937来实现。
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换句话说,车载系统(或车辆)940可以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41和/或控制单元243的设备来提供。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诸如车辆速度、发动机转速和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8.结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参照图3至图29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每个设备和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100包括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的信息获取单元151,以及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的控制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装置200包括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的信息获取单元151,以及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的控制单元243。
因此,例如,可以使用多层MIMO所需的子阵列的组合。
上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发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自然地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虽然描述了其中系统是符合LTE、LTE-高级或符合它们的通信方案的系统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示例。例如,该系统可以是符合另一通信标准的系统。
另外,并不总是需要按照在流程图或时序图中描述的次序按时间次序执行本说明书中的处理中的处理步骤。例如,上述处理中的处理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在流程图或时序图中描述的次序执行,或者可以并行执行。
此外,也可以创建用于使设置在本说明书的设备(例如,基站、基站装置或基站装置的模块,或者终端装置或终端装置的模块)中的处理器(例如,CPU、DSP等)用作设备的组成元件(例如,信息获取单元、控制单元等)的计算机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执行设备的组成元件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此外,也可以提供其中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另外,也可以提供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和可以执行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设备(基站、基站装置或基站装置的模块,或者终端装置或终端装置的模块)。此外,在本公开的技术中也包括包含设备的组成元件(例如,信息获取单元、通信控制单元等)的操作的方法。
另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例示性或示例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也就是说,与以上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以上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清楚的其他效果。
此外,本技术也可以被如下配置。
(1)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指示能够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2)根据(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子阵列信息包括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中的天线端口的信息。
(3)根据(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子阵列信息包括标识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要组合用于多层MIMO的子阵列的数量的第一数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第一数量信息。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装置是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的终端装置,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要报告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数量的第二数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第二数量信息。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子阵列包括共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的组合候选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组合候选信息。
(8)根据(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组合候选信息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的优先级次序的优先级次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优先级次序信息。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装置是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的终端装置,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终端装置进行的报告,决定要用于所述终端装置的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
(10)根据(9)所述的装置,
其中,要用于所述终端装置的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不包括共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多于预定数量的子阵列。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在所述多层MIMO中在相同的辐射方向上形成定向波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的组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组信息。
(12)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指示能够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13)根据(1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多个子阵列中选择期望用于所述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并且
所述报告包括对期望用于所述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报告。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报告包括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权重集的报告。
(15)根据(14)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权重集包括用于调整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之间的相位的权重集。
(16)根据(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报告包括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层数的报告。
(17)根据(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报告包括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的信道质量的报告。
(18)根据(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的组合候选信息,并且
所述报告是与包含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中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19)根据(18)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组合候选信息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的优先级次序的优先级次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优先级次序信息来进行与包含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中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20)根据(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在所述多层MIMO中在相同的辐射方向上形成定向波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的组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组信息来决定用于获得所述组的方向性的权重集。
(21)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装置是基站、该基站的基站装置或者该基站装置的模块。
(22)根据(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装置是终端装置或者该终端装置的模块。
(23)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处理器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通过处理器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24)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25)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该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26)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处理器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通过处理器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27)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28)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该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指示可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附图标记列表
1 系统
30 子阵列配置
31 子阵列信息
33 第一数量信息
34 第二数量信息
35 第三数量信息
37 组合候选信息
39 优先级次序信息
41 组信息
50 报告信息
51 组合信息
53 信道状态信息
100 基站
101 小区
151 信息获取单元
153 控制单元
200 终端装置
241 信息获取单元
243 控制单元

Claims (10)

1.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指示能够用于多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向终端装置通知子阵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子阵列信息包括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中的天线端口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子阵列信息包括标识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要组合用于多层MIMO的子阵列的数量的第一数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第一数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装置是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的终端装置,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要报告的子阵列的组合的数量的第二数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第二数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子阵列包括共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候选的组合候选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组合候选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组合候选信息指示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组合候选的优先级次序的优先级次序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所述优先级次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装置是进行与包含在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的终端装置,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终端装置进行的报告,决定要用于所述终端装置的多层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
10.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指示能够用于多层MIMO的多个子阵列的子阵列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与包含在所述多个子阵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阵列的组合相关的报告。
CN202110862388.6A 2015-03-24 2016-02-10 用于通信的装置 Pending CN113572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1308 2015-03-24
JP2015-061308 2015-03-24
CN201680015904.9A CN107431520B (zh) 2015-03-24 2016-02-10 用于通信的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904.9A Division CN107431520B (zh) 2015-03-24 2016-02-10 用于通信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504A true CN113572504A (zh) 2021-10-29

Family

ID=5697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2388.6A Pending CN113572504A (zh) 2015-03-24 2016-02-10 用于通信的装置
CN201680015904.9A Active CN107431520B (zh) 2015-03-24 2016-02-10 用于通信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904.9A Active CN107431520B (zh) 2015-03-24 2016-02-10 用于通信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10312975B2 (zh)
EP (2) EP3277014B1 (zh)
JP (1) JP6863275B2 (zh)
KR (1) KR20170129695A (zh)
CN (2) CN113572504A (zh)
CA (1) CA2979526A1 (zh)
MY (1) MY186121A (zh)
PH (1) PH12017501701A1 (zh)
WO (1) WO20161523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40784B1 (en) * 2016-04-29 2020-09-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ub-array switching based on channel capacity
CN108809394A (zh) * 2017-05-04 2018-11-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混合信道质量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1888771B2 (en) * 2017-05-05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SI-RS)
JP6926702B2 (ja) * 2017-06-09 2021-08-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ビーム制御方法
CN109428637B (zh) * 2017-08-28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si-rs测量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0391506B (zh) * 2018-04-18 2021-06-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馈电网络重构方法及装置
JP6518021B1 (ja) * 2018-05-17 2019-05-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617182B2 (en) * 2020-11-19 2023-03-28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Beam-level spectrum management in 5G radio networks
US11968654B2 (en) 2021-05-05 2024-04-2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Heartbeat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1956641B2 (en) 2021-05-25 2024-04-09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Inter-SAS spectrum allocation synchronizatio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0577A2 (en) * 2005-08-29 2008-05-14 Navini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titioning an antenna array and applying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d beamforming mechanisms
US20110021163A1 (en) * 2008-03-28 2011-01-27 Ulf Lindgren Antenna optimization
US20130237294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uxiliary Antenna Array Attach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140204846A1 (en) * 2013-01-21 2014-07-24 Alexander Maltsev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backhaul and access communication via a common antenna array
US20140210666A1 (en) * 2013-01-25 2014-07-31 Alexander Maltsev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an antenna array
CN103974315A (zh) * 2013-02-05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三维信道测量资源配置和质量测量方法及设备
US20140307702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assive MIMO (M-MIMO) Support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HETNETS)
WO201419806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precoding in full-dimensional mimo systems
WO2015019775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ンテナ構成決定方法
US20150078472A1 (en) * 2012-03-30 2015-03-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eedback Methodology for Per-User Elevation MIM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319B2 (en) 2005-06-16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CN102938688B (zh) * 2011-08-15 2015-05-2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和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US9119209B2 (en) * 2012-03-30 2015-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state-information pilot design for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WO2013187669A1 (en) * 2012-06-11 2013-1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121118B2 (ja) 2012-09-07 2017-04-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918240B2 (en) * 2012-09-28 2018-03-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dimens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EP3493631B1 (en) * 2012-11-28 2022-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17024B1 (ko) * 2012-11-28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178583B2 (en) * 2013-01-08 2015-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design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82691B2 (en) 2013-02-14 2018-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50134328A (ko) * 2013-03-25 2015-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무선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4161166A1 (zh) * 2013-04-03 2014-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JP2014204305A (ja) 2013-04-05 2014-10-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WO2014168315A1 (en) * 2013-04-08 2014-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fractional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72126B1 (en) * 2013-05-31 2021-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ear precoding in full-dimensional mimo systems
WO2014194525A1 (zh) * 2013-06-08 2014-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6199654B2 (ja) * 2013-08-06 2017-09-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CN104202073A (zh) * 2014-03-04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导频及波束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210405B (zh) * 2014-03-06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6185188B2 (ja) 2014-09-25 2017-08-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JP6594443B2 (ja) * 2015-04-08 2019-10-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マトリックス決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0577A2 (en) * 2005-08-29 2008-05-14 Navini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titioning an antenna array and applying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d beamforming mechanisms
US20110021163A1 (en) * 2008-03-28 2011-01-27 Ulf Lindgren Antenna optimization
US20130237294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uxiliary Antenna Array Attach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150078472A1 (en) * 2012-03-30 2015-03-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eedback Methodology for Per-User Elevation MIMO
US20140204846A1 (en) * 2013-01-21 2014-07-24 Alexander Maltsev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backhaul and access communication via a common antenna array
US20140210666A1 (en) * 2013-01-25 2014-07-31 Alexander Maltsev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an antenna array
CN103974315A (zh) * 2013-02-05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三维信道测量资源配置和质量测量方法及设备
US20140307702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assive MIMO (M-MIMO) Support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HETNETS)
WO201419806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precoding in full-dimensional mimo systems
WO2015019775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ンテナ構成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4219A1 (en) 2020-06-25
US20180278298A1 (en) 2018-09-27
CN107431520A (zh) 2017-12-01
US10862550B2 (en) 2020-12-08
EP3277014B1 (en) 2019-12-04
PH12017501701A1 (en) 2018-03-12
US10630350B2 (en) 2020-04-21
JPWO2016152301A1 (ja) 2018-01-18
CN107431520B (zh) 2021-08-20
EP3277014A1 (en) 2018-01-31
KR20170129695A (ko) 2017-11-27
CA2979526A1 (en) 2016-09-29
US20190260427A1 (en) 2019-08-22
WO2016152301A1 (ja) 2016-09-29
JP6863275B2 (ja) 2021-04-21
MY186121A (en) 2021-06-23
EP3277014A4 (en) 2018-12-05
EP3691323A1 (en) 2020-08-05
US10312975B2 (en)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9901B2 (e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431520B (zh) 用于通信的装置
US1053043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CN107210791B (zh) 设备和方法
EP3154293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CN107211289B (zh) 装置和方法
US1175025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69065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子機器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