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1362A -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1362A
CN113571362A CN202110753587.3A CN202110753587A CN113571362A CN 113571362 A CN113571362 A CN 113571362A CN 202110753587 A CN202110753587 A CN 202110753587A CN 113571362 A CN113571362 A CN 113571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oss
frame body
pie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35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35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1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1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1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按键组件包括:框体,设有通孔;按键,设于通孔处,并位于框体的外侧;凸台,设于通孔处,并位于框体的内侧;按键弹片,设于框体内,并位于凸台远离按键的一侧,其中,按键和凸台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框体可滑动,且按键和/或凸台具有可触发状态和防触发状态,在可触发状态,按键用于推动凸台按压按键弹片,在防触发状态,按键和凸台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按键弹片错位。

Description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除了基本的打电话和发短信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被用于导航、观看视频、网络直播、自拍等等。导航时,用户往往需要驾驶车辆而不能手握智能手机,一般采用支架夹持的方式来固定住智能手机。在进行网络直播、自拍、观看视频时,人们往往也会采用支架夹持智能手机,以便于解放双手进行其它工作,或者用户自身可以和智能手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自拍或直播。
智能手机被支架夹持时,一般夹持在手机的两个长边框上。而长边框上往往设有电源键、音量键等等。为保证夹持的稳定性,支架的夹持力度一般都比较大,对电源键、音量键等案件也就会产生较大的按压力,从而引起误触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按键被误触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按键组件,包括:框体,设有通孔;按键,设于通孔处,并位于框体的外侧;凸台,设于通孔处,并位于框体的内侧;按键弹片,设于框体内,并位于凸台远离按键的一侧,其中,按键和凸台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框体可滑动,且按键和/或凸台具有可触发状态和防触发状态,在可触发状态,按键用于推动凸台按压按键弹片,在防触发状态,按键和凸台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按键弹片错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屏幕;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按键组件,与屏幕相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按键和凸台中的至少一个可相对于框体滑动,这样就会导致凸台或者按键相对于按键弹片错位,实现防触发状态。在防触发状态,按压按键后,无法使凸台进一步按压按键弹片,从而使得按键失效,避免误触发。由此,在使用支架固定电子设备时,或者在某些场合下需要压住按键而又不希望触发按键功能时,只要通过将按键或凸台切换至防触发状态即可避免误触发。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
10按键组件,100框体,102按键,1020音量+键,1022音量-键,1024电源键,1030音量+图标,1032音量-图标,1034电源键图标,104凸台,106按键弹片,108第一连接件,110限位环,112第一定位件,114第一定位槽,116第二定位槽,120拨片,122电路板,140第二连接件,142抵接件,144避让槽,160第一开关,162第二开关,164控制器,20电子设备,200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10。按键组件10包括框体100、按键102、凸台104、按键弹片106。
具体地,框体100上设有通孔。按键102和凸台104均设于通孔处。按键102在通孔处并位于框体100的外侧。凸台104在通孔处并位于框体100的内侧。凸台104还位于按键102和按键弹片106之间。或者说,按键弹片106在框体100内,并位于凸台104远离按键102的一侧。按压按键102时,凸台104被推动而按压按键弹片106,实现按键102相应的功能。
按键102和凸台104这两者中,至少一者相对于框体100可滑动。按键102和/或凸台104具有可触发状态,还具有防触发状态。通过滑动至可触发状态,按压按键102则可推动凸台104按压按键弹片106,实现相应的按键102功能。通过滑动至防触发状态,按键102和凸台104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按键弹片106错位,也就无法再按压按键弹片106,从而避免误触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102和凸台104中的一个穿过通孔,和另一个相连。按键102和凸台104相互连接,则可以保证两者同步运动。即按键102按压时直接带动凸台104,实现对按键弹片106的按压。按键102滑动时,带动凸台104滑动。或者凸台104滑动时,带动按键102滑动。也就是说,按键102和凸台104能够一起滑动,两者或者一起对齐按键弹片106,进入到可触发状态。两者或者一起滑动后与按键弹片106错位,进入到防触发状态。在该实施例中,防触发状态下,按键102和凸台104一起相对于按键弹片106错位。此时按压弹片,凸台104也会被推动,但由于和按键弹片106错位,因此也就无法按压到按键弹片106,从而使得按键102功能失效。
如图2所示,按键组件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08。第一连接件108设于框体100的内侧。第一连接件108相对于框体100可滑动。同时,按键102和凸台104均与第一连接件108固定连接,并一起随第一连接件108相对于框体100滑动。这样,只要第一连接件108相对于按键弹片106进行滑动,就能带动按键102和凸台104在防触发状态和可触发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还包括拨片120。拨片120的一端贯穿框体100,并与第一连接件108连接。拨片120的另一端贯穿框体100,以便于用户拨动拨片120而带动第一连接件108,使其带动按键102和凸台104在防触发状态和可触发状态之间切换。
由于拨片120是通过拨动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其与按键102的运动方向不同。具体而言,按键102是沿垂直于框体100边缘的方向被按动,因此在被支架夹持时就会产生误触发的可能。而拨片120则是被拨动,也就是沿着框体100边缘的方向运动,而支架的夹持力方向和拨片120的运动方向不同,因此不会导致拨片120被误拨的情况,从而保证用户能够使用拨片120将按键102和凸台104切换至防触发状态,并且不会自动从防触发状态退出。
可以理解,拨片120的另一端和框体100的边缘平齐而不凸出于框体100外,以避免使用、携带的不便,还可以避免拨片120因为伸出了框体100而导致磕碰中发生断裂等情况,有利于保证拨片120本身使用的安全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按键102和凸台104并不相连,这两者中,一个穿过通孔和另一个相抵。按压按键102时,按键102和凸台104相抵,因此能够传递压力,再通过凸台104将压力传递至按键弹片106,从而实现按键102功能。
在按键102和凸台104并不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只要其中一个和第一连接件108连接即可。如图5和图6所示,例如仅有凸台104和第一连接件108连接。凸台104随第一连接件108滑动。通过凸台104随第一连接件108滑动,使得凸台104具有了可触发状态和防触发状态。在可触发状态下,凸台104和按键102、按键弹片106均对齐,此时按压按键102,使得压力可通过凸台104传递至按键弹片106,从而实现按键102功能。在防触发状态,凸台104和按键102、按键弹片106均错位开,按键102上的压力不能传递到凸台104上,相应地也就无法传递至按键弹片106上,从而避免了误触发。
当然,也可以仅仅是按键102和第一连接件108连接。凸台104固定连接在框体100上,始终与按键弹片106对齐。按键102随第一连接件108滑动至防触发状态时,和凸台104错位,也就无法将压力传递至凸台104,从而避免了误触发。
可以理解,按键102和凸台104之间,也可以不相抵靠。按键102和凸台10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按压按键102时,按键102向凸台104方向凹陷而与凸台104接触,从而实现压力的传递。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还包括限位环110。限位环110用于限制第一连接件108的滑动方向。通过限位环110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108只能沿一个方向往复滑动,这样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08复位,使得按键102或凸台104能够准确地在可触发状态和防触发状态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限位环110设于框体100上,并与框体100合围出一个空间,第一连接件108设于限位环110和框体100合围出的空间内。
限位环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一定位槽114。第一定位件112用于和第一定位槽114配合,将按键102和/或凸台104限定在可触发状态。具体而言,第一定位件112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8上,第一定位槽114设置在框体100。随着第一连接件108的滑动,第一定位件112滑入第一定位槽114时,按键102和凸台104进入可触发状态,即按键102、凸台104和按键弹片106三者对齐。第一连接件108再滑动,使得第一定位件112脱出第一定位槽114,则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08上的按键102或凸台104随着第一连接件108的滑动而与按键弹片106错位,从而按键102上的压力不再传递到按键弹片106上,从而避免误触发。
可以理解,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一定位槽114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定位件112设置在框体100上,而第一定位槽114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8上。
一些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还包括第二定位槽116。第一定位槽114和第二定位槽116均设于框体100上。第一定位件112设于第一连接件108上。第一连接件108滑动时,带动第一定位件112滑入第一定位槽114,使得按键102和凸台104与按键弹片106对齐,进入可触发状态。而第一连接件108再滑动,带动第一定位件112脱出第一定位槽114,进入第二定位槽116,使得按键102或凸台104与按键弹片106错位,从而将按键102和/或凸台104限定在防触发状态。通过第一定位槽114和第二定位槽116的设置,可以确保按键102和/或凸台104在可触发状态、防触发状态之间准确地切换,提升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定位槽116,而是设置第二定位件。具体地,按键组件10包括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二定位件均设于第一连接件108上。第一定位槽114设置在框体100上。第一定位件112随第一连接件108的滑动而滑入第一定位槽114,将按键102和/或凸台104限定在可触发状态。或者第二定位件随第一连接件108的滑动而滑入第一定位槽114,将按键102和/或凸台104限定在防触发状态。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按键102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多个按键102包括音量+键1020、音量—键和电源开关键等。凸台104的数量和按键弹片106的数量同样为多个。每个按键102和一个凸台104、一个按键弹片106对应。多个按键102、多个凸台104均设置在同一个第一连接件108上。将多个按键102、多个凸台104均设置在同一个第一连接件108上,只要滑动第一连接件108,即可使所有按键102和凸台104都进入防触发状态,从而避免误触发。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按键102分别设置在框体100的不同位置处。例如框体100具有左边框和右边框。两个边框均设置有按键102。具体地,左边框和右边框上都设有通孔,左边框的通孔处设有音量+键1020和音量—键。右边框的通孔处设有电源键1024。相应地,第一连接件108和凸台104也各自有多个,并分别设置在左边框、右边框两处。左边框的第一连接件108上连接了音量+键1020和音量—键,以及对应的两个凸台104。右边框处的第一连接件108上连接了电源键1024和对应的凸台104。
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还包括电路板122。按键弹片106设于电路板122上,以便于随着按键102的按压而触发相应的功能。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0和抵接件14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按键组件10的拨片120和第二连接件140连接。拨片120不与第一连接件108相连。
具体而言,第二连接件140设置在框体100内。第一连接件108和框体100或按键102之间具有间隙。
抵接件142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40上。抵接件142并向框体100或按键102延伸。第二连接件140可以随拨片120的拨动而滑动,带动抵接件142在抵接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框体100上设有避让槽144。避让槽144用于避让抵接件142。随着第二连接件140的滑动,在抵接状态,抵接件142和框体100或按键102相抵,使的按键102的按压无效,压力不能传递给凸台104,或者凸台104和按键弹片106之间的间隙不能被消除,凸台104无法和按键弹片106相抵,也就可以避免误触发。在避让状态下,抵接件142伸入避让槽144,使按键102在受到按压时,可以和凸台104接触,并推动凸台104与按键弹片106相抵,从而传递压力,实现按键102功能。
在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主要通过电信号屏蔽的方式来避免误触发。
如图10所示,具体而言,按键组件10包括框体100、拨片120、按键102、凸台104、按键弹片106、第一开关160、第二开关162和控制器164。框体100上设有通孔。按键102和凸台104均设于通孔处。按键102在通孔处并位于框体100的外侧。凸台104在通孔处并位于框体100的内侧。凸台104还位于按键102和按键弹片106之间。或者说,按键弹片106在框体100内,并位于凸台104远离按键102的一侧。按压按键102时,凸台104被推动而按压按键弹片106,实现按键102相应的功能。第一开关160和第二开关162均设置在框体100内。第一开关160位于凸台104远离按键102的一侧。按键102被按压时,推动凸台104,以触发第一开关160。第一开关160在触发后产生第一信号。第二开关162与拨片120相连。拨片120用于触发第二开关162,使第二开关162产生第二信号。控制器164与第一开关160和第二开关162分别电连接。控制器164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器164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屏蔽第一信号。通过对第一信号屏蔽,也就使得按键102的按压无效,从而将按键102和凸台104限定在防触发状态,实现对误触发的避免。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包括:屏幕200;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与屏幕200相连。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其按键102的功能是通过按键102本体上的凸台104和按键弹片106,实现电路的连接和断开,从而完成按键102的功能。
如图9所示,按键102包括音量+键1020,音量-键1022,电源键1024,三个按键102固定在一个弹簧片上,也就是固定在第一按键102上。按键组件10还包括框体100,框体100内设有音量+键1020的按键弹片106和部分线路,音量-键1022的按键弹片106和部分线路、电源键1024的按键弹片106和部分线路,以及固定按键弹片106的电路板122。第一连接件108上设有音量+键1020的凸台104,音量-键1022的凸台104,电源键1024的凸台104。
如果三个按键102可以上下滑动,那么就可以使按键102的凸台104避开按键弹片106,按压按键102就不会触发电路动作,从而避免误触发动作。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使按键102向下滑动后的状态,第一连接件108下滑,凸台104和按键弹片106相互错位。
如图6所示,框体100上设有多个限位环110,以限制第一连接件108的滑动方向。即第一连接件108只能沿上下方向滑动。第一连接件108上设置了第一定位件112。框体100上设置了第一定位槽114和第二定位槽116。第一定位件112可以扣在第一定位槽114和第二定位槽116中的任意一个。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一定位槽114配合,按键102处于图1的状态,按键102可以触动按键弹片106。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二定位槽116配合,按键102处于图2的状态,按键102避开了按键弹片106,实现防触发状态。
如图2所示,三个按键102均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8上。在框体100上有三处限位环110。按键102滑动时第一连接件108随按键102在限位环110内上下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按键102可以完全独立互不连接,按键102的固定点也不一定是三个,可以根据按键102的数量而定。按键102的数量也不一定只有三个,不一定都布置在框体100的同一侧,可根据手机的功能需要而定。例如框体100的左侧设置两个按键102,右侧设置一个按键102。按键102本体上下滑动的幅度可以根据按键弹片106的大小而定,按键弹片106越大滑动幅度越大。按键102上下滑动到最末端时,可以设置第一定位件112。以固定按键102。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了滑动按键102之外,还可以只滑动凸台104。
图5示出了按键102有效的情况。图6示出了按键102功能屏蔽的情况。按键102的凸台104可以上下滑动。
除了避开按键弹片106让按键102无法触发以外,还可以通过卡住按键102的方式解决误触发。如图7所示。按键组件10还包括抵接件142和拨片120。拨片120用于拨动抵接件142。
图7示出了按键102有效的状态。抵接件142正好对住按键102的凹槽,也就是避让槽144,从而不影响按键102功能。如图8所示,当拨片120向下滑动时,抵接件142避开避让槽144,可以卡住按键102,屏蔽按键102功能。
本具体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从结构的角度将按键102设置为两种状态,按键102对应的凸台104对准按键弹片106,或者按键102不被卡住时,按键102功能有效。按键102对应的凸台104避开按键弹片106,或按键102被卡住时,按键102功能无效。在不影响电子设备20外观结构的条件下,解决了电子设备20侧面按键102的一些误触发问题。在车载导航和网络直播场景下,夹持支架的夹臂不会对按键102造成误触发,适用的支架更多更方便使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按键102被按下时,电路被接通,电平发生变化,软件检测到电平变化后执行对应的指令,如果在某种模式下不管电路的电平是否发生变化,软件始终不执行任何指令,屏蔽按键102的功能,而退出该模式后按键102功能恢复正常,也可以实现按键102的防误触发功能。例如设置拨片120。拨片120具有防触发状态和可触发状态。拨片120切换至防触发状态时,按键102按压后,不管电路的电平是否发生变化,软件始终不执行任何指令,按键102功能被屏蔽,从而实现误触发的避免。
另外,也可以设置进入导航模式是否自动触发按键102防误触发功能,如果设置自动触发,那么系统会通过软件屏蔽按键102功能,同时在屏幕200上显示多个个图标代替按键102功能。如图9所示,是其中一种软件防误触发方法。框体100上设有音量+键1020,音量-键1022和电源键1024。电子设备20还包括屏幕200。在防触发状态,屏幕200上设有音量+图标1030,音量-图标1032和电源键图标1034。
按键102的数量不一定是三个,也不一定都在框体100的一侧。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位置和数量。按键102进入和退出防误触发模式的开关可以是拨片120,也可以是组合键,也可以是通知栏图标开关,还可以是屏幕200上特定的笔画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状态如息屏、导航、直播以及运行一些指定的应用。屏幕200上按键102图标的可以一直显示,也可以只在特定条件下显示或半透明显示,其他条件下隐藏或靠边隐藏。按键102图标的触发动作可以是点击出发,也可以是滑动触发。按键102的图标可以是每个按键102分开,也可以是各个按键102共用一个图标,通过不同的滑动轨迹识别不同的按键102功能。按键102的图标可以单独在屏幕200上显示,也可以与其他悬浮图标或者通知栏图标公用。可以所有的按键102都有防误触发功能,也可以只有部分按键102有,或者各个按键102可以单独设置是否进入防误触发状态。
从软件的角度将按键102的功能设置为两种状态,进入防误触发状态时按键102的功能无效,退出防误触发状态时按键102的功能恢复有效。在不增加成本且不影响电子设备20硬件结构的条件下,解决了电子设备20按键102的一些误触发问题。在车载导航和网络直播场景下,夹持支架的夹臂不会对按键102造成误触发,适用的支架更多更方便使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的其他构成例如摄像模组和电路板122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设有通孔;
按键,设于所述通孔处,并位于所述框体的外侧;
凸台,设于所述通孔处,并位于所述框体的内侧;
按键弹片,设于所述框体内,并位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按键的一侧,
其中,所述按键和所述凸台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框体可滑动,且按键和/或所述凸台具有可触发状态和防触发状态,在所述可触发状态,所述按键用于推动所述凸台按压所述按键弹片,在所述防触发状态,所述按键和所述凸台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按键弹片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框体的内侧;
所述按键、所述凸台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并随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框体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限位环,设于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框体合围出的空间内;
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滑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一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框体这两者中的一者上;
第一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框体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
所述第一定位件用于和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将所述按键和/或所述凸台限定在所述可触发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二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框体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和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将所述按键和/或所述凸台限定在所述防触发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二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框体这两者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和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将所述按键和/或所述凸台限定在所述防触发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拨片,贯穿所述框体,所述拨片被拨动时,将所述按键和/或所述凸台限定在所述防触发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拨片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框体,所述拨片用于拨动所述第一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框体内,并与所述框体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拨片伸入所述框体内的一端连接;
抵接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向所述框体延伸,所述抵接件具有抵接状态和避让状态;
所述拨片用于拨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抵接件在所述抵接状态和所述避让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框体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抵接件;
其中,在所述抵接状态,所述抵接件和所述框体相抵,使所述凸台和所述按键弹片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抵接件伸入所述避让槽,使所述凸台可在所述按键的推动下,与所述按键弹片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一开关,设于所述框体内,并位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按键的一侧;
所述按键用于推动所述凸台,以触发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在触发后产生第一信号;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第二开关,设于所述框体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拨片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所述拨片用于触发所述第二开关,使所述第二开关产生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屏蔽所述第一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所述凸台、所述按键弹片的数量均为多个;
所述按键、所述凸台、所述按键弹片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按键、多个所述凸台均设于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所述凸台、所述按键弹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均为多个;
所述按键、所述凸台、所述按键弹片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按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凸台;
所述框体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顶侧、左侧、底侧和右侧,所述顶侧和/或左侧和/或底侧和/或右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按键弹片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与所述屏幕相连。
CN202110753587.3A 2021-07-02 2021-07-02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71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3587.3A CN113571362A (zh) 2021-07-02 2021-07-02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3587.3A CN113571362A (zh) 2021-07-02 2021-07-02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1362A true CN113571362A (zh) 2021-10-29

Family

ID=78163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3587.3A Pending CN113571362A (zh) 2021-07-02 2021-07-02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136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6207A (en) * 2006-06-09 2007-1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lide-button, and switch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548267A (zh) * 2010-12-24 2012-07-0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误操作开关的电子装置
CN104767854A (zh) * 2015-04-24 2015-07-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CN205051740U (zh) * 2015-08-24 2016-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305817A (zh) * 2016-04-19 2017-10-3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7426384A (zh) * 2017-05-10 2017-12-01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07474346U (zh) * 2017-11-23 2018-06-0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08183045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517918A (zh) * 2019-08-27 2019-11-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14720A (zh) * 2020-12-29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6207A (en) * 2006-06-09 2007-1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lide-button, and switch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548267A (zh) * 2010-12-24 2012-07-0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误操作开关的电子装置
CN104767854A (zh) * 2015-04-24 2015-07-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CN205051740U (zh) * 2015-08-24 2016-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305817A (zh) * 2016-04-19 2017-10-3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7426384A (zh) * 2017-05-10 2017-12-01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07474346U (zh) * 2017-11-23 2018-06-0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08183045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517918A (zh) * 2019-08-27 2019-11-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14720A (zh) * 2020-12-29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2654B (zh) 光开关按键
JP4018813B2 (ja) 携帯電話機
EP1580966B1 (en) Portable device
EP2182705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269124B2 (en) Dome switch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US837824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772652B2 (en) Keypad assembly for portable terminal
KR20110005967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13571362A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0114075A1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
JP2003044216A (ja)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US117840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7363052U (zh) 一种新型光感应、红外感应的开关装置
KR101197285B1 (ko)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JP5846989B2 (ja) 通話機器
CN217935658U (zh) 图像采集模组的防护模组、后盖及电子设备
CN216528505U (zh) 一种防误触控制台
JP4044555B2 (ja) 携帯電話機
KR20090123698A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020091918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 버튼 장치
JP4143599B2 (ja) 携帯電話機
KR20100116817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키 패드 어셈블리
CN117650021A (zh)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CN102761345A (zh) 通讯装置
CN112242259A (zh) 按键组件及智能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